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亮还礼,目送他们离开了偏厅,他却依旧留在席位上、独自呆了好一会。

      此事当然不只是走

      个过场那么简单,就算秦亮不接受,却也提醒了世人、大将军已经有机会了!

      秦亮拜辞不受,则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或许有人会认为、秦亮就是个奸雄,只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他才不敢直接表露不臣之心,迫不得已地推辞;或许也有人觉得,秦亮可能想做大魏忠臣,故此不受。

      如此薛定谔的大魏忠臣,在奸雄与忠臣的名声之间反复横跳,正是秦亮应有的处境!

      不知过了多久,秦亮回过神来,发觉吴心等人已在偏厅外面等候。她们大概是要送秦亮回内宅,不过见到秦亮正独坐沉思、因此没有进来。

      吴心除了训练、管束那些在庐江郡招揽的侍女,大多时候都离秦亮身边不远。秦亮在大将军府没出门时,她也会接待一些女宾,或者负责与校事府信使的联络。

      秦亮以前做什么事都很利索,确实很少像这样久久思量。

      这时秦亮收住心神,从筵席上站了起来。吴心等三个女子随即走进偏厅揖见,然后一起离开了阁楼。

      几个人沿着阁楼后面的铺砖路,步行一阵,秦亮便开口道:“卿若不是妇人,我该给个官做的。”

      吴心的音色略显沙哑,“若非大将军赏识,兄长也做不了校事令。妾能在大将军身边,这样就挺好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很快就到了内宅门楼似乎

      多了几分神采。

      (/_)

      1秒记住网:。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第五百七十七章 雁过留痕===

      一早秦亮就来到了前厅阁楼,穿戴好青色官服、笼冠,印绶等一应俱全,等候持节者羊耽前来。

      昨日听闻皇帝要直接策封晋公、秦亮确实有点惊讶,但细思之后,仍觉得对于大事的推进、此事还不足以产生多大的影响!

      若是人们讲点实在的。皇帝给策封一个晋公,对标的是当年的魏公;秦亮只要还要点名声,便不可能直接接受,说不定弦外之音、还暗指秦亮有不臣之心!毕竟之前在东堂、宣读过一份皇帝赏赐诏书了,便是为秦亮增加食邑三千户。

      如今因为皇帝追加一个虚假的态度,就能够弥补以前的巨大矛盾、可以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吗?

      密谋刺杀、毌丘俭起兵谋反,都与皇帝脱不了干系!相比之下,前阵子皇帝在太学造势、想要亲政,诸如此类的事还是小节!

      但若讲明面上的虚套说法。秦亮作为臣子,并没有废帝的名分,须得郭太后下诏才行,理论上并不是秦亮去废帝。何况秦亮建议上书,也会加一句、如伊尹霍光故事。这事就不再是、秦亮与曹芳两人之间的问题。

      汉朝权臣霍光,后代涉嫌谋反被灭族,但霍光自己并没有谋反。他手握大权、且皇帝无道,却没有取而代之,维护了汉室社稷;这事在后来其实是正面事迹。

      加上如伊霍故事,就跟如萧何故事一样,属于一种声明。所以朝廷给予大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之时,一定会有一句“如萧何故事”,就是让大家想想萧何、他不是没有篡位吗?

      除此之外,秦亮还权衡过别的事。

      他现在完全没有退路,一旦失去大權,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一点比当初司马家的处境还要糟糕,因为河内司马氏家大业大,如果不把野心暴露出来,就算家势下滑了、极可能也不会灭族。

      既然不能回头,那也没必要捂得太严实。让策封走一遍过场、大概并非坏事,增加一下声势,却没有留下话柄!

      曹芳这个皇帝的策封,跟预定的曹启还是有所不同。曹启不到七岁,将来如果被秦亮推举上去,曹启的诏书,在天下人眼里不就相当于、秦亮自己夸自己?

      因此秦亮什么也没做,打算是以不变应万变。皇帝要送策书,便让他送!只不过谋划好的大事,最好往后稍微拖延一段时间了。

      偏厅外的光线越来越亮,太阳还没出来。

      秦亮放下手里的筷子,将粥碗推到一边,便拿起了一卷文书来看。只见王康也放下了碗,秦亮便抬头道:“卿等继续吃饱,估计使节还有一会。”

      王康道:“仆平素一天吃两顿,差不多饱了。”

      几个属官似乎仍有点緊张。因为秦亮刚刚暴露出某种迹象,他们估计尚未习惯。

      反倒是秦亮换了个放松的姿势、盘腿而坐,又把卷着的纸顺手展开。在大魏生活的这十多年,经历的风浪确实不少,他不是没有恐惧之心,只是好像有点麻木了。

      大伙又等了一阵,却不料太常羊耽没到,反而是宦官张欢先来。

      朱登将张欢带到西厅,张欢揖见罢,便走到秦亮身边,俯首低声道:“大将军,皇太后殿下暂且把策书收走了。”

      秦亮一怔,片刻后才发出“哦”地一声。

      张欢又附耳道:“殿下之意,策封不妥。故遣仆出宫,与大将军商议。”

      秦亮思索了片刻。郭太后是可以信任的盟友,既然她有自己的看法,那依她好了。因为这件事不像新皇的人选,秦亮定要坚持己见、非得不选曹髦!

