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27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实际上经过了解与相处,秦亮觉得、陈泰此人对于官位似乎并不太执着。

      陈泰在关键时刻有过明确表态,还算可靠。至于皇帝口头说过、要陈泰取代秦亮在汉中的兵权,那也跟陈泰自身没什么关系。陈泰正是人在陇右坐,锅从天上来。而秦亮这么一安排,倒能让陈泰更加安心!

      而王经的军功,同样是讨了巧。

      建威督、兰坑等蜀汉重要据点,以前魏军费了很大的力,亦不能攻下;王经能占据那些地方,纯粹是因为蜀汉陇右的老巢武街降了,蜀军才主动弃守。这种军功是可大可小,全靠给王经请功的人怎么说。

      就地在西线这边安排,除了洛阳中军大将,目前有资历补凉州刺史的人,大概只有两个选择,王经和胡奋。秦亮昨晚便曾在考虑过了。

      胡奋之父胡遵是徐州刺史,父子二人若各为一州刺史、不符合魏国规则,连王家都没这么干。当初王凌并未把四个儿子都外任都督刺史,只有王飞枭做扬州都督。

      不过胡家的站位问题不大,否则胡遵也不会被王家重新启用为徐州刺史。

      当初胡家确实投靠了司马家,胡奋甚至以平民身份侍奉在司马懿身边。但是司马家倒了之后,胡家显然自己主动划清了界限。在狄道揪出司马师奸细的人,正是胡奋!

      何况胡奋对于秦亮是马首是瞻,之前在武功县种地,胡奋便经常陪着秦亮下地干活。

      这样的人,当秦亮有权势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但如果落难,也不能太指望他们跟着同甘共苦。看看胡奋对司马家的态度就知道了。

      反而是王经那种人,虽然不太好用、做事有点头铁,甚至很多事根本不愿意干,但他很执拗,有自己的原则。即使秦亮倒霉了,王经的作为应该也不会过分,多少会念及旧恩。这一点与羊祜是一样的性子,羊祜就没有避讳夏侯霸家。

      此时让王经分一些西线的兵权,秦亮其实更放心。

      王经打仗不太行,别的见识好像还行,凉州现在不是前线了,他只要能大概处理好羌胡事务,便不会出多大的乱子。待到以后,秦亮自然要把王经调离带兵的位置。

      众人回到大帐,秦亮遂将人事安排当众说了出来,并先授几个人“行事”的權力。正式任命,仍要等洛阳的诏令和文书。

      ……姜维军陆续撤到了关城。他早知汉中之战大势已去,但促使他下定决心、快速撤出汉中的缘由,还是数日前从成都送达的诏令!

      当时汉军被挤压到了南郑汉城两座城内、以及走马谷的山谷中,武都已然失守。成都的朝臣都认为汉中之战打不下去了。

      平常皇帝不会太过干涉前线军事,但这一次的诏令很明确。从成都主动发来诏令,先派尚书仆射董厥带兵增援剑阁、葭萌关,又命姜维将汉军撤到剑阁。

      朝廷多半是担心,姜维会把汉军主力全赔在汉中地区,那大汉朝廷直接就完了!无论多么险要的山川、关隘,没有人守都是枉然。

      姜【创建和谐家园】衡之后,终于决定放弃汉中之战。他掌握着前线兵权,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军中还有张翼、廖化等大将,若是姜维不奉诏,仍然可能出问题。

      不过姜维撤到关城之后,便没再继续退兵。

      这时又有信使来见。姜维听说是陈祗派的人,立刻召入关城驻地见面。

      信使呈上陈祗的亲笔信,并道:“陈公带了话,若卫将军奉诏撤军到剑阁、与尚书仆射董龚袭会合,待将军返回成都,陈公等人便可设法保住将军,否则谁也不敢再为将军说话。请君三思!”

      姜维道:“我并不在乎自己的下场如何。不过弃守关城、直接回到剑阁,阴平也必定会丢失。”

      来使想了想道:“没有人怀疑将军的忠心,陈公更无此念。但贼军尚可从陇右进攻阴平,若要在阴平继续与贼军作战,将军如何交出兵权?”

      姜维不置可否。

      来使又道:“关城囤粮一旦耗尽,用什么地方来供养关城、阴平将士?以后还得从涪县等地调运粮草。为了守阴平耗费靡大,还不如退守剑阁、葭萌关。”

      这些考虑,姜维哪能想不到?他终于极不甘心地、把话明说了出来:“若有阴平,还能有机会北上陇右。不然贼军只需在阴平桥头、白水关、关城三处设防,汉军便被困于益州,不得进取也!”

      来使沉声说道:“将军再想想,经此一役,君还能领兵北伐吗?”

