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天劫炼仙录_校对版by:风檐》-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有,没见她们两个回船,你不是跟沐姑娘一起吗?这些天官府查得勤,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是不是跟你和她有关?”

      第九章 汇文学社

        陶勋想了想,还是决定将事情隐瞒下来,便说:“我和沐姑娘一下船就遇到了朱大人,她说她被仇家发现,请求我们护送她到某地。沐姑娘见她可怜便答应施展法术带她一程。我们折向西北方向走了一天,快到目的地时被她的仇家追上,有八个人,都是高手,其中竟然还有跟沐姑娘一样的剑仙。他们斗法的时候,我不小心被剑气殃及失去知觉,醒来后便到了这里。你可打听到什么消息?”

        常利从他的话里听不出什么毛病,半信半疑:“我的手下打听到消息,就在你们下船的第二天,白莲教两名妖人闯进高由县衙,将满县衙的官吏人等杀个干净,还施展妖术将县衙夷为平地。本省三司震动,大布兵马四下严查。公子,你们三个人正好也是在高由县境内下的船,难道没听到一点风声吗?”

        陶勋丝毫不露声色地道:“我们光顾着送朱大人去某地,沐姑娘用了法术,一天下来能走八百里,比赤兔宝马还要快,县衙事发的那个时间,我们应该正与朱大人的仇家交手,看来错过了一出好戏呀。对了,你们还打听到了什么?有没有人看见案犯的模样。”

        常利见他口风严谨,有些失望,答道:“听说一人是三十几岁,冒充刑部官吏,另一人是四十几岁的道士,冒充御封仙师的徒弟,百姓将他们传说成鬼面獠牙、三头六臂的怪物。对了,送你回来的道士倒是跟其中一人年纪相仿呀。”

        陶勋这才听明白常利的疑心症结所在,哑然失笑道:“常叔,我都不知道送我回来的道士是怎么回事,我倒是担心沐姑娘,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常利又试探了几句仍旧探不出口风只得作罢,又说了几句话之后便出去。接下来商行里的人陆续进来问安,陶勋一一接待,到了中午才安静下来。

        陶勋吃了常利送来的补汤,借口要休息吩咐他不得让人进来打扰。他在床上盘坐下来,经过此番生死经历后,他感觉到自己的内力似乎突破了瓶颈,因此迫不及待地运起内功心法,一股比以前更加强大的暖流水银般地随着他的意念飞快地在经络各处流淌,原先内力运行的迟滞处都不复存在,全身上下无处不舒坦,看来他在那场爆炸中因祸得福。

        接下来他运起孤云山山洞里记起来的无名功诀,这番感觉跟以前迥异:以前练习时的情形除了丹田产生的气息不同之外其他的跟练内功心法时差不多,只要引发丹田气息,它就会自动按功诀所述的线路飞转,根本不需要控制,练完功之后经络各处无比舒适、精神振奋,而今天运功之后气息的速度明显比平时要快,而且体肤毛孔似乎张开,无数缕暖和的风被吸进来,飞快地渗入到经络中,在丹田聚拢后迅速地发散到全身各处,原本因为昏迷了近二十天积累下来的虚弱和无力感被清扫一空。舒泰之下,他又练了一次,不过第二次便跟平常无异,再无奇特的现象发生。他不禁想:也许是躺了二十天,第一次重练时感官特别灵敏吧。

        此后的日子里,陶勋闲着没事照例到常利的舱里找他聊天。

        常利告诉他姚衍在他们下船的那天下午发现朱大人不见了,觅死觅活地闹腾半天,常利不得已只好骗他说朱大人娘家出了点事,家里派人接她从陆路回家去了,姚衍当晚便下船搭上一艘往南的船掉头而去。

        陶勋闻之不禁咋舌不已,感叹这个姚衍居然执着到连前程也顾不上。

        十几天后,商船抵达京城,陶勋与常利依依惜别,在伙计们的带领下来到景福商行在京城开的分号。

        古述已经盼了好久,看见陶勋后高兴得不得了,把着他的手臂连声道:“少东家,我们终于盼到你进京赶考的这一天,太好了,太好了。”

