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四百七十八章 跑得了和尚===
定军山东麓,在沔水南岸,位于沔水河拱上;对岸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坦河湾地。
魏军驻扎的地方,西面是一道山坡,坡山在修筑工事;北面是沔水,南面有一条小河。只有西南角有一处完全无险可守的豁口。
秦亮的中军设在了一个小村子里。他要扎营,能找到房屋的话、一般不愿意住帐篷。
站在门外,最吸引秦亮注意的地方,是南边小河畔的一座突兀的山,周围都是平地,就那么一座半圆如嬬的山丘耸莅在那里。这倒让秦亮想起了广西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不过汉中很少见这样的山,通常山坡都有一个逐渐升高的正常坡度。
????????????????部将走过来禀报道:“将军,定军山西侧的山脊上,还有蜀军营垒没有撤走。”
“我知道了。”秦亮随口说了一声。
他转头看见羊祜、钟会二人,便道:“敌军小部兵力在西侧主峰,占据险要,还修了工事,那是易守难攻阿。何况我们若要全据占领定军山,也没多大作用。”
羊祜等都认可秦亮的看法,先后点头道:“将军言之有理。”
因为定军山太有名了,是当年魏武皇帝与刘玄德争汉中的关键地之地,所以秦亮也自然会想到那次汉中之战。
不过那时汉中之战、与此番的情况很不一样。当时蜀军是进攻方,只要占据定军山、便能由此进入汉中平原,威胁到魏军在汉中平原的各处要点……如果比较起来,二三十年前的定军山加上阳安门,作用倒有点像是这次的兴势山和赤阪,或者是箕谷和褒中。
因此当时夏侯渊等几个大将,必须屯兵在定军山下、看住刘玄德,甚至对定军山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工事。结果不幸被人从局部突破。
这次秦亮拿定军山、却没多大的用,因为汉中平原上还有三座大城在蜀军手里,在这里堵姜维毫无必要。
然而对于姜维这种龟缩策略,秦亮自有一套对付他的手段!
秦亮想了一会,便对身边人说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看他能往哪跑。”
钟会道:“将军这个说法挺有趣,去打汉城、阳安门罢。”
羊祜说道:“我军确不如去攻阳安门,到那时姜维军便没法到处走了,必然要将主力部署在阳安门附近。否则我军分兵走马鸣阁道(阳安关北)去打武兴,武兴后背受敌、多半守不住。”
秦亮的目光从两人脸上扫过,不禁感慨道:“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羊祜、钟会二人虽没有什么带兵经验,但秦亮就是认为他们对兵事有见识,大概是一种天赋和兴趣?听到他们的主张、与自己的看法相同,秦亮多少增加了几分信心,很????????????????快便决定调整方略。
于是下午秦亮召集各部大将、到中军议事,重新部署军务。
之前大军走黄沙集渡过沔水,本是来定军山寻姜维军大战,但现在姜维又跑了。秦亮亦不可能原路返回,走黄沙集重新北渡沔水;这样多少会影响士气,在同一条路来回走,会让将士们误以为、魏军被人调动得团团转!
秦亮将对更大范围的兵马、进行调动,准备先抽调出别处的军队到此地的北岸,就地架设浮桥。大军主力便从定军山东麓渡河。
而整个汉中的【创建和谐家园】,秦亮决定要从东部开始收缩!东面只守兴势山,赤阪、南乡二城留一些关中屯兵守城,变成半放弃的状态。
盯防乐城(城固)的兵力,直接撤防西调!
魏军在汉中平原的兵力已超过十万,但是摊子铺得太开,兵力依旧不太够。所以秦亮要收缩军队,向西部集中。
如此一来,秦亮几乎放弃了从傥骆道、子午道、东三郡水路运粮。辎重粮草主要是走故道,从水路沿褒水南下。辎重船运直接从褒水进入沔水,然后沿沔水水路运抵汉城前线!
