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天君_校对版by:机器人瓦力》-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断章取义地去解释儒家经典来符合自己的政治需要,又去挪用道家、佛家的理论去创造所谓的理学,还要同时去诋毁道佛,你说这算个什么?

        这群人大多数都是十分迂腐、不近人情的,而且太过轻视命功,以致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可是偏偏这帮书呆子、老古董,却占了现在儒士里最大的一部分,可叹啊!”

        “剩下一种称为心儒,也是个新兴的儒家学派,他们最重《孟子》一经,认为墨子的道‘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太过头了,而杨子的道‘一毛不拔以利天下’也太过头了。无论绝对的大公无私,还是绝对的自私自利,世人都做不到,都不好,而应该要‘心即理、致良知’,你喜欢的‘亲亲仁民爱物’也是他们的主张之一。

        这些心儒有着上古儒士的风骨,又有自己的新见解,还跟那些理儒处处对抗,为师真的很欣赏他们。”

        “这么巧?我也是。”谢灵运哈哈一笑,如果说他是一个儒生,那要么是古儒,要么是心儒,肯定不是理儒。

        天色渐晚,南阳子却讲得越来越起劲。

        “现在一些迂腐的理儒,拿着一句曲解了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来攻击道佛荒谬,那才是真的荒谬!

        孔圣什么时候不相信神怪了?他只是不谈罢了,他赞同公孙侨说的‘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尔也。’天道实在是太深奥太远了,要是连近在身边的人道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去谈天道呢?所以普通老百姓最好‘敬鬼神而远之’。但孔圣也说过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夫子的求道之心是如此坚决,相比之下,吾辈真是羞愧!

        总的来说,古儒都是性命双修的,神魂、形魄都无所偏倚,追求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就是泛指武艺和驾驭之术,也即是命功;后来到了汉儒,就开始变得轻命重性了,偏重了六艺里的书、数;

        再有了理儒,又去偏重了礼、书,成了整天繁文缛节、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只有一些性功,命功是完全没有了。而心儒也是重性轻命,倒不是不想修命功,是因为儒家的命学,已经几乎全部失传了。

        孔孟二圣向来罕言性命,儒家的命学更是不立文字的秘传,除了南华真人(庄子)有代为提过一些,也就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等几句话而已,至于怎么去修这浩然之气,现在世上懂得的儒士寥寥无几。”

        “嗯,真让人惋慨。”谢灵运听着不禁叹息,他还想有朝一日能搞清楚浩然之气是怎么回事呢,真怕所有的儒士都成了那些张嘴闭嘴就“可笑,可笑”的酸儒腐儒。

        “呵呵,儒家的现况大致就是这样了;佛家呢,天竺那边的情况,我们不去说它,自从它传入我们中土神州,从一开始被称为‘浮屠道’,到如今过去上千年,佛家已经在中土开枝散叶、南橘北枳了,有着显教、密教一共十宗。”

        “没有好茶啊!”南阳子忽而呵笑,咽了咽口水,继续道:“显教是指教法显明、经典公开的宗派,有着净土宗、三论宗、天台宗、成实宗、俱舍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

        “在这九宗里面,净土宗、禅宗的信众最多,也是现在实力最强大的佛门宗派。

        老百姓们整天念上一句阿弥陀佛的,正是信奉的净土宗,它以一心念佛,死后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教义,为马鸣菩萨、龙树菩萨、世亲菩萨所创,传入中土后,又由慧远法师发扬光大,所宗经论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及《往生论》等为主。

        而禅宗嘛自然更是深入人心,亦是为师最喜欢的佛门宗派,当年佛祖拈花微笑,众人都不明白,只有迦叶尊者破颜一笑,就这样得了佛祖的金缕袈裟和钵盂,也开创了禅宗一脉。后来菩提达摩来到中土,又一苇渡江到了嵩山,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它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为教义,世人喜欢说说口头禅、打打机锋都是由此而出。

        再后来马祖道一、百丈禅师两师徒又有创建佛寺丛林制度的功绩,打破戒律去购置田地,自家耕田自家吃,使得寺院不再需要乞食于百姓,而是自强不息,这也是中土的风气使然了。”