        陶勋被古述的情绪所感染,想起三年多前一起相处的那段日子,心里透出亲近和感慨:“古叔,我去年回家后才知道你已经调到了京城,一直盼着再见到你,今天总算是如愿。有古叔的帮助,我这次会考的把握也将增添三分。”

        “少东家这么讲可折杀我了,您天资聪颖、学富五车,拿个把状元如探囊取物,这是您天生的福气,跟我这个半老的粗人可没关系。我们这些商行里的老伙计可是已经把一切准备好,只等少东家你金榜题名的那一刻为你大肆庆贺。”

        “呵呵,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身上压力太重,有些不胜惶恐。现在离会考还有三四个月,你把我安排在哪里呢?”

        “我去年接到东家的书信后就开始给你张罗这件事,店铺都开在闹市,实在太吵、太杂、太世俗,人来人往不清静,不适合你温习功课备考,所以我特意替你在汇文学社里报了名,只等你来随时可以住进去。那里面汇集京城不少士子和象你一样进京赶考的举子,学习氛围那是没得说。”古述得意地说道。

        本朝以来文风渐盛,尤其科举入仕一途是为正途之最,由此各地兴学办教之风极为兴盛,每逢大比之年各地举子会集京城,许多举子跟京城的文坛士子或是因世交、或是因同门、或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学社,相互交流学习、精研道德文章,这不仅在京城蔚然成风,各省、道、府县也纷纷仿效。陶勋在家里时也听说过汇文学社的名声,是京里数一数二的学社,当今内阁大学士中、朝廷各部、院以及地方的大臣中有不少出自此学社。

        他听到古述竟然替自己办到了进汇文学社的身份,心里如何不高兴,拱手施礼道:“有劳古叔,若亭渊有三甲之命,古叔当记大功。”

        陶勋在景福分行里住了几天,古述便催着他到学社里报到。

        汇文学社的社址是故大学士杨琪捐出来的一处别院,位于京城近郊西北襄山之下,占地原本只有不到八亩,后来不断有从学社出身的朝廷大员捐建,经数代扩建修葺后占地已达七十亩,里面不但建有孔圣祠、文昌宫、讲学堂、藏书阁等大型建筑,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回廊曲径、花园山石等深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环境清幽,对赶考的学子们来讲的确是一处温习备考的佳处。

        陶勋报到之后被安排在人字六号院里,这是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共有四间房,另外三间都已经住进人。他搬进去后,另三间的举子便上主动上门拜访。

        住东间的姓王名亮字之光、住西间的姓肖名翔字于飞、住南间姓邓名恽字守先,分别来自长安、武昌和潭州,他们三人见陶勋身边没有带书僮均觉诧异,毕竟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辈,除了会读书之外一应生活事宜都需靠别人侍候,象陶勋这样生活独立的人实在不多。尽管如此,四人还是很快成了好朋友,四人中王亮为人洒脱、肖翔思路十分活跃、邓恽则最善交际,比较起来陶勋的特点反倒不甚明显了。

        学社每隔三天就要在讲学堂里举行公开的辩经会,一般由社里的执事主持,先是由主持人将上一次的命题制文作一番讲解,由参会的学子进行辩答,然后有的学子将自己所作的文章提交讨论,有时集中、有时分组,之后便集中起来互相提问和解答,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新的命题,有时候主持人也会将各地最新的制文拿出来学习和讨论。

        辩经会的口号就是言者无罪,所以众学子没有包袱,便放开思想自由发挥,每轮文会场面均是十分活跃,有时不知不觉间辩论的话题会离开经义转到时事政局上时,即便是针对当朝官员、时弊主持人也并不制止,只有当众人谈论的话题牵涉到皇帝及其施政时才会加以制止。

