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亮几乎把自己想象成了那个干重活的大汉。不过他从来没有干过铁匠的事,只是喜欢偶尔做一些体力活。
剧煭的体力活动会让人产生内酚酞,它有很神奇的作用。无论煎熬躁动的情绪,还是冲动心慌的感受,都会在它的作用下渐渐平静下来。即便秦亮没有消耗完体力,至少也能得到极大的缓解。疲惫中的安宁、以及放松的愉悦,难以描述却叫人着迷。
不知过了多久,阁楼上重新恢复了安静。外面有积雪,但雪已经停了,此时几乎一点声响也没有。以至于炉子里木炭发出的“滋滋”微响、偶尔“啪”地一声轻微裂开的声音,也清晰可闻。吴心与陆凝只裹着裘衣,竟蜷缩在火炉边的筵席上睡着了。这火炉就只是个炉子、没有排烟结构,但应该不至于让人中毒,四面关着的木窗到处都是缝隙。不过气温很低,这么睡觉多半要冻着。
秦亮坐在筵席上,推了一下吴心,见吴心睁开了漂亮的大眼睛,他便说道:“别在这里睡,会生病。起来穿好衣裳,回卧房再睡罢。”
吴心还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听到这里应了一声,便拿手遮一下立刻坐起来,背过身收拾仪表。但秦亮叫陆凝时费了点劲,叫了两次只听到回应的声音,不见动静,好不容易才把她叫起来。
最近几天,秦亮便一直住在这座内宅中。
等到各路人马陆续到达长安,又休整两日,大军才重新出动,依旧分作前后几路,一起向洛阳进发。
果不出所料,大伙根本来不及回洛阳过年,因为从长安行军到洛阳、不急行军的话要走半个月。不过秦亮等人早有???????????????所预计准备,除夕之前便从各地征调了一批猪羊,将士们虽然在路上过年,却也吃了一顿好的。
正月初八上午,秦亮率众终于抵达了洛水北岸、洛阳城西。天气晴朗,积雪在阳光下亮得刺眼。
军队在城外停留了一会,秦亮下令把一些俘虏临时关到囚车中,入城时游街示众!他要让洛阳官民都看到伐蜀的成果,普通百姓也许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至少能增加声威阵仗。这次率军赶回洛阳,秦亮一定要确立执政地位。
俘虏中最有名的人是张嶷,其次是傅佥。但秦亮没有让他们两人示众,只是随便挑了一些不重要的人放进囚车。反正魏国基本没人认识,效果是一样的。
众军先到外郭,遇到了一些官吏。不过迎接秦亮的大臣们,都还在内城西明门外。这外郭是后来修建的,只是在外围修了一道城墙,世人普遍认为洛阳城、指的是内城。
不过外郭的普通百姓更多,将士们从驰道上经过时,只见驰道两侧都站满了人。无数百姓闻讯前来围观,一片喧嚣嘈杂,热闹得好像还没过完年。
因为里坊构造的城池被分割成了棋盘状、平时看不到这么多人,此时秦亮才能感受到,原来洛阳的人口其实不少。
秦亮依旧穿着铠甲,骑马而行。路边的百姓几乎都不知道谁是卫将军,恐怕只有读书识字有见识的人,才能从帅旗的图案装饰猜到秦亮在何处。
只见北面平乐观的高台在朝阳之中矗立、雄壮而典雅,而人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驰道南侧,因为那边是大市。
秦亮又抬起头眺望前方,远处洛阳的城楼、阙楼已在视线中,城中的宫阙楼台官寺,亦是隐隐在望。离开洛阳一年之后,如今他似乎更能感受到、洛阳确实比别的地方繁华。
迎着东面明亮的阳光,他不禁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心里一个声音道:我又回来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高枕无忧===
外郭内乌泱泱的一大片庶民百姓、反应尤为热烈,大概因为人多的缘故,声势甚是浩大。
那一辆辆囚车通过驰道时,阵仗蔚为壮观。人们被囚车吸引了注意力,人群里传来起彼伏的欢呼声:“大魏万寿!”不过喧嚣之中又夹杂着叫骂,还有人往囚车仍烂菜,车上的人是狼狈不堪。
其实真正影响过战争走向的张嶷等人,根本没有露面。示众的俘虏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却承担了洛阳百姓释放心情的焦点。
长龙一样的队伍渐渐向西明门靠近。西明门是洛阳城西面的正门,此时已经聚集了许多官吏,都是出城迎接卫将军的人。
倵卫将军王广等都在人群前列,朝廷三公老臣、以及领军将军令狐愚也来了。不过组织礼仪的人,反而是太常羊耽。
众人等待的时候一直在说话谈论,宗正秦朗的声音道:“沛王、金乡公主都曾称道卫将军之功,昔日太祖武皇帝痛失汉中,如今卫将军终于收复此???????????????地,不失弥补太祖之遗憾,实乃社稷之臣阿!”