        听到这里,谢灵运却想起了栖霞寺那帮俗僧,三论宗也早已行着丛林制度了,圈田圈地的成了富家翁,估计禅宗的祖庭嵩山少林寺也好不了哪里去,他嘀咕道:“没想到埋下了祸根,弄得现在的和尚不像和尚,倒像个市侩商人。”

        “这跟道一、百丈何干?”南阳子立时摇头大笑,抚着白须,叹道:“徒儿啊,从上古时期直到今天,越是后面,人心就变得越狭窄越浮躁,儒家如此,道家如此,佛家也如此啊。

        不说这丛林制度了,只说性命修炼,其实据记载佛祖也有修命之法,但是传到现在,这些显教和尚绝大多数只修性功,除了采用禅定、止观等方法作为修持的凭借以外,其它都是智慧所得的成果;至于命功,他们通常都只修修‘安那般那法门’,就是一种呼吸吐纳的修定方法,能够强身健体,但最多做到肉体强横,跟一些江湖武夫那样而已。

        一和他们多谈些命功,就反驳说那是空的,哎!真不知是为师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不过为师晓得,佛祖曾经说过:‘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换言之,一代不如一代,从佛祖圆寂至到今天,又何止过了二百年呢?现在世间看似寺庙林立、香火鼎盛,但是真正的高僧大德,却不多见了啊。”

        “嗯。”谢灵运默默点点头。

        南阳子接着道:“显教其它七宗的教义,为师就不多说了,而除了这些法师、律师、禅师之外,还有的则是那些密教喇嘛了。

        密教亦即是密宗,又叫做真言宗,是指不会公开传授教法和经典。密宗与显教各宗有着很多巨大的分别,比如说他们也是性命双修的,据我所知,修炼方式似乎跟我们的金丹大道差不多,所谓的做到‘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可以由凡入圣,即身成佛。

        但是上百年前的大黎天子采纳了群臣的意见,立令拆除全天下的密宗寺庙,驱逐密宗和尚出中土,原因是他们太过诡异,所修的不是任何大乘小乘的佛法,而是妖法。这大概是一次儒、佛、道争斗的结果,密宗和尚都跑了,分作了两支,一支逃去了海外东瀛那边,称为东密;一支逃去了吐番那边,称为吐番密。

        从那之后,他们在中土都是非法的妖僧,极少现身,为师上一次遇到密宗喇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喽。”

        “师傅,你算好了,我都没有见过。”谢灵运一笑。

        “呵呵呵,你以后一定会见着的。”南阳子也轻笑了起来,说得那些光头喇嘛跟仙女似的,真是有趣,他笑道:“佛家的现状大致就是这样,而我们这些道士,又有得讲了。”

      第12章 性命十二境

        “天下人修仙修真的法门数不胜数,有好炉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视顶门者、有守脐蒂者、有运双睛者、有守印堂者……除了这些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旁门,便是大三宗派:服铒派、符箓派、丹鼎派。

        服铒派包括了最早的宗门方仙道,方士们相信仙人就住在海外的仙岛上,只要遇到仙人,求得长生不老药,服食了就可以成仙,到了现在,还有整天出海寻仙的方士呢。

        不过另外又有些方士,多年寻仙无果之后,他们觉得求人不如求己,干脆自己炼仙丹好了,这就是后来的神仙道,他们专注外金丹的钻研和炼制,以及追求黄白之术,要把破铜废铁炼成金银。

        服铒派重命不重性,认为只要有仙药仙丹,什么人、什么动物吃了都可以功力大进,甚至立刻成仙。

        据说火龙真人、抱朴真人他们都能做到,但为师自己认识的那些炼丹士,没见过谁真能炼出大罗金丹来。当然他们的炼丹技术,的确比你铅汞师叔高明得多,呵呵!”