        陶勋和舍友们都十分喜欢这种自由的学习风气,参与辩经会不仅增加了他学习和思考的角度,而且启发了他更多、更新的见解,同时开拓了知识面、学习了新的理论,可谓受益良多。

        他在学社时呆了一个月,参加了不下十场辩经会,从刚开始的拘谨已经变成了辩经会上的一员干将,不过有他同样表现的举子多不胜数,加上他辩经义之时每每引《道德经》、《南华经》里的章句为人所訾诟,所以其文名倒并不显著。

        陶勋参加的第十二场辩经会题目是“君子先慎乎德”,出自于《大学》,讲的是君子治国与君子之德的关系。

        在座的人自小进学学的皆是程朱所注的四书、五经,按理说这道题的解法自然该以程朱之学作解释,偏偏这天第一个发言的人对“德”的含义提出疑问。在程朱的讲义里对于德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界定,什么属于德、什么才是德、德是否一成不变等等都没有明确的注解。如今忽然有人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且口口声声地对程朱之学提出疑义,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他举子纷纷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和举证,这样一来渐渐地由德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扯到程朱理学的心、性、理、道之说。

        疑议一方的人数少,他们认为儒学无非是平实的孝悌忠信、出处进退、治国安邦等实实在在的学问,并无高深玄妙的性与天道之说,也不主张“用心于内”的心性修为;而后世的理学则恰恰相反,无论是程朱学派提倡的“主敬”、“渐悟”,抑或是后世学派讲求的“主静”、“顿悟”,都一味强调内省自修,侈谈心性理道,这显然是与孔门原始儒学背道而驰的。这一提法公然指摘宋学和今学之非,引起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愤怒围攻。

        疑议派人虽少,却言之有据,而且不肯屈服,双方争执起来不光言辞激烈,很快就有正统派学子情结失控挥拳相向。如今的场面早如一锅沸油,一有人动手不啻于往里面洒进一滴水,油锅顿时爆起来,凡是刚才为疑议派说过话的人立时成为攻击目标,数百人混战一团,全无平时儒雅知礼的风度。

        四人旁听辩论,心中对于疑议派大是赞同,辩论的时候王亮甚至起而为之作过辩解,这时自然也成为攻击目标之一,另外三人遭到殃及,周围十几个情绪激动的学子挥着拳头冲他们一拥而上。

        学问上的事以武力来解决,未免太过荒唐。别人做荒唐事,陶勋不愿随大流做这等斯文扫地的事,便欲踏前半步将三人护住。他的位置本稍靠后,就见眼前一晃,肖翔抢先一步挡在了最前面。

        肖翔用蔑视的目光愤然指着冲上来的人喝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亏得你们还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居然要做出无行的事来。”

        他自是说得大义凛然,然而众人方自情绪激动,哪里听得进,冲得近的人挥动老拳就要砸到他鼻梁上。眼看就要鼻破血流挨一顿打,一阵大力从背心传来,他整个人不由自主地连退几步,险之又险地避开众人的拳头。

        他正待要站稳再说话时,耳边听得陶勋道:“于飞兄,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等先暂避其锋芒吧。”也没管他答不答应,一股大力扯着他飞快地退却,很是巧妙地混入到混乱的人群里,三绕两绕后居然脱离了人群,来到角门边。

        “于飞兄你太冲动了。”邓恽在旁道:“群情激动之下你同他们讲什么道理,要不是亭渊手脚快,我等几乎便要挨揍了。”

        王亮道:“亭渊你好大的力气,一个人扯着我们三个人硬是挤出一条退路。”

        “呵呵,小弟幼时曾得家中护院武师指点,练过三两天拳脚。”

      ¡¡¡¡¡°ß×£¬ÄãÊÇݷݷѧ×Ó£¬ÄκÎȥѧÄÇ´Ö±ÉÎä·òµÄ±¾Ê£¿¡±Ð¤ÏèÓïÖØÐij¤µØÈ°ËûµÀ£º¡°ÇÐÎðÒÔ»ÄæÒÎóÁËѧҵ¡¢Ç°³Ì²ÅºÃ¡£¡±

