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时李涛等宦官回来了,李涛走到正位一侧,小心地说道:“陛下,仆等问过尚书右仆射夏侯玄、太常羊耽、光禄勋郑
冲、度支尚书诸葛诞,都说没听到什么风声。”
曹芳抬了一下宽大的袖子,正要回应,忽然察觉李涛竟然浑身一颤。曹芳转头看了一眼,只见李涛脸色煞白,表现出的样子更让人不安。
李涛又俯首道:“仆、仆只怕不能再服侍陛下了?”
曹芳皱眉道:“秦亮冲着我来的,汝不必担心!”
李涛忙低声道:“仆正是为陛下忧心阿。”
曹芳这才发觉,这宦官的脑子很笨!最后那句话完全是画蛇添足,想讨好人、却不会说话。
好像曹芳不明白似的,李涛忧心忡忡、就是他自己怕死而已!之前去太学的时候,李涛当众评论过秦亮,说秦亮只要让陛下亲政、当为大魏忠臣。这话是曹芳让他说的,不过李涛到现在才想起了后怕。
曹芳长叹了一口气,心中惶惶之余、却仍有些侥幸心,毕竟目前还没有动静,连一点风声也没有!他曹芳乃以明皇帝册立的太子身份、名正言顺地继位,废立岂能轻易为之?
……几天前中军班师回朝、洛阳城热闹了一阵,此时却已恢复了平静、一切如同寻常。
王公渊、令狐愚、秦胜等三家人来到大将军府,也是没多大的场面。只是家宴而已,谈不上热闹,洛阳城里随便一场宴会、可能都比这隆重。
秦亮夫妇亲自迎到大门,大家揖见寒暄。秦亮没有穿官服,身上是他那身褐色的旧绸袍、衣边有不明显的祥云绣纹,
束发带着一副小冠;令君则穿着朴素的青色深衣,连一件首饰都没有戴。
因为王家人还在丧期,一切从简、且不能表现得太高兴。
唯有嫂子张氏直接嚷嚷了出来,她脸颊泛红,激动地问道:“听说仲明差点受封十郡之地、要做晋公了?”
若非今天有王家、令狐家的人,以嫂子的急性子,说不定又要拽住秦亮。
秦亮立刻说道:“殿下觉得不妥,没有策封。何况这样的封赏,我哪能接受?”
嫂子用不经意的眼神、瞅了一下旁边的王家人等,底气十足地说道:“不也是仲明的大功惊天动地,陛下、殿下才会想起封晋公吗?还有那求饶的孙仲谋,那可是皇帝!我们家就是并州迁来平原郡的,张家人如今还在并州呢。”
长兄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伪帝。卿少说两句。”
秦亮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除了并肩作战的二叔,若非外舅表叔等坐镇洛阳、东线哪能聚集那么兵马伐吴?”
公渊捋了一下下巴的大胡子道:“我们不敢居功,主要还是仲明知兵善战、无所不克阿。”
令狐愚笑道:“其实事先很多人都不太看好此役,以为仲明要在东关对峙许久,没法这么快回来。”
大伙一边说,一边沿着长廊往北走,到了内宅门楼下。
秦亮请公渊等人进门,令君则在后面招呼继母诸葛淑等妇人,玄姬也来了的。
先前秦亮与玄姬见礼时,玄姬当
着众人的面、又仿佛变成了那种走神出窍的模样。因为秦亮今天是主人家,太受亲戚们的瞩目,玄姬自然不愿露出蛛丝马迹。
张氏在后面又道:“仲明应该办一场庆功宴。”
秦亮笑道:“嫂子说得是,但外舅叔父他们不方便赴宴,不如先设家宴、自家人团聚一下。”
脸上也长着胡须的王金虎道:“仲明与令君丧期已过,那么大的胜仗、是该庆祝,不用特意管我们。”
秦亮道:“分别数月,主要是为了见面相聚,说是家宴、不过几个素菜,酒水也没有准备。”
王明山点头道:“仲明想得周到。”
很快大伙便上了门楼正对着的高台,走过敞殿、来到了里面的厅堂入席。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有风。冰雪溶解的冷气、与太阳烤热的空气似乎形成了气压差,高处的风更为明显。
外祖王彦云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几个人还穿着丧服,但也不至于再随时保持悲伤肃穆。大伙一阵闲谈,气氛倒是十分轻松。
