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6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玄姬道:“君且安心,不会有事。阿母真的被吓住了,她相信我有胆量敢说出真相,现在都不敢打我,只是哭诉养育之恩。我与她说清楚了,只要让我出阁,我就把秘密说出去。”

      秦亮沉声道:“此番伐蜀之役,我定要立功,以求太守之位万无一失,到时便接姑离开洛阳。我临走前叮嘱一下令君,有时候姑便找她商量。”

      玄姬用双臂搂住他的脖子,拿鼻子闻着他身上的气息,“妾等着君归来。”

      秦亮道:“到时候,姑的日子大概不如在王家过得好,也没这么多人陪着,可能有些无聊。”

      玄姬摇头道:“只要过得下去、不用提心吊胆,妾就很满意了。妾与阿母不一样,想要的东西并不多。”

      “要告诉令君吗?”秦亮轻声问道。

      玄姬道:“仲明去关中之后,我找机会给令君说。只是一直觉得对不起王家,才难以启齿,便想先告诉仲明。”

      两人拥抱着耳鬓厮磨,秦亮只觉玄姬很柔软、味道很好闻,此刻的位置倒不用变化。秦亮把手掌放在她的脸颊上,下午明亮的光线里,她被这么凑近欣赏,渐渐地有点不好意思,一双漂亮的凤眼低垂着、不时又与秦亮对视一眼。今天玄姬没有画妆,穿着一身深色麻布长袍,但脖颈锁骨上的肌肤雪白而细腻、身体的线条也十分美妙,秦亮开始想像粗布

      良久之后,玄姬从柜子上轻轻跳下来,伸手把袍服两侧的衣襟拉拢叠在一起,她看着柜子与地上,又抬头看了一眼秦亮,轻声道:“君先走罢,大白天若叫人看到、我们孤男寡女走一起,仍不太好。”

      秦亮应了一声,他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了一件琐事,便转身看着正在收集积尘的玄姬,“每次都能在回廊上碰见姑,姑在哪里等着?”

      玄姬红着脸道:“书房,站到木梯上。”

      秦亮恍然点了点头。

      他沿着来路走到卧房的房子里,又从正门出去,然后来到了庭院里的书房里。他在这座庭院里住了很久,自然也常来书房,只是没太留意那副木梯。此时他忍不住爬到了木梯中间,弯着腰往窗户外看,果然能看到门楼进来的路面。

      ===卷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长安不远===

      过年之前,司马懿便带兵从长江北岸返回了洛阳,去得快、回得也快,因为他根本就没打仗。

      魏军还没到地方,吴将诸葛恪便搞了个坚壁清野,把辛苦积攒的物资一烧、带着人提前跑了路。司马懿带兵转悠一圈,又巡视屯田,完好无损地返回了洛阳。

      皇帝曹芳亲自送行的征讨,过程显然不太精彩。不过也算是胜利。

      曹爽决定在明年春季(满宠去年就死了,关联的事有所提前),发动对蜀大规模攻势。至少在发起阶段很顺利,朝中没什么人反对。司马懿已经默许、还打算派司马昭去做夏侯玄的副帅,事情也就不再有什么阻力。

      秦亮亦已做好准备,领取了印信、文书等各项物品。

      正始四年,干支癸亥。

      正月初五凌晨,门外还一片漆黑,但秦亮等三人已经起榻。经过了临行前的最后一次缠绵,天亮后他就出发。

      王令君今天没躺在睡榻上,也穿好衣裳起来了。本来行囊已经收拾了两大包,她又打开秦亮自己带的随身包袱,把他的东西整理一番。

      那只包袱里有一身玄甲,王令君昨天就知道。但她再次看到甲胄时,动作依旧有点迟疑。

      秦亮见状,好言道:“不用担心,只是个准备,之前我在孙将军麾下做兵曹从事,也领了一套甲。我就是去做谋士,不用上战场拼杀。”

      他故作轻松地拍了拍脑袋,笑道:“【创建和谐家园】的事,靠这个。”

      王令君也配合地露出了一丝笑意,垂下眼睛,柔声道:“夫君是多温暖的人,还得用言语宽妾之心。”

      秦亮好言道:“我说的是实话,谁会让谋士上去打仗?”

