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砰砰砰……”火光到处闪烁,此起彼伏的声音连绵许久,硝烟弥漫之中,传来了几声痛呼声,不时有吴军士卒扑倒。还有的火铳点火时,距离太远,打在吴军的木盾上、铠甲上未能击穿防护。
火光闪耀过后,爆响声刚停,吴军步兵很快冲到了眼前!
大多魏军士卒直接把火铳扔了,取下了长铍与吴军拼杀。一些魏军士卒没有想起换兵器,竟拿着火铳、直接与吴兵对打起来。木杆与铸铜短管可以当铁棒使,可火铳本就不是近战武器,握起来很不顺手,打在敌军身上“哐哐”直响。
魏军将领见势大声喊道:“拒阵!”
综合铍兵后面的长矛手,陆续将竖立的长矛放下来,平举到了前方。魏军前队拿着长铍、环首刀,还在与吴兵拼杀,阵前一片混战。
这时魏军左翼,刀盾兵忽然让开了一条路。几个士卒把沙袋丢到前侧地上,两个士卒抬着一门铜炮放在了沙袋之间,一个士卒拿起香、凑上去径直就点引线!
“轰!”一声巨响忽起。铜炮前面喷出一团火焰,白色浓烟立刻弥漫在周围,仿佛一下子起了大雾。
几乎与此同时,吴军前侧便是几声惨叫、一片哗然,碎石铁片砸在吴军身上,发出“叮叮当当”的一阵撞击声。粗短铜炮的气密性不足,装填散弹的威力也不太强,有些碎片可能根本击【创建和谐家园】吴军的铠甲,但离得近、也有所杀伤。
接着“哐当”一声,铜炮往后撞在沙袋上,直接跳了起来。此时许多人的耳朵“嗡嗡”直响,一阵耳鸣,几乎都听不见喊叫声了。烟雾之中,又人张着嘴、身体在抖动,似乎正在咳嗽。
一个年轻士卒坐在地上,竟然什么也不顾地仰头大哭,人们却听不清他的声音。旁边的人急忙把他一把拽了起来,省得被踩死,结果那士卒空着手还在哭,全然不顾周围人张着嘴怒吼。
没一会,巨大的喊杀声、怒吼声,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耳际。双方在侧翼率先冲杀起来,都想击溃对方的侧翼,然后围杀中路的长矛重步兵!
“啪啪啪”的密集木头撞击声再次响起,中路的长矛又不断击打了起来。因为之前有些魏军铍兵、吴军冲阵的步兵在阵前混战,还有几个人没躲回去,这时直接在矛阵下方扭打在了一起。
不知何时,吴军大阵侧后方,忽然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如同连绵的雷声、持续在天边震动!
魏军杨威部大股马队,迂回绕行了一大圈,已从吴军的左翼杀了过来。
汹涌的马群,准确地找到了一处薄弱环节。那一片吴兵是从正面撤下来的,还在补充兵器、整顿休整。魏军一股马兵纵队直接绕过两个方阵,对着那片吴军一个冲锋,直接就冲垮了军阵!
溃散的人群朝各个方阵之间奔跑,吴军的侧面变得十分混乱。
附近的吴军预备队,也只能即刻列阵,组成四面拒敌的方阵、动弹不得,以免被骑兵忽然冲垮!问题是吴军正面还在大战,如果前线消耗之后,预备队不能及时增援上去,战线显然难以完整维持了。
诸葛恪在吴军中军,不断地发号施令,调遣大将带兵、前去反击驱逐魏军乱窜的马兵。
只见南面远处旌旗猎猎,黑压压一片,更多的马队、已经进入了肉眼所及的范围之内!诸葛恪观望了一阵,估计至少有数千骑之众。
骑兵的占地与间隙,比步兵要宽。几千骑聚集在同一片地方,那也是浩浩荡荡,乍看比一两万步兵的声势还大!
