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时丁奉叹了一声道:“我军马兵少,每日在前方这么追逐,着实可惜。”
诸葛恪知道丁奉的心思细,听到这句话,再次确认了自己的看法。
果然丁奉又沉吟道:“我们明摆着守株待兔。如吾是魏军主将,便采用长期对峙的做法,不会急着来攻。”
诸葛恪不置可否,因为丁奉之言、不无道理。大军对峙徒费粮草,但对双方都是一样的。若非魏军大军进逼东关,诸葛恪现在早就南下濡须水、羡溪流域屯田去了。
诸葛恪想了想道:“东兴堤北边的那些铁链作用有限,河上主要还是靠那些铁锥;船过不来,人便过不来。但秦仲明毕竟是名将,何况北来的敌军是顺流,我们的防御不一定拦他得住。”
丁奉道:“即便拦不住,在这附近任何地方大战,也对我们十分有利!”他说罢观望着关城外的景象。
诸葛恪以为然,轻轻点了一下头。
丁奉之所以心急,便是因为此战的地形复杂狭窄,吴军胜算很大。眼看着煮熟的鸭子就在面前,却可能要飞,换谁也急!
但大战就是这样,便宜占尽的时候,对手可以选择不打。不打也比战败要好,这种事没有办法。
众将在关城上呆了一会,这时阳光斜射,光线渐渐黯淡了。大伙向西看去,????????????????濡须水两岸一片平坦,天边隐约可见的黑影、正是七宝山所在山脉,太阳快要下山了。
于是诸葛恪起身,带着丁奉等人下了城楼,返回军营。
三年前的东关之役,吴国援军是从南边徐塘那边赶来的。但今年吴军早有准备,主力近十万大多都在群山南麓,军营便占了一大片地方,因为东关只是座小关城、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
一夜宁静,风也不大。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东关大堤两岸的吴军营寨里,忽然吵闹了起来!人声嘈杂之间,有人大声道:“贼军来也,从水上来了!”
戍守的吴军将领吃不准,赶紧叫人帮忙披好铠甲,走出了大堤南边码头上的房屋。然后一行人骑马出发,赶到了东兴大堤的东段上面。
众人朝黑蒙蒙的水面上看了一会,什么也没看到。想听动静,但是濡须水两岸的人声、流水声干扰了声响。
武将转头道:“把火把灭了,照不到远处。”
部下依言将火把扔到地上踩灭。
就在这时,对岸“嗖嗖嗖”几支火箭飞向了河面,大堤上的武将眼尖,隐约看见了有什么巨大的东西、从河面上飘来!当火箭飞过某一个角度时,那黑影一晃而过,没太看真切。
武将犹豫了一下,转头道:“传令,击鼓!立刻派人去大营、禀报大将军,贼军从濡须水袭东关大堤!”
“喏!”部下斩钉截铁地应了一声,随即翻身上马。
没一会码头附近便传来了“咚咚咚”的击鼓声,人声更加嘈杂。对岸的吴军也随之跟着击鼓。
这时河面上的一个东西、终于朦朦胧胧地露出了真面目!原来是一只十分宽阔的竹筏,那大竹筏长宽近百步之阔,前后还有小船拖行。虽是顺流而下,但那些小船上的人开始奋力划桨冲刺了,“哗啦”的击水之声亦已可闻。
只见大竹筏上站着许多人,长兵器如林聳立,旗帜也在风中飘荡。西北风,故旗帜向前。
“放箭!放箭……”????????????????远处传来了一声吆喝,“噼里啪啦”的弦声不绝于耳,朝着竹筏上的甲兵一通箭雨覆盖。那几艘小船立刻调头划走。
这边的武将见状,终于回过神来了!
既然是顺风而行,大竹筏上却简陋得不像话,连个风帆都舍不得建造,不惜用小船拖行?而且竹筏上什么都没有,却站着那么多人做什么,人命那么不值价吗?