        “于飞兄教训得是。”陶勋心下不以为然,并不同他们争辩,笑道:“此间太乱,很快学院山长会带人过来,要是被山长捉到可就麻烦,你们快回院子。我随后就回来。”

        三人听他说得有道理,叮嘱一句,匆匆回院。

        陶勋等三人背过身走出一段距离,趁四下无人注意,提气运功,身形电闪而出往另一个方向掠去。

        很快,他来到一处小四合院附近,看到一人正敲开院门,进门的时候警惕地回身四下扫视。他避开对方的扫视,待人进去后,绕到旁边院墙,将耳贴在墙壁上听了听,确定后面无人,施展轻功跃进院子。

        进得院墙,他轻手轻脚地飞掠到正屋旁,运内力于耳,仔细听里面的动静。

        屋里有人声传出:“禀大人,今天辩经会上,颇有些书生说了些狂悖的话。”

        另一个声音道:“那些人你都记下来了吗?”

        “卑职记下来了。”

        “嗯,很好。还是侯爷想得周全,早料定那帮王心阳的学生必定会忍不住到处宣传他的歪理邪说。”那主官的声音顿了顿,又道:“记下来的人名你都去核实下他们的身份背景。”

        “要将他们抓起来吗?”

        “糊涂,王心阳号称新儒宗师,只是言论狂悖些,却未曾犯事,他没倒台,信奉他学说的书生又有何罪?你拿什么罪名抓他们?”

        “卑职糊涂,请问大人,既然不抓他们,查他们的背景却有何用处?”

        “这但是侯爷的高明之处,王心阳迟早是要因言获罪倒【创建和谐家园】蛋的,到那时信奉他邪说的人也要跟着倒霉。这里的这批书生里有不少将参加今年大比,说不准便会有上榜的人……”

        “哦,卑职有点明白了。侯爷果然是高啊。”

        陶勋听到这里,心中已是骇然。他略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一块布蒙在脸上,悄悄潜到门口,突然发力踹开房门杀进去。

        里面的人正在谈话,浑未料到会有此变,但他们也是厉害角色,应变极快,甫听得异响,各自往最近的障碍物处飞退,伸手便从衣袍底下拔出兵刃来。

        这等迅速的反应搁在别处自是不凡,可惜他们遇到的人是陶勋。陶勋经历高由县衙之变,一身的内力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便是遇上当今武林顶尖的几个大人物也能力敌不败,何况这两人于武学上只算微末之流。当下只不过一招之间陶勋鬼魅般的身手已将两人点倒。

        “你是什么人?”被点倒的主官有些惊恐地问。

        陶勋改变声音反问:“你们是什么人?”

        “本官乃钦卫所官员,你休要乱来。”

        “钦卫所?朝廷钦卫皆穿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执行公务,你们二人哪有半点相象处?”

        另一人急道:“我等奉命办差,身上有金牌为证。”

        陶勋忽然出手将那主官点晕,从其下属手上取过短刀,将刀顶在主官胸口,对那下属道:“我用你的刀这样刺下去,可好?”

        那下属吓得大汗淋漓,哀求道:“小人上有高堂,下有妻儿,求英雄饶我家人一遭。您想问什么,小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最好照实回答,呆会我会向你上差再问一遍,若是不符……哼!”

