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7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睡眼惺忪地坐了起来,然后听到外面一片安静、偶尔传来几声麻雀的叫声,遂立刻起身,顾不上梳妆、穿着一身白色里衬便打开了木门。忽见厢房的屋顶上,一缕橙黄的阳光、让瓦顶的颜色仿佛也变浅了!雨后天晴,空气明净而凉爽。

      只要有阳光,哪怕是在深秋、亦让人仿若看到了春暖花开!

      这时侍女的声音道:“昨夜很晚了,妾仍听到女郎翻身的声音。今早见女郎尚在睡熟,便没忍心叫醒。”

      玄姬脸上不禁露出了嫣然笑意,好言道:“迟一些没关系。”

      侍女又道:“王夫人先前说,让女郎一会去前厅庭院找她。”

      玄姬恍然,赶紧回房间梳妆、换衣裳,她还拿出了胭脂水粉的盒子,今天要上一点淡妆,细心修饰一下。

      收拾妥当,她便依言,前往厅庭院见令君。不到中午,便有奴仆禀报,君侯等都回来了!

      玄姬与令君、王家女眷们出门楼迎接,大门口便传来了热闹的说话声。除了公渊、公骥兄弟,便是身穿官袍的三哥王金虎,以及穿着札甲的秦仲明!仲明好像说过,出征回来时喜欢骑马,自然就没有提前卸甲。

      秦亮还在马背上,见到大伙走出门楼、他立刻转头看了过来,目光径直看向了令君和玄姬。

      接着他矫健地翻身跳下马来,取下头盔、上前与王家亲戚们见礼。那亲切、欢喜而热情的眼神,有力的洒脱动作,脚踩到砖地上“咚”地一声,仿佛踏在玄姬的心口上!玄姬不得不即刻施展心灵放空术,不然当着亲戚的面、定会有些难堪!

      令君仔细打量着秦亮,他便轻声道:“令君放心罢,我一点事也没有。”令君这才回过神,忙作垂目的姿态、端庄平稳地向秦亮揖见,她的礼数,一向都很端正,“妾恭迎夫君出征归来。”

      玄姬则不好当众说什么,与秦亮见礼、只是轻声说道:“仲明回来了。”

      这时公渊的声音道:“我本以为,仲明会先带着蜀国君臣,前去东堂。当着满朝公卿的面、向陛下殿下献俘,气派场面,难得阿!”

      秦亮用不经意的眼神从令君玄姬脸上扫过,旋即对公渊笑道:“还是更想早点来外舅家,一家人好久没见面了。”

      ===第六百六十五章 从容平稳===

      令君等已收起了喜色,一众人刚走进前厅门楼、公渊又道:“仲明抵京之前,陛下殿下还召见过朝中重臣,殿下问诸臣,该为仲明封国公、还是王爵。”

      此言一出,王明山、王金虎立刻看向了秦亮。连诸葛淑等妇人、都抬头看着他的侧脸,目光里多了几分敬畏。一向当众表现得端庄安静的令君,亦微微侧目、留意着秦亮的反应。

      玄姬自己心里也是一紧。她先前没有顾得上细想,但公渊一提起,她自然明白、秦亮一旦开国,她便可以正大光明地被人称作王夫人了!

      当年魏公魏王的旧事摆在那里,玄姬只要有个名分、爵位俸禄也是相当于侯,王家人不可能不同意。

      秦亮之前就给玄姬许诺过此事,此次强行攻灭蜀汉国、必定就是为了分封开国!玄姬清楚地记得、秦亮许诺此事的时候,还立刻推举了公渊为车骑将军,为了她与令君的后路!

      玄姬正在百感交集,秦亮竟忽然回头看了她一下。大伙自然也因此留意到了玄姬,她差点没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场失态,幸好早已使用了心灵放空术,才保持着面无表情的样子。

      秦亮倒是一副随意的样子,马上便对公渊道:“诸公信赖,推我为辅政,此番对外用兵、主要还是为了朝廷。蜀汉国不仅威胁我国,且在西线牵制了许多兵力。为了调运粮草物资,朝廷也是每年耗费大量国力民力。能除此

      大敌,国家幸甚!”

      他的回应却不随意。大概是因为公渊是自家丈人,他不好否认;但即使在王家宅邸,在场的亲戚也有那么多人,他又不便把不臣之心挂在嘴上。于是这么不置可否,言论稍嫌冠冕堂皇,倒也不算口是心非。

      令君应该也明白了秦亮的心思,她的肩背挺拔、姿态端正,清纯漂亮的单眼皮眼睛里,立刻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神色。

      公渊只得点头道:“仲明说的是道理。”

      玄姬已经看出来了,公渊也想看到秦亮能再进一步。先前公渊说起,让秦亮先带着蜀汉君臣去献俘,当着皇帝满朝公卿的面很风光;公渊那眼神与语气,确实是希望、女婿能尽量彰显威信气度!

