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3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诸葛恪也是支持太子的人,不过立场不太坚定,他的长子就曾与鲁王勾结过。但他忽然敢攻讦朱据,大虎还是很意外的。

      大虎暗自寻思了一下,认为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诸葛恪亲手毒杀长子,便是那些士大夫的告状所致,可能激起了诸葛恪对太子當羽的愤恨。

      另外根据侍中孙峻安插在诸葛恪身边的卧底所言,朱丞相的侄子朱异,在羡溪之战前夕、是持反对诸葛恪的主张。后来羡溪之战果然大败,所以诸葛恪为了否认自己的主要责任、才要先发制人?

      诸葛恪的声音道“如果徐塘的朱丞相拒绝出兵,或是干脆没有增援到徐塘,臣必然不会在羡溪与魏军聚兵决战!正是朱丞相统兵位于魏军的腹背,只要他及时与濡须口二城、东关关城的守军一道,全力反击,切断秦亮军的后路与粮道,我军在羡溪的胜算便很大;因此臣才会做出如此抉择!”

      孙权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诸葛恪听罢,不敢再多言,遂与儿子一道伏拜谢恩,然后告退离开了。

      大虎已看出来,父亲显然不是很相信诸葛恪的一面之词。孙权虽然很少亲征,但从乱世过来的人、完全不知兵是不可能的。朱丞相对大战的影响是否有那么大,大虎不太清楚,但从孙权的反应看、应该有点存疑。

      另外诸葛恪家的那些事,孙权当然也很清楚。

      于是该大虎趁机出手了!不然单凭诸葛恪,恐怕动不了朱家。

      大虎先看了一眼旁边的潘淑,觉得潘淑应该不会出来搞破坏。因为大虎已经给潘淑七岁的儿子孙亮、选定了妻子,便是夫君全琮的侄孙女全氏。

      至于潘淑把事情说出去,反倒没关系。反正大虎与太子那边的人,早就撕破脸了,也不怕别人恨自己。

      这时大虎便开口,轻轻地说道“太子与朱丞相,对父皇确实多有怨言阿,当年芍陂大战之后那道坎,他们心里就是过不去,至今还会拿出来说。觉得父皇对顾承、张休不公。”

      果然孙权立刻露出了怒气,这一拨、正拨到了他的心坎上!

      其实芍陂之役后,虽然全琮父子状告顾承夸大军功、欺瞒陛下,但孙权并没有想严厉处置他们。正是因为太子那边的人又跳出来,指责孙权听信谗言、处事不公,孙权才大怒,把几个人或赐死或流放。

      不料过去这么久了,太子的人还在说?

      大虎道“中书令孙弘认识太子府上的人,据说在攻打合肥的时候,朱丞相与太子仍然于府中诟病父皇、不该诏令吴军出动进攻。他们本就反对此役,且心怀怨气,在战场上态度消极,倒也不出所料。诸葛元逊的说辞不一定对,却还是挺有道理的。说不定有些人,是巴不得吴军此役战败!”

      孙权冷冷问道“此事当真?”

      大虎一脸委屈道“人说父女连心,女儿还能欺瞒父皇吗?父皇把中书令孙弘找来问问罢,他刚得知此事时、就想密奏于父皇。只因当时我军打下了合肥,父皇难得高兴,我才劝阻孙弘、让他不要惹父皇气恼。”

      孙权顿时气得,拳头都握紧了,冰冷的神情十分可怕!

      大虎知道,父皇不仅是因为宠信自己、愿意相信自己说辞,而且他本来就知道太子有怨气!

      父皇孙权要是真的对太子满意,立太子的同时、马上又封孙霸为鲁王是怎么回事?而且还很明显地纵容鲁王。

      还有废黜曾经宠上天了的王夫人、打入冷宫,致使其郁郁而终,又是什么考虑?若是想太子地位更牢固,不是应该册封其生母王夫人为皇后,让太子更加受人尊重吗?

      说到底父皇对孙和并不满意,更加忌惮孙和背后的那一大帮士大夫!有了那么多士族抱团、还推出来个太子,将皇帝置于何地?况且将来太子真的能掌握那帮人吗?

      孙权最后没有封王夫人为皇后,也是这个原因。孙权在皇后问题上能够坚持己见,却没法不立太子。

      不过孙权年纪大了,对待權力确实反而更緊张。

      这时大虎不动声色地与潘夫人对视了一眼,见潘夫人似乎也知道畏惧了、一双美目里充斥着惊恐。

      大虎心道知道怕是对的。

      别以为现在父皇宠汝,汝就能置身事外看戏、什么事都没有。当年王夫人得到的宠爱,根本不是汝能相比的,那是恨不得每一弹指都腻在一起、片刻也不想分开,连大虎这个女儿都嫉妒得发疯。结果怎样?父皇还不是说翻脸就翻,一脚就踢到冷宫去再不相见了!

