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金乡公主幽幽道:“现在兴许还好,等几年变丑了,我便不会再来纠缠仲明。”
秦亮轻声道:“我不是喜新厌旧之人。”
说了一会话,两人感觉更加亲近了。秦亮的心境也渐渐没那么浮躁,隔壁喧嚣的宴会、好似正在渐行渐远。
音乐声、嘈杂声似乎变成了背景噪音,已不能打搅他们。但过了许久,门外的说话声、却一下子扰了二人。
门外传来了何骏的声音:“拙荆见到阿母上了阁楼。”
卢氏的声音道:“阿姑不慎喝多了酒,可能在什么地方歇着,夫君有什么事,回去再说罢!”
秦亮心里顿时不悦,懒得理会他们。金乡公主却在刹那间脸色一变,立刻一动不动,仿佛大气都不敢出。先前若是去阁楼下方的密室中议事,那里自然更加隐蔽,但是金乡公主去过一次后、不喜欢那间密室,前厅庭院中、也只有这处椒房隐秘一些。
这时吴心的声音道:“殿下不胜酒力,只是让我找房间休息。”
椒房房门竟然传来了一声轻响,何骏的声音道:“门从里面闩上的,椒房中有人。”金乡公主立刻开口道:“谁呀?”何骏在门外道:“阿母果然在此间。”金乡公主道:“头晕不适,我本想回家,但你们、哎,还在席间,我方才小睡一会。”
何骏忙问道:“君怎么了?”金乡公主深吸了口气道:“忽然坐起,头很疼。”外面沉默了一会,何骏道:“君若不舒服,我们便告辞提前回府罢。”
“也好。”金乡公主道,过了片刻她才沉声道,“马上就好了,卿等先去准备马车,我整理衣冠,与大将军道别之后,很快就过去。”
吴心的声音道:“何公子、卢夫人请。”
这时何骏忽然问道:“汝真的没有与那故交来往?”
此言应该是对卢氏说的。秦亮顿时一头雾水,他与卢氏之间的事、算是陈年往事了,何骏怎么现在又拿出来言语?估计何骏是想拖延时间,赖在里屋不走!
果然卢氏回应道:“不是与君说通了?那天舅母说得很清楚,我们一直结伴,舅母为何要说谎?何况汝在阿姑面前提此事,有什么意思?”
何骏道:“只消就此作个了断,以前的事便不再提!”
秦亮感觉何骏是在暗示他人,顿时一阵恼怒,此子竟然管起了长辈的事、岂有此理?他垂目看金乡公主时,见她緊咬着贝齿、盯着秦亮用劲摇头。秦亮遂遵从她的意思,没有吭声。
金乡公主对秦亮并无敌意,上个月见面,她还说征程艰难、叫秦亮当心,当时秦亮考虑到她的身份,心下真的有些动容。而且族兄阿蘇是支持秦亮的,金乡公主与阿蘇这个同母异父的兄长,好像也来往甚密。若非何骏此子,秦亮与两家的关系都能相处得很好。
卢氏的声音道:“我们听阿姑的安排,先走罢。”
何骏道:“那去大门等着,阿母一起回府。”
金乡公主“嗯”了一声,语气似乎没有任何情绪,自然也没有责骂的意思,“我随后就来。”外面终于安静了下来。
又过了一会,金乡公主起身整理衣冠,把狐青裘披在了身上。她回避着秦亮的目光,显得十分沉默。
这时她拉拢皮毛衣襟,转过身忽然轻声问道:“仲明与卢氏没有来往罢?”
秦亮愕然道:“十余年前的事、姐应该听说过,但那时卢夫人也是先认识了我,然后才被何公子看上。”
金乡公主神情复杂地看了他一眼,“仲明记恨伯云?”
