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一会儿,在一众宦官宫女的前呼后拥下,太后、皇帝从后面的门进来了。众人纷纷弯腰,拿手里象牙板子竹板子遮住面门,不能往上看。

      至少表面看起来,大家还是对皇室挺恭敬。秦亮也跟着学,不过他站在很后面弯着腰,前面有人挡着,就算想看、也看不到什么。

      不到十岁的皇帝跪坐到了台阶上的筵席上,旁边有一道纱丝帘子、郭太后则跪坐于帘子后面。但她这个垂帘听政,估计有点水。

      待皇帝坐定,大伙儿才跪伏在地,行稽首大礼,高呼“万寿”。

      皇帝就只说了一句话:“诸爱卿请起。”皇太后则一直没吭声。

      司马懿和曹爽站在最前面,分列两边,很快就商量争执起了正事,各自都有人不

      断帮腔。

      秦亮第一回来朝堂上,觉得自己可能还没适应,他总觉得场面很诡异。

      司马懿与曹爽都在向上位奏事,但太后和皇帝并不发表意见,曹爽等人实际上就是在相互对话……用词却不是在对话,而是“禀殿下”“禀陛下”这样开口,内容却是司马懿曹爽给对方说的话,仿佛是在指桑骂槐似的。

      他们先是在说相中的事。

      秦亮知道这个事,当时他在淮南打芍陂之役后,很快荆州这边也遭到了吴军的攻击、受攻击的地方就有相中和樊城,然后司马懿率军南下荆州增援。相中是荆州战区、位于汉水边的一座小城。

      双方分歧很厉害。司马懿的意思,是把汉水对岸的百姓迁徙过河、防止被抢走;曹爽则不同意,因为吴军已经退兵了。

      接着又谈人事问题,也是今年荆州战后的后续,有关樊城战役。

      司马懿想撸掉夏侯儒、都督荆豫的兵权,说了很多理由,大概就是怕死不前进之类。

      曹爽当然不会同意。夏侯儒这种属于诸曹、夏侯系的人,明显是曹爽那边的人;曹爽上位后对皇室远支亲戚挺友好,秦亮能出仕、就是因为族兄秦朗是曹操养子。

      司马懿的意思是换王昶都督荆豫。王昶是并州士族,估计是司马懿的人,不然司马懿不会那么卖力帮他拿兵权。王昶此人好像完全没有丁点军功,竟然能直接都督荆豫二州?成为封疆一方的大诸侯?世道就是这么不讲武德。

      所以秦亮之前的判断没错,出身和关系到位了,什么官职得不到?

      双方争论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事情总得拿出个决定。想靠郭太后、皇帝从中决断不可能。曹爽还假兮兮地向上位揖拜说:“恭敬殿下圣裁。”

      郭太后知趣地说道:“大将军与太傅再商议。”

      秦亮估计他们私下还会继续谈生意,进行一些妥协和交易,以这种法子最终得出结论;或者实在无法达成共识时,一方不顾对方不满、强行进行执行。

      后面这条路,曹爽目前更有优势,因为曹爽掌握的中央执|行机构更多。秦亮掐指一算,至少有三个尚书、大司农、司隶校尉。

      朝会持续了挺长时间,郭太后与秦亮都只是看官,一个坐上面,一个远远站在后面。这种场合,秦亮不可能开口发表意见,只要听听就行了。

      好在他也挺关注朝廷动向,所以不觉得无聊,多听听有好处。

      朝会终于结束了,秦亮跟着人群走出东堂,他在广场上站着等一会儿,想与老丈人同行。这时中宫谒者令张欢却急步走了出来,左右回顾,看到秦亮就脸上一喜、好像松了口气。

      张欢过来揖拜道:“皇太后殿下已经收到君进献的贡品,殿下很高兴,要赏赐君。君稍候请回东堂觐见。”

      秦亮心里一喜,忙道:“臣遵旨。”

      他想了想,觉得暂时不好提自己的要求,现在把关系联系上,先听太后是什么态度。

      ===卷一 第九十九章 献策===

      没想到郭太后挺年轻,秦亮之前在东堂听声音就听了出来,只听声音估摸着也就二三十岁,但想想应该过三十了。而且郭太后的声音出奇的好听,她不是十几岁的王玄姬那种婉转娇媚动听,而是极富女性韵味的端庄中音、但咬字之间偶有少数音节仍会给人一种娇声似的媚感。

