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午宴过后,大家便陆续散去。玄姬也离开前厅、回到东侧后面的小院子里午睡。
白氏进来坐了一会才走,外面这么大的太阳,她下午肯定不会出去,会留在庭院里。
玄姬完全睡不着,便起身来到外屋,趴在几案上,侧头去看太阳,等着太阳下山。
没过多久,玄姬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走到了屋门口。外面的地面上,光线亮得刺眼,周围一个人也没看见,估计都躲在屋子里昏昏欲睡。“嘎……嘎”的蝉叫依旧不知从什么地方响着。
玄姬便闪身出门,默默地过去开了小门的门闩,然后走到了外面的甬道上。
来到令君那庭院的门楼前时,守门的人居然是莫邪。玄姬顿时猜到,秦亮夫妇此时不想被别人打搅。但玄姬不是别人,所以她红着脸埋头走了进去。
莫邪没有阻拦,不过大白天的,玄姬确实有点不好意思。
玄姬看了一眼阁楼,便径直走到卧房的房屋外面,抬起手“笃笃
笃”敲了几下门。里面秦亮的声音道:“谁?”玄姬便答道:“我。”等了一会,门便开了。玄姬顿时瞪大双眼,浑身无法动弹。王令君开的门,秦亮也在后面站着,两人现在的样子简直不堪直视。
外面阳光刺眼,屋子里也很亮。大白天的,夫妇二人便如此样子。玄姬一时间感觉有点懵,因为她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刚不久之前王令君那副端庄雅致的礼仪姿态。
王令君道:“进来阿。”玄姬脸上发烫,垂着眼睛走进去。王令君又小声道:“已经这样了,姑先在旁边陪着罢。”玄姬顫声道:“嗯。”
玄姬忍不住打量了一下王令君,因为两人虽然关系亲近,玄姬还真的没在阳光刺眼的大白天、这么清楚地看过她。王令君确实生得很美,腿又长又匀称,显得殿的轮廓更加美好誘人。她的脸也长得秀丽清纯、十分养眼,特别那嘴型尤其漂亮。别说男子了,玄姬也喜欢看,谁不爱看漂亮的事物呢?
王令君蹙眉道:“姑这样站着做什么?”
玄姬不知所措道:“那我该怎么做?”
王令君没好气道:“就君一个人衣冠整齐。”
玄姬听罢会意,便伸手轻轻放在了带着刺绣的浅红色交领上。卧房里这么明亮,确实有点难为情,之前玄姬与秦亮躲在后面那间旧屋里、感觉还好点,毕竟只有两个人。
但过了许久,玄姬才知道、难为情的不止如此。玄姬又是惊讶、又是不敢相信,她忽然想起了午宴的时候,王令君吃那块排骨时的事。王令君小声说还是要避免姑的风险,没有办法。但玄姬眼睁睁看着,确实感到不知所措。主要还是夏天的午后,阳光灿烂,光线太强。
天气也热,玄姬等人浑身都是汗,就像沐浴后没擦身体一样。今天玄姬不能潦草地整理一下就走,一旦走出这个庭院,便可能碰到人,她这副样子,都不用说什么、一看就知道她干了什么。于是玄姬只能先沐浴,特别要洗头发。她哭几次之后,头发上也全是汗,凌乱的青丝已粘在了脸颊上。
忙活了好一阵琐事,玄姬话也来得及说几句,便急匆匆地要走,毕竟是下午。
玄姬走到卧房门口,转头看了一眼秦亮衣衫不整,便道:“别送了。有什么话,我下半夜再来。”
秦亮用力点头道:“姑放心,我身体没问题。”
玄姬笑了一声,撇嘴道:“那么久没见,只是还想说说话。”
她快步回到自己住的小院,一路上除了莫邪、居然没碰见人。大热天人们都不想出来。
玄姬躺回自己的睡榻上,这才长长地松出一口气,浑身虽然很疲惫、但很舒坦平静,有一种说不出的安稳的惬意感。
因为急急忙忙地来回,她此时还有点恍惚,好似自己还躺在王令君的睡榻上。仰躺着看着蚊帐顶部,那上面绣着一朵芙蓉。芙蓉仿佛不是绣上去的、而是活的,正在蚊帐的布料上一下下地跳动、愈发快起来。玄姬呼一口气,翻了个身对着里侧,后背的衣料也随之箍緊了一点。
===卷二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忠勇可嘉===
秦亮在令君住的庭院里歇了两天,没出门楼半步,三人互诉衷肠。
直到第三天,他才决定去校事府转悠一下,露个面表示自己还活着。
本来只叫饶大山来赶车,不料来了四个人。王康、饶大山,还有隐慈兄妹,一大早都在王家宅邸大门等着。
秦亮意识到,以前自己希望遇贵人,如今自己却好像变成了“贵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人生希望。当然,彼此间相处了那么长时间,同时也是有情谊的。
吴心看起来很憔悴、脸色显得更苍白,眼睛也好像有点肿。初时秦亮以为她染了风寒,后来才知道、她之前曾伤心欲绝。
她的话总是很少,老是默默地陪在秦亮的身边,秦亮也习惯了她的存在、有时候还真的有点无视她。或许正因她的沉默,才没人能明白她的感受。
秦亮去校事府、不过是走个过场。现在他仿佛回到了去年的某段时间,已经不太想管校事府的事,又开始坐等太守之位。
上朝还得去,万一正说到封赏的事呢?