        一刻钟后,陶勋离开了那个院落,他已核实两人的口供,他们果真是钦卫所的密探,此行主使之人乃靖宁侯裴恺。他从他们那里搜到一些卷宗材料,里面记录下某些学子的敏感言论。当天的记录里,他和三名同伴皆大名在录。他恼怒之余,未将两名密探怎样,只将找到的记录销毁了事,可这些仅仅是最近三、四天的记录,至于之前的早已经送出走了。

        陶勋回到宿舍刚洗把脸,肖翔走进来,冲他长施一礼:“亭渊,今天若非你相救,我便要倒霉了,特来道声谢。”

        “于飞兄挺身而出挡在我们面前,如此大义才是弟学习的榜样。”陶勋颇有些感触地道:“今日之事,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呀。”

        肖翔哈哈笑道:“你又何必生气。那些人都是读死书把脑子读坏了,你不必跟他们计较,能不能入道,那是他们的事,你我何必操心?今天受了些闲气,现在天色还早,我跟之光、守先约好了告假进城去玩一晚散散心,你去不去?”

        陶勋愕道:“怎么学社里没到休沐日也准许外出吗?”

        “你是新来的不知道规矩,只要你连续参加了五场辩经会就可以告假出外一晚,这也是学社里为了鼓励学子积极参会所订下的规矩。我们三个早就想出去走走散散心、透透气,因见亭渊这一个月来太过用功,我等相形见绌,只好商定把你拖下水才能稍稍安心,亭渊不会怪我们居心不良吧?”肖翔半是打趣地道。

        陶勋哈哈笑道:“于飞兄妙计赛过孔明,弟敢不乖乖入彀乎?”

      第十章 夜探卫所

        四人告完假,进城时已到酉时,王亮执意非到连升酒楼喝酒不可,三人问他原因,他眉毛一扬:“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冲着酒楼的名字吉利。”说罢,四人对视一阵齐声哄笑,往连升酒楼而去。

        到了酒楼,那里生意很好,几个雅间都已经坐满,邓恽不喜欢喧闹想要换一家,王亮不答应,肖翔有点乏了不想再跑,陶勋倒无所谓,于是少数服从多数,四人到楼上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

        四人落座,等酒菜上席后,王亮先端起酒杯来道:“来,大家虽然同窗月余,象今天这样坐在一起饮酒作乐还是第一次,请共饮此杯。”

        肖翔举杯道:“我看王兄的这个理由还不够。我们四人来自天南地北,能到一个四合院里比邻而居那已是有缘了,更难得的是我们四人臭味相投,这才是最应该浮一大白的事情。”

        邓恽拍手道:“是极,是极,咱们从小学的就是程、朱注释的四书,一路考的也是程、朱的注的四书,一应四书注释从来都是以程、朱之说为准,早已奉为金科玉律,平日里谁人敢怀疑程、朱之说必遭天下读书人诟訾,今天辩经会上竟然有人公然斥之非,而我们四人竟然都在此列,依我看天下学社类似我们的院落恐怕廖若晨星,其谓天下第一乎?我们就该为这个天下第一干上一杯。”

        陶勋起身道:“平日跟各位兄长交好,只觉性格相投,从今日之事才知道我们四个还是气味相投,亭渊得诸君以为良友,乃此生大幸也,愿满饮此杯,干!”

        四人将杯中酒一干而尽后相视哈哈大笑,均是觉得彼此又亲近几分,坐下来谈天说地更无禁忌。

        王亮、肖翔都是三赴春闱、邓恽是四次,酒到酣处三人各自讲起第一次公车赴京时的春风得意和后来数度赶考时的物、事、心情的变迁诸多感慨,不知不觉间便多喝了几杯。

        肖翔酒酣耳热之际,说起话来便没了克制:“当今皇上沉迷仙道,每日与敕封的真人、上人、天师厮混在一起,竟至旬月不上朝、不见阁臣,致使屑小之徒一则谄媚佞上,进妖邪以惑主;二则与太监相勾结,篡拟批红,把持朝政,党同伐异、排挤异己、陷害忠良,我们这些学子就算考上了进士入朝为官又能怎样?能扭转朝堂风气么?徒呼奈何罢了。”

