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全公主随口道:“皇后带着一只铜瓶,去了阿育王塔祈福,如果佛祖能回应她所求,便会在七天内凭空生出舍利子。卿信吗?”

      孙峻却似乎并不关心舍利子,忙道:“那个马茂有问题,可能是魏国奸细!”

      “什么?”全公主也愣了一下,“卿既知道,为何不上奏?”

      孙峻皱眉道:“只是怀疑,没有凭据,一时间也未顾得上此事。”

      全公主继续问道:“何以见得?”

      孙峻想了想道:“诸葛元逊认定朝廷内有奸细,并且能接触到朝中的机密,那便一定是吴国官员。我思来想去,马茂这个魏国降将,嫌疑很大!遂留心观之,只觉有些奇怪,却又说不上何处不对。”

      全公主道:“原来还只是猜忌。卿不要慌,就算马茂是奸细,他那点人也做不了什么,还能攻打建邺城、强攻太初宫不成?”

      孙峻点头道:“那倒也是,不过马茂曾帮皇后说过好话,只怕他挑拨皇后,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来。”

      全公主踱了两步,“他们打交道的次数太少,难以相互信任。还有建初寺的高僧支谦,乃教授太子孙亮的博士,也同样如此,这些人刚有来往、便能忠心耿耿了?然后竟能以性命相托,密谋什么事?反倒是我妹,救过皇后,要多加留意。而皇后出宫,不是什么坏事。”

      孙峻似乎也认为、全公主言之有理,一时没有反驳,又说道:“我仍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得派人去盯着。”

      全公主道:“皇后带着许多宫女宦官,里面有我的人。皇后与谁见过面、密谋了多久,我们很快就能知道。”

      ……正如全公主所言,皇后虽然闭门于阿育王塔内,但旁边有宫女宦官日夜守着。石塔建在一处台基上,周围除了栏杆、什么都没有,且只有一个出口,一直处于侍从的视线之内。

      凌晨时分,天刚蒙蒙亮,两个戴着斗笠帷帽的妇人、便提着木盒进了阿育王塔。其中一个妇人的纱巾已掀到了斗笠上,正是皇后潘淑的姐姐。

      潘淑没想到,人来得这么快!

      昨天才刚来建初寺,她心里仍很惶恐。忽然要离开熟悉的建邺,那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尤其是女子,在这方面完全比不上丈夫。

      但是留下来必死无疑,潘淑已经完全相信了这样的判断!冤死在宫廷阴谋中,最后死因也无人知晓,唯一的好处只是结果比较体面。

      而若选择相信马茂,却有机会活下去。只要渡过此劫,将来回来,可仍是皇太后!此中危险,便是马茂此人、是否真的可靠?

      “妹要换衣裳吗?”姐姐的声音问道。

      潘淑的沉思被打断,恍然问道:“我叫姐寻的东西?”

      姐姐拿出一只深色的瓷瓶,神情复杂地递给了潘淑。

      潘淑緊紧攥住毒酒,脑海里又闪过那恐怖的场面、被几个人按着动弹不得要被活活勒死!她心一横道:“我去换衣裳。”

      石塔内的空间很小,潘淑接过一只木盒、上了第二层换好衣裳下来,看了一眼姐姐身边的妇人,不禁问道:“她怎么办?”

      妇人道:“夫人不用担心,妾等一阵再寻机离开,守门的武将是妾的……主人,他会把我带走。妾家里犯了罪,妾被送去做了营倡,差点被折磨而死。是马将军救了妾,并把妾赏赐给了部将,妾甘愿报马将军之恩。”

      姐姐也道:“只要没有上面的人怀疑,通常无人敢来打搅,谁担得起影响陛下福寿的罪名?”

