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8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的手按在一叠纸上,犹自琢磨了好一阵。偶然间他回过神来,才发现吴心还在,她坐在一侧的椅子上、正默默地看着秦亮的侧脸。她平时在人前的眼神空洞,但此刻的眼睛倒仿佛明亮了不少。

      秦亮动作自然地转头看向吴心,随口道:“有时候局面就是那么奇怪,大家都能猜到的事,我也知道大家能猜到,却都没说破。”

      所谓秦仲明之心、路人皆知!不过历史上司马昭之心那句话,因曹髦御驾讨伐、当众大骂,说出了口,所以才是成语;现在还没有重要人物说出来,这个成语多半是没了。就像“乐不思蜀”,若非秦亮有意引导刘禅当众言论,应该也不会再有那个成语。

      吴心听罢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下,片刻才恍然回过神,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妾去为大王泡茉莉花茶。”

      “不用,我要回内宅了。”秦亮起身把纸张放进旁边的木柜里,转身又道,“卿一起过去吃晚饭?”

      吴心摇了一下头,拱手道:“妾多日没回去,今日稍早,妾正好回隐家宅邸,见了兄长便回来。”

      “那好。”秦亮点了一下头,便向门外走去。

      走到西厅,一旁耳房里的两个侍女跟了上来,秦亮便带着她们回内宅。进了内宅门楼,他便叫侍女散了。有些达官显贵的身边随时都跟着一群人,但秦亮还保持着以前的习惯,有时候喜欢独自呆一会,并不习惯一直有不相干的人跟着。

      及至西侧的庭院门楼,又有两个侍女向秦亮弯腰揖见。他点了一下头,走了进去。

      刚沿着北边的檐台走了一段路,令君便与莫邪等人一起从阁楼中出来了,但暂且没见着玄姬与孩儿们。

      令君不慌不忙地走到秦亮跟前,先展开宽大的收口袖、再合拢揖拜,动作十分平稳地弯腰道:“妾恭迎大王归来。”莫邪等人则把双手放在腹间,跟在令君后面屈膝弯腰。

      秦亮见状,只好拱手回拜:“王后免礼。”有时候秦亮觉得、在家里没必要这么麻烦,但令君的礼数总是一丝不苟,他也不想多管。

      礼罢,他们才一起往前走。秦亮不禁转头看了一眼,只见令君走路的姿势也是十分端正,肩背脖颈挺拔,秀丽清纯的瓜子脸上,即使没有表情、也仿佛有些许倔强的冷傲。

      或因她的礼仪认真,连内宅的侍女们、也显得比在前厅庭院当值的几个人严肃规矩。

      不过因为身段的缘故,她的腰很柔韧、髋部却比较宽,细看能发现,哪怕她的动作很平稳端庄,腰殿也好像有微微的摆动幅度。令君生了阿朝阿子,但身体恢复得相当不错、实属罕见,秦亮觉得她的曲线甚至更有韵味了,衣襟鼓囊囊的超过了以前。也许不只是因为找了奶娘的缘故,大概也有王家女人身体素质的原因,就像外姑婆王氏生了好几个孩子、身段居然没怎么变形,只是因为年龄不再有女郎的纤细感罢了。

      秦亮没有回起居室,径直走进了北侧的阁楼厅堂,令君也跟了进来。

      反正晚上都要脱,他也懒得换官袍。秦亮可不管令君怎么端庄得体,他反正直接懒洋洋地盘腿坐到了筵席上,然后把腰上的印绶、金印取下来丢在木案上,又自己把远游冠给摘了。

      令君拿起东西,分别交给莫邪江离,二人急忙弯腰双手接着,小心翼翼地收到起居室去。令君随即又忙活着去拿茶叶蜂蜜等物,为秦亮煮茶。

      有一阵子两人都没有出声,但秦亮并不觉得无聊,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想事情。他只是看着令君做着琐事,便有一种莫名的惬意。

      令君终于把所有东西都一股脑儿放进了壶里,这才转头与秦亮对视一眼道:“羊徽瑜的母亲去世了?”

      “是阿。”秦亮随口道。先前他的心情还受了一些影响,但没有持续太久、现在已经过去了,毕竟死得又不是自己的母亲。

      令君拿起勺子搅拌,头也不回地轻声道:“那徽瑜须得再等一阵子。”

      秦亮又应了一声,趁机问道:“费文伟之女,令君对她的印象怎么样?”

