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28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以吴国的制度,要聚集足够的重兵、就必须从各家士族那里会合兵力;加上又是无关生死存亡的主动进攻,想想都知道,这段时间大伙会把什么东西放在首位。

      孙权站在高台正殿上,听着满朝的文武议论,他自己却在上面踱着步子,久久未作评论。阿,去年冬天曹魏大将军王凌去世,本以为秦亮会撤军回洛阳,未料他这么快就击败了姜维。”“姜维可谓当世名将,竟在防守战中遭此大败,丧师失地于曹魏年轻将领之手。”

      最近孙权不断听到身边的人提及秦亮,他忽然之间意识到,与自己角逐的枭雄人物、好像又换了一波。而那些以前熟知的人,大多都不在人世了。

      接着说话的人,似乎是外都督马茂。因为口音能听出来,那马茂投奔吴国已有好些年,不过后来才从大江北岸南迁的人、口音还是有点区别。

      马茂的声音道:“秦亮年纪不大,却是成名已久。司马懿、毌丘俭皆败于其手,已经闻名天下,但因秦亮之前最有名的战绩、多是在曹魏内战,吾等对其还是有些误解。”

      随后便有人道:“如今西面战事已了,曹魏中军兵力已经腾出手来,我看攻打合肥的机会、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曹魏大将秦亮不可小视,我等定要提防阿。”

      孙权听到这里,立刻侧目循着声音看了一眼。果然有些大臣,总想寻机劝阻北伐!

      所以孙权先前派往东关的人,才是诸葛恪。

      诸葛恪是国中难得有进取心的人,想攻下合肥这一点、与孙权是不谋而合。而且太子、鲁王两边的人,对诸葛恪都不怎么敌视。

      此人倒是身法灵巧,一方面与宗室孙峻等人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一方面在主张上又支持太子。最重要的是、并没有因此把两边的人都得罪,实属不易。

      可能还是因为孙峻与鲁王之间,隔了两层关系,所以太子的人、才没有对诸葛恪过于针对。

      其中关系,孙峻与公主孙鲁班夫家是姻亲,当然是支持鲁王的人。而且孙权也知道,孙峻与孙鲁班之间的无伦传言,只是孙权也没办法、只能装作没听到。他甚至不怪孙峻,且同情全琮,因为孙权太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情了,从小就骄纵。好在孙鲁班是公主,并不愁嫁。

      同样有这么灵巧身法的人,孙权还注意到了马茂。这个曹魏降将,同样是脚踏两只船而不翻。

      孙权知道马茂与孙峻的关系很好,听说马茂也曾为孙鲁班出过主意;去年竟又在孙权召见大臣时,为潘夫人(潘淑)仗义直言……而孙鲁班与潘夫人之间有隙。

      马茂在礼法上似乎更为保守,因此马茂对潘夫人的评价很高。说潘夫人不干政,说王夫人坏话时也没有揭短,她只是想得到陛下宠幸,并非别人说的那样性情险恶。一句话便深得孙权之心,潘夫人也因此对马茂颇感信赖。

      孙权一边想着朝廷里纷乱复杂的关系,一边转身看向了殿外。

      初春的建业,已经下了几天绵绵细雨。只见外面雾沉沉一片,皇宫里的亭台楼阁、城中的望楼城楼,都笼罩在了烟雨蒙蒙之中。

      ===第五百一十章 稍逊陛下===

      皇帝孙权离开大殿,退至内殿,接着便召几个朝廷大臣入见。

      有将军吕据、侍中孙峻,以及全怿、孙弘、朱纪等人。

      孙峻是宗室,吕据、朱纪、全怿则是吴国最大的几家士族出身。吴国的士族分权、比魏国更彻底一些,除了皇室,就是那几家大族掌權。

      其中陆家(陆抗家族)的人今天没来;顾家稍有失势,这次也没有来。从今天缺席的人就便可以看出,前些年的几轮交锋之后、太子的势力损失很大。

      外都督马茂主动请求同往,孙峻让宦官通报、得到允许之后,便带着马茂一起觐见。

      面圣的地方、比正殿小了很多,好几个人一起进来,甚至显得有点拥挤。这是马茂第一次离吴国主孙权如此近,若非今日主动请求、确实很难靠近孙权!

