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_)

      1秒记住网:。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第五百七十五章 殿外风声===

      糊上花椒的椒房之中,确实比外面的宫殿暖和一些,不过秦亮还是认为、这种房间保暖是因为封闭,花椒应该起不到什么作用。

      屋子里连窗户也没有、光线幽深黯淡,秦亮是第一次到这里来,以前大概也从来没人来过。

      秦亮的心跳很快,心里很混乱。不过已经答应了郭太后,他还是没有过多犹豫,表现得坚定平稳,只是言行轻缓而小心。

      恍惚之间、仿若梦境,他几乎只记得一道雪白刺眼的光。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也闪过了脑海,比如昨天傍晚莫邪在灶房里、做那道下酒小菜时的意象,仿佛又出现在了眼前。

      他也不禁多了几分担忧。这时幔帐内已经恢复了宁静,如同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秦亮正待要起来,甄瑶却伸出手臂紧紧搂住了他的脖子,秦亮只得拉了一下被褥,把她的胳膊也盖住,继续拥抱着她。

      甄瑶柔声道:“仲明好暖和阿。卿这便要走了吗?”秦亮只好说道:“此地不宜久留。今日臣还有一些朝廷之事,欲与皇太后殿下商议。”甄瑶幽幽道:“上次你们在做什么,我知道的。不过确实很费神,我是不是很没用?”秦亮好言道:“殿下身体虚弱,不用多虑,安心静养就行。”甄瑶在他耳边小声说道:“那好罢。仲明就当是、什么都没做过好了。”又拥抱了一会,秦亮才试着起来了,整理一番衣冠,然后靠近她的耳边说道:“殿下好生歇着,我先去外面。”甄瑶荭着脸

      “嗯”了一声。秦亮遂掀开幔帐,又转头看了一下,甄瑶与他对视一眼、有点不好意思地躲开了目光。

      秦亮重新沿着那条墙壁之间的夹道,走到了内殿上。只见郭太后仍在垂帘后面,不过她已经站起来了,正在那里踱步。

      郭太后转过身看着秦亮,站了片刻,便跪坐到筵席上。一时间秦亮也不知说什么好,便来到郭太后旁边入座。

      郭太后的目光流转,不时用不经意的眼神打量着秦亮,两人沉默了一会。

      秦亮转头看了一眼椒房的方向。郭太后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我听到声音了。别担心,仲明又不是在嫌弃她,她不会觉得受辱。”秦亮想了想道:“好像有道理耶。”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调整一下心情,淡定地说道:“今日觐见,正有一件事要与殿下商议。臣准备上奏书,换一个皇帝,殿下觉得何如?”郭太后听到这里,黛眉微微一挑,但她的反应并不大,沉默了片刻便问道:“换谁?”秦亮说道:“我主要是想换掉当今皇帝。新皇人选,殿下推举一个罢。”其实两人的诉求,并不完全相同。

      郭太后应该只是不想曹芳掌权,她愿意废帝、自然是有支持秦亮的原因。

      不过秦亮接着说了一句:“皇帝在太学谈起亲政之事,殿下可知?”郭太后立刻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听说过了。”秦亮微微点头,又道:“昨日朝会上,赏赐淮南之功的诏令,应该也没有经过殿下与中书省同意。我看帛书是从宦官手里拿的,估计是皇帝自己写好了诏令,趁着朝会、便直接交到了大鸿胪官员的手里。”郭太后轻轻叹了一声,沉吟稍许道:“仲明觉得,高贵乡公怎么样?”高贵乡公就是曹髦,秦亮一听高贵乡公、便知道是个坑!

      那是一个豁得出去的人,跟曹芳那种平时动作很多、关键时刻却容易退缩的人,又不一样。

      秦亮只好问道:“殿下还有别的人选吗?”殿室内明净敞亮,郭太后微微欠身、却压着说话的声音:“成年的宗室不少,我们要挑一个年纪小的、就该有个理由,免得别人有话说。但卿等是为了选文皇帝的后人、才推举年幼的皇帝,道理便说得过去了。”秦亮听到这里,点头赞同。

      因为汉献帝禅位的是曹丕,所以文皇帝曹丕是魏国开国皇帝。选择大魏皇帝的子孙,自然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曹丕有十个儿子,可惜大多不是夭折、就是绝嗣国除了;除了曹睿的儿子曹芳疑似亲生,便只有东海王曹霖有后。

      曹霖有两个儿子,其中的庶长子就是郭太后提议的曹髦,还有个嫡子叫曹启。

      于是秦亮道:“东海王嫡子曹启怎样?”郭太后的目光从秦亮脸上拂过,迟疑了片刻才道:“仲明若觉得曹启好,也可以。不过曹启的生母是王妃,让他嗣明皇帝,其母怕是不舍。”其实郭太后说得很有道理,曹髦果然是此时最好的人选了!

