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天劫炼仙录_校对版by:风檐》-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陶勋连忙起身跪拜道:“谢老师提携,学生若得寸功,全是老师所赐。”

        冯鄂毫不脸红地受了陶勋一拜,等他起身后道:“《道典要辑》编篡馆设在御窚苑里,明天圣旨就要下来,你准备一下,三天后驻进去。”

        当晚,朱阴又来拜访,陶勋仍旧在客厅见她。

        朱阴眉头紧锁,寒喧之后不等陶勋发问就说:“陶大人,情形不妙呀。”

        “你是指的明天圣旨设《道典要辑》馆我亦入选的事吗?”

        “不错。太子说杨廷均所进的名单上本来没有你的名字,可是皇上知道今科有一名应兆士子刚刚进翰林院,所以亲自点名让你进馆。皇上对你如此恩眷,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陶勋闻言,一边暗骂冯鄂信口开河欺骗自己,一边问道:“你指的是谁?”

        “你别装糊涂了,除了靖宁侯裴恺老贼之外还能有谁?皇上现在身边的亲信道士都是裴贼推荐的,圣上一言一行相信都将传到他的耳朵里。裴贼为人阴狠,口蜜腹剑,凡是对他有威胁的人他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你根基尚浅,扑灭你比辗死一只蚂蚁还要容易,我得到的消息是裴贼已经派人四处调查你往日的言行。”

        陶勋不是个读死书、死脑筋的人,心里也知道潜在的威胁,不过他不想加入某个政治集团。因此思量一下便道:“只要我行事严谨,不被人抓住把柄,别人能奈我何?”

        “笨蛋,你不授人以柄,别人不会栽赃嫁祸吗?除非你投向他们一伙,否则别想独善其身。”朱阴见陶勋仍自况清高不免有点生气。

        “朱大人见责,下官也不想辩解。‘本自清来自清去,不附陈泥浊此身’,还请大人见谅。”

        “好个‘本自清来自清去,不附陈泥浊此身’,你是清流,我是浊泥,我倒要看看你今后是个什么下场。”朱阴气呼呼地甩袖而去。

        担任《道典要辑》的编篡官可以随时翻阅皇家书库的道教典籍,这对陶勋而言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他一直四处求仙访道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就想从流传于世的道教典籍入手以窥门径,无奈民间的藏书过于分散,不少保存在私人藏书楼里,而且种类、数量都有限,皇家书库里所收藏的道教典籍不但数量多,种类也多,有很多是孤本、绝本。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作为皇家书库的御窚苑就成了陶勋的第二个家,除了睡觉之外,他剩余的时间都在里面渡过,每天五更到书苑,初更才离开,称得上废寝忘食。

        过了两个月,就到岁尾,京里的官员开始忙碌着张罗在家里过年,《要辑》的编篡期限很宽松,所以杨廷均的管理也松懈起来,诸位编篡官陆续请假他都一一批准,等到过小年干脆全体放假。

        陶勋收到父亲的来信,说南方的商行分部出了点问题,要亲自过去处理,所以不来京过年。古述和商行里的伙计自打陶勋任官后对他愈加恭敬,生分很多,过年的一切准备工作都不让陶勋插手,这样一来陶勋成了最清闲的人。

        他闲着无事索性主动向杨廷均请缨,留下来做些资料整理的工作,为过年后重启编篡做些准备。

        杨廷均以为他要图表现,乐得做人情,就允了。

        陶勋每天仍准时进御窚苑,书苑里的小吏们知道他是身负皇命的编篡官,也不过来打扰,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小吏们都陆续回家休息,偌大一个御窚苑里除去几个照例值班的吏目和守卫之外再无其他人,他喜此清静无扰,有时干脆呆在藏书楼里过夜,随意翻阅、抄检道教典籍。

        除夕之夜,陶勋在商行里跟古述众位伙计们一起吃完团年饭,随后在古述的陪同下到商行各掌柜、伙计家里一一走访拜年。他是商行的少东家,更是堂堂朝廷七品命官,双重身份走访各家,伙计们既亲切又敬畏,更多则是自豪。

