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9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子元刚从汉国逃到东吴时,心境不太好,面见诸葛恪有点失误,暴露了自己对秦亮的深切仇恨。当时子元没顾得上多想,下意识以为东吴与魏国相互为敌,自己恨魏国当权者、反而容易被信任,姜维当初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但随后子元就明白过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尤其是这个诸葛恪,可能是羡溪之役被秦亮打怕了,又听说汉国被灭,内心里对秦亮简直是畏敌如虎!

      或许诸葛恪不仅担心、被子元复仇之心牵连,还有可能出卖子元!后者猜测并非只是多疑,毕竟吴国人不像汉国人、在道德大义上自视甚高。诸葛恪不愿意重用子元,估计正是这个缘故。

      所以子元才觉得大事很难,很多人都是秦亮的敌人、但一个个都有自己的莉益,蝇萤枸苟之辈更是不少见。这个诸葛恪还算好的,起码心中还有大局。

      良久之后,诸葛恪才在厅中召见了子元。

      子元进门见诸葛恪坐于上位,便先上前揖见道:“仆司马师拜见诸葛将军!”接着又向跪坐在一侧的石苞拱手。

      诸葛恪还礼道:“善,子元请入座。”

      子元道:“谢将军。”

      诸葛恪一脸和气道:“子元不愧在魏国身居高位,颇有办法阿。潘皇后了无踪迹一年余,一点消息都没有,如此隐秘之事,卿亦能查到蛛丝马迹,佩服。”

      子元立刻把自己想说的话、藏匿到了对答之中,以使自辩没什么痕迹,“那些细作都是以前留下的人。因司马家受到污蔑、被魏国权臣定为谋逆,一些旧人怕身份曝露、遭受诛灭,才不得不继续为我提供消息。但也仅限于此,好处不够、没法让他们做得更多。”

      诸葛恪点头道:“这样就够了,像马茂那种狗胆包天、丧尽天良的奸细,确实并不多见。”

      他沉吟片刻,终于开始提起、他想要的东西,“我听说,消息主要靠在校事府的卧底,校事官能否打听到魏国朝廷的大事决策?”

      诸葛恪还没完全说出来、子元便猜到他想要什么了。

      子元当即便权衡了稍许,答道:“校事府便是魏国当权者手里的一把刀,现在这把刀还不太好使,当然没法参与朝廷决策,不过并非完全打听不到消息。校事府在大族和大臣家里有卧底,因插手校事府的人太多了、卧底的身份不密,得不到什么机密;但若有大臣在家里提及朝廷之事,卧底便可能听到。”

      “嗯……”诸葛恪点了点头,“子元若能让汝的人、打听到魏国朝廷对吴国的方略,比如近年是否对吴国用兵,用兵的目标是什么;吾必不吝重赏!”

      果然不出所料!诸葛恪心里一直在琢磨魏军的威胁,对秦亮更是十分畏惧。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诸葛恪胆小,子元亦不得不承认,汉国将士那么能打、在西线坚持了几十年,却在三个月内被强行攻灭了,着实容易令人生畏。当然恐惧者只有诸葛恪等人,子元是不畏惧的,他的仇恨太深,即便对方是神仙鬼怪、他也想灭之而后快!

      子元抱拳道:“仆逃亡到江东,幸得将军收容,方有立足之地。仆感将军之恩,定当想方设法、竭力为之,而不敢居功!”他一边说,一边趁机观察诸葛恪的眼神。

      诸葛恪的心情隐约微妙而复杂,仿佛正在盘算着什么,并非只有担忧与愁绪。

      估计诸葛恪一面对于秦亮统兵、以及魏军的战力到恐惧,一面又看到了什么机会!

      子元暗里琢磨了一下,如果在吴国危难之际,诸葛恪能稳住外部形势;所得到的威望,必定不亚于他在东关之役中大胜、攻占合肥等功绩!乃因吴国的士族豪族,对于能帮他们保住基业家业的人、更加拥戴,北伐的抱负反倒在其次。

      听说诸葛恪此人的性情好大喜功,多半不会因羡溪之役不利、而甘于人下,恐怕仍在寻找振作的时机。

      子元又不动声色道:“将军明鉴,奸细还是有可能探听到机密!大举用兵,耗费巨大、牵涉甚广,秦亮同样要顾及很多人的态度,事情到朝廷里商议,说的人一多,我们的人机会就大了。”

      彼此的地位处境并不平等,子元无法与诸葛恪明着交涉。只能这样,不断地暗示、带引诸葛恪的思路节奏……秦亮若欲灭吴,动机是多方面的,根本不会因为汝出卖一两个人、就能改变大事决策!

      诸葛恪点头道:“甚好!”