秦亮寻思,那事好像跟自己关系也不大,关键过去太久了,便微微摇头,接着恍然道,“从那之后,我与卢夫人便毫无干系,只是认识而已。”
金乡公主轻轻点头,柔声道:“我不能久留,先告辞了。”
她说罢打开木门,外面的音乐声、嘈杂人声顿时变大。秦亮的心情也随之一变,仿佛又回到了杯盏交错的宴会上。金乡公主转头看了一眼,重新掩上房门。
.....。.....。......。...
===第六百二十五章 正元之春===
白雪皑皑的腊月过后,便到了正元二年春,正始年号至此才完全被人们抛弃。四面重檐上依旧堆着一层积雪,树梢上银装素裹。初春与冬天相比、好像变化不大,但又有了些许不同,大概是人的心境不同了罢。
秦亮已经选好日子,三月初十出发。此事几家盟友都已议定,但决策并没有公开、更未拿到朝中议论。
这种保密安排,兴许没什么用,也许多少有些用。
秦亮坐在西厅里屋的椅子上,便在评估这个问题。大案对面坐着的人,正是隐慈、朱登,以及马茂。三人都干过情报工作,马茂现在没有管具体的事,但之前就是魏国安插在东吴的最大卧底。
隐慈的声音道:“校事府中如果还有卧底,此人的出身必定很干净。诸校事官的底细、仆这两年一直在暗查,却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之所以隐慈说“还有卧底”,乃因以前便曾在校事府、抓出过一个司马家的卧底。靠的是朝云反水,去校事府暗中指认。
既然在校事府有过发现,大伙自然也会注意那个地方。同样的道理,朱登还在吴夫人府上安排了两个细作;在扬州勤王之前,秦亮就知道、司马师在其前妻府上有眼线。
吴质去世之后,丑侯的贬谥是秦亮主张改的,其子吴应出仕做尚书郎、也是秦亮的举荐。朱登安排的人,当然不是针对吴家人,就是为了查奸细。
这时秦亮回过神来,抬头道:“倒不是一定在校事府,但奸细必定在官府之中,有机会打听到朝廷的事!汉中之役时,若非姜维探听到、马钧提前几个月去了襄阳汉水制作投石机,他不可能去南乡布设重兵,太反常了。”
马茂忽然长松了口气道:“当初诸葛恪怀疑,建业官场有卧底,也是因为攻打合肥时察觉到、魏军提前知道了北伐的消息。诸葛恪与孙峻的判断,确实没错!”
隐慈欠身抱拳道:“仆汗颜之至!”
马茂忙道:“仆是大魏官员投奔东吴,故此孙峻容易猜忌到仆的头上。司马师的奸细,却没那么明显,司马家以前本是大魏辅政大臣,用的都是魏国人。我们若是没有抓住准确的线索,无疑是大海捞针阿。”
秦亮也道:“乐德言之有理,此事怪不得卿,只能等对方先犯错、露出马脚。”
隐慈点头,叹了口气。
当然秦亮早就知道、校事府那地方人员来源复杂,所以自己执政之后,便对校事府的职能进行了调整。现在校事府除了作为公开的执法机构,重点是向外部政權、吴蜀两国渗透,对内的争议事务已被大量裁减了。
而国内对官僚大族的刺探,已然转移到大将军府内部,由朱登在负责。朱登的官职是大将军秘书掾,连个专门的机构都没有,他手下那帮奸细、可谓是无迹可寻。
秘书掾执事那些人、全是后来才挑选的,彼时司马家早已倒苔,不可能再渗透进来。
因此校事府若有漏网之鱼,卧底仍旧不好打探到、重臣内部商议的消息。他们最多能听到传言,大魏将要在西线继续用兵;至于具体战略目标、秦亮是否亲自带兵,便不容易得到确切消息。
战略欺骗、散播迷雾还是有用的。秦亮在去年秋调兵袭扰,不仅为了调动和削弱敌军,亦是在迷惑敌人。
蜀汉君臣必定会推测判断,但与提前获得消息相比、情况自然很不一样。
秦亮寻思了一会,如今还剩不到两个月、中军各部就要陆续出发了。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想要抓住几年都找不到的奸细,着实不太现实。他把手掌轻轻在木案一拍,说道:“急也没用,先这样罢。”
三人从椅子上起身,一起揖拜道:“仆等告退。”
接下来的正月间与二月间,秦亮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前期准备,诸如查验补充军械等事。临近三月、保密也没有意义了,到时候场面动静极大,连洛阳市井都能知道。
于是秦亮直接上奏书,请诏率军伐蜀!奏书先送通事郎、然后报到中书省,太后过目之后,会发去尚书省。正规途径的书面奏章内容,几乎是满朝皆知。
三月初一,秦亮去太极殿东堂朝贺。这大概也是他离开洛阳之前、最后一次来参加朝会。
大臣们几乎都是走南面的阅门进来,秦亮还是走东殿门。等他走进东堂之时,朝臣们几乎都到了,热闹熟悉的场面又出现在眼前。
秦亮与陈骞马茂二人走进东堂大门,正在闲谈等候的官员们纷纷侧目,很快就让开了一条道。秦亮暗自深呼吸了一口气,调整好心态,镇定自信地阔步朝人群中走去!