此言一出,周围有几个人赞同,但也有人不置可否。毕竟社稷之臣的评论,或许还不能让人确信。
羊耽转头道:“去年蜀将姜维攻打陇右,雍凉都督郭伯济亦为毒箭所杀,姜维一时名声大噪,远至东吴。才过一年,秦将军便大败姜维,攻占汉中、武都、阴平三郡,使我大魏一雪前耻,扬国威于天下。秦将军之才,非常人可比矣。”
大伙立刻一阵附和,四下的说话声也大了几分,显然当场无人能否认秦亮的军功。人群里应该有一些人对秦亮不满,但也不会在这一点上当众质疑,否则必定是自取其辱。
这时猎猎旌旗之间,大队兵马已行至西明门外。随行的乐工立刻操作乐器,奏钟鼓正音。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举着帅旗的将士开道,秦亮骑马越过前军,来到了众人前方。他翻身下马,在将士的簇拥下步行而来。
两边的人都陆续弯腰行空首礼,相互拜见。秦亮作拜时,专门向身穿丧服的王广投去目光致意,丈婿二人对视了一眼,但在场的人很多,一时没有机会单独交谈。
这时太常羊耽已站直身体,说道:“皇帝、皇太后诏曰,卫将军等将士有大功于社稷,应遣御辇以礼迎。臣等奉诏出城,迎接卫将军大胜归来!”
秦亮揖拜道:“臣谢皇恩殊荣。汉中之战,将士用命,方大败敌军。臣请朝廷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殉国者伤残者、应得到抚恤。”
羊耽道:“卫将军所请,仆等定上书殿中,廷议实办。”
卫将军军谋掾辛敞走了上来,双手送上卷起的纸张。负责迎接军队的太常是辛敞的长辈,顿时被吸引了目光,朝辛敞看了过来。
辛敞高声道:“臣秦亮等奉诏征讨蜀国,终不负殿下、陛下之望,数次大战蜀军,历经数月,败蜀国大军于南乡、褒中、阳安门、汉城、南郑、武兴等地,攻略全据汉中、武都、阴平三郡,活捉伪前军监军汉中都督张嶷于帐下……”
众官无不凛然,听得神情肃穆。
辛敞继续道:“姜维虽举国之兵来拒,仍未能阻挡大魏王师,尽失三郡之地。自此,为患数十年的蜀军将无路北上、无力北伐,西面雍凉之地,兵患终于解除,陛下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些大臣听到陛下高枕无忧,神情着实有点复杂。但来到西门外的无数将士们却大声欢呼起来,人们向半空举起兵器,呐喊道:“将军威武!威武……”
不明真相的围观百姓们也加入了欢呼,驰道边的人群里哗然喊叫,城门外的场面上愈发热闹了。
秦亮在前呼后拥之下,来到了皇宫派出来的华丽车驾旁。这是皇帝用的仪仗,但只要有诏令给予特殊礼遇,便不算僭越。
但秦亮稍作权衡,并未乘车,只是让皇宫出来的仪仗跟着队伍进城。另外有皇帝以前赐的一柄复古大斧???????????????头,也一并供奉在一辆单独的马车上,加入仪仗队伍。
反正这些东西的主要作用,便是给洛阳官民看,增添声势罢了。秦亮并不想自己去乘坐,毕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反而会让人们抓住细节凭空揣度。
大队人马进得西明门,沿着驰道大路直行,便到达了皇宫正门司马门外。
但秦亮并不急着进宫面圣,只是对身边的羊耽等大臣解释道:“刚到洛阳,我等没来得及换上衣冠,此时入殿中,恐怕失礼。不如等朝会之时,再进宫朝贺。”
羊耽等自然不勉强,当即与秦亮道别:“仆等请告辞,还得回宫复命。”
剩下的官员、以及随行的中军将士跟随秦亮,继续沿着大路往东走。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秦亮要先回卫将军府。卫将军府在东北角,走这条路也是对的,只要沿着驰道来到东城、然后转向北面,正是去卫将军府的路。
然而人群刚走过皇宫,秦亮却控制缰绳、立刻骑马向北转向了。正因没有乘车,他都不用麻烦告知别人、自己去哪里,骑着马就能径直前往。
此时许多人才恍然大悟,秦亮要去大将军府!