      但秦亮还是坚持要避开麻烦,一时间又没法把真实的理由说清楚,只得牵强地沉声道:“高贵乡公过于聪明、年纪也更大,曹启今年才将满七岁,要适合一些。东海王妃也是曹髦的主母,以后让曹髦继承东海王的爵位就行。原先明皇帝便曾诏令过,禁止入继大宗的小宗之子追尊亲生父母,照规矩也只能是殿下做皇太后。”郭太后点头

      “嗯”了一声。这时殿外传来了一阵风声,郭太后微微侧目,漂亮的杏眼迎着阳光的方向,朝木窗外看去。

      灌入殿室的风,似乎已带着湿润的气息。东宫之内的苍龙海、大抵是借一片自然湖泊修凿而成,形状不太规则,东边是向南倾斜的;这永安殿的内殿东侧区域,离苍龙海湖面并不远。

      秦亮记得、昨天洛水的水面还没有消融,东宫这边的苍龙海应也如是;不过连续的晴天骄阳,冰面大概开始化了,寒湖也似乎有了水流。

      秦亮伸手握住了郭太后的蚕衣宽袖中的手,好言道:“确实让殿下付出太多了,我定不会忘记。”郭太后立刻回过头来,看着秦亮道:“毕竟是大事,难免想得多一些,我没有不情愿。”秦亮叹道:“之前有李丰许允密谋莿杀、毋丘俭起兵反叛,许多人都知道、那些事与皇帝有关,君臣关系早已无法维系。但因王家那时不愿意行废立之事,我们才只能勉力维持到现在。这次是不得不为了!”郭太后柔声道:“卿不说我也知道。我做过皇后、皇太后,大多日子过得是提心吊胆,没有仲明,不是一样有曹爽、司马懿吗?”她稍作停顿,又低声说了一句:“如果那个人是仲明,我其实是愿意的。”后面这句话,秦亮听得有点耳熟、好像之前郭太后就说过,只是意思不太一样。

      秦亮顿时有些动容。这时郭太后她看了一眼他的袍服,又将目光挪到别处,垂目柔声道:“我来帮仲明罢?”秦亮左右看了一眼道:“隔壁好像有一间小房屋,我们换个地方说话。”郭太后应了一声、默默地从筵席上站起来,他们离开垂帘后方的筵席,很快走到了门口。

      遇到甄夫人,三人遂又相互揖拜。秦亮开口邀请甄夫人、一起过来聊聊。

      甄夫人却紧张地说道:“妾还是在这里看着,万一有人来、妾也好接待一下。等几天妾再到大将军府登门拜访罢。”秦亮不想勉强她,点头道:“也好。”郭太后的声音道:“妹一会去椒房,可以帮忙为皇后整理一下衣冠。”甄夫人立刻抬起头看义姐的脸,不过郭太后的神情、看不出任何异样。

      甄夫人吐出一口气,随即

      “嗯”了一声,

      “我记住了,你们不要再聊得太久阿。”郭太后瞪了义妹一眼,从她身边走过。

      旁边确实有一间房屋,没走几步都到了。稍等秦亮也走进屋来,郭太后便轻轻掩上了木门。

      这间屋子小得多,不是卧房、家具也很少,墙上又小又高的木窗,此时是关着的。

      秦亮回顾周围,先走到了墙边的一副空木架旁边看上面摆的东西。郭太后闩上门门,慢慢走了过来。

      她走路的姿态端庄,腰殿轻微地摆动、只是因为身材的原因,仍保持着矜持的气质。

      郭太后站在秦亮面前,朱唇轻启喃喃地说道:“有些事一开始、便已无法回头了。”她说的事,甄夫人显然脱不了干系。

      起初甄夫人的胆子非常大,但当事情到了她无法承担的地步,甄夫人就表现出畏惧了;反而郭太后平时谨小慎微,如今却能从容面对。

      秦亮轻轻拥抱郭太后,她也把口鼻贴到了秦亮的颈窝。秦亮伸手抚着她的背,说道:“事情看似严重,其实越到现在、危险越小了,谁还能像当初那些一样、轻易威胁到我们?”停顿了一下,他又冷静说了一句,