粮草从关中出发,上了褒水的船只后,便一路都是水运。此中节省的人力畜力、以及损耗,将不可估量!
但沿沔水西来这一段水道,很容易遭遇蜀军的袭扰(尤其在北山段)。所以秦亮把东部兵力收缩之后,决定在沔水上另外设置两处大营。
定军山东麓这个位置,便是大营之一,在沔水两岸都修建营垒屯兵。
此地不仅能攻击从定军山、米仓山来的敌军;也能向东进击北山地区。而且北岸营垒离汉城(勉县)不远,魏军大军在汉城附近,还可以迅速分兵南下驰援;可谓南北呼应,成掎角之势!
第二处大营则在褒水和沔水的交汇处,此地位于南郑城的西北边,相距不远。大营设置,依旧是营垒工事南北夹峙沔水。
此地往东仍可以看住南郑守军,使其不能随意进出活动。往北可????????????????以与褒中守军一道控扼褒水流域;南岸营垒直接位于北山地区,又可以反击蜀军袭扰。
当运粮的船队一到、且未遇大量敌军袭击,两座大营上的浮桥会先撤掉,但材料与船只都囤积在营垒中;作为浮桥骨架的铁链也放松沉到河底。这样可以不影响粮草通行。
一旦有大量敌兵来袭,多到南岸营垒的魏军兵力也不够了;则可先以铁链锁江,然后迅速用木轮机械拉紧铁链、搭建好浮桥,以便兵马从北岸增援!
即便出现了意外、发生了最不利的情况,只要有褒中城在手,粮草仍能先送到褒中城,然后走陆路送往前线。
秦亮在屋子里指着木架上的地图和标注,向诸将描述了新的部署安排。
这时钟会忽然开口,面带激动之色道:“妙!秦将军布阵之工整精妙,竟不似行军布阵,而是以汉中之地为布帛、甲兵为笔墨,是天地间的书法,平原上的丹青!”
众将听到这里,也是一阵哗然。
秦亮在具体战术部署上,确实一向比较谨慎、考虑得也很多,譬如平幽州之乱时,选择巨鹿郡为战场,便有过反复思量。但是钟会说得太夸张了!
可是看钟会的表情,确实又不像是在费尽心思拍马,他那激动的神态,看着地图像是在欣赏艺术品般的眼神,实在太真。
===第四百七十九章 耗什么===
太阳已经偏西,冬日的太阳靠南方、比其它季节的位置更低,看这光景一个多时辰后就会天黑。
宅院外面传来了“哒哒哒……”的马蹄声,数骑在一起奔跑、立刻有了些许轰鸣的感觉。秦亮在檐台上站了一会,目送传达军令的人马渐行渐远。
时间挺迟了,不过他们在天黑之前、应该能赶到黄沙集,可以在黄沙歇一晚上。
传令节制东部军队的人,依旧是邓艾。不过邓艾要从赤阪城、西迁搬到南郑城的西北边,在褒水和沔水交汇处筑营,然后统率南郑附近的兵马,以及北面褒中的驻军。当然也包括留守兴势山、赤阪剩下的少数兵力。
东面兵力的目标,主要是要保障粮道通畅,以及监视南郑城等地敌军。但是离中军较远、东面大将要临机决策,并调动兵马攻防;此时在汉中的诸将,也只有邓艾最适合。
参战将、帐下督马隆也颇有才干,但是官职太低。甚至讨寇将军、陇西郡守胡奋的官职也略显不足。还得是刺史级别的邓艾,统领诸部更能服众,而且???????????????在此之前、秦亮便曾当众确立过邓艾在东面的兵权。
听着马蹄声逐渐远去的声音,秦亮收回了目光,转头对中垒将军杨威道:“大军去汉城之后,伏德留在此地统领驻军。”
杨威立刻抱拳拜道:“仆定不负将军重托!”
