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2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公渊转头看玄姬,玄姬也注视着他轻轻点头,不过玄姬是妾生女、兄妹俩的关系不太亲近,有令君在这里,玄姬便未多言。

      但令君没有接父亲的话,只是说道:“大将军也是臣,不是皇帝。若只有个名义,要换人并不难。”

      公渊听到这里,忽地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令君的声音冷清,说话声也不大;但刚才那两句话,竟然叫王广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浑身都是一颤!

      这时令君注视着他说道:“朝廷不止有王家人,阿父之后该如何控制局面,与仲明又要如何相处?”

      “啪!”王广一掌拍在了自己的脑门上,不禁瞪眼盯着令君的脸。

      他忽然醒悟了,之前完全想错了方向。此时的最关键、其实只有一个,便是自己能否抓住表态站位的机会!

      王广暗自推论着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那是越想越后怕,差点在重要关头昏了头。但还是因为先父王凌去世太突然,他被太多情绪缠住了,而且没准备好、来不及调整心态。

      先父王凌在时,王广确实有些不甘心。毕竟不管怎样,大家起事的本钱大半是王家的人,太原王氏也是名门望族;况且王凌已是大将军,王广则是王家嫡长子。

      但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变了,王广是一整天都没回过神来。竟要靠女儿提醒!

      王广一脸诧异地凝视着长女王令君,好像有点不认识了一般。他是真没想到,令君一个女流之辈,以前不过是个内向沉默的女郎,还犯过大错、做过非常愚蠢的事,却竟有如此见识?

      那些油灯在添油拨芯之后,火焰更亮了,从她身后照射过来,仿佛在令君的身体轮廓周围形成了一个光圈。

      王广怔怔地看着令君,这时又发现了她身后的灵牌。王广终于想起了父亲曾经的暗示,大致是说,如果公渊接不住大将军的位置、最好是主动拥护秦仲明。

      过了一会,王广缓缓松了一口气,这才察觉,里衬背心上、居然出了一身冷汗。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又是新城===

      洛阳还没有下雪,但十月间已是寒意袭人。一夜过后,太阳没出来,阴云天气下的气温更是久久未能回升。

      平常不逢朝会的日子,郭太后几乎都呆在灵芝宫那边,不过今日她早早就到太极殿庭院来了。太极殿属于殿中,这里才是离皇宫内外各级官府最近的地方。

      太极殿庭院内有三处主体建筑,中间的正殿一般不使用,只用于登基等重大典礼。西堂是皇帝起居的地方,不过皇帝曹芳也不住在那里、昨日才又留在西堂。东堂则是日常朝会、赐宴、召见大臣的地方。

      不过郭太后也没在东堂,而在东堂东边的一间署房内。

      房中并无大臣官员,此时却仍然挂着一道垂帘。郭太后正在垂帘后面缓缓踱着步子。

      她昨夜没有睡好,脸色苍白、还有带着些疲惫。但她的姿态动作未显露出慌乱,只是没有安静地坐着,犹自在不甚宽敞的地方走来走去。

      房里没有取暖的火源,郭太后如????????????????此走动良久,倒能驱除寒意。她穿得也很厚,里面是蝉衣礼服,外面还披着狐裘,洁白无杂色的毛领让她端庄的姿态、更添了几分贵气。偶尔之间,她才会有一些琐碎的小动作,把感觉僵冷的手拢进袖口里。

      这时黄门监黄艳进来了,接近帘子不远,黄艳便弯着腰趋步上前。他绕过帘子,向郭太后揖拜,小声道:“陛下在西堂,先后召见了尚书右仆射夏侯玄、度支尚书诸葛诞、光禄勋郑冲。”

      郭太后心里顿时非常生气,但未发作,她只是冷冷道:“我知道了。”

      自从昨日传出大将军王凌去世之后,皇帝便忙得不得了,先是去大将军府与王广见面,然后就召见各种人等。郭太后当然知道,皇帝以为有了机会、正在想方设法地搞事!

      同时她也能从曹芳明目张胆的作为中感觉到,曹芳对秦亮的极度怨愤与仇恨。

      虽然殿中这边的侍卫是秦亮安排的人,皇宫正面司马门、则是倵卫将军的人;但曹芳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只要魏国还姓曹、便没人敢软禁他。否则天下人都会诟病软禁皇帝的人,谋逆之心昭然若揭。所以曹芳要去哪里、要召见谁,还是可以办到的。

      黄艳又沉声道:“黄门从官庞黑、与冗从仆射李涛是同乡。仆吩咐了庞黑,找机会打听西堂里说了些什么话。”