      大魏芳华

      ===第七百零二章 基业社稷===

      数日后便是腊祭,诸葛恪祭祀之后,便接到了召见,准备入宫觐见。

      诸葛恪没有走正门,而是照习惯走白虎门、西掖门,沿着右御街而行。太初宫经过大规模修缮、才过去数年,因皇帝孙权崇尚简朴,修得并不奢华,很多建筑盖的都是青筒瓦,木石也是寻常材料;但毕竟是皇宫,规模气势依旧很足,古朴的殿宇自有恢弘之气!不远处高高矗立的白爵观,更是形态典雅、古意盎然。

      看着宫中的景象,诸葛恪一时间竟是心绪复杂。这些景物不仅只是房屋,也是吴国数十年的基业阿!

      然汉国也是数十年大业、并有山川之险,却忽然之间就轰然倒下,皇帝牵羊衔璧而降!想到此处,诸葛恪更有一种欲慨然长叹的感受。没有人创立大业是容易的,经历多少风雨才有今日!便是他诸葛恪,磕磕绊绊地走到吴国权力的顶端位置,同样殊为不易。

      怀着如许纷乱的心情,诸葛恪在宦官的带引下、来到了临海殿外屋。

      皇帝已经不能下榻了,正在内殿躺着,但据说还能说话。等到几个辅政大臣陆续到了,大伙才一起入内行稽首之礼,只见步夫人生的两个女儿、大虎小虎也在内殿。

      大虎传皇帝的诏命:“父皇请诸辅政大臣免礼,近前说话。”

      几个人道谢,靠近睡塌边看正在手脚颤抖的皇帝。诸葛恪赶紧沉下心来、专心思索禀奏的用词,看皇帝的情况,进言需要尽量简洁、只说重点。

      这时倵卫将军孙峻率先进言道:“陛下,皇后有消息了,可能被马茂带去了洛阳!”

      “阿?”皇帝立刻扭头,瞪眼看了一眼孙峻,接着又盯着诸葛恪。

      诸葛恪也愣了,周围的人全都安静了下来。孙峻接着又说,降将司马师和石苞的奸细,打听到秦亮府上有个相貌气质不俗、说江东口音的女子,很像是潘皇后,接着奸细又在秦亮府外发现了江东人、疑似皇后的姐夫姐姐!

      皇帝忽然伸手按住胸口,张着嘴“呃呃”地出声,眼睛瞪圆,脸色都变了!

      人们大急,大虎立刻慌忙道:“快!快传御医!”

      “陛下!陛下!”大臣们也重新跪到塌前,焦急地呼喊皇帝。

      皇帝终于说出话来了,但他没有骂秦亮、或者提起潘皇后,却伸手到半空,艰难地喊道:“朕的基业,朕的社稷……”

      他接着又按着胸口,一脸痛苦之色,眉头也皱在了一起。众人又急又忧,却毫无办法。

      这时两个御医终于提着袍服,小跑着进来了。大伙立刻离开塌前,把位置让了出来。大虎道:“诸位先到外屋等着,让御医专心救治父皇。”

      大伙应命,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在回头看。没一会,小虎公主也一脸忧色地走出了内殿,同样站在外屋等消息。

      皇帝刚听到消息之时、盯着诸葛恪的那个眼神,此刻仿佛仍然印在诸葛恪的眼前!诸葛恪顿时对孙峻极其不满,因为司马师与石苞都投靠了自己,他没有禀奏陛下、却是孙峻先说了,显得他诸葛恪不太忠心!

      诸葛恪心里不悦,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以前在储君的立场上、诸葛恪与孙峻并不一样,但是孙峻主动与诸葛恪交好,许多事都与他商议。孙峻忽然这样自作主张地做事,让诸葛恪有点始料未及。

      “子远禀奏之前,应该先与我们商议一下的。”诸葛恪把想法说了出来。

      不料孙峻道:“那天我不是说了,此事应该禀奏陛下?”

      诸葛恪顿生怒气!孙峻确实提过,但没有明说、要自行告诉陛下阿。大家只是沟通一下,孙峻却一定要当众辩个是非?

      那诸葛恪便不客气了,当即说道:“陛下有恙,汝不顾虑陛下的身体,岂是忠臣所为?”

      孙峻皱眉时、显得眉间距更小,他反驳道:“这种事瞒着陛下,知情不报,恐怕才是不忠罢?”