      马茂莫名地感到很緊张!等他想到、秦仲明已明文阻止他行莿,他才稍稍放松了一点。

      只见孙权身材????????????????魁梧,额头宽阔,两鬓有浓密的髯,下巴的胡须也很多;六十好几的年纪,须发已经花白。他的脸上无甚表情,但偶尔虚着眼睛看人时,眼露精光,竟如有穿透之力。

      另外叫人有些意外的是,孙权今天在内殿召见大臣、身边的妃嫔不是袁氏,却变成了潘夫人。

      袁夫人是袁术的女儿,经常出现在孙权身边,朝廷有什么事、孙权也是对袁夫人倾诉。因此潘淑很是不满,时常说袁夫人的坏话。

      但马茂认为潘淑纯粹是为了争宠,既非争权,也不是想谗害袁夫人。

      马茂的看法很简单,首先袁夫人没有儿子,争权的话,这样的后宫妃子是根本没有威胁的。

      其次孙权让袁夫人抱养过几个儿子,却全都夭折了,连外面的人也在议论袁夫人命硬克子;然而潘淑从未拿这件事说袁夫人的坏话,此事才最能伤袁夫人之心!

      大臣们见礼时,潘淑主动向马茂投来了目光,并向他微微点头致意。但马茂仍是目不斜视,垂目拜见。

      因为距离比较近,马茂即便不抬头直视,亦能见到潘淑的身材很苗条,长的是纤腰楚楚、婀娜多姿。

      并可从余光里隐约瞧见潘淑的脸,只消看到那双眼睛,便知其心气、全不像是甘于平凡的妇人。马茂没看太清楚,说不上是媚、还是心机,似乎又有几分天真、容易轻信别人,很矛盾的感觉……也许这就是、看起来聪明罢?

      不过马茂很快发现,中书令孙弘在拜见时、拜了两次,单独面朝潘夫人恭敬地执礼,似有讨好之意。而潘淑反倒没有回应。

      在马茂了解的情况里,孙弘似乎与潘淑没什么关系,多半还是看潘淑出现在这种场合、想要巴结。

      这个中书令孙弘,在马茂眼里也是明显的奸臣!为了讨好鲁王,孙弘在内閗中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其阴险狠毒让人生畏。

      潘淑这样整天深居后宫、满心只想争宠的女子,恐怕仍然无法真正明白,吴国大臣们为了争权夺利到底有多狠毒!

      这时孙权威严地问道:“汉中发生剧変,将对我国有何影响?”

      将军吕据出面道:“先前汉国占据武都等地,可以从陇右北伐,多路攻击曹魏;曹军只能分兵防守,布置大量兵力在西面。

      如今姜维被曹将秦亮所败,退兵直至剑阁,遭曹军封锁于米仓山,恐怕难以再牵制曹魏了。当此之时,如果曹魏把攻势东移,我国便只能独挡曹魏大军了!长此以往,国家便有存亡之危,陛下不可不察也!”

      而朱家、全家的人都没有吭声。那两人多半也不想北伐,但北伐可能创造出攻击政敌的机会,所以没有急着表态。

      比如芍陂之役后,全氏兄弟就把太子那边的张休等人坑惨了。

      孙权“唔”地回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这时中书令孙弘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明鉴,秦亮虽名噪一时,但臣不禁疑窦,他真有办法让曹魏朝局平稳吗?”