没一会随从就拿来了一件宽大的熟麻丧服,秦亮坐在马背上,将麻衣披在铠甲外面,然后用麻绳系在腰间。他还拿了块熟麻布巾,系在了头盔上面。
众所周知,卸甲很费事。秦亮本来就刚打完仗班师回朝,身上穿着盔甲、正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至少毫不刻意。他作为孙婿,给王凌服丧,便已经是表明态度了。
大将军府有直属三千兵,没有铠甲长兵器,在平时却也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力量,因为除了当值宿卫的将士、洛阳中外军全都没有武装。大将军王凌死了,但府中的兵将尚未解散重编。
在此之前,朝中诸事都是郭太后在主持。或因王广等人已明确表示支持秦亮,郭太后并未下诏解散大将军府的兵力,估计也是要防着别的家族。
当然秦亮也觉得、大将军府这些文武属官不可能做什么。而他现在去大将军府悼念,穿着盔甲、带着刚从战场上回来的甲士随从,也没有别的意思,纯粹只是心急和悲痛,才想即刻赶来谒灵。
府邸的大门打开了,王家人将大伙引入前厅庭院。秦亮开口提出要去外祖的灵堂,本来已过了最悲伤时期的王广、王金虎等人又是声音哽咽,请秦亮等人前去。
什么场合就得做什么事,秦亮也收起了刚才的喜悦激动,表现得肃穆伤悲。
很多事只是个形式,不见得就是内心的真实感受;但是形式与环境气氛,确实能影响人的心境。就好像过年佳节之时、到处充斥的祝福与喜庆热闹,总能起到作用。
秦亮的心情,也渐渐冷却了下来,调整状态先去面对祭奠的场面。
一众人来到灵堂外面,秦亮远远地看到了灵堂门内的王家女眷,她???????????????们都跪坐在筵席上、等待迎接前来祭奠的人们。秦亮时常思念的王令君王玄姬二人,也在其中。
秦亮转头看了一眼祁大,轻轻抬了一下手,祁大等随从遂在庭院里止步。秦亮解下腰间的佩剑,递给了祁大,杨威熊寿二人也依样解除了兵器。
于是主人王家三兄弟在前,秦亮和两个中军大将,以及高柔、蒋济、秦朗等三公九卿在后,一起去了王凌的灵堂。
等在灵堂中的女眷们,因是跪坐跪伏的姿态,遂先后向众人顿首,立刻传来了小声的抽泣声。秦亮等人则纷纷揖拜还礼。
王玄姬行礼罢,抬眼向秦亮看了一眼,但立刻又垂眼避开了目光。毕竟在场还有好几个朝廷大臣,她们都时刻留意着自身的举止神情。
秦亮也用不经意的眼神,瞅向跪伏在地的妻子与玄姬,却没有当众与她们说话。
不过一看之下,秦亮竟有点走神了。从关中屯田起,分别已有一年,终于重新见面,秦亮又意识到妻妾确是绝色美人阿。
王令君那精致秀美的五官,美妙倔强的小嘴柔软而有光泽,便是一脸悲伤、也隐约有些许冷傲之感;玄姬容貌艳丽,一双瑞凤眼看起来、简直是梨花带雨,更添了几分叫人怜惜的模样。像那些在汉中等地见到的庸脂俗粉,简直不能比拟二者之万一。
秦亮见到她们身上的麻衣,忽然才意识到,王凌一死、她们须要守丧!王令君作为已经出嫁的长孙女,大概要守五个月;而王玄姬是王凌的女儿,名义上也没有出嫁,搞不好是斩衰,那时间就是长了。但兴许可以悄悄地不守礼,只要不声张就行?
秦亮顿时有点气闷,但很快他就强自稳住了心神,把乱糟糟的想法抛诸脑外。平常怎么想不重要,反正谁也不知道别人的想法,不过这里毕竟是灵堂、王凌又是王家人的长辈,秦亮总觉得还是要尽量严肃一些。
他便最先走到王凌的牌
位前上香,然后跪拜谒灵。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
===第四百九十四章 论迹不论心===
初时秦亮的情绪还没酝酿好,实在是哭不出来、干哭也差点感觉,不过悲痛的语气还是能控制的:“忽见外祖去世讣文,仆如闻晴天霹雳。虽归心急切,却身负重任,十几万将士在外,不敢轻动,未能成行。惟愿外祖在天之灵,宽恕孙婿没能及时赴丧……”
他渐渐地感受到了悲伤的气氛,终于哭出声来,更咽道,“实在没有想到,上次见到外祖还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以为还有许多机会倾听外祖敦敦教诲,如今却已只剩一抔黄土,不能再相见阿!”