      光听这声音,秦亮的想象里、郭太后可能长得不错。想想也是,她被文皇帝抢回来,又被明皇帝看上,不是明皇帝的原配、却能扶正,估计不太可能难看。

      不过身为大魏国的皇太后,现在郭太后的相貌已经不重要,这个国家的国号还是魏,太后这个身份的分量、不是相貌能相提并论的。因此之前秦亮才完全没有细想过、郭太后可能很年轻,他下意识就以为“太后”应该年龄比较大,其实只是他的偏见。

      秦亮重新回到东堂,依旧眼睛看着地板、手里拿着竹牌,他知道臣子去直视皇室成员、是不礼貌的行为,运气不好还能给你治个大不敬罪,拖出去咔嚓了。

      他今天是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古代皇宫,所以表现很谨慎,走到堂中间,便俯身稽首道:“臣秦亮恭请皇太后殿下圣安。”

      “仲明不用行此大礼,平身罢。”帘子后面的声音道。郭太后的为人好像不错,说话态度很亲切和蔼,还知道他的字是仲明。

      秦亮从地上爬起来道:“臣谢殿下。”

      忽然有个女子的声音道:“君不能站近点吗,说话殿下都听不太清。”

      “臣疏忽了。”秦亮愣了一下,先扛下过错再说,太后身边的宫女、跟她计较什么?他便靠近了帘子,但依旧不能抬头看,只能透过纱帘,隐约看到里面的青色锦缎裙子,边缘上的刺绣花纹挺好看。

      秦亮趁走路的机会,看了一眼帘子外面站着的宫女,却发现此女不是宫女,年龄稍大、估计接近三十了,而且穿着道袍、梳着发髻。长得倒是挺漂亮。

      这宫廷中的女子,确实常非凡品,难怪曹爽想把先帝留下的宫妇劫回去。

      郭太后的声音道:“没想到卿这么年轻。”

      秦亮心道,我也没想到殿下这么年轻。他口上却道:“臣见识浅薄。”

      郭太后的声音道:“卿在扬州辅佐王将军孙将军击退吴军,我也听说了。吴人定欺我皇帝年幼,才兴兵寇境,幸得有诸位大臣、以及卿这样的良才为国操劳,大魏才能安然无忧。”

      秦亮听到太后知道自己的功劳,还夸奖自己,顿时心情相当好,便道:“为陛下殿下分忧,乃臣等分内之事,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郭太后接着又好言道:“校事府也是朝廷官府,卿还年轻,做校事令切记勿骄,不要做太多得罪的人,凡事多与朝中肱骨之臣商议。”

      秦亮听到这里还有点感动,郭太后还会为他着想,就像是亲戚长辈一般的关心。他点头道:“臣当谨记殿下教诲。”

      而且秦亮也听出来了,郭太后对自己的印象很好,也不知道究竟那件事打动了她。也许是帮助永宁宫宫妇的事?毕竟郭太后也应该保护宫妇的,那件事多半合她的意。

      就在这时,敞着的东堂大门外灌进来了一阵风,风吹得帘子飘了起来,秦亮忙把身体稍稍俯低不看,风带着郭太后的气味回旋过来。秦亮可能觉得郭太后对人和善、便心有好感,嗅到她的幽香气味,便也觉得香味沁人心脾。

      郭太后道:“卿进献之物细腻洁白、不是凡品,我感卿之用心,甚慰矣。良方我也看了。”

      秦亮道:“方子工序没有问题,臣亲自监工、照工序做出的样品。”

      郭太后的声音道:“我会将良方拿给朝廷肱骨之臣,照此制盐贩售,以资国用。”

      他觉得郭太后好说话,便忍不住多给她出个主意:“臣有一策,不知当讲不讲。”

      郭太后柔声道:“讲罢。”

      秦亮道:“谒者仆射(管谒者台的主官)有监督盐官之权,殿下可将方子拿给谒者仆射,让谒者仆射督制精盐,暂且保密工序,以便制作专供皇室的贡盐。太后圣明仁德,又可将多余的贡盐赐给盐官贩售、所得以资国用(谈谈分成问题)。”

      高柔叫那些罪犯拿钱赎罪,明码标价,对于这种钱,两个官府之间都能谈分成,皇室和盐官有什么不能谈的?