      很多事就是这样,怎么选择都可以,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罢了。秦亮当然要顾及郭太后的感受,毕竟曹芳早就说过一句话、从今往后与郭太后的母子关系恩断义绝!

      于是秦亮点头道:“这样也好。”

      秦亮回顾左右,松了口气道:“宫里收回成命了,皇太后殿下的意思。派人去大门门楼,把人撤了罢。”

      不太宽敞的厅中出现了一阵议论声,几个属官相互交谈了起来,王康起身拱手道:“仆去传令。”

      张欢也拜道:“大将军,仆不能久留,这便要回去复命,请告辞。”

      秦亮还礼,仍叫朱登送张欢出门。

      ……事情有些曲折反复。然而策封、策封不受、策书未发,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等同于什么都没有发生。所谓雁过留痕,大抵如此。

      尤其是此事已经安排了使节,消息便不止于中书省。至少使者羊耽等人是知道的。

      太常羊耽收到皇太后殿下的诏命,自然立刻取消了行程,并叫人去西掖门外的乘黄厩、下令不用准备车驾仪仗了。

      接着羊耽便继续在太常寺处理日常事务。他什么都没说,但心里当然会琢磨是怎么回事。

      两次诏命都来自中书省,第一道策封诏命是以皇帝的名义,而第二道诏命来自郭太后。按照羊耽的推测,郭太后可能是得了大将军的授意!

      因为魏朝的情况、与汉朝完全不同了,汉朝的宦官与太后权势相当大,属于可以和士族群体三足鼎立的存在;而魏朝的宦官已经形同奴仆,后宫的权势也大为削弱。

      况且郭太后一向是个谨慎持重的人,明皇帝时期皇后嫔妃都有被杀者,就她没事。曹爽司马懿辅政时,她大多时候便听从曹爽等人的建议,现在秦亮做大将军、她多半也是如此。

      等到临近中午了,羊耽便离开了太常寺、返回永和里宅邸。

      羊祜家就在附近,羊耽下值早、便与宪英一起去了侄子家,到羊发的灵堂上一炷香。

      一家人拜完灵位,羊祜留他们夫妇、在府中用午膳,说是吃素。羊耽没有推辞,一起到了饭厅入座。

      侄子羊祜、侄女羊徽瑜都在服丧,不过礼制不同。羊祜着粗麻布,羊徽瑜则穿缉边的熟麻。她现在住在娘家,但与逝者的关系、仍是已经出嫁了的妹妹。

      今日策书没有发出去,却仍是一件大事!羊耽自然谈起了此事。

      说起皇帝打算策命秦亮为晋公时,连羊徽瑜也立刻转头看了过来,她似有诧异之色,眼睛里露出了异样的神情。

      年迈的羊耽也看了侄女一眼,不禁心道:若非扬州起兵勤王,司马师多半也会有这样的待遇,毕竟司马懿可是通过兵変的方式、独揽朝政了!

      命运多变,羊耽也不知该对羊徽瑜说什么,便继续把事情讲完。

      就在这时,妻子辛宪英忽然小声道:“大将军秦仲明这是要废黜皇帝罢?”

      羊徽瑜的神情再次变幻不定,她的情绪好像起伏很大!片刻后,她转头看了一眼弟弟羊祜。但今日谈起大将军的事,羊祜倒显得有点沉默。

      宪英的推论显然很合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很容易让人如此联想。

      辛宪英看向面不改色的羊祜,主动问道:“叔子怎么不说话?”

      羊祜开口道:“原先仆在大将军府时,未曾提及过此事。现在表弟已是大将军长史,要问问表弟。”

      这时羊徽瑜却轻声道:“当初李丰许允在东堂谋莿,还有几个宦官参与,那件事怕是与陛下有关?”

      厅中没有外人,羊耽遂加了一句:“毌丘俭起兵时得到了血诏,也有人暗里说是真的、并非伪造。”

      他稍作停顿,便又道:“如今秦仲明执掌辅政大权,又在东关羡溪之战中立下大功,声威正盛。大将军若欲行废立之事,确实有了时机。”

      叔子淡淡地说道:“我听说大将军刚回到洛阳时,封赏是增邑三千二百户。昨日陛下却忽然要划十郡之地为晋国,恐怕陛下也想明白了。”

      羊徽瑜转头问弟弟:“弟做过大将军长史,以弟之见,秦仲明往后会接受策封晋公吗?”

