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亮来到洛水之畔时,冰雪反射着阳光,只觉光线明亮得刺眼。周围的风景十分清新明朗。

      忽然之间,他倒想起了平原郡家乡的那条鸣犊河。每当记起鸣犊河,第一时间浮现在眼前的、却是雨雾沉沉的景象。其实平原郡也常有晴天,兴许给秦亮留下如此印象的原因,不是天气、只是心境罢了。

      人的心境就是这样,前路的艰难或险境,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看,是否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前路有没有眉目,否则就会让人觉得雾沉沉一片找不到方向。

      当天有许多大臣到城门外迎接,并带着车驾仪仗乐工,礼仪十分隆重。驼铃街上,围观欢呼的官民也非常多,场面如同过节一样。

      不过秦亮刚回来,便听到了一件事。皇帝曹芳曾去了太学,与宦官李涛是一唱一和,借诸葛孔明的话题、言及想要亲政之事!于是得胜班师的喜庆之中,隐约又多了些许緊张的气息。

      秦亮把王令君与孩子们接回了大将军府,先与家眷团聚。次日清晨,他才去皇宫朝贺。

      大伙来到东堂的时候,天亮没多久,时间还早。建在台基上、四面都是门窗的东堂,此刻光线仍旧黯淡,仿佛是阴天似的。

      不过堂上一片热闹嘈杂,许多人都正围着秦亮说话,道贺的同僚不少。

      这时度支尚书诸葛诞说道“各国历来如此,我国越是武力强盛,吴蜀越不敢轻启战端、危害边境。大将军西取汉中,南伐东吴,两番大胜之后,大魏可长治久安了。”

      秦亮面带微笑,心说诸葛诞之前去觐见皇帝、应该只是不想抗旨而已。

      众人纷纷附和,秦亮也开口道“诸葛公见识不俗,言之有理。不过既然诸公推举我为大将军,这正是我应该做的事。”

      诸葛诞道“如此大事,唯有秦将军能做到阿。”

      周围的人陆续说道“吴国主孙仲谋被大将军震慑,早先已经遣使前来求和。”“大将军此役真乃威震天下,四方莫敢不服……”

      太常羊耽也走了过来,与秦亮揖见寒暄。

      秦亮便随口问道“叔子尚在服丧?”

      羊耽道“大将军南下之后,他便闭门谢客了,现在也是如此。”

      秦亮感慨道“淮南方略,便是叔子与我一起议定的。好在如今还有泰雍辅佐,不然我还挺不习惯。”

      羊耽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欣慰,拱手道“泰雍能追随大将军,也是难得的历练机会。”

      秦亮点头回应,又继续与旁边的司空高柔、领军将军令狐愚、秦朗、秦胜等人闲谈。

      魏朝的權力组织,总体自是不如后世那么完善、正规化,很多时候仍旧依赖于熟人关系。有亲戚名分、私交情谊的人,跟那些完全没打过交道的人相比,信任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联姻才是一条结盟的捷径。

      秦亮见到羊耽,便提起羊祜、辛敞这些在大将军府呆过的人,也是这个缘故。

      就在这时,宦官唱道“皇帝陛下、皇太后殿下驾到。”

      大伙立刻相互拱手,纷纷回到了大堂两边的席位上,渐渐恢复了秩序。

      乐工随即也奏响了钟鼓雅乐,在庄重缓慢的音乐中,皇太后与皇帝来到了上位落座。文武百官伏拜,行稽首大礼高呼万寿。

      秦亮的位置正对着郭太后的垂帘,因有高低落差,他不容易看到郭太后的脸,但能隐约察觉、郭太后正在看自己。虽然几个月没见到了,但彼此之间仍无法交谈。不能像昨日秦亮与令君团聚那样,两人几乎一直都在一起说话。

      朝贺之礼毕,秦亮便请上贺表。

      大鸿胪羊发已去世,不过还有属官负责殿廷礼仪。宦官过来取走贺表,有司官员接过了纸、便当堂宣读。如唱似念的贺词读完,官员又从宦官手里接过了一份帛书。

      他展开帛卷,看了一眼,沉默了片刻,才开始宣读“诏,大将军秦亮力克东关、大败十万吴军,增食邑高都县内三千二百户,赏赐金饼十斤、绢帛千匹。制曰,可。”

      宣诏的声音结束,殿堂内却是一片寂静。毕竟此时大家都注意着言行,没有像朝会之前一样、闹哄哄地随意说话了。

      秦亮也沉默了片刻,随后拜道“臣谢殿下、陛下恩赏!”