        陶勋虽然是少东家,来京也有半年多时间,对商行的情况却从来没有过问,在京的掌柜、伙计也都认不全,乘着今天的机会跟大伙儿见了面,心里高兴,凡是有敬酒的都来者不拒,喝了不少酒后人也亢奋起来,还是古述细心,暗中帮他推掉了不少,尽管如此他一趟未走完就已经醉倒。

        陶勋从酒醉里醒来,已然身处在家中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炕头暖暖乎乎。他有些口干,想到家仆肯定已经睡下,不好再唤醒他们,自己爬起身倒水。

        细心的管家早已在炕头暖了一壶茶,陶勋下床喝茶后睡意不知不觉间消褪,披上棉袍走出房门。

        除夕夜下了场大雪,此时雪霁,房外白皑皑一片,大雪在院子里堆起两尺厚,屋檐上垂下来的冰棱足有两尺长,晴朗的天空里繁星闪烁,四下一片静谧。

        一阵冷风吹过来令陶勋的头脑更加清醒,想想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油然生出思乡之情,轻轻吟道:

        天街九阙迎元日,

        万里春归我未还。

        欲请东风捎省讯,

        孤云山下景云间。

        作完诗后,他的心情好了些,听到门外敲过三更,忽然想到:反正也睡不着了,何不早早到书苑去呢?于是回房穿戴好衣服,轻手轻脚地出门,踏雪而去。

        在路上,一队巡逻的士卒将他拦住盘问了许久,毕竟像他一样三更天一个人在大街上行走的官员可不多见,幸好他身上的证件齐全未被留难。

        经过此事,陶勋意识到自己出来得的确太早,所以到书苑门外后没好意思敲门,找个僻静的地方乘四下无人施展轻功翻进院子。

        他轻功极高,在雪地上也只留下极淡的痕迹,两三个起落就来到藏书楼下。推推门居然没锁,是值班的守卫和小吏们偷懒,反正也没有人监督,索性连应景的巡逻也都免了。

        陶勋开门进书房点起油灯,生起炭火,拿起头一天下班时放在案头的《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继续读起来。

        过不多久,有人过来查看,是值班的守卫和小吏,他们看见陶勋后大吃一惊。

        陶勋笑着说自己昨晚看书太晚就没有回去,守卫和小吏们昨晚没有巡夜故而心虚,再加上他们在道路上也看不到有任何脚印,哪里还敢怀疑陶勋的话,各自去取来些酒食孝敬他。

        陶勋一边看《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一边做笔记和书抄,忙到近中午时这部道经便研读完,书中所夹的书签上有前人所留的小品文,上面讲前朝收录过一部《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续补》,但怀疑系后人伪作,也在藏书楼里。

        陶勋大感兴趣,按照文中所载的位置进到书库最里层翻检。

        书库按天干和地支共设了六十窖,最末的一窖收藏的是被认为无甚价值的伪书,因此这里的管理也最松,并没有按纲目编号摆放。偏生这一窖的藏书很多,乱七八糟地随意摆放,陶勋花去近一个时辰一个个书架地寻找,最后在一个角落的一个大书堆底下找到这本《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续补》。

        他怀着期待的心情翻看一遍,结果很是失望,在他眼中此书伪作的痕迹非常明显,没有什么新意,对原书的理解十分肤浅。

        陶勋浪费了半天的时间找到的却是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心里很失望,将书扔掉,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到书堆上。

        他坐下的时候感觉到身下有个坚硬的东西,起身扒开几本书后,现出一个白色物体的一角。

        他将书本挪开,原来是只玉匣,玉质绵细,莹光剔透,是用上好的白玉做成,玉匣封面上刻着“洞元太清奉道天册”八个金文,左下角还有“仙家之宝珍,瑶华之绝藏”十个字,十分精致。