此役的影响因素,着实有点复杂。但事已至此,他的心境也渐渐豁然了。
大伙神色各异地向秦亮瞩目,陆续揖见,秦亮则不时拱手还礼、点头示意。
没一会,秦亮走到了几个九卿级别的官员面前,便停下脚步,先与长着络腮胡的族兄阿蘇见礼,寒暄了两句。只见阿蘇的眼神关切,随后又露出了些许释然的神情。
估计阿蘇所关心者,还是今年的伐蜀之役。
多次战绩证明了秦亮能征善战,包括阿蘇等人必定认可他的才能;然而吴蜀两国没那么好打,这更是世人几十年验证的经验。即使秦亮没有战败,也不见得不会徒耗国力。
但到底是同族亲戚,阿蘇至少不像有些人一样、希望秦亮倒霉。毕竟魏朝只要还是权臣当政,一旦秦亮倒苔,阿蘇必定也会被赶出朝廷!如同当年司马懿曹爽刚辅政,立刻就让阿蘇磙蛋了。
东堂上的场合,时间也很仓促,阿蘇没有多说什么。秦亮伸手在他的小臂上轻轻拍了一下,便继续往前迈步。
旁边的夏侯玄直挺挺地站在原地,秦亮不禁稍稍驻足,又与夏侯玄相互瞧了一眼。周围的官员纷纷侧目,立刻注意着这边的场面。
片刻后,夏侯玄揖道:“大将军,幸会。”
秦亮拱手道:“太仆别来无恙。”
有过简单的礼节,秦亮才缓缓迈开脚步,不过目光依旧在夏侯玄脸上,两人的眼神再次交汇。
此刻秦亮的眼睛里,倒多了一丝满意之色。他不是对夏侯玄满意,而是对于情况本身的感受。
伐蜀的奏章上呈之后,朝臣难免各有想法。可像夏侯玄这种人,也愿意与秦亮维持表面上的关系,本身就是内部比较稳定的迹象!
让郭太后听政、大概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更加本质的情况、是朝廷平稳渡过了废黜曹芳的局面,如今的大魏皇帝才七岁。
没有实权的皇帝,仍然是皇帝,只要国家还姓曹,天子就有名分、就总有人愿意响应。而臣子哪怕权势滔天,也无那个名与器。
但年幼的曹启,还不足以形成另一个圈子。就算是对现状不满的人们,估计也认为、现在不是搞事的时机。没有皇帝的大义支持,若有人轻举妄动、便是在謀反。
这几年的内部隐患、正处于低谷期,确实少了一些后顾之忧。秦亮不能继续拖延了,因此才决定立刻伐蜀!