马队跑得还快,想要驱逐几千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诸葛恪情急之下,只能急忙调兵遣将、赶紧去增援侧翼防线。
但此刻诸葛恪心里,已经感受到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从正面的战线位置变化看,丁奉并未击溃魏军的侧翼或腹背,否则魏军在正面、必然无力继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魏军的大量马兵、却出现在了吴军大阵的侧背,仿佛一大片乌云一样,压得诸葛恪有点喘不过气来。
诸葛恪坐在马背上,一时间并没有大喊大叫,倒忽然神情凝重地沉默了下来。他感觉四肢有点无力,喉咙也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大阵尚未崩溃,吴军仍在各处继续作战,然而一股冰冷的凉意、已渐渐扩散到了诸葛恪的全身。
“大将军!大将军……”忽然两声呼唤,让诸葛恪回过神,转头皱眉看着对方。
部将建议道:“请大将军派人去,叫前线的楼船斗舰回来,攻击我军前侧的敌兵、以便尽力稳住正面!”
诸葛恪点头道:“可。”他回过神来,心中仍然一片空白!大概想逃避、不愿去多想,不过内心深处的意识,已然是挥之不去。
。。。。。。。
===第五百六十一章 混沌===
最先出现溃败迹象的地方,便是羡溪南岸、吴军的正面战场!
魏军全线向前推进,吴军先是一处地方没挡住进攻,致使大股魏军攻入了阵线!左右的吴军各方阵,为了避免被两个方向同时夹击,只得分批向后撤退。但临阵后退,引起了队伍溃散,混乱随即开始扩散、蔓延至撤下来的预备队之间。
诸葛恪观望着远处的情形,心里「咯噔」一声,明白自己的十万大军(号称),已经完了!
其实约在近半个时辰之前,他便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或许只是不太愿意接受而已。
长达半个时辰的战败酝酿,诸葛恪却是毫无办法!
那种感受,宛若正在一艘巨大的楼船上,前方已经出现了礁石,眼看就要撞上;但是仅靠手里小小的船舵,根本控制不住楼船的行驶方向,水面上划动的船桨在沉重巨大的楼船之间、亦显得疲软无力。
「咚咚……」急促的鼓声之中,羡溪南岸的魏军成多路纵队、开始向东面快速推进。
长龙般的步兵队伍,以快走的急行军速度前进,「叮哐」的铠甲声响、与脚步声混作一片,不时传来一阵阵呐喊。
魏军很快占领了吴军的阵地,通过一片稻田、越过了圩湖北岸。
这时一曲轻快的短吹旋律传来,一股骑兵纵队以慢跑的队形,从步军纵队侧面冲了过去。「轰隆隆……」的马蹄声,让鼓声也似乎变小了。
前方是一大片混乱的吴兵步兵,有的还保持着纵队撤退,有的已是混乱不堪,争相溃逃。
奔涌的人群十分疯狂,仿佛是西边发生了大火、或者岩浆喷涌的灾害,无数野兽都在狂奔,朝着一个方向逃窜迁徙!
「扔兵器、举双手,不杀不杀!」魏军骑兵忽然大喊。
但吴军人群只顾向东奔跑。这时便响起了一阵呐喊声,「冲!冲阿……」马蹄声骤然之间大如雷鸣,大群骑兵从后面蜂拥而至。
拿着配重矛的重骑,并没有攻击溃兵,而是从散乱的人群之间、直接向前方冲了过去,但是奔涌的铁蹄十分吓人。尾随而至的轻骑兵便不同了,有的人在拈弓搭箭,边跑马边弛射,「噼里啪啦」的弦声之间,箭矢朝吴兵背上「嗖嗖」飞去。
有的骑兵握起环首刀,侧身对准敌军,战马冲过,便是「哐当」一声,环首刀在马匹的速度下、直接撞到了敌兵背上!不断有吴兵扑倒在地。
许多吴兵拖着沉重的铠甲,终于跑不动了,不断有人扔掉了兵器,下意识地把手举了起来。那些魏军骑兵的喊声、似乎有一种暗示性,让溃兵很容易明白,具体该怎么做,投降的难度一下子减小了许多。
从身边冲过去的马兵,大声提醒道:「站着别动,等后面的步军。」
战线正面的溃败,已然将吴军大阵左翼也带崩了!虽然先前侧翼去了几股有生力量,本来可以挡住魏军杨威部的进攻;但是吴军将士观望到、羡溪前线一片混乱,士气可想而知,诸阵营垮得非常快。
辽阔的大地上,混乱异常。
此时的天地之间,比起先前大战之时、似乎还要嘈杂。之前的喊叫喧哗声、大抵是此起彼伏,交战时人们便大吼,立阵的人马则安静许多。但现在的整片天空,似乎都笼罩着「嗡嗡嗡……」巨大的噪音,四面八方无孔不入。
但即便是如此混乱的战场上,仍然有迹可循!
