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虽然后一次行动被他化解了,但是捷尔任斯基不否认,那个小家伙确实让他很被动,若不是缺少一点经验和手腕,说不定此时的《真理报》已经换了天下。
捷尔任斯基原本就觉得某人非常不简单,可他没想到这个小家伙能不简单到这种程度,他的意见竟然得到了列宁的全盘肯定,虽然列宁肯定不认识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但恰恰是因为不认识才更能反映出小家伙的不简单。若是他早就认识了列宁,那么这些意见也就不怎么令人惊奇了。
但是惊奇归惊奇,对捷尔任斯基而言,眼下的局面就是一个无底坑,在党内毫无根基也没什么名气的某人他还可以应付,但是面对布尔什维克的精神领袖和总导师,他就没有任何底气了。两者的破坏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李晓峰充其量也就是个二踢脚,而列宁就是核武器的水平了。
捷尔任斯基感到这封信件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刚刚经历一场风暴,正是人心思动的时候,勉强将党内意见捏成一团的他可经不起列宁同志的轰炸。只怕这封信件的内容一经发表就意味着布尔什维克的大分裂!
该何去何从呢?
捷尔任斯基陷入了深思,从内心出发,他不同意列
宁的意见,哪怕列宁是党的领袖、是精神象征,但是他就是不能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就像《远方来信》中说的,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已经胜利,但是对于革命的第二阶段,他认为条件远没有成熟,俄国工人力量很弱,也很愚昧,不足以承担第二阶段的革命重担。而且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仓促的进行革命似乎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恐怕是会给俄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伤的。
这个时候,捷尔任斯基多么想当面同列宁进行交流,问一问他,对于俄国的未来您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过这只是一种奢望,就他最近得到的消息,不管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拒绝侨居瑞士的俄国政治流亡者过境,包括列宁在内的国外的同志想要回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能不说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这一手相当的恶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让听命于他们的俄国临时政府掌控局势,来了一招釜底抽薪,不管是布尔什维克还是孟什维克,倾向于革命的领导人基本都流亡国外,在国内的这批要么是阿猫阿狗,要么就是中间派和偏右派,激进份子少之又少。眼前主导俄国政局的这批人是满意当前的形势的,不能不说在俄国发生革命局势失控之后,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应对技巧相当的高明。
当然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手段还不止这么一点,捷尔任斯基不知道的还有很多,比如将流亡欧洲的俄国激进份子赶出欧洲,倒霉的托洛茨基就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这位革命导师先被赶出巴黎,去瑞士被拒绝,流窜到西班牙之后,西班牙政府又在法英的压力下将其关押起来,像送瘟神一样给扔到了美国。等这位孟什维克区联派老大听闻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启程从纽约返回俄国的时候,又是英国人将其半路截下,直接关进了加拿大的德国战俘营。
没有了革命的主心骨,俄国国内的激进党派活动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至少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就受到了极大的干扰,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实际上在捷尔任斯基看来,是已经分裂了。
“我绝不同意信件的意见!”加米涅夫旗帜鲜明阐述着自己的态度,“列宁同志的意见只具有参考价值,他长期侨居国外,已经完全脱离了俄国革命的现实,他是在不了解俄国革命现状的情况下做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脱离现实的,也是脱离群众的,更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而且我也相信列宁同志回到国内,了解现状之后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捷尔任斯基不太认同加米涅夫的说法,哪怕他与列
宁的接触不是很多,但是他知道那是一个很难说服的人,从《远方的来信》中不难看出,列宁的某些论断似乎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其激进态度可以说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工人的心声,与其说是脱离群众,不如说是和党内趋于保守的某些高层骨干分道扬镳了。
“那《远方的来信》和《给启程回国的布尔什维克的信件》要不要在《真理报》上刊载呢?”一贯很少说话的斯大林一针见血的提出了问题。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来信的不合时宜,如此微妙的时刻在【创建和谐家园】上刊载这样的文章,其蕴含的意味恐怕会造成思想上的大动摇。而这样的动摇肯定是加米涅夫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的动摇对他最不利。
“我认为列宁同志的来信暂时不宜刊载!”加米涅夫立刻就做出了决定,“首先,这封来信是列宁同志刚刚获悉革命胜利之后的看法,那时候他的看法恐怕是有些片面的,说不定列宁同志在获悉国内的真实情况之后,已经修正了这一观点。我们仓促发表是不负责任的;其次,列宁同志不了解国内现实,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盲目的刊发恐怕会造成基层群众的认识错误,会起到错误的导向。所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建议在和列宁同志取得直接的联系,或者是他归国之前,不要刊载这样的文字。”
加米涅夫说的有道理吗?看上去似乎像那么回事,列
宁毕竟出国十几年了,不了解俄国的现状也是正常。但是话又说回来,他加米涅夫就了解俄国的现状了?