于是武将带着部下往北走,眼见竹筏进入射程,便叫大伙放火箭。
果不出所料,竹筏上那些看似甲兵的人、居然一点就着!随着火光越来越大,众人也看清楚了,全是一些裹着破烂铠甲的稻草人!稻草人上还插着许多长矛、竹竿,远远看去,确实像是兵阵。
吴军浪费了许多箭矢,大多射到了稻草人身上,在火光中变得就像是刺猬一般。此乃“草船借箭”之策?
“咔嚓咔嚓……”河中传来了一阵令人牙酸的声响。硕大沉重的竹筏撞到了藏在河中的铁锥。
那大竹筏并不怕漏水,筏体很宽也不会倾覆,而且它看起来很简陋、却颇有技巧,建造得十分坚固!撞到铁锥后,完全没有檞体,反而将铁锥席卷而去!
后方更多的大竹筏、大木船陆续出现,与最前面的那只竹筏,那些木船竹筏全都十分简陋、几乎就是一大片竹木板,但分外宽大。
===第五百四十七章 冲堤===
濡须水在东兴堤这一段,几乎是南北流向。东兴堤整体有个斜度,在地图上就像笔画捺。
吴军以多道铁链锁河,铁链一头在东兴堤的西端,另一头则在东岸、即濡须水与沼泽大塘之间的一段狭窄陆地。
“咔嚓咔……”随着巨大的噪音之后,越来越多的大竹筏顺流飘来,在濡须水面上浮动,席卷走了河中的铁锥。接着又有一些简陋的大木船飘来,木船长达数十步,最前面的一艘木船、很快就被铁链卡住了。
这些大竹筏与木船看起来简陋,但魏军中必定有会造船的人才,至少赶工造出来的东西很坚固、完全没有檞体的迹象。
就在这时,忽然一只火把被扔到了木船上,几乎是“哄”地一声,上面立刻燃起了大火!
东兴堤上的吴兵这才看清,原来那只简陋的大船上,放置了一大捆柴禾!目测柴禾捆成的柱子、起码一二十人才能围住,上面还浇上了桐油,所以一点就着,顷刻间便是黑烟滚滚!
????????????????木船卡在铁链上动弹不得,柴禾火焰对着铁链烧。火势冲天,在东兴堤上的吴兵也感觉到了热度。一时间大伙拿那些木船竹筏一点办法也没有。
初时铁链只是被柴火渐渐烧红,但等一部分柴禾烧成了木炭之后,铁链立刻就有了熔断的迹象!
果不出料,只听得“哗啦”一声,沉重的铁链被自身的重量拉断,沉入了河底。滚烫的铁链接触到河水,马上发出“炔……”的一声,消失在了河面之上。
装载了柴禾的竹筏木船、都陆续被铁链卡住了,并燃起了大火。一排熊熊的火焰烧得、仿佛整个河面都变红了,周围亮如白昼。
东兴堤的东北方向、有一片宽阔的沼泽大塘,紧靠着濡须水东岸。
这时魏军已经到了大塘北侧,正与南侧的一些吴军隔水大骂。加上东兴堤上的吴兵也离得不远,一时间这片地方上、简直是人声鼎沸!
没一会,成群的油船、轻船划动着顺流而下,进入了火光照射的范围,航行得飞快。
古籍注曰:油船,盖以牛皮为之,外施油以扞水。
这是魏军常用的载人船只,好处是在陆地上、用一只独轮车就能推着走。当年曹仁调兵到大江南岸去作战,就是用的这种船,当然最后被吴国水军封锁回不去、几乎全军覆没。
那些除了稻草人、什么都没布置的大竹筏,已将河底的铁锥破坏殆尽。没有散架的大竹筏飘到了东兴堤旁边、被堤坝挡住了。
“噼里啪啦……”东兴堤上的吴军不断放箭,牛皮船进入射程后自然躲不过去!但熟牛皮很坚固,常常连箭矢都射【创建和谐家园】、会被弹开,但也有被射穿的地方开始漏水了。
魏军士卒拿着刀盾,纷纷跳上了百步宽的竹筏,在大竹筏上稍作聚集,便大喊着“杀杀”,朝东兴堤上攻来。
堤坝的位置高一些,吴兵还是占便宜的,长矛手居高临下,对着爬上来的魏兵便是一通乱矛捅莿。“哐!”冲在最前面的魏兵用木盾挡住了长矛,但木盾不能遮住全身,另一杆长矛刺中了魏兵的肩甲,“铛”地一声金属的撞击声,那魏兵被掀退了下去。
立刻又有一个魏兵鼓足气、猛冲上来,“叮哐”两声之后,那魏兵又被掀翻下去。他刚才已经冲近了,从土坡上滑落时,挥舞环首刀横劈了一刀,正好砍中一个吴兵的小腿,只听得“啊”地一声大声痛叫。
那大竹筏上的稻草人上揷的兵器,有一些是真矛。魏军找到完好的长矛,爬到堤坝土坡上,与上面的吴兵互捅。
竹筏上有个魏军武将,挥着环首刀大喊道:“后退者斩!死了有抚恤,有地、有牛!”