      “现在就算让别人看到,又能怎样?”郭太后听到这里,把秦亮抱得更紧了。

      其实秦亮直到现在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丧心病狂。就像曹家的那些事,据说曹嵩就是穿着衮服下葬的,他们老早就有不臣之心了,但又怎能简单地、只用一两件事去评判一切呢?

      ..

      ===第五百七十六章 应有的处境===

      议罢朝事,拜别皇太后殿下、秦亮离开了东宫,此时太阳的位置已到了高空。

      秦亮在马车上挑开车帘,暖洋洋的阳光立刻照射在了身上,他顿觉有些疲倦,又像刚忙完了割麦等农活之后一样、心情平静而轻松。

      还是与郭太后商议朝事,更能尽述其意。而且彼此间比较熟悉,哪怕因言及废立不臣之事、暗留着一丝血腥之气,郭太后亦能从容应对。不像之前去看望甄皇后,进了一间无人涉足的椒房,虽然屋里挺暖和,但秦亮只能小心翼翼的,生怕商议朝事时说错话,他的话也只说了一半就停下了。

      车马往东走,很快就到了永安里附近。里坊中占地最广、建筑最高的就是大将军府,秦亮能看到府中的望楼了。甚至内宅区域的那座高台,其古朴的重檐亦已隐约可见。

      秦亮又想起了昨日回到内宅、在那处灶房里看到的琐事。仰躺在锅中的小鱼腰部挺了起来,大概唯有如此、才能减少与滚烫油锅的接触面,它倾尽全力,发出叫人心惊的“滋滋”声音,直到扭曲的姿势定格不动。那般场景、使得秦亮也不忍继续看下去。

      没走多远,秦亮便回到了大将军府前厅庭院。他没有立刻去阁楼面见属官,倒是先吩咐侍女、叫来了道士陆师母。

      见面的地方,在庭院西侧的署房,正是秦亮以前做军谋掾时的办公之所。陆凝进来揖见,大概是想到了她

      在此间经历过的事,她面带羞意、又似有期待。

      然而秦亮现在的心境、早已平静下来,除了圣贤之心,实在别无念头。每当这种时候,他觉得自己都变得高尚了不少,不再有龌龊的想法,眼中几乎只有阳光普照大地。

      秦亮端坐到筵席上,寒暄了几句,便径直道:“皇后殿下病得不轻,御医们束手无策。卿是妇人、进宫也方便,可愿意去皇宫一趟、为殿下诊脉看病?”

      陆凝怔了片刻,有些迟疑道:“御医不是魏国医术最好的人吗?”

      秦亮叹道:“但他们现在看不好病,卿的路数与他们不同,说不定反而有用呢。”

      陆凝小声问道:“妾若治不好怎么办?”

      秦亮不禁打量了她一眼,陆师母以前说得很玄虚、声称见过什么隐士仙人,果然是真真假假,连她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不过秦亮也明白,陆凝对这种事有顾虑、实属正常。

      御医是没有办法,拿着俸禄、为皇室瞧病是分内之事。而别的郎中,若非刀架在脖子上,恐怕真没有几个人愿意趟浑水。

      秦亮却道:“仙姑只管看病,别的事不用担忧。我叫卿去的,谁有话说、让他来问我好了。”

      陆凝松了口气的样子,细心地打量着秦亮的脸,片刻后她忙弯腰道:“妾当从命。”

      秦亮伸手放在木案上,轻轻拍了一下写好字、盖着印的纸,又看了一眼陆凝行礼时身体前倾的模样,后腰下沉

      的弧度、显得身体十分柔韧。他忍不住叮嘱了一句:“卿先去看病,明日回来见面,我们再谈谈皇后殿下的病情。”