      他也不好明说,其实意思很明显,就是垄|断货源、再与垄|断渠道商分利。而且大魏国平民早就被榨|干了,就是把盐做出花来、也别想从庶民身上再弄出更多油水;但士族豪强富得流油,对生活品质也有要求、还会相互攀比……这种情况下,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应该是把精盐做成奢侈品,不走量、只赚有钱人的超额利|润。反正庶民吃带点苦味的普通盐,又不是不能吃。

      这个套路,也只有皇室能做。秦亮是没办法搞的,不然他也想拿这个赚外快。

      郭太后经常都在听政,见识应该比寻常妇人好得多,应该能听明白秦亮的意思。

      秦亮心道:你看得起我,我就给你出谋划策搞点钱花,我这人知恩图报吧?在那两个权臣面前帮我说句话,给提拔一下,我不会忘记你的恩。

      郭太后的声音道:“卿进献良方,于国有功。我会叫诸公念及卿之功劳,论功行赏。”

      秦亮顿时愣了一下,一度怀疑自己心里所想、是不是说出了口,郭太后好像听到了他的心声似的。不过她能这么说,应该也听明白了秦亮的搞|钱策略。

      但郭太后话锋一转,又道:“但良方利于国家,我不能私用。”

      听到这里,秦亮一时间忍不住腹诽:曹爽、司马懿盯着的,无不是中外军兵权、外镇兵权、以及朝廷人事权;他们要的是权,公家怎么样、他们才不关心。太后你就是搞点合法外快花,又没动他们的大权,没问题的。不要过于谨慎。

      但秦亮也不好说什么,他只能出个主意、听不听是太后的事。于是他便道:“太后仁德无私,臣敬仰之至。”

      郭太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轻声道:“卿之好意,我明白的。”

      秦亮听到这里,顿时猜测,在见面之前,郭太后应该就对自己有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否则今天的交谈不会这么愉快。

      两人位于上下位置,又说了几句堂而皇之、让别人挑不出毛病的话,秦亮便请辞告退。

      郭太后下旨赏赐秦亮绢五十匹,由少府拨付,叫张欢带着秦亮过去领取。

      ===卷一 第一百章 相识了很久===

      郭太后离开太极殿东堂,乘轿北行。路过昭阳殿,昭阳殿是明皇帝为皇后修建的寝宫。她不禁抬头看了一眼那两座高达二十多丈的铸铜龙凤。

      但她从来没觉得、这些宏伟华丽的东西属于过皇后,或者曾经属于过皇后。一句话就能杀的皇后,不谨小慎微考虑周全地活着,如果还以为自己占有过这座宫殿、那就太可笑了。这些东西更不可能属于皇太后,在太极殿听一会儿朝会,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郭氏家族也不属于她。全家就剩她一个人,不过伯父叔父家枝叶繁茂、封了几个侯爵,郭氏家族如今倒是十分兴盛。

      皇帝曹芳更不是她生的,她从没有生过儿女。

      于是她很有自知之明: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大魏皇太后的这个身份。而别的东西、只是起到了拱卫这个身份的作用。

      所以当她听说了秦仲明那句话“她们在永宁宫的日子至少干净舒适,国家养着她们到老,是因合法的皇室身份。汝把她们带出去做伎,很快人老珠黄,谁来管她们,日子不是越过越差吗”,其实当时心里就颇有感触。

      这大概也是郭太后对秦仲明的印象深,并想见见这个人的缘故。

      此时人们簇拥着郭太后来到了西游园南端的宫殿,她进了宫殿便沐浴更衣,然后屏退左右、【创建和谐家园】写文章。

      但身边的人没有走完、还剩一个人,便是穿着道袍的甄氏,这是个假甄氏、原本不姓甄,当然也是个假道士、真寡妇。甄氏也不是宫里的人,不过从小与郭太后长大,关系很好。

      甄氏在人前还好,身边没外人了,在从小一起长大的人跟前、就十分放肆了,没怎么把郭氏当太后。甄氏开口就说:“今天那个人,长得真是好英俊,我故意叫他过来看仔细点。说话的声音也好听。”