      曹氏衰微,正是各家难得的机遇。其中王家本来有资格竞争,毕竟连司马家当权时、都对王家有所提防;以前公渊应该也有过一些想法。但是王彦云去世之后,公渊的才能不足。加上军功威望极大的秦亮、是他的女婿,他的心态早已有所改变了。

      公渊身在其中、总算是没有犯糊涂!因为公渊不只是要继承基业、还得开创大事,仅靠家势可不行。仲明有时候都显得惶恐慎重,公渊若是上去、多半是凶多吉少;当年司马家兵変之后,若非仲明拼命,王家那时就要完了!

      这时公渊又感慨道:“直到三月初,众人仍不相信,仲明此番伐蜀、能够直接灭国!此大

      功足以震慑天下、彪炳青史矣。”

      诸葛淑轻声道:“不久前我见到阿父,阿父也说,仲明用兵简直是攻无不克。”

      令君的声音却道:“夫君这次太冒险了。”

      秦亮忙好言道:“结果总之是好事阿。”

      三哥王金虎道:“我到兴安亭时,仲明已然率军顺西汉水而下,我是劝诫不及。没与仲明一起去剑阁关,也是一桩憾事。王浑、贾充等人都过去了。”

      一行人说着话,走到了厅堂里。公渊道:“仲明要不先把甲胄卸下,一会就在家里吃午饭。”

      秦亮坐到席位上,面带笑意道:“骑马进的城,故穿着札甲。我与外舅叔父等说会话,便要先回去了,刚回洛阳还有许多事要过问。改日大家再到府上宴饮,那时我也歇过来了,定要陪三叔喝个痛快!”

      “哈!”王金虎顿时笑道,“一言为定。”

      公渊便也点头应允,又道:“消息从成都传回来,没过多久夏侯玄、嵇康等上书请辞了,殿下没有同意。”

      “嵇康辞官,可以准他的。”秦亮随口道,“暂且不管他们,过阵子再说。”

      这时侍女把茶水端了进来。一家人便继续谈论,话题多是战场上、朝廷里的事。但玄姬看得出来,秦亮的心思、显然在令君和她身上,时不时便会故作不经意地看她们。只是一家男女聚在一起,仍然以大丈夫为主,妇人话太多了反而失礼。饶是如此,秦亮也会偶尔问

      孩子的事,与令君玄姬言谈两句。

      过了一会,秦亮便起身告辞了。大伙带上阿余、阿朝、阿子,出门楼要坐马车回去。王家人送到大门口,又热闹地说了一阵话,商量下次团聚的时间。

      马车一路回到洛阳东北边的大将军府,径直驶入了内宅。玄姬从另一辆马车后面下车时,秦亮令君已经等在了外面。

      从车厢下来有个坎,玄姬只得轻轻跳下来,顿时有颤巍巍的姿态。此时宅子里已没有亲戚,秦亮便毫不掩饰,瞪眼盯着她看。那火热的目光,让玄姬也更心慌了。不过奶娘等人还在旁边,玄姬一时间下意识地作矜持之态,伸手稍微一遮,但片刻后她便懊悔了,还不如假装不知,反倒没有这么明显的动作。这下令君等人都看了过来。

      秦亮把怀里的阿余放下:“阿余先与奶娘过去,我有正事与你们阿母商议,晚一些陪你们玩。”

      令君也将阿朝递给奶娘柳氏,站在那里、不慌不忙地与柳氏说了两句话。玄姬看在眼里,还是很佩服令君的。令君在人前,几乎任何时候、礼仪姿态都能显得很端庄,动作平稳从容雅致,加上那秀美的容貌、略显冷傲的神情,以及府中的地位,会给人一种不可玩笑的感觉。但是玄姬一想到她的另一种模样、以及沉闷的声音,便会产生混乱的感受。即便令君是很熟悉的人,但玄姬偶尔仍然觉得、像不认识她一

      般。

      三人同行走进了西侧庭院,莫邪与江离也跟了进来。

      进了卧房外屋,令君便柔声道:“夫君好像晒黑了一些,出征在外的时候,吃不了不少苦罢?君不知道,姑听说了战场上的事,哭得好伤心。”

