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在这时,一个大概五十余岁的壮汉大步走进了前厅。他的个子不算很高,但是气势四平八稳,颇有官威。此人应该就是雍州刺史郭淮,肚子有点鼓、大脸双下巴。年轻时身体结实的人,年纪一大不注意确实容易发福。

      秦亮从筵席上站起来,揖拜道:“仆秦亮拜见外姑公。”

      郭淮还了一礼,好言道:“仲明不用多礼。我刚听说汝到了刺史府,便叫汝外姑婆下厨做了几样菜。”郭淮的眼神十分锐利,很容易让人产生敬畏之感,那种威仪是神情与举足之间的自然流露,并不是故作姿态。

      秦亮的心态比较稳,但面对郭淮、心情也完全没有了刚才与王氏交谈时的亲切轻松。

      他说道:“原来是外姑婆亲自下厨,如此盛情,仆着实感动。”

      王氏的神情也更加正然端庄,她轻声道:“我反正没什么正事,第一次见仲明,给卿尝尝太原的口味。但不知仲明是否吃得习惯。”

      秦亮道:“必定习惯,不过好像只有仆不是太原郡出身的人。”

      郭淮在上位跪坐下来,伸手做了个手势,说道:“想来颇有缘分,我第一个官职就在平原郡。”

      秦亮说道:“是阿,没有缘分更不会成亲戚。”

      王氏侧身小声道:“第一次见汝外姑公的儿郎,多半都怕他,说不上几句话,仲明倒是大方,竟能与汝外姑公说家常。”

      秦亮微笑了一下,心道:虽然是亲戚,但任职上我是曹爽的人,雍州的官、谁还能动我不成?即便秦亮对郭淮的心态仍很谨慎,却也是因为司马家的缘故。

      郭淮的声音道:“那是外人,我平素比较忙,没那么多时间与他们说家常。而仲明是自家人,怕啥?”

      秦亮附和了一声,端起酒杯道:“还望外姑公往后多多教训指点,也多谢外姑婆亲自操劳饭食,仆先干为敬。”

      三人对饮了一杯。这时郭淮便问道:“仲明为前锋参军,对此役可有见解?”

      秦亮沉吟稍许,又想起了司马师的话,有什么见解可以与郭伯济商议、不用往曹昭伯那里说。

      而且他今晚亲眼看到郭淮,见识到了威仪,忽然有了一种揣测:之前都督雍凉的一方诸侯赵俨,已经七十几岁了、显然很快就会卸任;不料曹爽直接调了夏侯玄过来接任都督,郭淮在西线打了那么多仗、对此事很满意吗?

      想到这里,秦亮比较谨慎地说道:“仆刚到关中,暂且还不太了解实情。况外姑公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待外姑公安排好,仆倒可以做些查缺补漏之事。”

      郭淮点头,对王氏道:“别看仲明年轻,他是很有战阵谋略之人,卿二哥也在信中不吝赞言。今日一见,倒觉仲明也是个谦逊之人。”

      秦亮道:“不敢,仆只能为国家尽一些绵薄之力罢了。”

      这时郭淮举起了酒杯,三人继续宴饮。

      ===卷二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近的路===

      在腹诽诸公各怀鬼胎之时,秦亮也不得不暗自承认、其实自己也是各怀鬼胎者之一。

      秦亮想到了出任太守、加将军号后,可以推进他的长期规划,加快积攒实力;而玄姬的年龄也拖不得,他只要外任、有了自己的地盘,便可以把玄姬藏起来;他甚至还想起了甄氏说的什么,立功而归更受敬仰之类的话。所思全是私利。

      只因战争的全局、秦亮完全掌控不了,即便他想大公无私,也只是自讨苦吃而已。

      而相比曹爽的“不会亏待帮助大将军的人”,司马师的许诺更加具体准确。于是秦亮的想法是、听从司马师的“忠告”,同时设法立功,以便事情结束之后,分得属于自己的那杯羹。

      昨晚秦亮与郭淮吃过饭,也算是拜见了直属上司雍州刺史。今天一早,他抓紧时间、去见都督雍凉的夏侯玄。等拜完了码头,他还有很多事要忙活。

      除了曹爽身边那几个狗头军师,秦亮与很多人都能相处。这个夏侯玄还记得秦亮抄过的诗,对秦亮印象不错。

      虽然表叔令狐愚评价夏侯玄“装什么清高”,但夏侯玄的长相挺俊、气质儒雅,形象不错,秦亮并不厌恶这个人。只是夏侯玄不太像是武将,在这方面给秦亮的印象、比颇有威仪的郭淮确实有点差距。

      秦亮在都督府,还意外见到了司马昭。

      夏侯玄引荐司马昭时,秦亮先揖拜。司马昭回礼,两人都颇有兴趣地相互打量了一番。大概因为年纪相仿,而且司马昭应该从他哥那里、听说过秦亮。

      他们司马家父子三人的个子都挺高,也都是长脸,司马昭长得与他长兄有点像,但眼睛没那么大。司马昭的皮肤也更好,有点细皮嫩肉的感觉,除了因为年轻,估计也没司马师那么操劳。