加米涅夫是1914年回的俄国,然后没有多久就被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极圈附近,虽然身处俄国,但是在流放地被宪兵监视居住的环境下,他的消息比侨居瑞士的列宁更加闭塞,对于俄国的现实他也谈不上什么了如指掌,根本没资格说列宁不了解现状,实际上最不了解现状,或者说最不愿意看清楚眼前现状就是他了。
而且从私心出发,刊载列宁的《远方来信》对加米涅夫是一种打击,毕竟他从返回彼得格勒的路上开始,叫嚣的就是拥护临时政府,而他在党内的威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列宁的支持,失去了列宁同志这把尚方宝剑虽然不至于使他威信扫地,但显而易见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还是他所信仰的革命路线,他都不得不冷处理《远方来信》。
如果像历史中一样,捷尔任斯基在莫斯科主持工作而不是在彼得格勒,那么加米涅夫无疑会取得胜利。可捷尔任斯基如今在这里,他就是唯一能制衡加米涅夫的力量,虽然他并不是赞同列宁的主张,但捷尔任斯基却会捍卫列宁发表意见的权力,就像他头疼某仙人的所作所为,但却又欣赏某仙人的“革命精神”一样……
057 吉祥物与和稀泥(二更求收藏)
捷尔任斯基立刻反驳道:“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不管列
宁同志的意见是不是正确的,我们都没有权利不刊登《远方的来信》,那既是对列宁同志的不尊重,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争论,我的意见是……”
捷尔任斯基话未说完,加米涅夫就忍不住了,他用一种显而易见的恼火的声调反驳道:“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同志,我们才刚刚稳定工人们的浮躁情绪,让事情回到正轨,这时候刊载《远方的来信》只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想法。列宁同志不在国内,不知道局势的险恶,难道您也不在国内?你这种想法是极其幼稚的!”
捷尔任斯基倒是比加米涅夫蛋定得多,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火气,依然是那么语重心长:“我当然了解您的顾虑,但是我也必须提醒您,不管是《远方的来信》还是《给启程回国的布尔什维克的电报》都已经在国外的报纸上发表,我们只能遮掩一时却遮掩不了一世!而且若是传出去《真理报》拒绝刊发我们布尔什维克领袖的文章,这将造成怎样的误会?又会让下面的同志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我的意见是……”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同意刊发的重要原因!”加米涅夫显得愈发的急躁了,“列宁同志的这两份东西是鲁莽和急躁情绪的产物,是列宁同志被二月革命的胜利【创建和谐家园】感染下,一时的冒进!等他冷静下来绝对会收回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正是出于对列宁同志名誉的负责,我们才不能刊登这种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加米涅夫的出发点确实是对列宁的名誉负责,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导师和领袖犯错误。然而这个出发点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加米涅夫是对的,但他是对的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回顾十月革命的历史时,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认为不管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的主张过于急躁,当时的俄罗斯有更现实、更温和、更有良心的选择。但是,但是为什么他们更欣赏的更现实、更温和、更有良心的那一部分人没有取得成功呢?理由很简单,这帮孙子真是一群蠢到了家的窝囊废。
不是布尔什维克有多强大,才抢到了政权,而是这帮孙子实在是低能和自作孽。二月革命之后,两个政权并立,从形势上说苏维埃执行委员是愿意支持临时政府的,但是临时政府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关键问题上失分,从四月危机到第一次联合政府,再到七月危机,九个月之内临时政府总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给出错误的答案。
四月危机、第一次联合政府到七月危机,临时政府的行情一路走低,从最开始的能获得苏维埃绝大多数的支持,到最终被苏维埃所抛弃。不是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区联派和社会革命党左派有多强大,就算是强大也是临时政府自己造成的,一个人下一两次臭棋很正常,但是下的每一步都是臭棋,那除了说自取灭亡还有什么别的解释?