      曹芳的声音道“大将军免礼。”

      这时王沈的声音道“车骑将军请上贺表。”

      宦官走向王沈那边去了。秦亮也直起身体,恢复了坐姿,便见左边的领军将军令狐愚、正转头看过来。秦亮察觉到他的动作,也投去目光,两人默默地对视了一眼。

      顷刻间,便见好几个人都陆续侧目,向秦亮看了过来。

      但秦亮这点城府还是有的,并没有表现出来,他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很快已端坐在席位上、目不斜视。

      大鸿胪属官继续念着贺词,秦亮完全没听进去,心里已经冒出了一股怒气!

      东关、羡溪大战,破敌军十万之众,且魏军自身的伤亡比例并不大,如此大功,秦亮作为大军主帅、赏赐竟只有增加三千户食邑?有些东西秦亮推辞是另一回事,但皇帝至少应该有个态度的。

      此事郭太后应有提醒,可能皇帝不想听从而已,因为那份诏书来自宦官、而非中书省。

      虽然会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皇帝或许更加危险;但像曹芳这样、表面功夫都不想做的人,照样让人难以忍受。

      不过秦亮这次回来,本就打算要废掉这个皇帝。他想到这里、才渐渐忍住了怒气,反正维持不下去,很快也不用维持了!

      等到朝贺结束,大伙陆续走出了东堂。秦亮与杜预、辛敞一起出来,刚走下台阶,便见宦官张欢也来到了殿堂门外。不过最先走到面前的人,则是度支尚书诸葛诞。

      相互见礼罢,诸葛诞便道“我有几句话、正想与大将军说。”

      秦亮点头道“我们边走边谈。”

      杜预与辛敞走在后面,没一会就相隔了段距离,秦亮与诸葛诞走前面、沿着台基

      过了一会,诸葛诞开口道“前月陛下派人召见,吾等才进宫觐见的。”

      秦亮随即淡然道“我知道。”

      诸葛诞接着说道“这回我欲主动面见陛下,打算谈论大将军受赏之事,便先言语一声。”

      秦亮等着下文。

      诸葛诞道“须得劝谏陛下,大将军是此役主将、若是封赏不够,那诸将士的军功不应该更少吗?今日陛下封赏稍欠深思,恐怕会引起中外军将士不满。”

      这会诸葛诞主动找上来,还真是最好的人选。诸葛诞是夏侯玄的好友,而且有过背叛王家联盟的污点,无论在曹芳的眼里、还是外人看来,都不像是在逼迫皇帝。

      秦亮立刻侧目,打量了一眼诸葛诞、引导着他“我已高居大将军之位,只能继续增加食邑。”

      诸葛诞沉吟片刻,终于说道“大将军居功至伟,封国公、加九锡也不为过。”

      秦亮随口说了一句“特权太重,我不会接受。”

      诸葛诞立刻说道“陛下欲予,是称道大将军之功。大将军若不受,乃因德行高节、为人谦逊也。”

      他等了一会,又道“劝谏陛下,全是我自己的主张,并没有受人指使,不过是出于公心而已。”

      秦亮目视诸葛诞“既然如此,我也不必过多劝阻了。我们虽与外姑相处得很好,跟一家人没什么两样;但如公所言,亲戚之情与朝廷大事,分清楚了就好。”

      诸葛诞道“大将军说得是,我定谨记、公私分明。”他说罢转头,看向后面的宦官张欢,便拱手道“我走阅门出宫,请先告辞了。”

      秦亮回礼道“府中偶有亲朋好友相聚,公可时常过来走动。”

      诸葛诞再次拱手“多谢大将军盛情。”

      张欢与诸葛诞相互揖见之后,便上前对秦亮说道“有关东吴之事,皇太后殿下想听听大将军之言,请大将军明日到东宫觐见。”

      秦亮揖道“臣奉诏。”

      张欢还礼,叹了口气道“皇后殿下,也想最后见大将军一面。”

      秦亮皱眉道“最后?”