“冲阿!”魏兵们怒吼大叫,蜂拥朝堤坝上爬了上去。
魏军将士一鼓作气,许多人都冲上了堤坝,两军刀枪挥舞,反射着火光闪烁,一阵混战!人们冲杀的时候,都在大喊大叫,仿佛如此可以减轻心中的恐惧。东兴堤东段上的喧嚣声,简直震天动地,仿佛有千军万马。
一个魏兵不知被谁踢了一脚,踉跄着扑向前面的吴兵。若非盾牌挡了一下,魏兵差点没直接撞到吴兵的刀口上。两人扑了个满怀,一起摔倒在地,因为都站在堤坝边上、两人便一起朝南边滚落下去。
“噗通”两声,二人都掉进了水里。幸得这堤坝并不像城墙那样陡峭,而是底部宽、上部较窄,他们刚入水时都是浅水。否则会游泳也没用,因为身上都穿着铁甲。
吴兵手脚并用,急忙往上面爬去,这时他发现魏兵竟也在旁边,心下顿时大怒。手里的兵器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吴兵便挥起拳头揍了过去!“哐当”地一声,一拳打在了盆领上,疼得大叫的人、反而是吴兵。
这时东天已经泛白,但东兴堤把水上的大火遮住了,堤坝后面还是一片黯淡、视线不清。疼痛大概让吴兵冷静了下来,他赶紧往敌兵的反方向摸走了。
堵在堤坝上的大竹筏,变成了魏军的跳板,越来越多的魏兵划着小船,持续攻上堤坝。眼看大堤就要失守了!东关关城离得最近,从东关赶来的援兵正在路上,已经靠近东兴堤。
不过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还是东关东南边、群山南麓的那些吴军军营,吴军主力就在那一片,没有十万,也有好几万!
大营内已是鼓号齐鸣,一片喧闹。天刚蒙蒙亮,但各营已正在聚集人马,准备铠甲兵器。
诸葛恪走出军营,向西边观望,暂时看不到什么东西,但隐约能听见那边有“嗡嗡”的噪音。
这时丁奉等人也骑着马赶了过来。丁奉见面抱拳见礼,立刻问道:“东兴堤失守了吗?”
诸葛恪道:“最后收到的消息,已有敌军攻上东兴堤。”
丁奉几乎不假思索便道:“那仅靠东关的人马,守不住东兴堤了。”
诸葛恪镇定地点了一下头,“早就料到,仅靠缴获的那些铁链铁锥,难以挡住秦仲明。”
丁奉道:“东兴堤那地方的地形太复杂了,我原先以为、秦仲明会翻群山来攻。”
旁边的部将道:“待大军聚集,恐怕天都亮了,丁将军是否要带上少量精兵先发,赶去夺回东兴堤?”
丁奉转头回顾四下,沉吟片刻道,“若能重新夺回东兴堤,魏军主力便过不来,此役不是还要僵持下去?”
