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邓飏的密谋,看起来似乎是个一石数鸟的妙计。
===卷二 第一百二十三章 午后对弈===
以秦亮的酒量,毫无意外地喝了个大醉。酒席散了之后,他也没法醉醺醺地去校事府,在家里睡到下午、便乘坐马车去王家宅邸。
马车在城中的行驶速度很慢,回王家的路上、其实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他还没有完全醒酒,但倚在车厢木板上、无法再睡着。
秦亮在大魏国生活了几年,早已习惯了这个时代的生活,关心的人也变成了魏朝人。但时不时地,前世的一些生活场面、仍会偶尔浮现在脑海中。
特别是在这种无聊枯燥的时候。他想起了与前世妻子在一起、吃冰淇淋的场景。
当时妻与他刚在一起不久,感情还很不错,并不到烧他衣服的田地。妻子说女人年龄稍大、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说了他很多优点,挣钱多、性格稳重、能包容、对人诚恳等等。
妻子还说嗳情只是憿素的骗局,爱上一个人可以不可理喻、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时间长了就会消退淡化,没有意义。选择他,是经过了权衡、考察、感动之后的慎重选择。虽然没有纯粹发自本能的一见钟情,但理性的选择更加长久和负责任。
总之当时彼此之间处得很不错,能坐在一起吃冰淇淋。
以前他吃冰淇淋是咬着吃,有时候太大口了、还会因为冻嘴而吐出来。妻就教他吃,说冰淇淋要添着吃才行。她教得很仔细,不能只盯着一个地方添,也不要太有规律,舌苔的角度力道更要变幻莫测,要先在周围添、然后重一点快一点去添要吃的地方,还要投入,把融化后的冰淇淋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并让他多加练习,这样吃才不会浪费昂贵的冰淇淋。
后来他吃冰淇淋吃得非常好,完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算是学了一项生活小技巧。
很快马车到了王家,秦亮便收起了回忆,依旧从右侧的狭窄夹道走,径直去令君居住的庭院。秦亮沿着廊芜走了半圈,便轻车熟路地上了阁楼,果然见王令君在这里。
但不止一个人,四个女郎都在阁楼上,还有王玄姬,以及侍女莫邪、江离。年龄较小的那个侍女叫江离,并不叫干将。秦亮也随口问过令君,原因是两个侍女不是同时收的,阿父喜欢读《离骚》,所以老早就给那个侍女取了江离的名字,叫习惯了就不必再改。
令君起身,与秦亮缓缓相互见礼,秦亮又向王玄姬揖拜称姑。
“君去赴宴了?今天回来得很早。”王令君随口道。
秦亮点头道:“宴请了几个中外军除职的将领。我是不是打搅了卿等对弈?”
王令君微微摇头:“只是闲事。”
玄姬已跪坐回席位上,她的目光有点闪躲,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没有怎么吭声。
这时秦亮才意识到,虽然隔几天就能见到玄姬,但都在深夜凌晨,已有很久没在白天见过玄姬。难怪在人前、她还挺尴尬害羞,可能一下子在晴天白日里见到、有点不习惯了。
其实在场的人、都应该能猜到玄姬与秦亮夫妇是怎么回事,但大家衣冠整齐、礼仪未疏,所以不会说破。
玄姬穿着润黄色的对襟宽袖衫,腰用帛带系着,光线中,颈窝等处雪白如缎的肌肤隐约可见,细腻而有光泽。秦亮看到她鼓囊的柔软衣襟,脑海里却浮现出了另一个白生生的场面。
她应该没想到、秦亮今天回来得早,脸上没有丝毫粉黛颜色,看起来很白净,神情宁静。然而秦亮看到她那张漂亮的鹅蛋脸,想到的却是带着哭啌的表情。确实是好长时间、没见过她白天的模样,秦亮几乎都快忘了。
“呀!”王令君忽然一喜,拿起白子往棋盘上一摆,然后就开始不客气地收了一把黑子,顿时不禁掩嘴笑了起来。
秦亮看向棋盘,问道:“令君与姑谁下棋厉害?”