      “这次是迫不得已,以后保证不会再让卿等担忧。反正都过去了,先别管了。”秦亮说罢,居然伸手缓缓拉开了玄姬的衣领。玄姬感觉肩膀一凉,急忙伸手按住,转头看了一眼莫邪等侍女。除了令君,玄姬没有当着别人的面失仪,之前她都是入夜后才来西侧庭院。倒是令君好像与秦亮在一起时、那两个侍女在旁边看到过。

      玄姬道:“我与王夫人帮忙卸甲,尔等去忙别的事罢。”

      两个侍女看了令君一眼,屈膝道:“喏。”

      秦亮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偏偏又没法太着急,因为身上札甲用皮绳系好的,不先慢慢解开绳子、根本脱不下来!等到莫邪等走出房间,掩上了木门,玄姬忽然从余光里察觉、一缕浅紫色的丝绸衣裳先落到了地板上,她立刻转头看了一眼令君。玄姬深吸了一口气,几乎屏住了呼吸,才凝神看清那甲片上的皮绳。

      今日一早雨就停了,太阳也重新出来,此时外面仍然是阳光明媚。门窗掩着,房屋中的光线也很好。不过玄姬不知怎地,想起了昨晚下雨时,那积水被侍女刮出庭院天井的场景,还有那树枝在风中的倔强

      姿态。

      心慌烦乱的煎熬,一下子亦已一扫而空,后来稍微平静了,只剩下轻飘飘的温暖感受。

      玄姬等人都没有吃午饭,直到下午、她才在迷迷糊糊之中听到有人说话。她醒了过来,发现令君在旁边睡得很香,秦亮却不在塌上。

      这时外屋传来了莫邪的声音,小得如同蚊子扇翅膀:“因为来不及叫君侯,说是陈长史先带着人、迎到了大门外。这会人应该到了阁楼厅堂中。”

      秦亮的声音道:“我知道了,稍后就过去。”

      他很快就回到了里屋,居然没穿衣裳便与人说话。他转头看了一眼玄姬,说道:“朝廷里的人比我还急,其实等个两三天也无妨。”

      “传诏的使节?”玄姬轻声问了一句。

      秦亮点了点头,把挂在架子上的月白色袍服取了下来,然后将胡绳床上的小衣扔在地上,拿起带着汗水脏污的里衬又穿到了身上。玄姬见状道:“仲明的衣物在木柜里,我给卿找罢。”

      玄姬将被褥按在心口,坐了起来。秦亮却道:“不用麻烦,一会我就回来。”

      秦亮穿戴好,又走到塌边道:“我要假装推辞一下,顺便也能看看大伙的态度。不过之前曾向姑许诺的事,等不了多久了。”

      玄姬垂目道:“我心里很高兴,却也不是很在意那些东西,只想安稳陪着仲明。”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亮俯身吻住了玄姬的嘴唇,放开她时又道,“先走了。”

      玄姬抿了一下朱唇,怔怔地坐在塌上、看着熟悉的身影消失在门口。玄姬转头又看了体力挺好的令君一眼,刚才说了有一阵话、居然还没有吵醒她。

      ===第六百六十六章 可比周公===

      秦亮到外屋把一顶冠帽戴上,然后大步出卧房。没一会他在廊芜上、碰到了未走远的莫邪。

      莫邪走在他的侧后,说道:“君侯,张夫人……说南方口音的张夫人,先前到庭院中来了一趟。”

      “哦?”秦亮随口发出了一个声音。主要是莫邪专门提到了潘淑的口音,他便立刻想到,潘淑的身份保密并不严密。诸如此类的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有人专门关注吴国皇后的事、估计能猜出来。

      但秦亮也不是太在乎,他原先主要是想、尽量让几岁大的孙亮继承吴王之位而已。

      莫邪听到秦亮的回应,弯腰解释道:“庭院的门楼,白天都敞着,有人守门。可张夫人来的时候,正好遇到那里的侍女离开了,她便自己进了庭院。张夫人平常不会进来,先前说是,听闻大将军远征已归,前来恭迎大将军回府。”

      秦亮听莫邪说得仔细,顿时问道:“她来的时候,卧房里有声音?”莫邪埋着头低声道:“嗯。”

      他略有些尴尬,不过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说了一句“知道了”,便继续走出门楼,往前厅庭院那边而去。

      等到秦亮走进阁楼厅堂时,果然见一大群人已经跪坐在厅中。人们见秦亮进来,这才纷纷从筵席上起身。

      来的使者是钟毓和阿蘇,因为钟毓是御史中丞、估计他是正使。剩下的除了随行官吏、宦官,便是大将军府上的一众属官,正陪在厅中。

      秦亮主动向钟毓、阿蘇拱手道:“临近中午时才回府,因长途跋涉,午后便歇了一阵。未料使节到来,有失远迎。”