      潘淑点了一下头,提上一只木盒,把斗笠上的纱布放下来,便跟着姐姐走出了阿育王塔。后面的妇人随即闩上了塔门。

      两人走下台基,向一侧走去,很快来到了寺庙侧面的门房,内外都站着将士。姐姐走在前面,来到门房,掀开了面前的轻纱。武将见状抱拳道:“潘夫人请。”

      潘淑感觉腿都有点不利索了,不过还好没出什么事。这些守门的将士,应该是马茂的人。

      她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却是又怕又緊张,几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淮水码头的,然后上了一艘乌篷船。姐姐也在一番流泪道别之后,上了另一艘船、要靠岸回去了。潘淑与一个小宫女呆在船舱里,一路上是忐忑不安。

      好在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追兵没有出现,周围大多时候十分宁静。潘淑也通过船舱里的缝隙,开始观望外面的风景了。乌篷船从淮水进入了大江,然后顺流东下。此番一行人要去东面的毗陵,先走大江东行有点绕路、但也是可以的。

      如此到了下午、夕阳西下之时,潘淑正在观望船外的江面,忽然察觉了不对劲!

      乌篷船竟然向左转向,朝北面的一个水口行驶而去!潘淑虽然几乎没出过远门,但她也不是完全不识方向。且不说太阳的方向,这辽阔浩瀚的水面明显是大江,大江水还能倒流吗?

      潘淑急忙弯着腰向外走,小宫女也紧跟着她。这时她想起了什么,急忙拿出了那只深褐色瓷瓶、握在了袖子里!

      “为何往北走?”潘淑探出身子问道。

      坐在甲板上的年轻汉子忙道:“殿下稍安,堂叔马上过来了。”

      潘淑见船只仍然在朝北面的水口驶去,不远处的一条船果然正向这边划来。没一会便有人勾住了乌篷船,马茂跳了上来。

      “不要过来!”潘淑顫声喝道。

      她已经意识到,自己被马茂骗了!没想到这个面相忠厚,知书达礼的人,竟是如此歹人!

      这时马茂不仅没进来,还跪伏在了甲板上,顿首道:“请殿下恕罪。”

      潘淑声音异样道:“我那般信任汝,汝为何要算计于我?”

      马茂道:“仆对殿下说过,殿下看重、仆则绝无有害殿下之心。但请殿下明鉴,君乃东吴皇后,在吴国是躲不住的,没有人胆敢冒灭族之险、藏匿皇后!”

      潘淑怒目道:“汝不是认识道士王表,交情甚笃?”

      马茂道:“仆确实认识王表,但王表已得到吴国主赏赐的荣华富贵,一旦听说皇后失踪、起了疑心,必定会出卖殿下。殿下还不明白吗?此时不离开吴国,定无生还可能!殿下只以为将离开建邺,亦是多有畏惧徘徊,此番若不瞒着殿下、却是实言相告,要殿下离开吴国,此事岂能办成?既然如此,又何必费心谋划、救殿下于危难?”

      他稍作停顿,语气一变道,“当今天下,只有一人,不惧东吴,无所畏惧!只有他敢收留君,并能护得周全。”

      潘淑想了想:“秦亮?汝是谁,什么人?”

      马茂跪坐着直起身,底气十足地向北方拱手道:“仆乃大魏钟离长马茂,受扬州都督王彦云之命,诈降于东吴。王都督既薨,仆转为大魏大将军平皋县侯秦仲明麾下之将,奉大将军令,卧底东吴,助大将军早日铲除軍阀割据、一匡天下,除暴安良,造福于万民!”

      潘淑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马茂,神情复杂地摇头道:“汝为一己之私,荣华富贵,便想把我献给秦亮,却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马茂不置可否,“仆在东吴这些年,对于全公主、孙峻、孙弘等人是深恶痛绝。唯有殿下无辜、又礼遇于仆,如今殿下性命不保,仆岂能坐视不管?冒险相救,亦是出于好心。”

      他想了想,恍然道:“大将军文武双全、音律剑术无一不通,琴心剑胆,胸怀大志,此般人物,必对殿下以礼相待。”

      潘淑气得冷笑了一声。

      马茂竟一副较真的样子,从怀里拿出几张纸来,“此乃大将军的密信。只凭这手字、这样的文采,鼓舞人心的胸怀,岂非英雄之气?”

      他说罢伸长了手臂,小心地把纸递了过来。潘淑心里一团乱麻,竟然接到了手里。

      马茂转头道:“殿下且看,潘夫人、谭将军,殿下无后顾之忧也。”

      潘淑脱口道:“汝不是说,我姐姐在建邺没事吗?”