      陆凝不假思索地点头“嗯”了一声,应该没有再多想,随即告辞、要去准备行程。

      最近两天,秦亮照常接待登门来访的朝臣、继续处理战后的繁琐事宜。

      陆凝次日就去过皇宫了,回来谈及皇后天生体寒,气血淤堵、经脉如何云云,竟说皇后似有好转。秦亮将信将疑,便命陆凝继续出诊。他是外行,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叫她帮忙试试。

      其间秦亮还做了另一件事,派人去邀请王家、令狐家的人,并确定好了家宴的日子。

      本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秦亮懒得再去管皇帝,朝会自然也不去。不料这天快到傍晚了,中书令陈安忽然来访,附耳小声说起、皇帝要封秦亮为晋公!

      这时大将军府别的掾属、都已离开阁楼。前厅西侧的偏厅里,还剩下长史辛敞、军谋掾王濬正待要告辞。

      陈安没怎么在意辛敞,却看了一眼面生的王濬,淡然道:“请大将军借一步说话?”

      那王濬是羊祜举荐的人,而且在东兴堤帮了秦亮大忙。既然已经礼聘他为掾属,如果一旦有重要的事、就避着他,那么还征辟别人做甚?

      秦亮没动弹,依旧坐在席位上,只是招呼门外的侍卫道:“厅中暂且不见客。”

      听到应声,他便对陈安道,“没有外人进

      来了,季乐但说无妨。”

      辛敞二人听到这里,又坐回了一侧的筵席上。

      陈安跪坐到木案一侧,说道:“仆得到诏令,离开殿中之前、已经写好了策书,存放在中书省。当时王公骥(王明山)正好也来了中书省,公骥等皆未反对,仆亦未多言。”

      陈安想了一下,接着道:“因大鸿胪去世、官位空缺,安排的持节者是太常羊公。”

      策书就是封官授爵的诏书,辛敞等人估计已经猜到了什么事,但还是没有听太明白。

      秦亮遂说了出来:“晋公?”

      辛敞与王濬听到这里,顿时面露恍然之色。

      陈安点头道:“策书挺长,要紧的内容正是策封晋公,划十郡之地开国,加九锡之礼,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秦亮也顿觉意外,他知道诸葛诞去劝谏皇帝了,料想却是皇帝不会听从。如今不知诸葛诞说了些什么、好像吓到了曹芳?但秦亮几乎已谋划妥当,曹芳这才表示态度、早就没什么用了!

      偏厅里忽然变得十分安静,几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辛敞毕竟是大将军长史,终于主动开口道:“晋公按理是不合规矩的。秦汉实行的是二十等爵,大魏除诸侯王,又增加了郡公、县公、乡公三公爵封宗室。陛下策封大将军为晋公,显然不合现行制度,却是在周天子时的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中找的爵位。”

      王濬不动声色道:“还

      有大魏太祖,受封过魏公。”

      此言一出,几个人顿时面面相觑。

      辛敞附和道:“是阿,天下人最容易想到的、不是周朝五等爵,恐怕是魏公。”

      王濬道:“当年董公仁(董昭)谋划的事,先是多次公议,在汉献帝在位时恢复五等爵,欲从周天子的制度中寻找成例。但后来五等爵之议,没有施行,汉献帝还是照周礼、给太祖策封了魏公。大魏太祖第一个接受这样的策封,当时还是说得过去的。”

      秦亮露出勉强的笑意道:“那我当然不能再接受这样的爵位!否则世人不得认定、我要仿效太祖封魏公故事?”

      秦亮明确表态之后,辛敞等人才立刻附和。

      陈安沉吟道:“在此之前,度支尚书诸葛公休、曾单独觐见过陛下。陛下应是听了诸葛公休的劝说,才有此事。”他想了想又道:“或因早已料定、大将军不会拜受策封,陛下才愿下诏,诸葛公休才敢进言阿。”

      辛敞点头道:“季乐言之有理。”

      王濬道:“像是这么回事。”

      秦亮故作淡定道:“只是走个过场,也算是认可淮南之战时将士们的功劳。时辰不早了,卿等回去歇着罢,明日到场一起迎接使节。”

      辛敞等人的神色还没放松,听到这里,便一起跪坐在筵席上顿首道:“仆等告退。”

      秦亮还礼,目送他们离开了偏厅,他却依旧留在席位上、独自呆了好一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1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