      令君终于回头看了他一眼,“庆功宴那天,妾见她生得招人喜欢,送了她一枚金镯子,当作见面礼。大王应该听说了此事?”

      这样的事比较好描述、可以作为谈资,秦亮也是听吴心谈起的。他便道:“我偶然听说了。”

      令君接着道:“以前大王就曾跟她通过信罢,大王把她的信放在内宅里。”她转过头露出略微不好意思的神情,但浅浅的笑意并未消失,“我看了。”

      秦亮松了口气,从令君的话、以及语气神态来看,她应该能接纳费氏。

      令君又道:“君在成都见过了费女郎?“

      秦亮主动交代道:“第二次见面,她来了魏军中军驻地、成都县寺,我与她已有肌肤之亲。”

      令君顿时一怔,转过头来看着秦亮。

      这种事、秦亮不愿意说出去,更不可能炫耀,不过他最信任的人就是令君与玄姬,所以会告诉她们。

      秦亮沉住气道:“我没有强迫她。”

      虽然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但令君还是打量了两眼秦亮,幽幽道:“君不解释我也知道,便宜她了。”

      秦亮愕然片刻,想了想又道:“安乐公刘禅的世子、与她有婚约,但未亲迎,当时她还是完璧之身。”

      “君给她封个夫人罢,毕竟费文伟的两个儿子都给封侯了……呀!”令君立刻拿起两只碗,赶快把里面的茶汤舀出来。

      秦亮很少见到她慌忙的样子,刚才是走神了,才会如此。

      令君拿起茶碗看了一会,说了一声“还好”,便端了过来,跪坐到木案旁边,将一只茶碗放到了秦亮面前,她的眼睛里带着笑容、却叹声道:“那天她自己说了,急着解释不是蜀国太子妃,生怕别人误会。”

      他还想帮费氏说两句话,但寻思十几岁的女郎、令君自己就能看出来是什么样的人,他遂不再多言。实际上秦亮的权力最大、可以自己决定,但他为了避免内宅鸡飞狗跳,觉得最好还是听令君的。何况很早以前,他就给过令君许诺。

      此时两人似乎都觉得、彼此都在主动照顾对方。令君应该会认为,秦亮一个大王,纳个女子都要听她的,还有点不好意思、怕别人说她善妒;但在秦亮看来,自己能被妻子允许公开找多个女人,还想怎么样?关键是令君竟然愿意帮他管!像今天潘淑不舒服,令君便专门找陆凝去关心她。

      木案上端过来了一只茶碗,令君跪坐在旁边,暂时没去拿另一只碗,她看着秦亮,难得地开了个玩笑:“让费氏到晋王宫来,总比我们那时想去成都投奔费文伟好阿。”

      ......。.....

      ===第六百九十章 有凶兆===

      令君赞同之后,秦亮便召见相国参军费恭、说了他妹妹的事。接下来只要费恭以费氏兄长的身份,先与安乐公刘禅商议解除联姻,秦亮便可安排诸事、将费氏立为夫人。

      然费恭表示、要先派快马送信去蜀地,问长兄费承的意见,父亲去世之后,长兄如父!实际上秦亮在成都时与费承的关系、比费二郎还要亲近,再去问费承、几乎是多此一举!但此事的关键是对刘家毁约,大概费恭是为了尽量保住家族名声,才不想把事情做得太草率,非要郑重其事。而重视一件事,通常办法就是、把过程稍微搞得复杂一点!许多礼仪都是如此。

      费恭是相国府官员,他到相国长史府弄了一份文书和过所,便真的派人骑快马西去了。于是一时间先后已有两拨人马、从王宫去了蜀地。

      没过多久,十月中旬、从洛阳前往蜀地的道士张羽袁氏夫妇,倒是先到了汉中。

      当此之时,本来驻扎在江州的梁州刺史王濬,因吴军退走、正巡视到了汉中郡南郑。王濬听说,两个道士是奉了晋王的命令、来蜀地寻隐士,便立刻派出刚收入麾下的汉中人戚宇前往、亲自带着两个道士办事。戚宇以前居住在汉中,后来又迁徙到了成都附近,对蜀地还算比较熟悉。

      梁州刺史部的官员,在梁州梓潼郡地方上很方便,走到哪里都畅行无阻。但那垄上公是个隐士,找人还得靠

      两个道士。好在女道袁氏与垄上公是亲戚,问了一些熟人之后,没多久大伙就找到了垄上公的静室。

      静室就是一处茅草屋、加上乱石与藩篱围成的简陋院子,院子里居然还种着菜。角落有鸡窝,但鸡窝里没有鸡了,这荒山上可能有黄大仙,竟连道士仙人也毫无办法!