      高个子、不胖、长脸,但有点奇怪,司马昭与他的父兄一样、看起来就是不俊朗。五官单独看都没什么大问题,凑在一起的感觉却不怎么协调。相貌完全不如旁边的夏侯玄,外观简直是云泥之别。

      不过司马昭这等人物,相貌、年龄什么的并不重要了。

      司马昭刚成年就是乡侯,不像很多人拼了老命才是亭侯。刚出仕、则是两千石的典农中郎将起步,溜达了一下,找人上书吹嘘几句干得很好、但好像又不知道好在哪里,便直接干到九卿级别。现在年纪和秦亮差不多大,没做几年官,已经封了征蜀将军、在此役中的地位仅次于曹爽和夏侯玄。

      秦亮也懒得管那么多,他与两位大人物寒暄了一番,意思到位,很快就告辞走了。

      时间并不充裕,郭淮出发的时间就在下月。因为是前锋,所以出兵要比曹爽的主力早。

      秦亮带着两个随从,便开始寻人问话,先是找刺史府里走过蜀道、熟悉秦川的将士,然后他又去了骆谷口附近,找官吏屯民询问。

      不出半个月,秦亮从洛阳专门准备的佐伯纸、便消耗了将近一半。幸好他早有准备,不然这么多图用简牍、不知道有多重。

      据说这些纸张不容易保存,但秦亮也不是为了存档,反正能保存几个月就已足够。

      图当然不准确,但比他在洛阳看的简牍要详细得多,而且不限于傥骆道的路线。因为傥骆道近太白山,所以太白山周围的河流、地形、水源情况,他都会询问。

      果然不出秦亮所料,根据走过傥骆道的老兵叙述,傥骆道上有多段路找不到水源。而且郭淮显然知道,他在准备出征时,备了很多水袋和葫芦。

      很多事都来不及做了,秦亮只向郭淮提了个要求,制作一些加长的步兵矛。长矛最容易制作,长安城就有制作兵器的作坊,一根木杆加个铁矛头而已。

      二月上旬,前锋近万众挥师出兵。

      此时曹爽与他的参军谋士们还没到关中,但估计已经率领中外军离开洛阳。

      秦亮跟着中军,离开长安城之后便往西南方向进行,关中平原的道路又宽又好走。但刚渡过芒水(黑河),秦川的山影便出现在了天边,仿佛是黑云压境。

      很快大军到了骆谷口,先扎下军营,然后分批进山。

      前一天大伙还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刚进骆谷口,景色便是骤变。秦亮仰头观望,特别是道路西边的那片山,又高又大、形成山脉,一眼望不到头,人也不可能爬得上去。

      两边都是大山,秦亮回望长长的军队,忽然觉得、千军万马在这里都显得十分渺小。

      不几日,便开始有栈道、过索桥,军队走得并不快,遇到损坏了的设施,还要停下修理。

      秦亮看着荒山野岭上的险峻栈道,只觉得除了军队、估计没人愿意走这样的路。战争的残酷,还没打就能体会到,为了弄|死对方、这种非人的地方也愿意来。

      道路非常难走,高低落差也很大,极费体力,很多地方都不能骑马、除非不怕摔下山。一路上几乎没见到人烟,完全是风餐露宿。估计身体差的人,扛不住这样的旅途,得死在半路上。

      说不定曹爽和他的谋士、只知道傥骆道的路最近,进山后只有大约四百里,但等亲自来了看到这副景象,估计他们也会懵。

      每到山口,秦亮会带着杨威等人在周围转转。到了傍晚军队安营扎寨,他便翻出之前画的图,进行修改。

      这时郭淮路过,好奇地驻足看了一会,秦亮忙起身揖拜。郭淮道:“山太多,不好画,我们是记在心里。”

      秦亮顺着他的话道:“将军言之有理,仆是第一次走傥骆道,随手画一遍、倒记得牢一些。”

      在军中,他不再以亲戚相称。郭淮听罢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嗖”地一声,顿时周围许多人都侧目看向山林里,不知什么动物一闪而过。

      接着山间传来了“嘎……”长声幺幺的鸣叫,仿佛有回音一般。此时太阳已经被大山挡住,光线有些黯淡,这样的声音顿时叫人觉得十分瘆人。

      ===卷二 第一百三十六章 凡事看开点===

      记得有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秦川中有很多山谷、河谷地,傥骆道之所以能通四百里,乃因有人走、有人修。

      除却主道,沿途还有多个山口,各处仍有人活动过的迹象。秦亮探察地形时、也不得不感慨,世人的探索欲确实很强。

      郭淮军在骆谷一段行进时,会偶尔修缮道路,因有栈道和索桥。但等过了一处名叫华阳集的地方,再通过一段回旋上升的路,便没再遇到栈道。道路虽在山谷中、大部分路段却不算狭窄。

      此地距离兴势山,与乐城蜀军距兴势山的路程已是差不多远。秦亮很想催促郭淮,加快行军速度、以便抢占地形。

      因为之前魏军在骆谷段行进时,经过的大部分地区、是寥无人烟的山林;那时蜀军还真的不一定知道魏军来了。所以郭淮前锋过了华阳集之后,说不定能出其不意先占地势!不试试,怎么抓住机会呢?

