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5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队正低声道:“喏。”

      众人渐渐分作两股纵队,小心翼翼地继续朝前面摸了过去。人们都走得很慢,虽然铠甲的铁片仍会发出少许金属声,但有水浪声遮掩、很不明显。

      就在这时,忽然高处传来了一声大喊:“敌军!有敌军!”

      接着“哐哐哐”的锣声就敲起来了,简直大如雷鸣。

      简培道:“左前望楼上,备箭!”

      部下弓兵答道:“看到了。”

      简培提起长矛,大声喊道:“杀阿!”

      顷刻间,不远处便传来了“哎呀”一声,有人中箭了,不知受伤何如。接着依稀的月光中,“砰砰……”几声弦响,魏军弓兵也朝望楼射箭。

      没一会望楼上便传来了一声痛叫。军甲士拿着兵器立刻爬上梯子。随即传来了“叮当”两声撞击声,接着是大骂。

      但更多的木梯搭在了土墙上。这种几乎只有两根木头为骨架的梯子、十分简陋,然而蜀军人太少,遭遇偷袭之后,及时上墙的人更少!

      几乎一会儿工夫,便有魏军士卒成功登上了夯土墙。简培这边,遭遇了墙上的敌兵抵抗,有个人被砍伤了,,从另一副木梯上爬了上去。

      四面都是喊叫声,还有铁器的撞击声,总共只有百余人,一时间竟像是发生了大战!

      这时魏兵用打火石与火镰点燃了火把,简培借着火光,看向不远处上夯土墙的坡道,便招呼身边的人道:“冲!占住那边的斜坡。”

      约有十来个蜀兵,朝坡道过来了,其中有几个身上衣甲完备,可能晚上没有卸甲。剩下的人全都穿着布衣,只拿着刀盾便杀了上来。

      简培在后面,没有参与斜坡那边的厮杀。他站在夯土墙上看了一会,瞧清楚了两道寨门、另一边斜坡的位置,便欲呼唤对面的队正,带人从夯土墙上设法扒下去,先占领寨门!

      简培还没喊出声,倒听见队正大喊道:“投降者免死,抵抗者格杀!”

      ..

      ===第六百三十四章 疯者===

      于西汉水的西岸等陆之后,秦亮等一众人便往山谷腹地走。

      “拜见大将军!”“大将军……”沿路许多将士抱拳揖拜,有的见礼打招呼,有的只是行礼,无数人都向秦亮这边张望着。

      其实秦亮平素也常去军营巡视,很多将士都认识他,除了朝廷高层的官员,亲眼见过秦亮的人、也只有军中将士了。不过在寻常时,普通士卒不会太过关注秦亮。

      如今秦亮出现在前线,大伙的神情却很不同。那无数的目光中,人们仿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前军的这次行动,主要问题还是退路几乎不通,因为木筏不可能再循着来路飘回去。而全军主帅能出现在此地,显然给了人们极大的信心!至少大伙不会猜测,食肉者是在派他们来送|死的。

      秦亮只是随意地回应着,不时点头道,“听从将令。”“各司其职。”

      一行人跟着秦亮,开始往北面山脊上攀爬,许久之后才到达山脊。

      因为乘坐大木筏的缘故,秦亮今日没有披重甲,只在褐色袍服里穿了一件锁子甲。于是他感觉、爬这段缓坡还好,体力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就是注意节奏,肌肉用力与呼吸吐纳需要协调、不能紊乱。否则就像后面那几个侍卫一样,看着身体很壮实,此时却已是“呼哧呼哧”,喘息跟拉风箱似的!

      刚到山脊,秦亮便环视四下,心里立刻对脚下的大山产生了一个念头:像是一把斧头!

      来时的南面缓坡,正是斧头的斧口。斧口对着南方。

      不仅这座大山像,对面(南)的那座大山也很像,其北坡更陡、更像斧背。

      秦亮没有逗留,循着山脊继续向西走,来到了更高的地方,然后拿出裴秀的地图,一边看图、一边眺望。

      此时往西面看去,太阳已经悬在了山岭上方,或是有云层的缘故,那轮夕阳的圆盘边缘模糊,阳光的颜色饱和度很高。周遭一派苍劲雄浑的气息!

      裴秀也正在身边,这时不禁说道:“此地的图,仆画得比较粗糙、且有错误之处。乃因仆未亲自来过,只是走访军民,询问揣摩而得。”

      “情有可原。”秦亮回应了一句,继续琢磨着地形方向。

      大致方位他是知道的,还没到地方就明白了。兵家需要较好的空间想象力,哪怕没亲自去过的地方;既不识路、也没有方向感的主将,多半会特别坑。

      此地正在剑阁关的东边、应该偏南一些,直线距离剑阁关大约只有四十余里。

      秦亮很快发现,循着魏军据点所在的山谷、往西北方向,目力极限之处的山坡、好像有一片片光秃秃的地方没有树木。他当即说道:“西北方向有蜀军营垒、长期有驻军?”