      大虎的嘴角微微一动,在潘夫人的注视下、露出了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冷笑。

      潘夫人有点懵,心思却也很细腻,一下子就察觉了大虎的微妙神情,再次神情复杂地看了大虎一眼。

      (/_)

      1秒记住网:。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第五百七十一章 祭祀之间===

      佳节将至,建邺却出大事了。太子孙和被召入宫,随后竟忽然被軟禁了起来。

      诸官员大急,立刻联络了一大群人,以泥抹头、自缚于太初宫外,为太子喊冤求情。

      马茂每天都要去太初宫外围观,看看情势的发展。其间还碰到了曾经交好的孙峻、以及中书令孙弘,显然鲁王这边的人也对事情十分关注。

      由不得大伙不紧张,这场面说是求情,简直是在逼宫阿!

      那么多吴国士大夫站出来,如果皇帝最终选择妥协,也不是很奇怪的事。一旦妥协,那么责任肯定是某奸臣谗言,而奸臣当然是支持鲁王的人了。

      皇帝孙权不是没有妥协过,之前有个校事官吕壹,便因孙权对士大夫让步、给拉出去砍掉了,因此平息了众怒!

      马茂见到中书令孙弘时,只见孙弘的脸、简直是纸白。

      孙弘与马茂的关系不太好,所以没有机会交谈。不过此人还是有见识的、否则也做不上中书令,???????????????他明显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危险性。

      有时候事态就是这样,看着是太子那边落败,但没到最后时刻、也有可能反转!

      不管中书令还是校事官,孙弘与当年的吕壹、仍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便是出身都比较低微,没有什么家族实力!孙弘姓孙,但他不是宗室那个孙,这种人拿出来献祭最合适。

      皇帝显然也在犹豫徘徊,一连两天都没有表态,任由诸臣自缚宫外。

      到了第三天,事情终于有了眉头。校事府的官兵忽然出现,先将有兵权的陈正、陈象二人逮捕。校事府下手非常狠,押解着两人回家,直接又将其全家逮捕,然后抄家搜查罪状!

      接着宣诏罢免朱据的丞相官职,并有另外两个大臣被罢免,都逮进宫中各杖一百。

      这下所有人都已明白、皇帝这次不会妥协了!那个中书令孙弘,应该也可以松口气了。

      马茂看清楚了形势,便也回到了府中,琢磨着吴国此时的局面。

      他最近已打听到,魏军中军已经撤退、并没有要继续进攻东吴的准备。没想到外敌压力稍微一松,反倒引燃了东吴内部早已积压多年的巨大矛盾!

      就在这时,忽报有客求见。马茂心里一喜,难道是侍中孙峻的人、终于要请自己去出谋划策了?

      前几个月、不知道究竟何处出了纰漏,孙峻对马茂似乎产生了怀疑,再也没有与马茂商议机密;而且马茂有一次还发现,疑似有人跟踪自己!

      不过孙峻肯定没有找到凭据、还只是猜忌,否则上门的人必定是校事府官兵。如今孙峻如果重新邀约,那应该就是减少了怀疑,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听听马茂的谏言?

      然而马茂见到客人时,才知来客不是孙峻府上的人。

      来人姓谭,交谈了两句,原来是谭绍家的人。谭绍便是潘夫人的姐夫,派人来请马茂,说是潘夫人想见一面?

      以前潘夫人的父亲犯了罪、已经死了,她们姐妹没入宫中做了织工奴婢。潘夫人被孙权看上之后,才为姐姐求情、放出去嫁人,后来姐夫谭绍也因潘夫人得宠、做上了骑都尉。所以姐姐家的人,应该对潘夫人心怀感激和信任。

      但潘夫人此时为何要见自己?

      估计还是因为有一次马茂当众说的话,传到了孙权耳中。便是说潘夫人,只想得到陛下的宠幸而已,既不揭人短、也不干政,并非别人说的那样性情险恶。一句话帮了潘夫人大忙,因此潘夫人之后好像很信任马茂的见识德行。

      马茂犹豫了一会,他对潘夫人的印象不差,至少比全公主大虎好得多!马茂想想自己、反正随时准备要跑路了,无须考虑在东吴的长期处境,再帮潘夫人一次也无妨。

      于是马茂跟着谭家人出门。之后他便到了谭绍家里,先换了身衣服。谭绍告诉马茂,一会到祖庙祭祀时、可以见到潘夫人。

      临近年关,潘夫人回来,正是为了祭祀先父灵位。她???????????????身边当然也有宫里的随从,只有在祖庙里、大概才有机会避开外人。

      马茂以唱礼执事的身份,先到了潘家修建的祖庙,在那里等着。

      没一会潘夫人就进来了,她立刻转头看了马茂一眼。彼此当然认识,在皇宫里不只见过一次面。马茂弯腰揖见,潘夫人只是轻轻点头示意,然后跪坐到灵位前,开始按部就班地焚香烧纸。

      自家人谭绍以及潘氏都在庙里,那些随从则在门外的庭院中。潘夫人侧对着马茂,开口轻声说道:“全公主对我说、可以让孙亮做太子,她说的是真话吗?最近发生的事,让我心神不宁,我想听一下乐德怎么说。”

      潘夫人显然是因为信任马茂、才会问他。马茂还是那个想法,事到如今、也不用再管以后的事,当即便回应道:“全公主之言,多半是真话,如今七皇子的机会很大了。”

      “是吗?”潘夫人的神色微微一喜。

      马茂道:“从最近发生的事看,太子的人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太子迟早也会被废黜。”

      潘夫人道:“鲁王呢?全公主不是一直在支持鲁王吗?”

