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7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从出兵到现在,也就三个多月时间而已。不怪他们心里准备不足,甚至当堂把情绪流露到了脸上。

      然后神色凝重的人都没有吭声。在东堂这种地方、言论多少得上台面,夏侯玄能说什么?难道反倒要怪秦亮、不该灭掉蜀汉国吗?

      郭太后待到大家道贺得差不多了,张欢他们也展示过了画,她便开口道:“两天后大朝,卿等来贺陛下罢。”

      大臣们遂一起稽首道:“臣等谢恩,【创建和谐家园】告退。”

      郭太后在众侍从的簇拥下离席,走后侧门出东堂。

      一早的朝会好像没有进行多久,不过结束之后、太阳都已经升到宫室重檐上了。郭太后刚走到檐台上,东边明艳的阳光便洒落在她的蚕衣上,她抬头看了一眼,终于暗自舒出了一口气。

      她当然知道,秦亮伐蜀的危险与艰难。否则在此之前,满朝文武得知朝廷要对蜀用兵,也不会有诸如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之类的言论。尤其是剑阁之役,秦亮奋不顾身亲率前军作战,没有退路,非常冒险!

      所以郭太后每次临别时,总会叫秦亮当心保重。

      不过她清楚,秦亮须要那么做,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就像在扬州起兵、仿佛以卵击石一样,不为不行!

      郭太后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嘴上说再多、也于事无补,光说有什么用,自己又没法直接给他!她每次叮嘱、也只得适可而止,倒好像客套话似的。其实郭太后是真的想那么说,挂念之心、便是字面意思。

      但无论如何,现在总算是过去了!郭太后也终于可以安下心,慢慢等待他回来。

      好在秦亮的付出与冒险,并非没有回报!

      若非秦亮的所作所为,在朝廷里有了极大的威望与威慑力,士族大臣们肯定不愿意认可、秦亮那样出身的人!就像先前郭太后坐在正位,人们在后忌惮他们。

      公卿们也根本不会把她一个太后放在眼里。诸臣接受她的诏命,乃因大将军秦亮的承认,不然新的司马懿、曹爽必定会跳出来,宫里现在还有什么实力压制权臣?

      因此今天收到了蜀汉国投降的消息,郭太后自然十分喜悦!她只不过是克制住了情绪,不然在东堂上便会笑出声。

      ……朝臣们也都走到了太极殿庭院里,三五成群地陆续朝阅门那边走。一起从南边离开庭院之后,大伙才会分道扬镳、各自回当值的府寺。

      其中几个九卿官员走在一起,宗正秦朗忽然说道:“灭国之功,朝廷应该给大将军封个公爵、还是王爵?”

      数人顿时相互对视,光禄勋郑冲抬起头,朝走在前面的车骑将军、领军将军等观望了一下,嘴唇动了一下却未开口。

      太常羊耽转过头看了一眼郑冲,痛快地把话说了出来:“此事须陛下出面,而今则应先听太后之意。”

      现在大家只要照规矩做事、说话就行了,品行操守上便过得去,没什么可担忧的。郑冲不就是想说这样的规矩,有什么不能言语?

      果然郑冲附和道:“羊公言之有理,封王赏爵乃皇室恩惠。”

      秦朗的情绪似乎仍未平复,当即感慨道:“不到三个月,便能突破剑阁之险,攻灭了蜀汉国。幸得仲明生在魏国,不然像画里那样、跪在地上哭的人,指不定是诸公!”