        “哈哈!”谢灵运顿时无良的失笑,火龙真人就是魏伯阳,万古丹经王《参同契》的撰写者,抱朴真人则是撰写了《抱朴子》、《肘后方》等仙书的葛洪,他们都是道门的祖师爷啊!这种得道千年的神仙人物,此时此刻都不知道在哪个仙境逍遥着呢。

        他笑道:“千万别让铅汞师叔听到这话,不然他定要恼了,师叔可是自比火龙抱朴的。”

        “臭棋篓子总是不许别人说他臭的。”南阳子笑罢,又继续地讲授。

        “而符箓一派,最初的宗门正是太平道,当年张角遇仙得传,传得了《太平经》,由此创立了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因为教规教义都是好的,又有治病救人的功德,很快就有了信众千万。

        只是后来张角起了贼心,勾结了荒域的妖魔,掀起了汉末那一场黄巾之乱,意图倾覆天下。当然最终他们失败了,太平道也逐渐消亡,到了今天,太平道人仍是跟那密宗喇嘛一样,只能鬼鬼祟祟的度日。

        那时候还有天师道、茅山道、灵宝道相继涌现,也是现在符箓派的主将,并称为‘符箓三宗’,他们重性不重命,重法术不重大道,例如符咒、存想、经典、祭祀、斋醮……

        这些道士中的至高者,有着非常高强的法术,比你的《万法归宗》的还要厉害得多多;有的只是一些江湖神棍,专门去欺骗那些愚夫愚妇,什么神水、狗血,这些又被儒士、和尚抓住来骂整个道门,着实是影响太坏。”

        “神棍、腐儒、淫僧,哪个不是在为祸百姓啊,一锅端了才好。”谢灵运皱起眉头。

        “嗯,然后就是我们丹鼎派了!

        丹鼎派亦即是丹道,渊源于上古时代,人类为了抗击妖兽凶兽,而增强自身的修炼之法。从黄帝开始,而集大成于老君,这正是所谓的‘黄老之学’。

        后来老君骑青牛出关,把修仙之学一传关尹子,开了丹道文始派。这一派直修虚无大道,顿超直入。但因为这样,也注定会曲高和寡,再加上他们不立山门,都是一人传一人的,所以如今文始派修士只在传说之中。

        为师对于文始派的仙风道骨,也全是听说回来的而已,还未曾有幸遇见文始道师、道友啊。

        老君又一传东华真人,开了丹道少阳派。这一派修炼阴阳大道,有道诀法术可修,从而积功渐晋,无论是神魂心性上的修炼,或者是形魄身体上的炼化,自初步入手直至最后了手,各有境界,可以说是步步上修,而又步步妙化,就好像一个人饮水,冷暖自知。少阳派因为平易近人,谁都可以修炼,谁都可以修证,所以得以大行于世,乃是当今世上道门里最大的一支宗派。

        少阳派里面又分为北宗和南宗,北宗先性后命,南宗先命后性,而又有着诸多的分别。

        但不管是何宗何派,丹鼎道的修仙要旨,总是以炼养阴阳、返朴归真、性命双修、性命双了,作为第一要义。”

        “呵呵,朝天宫正是南宗的一支山门,为师的道号南阳,就是取个南宗纯阳的意思。”南阳子抚起白须,老脸上颇是骄傲。

        “嘿嘿嘿……”谢灵运却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嘿嘿的贼笑。北宗是修全真的,清规戒律那是一箩箩,不但没一顿好吃的,还不准人与女子卿卿我我,一辈子打光棍才好;相比之下,南宗却可以娶妻生子,真是鱼与熊掌兼得,南宗万岁!

        这时候晚霞散尽,天空已是一片夜暮之色,明月浮现了。

        南阳子谈兴不减,继续讲道:“四种儒士,十种和尚,三种道士,不管什么派别,不管你是修仙还是学佛,大家修炼的其实都是同样的东西:神魂、形魄。

        修神魂,性功旨在超凡入圣而登真;修形魄,命功旨在形神俱妙而飞升,双修双了,才可以成真成仙。

        为了通俗易学,根据修炼的步骤,世人把性命两功各划分出了六个大境界,这亦是丹鼎派的主要功德,‘性命十二境’即是:

        性功:炼己,抱一,证道,闻道,逍遥,超凡。

        命功:筑基,结丹,道胎,元婴,阳神,飞升。

        这是我们道门的说法,对于性功六大境界,儒家、佛家另有名词说法,不过实际上都是同一个东西;至于命功,因为儒佛两家的命学不显,倒没什么别的一套名称。”

        听着这些境界名字,谢灵运不由得浑身有些热血沸腾,以前他对这些接触得并不多,不禁问道:“师傅,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

        “好。”南阳子点点头,也不需要如何酝酿,便解释道:“先说性功。

        第一境:炼己/克己/止观,即是初初入门阶段的修心养性,修士做到止念息妄,擒意马锁心猿,思维没有了散乱昏沉,破魔障开神通,从而接触更高的大道。

        第二境:抱一/立志/发愿,老君说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或者说立志,或者说发宏愿,都是指找到自己要追求的道,找到你的一,并且决心去追求它!

        第三境:证道/而立/证果,便是你用行动去证道的过程,积功累德,而越来越接近那个道。

        第四境:闻道/不惑/般若,正是你证道有成,彻底醒悟了,就好像佛祖苦行多年,终于在菩提树下闻道证得般若一样,也是孔子说的不再困惑了。

        第五境:逍遥/知天命/解脱,到了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逍遥自在的四处去传道度人了,这样知了天命,真是一种大解脱。

        第六境:超凡/超凡/超凡,呵呵,可喜可贺啊,你成为了一宗一派的祖师爷,乃至万世留香的大圣人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精神永留天地之间。”

        “我也十五岁了,还没开始第一境炼己,而孔夫子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立志了,真厉害。”谢灵运听得不禁大发感慨,见贤思齐啊!

        “徒儿啊,从古到今,又有几个大圣贤呢?”南阳子哈哈大笑,他自然更是比不过的,当年二十多岁了,才迈入第二境,确立了自己的志愿。

        老头子又继续道:“再说说命功。所谓‘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世人从娘胎生下来,即会从先天之体,渐渐变成后天之体,而有了生老病死;修真则是要逆天而行,从后天返回去先天。

        第一境:筑基,即是把身体底子打好,为修仙做好了需要的基础,炼气、通脉、通窍,前三三后三三、斩三尸、又开玄关一窍,当炼到全身的经脉穴窍都充盈饱满,出现了日月和壁的景象,先天一炁生出,就可以结丹了。

        第二境:结丹,打开了身体的玄关之后,修士在体内采药炼丹,左青龙右白虎,炼得龙汞结、虎铅成,六根大定、百脉冲和,自然就金丹结成。

        第三境:道胎,结丹完成后,就到了一个温养身体的过程,修士对五脏六腑、皮血筋骨等进行锻炼,脱胎换骨的同时,先天一炁也从丹田一步步推到了头顶泥丸宫中,如同孕育着一个在腹胎儿。

        第四境:元婴,婴儿出生了,不过这一个圣婴神体还很稚嫩,要继续的养育,这是个抚养之期,修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元婴才算成熟。

        第五境:阳神,元婴成熟之后,修士就可以出身外之化身,也就是阳神,这个阳神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真可谓变幻莫测。

        不过在性功方面,至少要到达了第三境界证道境,才出得了阳神。而心性的修为,还会影响到阳神的数量,在道书的记载中,高强者能够修炼两个阳神、三个四个……甚至化身千万。

        但能出阳神的修士都是祖师级别的人物了,据我所知,现行于世的修者没有哪个修到阳神境的,那些祖庭掌门都不过是元婴后期而已。当然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家伙,为师就不清楚喽。

        第六境:飞升,所有的阳神回到了先天祖炁那里,度过天劫,修士粉碎虚空,性、命、道三者合为一体,成为真正的大罗金仙!传说中,性功也需要到达了顶峰的超凡境,才有能力白日飞升。”

        谢灵运听得满脸的憧憬,南阳子缓了缓,又抚须道:“有一句话叫‘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对应了命功的前五个境界,理论上不用十四年,修士就可以修出阳神。当然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就跟孔圣说自己‘十五立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样,妄求不得。