      郭太后点头“嗯”了一声。

      夏侯玄是尚书右仆射掌选举,诸葛诞是尚书,光禄勋郑冲是九卿、管的事也很多,这几个人都是有实权的官员。但是那些实权在平时管用,在危急时候没多少作用,某些时刻兵权才最重要。

      而且那几个人就在殿中上值、被皇帝召见不好拒绝,是不是真能与皇帝达成什么共识、现在还不好说。譬如诸葛诞虽与夏侯玄交好,却也是王家的姻亲。

      此时王凌一死,秦亮还远在千里之外的前线,洛阳关键之人,还是倵卫将军王广、以及领军将军令狐愚二人!其中王广的态度,眼下尤为重要。

      之后才是留守卫将军府、守着武库的中坚将军秦胜,以及城门校尉傅嘏。

      黄艳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仆等要不要派个人去汉中,将洛阳的消息急报卫将军?”

      郭太后道:“王金虎在汉中,他父亲去世,王家必定一早就发讣告去了,卫将军很快就能得知王彦云去世。别的事,再等等。”

      没等一会,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也快步走进了房里。

      张欢揖拜道:“禀殿下,仆见过城门校尉傅嘏了。傅嘏昨日去过大将军府吊唁,接着又去了卫将军府。”张欢回想了一下,才谨慎地复述道,“傅嘏说,他与中坚将军秦伯遇一定恪尽职守,在卫将军班师回朝之前,恭请殿下主持朝政。”

      傅嘏只提到了三个人,除了仲明的长兄秦胜,便是卫将军秦亮与郭太后。其态度大致在意料之中,就是只愿意听从郭太后与秦亮的安排。

      那傅嘏不仅做过卫将军长史,而且在东堂莿杀事件中奋不顾身、身受多处剑伤,????????????????世人都知道他心向着谁。郭太后也觉得、傅嘏不会轻易背叛,所以没有召见他,只是派宦官张欢去问一下傅嘏的说辞。

      至于留守洛阳东北角卫将军府的秦胜,毕竟是仲明的亲兄弟,郭太后暂时没有顾得上他。

      张欢接着道:“仆随后去了领军将军府,见到了领军将军令狐愚,传殿下旨意召见他。稍等一会,令狐愚便会到太极殿觐见。”

      他的话语刚落,马上察觉手里拿着的竹简,忙双手呈上:“此乃中书省送来的急报,都督扬州诸军事王飞枭的奏章。”

      郭太后接过竹简,跪坐于筵席间。

      她看罢内容,心里更紧张了起来。王飞枭上奏,吴军在东关大量增兵,有进攻合肥新城的迹象!

      蜀吴两国是结盟的关系,汉中遭到攻击,吴国出兵必定是为了呼应蜀国,竟恰好又遇到了大魏洛阳出现危机。此时对于魏国朝廷,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郭太后问道:“中书省是今天才收到奏章?”

      张欢拜道:“是,仆在殿中遇见了中书令陈安,陈安专程叫仆送来请殿下过目。”

      郭太后没有继续问话,她把竹简丢在面前的木案上,又从筵席上起身走动着。

      王凌是前天晚上离世的,而王飞枭是王凌的嫡子,讣告必定最迟昨天就送出洛阳了。王飞枭得知其父去世,必定想回洛阳奔丧;即便朝廷拒绝他的请求,让他以朝廷为重,王飞枭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而且大敌当前,没法临时更换扬州都督,否则刚到任的大将、对

      这大魏朝廷,似乎从来就没有长时间安稳过。这么多年来,不是内部出事、就是有外敌威胁,或者干脆内忧外患同时出现!郭太后心里又盼着,秦亮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

      郭太后沉默了一会,停下脚步,拾起木案上的竹简,对张欢道:“汝拿去大将军府,把消息告诉王广。”张欢面露不解之色,但还是接过竹简拱手道:“喏。”

      王凌刚刚才离世,前线的军报、必定会同时去禀报大将军府。张欢没有必要专门跑一趟,所以他刚才有一瞬间的神情异样。不过郭太后叫他去,自然有她的道理。

      郭太后又道:“若是卫将军之妻王夫人、或是王广妹妹王玄姬要与汝说话,汝便与之见一面。”

      张欢忙道:“仆记住了。”

      这时门外传来宦官的声音:“领军将军令狐愚觐见!”

      穿着袜子的令狐愚走进了署房,快步向帘子这边趋步而来。他的名字有点滑稽,却长着一张国字脸、相貌正派严肃,礼仪也没什么问题。令狐愚稽首道:“臣愚奉召,拜见皇太后殿下。”

      郭太后隔着帘子还礼,说道:“领军将军请起。”她说罢重新走到木案后面,正身跪坐下来。

      待令狐愚面对垂帘躬身站定,郭太后便问道:“大将军薨,领军????????????????将军之见,朝廷应该用谁来辅政?”