      他这么一说,几个人便能立刻想象出画中的场景。不过秦朗是太祖养子、竟看不出一点忧虑之色,终究还是姓秦阿。

      ===第六百六十章 自知之明===

      大魏芳华第六百六十章自知之明太常羊耽离开皇宫回家,听说妻子辛宪英去了隔壁宅邸。乃因她的弟弟辛敞、来拜见羊祜,她便也去了羊祜家。

      羊耽便也想过去坐坐。宪英虽是一介妇人,但在士人中颇有名望,她的言论传出去后、常有人认同,所以羊耽有时候也爱听妻子的说辞。

      还有侄子羊祜,一向就是羊家年轻一辈中、最有才能的人,早年便有州郡官员不止一次想征辟他。

      等到羊耽来到羊祜家前厅时,便发现男女都在了一块饮蜜水。

      本来是辛敞与羊祜来往,因为宪英这个妇人的到来,羊徽瑜、夏侯氏也都在场了。

      羊祜拿来一只碗,为羊耽盛上蜜水。碗壁冰凉,蜜水应该在井水中冰镇过。炎炎夏日,这便是富贵人家最常见的饮品、制作最简单。当初袁术临死前都想喝一口的东西,便是此物。

      刚到的羊耽立刻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人,他遂谈论了一番今早的朝会。

      正在摇扇子的宪英,手上的动作也停了,又出神了片刻,才感慨道:“年初听说伐蜀,朝廷并未大张旗鼓,谁又能预料、秦仲明忽然便攻灭了蜀国!得知此事,真不知是该惊奇、还是赞叹。”

      有这样感受的人不只有宪英,旁边的羊徽瑜同样如此。此前因为相信弟弟羊祜、叔母宪英的见识,羊徽瑜也没想到,此役是灭国之战!

      这时辛宪英转头看了一眼叔子,又道,“我记得叔子也曾说过,大将军若不能攻破剑阁,一时便拿蜀汉国无计可施!”

      叔子道:“大将军正是先占据了剑阁,然后才进兵益州腹地。”

      他随即转头道,“从大势上看,仆此前认为、近年吞并吴蜀的时机不成熟,确非信口开河。东吴势力几乎退回了大江以南,蜀汉主力未损、又凭借山川之险,皆难以急图之。

      魏军粮道要过米仓山,米仓山不如秦川险峻,却也不似秦川、尚有陇右道路可以走;魏军从汉中三郡进军益州腹地,道路既远又险,中途几乎得不到补给,唯有走剑阁关金牛道才行。”

      叔子想了想,眼睛里的神情微微一变,“但仆未料大将军兵行险着,竟然凭借大量简陋的木筏,自西汉水漂流迂回。此计不仅是奇袭,更是险招!也只有大将军,才敢做出如此决定。”

      羊耽也道:“当时魏军一旦不利,既无退路,增援补给也十分艰难,甚至大将军自己也有性命之忧。”

      羊徽瑜没有多言,却也听得很緊张。因事情已经有了结果,她才只有后怕,没有那么心惊!

      她侧耳倾听、对大家说的话题非常上心,但没有轻易言语,像是在旁听。

      因为她有自知之明,现在自己说话没什么分量。亲人之间当然有感情,然有时候仍有轻重之分。在家族中有很大贡献、承担着家族前程的人,大家就是更愿意听,哪怕只是平时的说笑闲谈;价值不大的人有什么态度,别人却真的兴趣不太大!

      羊徽瑜如今就是这样的处境!她本来是与权臣司马家联姻的人,但司马家已经彻底倾覆了,她在羊家等几个家族中、还有多大的作用呢?况且在联姻方面,男女之间区别很大,男子续娶正妻、照样能与大家闺秀联姻;女子则不同,嫁过人与没出阁的相比、情况天差地别,羊徽瑜更是年过三十了。

      而亲戚之间与寻常交际场合又不同,有些宴会上、女子因为光鲜引人注目,可能会成为男宾客重视结交的人。但在家里则不同,羊徽瑜长什么样、对于亲戚们并没有用。

      所以羊徽瑜很知趣,在亲人聚会时,她会尽量少说话。即便说话、也会很简洁,绝不会去挑战别人的耐心。她这样心高气傲的性子,当然不愿意平白地自讨没趣!

      叔子的声音又道:“寻常策略难成,大将军才用奇袭。不过走西汉水突袭,前无古人,从未有过成例。正因如此,大将军方认为有胜算罢。”

      宪英道:“秦仲明平素谨慎持重,但他是个敢于冒险的人。当年在扬州起兵、忽然以寡击众进攻司马家,不亦有过大胆的作风?”