        打开玉匣,最上面有张发黄的纸笺,是篇书评,署名“袁天罡”。

        陶勋心中一震,袁天罡是古今闻名的术士,相传是得道的仙人,能够让他留下笔墨的经书想必也不是普通的货色。

        他忙将纸笺取出来,下面露出一堆玉简,数数总共一百根,每根玉简极薄,只比普通纸张厚一点点,又以极细的金丝捻线穿成一册,做工很精美。

        陶勋取过书评细读,文中详述《洞元太清奉道天册》的来历,前段的大意是:

        周穆王时,穆天子曾到昆仑瑶池会西王母,当是时天下仙道之风盛行,齐国人太叔光游西岳华阴山,于山中遇仙,自称三十三重天界之上紫极天尊。天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之一通,封以云函,印以三光之章,匣以紫玉匮,其上题曰:“仙家之宝珍,瑶华之绝藏”以授太叔光,云:“凡间道法,皆舍本求末,其成速,祸至大,未臻大道,授此天册,功参太元,当切除其灾害,施为福田。”言毕身现七彩,空中祥云来迎,祥云中玉童、玉女各三干人,侍曲灵文,散香虚庭,飞升而去。

        陶勋看完前段,颇为心动,如果文中所述是实,那这部天册就应当属于修炼类的道经,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所切切寻找的东西。

        接下往下看,中段大意是:

        后太叔光于华阴山中修炼天册一甲子,未有所成,遂出山献之于周王室,王室初以为仙家异宝,百年间择清慧子弟按册修炼均无果,遂认定为伪作,收藏于王室书库。

        后来,老聃转世,在周王室当了一名看守书库的小吏,无意间翻到天册,叹曰:“仙家至宝,蒙尘若是,奈何,奈何。”

        老子出函谷关西去时传《道德经》于世,又不忍仙家修炼至宝有遗珠之恨,遂告诉关令尹喜王室书库《洞元太清奉道天册》是天下间修道至宝。

        尹喜人微言轻,自然没人信他所言,遂抄录天册副本流传于世。但是,世间众多修道的人练过之后都没有一个见到成效的,于是再没人修炼天册。

        周亡后,天册玉简一直被历朝皇室收藏,但只被当作普通的养生经书保存,没有人重视。

        看到这里,陶勋有些失望,前朝那么多人修炼都没有效果,看来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书评的后半段是袁天罡的评述,大意是:

        天册之所以不受重视,主要是因为天册所记载的修炼方法与世间流传的方法差别极大。天册修炼之法的入门功夫特别强调在吸取天地元气之后炼气时务必反复去芜存精,直至元气浓缩精粹到自己发生变化,当变化发生时练功者可以体验到太元元气,此时修炼方才小成。

        之后的修炼就是反复重复提炼、精粹出太元元气,直至元气内结于丹田成金丹方是中成。中成之后不走结成元婴的路子,而是将内丹化为仙火,烧炼身体、烧炼元神,就算大功告成,修炼天册功成后所渡天劫很轻微简单,渡劫后可飞升成天仙。

        文中列举出五个疑点:

        一来天册的入门【创建和谐家园】平淡无奇,后人一见就存轻视的心态,忘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二来太元元气是什么以及这种体验的感觉是什么,天册中只以“玄之又玄,不可言传”八字概括,修炼者无从体验和把握;

        三来丹成后不修炼元婴,这与世间所有的仙道修炼方法相悖,这种有悖常理的修炼之术让人怀疑;

        四来练至大成需将好不容易炼成的内丹又化去,谁也舍不得,再加上一不小心会被烧得元神俱灭,实在过于凶险;

        五来天册中没有记载符篆印咒诀,因此有没有效果也就无从验证。

        凡此种种缘故,天册出世以来一直无人修炼成功,日子久了也就被人忘记。到西汉末年民间抄本就已失传,仙道界的人将天册斥作伪书,只有原册玉简因为材质珍贵才保存在皇家书库中,可惜再无人问津。

        袁天罡评论道:“愚曾与无鞅真人语此册,其炼气、清心、养性之法别辟蹊径而成效微,其太元元气之说则虚缈过矣且无实验,炼体之术更悖理不通、谬误层层,此必后人伪作无疑。自混沌开辟以降,混元始气、太初元气已然悉数化为天地玄气不复可得,今人所谓天地元气者实乃天地玄气是也,世间修仙正道莫不以炼化玄气为基,进而上窥天道,始、元二气修炼之法庶几存于太清天之上乎?”