秦亮说到这里,便以袖掩面恸哭,进而俯拜,悲伤不能自已。
高柔蒋济等人急忙过来劝说,大将军的属官也来说好话了,贾充道:“大将军英雄一世,皆为带兵之人,定不会怪罪秦将军。秦将军终在汉中击败姜维,为国家立下大功,亦可告慰大将军了。”
秦亮毕竟只是孙婿,有人劝解,他也不用表现得太过。心下决定,再默哀一会便起身。
面对王凌的灵位????????????????,秦亮心里仍然忍不住想着,大将军确实死得不是时候。他的心情非常复杂,甚至压抑着一股火气,回想当时在汉中的情形、简直是进退两难要了半条命!此时不禁又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受。
好在危急总算是勉强过去了!又或是刚才的情绪有所发懈,秦亮很快暗自放松了口气。
他也听从同僚的话,拿袖子上的熟麻布揩了一把眼泪,从地上爬起来。随行而来的大臣们,这才陆续上香,先后拜谒王凌的灵牌。
秦亮让在一边等待的时候,又用余光留意跪坐在灵堂上的女眷,发现外姑婆王氏也在这里。她是王凌的亲妹,今日守在灵堂倒也不让人意外。
毕竟是在灵堂之中,又有王家男丁接待宾客,包括王令君在内的女眷们、暂且都没有与秦亮说话。
大伙都拜谒完毕,走出了灵堂。王广兄弟将大臣们引到楼阁厅堂歇息,没一会侍女们就端来了煮茶、干果等物。丧事时主人不会准备食物,不过现在王凌已经去世三个月了。
秦亮在厅堂里没呆多久,便出门来到了台基上,王广随后也走了出来。
丈婿二人并肩而行,沿着木栏杆在台基周围缓缓走了一段路。
从刚才见礼寒暄之后,两人有一会沉默不语。大将军忽然显得十分安静,没有了哭声,也没有了喧嚣,只剩料峭春寒的微风风声。
王广捋了一把下巴的大胡子,开口道:“家中发丧时,皇帝亲自来府上吊唁,便在刚才我们坐的厅堂里、召见过我。皇帝主动提出,要任命我为抚军大将军。我当时也很意外,婉言谢绝而不允,又只得上书殿中。”
此事秦亮早就知道了,宦官张欢来汉中时就谈论过。而且后来王广上书,消息便传得更宽,连陈泰都听说了。
秦亮遂不动声色道:“外舅接受诏命也是可以的。外祖去世,洛阳急须留守之人主持大局;外舅正好是自家人,抚军大将军的职位可担此任。”
王广的颜色微妙地变幻着。秦亮用不经意的目光转头看他时,隐约察觉王广似乎也有一种劫后余生、后怕的意味。
王广沉吟片刻,故作淡定道:“皇帝只是口头上一句诏命而已,之后还须皇太后点头。后来皇太后愿意出面召见众臣,安排诸事,如此更好。”
秦亮顺着他的意思道:“皇太后殿下自曹昭伯辅政时、便在听政,由殿下出面确实恰当。”
这时秦亮想起了一句话,君子论迹不论心,用在这次王广的作为上、似乎倒也恰当。毕竟要是论心,王广此前必定是不甘心。
秦亮都不用去猜王广那时的心路历程,只看以前他的所作所为就能知道,他一直都想继承大将军王凌的地位。不然当初秦亮打赢了毌丘俭、想安排个刺史的位置,便不用费劲讨价还价了。
不过王广终究还是权衡了利弊、风险,对外明确了态度。这便够了。
王广沉声道:“此前我们已商量过了,有令狐公治、汝三叔四叔,大家都觉得????????????????,应由仲明来接任大将军之位。”
秦亮没有马上回应。之前王凌刚去世的时候,他还比较心慌,但现在携巨大的军功声威回到洛阳,他已经不慌了。如果大家都遵守规矩,而不是搞一些邪门歪道,那么没有谁还有脸、此时要骑到秦亮头上!
若是在王康之类的亲信、或者秦胜等亲戚面前,秦亮不会说什么客套虚辞。这时秦亮在王广跟前却道:“我年纪尚轻,又是叔父们的晚辈,会不会显得资历不足?”
王广一脸诚恳中还有点急切的模样,劝道:“当年太祖在世,亦是唯才是举。仲明文武双全,有经纬之才,又收复了太祖都没守住的汉中三郡,如此大功,仲明自是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