      太常滕胤这时候开口劝道:“当此危难之际,二位将军不要再争了。陛下病卧多时,魏国定已知情,一旦陛下有点什么闪失,魏国人必定以为有机可乘!况且那异姓封王的秦亮,或有篡魏野心,若是又想通过灭国之威、更进一步,吴国很快便将面临危机!当此之时,吾等以辅政大臣深受皇恩,正该一致对外、力保全局才对。”

      孙峻看了一眼小虎公主,说道:“太常不用太怕那秦亮,他要打过大江没那么简单。”

      小虎出内殿之后,一直在旁边没吭声,孙峻在这时候、竟然顾得上留意小虎。诸葛恪见状,也有意无意地侧目看了两眼。

      只见小虎一头秀发乌黑而密,脸倒是很白净光洁,漂亮平整的瓜子脸、却生得大方匀称,尤其是身段极好,妙曼而不失丰腴;关键是小虎长得确实与步夫人挺像。尤其是那对内双眼的美目、不注意以为是单眼皮,简直与步夫人神似!

      步夫人虽然去世十余年了,但诸葛恪以前是认识的。而且当年有关步夫人的事,诸葛恪也是亲眼见证。步夫人因为容貌漂亮、性情大气,得宠的程度无出其右者。那时满朝大臣都劝说皇帝,册封太子朱登的养母、皇帝的表侄女徐夫人为皇后,皇帝却坚持要封步夫人为皇后,为了步夫人他宁肯不封皇后!结果当年有好多人、都直接称呼步夫人为中宫。

      所以孙峻难道对小虎有意?他们都是宗室,但这不是问题,大虎还是孙峻的堂姑、两人不也有私情?于是诸葛恪下意识地感觉,孙峻说什么秦亮不可怕,恐怕是想在小虎公主面前、表现一下大丈夫气概?

      就在这时,小虎居然加入了谈论,开口道:“父皇最挂念、最担心的正是国家社稷,汝等刚才都听到了。”

      她微微回顾左右,目光终于落在诸葛恪脸上。论用兵、显然诸葛恪是这里最有经验的人,他虽在羡溪之役中败于秦亮之手,但起码有过统领大规模战役的经验,而且打山越、东关、合肥新城,诸多大战都有胜绩。

      小虎问诸葛恪道:“诸葛将军以为、吴国将士能不能战胜魏军,那秦亮究竟有多厉害?”

      诸葛恪如实道:“此人强在治军,且用兵几无破绽,聚集大军会战、吴军基本不可能打赢秦亮!所以魏军主力一旦聚拢南下,我军应尽量避免摆开大战,尤其是在开阔陆地上,魏军还有骑兵优势;然后依靠大江天堑、河流水军与魏军周旋。”

      他说到这里、心里也渐渐生出了一种窒息之感,“但自东关失陷之后,魏军已在巢湖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沔水支流上也在建造船只。如今汉国既灭,魏军又占据了大江上游,形势更为不利!滕太常中肯之言,此时危机渐近,要设法渡过难关才行。”

      小虎的一双美目里,也露出了恐惧之色,她显然更相信有带兵经验的诸葛恪。而且羡溪之役后、急报传到太初宫,据说皇帝也一下子震恐了,后来才有、让诸葛恪遣密使议和之事;当时小虎似乎也在太初宫内!

      孙峻道:“水军不是一朝一夕可成,我们还能从长计议。”

      诸葛恪转头道:“西陵、江陵都在大江北岸,即便秦亮不急于灭国,但攻打荆州,以图威势,并非不可能!”

      孙峻冷冷道:“轻敌自不可取,但威北将军这般畏惧,把秦亮想得不可战胜,恐怕于人心、士气皆不利。我大吴控弦百万,国力人口绝非汉国可比,没有必要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

      就在这时,大虎全公主从内殿走了出来,御医也跟着来了。大虎揖道:“父皇暂时睡了,便让父皇先休息罢。今日不能再议事,诸位大臣明日再来。”

      大伙纷纷向全公主还礼告辞,接着又向内殿房门默默作拜,这才陆续离开。

      然而众人都没想到,今日一别,竟成永别!次日一早,宫中便传出消息,陛下在凌晨时分驾崩了!

      皇帝弥留之际,小虎都不在他身边,让她颇觉遗憾;乃因小虎平常并不在太初宫过夜,昨晚是全公主的人守着、今日凌晨也是全公主在父皇跟前。但若早知如此、小虎必定不会管那么多,昨晚就该一直留在父皇身边!

      最后的遗诏是全公主转述、让中书令孙弘写的诏书。遗诏中没有提到潘皇后,只是让太子孙亮继位,诸辅政大臣尽心辅佐。因为事先已经立好了皇太子、并任命了辅政大臣,遗诏也没有任何临时的变化;所以这份遗诏,自然容易让朝臣们信服。

      小虎哭得很伤心,不过哭泣之余、她还是想到了一件事。应该派人送信去洛阳,提醒潘皇后为父皇服丧!