      她说罢感叹了一声:“大将军年轻,确实有胆魄阿!”

      羊徽瑜察觉,叔母说起秦仲明、好像就神采奕奕的样子,眼睛也明亮了几分。连旁边的叔父羊耽也留意到了,侧目看了她一眼。

      宪英却没有注意到别人的目光,又回想道:“我只见过秦仲明一面,印象很深。他待人谦逊热情,但刚见面,便竟然夹着暗示、敲打我!”

      辛敞道:“愚弟那次也在西厅里屋,大将军言语挺客气,姐何至于记了这么久?”

      宪英侧目看了辛敞一眼:“若是言语再不客气,那便是教训了。他虽是大将军、名震天下,可我比他年长,也没得罪他阿!”

      辛敞不置可否。片刻之后,他又道:“新皇登基的时候,宫中欲封大将军为晋公,大将军没有接受。而今据有灭国之功,要接受开国封公才行罢?”

      羊耽微微点头道:“宗正秦元明、今日在太极殿外也说过,此事应已人尽皆知。”

      宪英轻声道:“秦仲明不顾时机不成熟,急着要灭国,或许正是为了确定国公的地位,并借此大功、以便服众。”

      羊徽瑜听到这里、顿时侧目,目光从叔母脸上拂过。

      这正是羊徽瑜最期待的事!然而她知道了、秦亮为实现灭国之功,不惜冒性命之险,此刻她心里又很复杂,还莫名有一种负罪感。

      其实秦亮做的大事、主要应该不是为了羊徽瑜,但她也不愿意看到他以身涉险。可听到叔母等人也赞叹、敬佩秦亮,她又觉得挺受用。所以一时间心情确实乱糟糟的。

      说到这个话题,叔子则未多言。魏朝立国之后,宗室之外、最多只是侯爵,若是要改变制度开国封公、便不只是封赏臣子那么简单了。

      叔父羊耽倒是很淡定的样子。不过大伙没有多说什么,即便在家里、有些话也只能点到为止。

      就在这时,与羊徽瑜一样寡言少语的夏侯氏、忽然问道:“叔父在朝廷里,是否听到妾父亲的消息?”

      羊耽摇头道:“奏章上没有提到夏侯仲权。”

      叔子终于开口道:“信使从成都回来,若问信使、或能知一二。”

      夏侯氏立刻用欣慰的目光看向叔子。

      羊耽恍然道:“叔子所言甚是。”

      叔父羊耽显然是看在羊祜的情面上,这才认真地说道:“秦仲明并非喜怒无常之人,在朝廷里一直很守规矩,夏侯玄因为没有参与诸事的真凭实据,便依旧做着九卿。但夏侯仲权不同,他逃跑到蜀汉之时、蜀汉国还是大魏的敌国。此番仲权若是没有去东吴,恐怕凶多吉少。”

      夏侯氏顫声道:“那时泰初也没逃,阿父若是不急着走,或许本来就没事!”

      事到如今,大伙还能说什么呢?

      忽然外面传来了雷声,大家才发觉、天色已经阴了。叔父叔母便告辞要回去,辛敞也跟着一起道别、跟着去他姐姐家。

      ……王广有时候住在车骑将军府,便是以前司马懿住过的太傅府。不过他今天回到了宜寿里的王家宅邸,好把朝廷刚收到的奏章消息,告诉家里的令君。

      一家人聚在一起没多久,天上便渐渐乌云密布、开始打雷了。令君也离开了前厅,回自己住的庭院。

      玄姬同住在东边这座庭院,她刚才没有在前厅。不过令君听到消息后,立刻就让江离去告诉姑了。

      没一会果然下起了暴雨。令君在阁楼厅堂里没找到姑,便与莫邪一起循着木梯走了上去。

      “哗哗”的雨声中,忽然传来了一阵抽泣的声音,令君忙走上前去。姑也察觉到了人,转过头来、眼睛都哭红了!一旁的莫邪瞪大了眼睛看着玄姬。

      这时玄姬用收口宽袖揩了一把眼泪,说道:“没关系,我是因为高兴。”