        陶勋看到这里彻底泄了气,连传说中的神仙袁天罡都下了结论,看来此书必是伪书无疑。

        他今天连遭两番失意,末了精神也差许多,将玉匣扔到书堆上,自己仰面躺倒在故纸堆里怔怔地看着屋顶出神。

        过了一会,他也没有了继续在御窚苑读书的心思,什么也没收拾,早早地回家。

      第三章 修炼元功

        回到家里,仆妇告诉他朱阴来过,留下几件礼物后先走了,临走前说晚上还要来拜年。

        陶勋很不高兴,他由于新任翰林官,职微位卑,所以忘记交待家仆绝不能收别人的礼物,要是朱阴留下什么贵重的东西,只好亲自跑到太子府上归还礼物,这正是他不愿做的。

        打开礼包,是几样糕点,上面盖有御制的字样,很明显是御膳房做的,看来太子对他的确青眼有加。除了糕点之外,还有个小油布包,里面是一张易容面膜,这件东西他用过,上回在高由县因为爆炸失去后还可惜了一阵子,如今又见一张新的易容面膜,忍不住试了试。

        这几样礼品说重不重,说轻却又不轻,想要退掉也难,对朱阴的心计有了新的认识。

        陶勋不愿跟她见面,不愿听她游说自己,于是交待管家,自己公务繁忙今晚不回家,如果朱大人来了无论如何要将桌上的礼品退还给她。

        重新回到藏书楼后,陶勋的心情已经糟透,新年头一天连遭遇几件不顺心的事,十几年来也是头一回。

        桌上仍旧摆着《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今天的不顺心之事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陶勋看见它就有气,挥手将它拂到一旁,还用其它书籍盖上,然后独自坐在房里生了半天闷气。

        坐了一阵子,他心里想:“就是那个书签上的笔记害得我浪费时间寻找那本伪书,看来书签上记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理会。”但转念又想:“袁天罡的书评里说天册是伪书,难道他说的每桩事都正确?我该不该相信?”

        这个念头一出现,陶勋反倒来了精神:正如袁天罡所讲述,世间的修道之术都是以玄气为基础,那么他袁天罡肯定不例外,如此一来其人阅读天册之前就有先入之见,根据自己的经验评判天册的真伪,自然跟智子疑邻差不多,怎么看怎么象伪书。

        再说世上无人练成并不代表天册真的不可以练成,谁会花这么大代价制作一套极品白玉制成的玉简呢?从天册的来历可以知道,太叔光得书后就进山修炼了六十年,说明他肯定亲眼看到了什么神奇的事才使他对天册深信不疑;如果他遇到的是个骗子,那么目的是什么呢?图财吗?可在西周时期这部天册所用材料的价值已经很惊人了,哪个骗子会用如此珍贵的东西做道具呢?所以图财的可能性极小。

        换个角度看,传书之人是紫极天尊,这个天尊在众多道教典籍里又从来没有被提到过,但天上诸仙的尊号大多数自晋代以后才形成和流传,多系后人的伪托,紫极天尊之名默默无闻似乎反而增加了其存在的真实性。

        陶勋反复细想之后渐渐对袁天罡的评论产生怀疑,决定不管怎样先看看天册上写了些什么。

        再次进到书窖找出玉匣,取出天册,每根玉简上用很细的字体刻蚀下五十六字,总共五千六百字,通篇都是鸟篆文,文义艰涩难懂。

        这对陶勋而言不是难事,他父亲陶骥对古代文字颇有研究,家学渊源,他的古文字功底也不弱,阅读起来没太大障碍。

        天册开篇论述玄、元、始三气的由来和区别,所讲内容跟其他道教经书所述无二。开篇之后是行气篇,讲述呼吸吐纳方法,久练之可以通经络、养气息。他拿它与自己在孤云山山洞里记起来的那篇无名功诀做比较,的确出入较大。