      郭太后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还真不在乎名声?”立刻就表明了态度,且不用拉下脸说教。

      甄氏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寡居后我不一直都守身如玉,可有什么用?嘴长在别人脸上,什么难听的都有人说过了,反正寡妇就一定有事。那我还假惺惺地装什么?汝倒可以多装一下,汝是殿下嘛。”

      郭太后道:“帮我磨墨罢。”

      等甄氏帮忙准备好东西,郭太后便展开了帛,缓缓地开始书写。她已沐浴更衣,穿得十分素雅,一副清心寡欲、静心养性的样子。

      不过因为甄氏提到了秦仲明,郭氏心里又再次感受到了、当时自己的那种复杂心情。

      校事府本来就应该是为皇室办事的机构,秦仲明又说什么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第一次见面就想方设法地出谋划策、为她谋利益。当时郭太后下意识里确实非常动心,有一种忍不住想尝试着收为己用的欲|望,好像有一种无形的贪婪在引|诱着她。

      但很快她就冷静下来,感到了蚀骨的害怕。贪欲就像心魔,让人恐惧、让人向往,她心里是七上八下。

      自从上次听到永宁宫的事、留意到秦仲明后,郭氏便有意无意地去了解过他,知道了他干过的事。弱冠年纪就能如此,确实是个才干非凡的年轻人。就像甄氏说的,长得还非常英俊高大,这样的人想效忠自己,郭太后岂能不动心。

      只是畏惧心阻止了她,所以她当场拒绝了秦仲明的献策。那个计策有利可图,她怎能听不懂?只不过故意如此罢了。

      太极殿那边最是人多嘴杂,郭太后去上朝一向谨言慎行,后面那句“卿之好意,我明白的”也不该说的。只不过她当时有点情绪、有点昏了头,没忍住说了那么一句。以后还得更注意言行。

      郭太后神情沉静而虔诚,一边想那些不相干的事,一边已经写满了半张布帛的文字。

      这时候她又回过神来,忽然觉得有点奇怪,明明今天才第一次见到那个秦仲明,却总觉得已经相识很久了、甚至莫名有一点无法解释的信任感,说起话来、也有相当亲切的感觉。

      ……秦亮带着五十匹绢回到校事府,把绢分出去了一些,隐慈和吴心一人五匹,余者参与了炼制精盐的人两匹。剩下的他准备带回王家,放在令君住的那个庭院。

      偌大的庭院空着怪可惜,存放东西很安全、因为王家养的家丁不少。

      想当初,他花了一两年时间,看地形、训练兵、出谋划策、亲自上阵,而且最后立了功,结果才得到几十匹绢的赏赐。这回才花十几天,太后顺手就是几十匹。果然官位、金钱这些东西,还是靠近权|力中枢更容易获得。

      秦亮通过郭太后今天的态度感觉,再要一个太守、应该也有可能性,毕竟只是五品平调。一旦做上了“军政人事财”一把抓的太守,在当地独掌大权,三五年必定能养出一帮心腹人马。然后再想办法运作一下官职,那就是职业规划的新阶段了。

      不管怎样,做上太守是很关键的一步。别说秦亮才二十来岁,就算放在整个大魏国,只要祖上做过太守的家族、后人的出身就是另一档,仕途都不一样。当然秦亮在乎的不是这个。

      秦亮暂时也不想多管校事府,等自己一调走,这个是非之地、谁爱管谁管。本来就已经被搞得、干不成什么事的机构,因为名声在外,一堆人盯着,连皇太后都出言提醒。

      下午不到下值时间,秦亮便离开了官府。

      前阵子他有不少事忙,比如找高柔分钱,毕竟校事府还有一些工作在运作、需要额外的经费;然后给太后准备礼物,也费了很大力。

      忙完后,这两天他倒不用急了,可以稍微等一下看情况。

      秦亮心情愉悦地回到了王家。他来到东北边的庭院,四处转了一圈、但没看到王玄姬。其实王玄姬如果来了,多半会在廊芜上就碰到。秦亮猜测她几次都躲在某个地方、专门等着他。

      王玄姬起码有十余天没来了,秦亮心里一时间有点空落落的。虽然有王令君陪着他,但秦亮也同样不想放下玄姬。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