秦亮走到前排,又与三公、几个将军相见。包括丈人王广今天也来了朝廷,他的丧服期已经结束。
“叮、叮,咚、咚……”雅乐缓缓响起,大鸿胪的佐官唱道:“皇帝陛下、皇太后殿下驾到!”
这时一行人走到了正位台基上,既不胖也不黑的宦官庞黑佝偻着背,恭敬地带着七岁的曹启坐到了正位,郭太后则走到旁边的垂帘后面入座。
平常皇帝并不露面,无论是议事还是召见,上位坐着的人、只有郭太后。但在朔望朝贺之时、皇帝的位置仍在中间,郭太后主动退居侧后。
秦亮等百官皆向几岁大的小孩、以及郭太后行稽首大礼,口称“万寿无疆”。
拜礼罢,乐工继续奏雅乐,之后还有大臣念贺表。这种大朝,一般不会处理任何政务,只有礼仪性的过场,仿佛只是表演。在场参与的人们、同时也是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反复确立君臣关系。
不过秦亮曾不只一次暗自腹诽,这种必有编钟、磐、鼓乐敲击的音乐,节奏很缓慢,很像是后世的丧乐,简直是神似!估计丧乐只是借用了雅乐的元素。
因为省去了舞蹈,整个礼仪的时间不算长,只是节奏缓慢、气氛中正和平,才持续了整个早晨。
等到散朝之时,太阳刚刚越过东边的宫墙,仿佛是掐好了时辰。周围的景物,颜色也随之一变,仿佛变得五彩鲜艳起来。
秦亮等人走出东堂大门,便在宽阔的台阶上一面与同僚道别,一边交谈着慢吞吞地往下走。
不出所料,没一会宦官张欢就跟了出来,传诏、太后召见。秦亮带兵出发之前、不会再到宫中来了,这时候郭太后多半都要召见一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第六百二十六章 临别洛阳===
秦亮奉诏,招呼身边的陈骞等人、在东殿门稍候自己。他跟着宦官张欢出发,正要走下台阶,不经意之间又朝远处眺望了一眼。
春日初升的太阳、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通透。远处的重檐、房屋出现在了眼前,景色高低错落,但地势平坦、视线开阔。
在这一刹那,更远的地方、看不见的景象仿佛也立刻纳入了他的心头。那边有洛水、伊水所在的小平原,然后是嵩山。但嵩山完全没有隔绝地理的作用,嵩山后面,便是中原地区辽阔的平原!
如此宽广的意象,却未让秦亮的心境舒畅。反倒让他想到了连绵不绝秦川、米仓山、大巴山,即将前往的、如同与世隔绝的地方。
秦亮深吸了一口气,很快与张欢一道走下了台基,朝庭院广场东侧的房屋走去。
「皇太后殿下已到此地,大将军请。」张欢站在原地揖道。.五
秦亮向他拱手,大步走向房门。外面的宦官宫女纷纷弯腰,秦亮没理他们,把靴子脱在外面,便走了进去。
房屋表里如一,哪怕是皇宫里的建筑,细处也很古朴简单,颜色单调、无多精细的雕琢,只有木窗是夔纹形状。明皇帝时期才重修的太极殿,秦亮甚至看到了木柱上有少许脱落的漆料,露出了小块斑驳的模样。
几乎与此同时,秦亮也看到纱丝垂帘后面的人。除了郭太后,甄王妃也在旁边。
相比古朴的宫殿,两个女子反倒是皇宫里最精美的景色,尤其是甄瑶的肌肤、如同白玉凝脂。隔着垂帘也遮不住她们的光彩,反倒增添了几分朦胧的想象。
「臣拜见皇太后殿下、王妃殿下。」秦亮揖拜道。
甄瑶弯腰还礼,郭太后马上好言回应:「大将军请坐。」
秦亮见垂帘外侧铺着筵席,便暗自松出一口气,跪坐到了筵席上。
甄瑶的话音异样,声音还很小,「听说大将军要西出伐蜀了,我便与母后一起前来,与大将军道一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