      ????????????????孙权果然来了兴趣,说道:“继续说。”

      中书令忙道:“先是王彦云为曹魏大将军,王彦云薨、几个儿子仍手握兵权,而秦亮家势根基不深,若是王家诸子不服秦亮、会当何如;但若秦亮屈居王家之下,其功高震主,恐怕也难以相处。又有曹魏国主、登基十年尚未亲政,国内或有不满者,因此已发生几次内乱了,我国并非没有机会。”

      孙权沉吟道:“卿所言不无道理。”

      但或许中书令孙弘并没有明确的主张,他只是在揣测、孙权想听什么话罢了。

      这时公主孙鲁班的奸夫、宗室孙峻弯腰一拜,马茂等都侧目看去。

      只见孙峻面白少须、眉间距很近。在马茂心里,这也不是个什么好玩意,但因孙峻主动拉拢、马茂才与他伙在一起。

      孙峻道:“曹军不善水战,我国有大江之险,易守难攻,暂时无虑也;曹魏欲攻我国,必先攻灭汉国、再从大江上游顺流而下。”

      马茂听到这里,觉得孙峻竟然还挺有见识!果然皇帝孙权也微微点头了。

      孙峻继续道:“大吴与汉国,已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除了结盟支援汉国,我国若从东面进攻曹魏、亦能分担汉国的压力。反之我国若只顾防御,而坐视汉国力竭败亡,绝非明智之举阿!”

      一时间屋子里的大臣们小声议论了起来。孙权却没有再次表态,但他先前有点态度模糊的“不无道理”,以及其间轻轻点头的动作,已经有了倾向。

      有一阵子没有人表达主张,刚才一直安静地旁听的潘夫人、此时才适时地开口道:“最近常听人说起秦亮,此人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孙权道:“很会打仗,说他知兵善战、并不为过。”

      将军吕据随即说道:“秦川艰险非常,秦亮能翻山越岭击败姜维,攻占汉中等地,绝非等闲。”

      全琮的儿子全怿也神色复杂地说道:“芍陂之役,王凌孙礼居功,而后听说、战术策略多出自秦亮谋划。当年秦亮年不及弱冠,便已有奇思了。”

      先前议论大略,马茂没有吭声,因为以他的身份、不方便在这种场合公开主张。不过议论魏国名人、只属于闲谈,孙权自己先肯定了秦仲明的才能,马茂便说道:“听说秦亮文武双全,仪表不俗,或有当年周公瑾之名。”

      听到周郎、孙权有点不悦,马上说道:“但国家大事,又岂是只会领兵打仗就行的?”

      潘夫人浅笑道:“那比陛下还是差了一些。”

      ……不两日,诸葛恪、丁奉等诸将在东关,先是收到了石苞的急报,后来侍中孙峻的使者也到了。

      听闻秦亮竟已攻下了汉中三郡,诸葛恪等人也是无不震惊。诸葛恪没与秦亮交过手,相距最近的一次、大概是芍陂之役时,但那次诸葛恪不在芍陂水域的主战场,去了六安。

      丁奉却说,秦亮的名气愈大,待他击败秦亮、在天下的名声也会更大!

      ????????????????接着是孙峻的使者,告知了建业君臣议事的情况。孙峻带话来,他是支持大将军(诸葛恪)攻打合肥的,并把诸葛恪“唇亡齿寒”的言论、说于御前,得到了陛下的赞赏。

      使者退下后,丁奉又在诸葛恪身边、悄悄提醒了一句:“大将军要当心孙峻,我看此人不值得信任。”

      丁奉是个半文盲,识得一些字、不会断句,但他却总是自称有谋略。自己标榜了许久,大伙也相信了,竟发现他真的很有心思,而不只是个猛将。

      但诸葛恪也不是蠢人,无须丁奉提醒、当然知道孙峻没那么简单。

      诸葛恪支持太子,而孙峻是鲁王那边的人、主张就有根本矛盾。孙峻却对诸葛恪表现得很亲近,朝中有什么事,孙峻总会急忙与诸葛恪通气,并且多半会从中支持帮助。

      孙峻多半是看重了诸葛恪的兵权和实力,慾行拉拢、扩张党羽。可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诸葛恪常常在外带兵,也需要朝中有人帮衬,结盟对彼此都有好处!

