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27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令狐愚依旧是统领洛阳中军的领军将军,并直领两大军营。

      一旦洛阳的人事变动这样落定,世人就会发现、在王凌死后的朝廷權力格局只是微调,依旧掌握在三家之手!

      无非是执政者从王家变成了秦家,王家在朝廷决策中仍是排列第二的家族。关键王秦两家还是亲戚,情况看上去,也似乎没有出现什么间隙、以及激烈争斗。

      如此平稳过渡,不仅能让憎恨者看不到動|乱机会,也能让一些掌握地方兵权的人安心。

      比如与王家有渊源的荆豫都督王昶、????????????????荆州刺史王基,扬州都督王飞枭、庐江郡守劳鲲等人。甚至还能让一些与王家关系没那么深、但受过王家恩惠的人放心,如兖州刺史鲁芝、幽州刺史何桢、徐州刺史胡遵。

      既得了高位与兵權的人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朝廷格局发生大变。

      秦亮不必刚一声望大增,便立刻蛮干。名正言顺的最高决策权,要先拿到手再说!而其它的權力,暂时都可以与盟友分享,而且眼下很有必要。

      秦亮还与族兄阿蘇见了面,许诺阿蘇、会找恰当的机会让他重新涉足兵事。

      初十日的朝会之后,阿蘇就来卫将军府拜访了。秦亮身上还穿着细麻丧服,自然不会设宴,于是金乡公主并未一同前来。

      秦亮便嘱托阿蘇,让阿蘇代为请教沛王、金乡公主等宗室,是否赞成他出任大将军。

      其实宗室基本无法给出否定的答案,否则当初金乡公主就不用给司马师下跪了!秦亮这样的问话,实际作用只是提前告知。但是请示的态度、却显得十分尊重与恭敬了。

      做好准备之后,很快就到了正月十四。王凌的牌位还没搬回宜寿里,王令君与玄姬都不在府上。天黑之后身边只剩下吴心等人,秦亮临时起意登上了高台赏月。

      此时庆祝元宵的方式没那么丰富,节日的气氛远远比不上除夕、中秋,只是洛阳城中的灯火要比平素明亮。

      这正月十四晚上叫“试灯”,元宵当晚叫“正灯”。明天晚上的灯光,应该才会更亮。

      今晚秦亮也没有多少庆祝的心情,反倒隐约有点紧张!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谁来执政的悬念并不大,秦亮并不太担心明天出什么问题。只是因为他忽然又想到,自己已完全没有退路了。位极人臣本来就很危险,何况架空了皇帝,一退必死!

      反而是在掌握大權的时候、可以声称自己是忠臣,一旦不慎大權旁落,那肯定变成心怀不轨的大奸贼。不过秦亮看着当空皎洁的月亮,还是觉得、明天多半是晴天。

      果不出其然,次日一早秦亮到达太极殿时,朝阳的光辉便出现在了重檐的上方,刚才光线黯淡的清晨景色、一下子就显得明朗了!

      而且气温回暖得非常快。记得正月初虽然到了春季,但天气依旧寒冷、到处都能看到积雪,而正月十五只是过去了十来天,空气便完全没有了那种刺骨的寒意,体感舒适了不少。

      秦亮与傅嘏、杜预等人一走进东堂,立刻就有许多人转过头来,仿佛无数眼睛注视在他的脸上。

      众官的声音纷纷道,“秦将军别来无恙。”“汉中之战,真是叫人拍案叫绝!”“听说卫将军回来已有十余日,今日才得相见……”

      周围的人太多,人们想在秦亮跟前言语,必须在上一个人刚说完话时、便立刻开口,如此才有机会说话,而不会变成周围嘈杂的背景音。

      秦亮自然要把短暂的时间让给大????????????????伙,他并未多言,不断微笑点头、或拱手还礼,只是找机会简洁地说了一声:“幸会幸会。”

