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陆凯抱拳拜道:“仆恭送殿下。”
「感谢书友“忆昔情”上个月捧场的盟主!因为之前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在预计之外,所以加更拖延了许久,今天才开始补更,十分抱歉。」
===第六百二十八章 来了来了===
曹魏的军情消息、只能先送到吴国,吴国朝廷在四月间就知道情况了,但此时汉国那边还没收到。
急报立刻送去了武昌。司马师的心腹蔡弘在那里,亦已安排人手,日夜兼行将急报递送成都!然而从建业到成都三千多里,水路是逆流,陆路离开荆州后、也有很长的崎岖路段;即便信使拼命赶路,送达成都也需要很长时间!
四月底,东吴的信使早已进入汉国境内,但离成都还有一段距离。
成都朝廷最先得到的奏报,反而是北面边境报来的军情!边境的驻军斥候,已经察觉到了曹军的动静、正在不断聚集兵马备战!
皇帝刘禅随即召诸臣议事。姜维刚回到成都不久,这会也得到了召见的诏命。
不过姜维没有急着出门,又等了司马师一会。
司马师刚来揖见,姜维便戴上一顶三梁进贤冠、可以出门了。姜维一边往外走、一边与司马师说话。
“曹魏又将用兵,子元最近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姜维直接问了一句,这句话几乎就是他要问的全部内容。面圣议事之前,最好完全掌握已知的情况。
司马师也很简洁地答道:“还未收到信件。”
姜维颔首回应,转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司马师的穿着,又道:“子元与我一起进宫。今日必定有人反对我的主张,子元看情况、帮我据理而辩。”
司马师拱手道:“喏。”
四五月的成都便挺热了,刚下过雨,空气又濕又热。只要有树木的地方,随时都能听到各种鸟雀的“叽喳”鸣唱,噪音反而有一种宁静的气氛。唯有姜维与司马师的言行,才有急迫之感。
两人沿着古朴陈旧的走廊步行,步伐很快,说话也很干脆利落。
他们很快就走出了长廊,立刻有奴仆弯腰道:“将军,车已备好。”
姜维“嗯”了一声,又问司马师:“子元认为,曹军今年欲作何为?”
司马师先用确定的语气道:“如果秦亮未到汉中,那么此役必定只是袭扰。此贼疯狂至极,不可能愿意放弃灭国之功!”
姜维听罢,不禁又侧目看了一眼司马师。司马师提到秦亮,常是一副咬牙切齿般的神情。姜维后来才发现,司马师与秦亮之间的恩怨,不只是国仇家恨,司马师对于妇人的那点事、也比较上心。这样的心态,姜维是无法苟同的。
不过除此之外,姜维倒觉得与司马师挺合拍。司马师头脑清醒、言行不拖泥带水,姜维就喜欢这样务实的人。
姜维又直接问道:“子元猜一下,这次秦亮来了没有。”
司马师道:“有可能来了。”
姜维听到这里,脚步也不禁迟缓了一下。他想了想,不动声色道:“那秦亮的性子,确实挺急的。”
但司马师的判断、其实姜维并不是很认可。原因很简单,司马师最重要的卧底在洛阳,洛阳发生的事、奸细能更快探听到消息;如果秦亮打算率军从洛阳出发,那奸细多半能提前察觉,密报也就能更快送出来。
而去年的密报就来得很迟,乃因洛阳中军根本没动静。
这时司马师的声音道:“此贼胆子极大,做事不循常理,万不能以正常人度之。就像几年前的事,我们突然发动、拿下了曹爽,正在洛阳的曹爽事先亦毫不知情,毫无准备。谁能想到,仅仅数日之后,远在扬州的秦亮便起兵了!”
姜维随口说了一句:“卿等瞒住了曹爽,没瞒住秦亮。秦亮必定早有准备。”
司马师点头认可。姜维没评论别的话,但刚才那一句、倒是必定没猜错,否则几天时间不可能成功起兵。人越多事情越复杂,更别说从洛阳把消息快马传到扬州、也要时间。
两人很快上了马车,同车前往皇宫。
等到姜维二人走进正殿,朝臣们大概已来了大半。接着不断有人进门,太子刘璿也到了。听说太子的婚事诸礼几乎已经完成、只剩下迎亲那最后一步,不巧的是又遇到了战事,国家多事之秋、谁也没办法。
诸臣渐渐到齐,皇帝刘禅才走上正位。众人遂先行拜礼、贺陛下,然后立刻商谈御敌之策!