      叔子沉吟片刻,不置可否道:“晋公开国,不合制度,且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太祖受封魏公故事。泰雍辅佐大将军,目前定该劝阻。”

      这样的话题、大伙在家里也不好明说。辛宪英不动声色道:“秦仲明之武功,非同寻常阿。”

      她随即叹了一声,“去年秋冬的东关之战,实在是出人预料!之前我还好奇,东关地形复杂,吴军聚集重兵、又有水军之利,不知战事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结果大战数日之内,秦仲明竟灭掉了诸葛恪十万大军,把孙仲谋都逼得屈辱求和了。”

      辛宪英稍作停顿又道,“我料事还是不够大胆阿。照这么看,秦仲明任职大将军期间,甚至可能把吴蜀某国给灭国了?”

      她说这里,厅堂里一阵安静。灭国之功,确实不是臣子可以轻易承受的!

      还是羊耽打破沉默,岔开话题道:“上次在东堂见到了大将军,大将军问起了叔子,说是大略皆有叔子参与谋划,卿不在身边、不怎么习惯。”

      叔子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聚散不必勉强。仆须守丧,不能继续辅佐了。”

      羊耽听罢点了点头,心说叔子是这样的人。以前兖州刺史部、曹爽府都征辟过叔子,他却一直没有出仕,如今在丧期、恐怕更不愿意被夺情。

      。...............。............。...................。....................。...................。

      ===第五百七十八章 巍若泰山===

      当此之时,不仅羊耽辛宪英等人、联想到了废立的可能,皇宫里的曹芳也意识到了。

      当曹芳回想诸葛诞进谏的话,那是越想越有道理!所以他才会不吝封赏,赶紧下诏,能给臣子的名号都加上。

      之前诸葛诞说的是,大将军战功显赫、威逼东吴,声势盛大;如果封赏不足,恐怕引发大将军与中外军诸将的不满。还提到了君臣之间的恩怨旧事,暗示秦亮会寻机报復。

      也只有诸葛诞来说、曹芳能听进去,如果换个人的话,这样的进言简直等同于威胁皇帝!

      曹芳终于想到了秦亮的报復方式,应该就是胆敢擅行废立之事。

      昨天的策书被郭太后收走,曹芳更忍不住琢磨,这似乎就是要废帝的征兆?

      平常曹芳很少在太极殿这边逗留,一般都在后宫与宠妃、清商署的伶人在一块快活。今天他却呆在西堂没走,还派出了宦官去殿中、府寺询问几个熟悉的大臣,是否听到过什么消息。

      恐惧已悄然笼罩心头。曹芳不禁寻思,一旦自己没有了皇帝的名分,以秦亮对自己的愤恨、将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他的脑海里闪过各种恐怖的事,亲眼见过的,便是那次宠妃被郭太后的人失手打死了、他拿清商署的一个伶人出气的场面。他叫人把伶人的脸按在烤肉的铁架上,活活给烫死了,人禸烤糊的气味至今记忆犹新。

      曹芳针对秦亮干过的事,自己当然清

      楚,他更知道秦亮对自己的恨意!

      但如今细思废帝之事,曹芳竟然发现、自己根本是毫无办法!只要郭太后不站出来反对,事情便可以正大光明;加上秦亮在朝廷的威望權势、还有兵权,一旦要逼他退位,他还能怎么反抗?

      曹芳忽然有点醒悟了,当年处死李丰、许允、毌丘俭等人,秦亮也是这样干的,还经过了廷尉多人审讯,文书卷宗一应俱全。

      秦亮隐忍多时,装作不知刺杀等事与皇帝有关,或许就是等着这一天?当各种条件都有绝对优势的时候,秦亮便正大光明地以势压人,让对手绝无反抗的余地!而且相当冷酷,即便曹芳服软示好、要给秦亮加九锡都没用。

      曹芳久久坐在西堂,一时间仿佛明白了很多事。

      包括那个光禄勋郑冲说过的话,曹芳也想了起来。因为郑冲反复两次、提起过同一句话,所以才让曹芳有印象。大致是说,什么母慈子孝、陛下可垂拱而治。

      敢情郑冲很早以前就想到了废帝,并须太后用长辈的名义?

      可是郑冲说得如此隐晦,跟说不痛不痒的废话似的,谁他嬢的能听明白?

      那些人只顾自保,与其说在劝谏皇帝,不如说只是想标榜他自己是忠臣,根本没有打算、推心置腹地替皇帝着想!

      这时李涛等宦官回来了,李涛走到正位一侧,小心地说道:“陛下,仆等问过尚书右仆射夏侯玄、太常羊耽、光禄勋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12: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