      随行的武都郡守马隆立刻答道:“大将军所言极是!沿此北去三十里,便已有敌军驻守。仆前日到达此地,但猜测蜀军乍然不知我军到来,遂未敢派斥候近前细探、以免提前暴露。昨日凌晨,仆方派出细作、靠近察看,目前只看清了南边的营垒大致情况。等今夜细作都回来了,仆当即刻向大将军禀报!”

      秦亮道:“那股蜀军,多半守的是剑阁关,为防剑阁关北侧的魏军、从剑阁关东北方向的小路绕过来。蜀军未能事先预料到、我军走西汉水来,自然容易疏忽后方;因此确有可能、无法马上察觉我军登岸。”

      贾充忽然纳闷道:“大将军刚上山,为何立刻知道了三十里外有敌军驻守?”

      秦亮遥指远处的山坡,说道:“看那一片山,树木已被大量砍伐,必有大量人口在附近居住。山上的灌木生长,自然没有烧柴烧得快。”

      他说罢看了一眼贾充,见贾充一脸恍然,便又道:“其北面山陡林密,其中的密林荆棘、也是阻挡剑阁关北面的屏障要素之一。蜀军驻军不愿意往北取柴,只能往南砍伐。”

      一脸络腮胡的钟会叹道:“大将军洞察方物,真乃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也!”

      秦亮向钟会微微点头:“哪里哪里。”

      就在这时,马隆的声音又道:“从此谷而去,可以绕行到剑阁关东南,大抵也是去剑阁关最近的路。然此路地形狭窄崎岖,且多上坡山路。故杨将军与仆商议,又顺流而下七八里,到南边的谷地设置军营。此时杨将军便在南营,未能前来拜见。”

      马隆遥指南边的“大斧头”山脉,趁着秦亮眺望观察、他又道:“两处营地之间,仆等已派人沿着河岸、开辟了一条南北接应的道路,辎重营的将士们仍在拓宽山路。”

      秦亮欣慰道:“孝兴真乃良将。”

      马隆忙拱手道:“全赖大将军信任!”

      秦亮又看了一眼地图,上面没有标注地名,四面除了军队、也没有百姓,他便转头对裴秀道:“为了方便,我们便取个地名。此地叫北营沟,南边那座山后面、叫南营沟。”

      裴秀道:“大将军赐名,明了而至简。”

      秦亮露出了些许皮笑肉不笑的笑容,犹自继续观望周遭的地势。他暗里不禁又推测着、蜀军各处的兵力规模。

      去年的袭扰,今年的夏收时机、全线进攻,不知道能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蜀军在短时间之内,于剑阁究竟能调集多少兵力?

      秦亮的心此刻仍然是悬着的!

      就在这时,几个人沿着山坡慢慢上来了。等到来人渐渐靠近,秦亮才认出来,中间那人、乃大将军府亲兵中的马军部曲督简培。此人是秦亮亲自在扬州收的人,自然认识。

      简培上前揖拜道:“仆拜见大将军、府君,诸位将军!”

      秦亮立刻说道:“汝在金箭亭干得不错,虽然只是一小场战斗,但把敌军收拾得很干净,为大军全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简培的脸颊顿时有了明显的血色,弯腰沉声道:“仆受大将军之令,必当尽心尽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马隆等人随之附和,认可了简培的军功。

      ……剑阁关南坡、比较平缓,山坡垒,甚至还有大片刚刚收割完的麦田。

      北面的远处传来“轰隆隆……”如同闷雷一样隐隐约约的声音,除了汉军投石机的响动、还有曹军的一种喷火砲动静。

      汉国人在好几年前、便知道有威力巨大的投石机存在,汉中之役时大伙都见过。后来一面靠司马师从石苞那里获得密报,一面又自行试造,如今汉军也搞出了投石机!魏汉吴三国的投石机都不太一样,但能用。

      司马师沿着石阶,快步登上了一处夯土高台,在古朴的敞亭中见到了姜维的身影。

      先前在山谷中时、太阳已经下山了,但司马师登上土台之后,倒又再次见到了夕阳最后的余晖!

      几个人在敞亭中见礼罢,司马师便立刻拿出了帛书呈上。他循着闷雷一样的声音来源、看了一眼,露出了复杂的神情道:“仆刚收到密报,伪大将军秦亮率洛阳中军出动,曹军要大举进攻汉国!”

      姜维接过帛书,随便看了一眼便收了起来,点头道:“我们已经知道了,曹军大股前军已奔袭至东南方四十余里。”

      “东南?!”司马师先是一愣。

      片刻之后,他才真正回过神来,意识到东南方是剑阁关的侧背!他顿觉难以置信,一张长脸上、顷刻间露出了不可思议的怪异神色,脱口道,“敌军为何突然出现在侧翼?”

      姜维确实是一员良将,此时仍然表现得比较平稳。当然在此之前、他便知道了军情,可能惊诧的情绪已经过去了。姜维道:“从西汉水漂过来的。”

      司马师还是没太回过味来,“走葭萌关?那边能通船吗,为何剑阁关守军几无防备?”