去年秋姜维去剑阁统兵,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皇帝大臣至少还相信姜维的忠心,重新让他掌兵了。
坏事则是姜维去年的猜测、没有押对。当时汉军重兵聚集在剑阁那个方向,后来魏军的目标、显然是去袭扰了东边的米仓道间道两处。
但姜维还是执着地坚持道:“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臣请依旧用去年秋的方略,重兵增援剑阁、后续兵马向涪县调动。如此可保无虞。”
汉中三郡丢失之后,确实弊处极大,除了防线的问题,传递消息也不通畅了,还得绕一大圈从东吴境内送来。
老将廖化刚才还在与诸葛瞻交头接耳、诸葛瞻正是丞相的亲子,这时廖化便马上说道:“曹军去年袭扰,是为干扰我国军民秋收,今年恐怕是冲着冬麦的夏收而来!若是每年来那么两次,我军每次都召集大部将士屯兵,不用打、耗都被耗垮了!”
廖化的资历很老,威望也就比较高,他这么一说,正殿中立刻一阵嘈杂,许多人都附和了起来。
姜维心里腹诽:丞相在时,元俭跟着大军出征,经常只是干些修筑营寨、防守营垒之类的事而已,资历虽老,见识才能有限得很!
若非姜维要为汉中三郡负责、如今在朝廷里有点底气不足,此时他非得骂醒廖化不可。
但姜维并非有勇无谋的莽夫,此时只能耐着性子道:“耗下去、至少眼前不会出大事,可是掉以轻心,立刻就得亡国。孰轻孰重,不是一清二楚?”
忽然文官谯周也敢吭声了:“大汉朝廷既非纸糊,姜将军又何必动辄吓唬人?”
以前一直与姜维唱反调的张翼,此时倒是说道:“伯约之言,不无道理。大敌当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谯周道:“北面入益州有好几条路,姜将军却为何只看重剑阁关?仆亲自走过剑阁关,那地方要不了多少人、便能守住,何必每次都调数万人前去?”
姜维简直想当殿骂娘!军国战策,什么时候轮到完全不知兵的文官评头论足了,尤其是在敌兵陈列国境的紧要时候,还得花时间与他废话?
相比之下,皇帝陛下就很知趣。皇帝从来没带过兵,估计也不太精通,但他从来不评论、此时也是一声不吭,只等大臣们说得差不多了、有了结论,他才开口诏令、为朝廷决策定音。
这时司马师大概察觉到了姜维有气,便开口道:“剑阁关不只是一道关隘,而是一道防线,不过关隘是双方争夺的最终目标。”
姜维心道:我早就建议朝廷主动北伐,拿下剑阁关北面地区、葭萌关等地,正是因为守剑阁不能只守关隘。
不过姜维不想与谯周说话,也不好骂人,一时便沉默不言。
司马师说完,转头看了姜维一眼,两人对视片刻。司马师的眼神仿佛在说:劝君灭了此人全家,我没说错罢?
===第六百二十九章 从容应对===
陈旧的殿室之中,一大群人还在站着商议。
或因临时召见、来的人又多,所以殿室内没有铺设席位。不过这样也好,可能比跪坐着不动、感觉更凉快一些。今日的气温不算特别高,只因太多人聚集在一间屋子里、才会让人觉得愈发闷热。M..
主要是没有风,气息散不开。益州盆地内,经常都没有什么风,大风天气更少见。
黄门侍郎、费文伟的长子费承,也在队列之中,不过他一直没有说话。
这时又有人向上位揖拜道:“既然朝廷要聚兵御敌,如果只增援剑阁,那巴西郡各地、多半又要遭受劫掠。陛下明鉴,不如提前调兵到米仓道、间道设围,找准地形建造营垒。无须太多兵力,即可堵住曹兵南下道路!”
殿上不怎么安静,但只要有人向陛下奏请,诸臣便会瞩目、聆听他的言论。
大伙的语气都在向陛下说,实际上也是对同僚们说、公开表达主张的意思。
姜维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口道:“正如去年秋的境况,无论曹兵从何处突入国境,只要剑阁还在、金牛道未遭贼军打通,我军都有机会重新调整部署,从容应对。因此在摸清贼军企图之前,我军先陈兵于剑阁关再说、至少不会出大错。”
姜维一发言,不管什么主张的人、仍都比较重视他的说辞。
哪怕姜维有过大错,并且卸任了大将军的职位,但他言及兵事、依旧有一种信心,而且也愿意为朝廷大事负责。这样的气质、以及心态,仿佛为他的言论增添了分量。
费承的父亲在世时,气度才能盖过姜维!而今只有张翼、廖化能比肩,但张翼这次并不反对姜维,而廖化的才能、比起姜维确实要差一些。
费承更没有言语的打算,父亲费文伟虽然做过大将军,但儿子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在朝堂上的言论分量、根本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同样今天一直没公开言论的人,还有车骑将军夏侯霸。费承估计、夏侯霸赞成姜维的主张,但是夏侯霸与司马师不和;司马师却深得姜维信赖,所以夏侯霸干脆不言语。
就在这时,侍中陈祗出面道:“为稳妥起见,臣奏请陛下,仍可采纳姜伯约的建言。先让伯约赶往涪县,率领一半主力援剑阁,另一半则预备江油关、左儋道。成都和绵竹的人马,随后陆续向涪县分批进发。待到敌军的意图更加明朗,再行调整部署。”
姜维马上拱手道:“江油关、左儋道二地,最多各去五千人就够了,余下的人都随我去剑阁关罢。”
谯周道:“剑阁关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姜将军有那么担心吗?”