秦亮点了点头,又观察了一眼日头,遂唤人备马。过了一会,秦亮带着一群随从和护卫,骑马出了中军军营。
他找到了之前上山的方位,依旧从原处骑马冲上了定军山东端的山丘。
“噗……”坐骑被勒停后,嘴里发出一个声音,摇了摇马首。秦亮依旧骑在马背上,观望四下的情形。
这地方在定军山脉里面算是最矮的,但又几乎是沔水南岸最高的地方,视线很不错。
此时秦亮与姜维、相距可能只有十里!秦亮回头循着定军山的走势看去,情知定军山西端主峰上就有蜀军;再往西就是米仓山,姜维军主力就在那米仓山的山谷里。
但周围几乎看不出来紧张的迹象,敌兵踪迹更是一个也看不到。
附近只有一些魏军的辎重兵还在干活,山坡东边是大片的军营和人马,不过全都是魏军将士。
观摩了一会山川形势,秦亮忽然又想到了邓艾。
因为他听说过一个关于邓艾的逸闻,大概是说邓艾还在做守稻草的小吏时,每到一处便指指点点、评论哪里适合行军扎营,众人都嘲笑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不过如今再看这个传言,倒可见邓艾还没做将军时、就有了做将军的兴趣和见识。
天时地利与人和,地形在战场上确实也挺重要。所以秦亮在攻打褒中时,粮道不时被袭扰破坏,他也从来没怪罪过邓艾。当时的情况所限,没有办法。
从赤阪到褒中百余里粮道,侧翼完全是暴露的,邓艾的兵力又有限,根本无法保障粮道不被袭扰。关键是当时魏军在沔水南岸、几乎没有部署兵力。
蜀军沿着绵长的沔水南岸区域随意活动,并可建立营寨驻军,随时找一处地方渡河、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攻击到粮道。魏军实在是防不胜防,除非是在全局上重新部署。
秦亮回过头来,眺望着北边的沔水,不禁说道:“此番我军攻阳安关,粮道走水路,反而比上次稳当。”
羊祜道:“可能被袭的地方,还是北山段。”
秦亮向右转头观望,说道:“对。”
他看的方向是东边,正是北山所在的方位。北山位于沔水南岸,山脉连绵,东麓直到褒水沔水交汇处。
(沿着蜿蜒曲折的沔水,大致从西向东,地名分别是汉城、定军山(南岸)、北山(南岸)、南郑、乐城。另有褒中城,在南郑西北边的褒水上。)
粮船从褒中南下后,褒水这段水道比较短,因有褒中城与邓艾军大营夹峙,不太可能受到威胁。所以羊祜说得对,薄弱点仍然在北山附近的连绵数十里沔水水道。
钟会道:“建安年间汉中之战,蜀军威胁武皇帝(曹操)粮道,正是在北山营???????????????垒。”
秦亮做曹爽掾属期间,看的旧文书实在不少,他想了一会便道:“好像是赵云在北山营垒?后来黄忠也去了。”
钟会这种世家子弟,更是有着当世的信息优势,他似乎也想起来了,点头道:“正是此二蜀将。”
秦亮道:“但这回蜀军在北山立不住营了!我军在沔水南岸、有东西两处大营,怎会由他进军北山立营?蜀军来的人少了立不住,人多了我军便从此地出击,先断其补给北山的粮道。”
他接着说道:“南郑守军没法去北山。他们只能先渡过沔水,然后沿沔水南岸去北山;然而这段路至少有二三十里的开阔地,邓士载就在沔水交汇处,不会放任从东边来的敌军。
所以多半要由姜维军分兵,从西边的米仓山调兵,走定军山南路。那里也有数十里低山丘陵地区,杨威径直从此地南下,也能侧击敌军。”
钟会道:“同样的地方,可知魏蜀两国经过了三十年经营,军力强弱已经全然逆转了。”
秦亮马上认同了钟会的说法,随口道:“因此两次的攻守之势,也换了位置。”
当时魏军在定军山这边就没打赢,更是无力去北山拔除赵云的营垒。
有钟会与秦亮说话,羊祜的话就比较少。秦亮的目光从羊祜脸上扫过,但不想勉强,遂与钟会谈道:“此番北山的威胁,比建安中那次更小;亦不如上个月赤阪到褒中的沿路袭扰,那时蜀军几乎能控制沔水南岸的全部地区。”
秦亮稍作停顿,接着沉吟道:“假设蜀军一部摸到了北山,并到了北山北麓的沔水边;他们要对付河上的粮船,便也需要准备船只,在船上以水战破坏部分粮船。或者分兵渡河,控制南北两岸,以铁链锁江截断水路,但在我们东西两营威胁之下、能控制多久呢?”