      玄姬也在帮着整理,她抬头看了一眼秦亮,抿了一下胭脂有点花的朱唇,“待仲明出城之时,我就不便相送了。”

      秦亮点头道:“这次有好多人送行,外舅和令君都会去,还有一些好友。我们现在已经见过面,姑不用去。”

      “嗯。”玄姬的眼睛依旧看着他。

      秦亮脸上带着轻松简单的微笑。

      卧房里只点了一盏油灯,光线昏暗,外面一片静谧。秦亮大概已经习惯,在黎明前的夜色里、在昏暗古朴的房间中,与两个女郎说话,或默默地对视。

      其实他此刻的心境,就跟这夜色似的,既不轻松、也不太乐观。

      这场战争很诡异,秦亮还没出发、便已经觉得胜算很低。如果按照他的思路来看待,不太可能打赢的仗、最好的选择是不打。好在败仗也可以立功,因为他不是主帅、无须对全局负责。

      即便秦亮还没到关中,只是看了一些简牍文书,他也觉得、邓飏的总体策略实在太奇怪了。秦岭如此难以翻越的山脉,居然一路突进,简直是把蜀将王平当傻子。

      从关中到汉中,一共四条主要通道。当初诸葛亮在汉中修筑汉、乐二城,作为屯兵的军事据点,并没有修在险要的关口,就是为了控扼四条路。汉乐二城主要就不是为了守城,而是机动兵力的据点和补给基地。

      魏军走的傥骆道,便位于东面乐城的兵力辐射范围内。按照书面上得到信息,蜀汉军从乐城出发、水路并进,在兴势山就能控制傥骆道出口;在黄金戍,能控制东侧的子午道。

      如果由秦亮来修改方略,他首先就要西边那两条通道上出疑兵,起码可以分散蜀汉军的有限力量、不敢把全部兵力压在乐城。

      但就是这么奇怪的谋划,司马懿等人居然没有反对!

      司马懿对西线非常熟悉,在那里不知打了多少仗,他肯定知道曹爽这个方略不太行。

      这时秦亮又想起了司马师那天晚宴上说的话,反正有点奇怪,特别最后那句“仲明是明白人,能明白就好”。两个明白说得郑重其事,司马师专门站定了说话。

      而那个郭淮的一生、大部分仗都在西线打的,可以说是雍凉地区的地头蛇,当年与司马懿是老搭档,在一起不知道打了多少仗。

      郭淮确实是王凌的妹夫,但亲戚与老战

      友、究竟谁的关系更好,秦亮不太清楚。很明显的是,郭淮与老战友司马懿的关系,肯定远远超过曹爽。

      “夫君。”王令君的声音打断了秦亮的思绪,他抬起头,立刻看到了王令君清澈明亮的眼睛。

      他的目光从秀美端庄的王令君脸上,又看向玄姬那妩媚明艳的鹅蛋脸,两人的肌肤似雪、身段线条美妙,他仿佛在仙境中怀揣着七情六欲,又如看到女郎有着诱人的酮本、却在弹奏阳春白雪。

      秦亮的心中充斥着迷雾、此刻倒不禁生出一种感慨,有时候他以为自己的理想在天下,其实凡人渺小、人生短暂,或许王令君与玄姬才是他的理想。

      玄姬婉转的声音道:“时辰已不早,我该走了。”

      秦亮转头对王令君道:“我去送送姑。”

      王令君点头应一声。

      两人走到廊芜上,秦亮便握住了玄姬柔软的手,走过书房时,他不禁转头往里面看了一眼、又看门楼的方向。玄姬抬起袍袖遮着嘴笑了一声,但旋即又收住了笑容。

      秦亮道:“姑笑起来挺好看。不用多想,几个月时间过得很快。”