      建业一旦发丧,皇帝驾崩的大事、当然瞒不过魏国的耳目。但小虎不想被人抓到话柄,所以最好不提父皇驾崩,只要提醒潘淑,希望她尽到自己的本分、做好应该做的事。

      母亲步夫人那么受宠、都没有封皇后,最后只是追封;父皇却给潘淑封了皇后,她本来就该为父皇守丧!

      大魏芳华

      ===第七百零三章 天予不取===

      当小虎的书信送到洛阳时,已是腊月下旬。

      至于孙权去世的消息,秦亮刚从隐慈那里听说了。马茂回来之后,魏国在建业髙层没有了卧底,不过像东吴国丧这样的大事、校事府藏在商队里的奸细也能知道。

      深冬季节,洛阳即便是晴天、没有下雪,到处的积雪也未融化。此时晋王宫的面貌、相比深秋初冬那会的凋零,景色反倒少了一些萧瑟;重檐上、围墙上的双坡檐顶,都铺着一层松软的白色,积雪挂在树枝上银装素裹,好似也变得丰腴了。

      相国长史陈骞目送着长兄的背影,自己也准备离开长史府、随即前往西南边的前庭阁楼议事。

      陈骞的长兄就是廷尉陈本。朝廷里的官员除了文书来往,有时也会来相国府(晋王宫)拜见晋王,今天上午陆续就有九卿、尚书等官员来过,也包括陈本。因为陈骞在相国府任长史,长兄见过大王之后,顺便也来长史府见了一面。

      先前兄弟俩在书房里说话,长兄倒提起了几个月前的一件旧事。当时夏侯霸的事让一些人很緊张,长兄原以为、大王至少会试探一下他这个廷尉,趁机测试他是否愿意为晋王宫效力。但几个月过去了,大王并没有那么做,似乎对于陈家很是信任,毕竟陈骞在这里做长史!

      “嘎吱嘎吱……”陈骞的靴子踩进积雪里,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他抬头看了一眼阁楼那边,一缕黑烟

      正飘向空中,因为此时没有风,那黑烟仿佛凝固了一般。那是阁楼里烧石炭取暖的烟雾。

      果然等到陈骞走进西厅,便顿时感觉暖和了不少。他向跪坐在上位的秦亮揖见,遂来到了前侧席位间入座。没一会,属官们都几乎到齐了,其中也包括了、不久前被征辟为相国文学掾的卢钦。

      今日聚在一起议事,本来是要谈谈临近年终的一些安排,尤其是有关祭祀礼仪的事。但东吴孙权去世的消息、大伙刚刚得知,自然谈论起了此事。

      相国府从事中郎王浑建议道:“东吴在荆州之地,仍有多处城池郡县、位于江北。大王可趁此机会,调动兵马攻打荆州,吴军定无暇救援。”

      如果只是攻打荆州,都督荆豫的王昶是王浑的父亲、很可能取得战功!不过大伙为家族着想、有自己的倾向,此时是很常见的事。所以陈骞只是听着,没有表达主张。

      上位的秦亮不置可否,犹自翻看一副地图。

      就在这时,任相国司马的马茂看了一眼上位,开口道:“仆在吴国时,与诸葛恪、孙峻、孙弘等人都打过交道,那几个人一向是貌合神离。如今吴王孙仲谋薨,他们迟早必有内讧,大王不如再等等看。”

      秦亮听罢立刻说道:“卿等各有道理。但若现在才开始部署、时节并不恰当,此事容后再议。”说罢向荀勖侧目。

      于是大伙继续谈祭祀和礼仪活动的事宜。

      秦亮

      当然不赞成王浑的主张,他现在对于局部战役是毫无兴趣。天下只剩下东吴没有一统,如果仍是看到一点机会就想蚕食、完全就是在浪费他的精力,不如等到各方面都准备好、直接发起灭国之战!

      况且目前秦亮对于大举进攻东吴、再次发起灭国之战,同样也不着急。人的处境与目标变了,对于类似的事、态度便会有很大的变化。

      当初秦亮对于伐蜀十分积极,不惜力排众议、冒险强干,因为他要以灭国之功为封王做背书,大功十分关键!不然封王的理由不充分,摆上台面的时候、必定底气不足,更做不出来三辞三让的好看吃相。

      然而多大的军功、可以名正言顺地封皇帝呢?如今的大功对于秦亮来说、并非毫无作用,提高威势还是很有用的,但显然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所以东吴之患,当然不是他目前的优先关注方向。

      西厅议事罢,众人纷纷告辞。秦亮也离开了西厅,到了里屋办公。

      里屋更暖和,而且椅子坐着也舒服。如果有属官进来谈正事,他们会自己叫书佐跟着进来,旁边有书案、胡绳床、筵席等家具,书佐可以坐在那里负责记录。

      秦亮坐在椅子上,并未翻开面前的文书,犹自又寻思了一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3 1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