        他一边看,一边不知不觉地照着书上面所述的方法运功,书中提到的困难之处居然都没有出现。略一运气就有气感生成,行气之间丝毫没有窒碍的地方,照天册上所述,这便是入门基础功诀顺利练成的标志。

        陶勋大喜,因为袁天罡的书评里就对这段吐纳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玉简中所述的每个要点都不切实际,根本不可能做到,而现在他却轻易做到了,这至少证明行气篇是完全可行的。

        陶勋受到初试成功的鼓舞,兴致大发,急不可待地按照天册所载练下去。

        天册中注明,行气成功后要反复练习,直至上、中、下三丹田之处皆有团暖暖的气息生成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

        他盘坐在书堆之上,将呼吸吐纳之术一遍遍练习起来。从第三遍开始他觉得身体里面某处似乎动了动,久违的温暖而清凉的气息瞬间行遍全身,三丹田里立即生出一团暖气。

        现在仍是三九严寒的季节,书窖里为了安全是不准生火的,室内温度很低,陶勋丹田处生成暖气后全身暖洋洋的十分舒服,所以他没有中止练习,不知不觉间就飞快地运转九十九遍,直到全身觉得燥热方才停下来。

        他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三丹田处的暖气已经做到随心所欲,这样一来行气篇也就真正全部练成了。

        玉简中所记的是每天行此【创建和谐家园】以三个周天为入门,次第增加至七十二个周天为小成;小成之后,每天七十二个周天从费时一整天缩短到三个时辰内为中成;中成之后,循此功诀最少练上十五年才能够达到三个时辰内九十九个周天的大成境界。而他竟然只花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十五年之功,这不是异数又是什么?

        如此一来陶勋已经对天册深信不疑。

        接下来是同时运行三丹田暖气冲拓全身经络的法门,这倒跟陶勋所练的内功心法相似,不过运功的线路繁复何止千倍,一些线路原理完全颠覆了他以前所形成的既定概念,其间的跳转腾挪方法的巧妙真可谓匪夷所思。

        陶勋仔细阅读多遍后不由得怀疑:这样的【创建和谐家园】究竟可不可能做到?

        怀疑归怀疑,有了前番成功的经验后,陶勋的胆子特别大。他开始就地凝神运气,引导着三丹田的气息循着经络运转。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三丹田里的气息象是水银泻地一般,连续不断地冲破各处穴道的束缚,跳转腾挪之处亦是毫不费力地做到,一个周天只花了不到半刻钟便完成。

        陶勋再接再厉,一口气运行了六十四周天,每运行一次,便觉得身体里那股温暖而又清凉的气息就会出现一次,然后经络便在上一次的基础上疯狂地扩张一倍,等到六十四周天运行完,他已经完全感觉不到身体经络的存在,身体就象个大容器,里面充盈着无穷无尽的暖和的气息,这是真元鼓荡之证。

        陶勋运功行完最后一周天,带到书窖里的油灯早就油尽灯枯熄灭多时,按理说四周本应该黑漆漆,在他的眼里却不是如此,书窖里虽然谈不上亮堂堂如白昼日照之下般明亮,可是他想要看的东西无不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甚至连一本掉在十几丈外地上的书装订所用细绳的纤维都看得一清二楚。

        陶勋心里大喜过望,那些说天册是伪书的人都不识货,把一本仙书当成垃圾,紫极天尊将天册传于尘世人之举真可谓明珠暗投矣,要不是碰上他,这本仙本恐怕再埋没几百上千年仍无出头之日。他越想越得意,在黑暗地书窖里手舞足蹈起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6: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