王令君无奈地说道:“今天我就没赢过,这一盘可能会赢。”
秦亮侧目道:“原来姑很擅长对弈。”
玄姬婉转的声音轻声道:“以前空闲时间很多。”
这时阁楼外面响起了一阵鸟雀的啼鸣,秦亮循声看了一眼,古朴的木窗外阳光明媚,树梢在风中轻轻摇曳。静谧的下午、一声声鸟鸣点缀其间。近处的清风,却送来了阵阵女郎的清香芬芳。
秦亮坐在几案旁边观棋,不想走了。他很喜欢和两个女郎呆在一起,感觉很温暖轻松。如果可以自己选择生活,他只想与王令君玄姬宅在家里,既不用应酬社交、也不想应付歼情。
王令君轻轻拖住深衣宽袖,动作平稳地又下了一子,她的姿态端庄,动作非常好看。秦亮坐在旁边,与其说是观棋,不如说是赏美,他连棋盘上的局面都没仔细看明白。
先前莫邪下楼去了,这时走了回来。她手里捧着一只碗,跪坐在秦亮旁边、双手递过来:“妾为君热了一碗汤,可以醒酒。”
“好。”秦亮伸手接过来,一边喝一边看棋盘。
王令君微微侧目,轻声道:“莫邪挺有心的。”
莫邪的声音道:“妾应该做的事。”
王令君转头看了秦亮一眼,她的意思,似乎刚才的话是对秦亮说的。
秦亮见状,便转头看向莫邪。莫邪跪坐在地上,微微低下头,耳朵好像有点红。
王令君早就说过,庭院里的女子都可以侍寝,她也不在乎。但秦亮一直没动,其实有了王令君与玄姬之后,他对其他女子的兴趣、早已没有成婚前那么强烈,包括外面那个甄夫人。毕竟有兴致的时候,随时可以亵渎身段窈窕、相貌秀丽的王令君,亲近美艳柔软的玄姬也不难。莫邪十几岁,年龄不大,看起来骨骼纤细身材单薄,肌肤倒是很有青春气息,但实在不用急。
玄姬的话很少,她好像有点走神,很快又丢失了好几枚黑子。她心里好像一直有什么心事,但秦亮与王令君并未催她,只等她自己愿意的时候说出来。
===卷二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企图单纯===
人有聚散,岁有枯荣。炎热但明艳的夏季,过去得很快。秋意渐深之际,除了阳光不如夏季那么强,葱郁草木的凋零、也让万物的颜色变黯。
大将军府的属官多穿秋白色的官袍,也仿佛在昭示着季节的轮回。
廷尉高柔竟然来大将军府了,这真是个稀客。
待事史陈安将其引到邸阁,拜见大将军曹爽。礼仪罢,高柔便说想借一步说话。于是曹爽带着高柔上阁楼,他爬楼梯得有点艰难,也算是给了高柔足够的重视。二人上阁楼后,曹爽又挥了一下袍袖,屏退左右。
曹爽来到窗前,站在高处看着外面的庭院,长长地吁出一口气。
这时高柔开口道:“这几个月众人都很忧心,以为好日子不多了,大将军真的不顾天下人感受了吗?”
曹爽一脸诧异,顿时转过身道:“此话怎讲?”
高柔皱眉道:“明摆着的事。大将军府完全掌控着洛阳中军,怎能叫人安心?”
曹爽冷笑道:“人是指太傅罢,与天下人何干?太傅府不是还有三千兵吗?”