离午膳还有一会,侍女在厅中焚香,摆上了一把琴。准备好了,秦亮便拱手道:“今日无舞姬歌女助兴,我献丑为舅叔兄长姑嫂弹奏一曲罢。”
令狐愚言“洗耳恭听”,人们随即停止了闲谈,暂且安静下来。
秦亮也不再言语,跪坐在古琴前调整了一下心情,戴上指套、抚琴弹起一曲熟悉的古曲。“叮咚”的琴声响起,厅中只
剩下了琴声与风声。
过了一会,公渊忽然昂首赞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秦亮不禁转头向丈人看过去,两人对视,秦亮向他微微点头。却见外姑诸葛淑正用一只手支撑着下巴,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知她究竟是听音乐入神,还是在看秦亮弹琴的模样。过了一阵,公渊又感叹道:“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曲罢,秦亮把双手抬了起来、离开琴弦,闭目回想了一下,刚才好像弹错了个调子,他便看向公渊道:“最近几年忙于战事,许久没有练习了,外舅勿怪。”
公渊微笑道:“情有可原。”
嫂子张氏的声音道:“我们家仲明不只会带兵打仗、通音律,文章也写得不错呢。”诸葛淑没吭声,眼睛却有些失神。
秦亮拱手道:“外舅才是精通音律之人。”
公渊摆手道:“今日罢了,待以后时机恰当,你我再合奏和鸣。”
秦亮的目光扫过公渊的大胡子、不置可否,这时令狐愚的声音笑道:“舅婿知音,实乃一段佳话也。”令狐愚的妻子也姓张,随即附和道:“确实很难得。”
长兄秦胜揖道:“当年仲明年少,出仕不久,还只是孙德达麾下的属官。自是王将军与仲明一见如故,我们两家才有缘永结秦晋之好。”
妇人们纷纷点头附和。
长兄这么一提醒,秦亮倒想起了、丈婿之间的不少往事。猜忌博弈都有过、并非表面
上这么亲密,但事情算是过去了,如今三家还能维持和睦,确实令人欣慰。秦亮当然不会再提。
.....。...
(/_)
1秒记住网:。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第五百七十九章 无事闲谈===
无丝竹的喧嚣、也无饮酒的豪爽,高台厅中闲适而清静,确实就是亲朋小聚。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因为冰面还没完全消融。
身着浅色衣裙的年轻侍女进来,将菜肴摆上了小木案。秦亮坐在侧首位置的筵席上,伸手指了一下菜肴,说道:“煎熟豆腐的油、用的是麻油,今日的菜肴都是素食。”
他稍作停顿,“如今很多人都不守礼制了。但外舅家知书达礼,三叔尤爱饮酒、却把酒也戒了,可见重视礼法。我与令君方才如此安排,不敢造次。”
长兄附和道:“王家名望,果然名不虚传。”
公渊道:“我们只是比较守旧礼。”
只见诸葛淑与玄姬抬起头,竟不约而同地朝秦亮看了一眼。
诸葛淑曾在乐津里旧宅中解开衣襟,只是让秦亮看到过她白生的肌肤、没有做过什么,当时秦亮也不知情。但玄姬的事,确实不太好说。
不过秦亮转念一想,若非我改变了局势走向、王家已经被司马懿灭族了!不就是喜欢上了王家的女子,这点事相比之下算得了什么呢?
秦亮便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盘中糕饼含有各类坚果、麦面,加上这道豆腐,勉强是可以代替肉食的。还有木耳淋汁,慢炖海藻,深色蔬菜有宜于身体。舅姑叔父素食多月,更应注意膳食营养。这也符合礼制之义,为亲人守礼时、一定不能损伤自己的身体。”
王明山赞道:“仲明
有心了。”
秦亮转头道,“这都是令君下厨亲手做的菜肴,请诸位长辈品尝罢。”
大伙纷纷提起筷子,“来尝尝。”“令君真是贤惠阿。”
令君转头向秦亮看了过来,她明亮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一般:几道普通的小菜,竟能被卿吹嘘得那么上档次,仿若是宫廷大宴上的山珍海味似的!