正是临时政府一次次下臭棋,导致了苏维埃权力的重新洗牌,支持他们的中间派和保守派一点一点的被选出了苏维埃,到头来还不服气,说是人民受到了蛊惑。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对手太邪恶,这种借口每一个失败者都会找,但是却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说历史给了临时政府一个充当救世主的机会,但他不光不珍惜,反而硬是要哭着喊着演反派,人要找死老天爷凭什么拦着?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加米涅夫选择了一条自以为正确实际上却完全错误的道路,并一路走到黑,他和临时政府一样每一次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幸运的是他老师列宁一次又一次的将其拉回来,一如既往的信任他,为他辩解开脱,作为一个老师已经是仁至义尽。但是老师不惩罚他,不意味着他能永远的幸运。在几年后同班小弟斯大林抓住他在1917年犯的错误好好的给算一算总账,虽然后者在1917年并没有比加米涅夫表现得更好。
当然这些是后话,暂时也没必要提,只要知道加米涅夫现在自作聪明,以为自己这个得意门生可以纠正老师的错误,可以自立门户并准备和老师掰掰腕子了就够了。
因为骄傲所以得意忘形,这就是加米涅夫心态,也是他以后杯具的重要原因。而站在他对面的捷尔任斯基却不是这样的人,什么骄傲、得意的情绪完全和他绝缘,和自号石头的加米涅夫比起来,捷尔任斯基更像是一块真正的革命顽石。对于列宁的力量、列宁的人格魅力以及列宁高超的政治手腕,他比某个天子门生有更深刻的了解。
当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还没有分家的时候,当党还叫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时候,列宁就同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唐恩这样的老油条交手多次,生生的将一个党折腾成了两个党,还给对手扣上了少数派的帽子。这样的高手哪里是学院派的加米涅夫能够对付的?
当然,捷尔任斯基也没自大到认为自己能够和列宁过招,他压根就没打算同对方硬抗,那没有意义,只会让党再次分裂,所以他才会制止加米涅夫这种极其幼稚的【创建和谐家园】式的挑衅。
“列宁同志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对于革命的道路他一向有过人的远见,《远方的来信》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我认为这是列宁同志经过深思之后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我们暂时不可能认同,但是这个结论完全值得讨论。有必要让党内的同志都看一看想一想,我的意见是……”
可是加米涅夫却无法理解捷尔任斯基的苦心,第三次打断了他的发言:“我还是不同意!”
对此,捷尔任斯基是不高兴的,不管怎么说打断别人的发言都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更何况他还是党内的高层,你加米涅夫有什么资格不让我说话?当然,不满归不满,按照捷尔任斯基的处事原则,绝不会因此嫉恨加米涅夫,他不是那种公报私仇的人,作为一个老革命这点度量他还是有的。
“加米涅夫同志,请你注意!《真理报》是党的中央刊物,代表的是党内的全体意见!”
捷尔任斯基的这句话就有点重了,没有挑明也等于挑明,几乎是在直接说:加米涅夫,你醒醒吧!《真理报》不是你的一言堂!
对此,加米涅夫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现在党内的意见是统一的,并不认为列宁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
捷尔任斯基真是有些生气了,加米涅夫你是打算跟我装傻,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被【创建和谐家园】过你就忘记了?
“党内的意见远没有统一!”他板着脸就发话了,“工人群众和我们还有极大的分歧,而且根据昨天党代会的决议,我们必须刊登代表工人群众声音的文章,而列宁同志的《远方来信》正具有代表意义!”
“我绝对不同意刊登!”