      姜维沉默了一会,不禁仰头长叹。

      来使抱拳道:“陈公不会害将军。”说罢他便执礼告辞。

      姜维送到门口止步。没一会,司马师也来了,姜维立刻将司马师请到房内,然后把陈祗的信拿了出来,两人交谈良久。

      司马师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明确表明了主张:“陈奉宗一向与将军交好,又得陛下信任,将军切不可辜负陈公好意阿。”

      姜维知道司马师善谋,但有时候没用!因为不知道他在为谁思虑。在这种危难时刻,司马师这个降将不愿离弃姜维,乃因忠诚?

      不过此刻司马师应该是想保住姜维的,否则他在汉国也难以立足,终究还是为了自己。

      姜维许久没有说话,默默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忽然骂了一声:“没遇到过如此招恨之人,他嬢的秦亮!”

      ===第四百九十章 仁心如炬===

      姜维竟主动从关城撤军了!秦亮等收到陈泰的急报,一屋子人都是兴高采烈。

      秦亮从筵席上站了起来,若非身边有人、他简直想手舞足蹈。此时唯有踱步走动一下,才能平复高兴的心情。

      此时魏军已经入驻汉城,秦亮也住到了城里一座宽敞的宅子里。

      他没有住进官寺,乃因汉城官寺里的蜀【创建和谐家园】没走完,他只是暂住、也不想去管那些人,所以还是随便找个地方省事。如同勤王军刚进洛阳时,有一阵子秦亮是中领军,也没去领军将军府居住。

      秦亮几乎要笑出声来,说道:“姜维想等大魏朝廷出问题,我看蜀汉的问题也不小。这事肯定不是姜维自己的意愿!”

      羊祜的声音道:“关城一弃,阴平也必不会再守。我军进驻阴平郡之后,只要派兵到东南面,守住阴平桥头、白水二地;汉中之兵则守关城,三郡之地可保无虞。”

      在场的几个人纷纷附和,钟会道:“将军可以放心了,此后蜀汉????????????????若想重图汉中三郡,绝非易事。”

      秦亮暗自长长地松了口气,点头道:“对,至少短期之内,西线这边不容易再出大事。”

      他恍然想起了正事,遂道:“正好士载出发没多久,此时可能刚到武兴。泰雍立刻安排信使,去把邓士载叫回来,不用再从武都郡绕路去阴平。那边的路远且艰险,不如让陈玄伯的人走关城去阴平更快。”

      辛敞揖拜道:“喏。”

      这时外面天井里传来了一阵说话声,秦亮听到了王康的声音:“卫将军诸事繁忙,正在商议军务,我是卫将军司马,汝有何事,可与我说。”

      今天秦亮心情极好,听到动静,本想出去看看。但听王康这么一说,他便打消了念头,只从窗后朝院子里看去。

      天气挺好,陈旧古朴的房屋围着中间的庭院,天井边缘还有些潮濕,但阳光已从上方斜照进了院中。其间的景物明暗相称,倒有几分清新之感。

      院子里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人。男子呈上一卷竹简,揖拜道:“天下兵祸连年,战事一起,无不生灵涂炭,而秦将军自入汉中,不兴屠戮,所到之处,几秋毫无犯。将军之仁,于乱世之中明耀如炬,仆等特献贺文,以表敬仰之意!”

      秦亮在窗后观望,屋子里的属官们一时没有多言,因此也听到了门外说的话。几个人向秦亮看了过来,钟会笑道:“此人没有乱说。”

      不过那人身边怎么还有个女郎?秦亮不禁远远打量了她一眼,女郎相貌不错,却谈不上明艳动人。

      外面传来了王康的声音:“这边请,我们去客厅相谈。”

      三人便朝院子一侧走去,很快消失在视线中。

      屋子里王沈的声音道:“将军处事,确有仁心,汉中官民亦看在眼里阿。”

      秦亮心道:大多事都是双刃剑,必有副作用。传言魏太祖屠徐州,遗害至今,几十年了仇恨都没消除。

      况且按照后世战争理论的理性总结,纵兵烧杀劫掠、对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相比得到的东西,在劫掠过程中破坏的资源是绝大部分。有组织地征收,才是效率最高的办法,且不容易引起激烈的反抗。

      他便道:“战阵上不可能心慈手软,不过屠戮平民弊大于利。”

      就在这时,祁大走进了门口,揖拜道:“禀秦将军,刚才那人名叫戚宇,乃汉城官寺佐吏,家中是当地豪强。他说要为将军献贺文,仆便带他进来了。”

      果然世人对会写文章的人都更重视,祁大这个兵屯出身的人也不例外。

      但不知怎地,秦亮倒忽然想起了东边的黄金谷蜀兵,仗都打完了、黄金谷的人竟然还在坚守!不过那地方现在成了死地、孤城,守军也太少,没什么作用了。他也懒得管,让邓艾自己去想办法。

      秦亮道:“我知道了。”

      祁大又靠近轻声道:“跟着戚宇来的女郎,是他的妹妹,可留在府中服侍将军。”

      旁边的人们????????????????假装没听到。

      秦亮踱了两步,沉吟道:“若是事情传出去,上行下效,约束将士岂不更难?”

      祁大拜道:“将军所言极是。”

      羊祜的声音道:“将军英明!”