不过看样子还得一阵子,要等曹爽从关中回来。虽是大败仗,但受封赏的应该不止秦亮一个人。
一大早秦亮与王广同路,进了太极殿的庭院时,太阳刚刚升了起来。
初升的朝阳红彤彤的,此时的光线还没那么强烈,空气中也还带着点潮濕的露气。据说植物在夜间也会产生呼吸作用、清晨的空气并不好。但夏季的清晨,至少空气的感觉挺好,有点湿润,也没那么热。
皇宫庭院非常宽阔,东堂外面的砖地就像个广场。橙红的太阳光辉、与太极殿东堂的红色黄色柱子相称,古朴霸气中多了几分绚丽。几年新修的宫室,确实不错,有一种开阔和光辉的气质。
今天有不少人主动上来见礼寒暄,即便没有说话的大臣、也会注意一下秦亮。以前秦亮来上朝就是个透明人,现在好像不透明了,他还有点不太习惯。其实被人无视、有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表叔令狐愚看到秦亮时,神情挺激动,不及揖拜,便在远处唤了一声:“仲明!”
秦亮揖拜道:“表叔,许久不见。”
令狐愚这才向王广与秦亮揖拜,然后便径直一掌拍到了秦亮的膀子上,转头说道:“表兄的贤婿,这下名满天下了!”
秦亮一边向路过的官员拱手回礼,一边笑道:“表叔说得有点夸张了罢?”
王广却毫不客气地说道:“汝表叔没说错。费祎是蜀汉大将军,兵带了数万
,寻常人连抵挡的胆量也没有,却遭仲明几百人挡在了秦川山谷。这已经不仅是在大魏朝廷闻名的事了。”
令狐愚也点头道:“吴蜀两国的士人都会谈论,尤其是蜀国人。”
他接着饶有兴致地问道:“仲明是怎么做到的?”
秦亮道:“战役不大,地形复杂。回头再与表叔细说。”
其实秦亮觉得,他在芍陂之役中的表现更能体现水准,毕竟包括的练兵、战术、天时地利各方面,而且战争规模更大更庞杂。
而秦川中的阻击战,其实都是些细节性的问题,大量的精力都在猜费祎的心思上了。干的事就跟赌搏似的,连猜带琢磨。
当时费祎被堵在地形十分不利的山谷里,不管是五万、还是五十万都没鸟用,根本摆不开,费祎只能靠添油战术,纯耗魏军体力兵力,被迟滞两天很正常。秦亮真正的难点、其实是猜路线,可能还会猜错。
不过世人就喜欢关注有噱头的事,什么五百打五万、开口一说就觉得很莿激。秦亮此时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善战者常无赫赫之功。
令狐愚笑道:“我以前还羡慕仲明那个‘儒虎’名号,如今方知,还是仲明当得起阿。”
秦亮道:“因为是外祖父的认可,我确很高兴。”
王广兴致勃勃地说道:“该进朝堂了。过几天我再设宴庆贺,贤弟也来。”
令狐愚道:“一定到。”
到了东堂,秦亮依旧站在队伍的末尾。但今天时不时就有人转头看,还指指点点地说话。秦亮微笑对视,若对方拱手,他也会还礼。
没一会,司马懿父子在十几个大臣的前呼后拥下,也走了进来。
秦亮在庙堂里见过司马懿许多次,但从来没说过话。今天司马懿竟然转过头、特意看了秦亮一眼,司马师照样是拱手,随意做了个礼。秦亮也揖拜回礼。
司马懿那个眼神,比郭淮更加锐利,真正像是能看破人的内心似的。而且司马懿的目光,有时候又有点浑浊无神,并不会一直都给人压力。
秦亮从直觉就能感觉到,此人不仅更加老谋深算,而且各种状态的演技特别好,可以说根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入戏。
但司马懿那一眼的压力,秦亮仍旧扛住了。
司马懿是有丰富带兵经验的人,他肯定能推演得出来,秦亮这回的战斗虽然名气大、但也有运气成分;不会觉得秦亮就有多神。司马懿关注秦亮、应该只是因为最近谈论的人多,或者有别的意思。
这时郭太后与皇帝已就位,众人便稽首如故,高呼万寿。
现在魏国的权臣在朝,郭太后的权力有限,但依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当今大魏,至少她的名分是无人能及。所以不管是司马懿、还是谁,都得给她下跪。
很快秦亮就明白、司马懿关注自己的原因了。原来有官员专门点到秦亮,要他禀奏伐蜀之役的见闻。
今天秦亮想轻松苟在后面旁听、看来已是不能。他只得上前向陛下殿下揖拜,谨慎地禀奏。
秦亮的眼睛看着捧在手里的竹板,据说大臣们奏事的时候、可以写提示的词在上面,免得忘记内容。但秦亮的竹板上,一个字都没有,只好慢慢说。
兴势山的情况,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秦亮在曹爽跟前、也是像现在这么说的。