两人越说越呛火,双方的态度都极其强硬,似乎在下一秒钟就会直接演变成真人PK。好在编辑部不止他们两个,一干酱油众虽然无法左右《真理报》的倾向性,甚至帮着和稀泥都够呛。实在是这两人的身份太高了,在座的唯一有资格插得上话的也就是回到了彼得格勒之后一向充当吉祥物的斯大林。
把钢铁同志说成吉祥物似乎不太厚道,但说心里话,他在党内起到的作用还不如吉祥物。和捷尔任斯基、加米涅夫完全不同,斯大林极少走到基层发表演说,也很少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叼着烟斗默不作声。若不是顶着一个中央委员的头衔,几乎就被遗忘了。
实际上也就是被遗忘了,在《真理报》有找加米涅夫请示工作的,也有找捷尔任斯基作指示的,但是唯独极少有人找斯大林,大家对这个满脸麻子习惯沉默的格鲁吉亚人一点都不重视,若不是眼下两位大佬几乎要撕破脸了,也不会想到在座的还有一位中央委员。
“我的意见?”斯大林叼着烟斗几乎有些傻了,他已经习惯当背景板了,而且也不傻,知道眼下的矛盾不是那么好调解的,他虽然是跟着加米涅夫混的,但是也不敢贸然得罪捷尔任斯基,更何况加米涅夫要反对的还是列宁,就算他跟加米涅夫想法差不多也不敢乱来,这个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沉默了良久,就在加米涅夫开始后悔让斯大林发表意见的时候,钢铁同志终于取下了烟斗,开腔了:“我认为不刊登列宁同志的《远方来信》是不恰当的……”
加米涅夫顿时气了个半死,脸色瞬间就变得铁青,仿佛在酝酿一场狂风暴雨,好在斯大林这话只说了半截,立刻他话锋一转道:“但是贸然刊登《远方的来信》影响也不好说,我的意见是部分的刊登,先刊登一部分……等时机成熟了,然后再刊登一部分……”
058 捷尔任斯基的选择
斯大林的建议怎么样?在旁人看来似乎不错,既表现出了对列宁同志的尊敬,又避免了“过激”言论可能造成的“恶劣”形象,端的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但是,不管是加米涅夫还是捷尔任斯基都不满意这个建议,在加米涅夫看来斯大林是自己的小弟,应当理所当然站在自己这边,虽然知道他那个先刊登一部分再刊登一部分的主意是向着自己的,但是这同加米涅夫想象中的一边倒的支持还有相当的距离。他对这个事为什么上心,无外乎是为了树立自己在党内的权威,连自己的小弟都立场不稳,让他怎么镇得住那些对手?
而捷尔任斯基不满意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他完全洞悉了斯大林的弦外之音。表面上看斯大林的提议照顾了双方面的情绪,可实际上呢?分别刊登就意味着要对《远方的来信》动手术,加米涅夫绝对是会将《来信》中的激进主张【创建和谐家园】得干干净净,那时候这种被【创建和谐家园】了的东西还能代表列宁的意见?如果《来信》变成了温吞水,或者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那不是更加的糟糕?
在捷尔任斯基看来,斯大林的这个提议比加米涅夫的主张更坏、更阴险,所以他坚决不同意:“这是胡闹!一篇文章就如同一个人,把一个人切碎了拼起来,还是原来那个人吗?简单粗暴的割裂一篇文章,按照我们的理解将其拼凑起来,这还是列宁同志的主张吗?我是坚决反对这么做的!”
加米涅夫顿时醒悟过来了,似乎斯大林的主张对他更为有利,就算不能真的歪曲列宁的意见,将列宁的激进主张全部删除之后刊登,绝对能让那些激进份子费神去猜测列宁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要让这些家伙安静下来,凭借自己手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掌控住局势?
想到这,加米涅夫不禁高看了恢复木讷样子的斯大林一眼,没想到这个家伙还有这样的小聪明,难怪当年列宁要提名这个党内的小字辈当中央委员,能入得了列宁法眼的还真没有傻瓜,是不是以后跟这家伙加强一点联系,老把中央委员当吉祥物供起来也不像话。
斯大林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两位大佬的斗法中就被改写了,说实话,他真没有想那么深,他的初衷真的是和稀泥两不得罪,搞列宁的鬼,如今的他还真没有这个胆子。
不过不管斯大林想没想到,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他再无辜也被绑上了加米涅夫的战车。想通了的石头同志当然要大力的支持:“我不这么认为,斯大林同志的建议是如今唯一可行,也是唯一能避免激化矛盾维护团结的建议。我认为要么就不刊登《来信》,要么就有选择的分批刊登《来信》,二者只能选其一!”