不过令君的眼睛里有一丝微笑,欲讽秦亮一句的意味之中、神色又暗藏着受用。
秦亮看在眼里,身体稍稍倾斜,令君也很默契地偏头靠近。秦亮便轻声道:“不管食材何如,用了心思才最重要。”
令君忍着的笑容终于舒展了出来,轻轻点头道:“君言之有理耶。”
对面的公渊、诸葛淑等人看了过来,令君坐正了身子,微笑道:“妾在王家也时常下厨做饭,味道没有什么稀奇之处。长辈兄嫂在这里一定不要拘谨,别太嫌弃妾的厨技阿。”
嫂子张氏感慨道:“味道很美,入口细嫰,我还不知道豆腐可以用油煎呢。”令君看向张氏,眼睛里露出了清纯善意的笑容。
这时众人都动筷子了,一边吃饭、一边随意闲谈起来。
秦亮与丈人、还有嗜酒的王金虎最熟悉,不过这次他与王明山偶然之间聊到了书法的话题、分享彼此的感悟,王明山便仿佛找到了认同一般,话也多说了一些。
但没有酒的宴席、不会吃得太久,因为饭菜汤茶很快就能让人饱腹。无酒不成
席,诚不我欺。
之后侍女们被唤了进来,她们收拾完小木案,重新端上了茶水。秦亮又叫人拿来德衡纸(马钧纸)、砚台墨汁等物。刚才谈论书法,有点意犹未尽,不如直接上手。
令君见状,便邀请妇人们下楼游园。外面阳光明媚,宅邸里有小溪、湖泊,亭台拱桥,风景是不错的。
高台厅堂里的几个汉子相互客气一番,秦亮拿起了毛笔,屏神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才性离。公渊见状、转头与秦亮对视了一眼,两人立刻相视而笑。
王明山细赏片刻,点头道:“仲明的书法,确有几分成侯(钟繇)的神韵。”
书法不同于别的技艺,有名家流派的痕迹、反而是很稳的路子,王明山提到钟繇,其实是在夸赞。
秦亮笑道:“看来临帖练习,真的有用。”说罢将毛笔递给王明山。
几个人先后在纸上写字,相互品评(互吹)。满嘴硬胡须的王金虎、写的字竟然也还不错,而且默写出了诗经里的句子,大约是相貌的缘故、此情着实让秦亮有点意外,但王金虎也是祁县王家人,读书识字实属正常。这个时代的文武,并不分家。
众人谈了一会,便围坐在书案旁,端起小碗饮茶。
趁着这个时机,秦亮便淡定地开口了,他直接说道:“当今皇帝,不修德行。我欲仿效伊霍故事,外舅、表叔、三叔、四叔、长兄以为何如?”
刚刚还轻松愉悦的气氛,
顿时为之一变,厅堂里有一会是鸦雀无声!
先前大伙应该就猜到了、今天有事要谈,不过当秦亮忽然说出口,人们仍是神情严肃,废立确非小事!其中长兄秦胜的神情,也立刻緊张了起来,他似乎欲言又止,但终究没有急着吭声。
过了一会,公渊回过神来、开口道:“我支持卿的主张。”
公渊这么一说,王金虎立刻点头道:“愿从长兄之意。”王明山正色道,“若有用得上的地方,仲明只管吩咐。”
领军将军令狐愚冷冷道:“皇帝昏庸,吾一向不喜。仲明出面,此事正好。不知仲明随后欲推举哪个诸侯王?”
令狐愚确实不喜欢曹芳,以前他就提过另立新君,但当时是王家主政,秦亮也要听从王凌的决策。若非如此,秦亮早就想废掉曹芳了!刚才王广不提曹芳与秦亮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此前王家不愿意行废立之事。
秦亮先点头回应,然后看向长兄秦胜。
长兄道:“仲明素有武功谋略,今深思而后行,愚兄自当依仲明之见。”
秦亮这时才转头对令狐愚道:“表叔觉得,东海王嫡子曹启怎样?”
令狐愚沉吟片刻,说道:“文皇帝之孙,既然是仲明选中的人,应该不错。”
秦亮道:“我先上奏皇太后殿下,如果殿下不反对,那便是曹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