      大伙走进土院子,规矩地等在茅屋外面,袁氏夫妇上前敲门。

      没一会,从屋子里走出来了一个衣衫破旧的白发老头。戚宇一看老头的衣裳、居然打着歪歪斜斜的补丁,估计老头不太擅长缝补。戚宇打量了两眼,心里已是颇感失望,怎么看这老头、都不像仙风道骨之人。但毕竟是晋王要找的人,他也不想管那么多。

      老头走出房门,立刻面露苦色,叹息道:“果真如此,老朽前几日便隐约觉察到了凶兆,正是尔等罢?”

      袁氏忙道:“真人勿要误会,我是袁家人,真人见过我阿。”

      老头摇了摇头,立刻看向穿着绸缎袍服的戚宇:“不知尊驾为何而来?”

      戚宇暗叹了一口气,拱手道:“吾属梁州刺史部,姓戚,幸会仙人。这两位道长奉大魏晋王之命,前来恭请仙人出山。”

      袁氏道:“在附近几个郡县,垄上公都很有名气。”

      虽然戚宇完全没听过什么垄上公,但这也不能说女道袁氏胡言。因为垄上公若只在偏僻山村之间出名,没有得到贵人赏识,别说几个郡县,就是在

      几个州有名都没用,名气传不到士林。

      垄上公犹自道:“老朽没有仙方,更不能长生,绝无半点欺瞒之意,尊驾请回罢,烦请上禀晋王殿下,虚名不可信也。”

      袁氏赶紧道:“大王不为仙方长生,只想请真人去谈论学问。师母说……”她说到这里一脸恍然,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来,“这是陆师母写给真人的亲笔信,她是真人的徒弟阿,就是陆凝!”

      垄上公先是一脸茫然,等听到陆凝,才“哦”了一声,立刻想起来了。他接过信封,瞅了一眼,又撕开来看信。

      袁氏松了口气:“我没说错罢,此乃真人之徒、亲笔所书。”

      垄上公却道:“那时她年纪尚小,老朽与她父亲有来往,不过教了些寻常医术,认不出她的字了。”

      道士张羽开口道:“师徒多年未见,真人这次正可随仆等一起、前去洛阳重逢。”

      垄上公摇头道:“老朽这把年纪,只怕走不到洛阳,亦不想再去那么远的地方。各人有自己的路,聚散正应顺其自然,不必勉强。老朽并未修炼仙术,这些年只在修心,全无用处……”

      他话还没说完,戚宇忽然转头喊了一声:“来人!”

      顷刻之间,几个青壮随从就掀开木栏,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戚宇指着垄上公道:“绑了,带走。”

      “喏!”青壮们一拜,不由分说上前,立刻便按住了老头,有人麻利地拿出了麻绳。

      袁氏赶紧对

      戚宇拱手道:“垄上公之徒、正是妾等师母,还请诸位不要伤了他。”

      垄上公还想抗拒,但他年纪大了,在几个青壮面前毫无反抗之力,很快双手就被麻绳反绑。看起来垄上公没有说谎,他真的没有仙术,不然怎会如此轻易被捉?

      戚宇对手下道:“这是大王要的人,别太为难,能带走便可。”

      垄上公恼道:“岂有此理!老朽只听说过權贵强抢民女,尔等抓我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儿做甚?与尔等说了,老朽没有仙方,怎么就不信?”

      戚宇又恢复了客气,说道:“仙人莫要谦逊。刚见面之时,仙人不是说算了一卦,早知道有凶兆?着实很准阿,遭人绑走、岂是吉事?”

      垄上公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使君王士治、常感晋王知遇之恩,又引为知己,觉得只有晋王才懂得欣赏其才能,对于晋王的大小事都很上心。戚宇当然不能把事情办砸了,否则王使君必定会十分生气!所以戚宇派出儿子护送,交代一定要把陇上公活着送到洛阳,且不能让人跑了。这种道家隐士自有办法生存、还喜欢人烟稀少的山里,若是半路跑了,再到哪里去找?