高柔沉默了片刻,说道:“大将军明鉴,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朝政已失衡。君若想维持局面,须得做出些变化。”
曹爽踱了两步,说道:“我知道,高廷尉不过是来做说客。但青徐胡质、荆豫王昶都是太傅府的人,让我弟做中外军领军将军,并不过分。”
高柔沉声道:“太傅与关中都督赵俨交好,可劝赵伯然回京养老,关中都督一职由大将军府安排,太傅等不会多言。同时护军将军换司马子元。”
“哦?”曹爽看了一眼高柔严肃而皱纹深的脸,顿时觉得伐蜀的商议、是不是已经泄露。
本来邓飏李胜等人的谋划,事情还在大将军府内部商量,怎么司马家了如指掌似的?不过这种事也不是很奇怪,双方都在对方府上多少安插了人。但大将军府究竟谁是奸细?没多少人知道的事,竟然也给探听去了,曹爽准备要好好查一下内部。
赵俨年岁已高,让他回京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若能与司马懿达成了一致,那曹爽府得到关中兵权的过程、便能少一些麻烦。
高柔又道:“仆知大将军是顾全大局之人。洛阳中军干系重大,如今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同出一门,长此以往,必让情势紧张,叫人有朝不保夕之感,大家都不能安心。”
稍作停顿,高柔的声音又低沉地问道,“莫非大将军已准备好,独揽乾坤?”
曹爽看了高柔一眼,他心里顿时有种莫名的恐慌,不得不说、高柔这个说客不错。
虽然重要职位、曹爽都让可以信任的亲戚好友来掌握,但人在高处,还是会有一些不安稳的感觉。底下那么多人、都是安分守己的吗?都愿意听他曹爽的话吗?所以曹爽一直以来虽想集|权,又时常觉得力有不逮。
高柔好像看穿了曹爽的心思一样,继
续沉声道:“诸公都是讲道理懂规矩的人,过着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大家好说好商量,何必把局面做得如此紧张?”
曹爽抬起袍袖,比划了一下道:“公且回去,我与人商议后再行答复。”
高柔揖拜道:“仆请告退。”
第二天上午,众官来到大将军府前厅议事,曹爽便把高柔的提议说了。邓飏李胜等、赞成与太傅府达成一致,这样的话伐蜀的阻力会大减。但桓范等人反对,桓范甚至对整个伐蜀的谋划不满。
不过诸公各有主张也很正常,最后还是曹爽自己拿主意。曹爽心里已经倾向于与司马懿达成一致,毕竟双方商量交易已不是一次两次。
就在这时,桓范忽然说道:“若大将军已决定伐蜀,仆建议把秦亮叫过来做参军,一起参与谋划。”
“秦仲明?”曹爽马上想起了这个人,毕竟是做过大将军府掾属的官,而且是秦朗的族人、王家的姻亲。
经人提醒,曹爽很快想起了有关秦亮的事,面露诧异道:“我记得,大司农的妻族仲长家与亮有隙。”
“不止有隙,仆根本不喜这个人,看到他就不顺眼。”桓范道,“但以此人在淮南的表现看,其擅长军谋,对战阵多有见解,大将军让他参与谋划,或有裨益。”
推荐有仇怨的人?曹爽马上便认定,桓范是出于公心好意。
而且曹爽记得,亮一个文官、动不动就讲兵法如何,应该确实有些心得。桓范说得也没错,亮在实际战阵中也证明自己。
“善。”曹爽立刻答复道。
传达消息也不用专门派人,大将军长史令狐愚是秦亮的亲戚,曹爽知道他俩关系不错。直接叫令狐愚,遇到秦亮的时候带话便可。
……八月二十一的朝会之前,秦亮在太极殿庭院里,遇到了表叔令狐愚。从令狐愚口中,秦亮知道了大将军要他去做西线参军的事。
如果不是令狐愚叫他去做参军,秦亮还不知道、曹爽府已经在谋划伐蜀。
校事府对内的卧底人员,秦亮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主要是考虑朝廷诸公的感受,透明一点也好、大家都有安全感。而且校事府在各府邸都有卧底,唯独在曹爽府没有。
所以对于大将军府发生的事,秦亮这个大将军掾属出身的人、反而消息不太灵通,主要是靠亲戚令狐愚和媒人陈安。
其中陈安很少参与军机。不知道令狐愚是否参与谋划,反正之前令狐愚没有谈过伐蜀之事、可能因为叔侄见面总在皇宫场合的缘故。
秦亮沉默了一会儿,开口沉声道:“大将军若是叫我去做谋士,我会劝阻他伐蜀。”
令狐愚立刻问道:“为何?”