      没一会,秦亮刚跪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便听到了宦官的唱词,陛下、殿下驾到。

      于是满堂文武都渐渐停止了说话,接着一齐向上位稽首,呼万寿、安康。

      秦亮礼罢直起腰,顿时又从余光里、看到了垂帘后面的靓影。他不能抬头去看,所以只能看到郭太后长裙上漂亮的刺绣。

      今天他的注意力、本来全在朝政上,毕竟要面临大事,但忽然见到这样的意象,竟然走了神!他想到了初九那天的情形,想起说过的话,朦胧之中窥视到殿下的裙袂、想念却不能亲近。

      这时郭太后声音缓缓地开口说了句话,秦亮甚至都没听清内容,听在耳中仿佛是数声唉呀的叹息轻语。他急忙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

      郭太后庄重从容的声音道:“秦亮大败蜀军,取汉中、武都、阴平三郡,有大功于社稷。经过廷议,宜任命秦亮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仍录尚书事,以便辅佐天子,统率诸寮维系大魏朝政。”

      秦亮早已想好了应对,在众人侧目看过来时、他便弯腰拜道:“臣诚惶诚恐,只怕资历不够,不足以让同僚心服,影响朝政大局!”

      大将军是位极人臣的【创建和谐家园】,但仍然只是个官职。秦亮倒不用推辞太多次,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么表示一下,会显得更加谦恭,还是很有用的。

      接下来至少有郭太后、朝中盟友会给秦亮台阶,让他先退后进,再次得到机会。

      不料,上位竟忽然传来了“欸……”地一声!

      秦亮马上意识到,那是皇帝曹芳的声音。他的心情不禁顿时一紧,随即心头便生不悦、甚至恼火。

      但秦亮没有慌,也没有急着吭声。

      因为这种情况,秦亮事先已经想到了!在秦亮的推测中,原本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曹芳不敢当堂乱说。曹芳这个皇帝的性子还是有迹可循的,很多事他都敢干,但真正要直面危急关头的时候,他的胆魄却有点不足;譬如上次阴谋莿杀的严重事件,曹芳就没敢当场出声、直接定性秦亮为奸臣,他是临场干脆一声不吭,只让宦官冲在前面!

      这次曹芳竟然出声了,难道是年龄又长了一两岁的缘故?

      不过就算曹芳这时候开口,事情也没有那么严重,如果仅靠皇帝名分、一句话就能把权臣拿下,曹芳根本不至于是现在这个处境!

      只是事情会变得更麻烦一点,秦亮若要顾忌形象,这次最好不要急,再等重新安排就任。反正只要上面空缺大将军,卫将军兼中护军,也是位列第一的实权大臣。而接下来则会有很多人为秦亮说话,摆事实讲道理、谈军功。

      秦亮几乎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下文。

      可是等了一小会,曹芳却还是没声!

      <????????????????p>这时王广径直开口了,数日前、他刚到得到许诺,似乎对于还能位居车骑将军的分配十分满意。

      王广第一个说道:“秦将军内平叛乱,外克强敌,当此之时,朝廷正须有大才能的辅政大臣,方能让国家不乱、百姓安居,秦将军应以大局为重,切勿推辞阿!”

      虽然大将军没有世袭的规矩,但人家王广是大将军王凌的嫡长子,确实是有机会的。他都这么支持秦亮了,大多有点骑墙态度的官员、立刻便附和起来,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热烈,好像要强迫秦亮坐到那个位置!

      陈安、令狐愚、傅嘏、杜预等支持秦亮的官员,还没有机会当众说话,司空蒋济倒先开口道:“秦将军有数次大功、名震天下,且为人谦逊仁厚,对同僚一向宽容。将军既有才能、又忠心社稷,若不出来接任大将军之职,还有谁更合适?”