那些四面慌乱逃跑的溃兵,几乎起不到作用了。真正还能影响形势的,还是那些组织尚在、没有完全崩溃的吴军人马。即便失去了中军的调度,但各自为战、仍然能迟滞魏军的追击!如果能在关键节点部署抵抗,甚至能为大量吴军、争取到撤退的时间。
一面羽毛旗的飘荡移动着,秦
亮带着一大队人马,也随即赶到了吴军阵地上。
这时两个大将发现了秦亮的帅旗,陆续前来拜见。
秦亮与将领见礼,便抬头张望西边乱糟糟的场面。烟雾沉沉之中,全是急匆匆赶路的人马。
他卷起了手里的地图、递给旁边的王康,随即对中坚营右校张猛道:「杨伏德的马队在追击溃兵。汝麾下的马队,不要管这里的败兵了。即刻召集骑兵,赶去前方的湖泊北岸,如遇抵抗,将其击溃!」
张猛拜道:「仆遵大将军令!」
方圆十几里内,一共有两处圩湖。东边还有一片水域,虽然没有那么大、但位置更靠北;于是在羡溪与湖泊之间,形成了一条比较狭窄的走廊。而且那地方好像还有一条水渠,沟通湖泊与羡溪。
一旦有见识的吴军将领,带兵把那里控制住,那么吴兵就能向羡溪城方向撤退!
魏军当然也可以从南边绕行过去,但那样一来、便耽误时间了。此时敌军全军溃退,跑得非常快。
这时秦亮又指着北面道:「步兵靠近河畔进行追击,贼军水军、必定会到河岸接应败兵。」
张猛道:「喏!」
刚刚过来的大将,还有个青徐都督胡遵。秦亮也不挑人,直接下令道:「张猛部一旦打通路线,卿即率众、立刻进军羡溪城。可以趁势夺城最好,但若一时难以夺城、便控制城池外围,不能让敌军凭借城池,聚集抵抗力量!」
胡遵拱手道:「领大将军令!」
秦亮临时部署了一番,又回顾四野的光景。他见北面好像有许多人聚集,便踢马朝河岸方向行进,想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举着帅旗的将领、亲兵护卫也纷纷抖动缰绳,队伍簇拥着秦亮调转方向。
没一会,秦亮等人路过了一片稻田。明晃晃的水田里,一群乱兵正在淤泥中跋涉,他们应该很惊慌,但每一脚下去都会陷进淤泥中、根本走不快。
「啊!」一声惨叫骤然传来,一个人影中箭,噗通扑倒在了水田中,顿时浑浊的泥水四溅。
秦亮转头看了一眼王康,王康便踢马上前、对岸上的魏兵喊道:「别杀了,田里的人跑不掉,抓活的。」
将士们纷纷应声。
中军将士越过水田,终于看清了河畔的情况。原来是一股吴军在河岸上,背靠羡溪河面、用偏厢车围成了一个半圆车阵,正在抵挡魏军步骑的围攻!
秦亮观察车阵中的军旗,其中一面旗帜上有个「朱」字。也不知道是哪个吴军将领,不过东吴的朱姓应是大族。在如此大溃的局面下,这股吴军、还能组织起完善的军阵,显然是个大将,要靠家丁部曲才行!
果然有一艘斗舰,正在从南边的河面上划动。能让水军专门派出战船来接应,也佐证了秦亮的猜测。
但是贼军的队伍依旧整肃,即便魏军武将很想抓住敌军大将、着急立功,恐怕也不容易攻破贼军的车阵!