      马茂几乎不假思索道:“鲁王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做上储君,陛下知道,全公主也知道。否则以鲁王的性情,以及这些年的积怨,他将来会不顾后果、全面凊算太子的人,国家必陷入更大的动荡。从头到尾,只有鲁王自己怀着虚假的希望罢了。”

      他顿了顿道,“全公主不是想支持鲁王,她只想整倒太子、为此可以不计代价,不过正好发现陛下纵容鲁王而已。”

      潘夫人恍然道:“原来是这样!卿实言相告之前,我竟一直没想明白这个道理。”

      马茂接着说道:“储君人选,还有五皇子(孙奋)、六皇子(孙休)。五皇子不太可能,他的生母出身不好、陛下给的名分也最低,最重要的是陛下不喜欢他,听说总共都没见过几次面。六皇子也不是太好的人选,他与刚被罢免的朱丞相女有婚约,况且生母是王夫人,陛下会担心六皇子因为王夫人的事、而心生怨恨。王夫人的事,夫人知道罢?”

      潘夫人没吭声,眼睛里却有中悲凉之色。看来她是知道的。

      马茂道:“所以七皇子虽然最小,如今却是不错的人选。全公主也早就明白了,他不是让全将军的侄孙女、与七皇子定下婚约了吗?”

      马茂稍作停顿,又有些厌恶地说道:“全公主弄权,手段非同一般。她看中的人,肯定是有道理的。”

      妇人干政,而且把朝廷搞得鸡飞狗跳,马茂对这样的事相当痛恨,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大虎頑弄权术简直得到了真传。

      潘夫人松了口气:“乐德这么一说,我便相信了。乐德为我着想的话、我会记得的,将来定不吝回报。”

      马茂却冷冷道:“恐怕夫人没法回报了。仆为夫人仗义执言,也并非为求回报,只是说了句真话而已。”

      潘夫人吃了一惊,???????????????蹙眉道:“马将军何出此言?”

      马茂道:“因为一旦七皇子上位,会有很多人想除掉夫人。”

      “甚么!”潘夫人愣在那里,直到纸上的火苗烧到手了,她才浑身一颤,急忙丢掉纸,握住手指放在小嘴前、痛得吹了一下削葱似的娇嫰指尖。

      马茂道:“想做权臣的人、或想弄权者,有七皇子在位就够了,留着夫人、是要看夫人效仿汉朝(东汉)太后垂帘听政吗?”

      潘夫人道:“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马茂不动声色道:“那也不行。若叫夫人看见、别人随意摆弄七皇子,夫人心里岂能高兴?”

      潘夫人忙问:“我该怎么办?”

      马茂想了一下,若是别人怕她专权,她最好是真的能专权。但潘夫人娘家这个家势底子、这样的权谋手段,在那帮宗室与士族面前,恐怕没有机会。死定了!

      于是马茂沉默不言。

      等了一会,潘夫人脸色煞白地摇了摇头,“我与全公主、朱公主的关系不错,尤其是朱公主对我很好!事情哪能像汝说的那样?”

      马茂不能为潘夫人谋划可行的法子,也没必要与她争执了、非得看她陷入绝望,于是他“嗯”了一声,点头回应。

      不过马茂还是希望,潘夫人不要觉得朱公主能管用。

      朱公主小虎若是愿意参与到權力争斗之中,她也不会与姐姐大虎结怨。又若朱公主之前就布局、倒还有机会,现在朱丞相都被罢官了,她也没法再与姐姐抗衡,晚了。

      这时潘氏催促道:“妹不要在此地逗留太久。”

      潘夫人从草席上站了起来,侧目看了马茂一眼,依旧面对着灵位道:“不过我仍然多谢乐德,愿意说出肺腑之言。”

      马茂揖拜道:“请夫人保重。”

      忽然一阵风灌进了庙里,把烧尽的纸钱和香灰吹得满屋子飘,顿时一种乌烟瘴气的阴霾之气、笼罩在此间。

      ===第五百七十二章 晴天的寒意===

      秦亮军从寿春分批出发,仍循着颍水、讨虏渠汝水回去,于正始十一年初抵达了洛阳。

      春天到了,天气晴朗、太阳出现在了洛水上空。不过洛水上还有冰面,周围的积雪也未完全融化。气温似乎并未升高多少,人们只要来到阴凉处,立刻就能重新感受到寒意。

      秦亮来到洛水之畔时,冰雪反射着阳光,只觉光线明亮得刺眼。周围的风景十分清新明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19: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