        要知道别说阳神了,绝大部分的修士修炼了一辈子,连道胎都达不成。”

        “师傅,我有些不明白啊……”谢灵运虽然又向往又兴奋,却同时有着很多疑问。

        “如果你都明白了,那要我这个老头何用?”南阳子呵呵直笑,忽然又轻叹了一口气,自嘲道:“不过为师也只能给你说说性命前三境而已,等以后你到了我从未到过的境界,老头子就没什么好指点你的了。”

        谢灵运不禁神色黯然,本来在三十多年之前,师傅就已经修到“道胎、证道”的两个第三境了,结果因故又倒退回去,到了现在,命功的水平只有筑基之前的普通人那样;命功没了,性功也再无寸进,而且那些神通什么的,都再也施展不出来……

        “阿客,不必为我伤感,这是为师自己选择的道。”南阳子看得出他想什么,毫不在乎的模样,笑问道:“那么你是想先修炼性功,还是先修炼命功呢?”

        “唔,让我想想……”谢灵运沉思了起来,原本南宗中人嘛,自然是先命后性的,但师傅的个性向来开明,几乎都是三教合参,没那么多的规矩。

        南阳子也不急,先是安静的等待了一会,又悠悠地吟道:“徒儿啊,吕祖有《敲爻歌》唱过‘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不过别忘了,吕祖接着还唱过‘只修命,不修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好好好,性命双修最好,全给吕祖说去了!”谢灵运苦笑,其实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说道:“《万法归宗》里的法术,施展起来要跟上天神明有着强烈的感通才行,心性之功越高就越好,所以师傅,我选择先炼性功。”

        南阳子点头一笑,道:“那好,我就先传授你心性之功,第一境,炼己。”

      第13章 观内景,出元神

        “心性之功第一境,炼己,内里又有三层,第一层:入静;第二层:养心;第三层:炼性。”

        天色已经是一片漆黑,明月高挂在山顶树林的枝头。

        飞龙亭中,在谢灵运的聆听下,南阳子细细地讲道:“我们先说第一层入静,修心炼性从静起,若然心不能静,那么性功将永无所得。《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儒家《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家《成实论》则说:‘止为定,观为慧,一切善法从修而生,皆为止观所摄。’

        入静也好,止定也罢,都是说的同一个东西,摒除杂念,使得心境暂时地摆脱散乱和昏沉,呈现无思维的静止状态,令到识神退位,而元神纯一!其中又细分有三阶,即是三个修证步骤,一,摄心神;二,致虚极;三,守静笃。”

        所谓‘先法后止’,道儒佛三家都有本门的入静法门,而又各有不同,道家有听息、数息、随息;儒家有心斋;佛家有观鼻端白、观想……”

        当下南阳子把这入静三阶一一说了个清楚,然后讲解传授了一些修证要点,以及最重要的心法,谢灵运都听清楚弄明白了,便道:“师傅,那我试试。”

        “好,为师就坐在这里为你【创建和谐家园】,你的心尽可以安去。”南阳子呵呵的笑了笑。

        谢灵运点点头,便双手放到双膝上,微微闭上眼睛,开始修炼起来。

        第一阶“摄心神”倒是熟练,因为凝神、调息乃是修性、修命的入手功夫,现在恒宝每天都在练,他自然也有锻炼了多年的底子,否则之前就不可能会成功地施展出了引鼠法。

        摄心神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听起来似乎非常的简单,然而事实上,普通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念头活动,一会儿想起过去,一会儿思到未来,一会儿喜一会儿悲,这种杂念跳来跳去的状态就叫做“散乱”;而偶尔间没了散乱,又马上便昏昏欲睡,这种状态则叫做“昏沉”,然后睡着了,没过一阵,心神就会继续地散乱,因此生出了诸多的梦境。

        芸芸众生每一天不是在散乱,就是在昏沉,很少有空灵清醒的时候;而“古之真人,其寝不梦”,真人睡觉时都不会发梦的,除非是有意为之,这正正是心性之功的作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