      蒋济在洛阳官场有个说法,被称为老实人。他既然说秦亮“忠心社稷”,那秦亮应该真的是忠臣。

      当然秦亮其实并不能确定、蒋济是不是真的老实,反正之前蒋济便曾因为相信司马懿、把曹爽坑惨了;接着再次相信司马懿,又把王凌坑了,他夸赞王凌家势名望不俗、儿子们还给力,乃“当今无双”。

      不过蒋济毕竟是三公之一,三公可不是随便能当上的,那是朝廷对重臣的极大认可与殊荣!就算平时不掌实权,威望也是很高的。蒋济这么一说,众官的呼声更高。

      就在这时,中书监陈安提高声音说道:“数十年来,蜀国伪帝君臣,把臣等称为贼!公然声称欲攻灭我国、还于旧都,若真要实现,臣等下场如何?其常年威胁我国边境,以至于历代明主寝食难安。而今卫将军迫使蜀军退于剑阁,蜀国终于不再为患矣。将军之功,足以升任大将军,将军之才,可保国泰民安!”

      东堂里顿时一阵赞同,而其中一些人果然沉默不言。

      秦亮见此情形,刚才的紧张渐渐放松了下来,并暗自舒了一口气。

      ===第五百零二章 大将军===

      前有数位大臣表明态度,接着领军将军、骁骑将军,以及中书省的王明山、尚书省的诸葛诞等人先后开口了,纷纷劝说秦亮。堂上的场面看起来,好像秦亮很勉强似的。

      不过尚书右仆射夏侯玄,一直没有吭声。当然还有一些人的沉默不见得是不满,可能只是不想掺和,比如光禄勋郑冲。

      秦亮早先就对夏侯玄有些不满,此人也多次在危险的边缘来回横跳,但又没到让人必须痛下杀手的程度!

      像之前李丰许允要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时,夏侯玄却事先不知情;这次王凌薨,曹芳也召见过夏侯玄,他劝阻曹芳的理由是无法成功,但终究未与曹芳一起搞事。毕竟夏侯玄的名声挺大,结交甚广,若无充分的理由、杀他的副作用多半不小。

      秦亮从余光里观察了一下夏侯玄等人,他们只是没有多嘴,亦未反对。

      “秦将军就不要推辞了。”这时跪坐在前边的高柔,也转头说了一声。

      于是秦亮????????????????向上位拱手道:“臣感殿下、陛下信任,以及诸同僚抬爱,不敢再抗命。”

      垂帘后面的声音道:“上次廷议已有结果,秦将军正当接受诏令,颁诏。”

      中书省写的诏书显然提前交上去了,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带着人、捧匣子趋步至台阶下方。秦亮也从位置上起身,向过道走去。

      堂上立刻安静下来,众目睽睽之下,秦亮的步履不急不慢、谨慎地向中间走去。此时他正面对着东边,眼睛感觉到明晃晃的,才意识到太阳早已升到了高处。

      东堂的采光非常好,正门有十道敞开的大门,两侧的木窗也非常宽敞,朝堂里一片明净。阳光洒在秦亮青色的官袍上,蓝色更加明显了。

      张欢展开帛书念道:“诏秦亮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仍录尚书事。制曰,可。”

      秦亮弯腰,双手接过了帛书。秦亮感受着它细腻的触感,一瞬间心头竟是百感交集!

      或因竹简为主要载体带来的习惯,很多书面的内容写得都比较简洁。诏书只有短短两句话,布帛也轻飘飘的,但秦亮明白、这玩意证示的是魏国这个时期的最大權力!

      大權终究有烫手的一面,但秦亮还是没忍住激动的情绪。

      千百年来,读书识字的人谁不知道做权臣很危险?但前赴后继的人,依然不计其数,人们面对誘惑,又有几人能忍住!不得意忘形的人,已经属于心性极好了。反而像曹爽那样一朝大权在握、便各种放纵,才是正常现象。

      秦亮拿着帛书,向台阶上揖拜道:“臣奉诏谢恩,臣定当兢兢业业做好本分,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敢有负殿下、陛下之重任。”

      郭太后的声音道:“善,朝有卿等肱股之臣拱卫社稷,国家方能安宁。”

      秦亮弯腰面对北边,等了一会,却未听到皇帝的表态。

      如果皇帝此时要给秦亮“如萧何故事”的殊荣,他肯定会立刻笑纳。在古代权|威社会格局中,这种增加威仪的东西是有用的。

      然而曹芳似乎没想主动给予殊荣,那秦亮也便没必要逼迫他了。毕竟没有具体实际的作用,犯不着把事情做得太难看。

      秦亮拜过上位,便转过身面对诸寮,立刻感觉到了无数人的瞩目。秦亮环视四下,用锐利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果见许多人的神色也随之微微一变!