      两天之后,邓艾率部最先回到汉城,剩下的军队还在马鸣阁道。秦亮也要开始提前安排防务、以及退兵事宜了。

      只等陈泰传来确切消息,进军到阴平郡,并占住白水、阴平桥头二地;汉中这边只是防守,便无须再留驻十几万之众。单是从雍凉西线南下的中外军、屯兵都嫌多,人马太多反而增加补给负担。

      中军议定,洛阳军六万人先撤走,秦亮正好要带着中军三营回朝廷;并向留下的雍凉将士,许诺分批进行轮换。

      以邓艾为行雍州刺史事,镇汉中、负责前线军政。然后秦亮又任命了胡奋,行汉中郡太守事,辅佐邓艾。

      秦亮名义上代天子征伐,可以给官员授权;不过正式任命官职要走一遍程序,仍须等待洛阳送达诏令。在此之前问题倒是不大,因为邓艾本是凉州刺史,胡奋是陇右郡守,他们都有本部兵马。

      陇右郡等地一直是魏国地盘,具备完善的官僚机构,一时缺了郡守也不影响,还有长史或郡丞管事。唯有新得的汉中、武都、阴平三郡须尽快任命郡守,如此才能征辟属官,在当地重新建立统桎组织、以便就地获得剩下的资源。

      秦亮先安排了汉中郡守胡奋。及至傍晚,秦亮又在宅中召见帐下督马隆,当面问他:“孝兴可愿出任武都郡守?”

      马隆顿时大喜,激动地揖拜道:“秦将军知遇之恩,仆没齿难忘!”

      秦亮微笑点头道:“那便这样决定了。”

      秦亮自己就是从掾属干上来的,当然明白,太守对于一般人的仕途、乃一道很难逾越的大坎……除非出身世家大族。

      武都郡不算什么好地方,但武都郡守也是太守,先到这个级别,以后可以换。如同当初邓艾被任命为凉州刺史,邓艾也很高兴,实际上凉州要人口没人口、要赋税没赋税,但凉州刺史依旧到了州一级。

      马隆显然不是士族出身,他起初在兖州只是个低级武官。令狐愚离任曹爽府长史,刚出任兖州刺史时、身边没什么人用,才把马隆调到身边办事。

      如今秦亮逐渐提拔马隆到郡守,马隆说到知遇之恩、秦亮还是可以坦然受之的。

      至于军功,如果朝中没人说话、还是干不到太守。当初秦亮在秦川以五百人阻击费祎大军,且朝中有人,也差点没干上庐江郡守。

      次日早上邓艾又主动到宅院里拜见。秦亮叫祁大煮茶,便与邓艾在堂屋里闲谈起来。

      邓艾终于开口问道:“昨日……将军只、只任命了……汉中郡守。武都、阴平……二郡,是否已有人选?”

      秦亮道:“昨日傍晚见过马隆,说了让马隆做武都郡太守。”

      邓艾点头道:“阴平、平……安排,好了吗?????????????????”

      秦亮已能隐约猜到邓艾的意思,遂问道:“士载可有举荐之人?”

      邓艾说话吃力,却说了不少话:“仆的掾属段灼知兵,通习文武,多次带兵为前驱。阻截南郑守军之战,段灼去北岸调兵,及时增援,俘获了数名敌军将领。不知能否举荐他为阴平郡守?”

      秦亮看了一眼邓艾,痛快地说道:“我先任命段灼为行阴平郡太守事,士载再把军功写下来,我上书的时候一并送到殿中。”

      邓艾起身深揖,结巴地说道:“仆代段灼谢秦将军提拔之恩,明日把段灼叫来,当面拜谢将军。”

      秦亮摆手笑道:“他是士载的人,靠的也是士载。不然我都不认识他。”

      邓艾刚才一下子说了太多话,可能有点累了,便只是点头,坐回了筵席上。

      秦亮动作随意地倒了两碗茶,顺手递了一碗过去。邓艾立刻双手接住,轻轻抿了一口茶水。

      “哐当!”一声响,秦亮身上还穿着铠甲,按住腰间的佩剑、从筵席上爬了起来。

      只见今日又晴了,不过早上的光线角度、与昨日议事时不一样。秦亮走出房门,径直走到了天井中有阳光的一侧,邓艾也跟了过来。两人站在院中晒太阳,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或因秦亮按剑的动作,邓艾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他腰间。

      秦亮看起来很闲适淡然,其实心态已经很浮躁,心思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

      连谈论的话题、也暴露了他的注意力,“士载暂且不能离开汉中,此番一别,不知下次何时重逢。”

      邓艾道:“仆、仆会时常……去信。”他接着又道,“将军放、放心,仆定……守好、好汉中三郡,不负将、将军重托。”

      秦亮点头道:“有士载坐镇汉中

      ,我还是放心的。”

      他说罢深吸了一口气,环视周围,只见宅邸里的房屋挡在四面。他不禁想象,阻隔此地的、又岂止是房屋?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9 19: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