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姜维沉声问道:“子元之意,秦亮正在谋划攻灭汉国?”

      司马师道:“从汉中到葭萌关、曹军修建了那么多仓库,不得不防!一旦曹魏在汉中囤积足够多的粮草,其在西线聚集起灭国大军,便并非不可能了!”

      柳充趁机说道:“因此要说服朝臣,已有诸多现成的迹象。但杀谯周,却无真凭实据。”

      姜维道:“此事不得不从长计议。”

      ……中散大夫谯周离开太子府,刚到家中宅邸的门楼,立刻“阿切”一声打了个喷嚏。身边的书佐便笑道:“莫非有友人惦记谯公了?”

      谯周却淡然道:“春夏之交,冷热无常,各位亦要将息自己的身体。”

      两个书佐忙弯腰道谢。

      这时一个奴仆上前拜道:“汉中人士戚举求见,仆已安顿到西边厢房。”

      谯周皱眉道:“我知道了。”当即又与随行的书佐道,“我且见一面,听他要说些什么。”

      随从揖拜告辞,谯周遂独自向庭院西边走去。

      那戚家是汉中的豪族,据说曾见过曹魏大将军秦仲明!汉中失陷,戚举居然成功逃离了汉中之地,迁徙到了成都附近。

      不过有传言,他曾写文章称颂巴结过秦亮。后来他自称是向敌将【创建和谐家园】,为了保护当地百姓不受屠戮、才会做那种事。

      无论戚举怎么说,反正汉国没有士人愿意待见他,但他没有再出仕、便无人苛责他了。因此刚才府上的奴仆告知、戚举拜访

      ,谯周在人前也表现出了不悦之色。

      ()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六百零九章 各有志向===

      年近五十的谯周,面部骨骼比较粗壮,却非勇悍之气,只是影响了他作为士人领袖的儒雅仪表。

      他走进西厢,见到了一个阔脸中年汉子。两人相互揖见,阔脸汉子自荐、正是汉中迁来的士人戚宇。

      戚宇恭维道:“仆久闻谯公美名,常常拜读公之文章。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哪里哪里。”谯周也客气了一句,随即问道,“听闻足下见过曹魏伪大将军秦仲明?”

      戚宇略显尴尬道:“实不相瞒,未能见面。仆在汉城时,前往曹军中军拜访,只见到了曹魏大将军司马王康。”

      “哦!”谯周恍然地点了点头,又问,“足下写过文章进献秦仲明,吾只知其事、不见其文,不知所言何物?”

      戚宇倒是大方承认道:“仆称颂秦仲明仁义、不兴屠戮,于乱世中明耀如炬。”

      谯周愣了一下,目光在戚宇脸上扫过。此人敢在谯中散面前直言,可能之前的恭维之话、并非虚言;他是真的读过谯周的文章,而且从字里行间,明白了谯周的一些主张。

      汉城失陷之后,戚宇作为地方豪族,不仅不抵抗,还主动跑去进表巴结。此时他竟毫无羞愧,坦然说道:“说到底大多益州人祖上,也是中夏迁徙来的人。吾等不认中夏,难道要去与那些蛮人同流?可是蛮人也不认吾等,孟获乃因被诸葛丞相武力威服、恩威并济,才愿意归顺汉国罢了。益州人是

      汉国子民,但不也是身居中夏边疆的中流砥柱?”

      谯周转头看了一眼敞着木门。

      戚宇又沉声道:“秦仲明进占汉中之后,并没有把汉中人当外人,既未屠戮劫掠,汉中百姓也未作反抗。”

      谯周面露严厉之色,质问道:“汝是来劝降的?”

      戚宇愕然摇头道:“仆既未食曹魏之禄,何来为曹魏效力之理?”

      谯周听罢沉吟片刻,寻思戚宇可能只是为了找借口、为其巴结敌国大将军的事辩解。

      戚宇接着说道:“不过仆是醒悟过来了,各地中夏之人,本不该长年为仇!耗尽各家财货粮食,穷兵黩武,连年厮杀无所休止,致使人口凋零,有何作用?仆并非畏惧曹魏,若是像汉武帝时期一样,汉家儿郎全体对匈奴作战,仆甘愿第一个(忽悠黔首们)冲杀在前!”