在座的都不是傻瓜,能听出加米涅夫的语言重点,“不刊登”在前面“分批刊登”在后面,自然是支持分批刊登,如果掉一个个,那么意思就截然相反,什么叫语言的艺术,这就叫语言的艺术!
表面上看加米涅夫是让大家做选择题,实际上他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至于在座的将如何选择,只要会数数的都会明白。三个老大中的两个已经达成了一致,少数服从多数,自然是加米涅夫胜出。
捷尔任斯基虽然很不满意这个结果,但是党内的民主还是要讲的,作为一个讲原则的人,他只能接受,虽然到最后他都表示对于这个结果他坚决的反对,并且拒绝参加对《来信》删节。
其实,这场对决一开始捷尔任斯基就输了,加米涅夫和斯
大林怎么说都是二对一,他不可能占上风。他不可能既驳回加米涅夫的主张后,又立刻否决斯大林的意见。更何况斯大林的建议看上去是让步、是维护团结,这很容易迷惑一些想得不深的人,他们自然而然会选一个不得罪两位大佬的建议。
捷尔任斯基走了,加米涅夫赢了,赢得很彻底,他终于确立自己在《真理报》的权威,不光可以大刀阔斧对《来信》改造,还可以按照自己设想为《真理报》奠定基调了。志得意满的他充满信心,他相信在自己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将掀开新的篇章……
加米涅夫高兴得有一点点早,捷尔任斯基可不是那种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小半辈子都在流亡和坐牢的他可比加米涅夫要坚毅得多,一时的失败只会激发他的斗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又一次仔细揣摩了《远方来信》,直到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印入了脑海,他才长长的吁了口气。先头已经说过了,他并不是反对进行更深入的革命,他只是认为时机未到,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很欣赏列宁的革命态度,也期盼着早日能够进入革命的第二个阶段,对于加米涅夫那种没有原则的护国和妥协也很疑虑。
尤其是一遍遍反复的阅读了《远方来信》之后,捷尔任斯基渴望同列宁进行直接深入的交流,虽然没有把握完全说服列宁,但是他认为交流就意味沟通,至少能让列宁了解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为他做出决策提供不同侧面的补充意见。所以他打算启程出国,去瑞典。不过在这之前,对于国内的事务他也有必要做出某些安排,他实在不放心加米涅夫的右倾政策,不能让他胡折腾。
“加育劳夫同志,这是加涅茨基同志转发的《远方来信》,你看一看,说说你的想法!”
加育劳夫莫名其妙的被捷尔任斯基叫到了办公室,原本还以为是为了昨天围攻编辑部的事找他算后账,本来他已经做好了挨批的准备。但没想到捷尔任斯基完全就没提昨天的事,反而要听他的意见。这实在是让他有些意外和受宠若惊。
加育劳夫很清楚自己在党内的位置,和那些学富五车的老前辈相比,他的文化水准实在偏低,理论政策性的东西轮不到他发表意见,发表了也不会受重视。所以他在受宠若惊之余更是充满了疑惑,《远方来信》究竟是谁写的,为什么捷尔任斯基要听他的意见?
当然,加育劳夫不会傻到直接问,老老实实的先看文件再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管是文中激进如投枪匕首一般的文字还是最后那个署名,都让加育劳夫激动不已。对于那位敬仰已久但从未谋面的列宁同志,他生出了高山仰止的感觉。甚至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他用因为激动而有些发抖的嗓音问道:“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同志,列宁同志回来了?”
捷尔任斯基摇摇头:“这是列宁同志在国外获悉二月革命胜利之后写的,如今的他应该在归国的路上吧!”
加育劳夫更是激动,尼玛这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阿,还在国外就对国内的现状了如指掌,处处都是为工人着想,哪里像国内的某些人,尼玛【创建和谐家园】已经坐到资产阶级的沙发上去了。
“列宁同志分析得太正确了,我们应当按照他的指示,立刻开展新一轮的革命!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同志,你发话吧,我们应该怎么做!”