      玄姬抬起头仰视他,轻声道:“仲明也不用挂念,我又不会跑掉。”

      到了门楼后面,玄姬的拥抱很主动。她走出去之后,又回头看了一眼。秦亮仍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这次离开洛阳的场面,比上次要热闹一些,不仅有王家的人,还有官场上的一些好友。甚至甄夫人也在一辆马车上,她没有过来道别、但人是来了的。

      秦亮三人骑马出发,带的随从是杨威、熊寿两个武将。秦亮做谋士没有兵权,军中的兵也各有将领,带着杨、熊二人只是因为他们身手更好。

      马蹄声响起时,他们背对着洛阳城外郭的方向西行,能看到大路上人马的影子。朝阳已经升起了。

      其实洛阳去长安并不算远,也就七八百里路,比回冀州平原郡还要近得多。

      ===卷二 第一百三十四章 梦想与现实===

      骑马去长安,不过数日路程。

      秦亮等三人进城时,已快到黄昏时分。他们一到长安,便立刻被汉朝宫阙吸引了目光。

      人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些宫阙殿宇,因为长乐、未央二宫直接就占据了整座长安城的近小半,简直是庞然大物,眼睛不瞎都会看到。

      另外还有一座建章宮,在西边的上林苑,据说比长乐、未央二宫还要大。

      如此宏伟的建筑群,已经历了数百年风霜,留存到今实属不易。秦亮久久侧目,看着南面的方向,感觉到西汉留下的宫阙、比现在洛阳的大魏皇宫更加宏大。

      那宏伟的高台大殿、古朴的楼阁,仿佛向世人展示着、华夏族群第一次建立稳固而辽阔版图的气势,倾述着那时忐忑进取中的雄心勃勃。

      汉朝人曾经挺进陌生的西域,远征危险的漠北,开拓遥远的南方,将汉文明的地盘、在地图上首次夯实了根基,从此万里疆域永称汉地。如同这些宫阙群的夯土基础,可以屹立几百年而不倒。

      但是,无论多么伟大的帝国,都有寿终正寝的一天,而且那天来得、比建立者的想像更快。

      夕阳西下,远处的陈旧破败的宫阙、显得额外冷清与落寞,完全没有人气;略显干燥的空气、夕阳的光线,更增荒凉之感。

      没有了足够多活生生的人、没有经济,不管那宫殿有多么宏大,它只是个奇观、景点一样的东西而已。

      其实整个长安城、甚至关中地区,秦亮察觉到,其活力都已远远比不上洛阳中原地区,人口少了,显得有点荒凉。这大概也是东汉、大魏都没有再回到关中建都的缘故罢。

      如今,益州等蜀地还剩一些汉朝复兴者在那里顽抗。兴许起初那批人、确实是怀揣着理想的,但秦亮明白,很多大事、做着做着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在那里的人究竟为了什么、是不是还因为理想?秦亮觉得实在比较玄,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汉末乱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三国连年混战,并没有由乱入治,仍然是这副凋敝困顿的败像。

      虽然魏国的朝政,就像洛阳一层层墙隔绝后一样昏暗,但依旧是实力最强的政|权,想结束战乱、仍得靠曹魏。汉,它只是个符号,真正有意义的还是人,魏人也是汉。

      秦亮等三人牵着马,沿着行人寥寥的宽阔驰道,先找到了刺史府。眼看太阳快下山了,他决定叫刺史府的官吏安排个房间、住一晚上再说。反正三个汉子,生活要求比较简单。

      不料天还没黑,便有个小官找到了秦亮,说是刺史听说他到了、请他去吃饭。小官没有自荐官职,但应该就是陈安那样的掾属,秦亮便又嘱托了一句、叫人给两个同伴也安排饭食。

      或是因为秦亮刚到洛阳,郭淮临时准备宴席来不及邀请宾客,今晚便没有外人,而且设宴的地方在刺史府的内宅,里面都是郭淮的家眷。

      秦亮被侍女带到庭院中时,先有个中年妇人带着个小孩招呼秦亮,“卿便是秦仲明罢。”