      谯周不置可否,正色道:“汝之言论过激,我虽不予计较,但汝最好不要在外面这么说,只怕惹祸上身。”

      戚宇忙道:“谯公所言甚是,正因谯公乃正直敢言之士,仆才会陈述于公前。”

      这时谯周欲离席,戚宇便在筵席上顿首。两人相互拜别,谯周送人到檐台上,又忍不住叮嘱道:“足下慎言,好自为之。”

      谯周与戚宇第一次会面,谈的时间也不长,但不知为何,戚宇的话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良久之后,他仍在思索此间的大道。

      汉国社稷所以得存,受益于昭烈皇帝刘

      玄德、诸葛丞相等人的功绩威望;直到今日,汉国君臣仍会动辄搬出先帝、丞相说话。匡扶汉室、还于旧都,乃先帝的目标,因此之前多次北伐、才会有人支持。

      一旦公开放弃这个目标,汉国社稷的合理性就会出现动摇!

      但是,谯周又听过另一种言论。汉国如今的窘境,其实早在先帝、丞相执政时便已埋下。

      正因为丞相简朴清贫,不积家财,压制豪强,把汉国所有的人力物力都用在了征讨之上;益州士族豪强得到的好处太少,所以起初就不太愿意与汉国朝廷一条心。

      本来大家可以一起牧百姓、吃香喝辣,但丞相执政时期,豪族几乎什么都没分到,自然不满。以前丞相威望太大,大伙其实是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近年朝廷对待豪族有所松动,但是太迟了!

      没过两天,太子刘璿吩咐谯周,让他带上礼物、去费府走动一下。这时谯周才想起来,大将军费文伟已经过世两年有余。他的女儿费氏为父守丧三年、实际的期限是两年多,现在丧期已过。

      联姻之事是皇帝的安排,但有一次刘璿在去悼念费文伟时,偶然看到了费家女郎一眼,之后太子自己就上了心!

      谯周遂带着一些蜀锦登门拜访。黄门侍郎费承迎出大门,将谯周引入正厅入座。

      没一会,费家女郎也到了厅堂,向谯周款款见礼:“妾拜见谯中散。”

      只见费氏穿着一身浅灰的

      布曲裾,打扮得很素雅,却是高挑貌美,举止优雅、端庄大方。难怪太子见过之后,便一直惦记着她。

      谯周打量了一番费氏,轻轻点头,揖拜还礼道:“女郎多礼了。”

      兄妹俩都换下了丧服,不过仍旧穿得很朴素。他们的父亲费文伟曾官拜大将军,听说从不积财,因此费家人在成都的地位高、日子却过得挺清贫。

      如今皇室对费家不错,不时会赏赐礼物。然而皇帝赏赐的东西、也不太值钱,因为皇帝刘禅自己也过得不怎么样,动不动就有大臣劝诫。

      谯周送上了太子的礼物,一些漂亮的蜀锦,便与费承客气寒暄了起来。

      婚约之事、谯周不好谈,此事还得宫中的人奉陛下之意,前来商议。谯周虽然在朝廷做官,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子府的人,他来谈婚事并不恰当。

      于是谯周提及了近期朝廷之事,“姜伯约上书,又要北伐,欲夺回不久前被占据的葭萌关、毁掉北面曹军的营垒粮仓,君侯是何主张?”

      费承先是叹了一声:“汉中陷落、益州门户丧失,果然是随时面临威胁的局面。”

      费家人对姜维没有好感,费承开口便责怪姜维,实属正常。

      谯周深以为然,立刻点头附和。

      费承却又说道:“如此境地,汉军暂且只能防守。然防御不必只守关隘,先发制人、破坏曹军筹备,亦是必要之举。”

      谯周立刻问道:“君侯支持姜伯约的主张?

      ”

      费承道:“我只赞成进攻葭萌关、以及剑阁北部的曹军粮仓营垒。”

      谯周欲言又止,看了一眼即将做太子妃的费氏,然后才不动声色地说道:“姜伯约丧失汉中之后、仍旧主张北伐,许多益州人对此已生怨言。”

      费承想了想道:“此番北伐不同以往、是为保有大汉社稷,益州人应该支持。”

      谯周沉默片刻,只得忍不住说了一句,“当年,费将军也反对姜伯约北伐。”

      ……谯周没留多久就告辞了,长兄费承与费氏一起,送他到大门方止。

      兄妹俩回到前厅,长兄主动对费氏说道:“当年阿父反对姜伯约,只是认为时机不到,应该先积攒实力,保境安民,然后等待天下有变。但如今的形势危急、不可同日而语,若阿父在世,也会如此主张。”

      费氏忙问道:“曹魏大将军秦亮真的要打过来了?”