      旁边一个武将愤愤道:“若是那种地方也要防守,这连绵数百里的山间,仆等哪来如许多兵马?葭萌关以下的河段,高低起伏、全是乱石,根本不可能行船!不久前涨水了,也是湍急非常的险流,两岸尽是悬崖峭壁!贼军细作斥候,可能设法摸下来,但万计的兵马,还要携带铠甲兵器辎重,如何南下?!”

      姜维刚才还表现得比较镇定,但显然他是忍着的,此时终于也露出了愤懑,“去年我便上书,让朝廷同意我军北伐,至少收复葭萌关等地!诸公却不甚积极,以为缩起脖子、只靠防守,便能江山永固!”

      司马师好一会说不出话来,简直有一种不真切的恍惚感。许久之后,他才皱眉道,“仆说过,秦亮不能以常人度之,简直像是一条疯犬。”

      姜维缓缓叹出一口气,问道:“子元从金牛道来,看到我军援兵了吗?”

      司马师点头道:“遇见了。”

      姜维道:“见到人马时,正在何处?”

      司马师想了想道:“大军已出汉德县,前锋过皇柏大道了(翠云廊,皇是指始皇帝)。”

      姜维点了点头:“还算及时,若是涪县(绵阳)的援军再迟数日,剑阁关便可径直弃守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 担责===

      司马师在剑阁住了一晚,天黑后又与姜维谈论许久。

      情况可谓非常危急了!

      虽然汉中之战时、汉军的主力未损,吃了败仗仍成功退回益州腹地,这几年又极限扩军;但是受制于国力人口,效果不佳。除了偏远的南中地区,几乎整个益州的堪战之兵只有十万余!

      其中最大的一股主力,之前在涪县屯田,除了守城军民、总兵力在五万六千人左右。

      依照四月底成都朝廷的决策,前期部署,涪县主力一半增援剑阁,一半增援江油关、左儋道德阳亭,实际上是兵分三路。而从成都、绵竹出发,前往涪县的兵马,此时还没到涪县!肯定是顾不上剑阁了。

      加上常驻剑阁关附近的兵力,有一万多人;乃因剑阁这边的农田多山地,不够养活太多军队,平日为了节约粮草调运的消耗,主力都在涪县那边屯田。

      旬日之内,姜维手里、满打满算只有四万余众!

      而且这四万多人中,驻守剑阁关、及其东北侧的人马几乎不能动!因为剑阁关北面、还有大量曹军虎视眈眈。

      所以姜维能抽调出来、对付曹魏前军的兵力,也就三万人左右。

      循着西汉水来的曹魏前军、简直太要命了,如同是一群疯犬直扑汉军的胸膛!

      直到此刻,司马师亦无法相信、秦亮的前军能从西汉水漂过来。按理数以万计的人马,坐船渡江河都不容易,何况要在河上漂几十里远!这他嬢的秦亮,难以理喻!

      一想到那个让他恨之入骨的人,竟然对汉国产生了致命的威胁、这可是魏国君臣几十年都没办法的国家,司马师实在是难以接受!

      汉国可以亡,但司马师绝不愿意看到、汉国亡于秦亮之手。

      就在这时,一个武将来到了厢房门口,向屋里揖拜道:“司马将军,后将军请到堂屋议事。”

      司马师正感觉眼皮在跳、眼睛隐隐作痛,便一下子伸手按住了眼眶,深吸一口气道:“我立刻便去。”

      他暗示自己:现在不是惊诧、愤恨的时候,不要想那么多,必先冷静对待眼前的危局!

      报信的武将好奇地打量了一下司马师,又道:“左右车骑将军、尚书仆射、庲降都督都到了。”说罢又是一拜,转身离开。

      难怪今日上午、姜伯约专门派人来请!

      司马师在成都等候到密信之后,立刻就上书了朝廷,看来朝廷也判断出了、这次曹魏动兵的严重性!想来也很荒诞,司马师对汉国没什么好感,却是处处为汉国朝廷着想!

      没一会,司马师便来到了驻地宅子里的堂屋,果然见张翼、廖化、阎宇、董厥都到了。司马师遂与朝中来的人见礼。

      姜维拿出诏令帛书。原来朝中大臣前来,除了协助姜维统兵,是带来了“行大将军事”的诏令。木案上放的那枚印绶、可能就是大将军的印!

      尚书仆射董厥的声音道:“后将军本来只受命主持剑阁战场,但大敌当前,陈侍中认为前线诸部、应有一员大将统管全局,方不至于诸部各自为战。故向陛下举荐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司马师心道:姜维做事不徇私情,但在朝中还是有同盟的,像陈祗那样的人。哪怕姜维在汉中承担了天大的罪责,陈祗还是愿意信任姜维!

      这时姜维竟然看向庲降都督阎宇:“黄公公向陛下举荐阎将军,召回成都,这是寄予厚望阿。不如阎将军接这枚大将军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21: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