      马茂摇头道:“潘夫人谭将军舍不得吴国的那点俸禄,他们不想走,仆若苦苦相劝、反而节外生枝。不如这样,事后再行解释赔罪。”

      潘淑道:“汝也算是读书人,魏国、吴国之官员,却无信义,尽用些下三滥的手段,这不是诱拐掳掠是什么?”

      马茂默然,片刻后叹息道:“身为奸细,常常身不由己,确是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让人变了很多。但仆不为蝇营狗苟,是为义!”

      潘淑緊紧拿着瓷瓶,问道:“秦亮不是杀人如麻之人?”

      马茂摇头道:“仆与大将军以信相交,相信大将军既是果断神勇之人,又明事理、心怀仁义。”

      潘淑蹙眉道:“汝言下之意,竟连秦亮的面也没见过?”

      马茂尴尬道:“交心何必见面?没有大将军,仆早就死在东吴了。若无大将军字句安抚,并不计人力为仆准备退路,仆也熬不到此时。”

      一时间潘淑欲哭无泪。

      马茂道:“殿下稍安,随后便叫潘夫人、宫女前来相陪,仆无不敬之心也。”

      潘淑回顾四周,两只船已渐渐抵达了水口,北面的河水、可能便是中渎水!但见此地四面寥无人烟,唯有烟波浩渺、荒地无垠。

      ===第五百九十一章 具有神性===

      那马茂曾是吴国外都督,手握兵权驻扎于石头城,可以发出吴国官府过所,绝非伪造。故而船只出建邺水门、过淮水津口,都畅行无阻。

      不过仍因潘淑相助,直到船只行通过淮水、才未让建邺吴军警觉。那时建初寺的人,说不定还以为、皇后仍然在阿育王塔。

      待到一行人坐船顺流而下、进入中渎水之后,即便建邺想派兵来追,已是来不及了!

      入江的水面宽阔,潘淑等人被困于船上,无处可去。几个人蹉跎到晚上,渐渐过了一片芦苇丛生的水域,便遇到了魏国奸细设在这里的据点!更多的魏国人加入了队伍,潘淑等更难逃脱。

      随后众人乘船、沿着中渎水到了广陵,接着循泗水之水路去徐州,已是完全进入了魏国官府管理的地界!

      那些接应马茂的人,应该是某官府的官吏,在魏国之地行船十分顺利。人们到了徐州,官府甚至给配备了马车,一众人遂弃舟乘车,沿平坦的陆路、继续向西北方向赶路。

      潘淑知道,马茂是真的要把她们送去洛阳了!

      绝望无奈之余,潘淑也想过一了百了。但马茂等魏国人并未为难,一路上对她十分客气有礼,潘淑一时又没能下得决心。

      何况姐姐与姐夫也被掳来了,潘淑不知道自己死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事,还是想亲自看看情况。

      潘淑自然非常畏惧那秦亮!一个能让大吴皇帝都感到畏惧、急忙派人议和的武夫,名字能在夜里拿来吓小孩,所以潘淑见到马茂时,才会直接说、难道不是杀人如麻之人?

      不过经马茂那么一说,潘淑倒有点想在死之前、亲眼看看秦亮究竟是怎样的人。马茂的言语、至少不是完全在说谎,潘淑看过那些密信,其字迹确实有大家之风,非读书知礼之人写不出这手字。文采也是通顺流畅,言辞诚恳质朴,似乎并非潘淑以前的想象、是个什么野蛮人。

      以前潘淑只是下意识的感受,并未多想。如今想想也是,魏国人并非异族,何况吴国不少士族就是北边逃来的,衣冠礼仪文字能有多大的区别呢?

      一行人从徐州而去,路上道路平坦,每到县驿,还能换驽马。二月中旬,众人便抵达了洛阳。

      马车从东往西走,先是过了一处市集一样的地方,外面十分嘈杂,没一会吵闹声又渐行渐远了。

      就在这时,潘淑忽然听到、前面传来了马茂的声音。马茂的声音挺大,且情绪激动,喊道:“大将军!大将军!”