      长兄道:“从剑阁北面的迹象看,曹军正在囤积军需、准备进攻,至于是否大举进攻汉国,还不能确定。”

      费氏又道:“刚才皇太子的亲信官员,也认为汉军抵挡不住曹魏?”

      她说罢心里更乱,忽然想起了曹魏大将军秦仲明的言论,什么迟早都会抢走她,不必侍奉二夫!

      “那个谯允南……”费承的眼睛里露出了复杂的神色,终于没有继续评论太子的人,他随即又道,“万一汉军挡不住曹魏,益州人仍该表现出气节、抵抗的决心!”

      他皱

      眉想了一会,接着说道,“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曹魏占据益州之后,与一些本地奸佞勾结,无度欺压盘剥益州百姓。奸佞回头便可以去洛阳做官,为了得到了好处、只怕完全不顾益州百姓死活;但洛阳必会估量,益州人是否有反抗的斗志。”

      费氏心道:难道太子身边的人,竟然是奸佞?不过长兄没明说,或许不是那个意思。

      她咬着贝齿,点头道:“长兄说得对,我等益州人不能让人小看!”

      长兄费承却脱口道:“费家是荆州人士,妹连此事都忘了?”

      费氏这才回过神,父亲确实是从荆州来的。不过她出生就在成都,而且亲人埋在了益州,应该也算益州人。

      长兄又道:“但乡老敬重爱戴阿父,投之以李,费家也该报之以桃。我忠心于汉室,如若大事不济、亦不忍见益州百姓受罪。”

      父亲去世了,费氏自然认为长兄的主张有理。不过她的心里想得更复杂,不局限于国家大事,还有自己的气节。

      秦仲明的那句话,像是一根刺埋在费氏的心里,似乎已经生根了。如果汉国真的被攻灭了,她不是正被说中了、非要侍奉二夫?

      费氏想到这里,顿时心中莫名地十分生气!

      同时她也很困惑,妇人是否像须眉丈夫一样、应该为汉室殉节?妇人并没有做官食禄,费家却受了汉室的恩惠。另外秦亮这么快就要继续进攻汉国,难道其中真的有费

      氏的原因?

      「感谢至尊书友“爱萌萌真是太好了”的又一个盟主!」

      ()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六百一十章 冷酷之言===

      此时另一路的吴国信使,业已到达了洛阳。信使姓潘,先是到大将军府求见从事中郎马茂,见到马茂之后、他便送上了朱公主孙鲁育的亲笔书信。

      马茂随即去了阁楼西厅,又进里屋、拜见秦亮,将孙鲁育的布帛书信送上。

      西厅里屋的布局有点稀奇,除了北侧有椒房、属于屋中之屋,正对着门口的地方,还有一张门板大小的大木案。

      此乃秦亮亲自画图描述,叫木匠制作的桌案。桌案前后,又放着几把椅子,因是夏天、椅面上放的是编草垫。

      平常人们跪坐在筵席上的方式、关乎礼仪,所以正式场合,最好还是铺筵设几。但秦亮现在经常坐着阅读表奏、文书,坐的时间太长,确实是椅子更舒服。

      秦亮请马茂也在椅子上入座,两人隔着一张木案。秦亮先展开了写在帛上的书信。

      魏吴两国一直保持着贸易往来,德衡纸可以售卖到吴国。明明魏国造的德衡纸更好,纸张的原料、主要是竹浆或芦苇,性能与后世的纸张已无太大差别,尤其比布帛竹简都便宜;但吴国公主写信,竟然还在使用布帛。可见一种东西推广普及,确实需要时间。

      吴国朱公主写给潘皇后的信,内容大致只是关心潘淑的安危。不过朱公主的字,写得倒还不错。

      秦亮看完信,随即提出了一个想法,是否有机会通过潘翥等吴国士族、在东吴官场重新收买奸细?

      像西线的

      陈泰就挺有办法。之前秦亮在汉中,有个叫戚宇的豪族士人上贺表、还想送不太漂亮的女儿,秦亮转头就忘了;后来陈泰竟然找到了戚宇,并成功说服此人打入了蜀汉内部。

      两人谈论了一会,秦亮便收了书信,准备转交给潘淑。

      及至下午,秦亮才去了内宅东侧的庭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1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