      令君见玄姬怀里还放着一张纸,便轻轻拿起来看。正是早就收到的书信之一,秦亮写这封信的时候、刚到葭萌县兴安亭,战事尚未开始。

      见状令君一阵心疼酸楚,差点没忍住眼泪、跟着哭出来。她遂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喉咙有点咸、一阵暖意流过。

      玄姬看了一眼书信,又抬起袖子揩了一眼,因为抽泣、声音也不太清楚:“他在洛阳的时候,便担忧地形、畏惧连绵的高山,他不想去的!写这封信时,仲明正面对剑阁关的崇山峻岭,在信中却只说什么成都的驷马桥。”

      最让人揪心的时候,确实是剑阁之役的消息、刚传回洛阳那天。

      令君心里也难受,但看见姑这幅样子、自己便不能跟着哭成一团,她只得长叹了一气,小声地好言宽慰道:“以仲明的处境,在没有得到名正言顺的名位之前,他定不能安生,劝也没有用。现在总算过了那道坎,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

      ===第六百六十一章 益分二州===

      益州成都城内,秦亮把目光从一幅地图上拾起,也是不禁暗叹了一句:以后应该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天下人公开认可的名分,还是很有用的。即便像刘禅那样的人,魏国从来不承认他的皇帝位,现在又输得几乎一无所有;但他是许多人公认的皇帝,秦亮等魏国人嘴上不说,做起事来、却仍会以国君的待遇。

      秦亮在成都已经待了一段时间。他陆续与益州各地的官员见过面,暂时做了一些人事安排;先把蜀汉军将领、精锐部曲连同家眷,分批送去了魏国境内。

      在属官们的建议下,秦亮还调整了蜀汉国的州郡。面前的这幅图,正是裴秀制作完成的益、梁二州辖地之图。

      原来包括汉中的益州地盘,如今重新进行了分割。恢复了古时梁州的称呼,但不限于汉中地区,并汉中阴平、梓潼、蜀东、巴国故地,共八郡合为梁州;益州则剩下成都平原、盆地腹地,以及南中地区。

      如此一来,这片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新益州;外面进入蜀地的战略要地、却属于梁州管辖!

      从而在辖地划分上、降低蜀地重新割据的可能!这大概也是汉中的风土人情一向与蜀地更接近、后世却经常属于关中管辖的缘故。

      秦亮只要安排好上层的事,剩下的事务、则可以交给留守蜀地的魏国大将官员。应该要不了多久,他便可以班师回朝了。

      一想到终于可以回到洛阳、安心与令君玄姬厮守,秦亮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一种解脱的轻【创建和谐家园】受!

      就在这时,祁大走进屋子,揖道:“大将军,客人到了,仆等已请到阁楼厅堂中入席。”

      秦亮丢下了案上的地图,从筵席上站起来,说道:“叫人上菜罢。”

      祁大道:“喏!”

      秦亮随后也走进了简陋陈旧的县寺厅堂,他立刻面露笑容、热情地朝里面的人主动拱手。

      厅中只有数位宾客,都是费家的人。费承兄弟及其妻子,以及女郎费氏。其中刘氏是刘禅的女儿,不过她也是费恭之妻。

      人们都站了起来,忙向秦亮回揖:“拜见秦将军!”

      不过秦亮的神情姿态,并没有半点对待俘虏降臣的样子,反倒像是与亲朋好友相见。邀请的人也是一家人,仿佛家宴一般。

      他的心情确实挺好,笑得也很自然:“早就想请卿等一起吃顿饭,可总是有繁琐的事情要应对,直到今日、终于才寻到机会,太高兴了。”..

      费家人还有点緊张,一直在关注着秦亮的言行,听到这里、他们似乎也稍微放松了些。

      大郎费承站在前侧拜道:“大将军盛情邀请,荣幸之至。”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3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