      戚宇也不只是强迫,等送出汉中时,他又好言相劝,告诉陇上公:既然能得晋王赏识,到了洛阳随便得到一些赏赐、都足以安度余生。但陇上公软硬不吃,说不要赏赐,修道之人自食其力,他也对享乐没有

      了兴趣……所以还是强行带走的法子,比较有效。

      众人一路上绑着个人,虽然也能在驿城换马和车,但比张羽袁氏来时的行程、要慢了不少。

      ……于是路程更远的费家信使,反而更快从益州犍为郡回到了洛阳,于冬月初就带来了费承的回信。

      前后经过了一月有余,不过费氏认为等待煎熬、都是自己应该承受的惩罚!她在成都为了回报仲明、浑浑噩噩就做了那种事,虽然从不后悔,却也不愿意因此连累费家的名声。

      二嫂刘氏又告诉她,晋王宫对此事十分重视。本来魏朝的国王除了大婚,无论是立夫人、还是昭仪婕妤,过程都很简单,只需一份文书,毕竟发的俸禄是王国自行负担,朝廷不出钱,可不管分封的国王有多少后宫。但晋王宫是先上奏朝廷,得到郭太后发的王命、诏令赏赐的印绶等物,王宫再遣使送来礼聘用的财宝,过程仍是十分庄重。

      不过在此之前,二哥费恭要先去安乐公府一趟。费氏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商议的,反正结果并无意外。

      当初安乐公还是汉国皇帝的时候,欲立费氏为太子妃、是对费家的一种恩宠;然时至今日,汉国朝廷已不复存在,两家都在受魏国的恩惠,费家准备与大魏晋王联姻、安乐公自然不会反对。

      数日之后、世子刘璿也来了费家宅邸,费恭迎到厅堂里谈了一会。临别之时,二嫂来请费氏、说

      是世子想最后见她一面,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她这才跟着二嫂走出厢房,一起来到走廊上向世子见礼。

      世子看了一眼揖拜的费氏,长叹了一声道:“我见过晋王,仪表着实不俗,不过汝只是看了两眼,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

      费氏垂目小声道:“妾愿听从兄长的安排。”

      二嫂立刻道:“晋王与费家有旧谊,有心立妹妹为夫人,这是好事。妹妹明事理,她不也是为了费家?”

      世子却摇了一下头。费氏心里不禁很緊张,上次在晋王宫、她没控制住眼神脸色,让世子给看出来了!当时世子愤然的心情,不是对于晋王、而是对她失望。费氏也在反思,或许自己真的是个肤浅之人!

      就在这时,世子的眼睛里又露出了愤愤的神色、怒其不争的愤然!他应该是个明白人,如果是晋王强抢了他的妇人、他当然会非常愤恨晋王;但费氏自己愿意的,恨晋王又有什么用?况且在世子看来,晋王立费氏为夫人、多半是为了拉拢费家,因为费家在益州各方都有威信。

      世子的神情转而心痛,那种眼神,便好像眼睁睁看着一件自己特别珍惜的玉器,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却被人顺手拿回去、直接扔在了角落!

      在愤然欲弃、心痛不甘之间徘徊,他欲言又止,终于开口沉声道:“晋王位高权重,权势逾大,但晋王宫里,恐怕不是汝想得那么好。晋

      王后出身祁县王氏,乃魏国朝廷举足轻重的大士族;费家不久前才从益州迁来洛阳,在此地势单力薄,汝在晋王宫受了冷落不公、也只能忍气吞声!以后自己保重罢!”

      费氏觉得王后像是个挺不错的人,但世子之言也是在为她着想,她不想争论、遂轻声道:“妾以前便知道,世子是个好人,品行端正、待人诚心。”

      世子“唉”了一声,拱手向费恭等人告辞。

      ===第六百九十一章 朝政大事===

      费家宅邸的人们从早上就开始忙碌,其间皇室与晋王宫的使节都来过。不过费氏一直没有露面,午膳过后、女执事甚至要她抓紧时间午睡一会养气,可以让气色更好。

      立晋王夫人的过程如此讲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晋王宫谋士出的主意、属于严肃的朝政大事!其目的与朝廷策封安乐公一样,都是为了妥善治理梁益二州,并经过了利弊权衡的抉择!

      但这会费氏哪里还睡得着?她心里简直是百感交集,什么想法都有,每一种想法能都关心则乱、让人情绪无法平复,如此一来她更无法安稳休息,只能不时翻身、闭目养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3 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