捷尔任斯基心中暗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不过你这家伙怎么不多想想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意见,你难道以为我是完全赞同列宁的主张吗?你还是政治敏感性太低了,没想明白我的深意啊!
“不急!”捷尔任斯基笑了笑,“党内对于列宁同志的意见还有不同的看法,在党内没有取得一致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的开展行动。”
说到这,捷尔任斯基抬起眼皮看了看加育劳夫,发现眼前这个工人领袖似乎气鼓鼓的,不用说他这是对加米涅夫很有意见。但捷尔任斯基可没有借刀杀人或者背地里煽动工人对加米涅夫仇恨的意思,他赶紧补充道:“你也不要胡思乱想,在革命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谨慎,谁也不知道我们的选择是不是正确。我希望你能从大局出发,全盘的考虑的问题,不要盲动,多和周围的同志交流,多做工人群众的工作,时刻维护党的团结、保护党的秘密。当然,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为工人群众说话,这是原则,你要坚持……”
从捷尔任斯基的办公室出来,加育劳夫还是晕晕乎乎的,他有些搞不明白捷尔任斯基叫他去到底是干什么了。刚刚看到《远方来信》的时候,他以为是对自己的肯定,但是后面捷尔任斯基话似乎又让他不要太激进,而且委婉的还提出了批评。如果说这就是捷尔任斯基的本意,但后面又让他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让他坚持原则,怎么看都和前面的话矛盾,既不是批评又不是表扬,图的什么啊?
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加育劳夫完全糊涂了。他既然搞不明白,自然要找人帮着揣摩,人选呢很简单,就是李晓峰……
059 阴差阳错
李晓峰的文化水准虽然比加育劳夫高不少,但是政治嗅觉却不比这位工人领袖高多少,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捷尔任斯基轻松翻盘,所以解读起来难免要费不少功夫。
“你说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同志专门把你叫到了办公室,非常正式的对你做的指示?”李晓峰问道。
加育劳夫点点头。
李晓峰又问:“他还嘱咐你既要团结同志又要坚持原则?”
加育劳夫继续点头。
貌似没有什么头绪啊!李晓峰只能接着问:“你就没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加育劳夫非常老实的接着点头。这让李晓峰很是无语,你丫明明搞不清楚为什么,怎么就不问个为什么呢?你以为这个谜语很好猜阿,得费哥多少脑细胞啊!
只能说某仙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是个傻大胆,当然是有什么就问什么,哪怕是当众出丑被鄙视也不当回事。但是加育劳夫不是傻大胆阿,刚刚才捅了篓子被捷尔任斯基一顿狂批的他,再次单独面见这位铁面人的时候不禁是两股颤颤,生怕一言不合就被【创建和谐家园】。在这种状态下,加育劳夫能把话听明白了就算顶不错的,换做还没升仙时的某人,估计光剩紧张害怕,捷尔任斯基煞费苦心的指示全部得左耳进右耳出。
想了半天,李晓峰实在是不得其解,难道只是捷尔任斯基敲警钟,给加育劳夫打预防针,但想想又觉得怪,只是警告的话根本就不需要提什么坚持原则。某人虽然没混过官场,但是在天庭十年的耳濡目染多少能听出话里的重点,团结同志在前坚持原则在后,那重点就是坚持原则。为此他还特意问了个仔细,直到加育劳夫赌咒发誓自己绝对没有听错才停止了这种近乎于审问的方式逼问。
既然重点在于坚持原则,那李晓峰就有些浮想联翩了,难道说这是捷尔任斯基知道自己错了,变相的通过加育劳夫向哥么认错?难道说就在这短短一夜之间政治风向发生了某些变化,这种变化还是不利于捷尔任斯基的?
想到这李晓峰来了精神,更加详细的追问起来:“加育劳夫同志,昨天党内有放出什么风声吗?”
“风声?”加育劳夫有些奇怪,反问道:“什么风声?”
“比如关于前天那场风波的,与原本的结论不相同的风声。”
“没有啊!”
李晓峰盯着加育劳夫的眼睛,追问道:“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