谈到太白门西的阻击战,他才编造了一点细节,毕竟是在冠冕堂皇的庙堂之上、需要将立意稍微升华一下,跟写【创建和谐家园】一样。
秦亮说道:“时贼军费祎部数万众来袭,臣部下劝曰,贼势甚众、我部兵少不能挡,请退兵。然大魏国家社稷重如泰山,臣等之性命轻如鸿毛。臣感皇恩浩荡、朝廷待遇甚厚,正应勠力抗敌,遂不敢轻退。
战不利,全军溃散,臣欲以死殉国以报皇恩。部下救起,臣等奔入山林,方得侥幸苟全性命,回朝继续为陛下殿下效犬马之劳。”
众臣听罢稍微有一阵扰动,几个人悄悄回头、看了过来。
郭太后的声音也隐约压制着情绪,在帘子后面说道:“秦仲明忠勇可嘉,真乃国之良臣。待曹昭伯率军归来,朝臣商议之后,应论功行赏。”
这时秦亮心道:等到封赏下来,多半会有不少绢布。到时候便把绢布送到长安去,当众交给马述的上峰将领,分给那些阵亡的将士家眷。
秦亮拜道:“臣谢陛下殿下之恩。”说罢他便后退了几步,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站的位置上。
郭太后的声音还是那么端庄从容,带着克制情绪的辅音、甚至更加好听。秦亮一时间倒忍不住有点好奇,郭太后究竟长什么样子。
去年底甄氏说,如果秦亮立了功受人敬仰,“那位夫人”仍有可能同意密事。但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不知道那位夫人改主意没有。
那位夫人出门、走到哪里必有一大群人护卫,确实风险不小。她的胆子似乎又比较小,不见得愿意冒险。何况她的身份和名声、都非常有分量,秦亮觉得,此事仍然悬。其实若非有别的期许,秦亮也不太愿意冒险。
===卷二 第一百五十章 不敢再来===
次日清晨,秦亮再次经过了那个小土地庙。马车刚驶过去,里墙上一段损坏的双坡檐顶、便如期出现在眼前;
这细枝末节,与昨日的情况已有不同。
于是秦亮去了甄夫人的别院,与之见了一面。
安抚完甄夫人的焦急之后,秦亮马上便得知,原来“那位夫人”郭太后同意要见面了。而且那位夫人已暗自选定了随从,安排好六月十五、就是这个月的行程,她要先去郭家祭祀,供奉夏季的蔬果。
甄氏与郭太后似乎还担心秦亮不愿意赴约,一来是因为上次郭太后爽约,二来大概是担心秦亮猜到身份、不敢再去。毕竟以郭太后的身份,事情真的很严重,几乎没人愿意冒那么大的险。
其实现在的情况是,秦亮与郭太后、似乎都觉得对方没胆子。
甄氏还说,很多人都在谈论秦亮,说他用兵如神、忠肝义胆。她只能听着,不好搭腔。
初时秦亮以为,是自己最近的名声、让郭太后有了更多兴趣。
接着甄氏才解释,“那位夫人”是以为他死了、伤心得不行,现在秦亮几乎是死而复生,“那位夫人”才下定了决心。那位夫人还怨他,不该去冒险拼命。
秦亮真不知道、郭太后是什么心思。
人都没见过,只是有过两次简短的对话,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她连语气也是端着的。秦亮当然不知道她的想法。
而且就算甄氏说了、郭太后伤心得不行,秦亮仍然不太容易理解。毕竟彼此间的交流、几乎没有。
反而是吴心的伤心,秦亮还多少能猜一点。
毕竟秦亮救过吴心的命,然后平时对她也很温和;而且隐慈也说过,吴心是那种,对她好一点、她就舍得性命的人。
但秦亮依旧无法真正体会到、吴心心里的感受,有些东西不说出来,别人不太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可能是秦亮习惯吴心之后,有点不够关注她。一个不爱说话、大多时候也没什么表情的人,实在不容易经常被人留意。
至于郭太后,秦亮更是连长相都不知道,了解她更是无从谈起……
到了六月十五那天,秦亮上午就离开了校事府。他径直回到秦家院子,叫董氏给给做点膳食,不然中午他也没地方吃饭。
今天秦亮无事,不如上次那么赶。但忽然之间他倒觉得,赶一点可能还好些;有眼前的事情忙着,不会一直在心里惦记、整得一直心慌。
吃饱了饭,秦亮又喝了一碗茶汤。董氏煮茶喜欢在茶里放姜,喝起来有点辛味。
秦亮猛喝了一口,腮帮鼓着、让茶汤在口中含了好一会,然后才“咕噜”一声吞下去。或许他一口喝得太多了,又有点走神,没注意一下子便吃呛了,立刻“咳咳咳”地咳嗽了几声。
放下碗,秦亮便径直去了里屋。把红色官服、印绶、小冠等物都放在卧房里,换上一身灰色的单衣。然后他戴上斗笠,自己赶车出门。斗笠稍微压低一点,行人便看不见他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