羊祜开口道:“将军所言极是。蜀军多半会派兵去北山袭扰,但无法截断粮道,无法造成太大破坏,从而影响大局。”
钟会看向秦亮微笑道:“秦将军统领全军,却能洞察秋毫,仆佩服之至。”秦亮只得回应道:“再好的战略,也要通过具体而繁琐的战术才能实现阿。”
三人暂且停止了交谈,又在一起向沔水眺望。
此地离汉城(勉县)已经很近了,只要渡过沔水,就到了汉城的东南方向;大军再循着沔水西进,很快就能兵临城下!
冬季的沔水水面,水面明显有所收缩变窄,两岸都能看到大量沙土地、以及碎石鹅卵石,本来被水淹没的地方也躶露了出来。不过能走褒水南下的粮船,必定都是一些小船,在沔水上航行完全没有问题。
……不出数日,还在米仓山中的姜维便收到了消息,曹军一部沿着沔水北岸东进、南北两股人马正在定军山东麓架设浮桥。
本已觉得不太对劲的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心头顿时像是被泼了一瓢冷水!
汉中督张嶷道:“贼军这是要去攻汉城?”
姜维心道:恐怕是这样。
否则曹军没有必要重新搭建浮桥,更不用从???????????????北岸另外调来人马。曹军要退兵,原路返回、走黄沙集渡河最省事。
姜维没有回应张嶷的话,却皱眉说了一句:“秦亮不回洛阳,还在这里与我耗什么?”
诸将说不出一句话来,连司马师也无言以对。另一个曹魏降将夏侯霸没有在这里,因为他的先父夏侯渊就死在定军山下。当时夏侯渊亲自跑去前线修鹿角,被汉军黄忠部将士阵斩。
司马师不吭声,姜维却专门向他看了一眼,沉声道:“即便是以贼军攻下褒中的情况看,先后也耗费了一个多月。秦亮若去围攻汉城,必得耗费日久,这是顾头不顾尾、不打算走了?”
征西大将军张翼道:“汉城难破,但阳安门不赶快救的话,数日之内、便会落入贼军之手!”
此言一出,诸将纷纷附和。
阳安门是汉军所建,是防守汉中郡的关隘,所以朝向的是西边。如今曹军是走汉中腹地过来,只要来到阳安门下,城门在内侧、城墙里面还有方便上城的石阶通道,可不是一攻就破?
面临类似窘境的地方,还有西北边的武兴(略阳)、陈仓道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贼军到了汉城,若派偏师沿着马鸣阁道去武兴,武兴关隘立刻就会被拿下!
姜维已别无选择,当即下令道:“传令各部,渡沔水,去走马谷!”
诸将迅速就达成了共识,纷纷揖拜领命。
姜维军主力在米仓山山谷里,向西走出山谷,便能抵达沔水南岸。渡河到沔水北岸,北岸的山脉便属于秦川范围了;那地方靠近沔水的山脉,名曰走马岭。走马岭南的金牛道通路,便叫走马谷。
阳安门的位置,也在走马谷。
汉军几乎不能再有任何迟疑,必须到走马谷去,与曹军对峙!并防曹军从走马岭北麓的马鸣阁道、前去攻打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