      丁奉见诸葛恪似乎不以为意,又嘀咕道:“大将军对形势的见解,孙峻会不会据为己有?”

      此言一出,诸葛恪顿时愣了一下。因为丁奉提起,诸葛恪才终于留意到、先前使者的描述确实有点问题。丁奉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心思竟然挺细致,确实让诸葛恪有些意外。

      不过诸葛恪没有计较,两人也不再谈论孙峻。随后他们同行走出城寨,一起观望着濡须水上的水位。

      大军屯兵在此地已驻扎多日,仍未发起进攻,主要是因为没有收到建业朝廷的出兵诏令。而且在曹军所有防备的情况下,诸葛恪也没有急着上书请战,他在等待时机!

      这时诸葛恪转过头,对丁奉说了一句:“我们攻合肥新城的军械齐备,然攻城的关键、却是阻援。”

      丁奉的目光还在观察水面,他也缓缓点头道:“唯有水涨之时,我军方可攻敌纵深。”

      ===第五百一十一章 乐只君子===

      侍中孙峻的使者从东关返回建业,使者入府回禀时、孙峻居然让马茂在场。

      马茂从一开始就不齿孙峻的为人,只是为了接触到吴国高层消息、才权宜与之结交。马茂起初是想立了功便返回魏国,所以在东吴的交游只是虚与委蛇,孙峻的人品如何与己何干?

      但没想到逗留东吴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年之后又一年!

      孙峻因此竟对马茂愈发看重,大概是觉得马茂给他出的主意、还挺好用!

      譬如上次,大虎公主教梭孙峻,让他在觐见时说王夫人(太子生母)不贤、对陛下有怨恨。

      马茂就劝阻了孙峻。让孙峻告诉大虎,他虽是宗室、亦是外臣;外臣贸然评论后宫,若是陛下问起从何得知后宫之事,孙峻不能欺君、岂不是要把公主供出去?后来大虎果然没再勉强孙峻。

      这次孙峻与诸葛恪之间遣使密议,马茂也一起见了使者,但他全程旁听,未做置评。

      大将军诸葛恪的???????????????主张,总体是等待时机。此时的时机不好,一是水位,二是扬州那边有所准备。诸葛恪想把军队陆续从东关回撤;在静待季节变化的同时,麻痹扬州的王飞枭。

      所以马茂的判断,诸葛恪、丁奉等大将亦有进攻魏国的意愿!

      谈论军机大事时,孙峻在堂上。随后他又带着马茂,到了一处夹道的角落。孙峻探头左右观察了一番,这才小声问马茂:“乐德以为,潘夫人母子要得宠了吗?”

      平素看孙峻、只觉他是个严厉暴戾之人,但偶尔见他的小动作,马茂又感觉有一种小人长戚戚的感觉。或因马茂从来不喜此人,难免有偏见。

      马茂假装糊涂道:“潘夫人与三皇子,似乎一直都很得陛下宠爱。”

      果然孙峻道:“唉,我不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说话费劲,可能就是其中有人像马茂这样、故意装作糊涂。

      孙峻道:“我看中书令(孙弘)也有结交潘夫人之意。”

      马茂这才附和道:“将军一提醒,仆想起了,前两日在宫中觐见时、中书令对潘夫人确有讨好。”

      孙峻埋头踱了两步,忽然转头盯着马茂的脸。马茂心里一慌,但脸上仍故作镇定,没有丝毫反应。

      先前还腹诽孙峻是小人长戚戚,马茂其实也无法坦荡荡。

      孙峻道:“潘夫人倒是对乐德的评价很高。”

      马茂弯腰道:“全因仆为潘夫人说过好话,但那件事仆只是秉公直言,并无结交攀附之意。”

      孙峻摆手道:“乐德不用紧张,此事不是坏事。”

      马茂道:“仆没有紧张。”

      孙峻的眉间距很小、看起来很严厉,这时笑了一下,笑起来亦显怪异。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0 09: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