      潘淑终于忍不住好奇,挑开车帘往前方探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城楼,城楼旗。难怪那马茂没见过秦亮,却直接喊出了大将军。

      潘淑定睛一看,从人们的位置和姿态上看,立刻便猜出中间骑马的人、可能正是秦亮!

      只见那秦亮很年轻,竟是身材长壮、容貌十分俊朗,姿态洒脱、气质不凡。他的皮肤较白,留有浅山羊胡,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干净清爽。眉宇间自有英气,却是神情诚挚、有一种质朴亲切之感!潘淑顿感意外,着实未曾想到、魏国大将军是这样一个人。

      秦亮的神情从容自信,又带着喜悦热情的微笑,正翻身跳下马来。其举止有儒雅之气,行动又十分矫健。

      马茂则是快步上前,十分迫切的样子。两人随即步行走到了一起,马茂当即要跪拜,抱拳哽咽道:“仆在东吴未能干成大事,今仓促而归,实有负大将军之托,却叫大将军亲自出城迎接,仆惭愧之至!”

      秦亮立刻结实地握住马茂的手,将其扶起,注视着马茂、语气诚恳道:“将军视吴国主赏赐荣华富贵为无物,身在敌营多年,仍能矢志不渝、忠心大魏,有此忠肝义胆,怎不叫人钦佩?卿又甘冒性命之危,为我军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功不可没,何来惭愧之心?”

      潘淑将二人的神情看在眼里,简直不像是从未蒙面的人,倒像是多年好友重逢。潘淑只觉有些稀奇,而且两人的情绪很能感染人,让她也不经意地感受到了一见如故的喜悦?但很快她又意识到、自己现在才是身在敌营!

      马茂道:“大将军如此看重,仆真不该惜命偷生,正当在建邺起义,与贼军玉石俱焚,以报大将军知遇之恩!”

      秦亮故作不悦之色,语气有力地说道:“今山河破碎,连年争战,百姓苦不堪言,我正欲辅佐天子,统一河山,中兴大魏,实现心中之抱负。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更亟需卿这样有胆有谋、忠勇兼具之才,建立奇功。人只有坚持活着,才能为国效力,卿安能轻言放弃?”

      这时秦亮身后的官员也纷纷揖拜,有个一脸胡须的年轻人道:“有大将军在朝,国家幸甚,社稷幸甚!”

      马茂一脸动容地拜道:“仆愿为前驱、辅佐大将军成就大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如若背弃大将军,人神共诛!”

      秦亮携手道:“今得乐德,吾心甚慰也。”

      马茂道:“大将军!”

      接着秦亮便向马茂引荐、身边的一众文武,一时间人们是一阵谈笑,十分热闹。

      潘淑见状放下了帘子,但秦亮的那双眼睛、却似乎还在面前,她怔了好一会都没回过神来。秦亮的眼睛炯炯有神,神情或从容踌躇,或面带微笑,确实气度不凡。

      可惜此般儿郎、却是敌国大将,若是吴国将军,并愿意效忠于吴国太子母子,那该多好。然而就算是马茂、潘淑觉得有才能,竟也是魏国奸细!潘淑更是一阵消沉,只觉万般诸事无力回天。

      ……众人簇拥着秦亮,骑马进了建春门。走此门进城,东西延伸的大道即是“建春门内大街”,这条路离大将军府很近,很快就能返回府邸。

      以马茂的级别,秦亮本来想迎到大将军府门,也算是礼遇了;正是因为听到禀报、马茂等走建春门入城,离得不远,秦亮才干脆出城相迎。毕竟马茂背井离乡多年,刚从千里之外的敌国回来,礼重一些也让人可以理解。

      先前秦亮也发现了马茂一行、不只一辆马车,后面有辆车上隐约有妇人。秦亮只以为是马茂的家眷,马茂在吴国多年、在那边娶妻生子也是人之常情。

      大伙一起来到西厅,秦亮并不急着与马茂畅谈。情知马茂等远道回来,舟马劳顿,秦亮遂命朱登为马茂一家、安排一处院子歇息休整,并请马茂、傍晚到前厅来赴宴。

      如此安排好,随行的属官将士便陆续拜别,约定晚宴上再见。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