      “外姑婆?”秦亮揖拜道。

      王氏顿时一脸喜色,“仲明先跟我来厅堂,汝外姑公马上就回来。”

      她并未引荐身边的小男孩,只叫侍女带走。那小男孩多半是郭淮的小儿子,秦亮还得叫长辈,估摸着王氏也觉得有点尴尬。

      关中的中外军将士、兵屯人员与其它地方一样,家眷并不在关中,被分开了的。但郭淮的妻儿都在刺史府,估计其长子已经出去做官了。

      外姑婆大概有四十多岁,秦亮留意看她的五官,果然与王凌、甚至王令君都有些许相似的影子。这王家的女性确实长得不错,外姑婆四十多了、应该已生了几个孩子,仍有风韵犹存的风姿,举止气质之间自有端庄雅致之感。

      秦亮看第二眼时,觉得王家妇人生得好看,可能因为头部以及身材各处的比例很好,所以即便上了点年纪、骨骼因为地心引力没那么纤细,仍很匀称美观。

      王氏走到前厅台基上,又回头笑道:“王公渊很会选婿嘛,愣是给他找到了个如此俊朗有礼的儿郎。”

      秦亮陪笑道:“外姑婆过誉了。”

      他顿时对这位奶奶辈分的长辈、颇有好感。可能是王家的家风缘故,男子虽多为武人,但王家人对人挺儒雅亲切,心态大多比较平和。包括家主王凌,也不是个锋芒毕露的人。

      王氏等着秦亮走近、到了旁边稍微靠后的位置,才一起进前厅。她又说道:“不过我们家令君,从小也是个美人胚子,我都有好多年没见过她了。”

      秦亮道:“若有外姑公回京述职的机会,外姑婆也可以同行一起回来团聚,令君也挺念想外姑婆。”

      “真的?”王氏喜道。

      反正秦亮从来没听王令君提过这个亲人,不过秦亮只是不愿在家里撒谎、而在外面说几句假话问题不大。

      他便面不改色地点了点头:“她说外姑婆是非常好的人,今日拜见,果然如此。”

      王氏掩嘴一笑,接着脸上竟有露出些惆怅,叹了口气道:“是阿,好久没团聚了。”

      她没坐上位,却跪坐到了侧面,请秦亮入席。秦亮见筵席上有个木头垫子,便拿了过来,也跪坐下来。在陌生长辈跟前,他的姿态还是比较守礼的。

      王氏侧身问道:“卿去过太原王家宅邸吗?”

      秦亮道:“尚未去,但听令君说起过。”

      王氏点点头,“其实就是很普通的庄院,还有点无趣,仔细想想大概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我做梦还能梦到,可能因为在那里长大,太熟悉了。”她的目光看着半空,“前面的路要穿过一片树林,路上铺了石板,一到夏天,石板上的阳光便斑斑点点。”

      她忽然回过神来,忙强笑道,“卿别见笑,人老了就是啰嗦。”

      王氏见到亲戚、好像隐约有思乡之情,秦亮便好言问道:“君怎么不回去看看?”

      她摇了一下头,说道:“妇人便是这样,从小长大的地方却不是自己的根,郭家这边才是家。”

      秦亮点头道:“外姑婆说的话,确实颇有哲理。”

      就在这时,一个大概五十余岁的壮汉大步走进了前厅。他的个子不算很高,但是气势四平八稳,颇有官威。此人应该就是雍州刺史郭淮,肚子有点鼓、大脸双下巴。年轻时身体结实的人,年纪一大不注意确实容易发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05: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