      钟毓客气道:“无妨无妨,仆等奉诏而来,能见到大将军、将策书亲手交于大将军之手,即算不辱使命。”

      阿蘇道:“仆等在东堂觐见,陛下亦在正位。”他没有说郭太后,但召见大臣的人、必定是郭太后,几岁的曹启不可能单独召见大臣。

      秦亮又与陈骞、王康寒暄了两句,幸得二人留守大将军府、诸事才维持得有条不紊,陈骞等忙称分内之事。

      钟毓确实是正使,他拿起节杖,走到了摆放好的各种礼器、金虎符等物的中间。

      秦亮见状,率陈骞等众人行拜礼。钟毓遂展开策书,当众宣读。

      因为秦亮刚回来,除了在城门口见了迎接的官员,便只与王广等见过面,并没有事先得知策封的内容。他只对策封什么爵位感兴趣,遂认真听着。不然以他此时的精神状态,多半没法专心听宣!

      这篇策书是长篇大论。大概是说,昔日曹爽骄纵无德,又在伐蜀之战中损兵折将、虚耗国力,司马懿则居心叵测,兵変谋逆。幸有君勤王辅政,平定幽州叛乱,南慑东吴,西灭蜀汉,匡扶社稷,中兴大魏,可比周公、召公。朕闻先王对于建立功德的人,不以外姓、宗亲区别,周天子、汉朝天子因为分封诸王,能够拱卫国家、藩屏皇室,于是国运长久。

      秦亮听了好一会,终于听到了封赏的内容,朝廷分封出十郡之地、准秦亮开国设社稷宗庙,策封为晋王!并赐九锡。九锡之物当然没带来,因为其中有门板之类的大物件、不可能急着抬过来。

      钟毓读到这里,声音亦渐渐有点异样。

      秦亮听到“钦哉”的时候,便伸手准备接策书。这次他没有像上次一样、稍有犹豫,而是起身径直道:“臣留下策书,恭敬细读,以便上表推辞。但礼器等物,还请公带回朝廷,实不敢接受。”

      策命中都认可了秦亮的功绩、封王的理由,钟毓的言论也不出意外:“大将军有大功于社稷,若是推辞不受,恐怕陛下、殿下难以心慰。”

      阿蘇也立刻说道:“君受诏命开国,正可拱卫社稷,这是国家之幸!”

      两个使节之中,阿蘇是秦家同族,诚心想秦亮接受王爵十分正常,因为建立宗庙祭祀的祖先、必定也是阿蘇的先祖。秦亮主要留意稍微观察了一眼钟毓。

      钟毓脸上长着浓密的髯,与钟会一样是个大胡子。不料面相粗犷的人、心思有时候倒是挺细,钟毓立刻察觉到了秦亮的目光,随即一脸真诚地轻轻点头示意。

      其实曹爽还在的时候,钟毓似乎是倾向于司马家的人!曹爽伐蜀时、秦亮是参军,亲自见证了其中的过程。钟毓在出兵之前是一声不吭,等到曹爽进退两难的时候,他便写信力劝曹爽赶紧退兵。立场不得不叫人怀疑。

      不过现在都不再重要了。如今的颍川钟氏的表态看来,至少不想与秦亮为敌;钟毓很少来走动,但他弟弟还在大将军府做了属官。

      这时陈骞、钟会等属官也纷纷劝说。秦亮却故作感慨,回顾左右道:“我刚出仕时,便有志于结束连年战乱,做出一番功绩。孙太尉当初还在曹昭伯府上做长史,亦知此旧事。用兵攻伐吴蜀,都是为了中兴国家。如果现在我接受封王,那诸公岂不是要怀疑我、有不臣之心?”

      众人顿时愣了片刻,钟毓也瞪了一下眼睛,仿佛在说:难道、君竟然没有不臣之心?

      长史陈骞率先回过神来,说道:“那都是他人妄自揣测,大将军大可不必在意。况且君有灭国大功,开国称王、舍君其谁?”

      钟会也道:“如今大将军居功至伟,足以服众。”

      秦亮听到大家的言论,心下稍感欣慰,却依旧拱手道:“休渊士季之心情,诸位好意,我已心领。但如此封赏,实无法坦然拜受。”M..

      他又转头道:“公回东堂之后、便如此回复殿下,稍后我再上表解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3 03: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