      不过作为大权在握的权臣,秦亮的年纪确实稍显年轻;景初年末他虚岁十八,此时是正始九年春,他实岁只有二十六岁多。

      片刻之后,秦亮收起了威慑的目光,向众官执礼道:“惟愿诸位同僚,与我同心协力辅佐朝廷,外御敌寇,内修德政,以使朝政清明,国富民强。”

      方才朝堂上鸦雀无声的气氛、渐渐缓了过来,文武百官纷纷还礼道:“遵大将军之言!”

      饶是今日秦亮准备得比较充分,但事情的过程亦有惊险,好在大体上顺利完成了。

      大朝没有再议别的事,郭????????????????太后、皇帝随后接受了众官谢恩,便先后离席。秦亮在前后簇拥之下,没一会也离开了东堂。

      ……宗正秦朗跟着大将军走东殿门、出得太极殿。不过今天秦亮身边有很多人,秦朗没机会与他过多谈论,于是离宫返回宗【创建和谐家园】。

      秦朗的妹妹金乡公主派人来邀请,他遂又去了何府。

      偶尔秦朗设家宴,金乡公主也会来赴宴,但除此之外她很少出门拜访亲朋好友,秦朗也不以为意。

      等秦朗到来,先是见礼寒暄。金乡公主随即问道:“仲明受命为大将军了?”

      兄长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时辰已快到中午,朝会也过了许久,所以秦朗看起来已很镇定。但何府的人是刚刚确认消息,不仅金乡公主的眼睛瞪大了两分,何骏与卢氏也马上转头看过来,脸上出现了吃惊的表情。

      其实他们都不该惊讶,几天前秦朗就来传话,询问过金乡公主、对秦仲明要做大将军的态度;还让金乡公主派人去邺城,请教沛王、燕王等宗室的意见。所以金乡公主等已经提前得到了风声。

      不过忽然听说秦仲明已经就任大将军,几个人的心情还是震惊。何骏不断摇头道:“秦亮竟然是大将军了,简直不敢相信!”

      当初何骏在洛阳欺男霸女的时候,便是因为曹爽当上了大将军、并立刻拉拢提拔了何晏,何骏有所倚仗,才变得骄纵。何骏当然知道大将军的权势有多大!

      连卢氏也轻声道:“真的就像在梦里一样,太不可思议。”

      何骏神色复杂地说道:“秦仲明不怕爬得太高,掉下来摔死!”

      秦朗皱眉道:“仲明的功劳非同小可,今日满朝文武都支持仲明做大将军,他还推辞过,但劝说的人太多了。此事是服众的,我也看好他的才能和德行,必能让大魏气象一新!”

      金乡公主道:“今天上午我见到了兄长沛王的人,因此叫阿兄过来一趟。”沛王曹豹与金乡公主是同母兄妹,所以关系更亲近。别的藩王宗室大多也住在邺城,但没有及时回信。

      “原来如此。”秦朗点头道,接着才问了一句,“沛王怎么说?”

      金乡公主心情复杂地答道:“沛王赞同此事。”

      其实赞不赞同又有什么用呢?不过秦仲明的态度倒是不错,还托秦朗来问,好像宗室还能影响朝政决策似的。

      她微微欠身,向前靠拢了一下,轻声道:“不过沛王的人说我在洛阳,又问我秦仲明的忠心如何?”

      秦朗立刻问道:“妹妹怎么答的?”

      金乡公主不动声色道:“我说秦仲明为人诚恳客气,比曹昭伯谦虚,不如司马懿嗜杀。”

      秦朗看了她一眼,立刻颔首道:“妹妹所言非虚。”

      金乡公主又道:“沛王的人也盛赞秦仲明击败蜀军、收复汉中……”

      ????????????????她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因为她发觉了有些话不能明说,哪怕是在兄长前面,何况旁边还有何骏夫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0 0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