        王亮接道:“于飞讲的有道理,今上继大统之初的确勤于政事、聪睿敏达,令天下人为之一振,可恨奸臣裴某巧言惑主,进了一个什么道士,成天搞些什么炼丹打坐的事,也不知他施了什么妖法令皇上逐渐沉迷其中,朝政日渐荒怠,裴某人借机飞黄腾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陶勋知道他们所指的奸臣便是兵部尚书、西阁大学士、靖宁侯裴恺,这个人说起来算是他的对头,他的未来泰山大人就是被此人所逼外放湖广避祸的,今天从那两名钦卫所密探处逼问到的消息也与此贼有关。

        旁桌一人站起来冲着王亮和肖翔道:“骂得好,冲你们刚才的话,我敬你们二人一杯。”陶勋回过头看,见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读书人,浓眉、俊目、美髯,脸色酡红,显然已经喝醉了,跟他坐在一桌的人年纪相仿,正在劝阻他。

        王、肖二人借着酒劲站起来,跟他碰了一杯,将酒一饮而尽。

        那人等两人干完后说道:“裴贼惑主乱政,天下人早已深恨之。其侍宠而骄、飞扬跋扈、欺压忠臣良善的行径人神共愤。”

        旁边那人劝道:“仲芝,你喝醉啦,还是少言为妙。”

        那人摔开他的手嚷道:“邱兄,我邰仲芝生来就是这个脾气,对看不过眼的东西不骂不快。那裴贼仗着皇帝宠信,阴蓄私党、培植羽翼、陷害朝廷忠良不说,平日里纵容家奴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呀。他的几个小崽子,猪狗不如的东西,不学无术、【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拈花惹草、流连狎妓,乃至大白天在闹市之上公然调戏妇女,不知坏了多少良家女子的名节性命。平民百姓遭其毒手如若报官,反遭诬陷身入囹圄,弄得家破人亡。就是官绅人家的女眷也不能或免,我有一友乃刑部郎中丁崇大人,素以刚正清廉闻名,其女进香时被那淫贼撞见便要强行逼抢,幸得义士援手才得脱身,丁大人反被裴贼逼得远离京城,京城百姓少了一个好官呀。”

        陶勋听他竟然是丁崇的朋友,对他好感顿生。

        旁边姓邱的人使劲地拉住邰仲芝:“够了,仲芝,你醉了,咱们回家去。”

      ¡¡¡¡Û¢ÖÙÖ¥²»¿Ï×÷°Õ£¬Ò»±ßÕõÔúÒ»±ßØ£×ÔÂî¸ö²»ÐÝ¡£

        楼梯上急促地传来脚步声,三名官差走过来对邰仲芝道:“尔曹好大的狗胆,竟敢公然辱骂朝廷宰辅大臣、谤议朝政,你将朝廷的威仪置于何地?”

        陶勋发现其中一人飞鱼服、绣春刀、腰挂金牌,知道必是钦卫所密探无疑,猜测他们早已盯上邰仲芝,今天是来发难的。

      ¡¡¡¡Û¢ÖÙ֥ˤ¿ªÅóÓѵÄȰֹ£¬´óÉùµÀ£º¡°ÎÒÛ¢ÖÙÖ¥½²µÄûÓÐÒ»¾ä²»Êµ£¬ËûÅáâý×öµÃ£¬ÄѵÀÎÒ»¹Ëµ²»µÃÂ𣿡±

        领头的钦卫也不跟他争执,手中亮出金牌,冷笑道:“那好吧,我奉命拘捕你,带你到一个好地方,让你尽情倾诉。”手一招,两个下属上来将邰仲芝的双臂抓住,毫不客气地扭到身后,下手极重,陶勋甚至听到他关节脱臼的声音。

        从楼下跑上来一个人,在领头的钦卫耳边讲了几句,那钦卫冷冷地看了陶勋四人一眼,走过来道:“四位都是公车老爷,应当知道朝廷法纪森严,好好地读你们的书,考个进士光宗耀祖,别有事没事跟着别人瞎咋乎,以免自误前程。”说完之后叫了声:“走!”大摇大摆地带着人走了。

        那个邱姓书生满脸焦急,起身跟下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