如非诸葛恪自持地位,差点立刻赞同丁奉的说辞……要干就干场大的!争夺个东兴堤,能有多少战果?那堤坝上总共也站不了多少人。
果然丁奉又道:“魏军从东兴堤东段登岸,那边是一片半岛,地形不甚宽阔。半岛上还有大小多个池塘,使得敌军大阵会被分割。稍后大将军率大军出动,于半岛东南面与敌对峙;仆则率精兵,自群山绕行至东关关城,从关城杀出去,攻破其侧翼、烧掉浮桥。秦亮军临阵,退路被断,全军必大溃!”
????????????????诸葛恪道:“承渊之前说过这个方略,尤其魏军左翼、应该有一口狭长的大池塘,分割了魏军地形。”
丁奉点头道:“正是如此,魏军左翼一旦被击溃,与军阵中央隔着池塘、势必增援不及。”
诸葛恪当机立断,高兴道:“便依承渊之计!”
丁奉目光坚定:“东关这片地方,怎么打都是我军优势!何况我军熟悉地形、以逸待劳。”
事已至此,敌军已攻到了吴军主力的眼皮底下,一场大战已是在所难免!或者说,诸葛恪期待的大战终于要开始了。
各方数以万计的人马,要同时聚集在一个地方,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只要有一方不想打,会战都很难打起来。
事先两边会进行各种估算,必须要有胜算、才会愿意配合。一方有胜算很简单,但双方都觉得有胜算、那便不太容易了,除非是被逼无奈。
反正诸葛恪认为,吴军的胜算很大!
此地长期是吴国的地盘,相当于防御作战,各种地形工事都是吴军先准备好的。敌军自东兴堤登岸之后、濡须水东岸是一个半岛,地形狭窄,且有点支离破碎。何况因为战场两翼、根本没有骑兵活动的空间,很不利于魏军的骑兵作战!
东关附近的地势,是东高西低;东边最高的地形是群山,西边是濡须水的河岸。
正面战场的坡度不是很大,但只要有一点坡度、也利于高处的军队,箭矢射程、冲阵的体力消耗都是不同的。
另外正因魏军所在战场西侧、地形更低,那片半岛上才会有多口积水池塘。兵马调遣总不能从池塘游过去,整个大阵的调动、支援策应都会受到影响。
东关,简直是魏军的死地!秦亮头铁、还要来打,魏军大概要败第二次。
诸葛恪如能再次歼灭魏军数万精锐,接下来尝试拿下寿春、整个淮南,那都不只是做梦了!
.....
===第五百四十八章 背水===
东边偏南的一轮红日,已升到群山之巅,渐渐靠近中天了。远处的山上草木丛生,但因斜照背光、仿若变成了黛青深色。
濡须水东边,有一大片沼泽水塘,秦亮等一众将士还在塘泽以北。
诸部已陆续抵达了此地,周围全是人马,有的在原地等待,有的在成队列往前走。“嗡嗡……”的噪音笼罩在天地之间,叫人几乎难以分辨人声马嘶。
秦亮的右前方,濡须水上的东兴堤赫然在目,如同两道小山脊一样拦在河面上,中间还有一段豁口。
敌军锁河的铁锥、铁链早已被破坏殆尽,此时魏军已经架通了数道浮桥。浮桥从塘泽的西北岸上、直接架到????????????????了东兴堤上,所以浮桥是顺着河流的方向。
排成几条长龙的步骑,正在陆续通过浮桥,人马先抵达东兴堤的东段,然后沿着东兴堤、东行上岸。连车辆也被推到了东兴堤上,登岸的魏军将士越来越多!
大军登岸的那片地方、地形确实不太好。其北边是一大片塘泽、乍看仿佛一望无际的海面!西边是东兴堤所在濡须水;南边是一处河湾地,也靠着濡须水面。此地如同是一个半岛。
剩下的两个方向,东面就是东关关城、以及后面的连绵群山。只有从东南方向过去、是开阔的平地,但敌军主力可能从那个方向过来。
情况如此,那片半岛是一处比较封闭的地形,没有多少迂回的空间!确实不是个好地方,但又是最好的选择。
背水一战,大概便是这样的形势罢。虽然魏军后面有一道浮桥,但是过去了数以万计的人马,那么窄的通道、压根谈不上是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