      但秦亮终究没有多嘴。

      这郭淮在西线干了半辈子的仗,他要是不懂军事常识,秦亮是不信的。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你以为自己聪明、能看到下一步,说不定别人看的是

      于是前锋军依旧不紧不慢地前进,到达形势山时,总长四百来里的傥骆道一共走了十余天。

      “下令全军戒备,各营择地构筑营寨。”郭淮一看到山上的旗帜,便立刻大声下令。

      旁边陆续传来了“喏”的应答。

      远处有人、有蜀军的旗帜,正在一个山【创建和谐家园】动。郭淮选择扎营的地方,便在其东北面的另一个山口,停在此地确实比较稳。

      两军遥遥相对,一副谁也别想打谁的架势。

      但后面还有曹爽的近十万大军,郭淮前锋居然不趁对方也立足未稳、拼一下?

      此时此刻,秦亮算是彻底明白了:郭淮应该是与某人做过交易。某人压根不想让曹爽赢……

      本来邓飏那蹩脚的单路突进方略,赢面就很小,但事情也怕万一。万一蜀军那边犯了蠢,把魏军十万大军放进了汉中盆地,那真的可能大力出奇迹了!所以魏国大臣们一定要堵住这个万一,郭淮就是堵住漏洞的塞子。

      谨防曹爽运气爆棚,莫名其妙地干下了汉中盆地。彼时魏国便可直接威压蜀汉、改变西线的形势,那还了得?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影响大势的丰功伟绩、并非谁都能承受。后来的钟会、邓艾如果想明白了这个,也不会稀里糊涂就挂掉了。那司马昭自己不会打仗,就把别人往死里坑。

      估计曹爽心里也比较清楚,所以他的心思不在军事上,一直在干拉拢的事。把司马昭弄到副将的位置、分一大碗羹,还有郭淮什么的也不是曹爽的人。曹爽意思大概是:有了大功、大家一起分享,我吃肉,你们都有汤。

      但曹爽还是太年轻了,别人可能更想要的结果是:我吃肉,你去|死。

      秦亮心道:这踏马还进攻个鸟。

      站在山口观望的郭淮,忽然转头看着秦亮。郭淮的目光十分锐利,好像能看穿别人的心、让人有一种无可遁形的错觉,看得秦亮心里也是一紧。

      不过秦亮早就有心理准备,他之前便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此役迷雾重重,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也并不意外。

      秦亮一脸茫然地转头与郭淮对视,目光很坦然地看着郭淮的眼睛:“外姑公,怎么了?”

      之前秦亮在军中,都是称呼郭淮将军,这会再次把亲戚的关系搬了出来。

      郭淮遥指前方道:“前面的谷地就像个大盆,我军一进去,万一作战不利,后面路口狭窄、不好退兵。仲明可有良策?”

      秦亮点头道:“外姑公早有准备,应无大碍。我们先看看情况。”

      郭淮缓缓点头,眺望远方,发出“唔”地一个声音,他的站姿依旧四平八稳,颇有官威威仪。

      局面是相当草蛋,秦亮却并不沮丧。

      如果是那种一根筋的忠直人士、看到这种情况,应该会很生气。不过秦亮暂且也是一肚子私利,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凡事看开点、心里就会好受些。

      此刻秦亮心里已经有了数,此役的重点不在进攻,而在于兵法上的一个术语、叫做:退战。

      战争的目标有时候不一定是弄|死对方,也可能是保全自己,只要达成战役目标、那么就是成功的作战。这样的战例有不少,在后世不算稀奇。

      秦亮若是谋划退战,便没有问题。

      因为即便是司马懿,也不可能愿意看到十万魏军、全丢在这荒山野岭里,那真的伤筋动骨了。西线立刻就会全线糜烂,大家抱团一起死?那可不是好主意。司马懿只是不想让曹爽赢,但也不想把整个大魏彻底搞烂抱负社会。

      不过来都来了,秦亮还是在周围找眺望点,想亲眼看看这兴势山。

      别说古人没有测绘工具,但对气候地理的琢磨很有一手,譬如修长城的线路就很巧妙。这兴势山的名字取得不错,山太太,肉眼看不出形状,但若是落到纸上,山谷山形真的有点像个“兴”字,还是简体字或者草书的兴。

      蜀军堵住的山口,就是兴字的左下角。魏军则在左上角第二笔的山口,不过来路在右上角的山谷。中间有一片的谷地,加起来得有个足球场那么大,谷地地形不平,但起伏不大。

      只不过那一“横”很不规则,好像是有几座大山挤在了一起,形成了蜿蜒的一道横贯极长的高高山脉。

      难怪王平会派人堵这里,魏军若想绕道,就得绕过那片横贯山脉,绕很远的路、而且也不知道能绕到哪里去。说不定绕行了半天,前面又有堵截。

      秦亮觉得绕行侧击的机会不太大,倒可以派侦察小队去看看。但他暂且已不想多言,郭淮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是魏军前锋就堵在这里,一连观望了两天,一箭也没放。两军相安无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15: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