谯周这句话,终于是说出了大多人的心声,顿时大伙纷纷附议,“是阿,剑阁关十分险峻,极难攻破。”“谯中散之言,无不道理。”
连默默听着的费承,也赞成大多人的看法。从北面攻打剑阁关,哪有那么简单?除非敌军能插翅飞翔!费承听说剑阁关附近有小路,但也没那么容易过来,一般人连小路在哪里都找不到;而且姜维从诸葛丞相执政时期就一直在打仗,他能不不知道防守小路吗?
况且今年曹军是不是真要攻剑阁、还不好说。极有可能又像去年一般,剑阁关这边只是佯攻而已,真正的企图是劫掠袭扰巴西郡!
果然姜维也没再争辩。
就在这时,皇帝陛下终于说话了:“陈侍中国之肱骨,便依陈侍中之言下诏。待敌情清楚,诸卿再来商议,建言献策。”
于是众人纷纷向皇帝揖拜,“臣等谨遵诏令!”
接着大伙又谢恩告退,按照议定的法子、各自办事。
费承在宫门待到下午,等皇帝的诏令送出,他便回家去了。
费承进了大门,留下矮马与随从,自己走进了前厅门楼。刚刚走到檐台上,他便遇到了妹妹费氏。妹好似在专门等着他回来一样。
妹妹很快关心地问起了战事,听说曹军又聚兵到边境了。
说了没几句,妹便小心地提议道:“大敌当前,皇太子殿下要以国事为重,长兄可与太子府商议、迎亲往后推辞一阵子,等到战事结束罢。”她稍作停顿,又道,“再说这种时候迎亲,本来也不太好。”
费承道:“明日见到太子府的官员,我与他们谈谈。”
妹顿时好像长松了口气似的,费承不禁仔细看了她一眼。
她埋头沉吟片刻,又问:“这次曹军来攻,汉军将士亦能挡住他们罢?”
费承道:“巴西郡那边、不一定能挡得住,不过曹军想要从巴西郡打到成都来,根本就不可能!”
妹才十几岁,但她抬眼看向费承时,眼睛里的神色、竟然让人觉得有点幽深。
费承便又道:“三五年之内曹军都打不进成都。大军要进攻成都,目前看、应该只能走涪县这边。剑阁关易守难攻,姜伯约又率重兵去增援了,可谓是铜墙铁壁!而江油关所在的阴平道,以及江油关与剑阁关之间的左儋道,两条路都是山石夹峙的山谷,极遭阻击与伏击;我军有所准备,曹兵欲自此过来,亦是艰难。”
妹轻轻点头道:“长兄有见识,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费承却叹息道:“长远看却是大势不利,这么耗下去,只需数年,国家定会疲敝不堪。”
两人沉默了一会,这时费承忽然忍不住问道,“妹与秦仲明是不是有联络?”
“阿!”妹一脸惊诧,“长兄为何这么问?”
费承道:“家里的事,我哪能全无察觉?之前府上来客、有两个道士,从北方来的?阿父在世时,曾与那秦仲明保持着通信,阿父原本也是想拉拢劝降此人。”
妹埋头不言。费承小声道:“我们费家是大汉忠臣。陛下是出于好意,皇太子殿下为人不错。”
片刻之后,妹妹才低声喃喃道:“总比兴汉里那边远房表姐的遭遇好多了。我见过太子,起码算年轻,身份又尊贵,长兄也说他为人挺好。”
听她说得那么仔细,费承总觉得哪里不太对,仿佛妹是在自言自语、为了说服自己一般。
不过妹念的话、倒是很有道理,费承点头道:“那为兄便放心了。”
他继续往前厅走,这时又回头道:“妹是女子,不用担忧军国之事,成都城近年是不会有兵祸的。”
..。..
===第六百三十章 重聚===
紧挨着汉中郡西南的地盘,便属于梓潼郡了。以前姜维囤粮的据点之一关城,正是汉中与梓潼二郡的边界。
洛阳中军人马于几天前、便已过了关城,此时正循着西汉水的金牛道继续南下。
刚下过一场大雨,西汉水看上去有点浑浊。道路上也很热闹,长龙般的队伍里,人声嘈杂、马嘶、人马脚步声混成一片,好像市集上“嗡嗡嗡……”的噪音。人们只是正常行进,连鸟雀也没有惊走,还在树梢间“叽叽喳喳”的吵闹,加入了这喧嚣之中。
不过离道路稍远的地方,空气仍然很清新。道路两侧种着许多伯松,茂盛的枝叶、阻挡了无数人马踏起的尘土。
此地属于米仓山脉,周围仍是崇山峻岭,但这条沿着河谷地的大路、并不难走。金牛道开辟于先秦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属于十分成熟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