秦亮环视了一眼空旷宽阔的庭院广场,低声道:“如此仓促,大将军充分了解西线的情况吗?蜀军一直以来兵力都不多,若真是那么好打,蜀国那点地盘耗都耗死了。
想对付蜀国,须得从长计议。目的要单纯,就是要灭国、就是要统一九州,而不是什么复杂又决心不大的企图。否则以西线这种地形艰难的战场,魏军几乎必遇挫折,决心不强一遇挫折就容易退缩,还不如不打。”
令狐愚缓缓点头道:“仲明说的好像挺有道理。”
秦亮又小声道:“以前孙将军做大将军长史时,与大将军不太合得来。表叔做长史,倒与大将军相善,表叔应该劝劝大将军,叫他多想一下。”
令狐愚道:“我找机会,再劝劝。”
俩人小声谈论了一会,见时间差不多了,很多大臣都进了东堂。他们也停止了谈话,一起往东堂大门走去。
在殿堂里没呆多久,司马家的几个人也从大门走了进来。司马师又一次专门向秦亮拱手,秦亮也回礼揖拜。
这次朝会,主要谈的是司马懿整顿兵马、调兵遣将,准备南下皖城。皇帝曹芳照着一份简牍宣读内容,大意是皇帝要亲自送司马懿出征。
因为此事几个月前就在商议,秦亮早就知道,所以也没怎么注意。他有点走神,心里犹自琢磨着刚得知的伐蜀策划。
前世他没有专攻历史,只记得一些大概的情况,想不起有曹爽伐蜀的事件。但稍微一寻思,他便知伐蜀应该没有成功,否则还有钟会邓艾什么事?
何况秦亮自己寻思,也觉得这事很玄、估计结果很难改变,大概理由已给表叔令狐愚说了。
秦亮并不会召唤神兵,临时叫他去参谋、能起到什么作用?最主要的是,这回叫他去、又是做佐官谋士,能发挥的空间也不大,有招多半也使不出来。
当初在淮南的情况不一样,孙礼多会做人。
以前王凌与满宠在淮南,一个做刺史、一个做都督,经常发生龃龉,有时候王凌想调兵调不成,相互掣肘。但孙礼与王凌配合得相当好,芍陂之役时,王凌为了让孙礼安心顶在前面,把长子王广都送到了孙礼军中。
且孙礼对下也足够信任,对秦亮不说言听计从,但有道理的谋划都会认真采纳,秦亮在孙礼麾下、当时属于主导方略的首席谋士。这才使得秦亮以一个小小的兵曹从事,在淮南也干成了事。
而曹爽那边的情况,秦亮想想就头大。什么丁谧之徒在秦亮心里、就是个专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还有邓飏何晏等人,秦亮也不太喜欢,看神情举止、秦亮不禁会想起后世某些吃不完穿不完的明星。唯独大司农桓范,虽然其貌不扬、私德不行,且与秦亮有过旧怨,但秦亮觉得这个人至少头脑很清醒;秦亮与他的关系依旧很差,相互看不顺眼,不容易在一起合作。
恐怕到时候秦亮的主要精力、不是在战场上,却是在内部斗|争上。自己没有兵权,干谋士的活计就是这样,没有决策权,事情成废、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决策者。
于是秦亮心道:还是要设法劝阻曹爽,如果劝不住,可以考虑婉拒。
===卷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没有活过===
皇太后殿下道:“太傅年高,仍为国家操劳。幸有司马太傅等肱骨之臣,国家方得四境安宁。”
她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没看司马懿,而是留意着后面的秦仲明。刚才还在走神、沉思着什么的秦仲明,这时微微抬起了头,在认真倾听太后的话。
司马懿揖拜道:“老臣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分内事不敢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