      张欢靠近半步,小声道“皇后病重,这回恐怕是不行了。皇太后殿下说甄将军回朝、能与皇后相见,便因大将军此前上书请诏。皇后才想趁大将军觐见之时,当面道一声谢。”

      秦亮道“毌丘俭叛乱之时,甄将军还是明事理的,我只是为他做了件小事。御医也没有办法吗?”

      张欢道“召见了几次御医,皆束手无策。”

      秦亮沉默片刻,说道“明日我再问问病情。”

      张欢揖道“仆便先告辞、回去复命了。”

      秦亮遂还礼道别。张欢又客气说了声“大将军慢行。”

      (/_)

      1秒记住网:。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第五百七十三章 好有道理===

      朝会之后,几乎一整天、秦亮都在大将军府前厅庭院,因为陆续有朝廷官员来访。

      傍晚时分,他才回到内宅。刚走进西边的庭院门楼、只见一个侍女弯腰让在道旁,他便随口问道“夫人在里面吗?”

      侍女答道“王夫人在灶房准备晚膳。”

      秦亮听罢,转身往门楼一侧的厨房走去。却见莫邪等人在里面忙活,并不见令君。莫邪转头一看,赶紧向秦亮屈膝行礼。

      秦亮面露微笑,随口道“我来看看,晚膳吃些什么。”

      莫邪应了一声,不过她应该知道,秦亮不是来看菜肴、是来找令君的。

      果然她随即轻声说了一句“君侯,夫人刚去阁楼厅堂了。”说罢接着去捞鱼。

      秦亮点了一下头,正待要走,忽然听到“哗”地一声、从灶台上传来了一阵响动。

      他被吸引了注意力,下意识回头看去,见莫邪竟把活的小鱼、直接倒进了铁锅里,连内脏都没取。不过这么小的品种,也许本来就不用取。

      魏国是有铁锅的,只是没有普及到民间,高门大户也不习惯用铁锅来炒菜。这道小菜,是用油炸。

      莫邪察觉秦亮的目光,又垂目道“油酥小鱼,君可以拿来下酒。”

      秦亮往锅里瞧了一眼,片刻工夫、那些鱼已停止了跳跃,过程非常快。只见一只小鱼的腰部直接挺了起来,已然是用尽了全力挣扎,发出“滋滋”的声音,扭曲的姿势定格在了油锅里。

      对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来说,不存在君子远庖厨的讲究,六秒记忆的鱼而已。但秦亮有时候会留心观察一些琐碎的事,大概是一种习惯罢了。

      “我在洛阳还是第一次吃这个菜。”秦亮随口说了一声,继续朝门口走去。

      秦亮来到阁楼

      “君回来啦。”令君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喜色,便放下手里的酒坛,款款向秦亮揖拜。

      秦亮拱手道“卿只管做自己的事。”

      令君道“马上可以用膳了,没什么事。夫君再等一小会就好。”

      秦亮遂来到小木案后面入座。

      令君转头看了他一眼,便继续手里的琐事,她把酒坛开封,然后将里面的葡萄酒、倒进两只酒壶里。她的动作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平稳的姿态、仿佛能感染人的心境。

      秦亮看了一会,开口道“今天去上朝,皇帝叫人宣读了封赏诏令。增加食邑三千余户,还有一批金饼和绢帛。”

      令君手上的动作稍微停顿了一下,头也不回地说道“夫君在淮南战场上、好不容易立了大功,陛下怎么封赏,都是君应得之物。”

      她倒满一只酒壶、一滴酒也没撒出去,这才把目光从物件上挪开,转头看了一眼秦亮。

      秦亮沉吟道“尚书诸葛公休说要去进谏皇帝,建议下诏封国公、加九锡。我简单劝阻了两句,那些特权、我本来就不可能轻易接受。”

      在令君面前,秦亮说话倒不用那么讲究,可以说得更直白。不过她很容易就能听明白意思,秦亮也不用说得太详细了。譬如“简单劝阻两句”、与坚决阻止相比,表达的态度当然不同。

      令君听罢,眼睛里的神情也微微一变,过了一会才轻轻说道“诸葛公去进言,却是挺适合的。夫君不受,那也是陛下认定、君立了不世之功阿。”

      秦亮点头道“是这个道理,不过皇帝不一定听得进去谏言。先等两天罢,暂且不管这事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1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