「砰砰……」两声巨大的震动传来,包围车阵的魏军人群头上、重矢呼啸而过。
周围的魏军步骑不进反退,都站在远处,拿着弓箭抛射!秦亮见状,猜测那边的魏军将领、是想等火炮和投石车运上来。
只见河上的战船正在缓缓靠近,显然将士们捉不住那个朱姓大将了。
秦亮倒也觉得无所谓,吴军这么大阵仗的崩溃,被俘虏、阵斩的各级将领至少数十员,不多那朱将军一人。魏军本来已经大胜,战役进入了尾声,河岸上那些魏军将士、已经渡过了艰苦的决战,再熬一段时间,便能从此役中幸免活命了!
魏国真正的敌人,确实是眼前这样的大将、割据一方的吴国士族大地主。但或许胜利缓解了秦亮的情绪
,一时间他竟也不是特别愤恨吴军大将了。毕竟这帮士族大将,起码也不至于、去仇恨自家庄园里干活的屯民黔首,说出诸如支性难改的话。贾充的声音道:「这是一员大将阿,仆估计是朱异。」秦亮转头道:「不过来不及了,走罢。」
大群马兵跟随着秦亮,又朝东边走了一两里地。大部魏军步兵纵队已在后方,右侧也能看到一些魏军的步兵,那是中垒营杨威麾下的步军;他们其实走得最远,是从南面绕行过来的。
略微起伏的大地上,四面都是魏军的马队、以及漫山遍野的溃兵。
这时秦亮终于看到了远处的湖面,正是地图上的那片水域。湖泊北侧的陆地上,荒地之间,全是魏军的骑兵!
吴兵溃败之后,竟然没有控制此地,或者安排了阻击的兵力、但是已被迅速击溃。
秦亮严肃的脸上,此刻不禁露出了一丝勉强的笑意。诸葛恪的人马,这下真的要损失惨重了!诸葛恪部好几万人是有的,偌大的吴国,又能组织起几次这样规模的大军?
不过相比魏国内战、经常是成建制地投降,此番大战后的追击和清缴,估计要耗时更久,甚至可能持续数日。
秦亮回头看了一眼,西南边的太阳仍然很高,今日离天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第五百六十二章 戛然而止===
羡溪出水口、大江对岸,便是于湖城(马鞍山市南),离建业非常近!此地与建业、已是同属丹阳郡之内。
前线的急报,当天傍晚便送到了建业!信使抵达城下时,城门都已经关闭了,信使在城楼下大喊、前线出大事了,于是守将用篮子把信使吊上了城楼。
这样的要紧奏书,太初宫内外的官吏都不敢有丝毫怠慢。宦官拿到奏书,立刻送进了内廷。
幸亏此时孙权还没休息,甚至与家眷们团聚的宴会、亦未结束。孙权当然知道前线在打仗,但他在建业也不用表现得太紧张,宴会上还有歌舞表演。
孙权坐在正位,因为没有外臣,他的两边分别坐着袁夫人和潘夫人。左右的席位上,还有他的两个女儿大虎、小虎,以及张布的小女儿张媱。
毕竟是晚宴,张布的长女张嫙没来,只有几岁大的小女在场,她是跟着小虎来的。小虎好像很喜欢张布的两个女儿,不时就带到太初宫来游玩。
这时宦官弯着腰、从柱子后面绕行过来了,他先埋着头跪坐在上位案侧,说道:「陛下恕罪,刚刚送进宫的急报,仆不敢耽误。」说罢将竹简摊开,放在木案上。
「哆哆……」宫女提着酒壶,又将美酒斟满了案上的细腰酒觚。孙权将手放在了玉石酒觚的细腰上,然后转头看竹简。
就在这时,忽然「哐」地一声,酒觚直接从孙权手里一松,倒在了木案上,酒水顿时流得、到处都是!
旁边的潘淑听到声音,马上转头看了孙权一眼,随即发现,皇帝孙权的脸色、一下子已变得煞白!
这些年来,潘淑还是第一次看到、孙权这么一副模样,简直比看见了鬼还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