      令狐愚几乎没怎么想,迅速地回应道:“等卫将军秦仲明回来,由仲明辅政,对大家都好。”

      郭太后的黛眉微微一挑,不过隔着帘子、别人察觉不了她细微神态。她沉住气、隔着朦胧的垂帘观察垂目的令狐愚,不动声色地说道:“倵卫将军、领军将军都是秦仲明的长辈阿。”

      令狐愚道:“庙堂如军中,公私分明,不论亲疏。”

      郭太后沉吟稍许。

      令狐愚又痛快地说道:“殿下明鉴,没有很能打的人威慑内外,还会有人跳出来作乱。何况仲明救过臣的命,臣当然支持他。”

      郭太后暗自松了口气,脱口问道:“还有这等事?”

      令狐愚压着怒气道:“臣还在做兖州刺史时,司马师便收买了臣的亲信杨康,待到起兵勤王,那杨康竟用毗霜给臣下毒!此事让秦仲明看出来了,随后派人暗查,才查出杨康的歹事。臣起初真没想到,身边亲近之人、却有此歹毒之辈,只以为自己是染病了。”

      郭太后道:“原来如此,我之前没听说过此事。”

      她稍作停顿,便又道,“昨日我派大长秋的谒者令去大将军府致哀,陛下则亲自去了。听宦官说,陛下单独召见了倵卫将军王广?”

      令狐愚是王凌的亲外甥,昨天肯定去大将军府了,当然应该知道此事。郭太后便等着,听令狐愚会怎么说。

      令狐愚随即道:“公渊有什么话,必定会与臣等、以及王家人商量。下午臣还要去大将军府,见到公渊,先与他谈谈。”

      郭太后道:“甚好。”

      令狐愚也不多留,听到这里,遂揖拜道:“臣不敢多扰,恭请告退。”说罢躬身退走,然后转身往门口走去。

      郭太后依旧端坐在宴席上,隔着帘子沉思着,接着抬头看了一眼令狐愚的背影。

      ===第四百七十二章 容易退缩===

      汉中的魏军主力已至黄沙。黄沙是汉城(西端勉县附近)东边的一座小土城,位于沔水北岸的河湾里。此地应该是一处集市,四面用夯土墙围定,就成了一座小城。

      秦亮在小城中,四面望去、都是没有包砖的黄土墙,院子外面还有一丛槐树,已经掉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刺。这满目灰色和土黄色的景色,有一些北方荒凉之地那感觉了。

      他在这里最先收到的、是王广急送来的讣文!

      秦亮看到竹简上的内容,心里便“咯噔”一声,顷刻间就意识到了不妙。

      外祖王彦云七十好几了,但秦亮年初离京时、见他还身体硬朗,不像是个将死之人。虽说人都会死,但王彦云死的时间实在不妥!

      以秦亮的角度,最好的时机,当然是等他攻下汉中、携巨大的军功与声望回到洛阳之后。如果王凌到那时去世,才便于秦亮平稳地接过大将军的辅政大權。

      可现在????????????????是好巧不巧,秦亮的人不在洛阳,而且汉中的战事还没打完!

      秦亮见送信的人外面套着丧服、面有悲伤之色,周围的属官和将领都纷纷侧目,他情知事情肯定是无法瞒住了。

      大将军去世是一件大事,很快关中的文武官员也会得到消息,汉中前线与关中来往密切,要不了多久,很多将士都能听到风声。

      秦亮立刻掩面而泣:“这怎么可能?外祖阿!”

      信使忙道:“仆出发之前的晚上,大将军便去世了。仆离京时,大将军府业已发丧,许多人都穿上了丧服。”

      秦亮只是为了表达震惊的心情而已,他随即将讣文拿给了身边的羊祜。

      众人顿时一阵嘈杂,羊祜展开看了一会,然后递给辛敞、王沈等人。大伙看了讣文,皆面带悲伤之色,不过也在各自寻思事情,譬如羊祜与辛敞便对视了一眼,想交换见解、却终究没有当众说什么话。

      这时秦亮故意做出用手指楷眼泪的动作,说道:“立刻把讣文拿给吾三叔罢。”

      部下应了一声,拿过竹简出门。

      司马王康忍不住提醒道:“将军,仆等是否要尽快准备回京?”

      秦亮心里也在估算此时的危险性。司马懿之后,掌权的就是王、秦、令狐愚三家,大将军王彦云一去,其中潜在的竞争者首先就是王广。

      其一王家确实是根基最深厚的家族,其二以前王广就曾表现出、想父终子继的心思。

      不过秦亮心里还有一个判断:丈人王广不是个狠人,遇到大事容易退缩!

      在琢磨的一小会时间里,秦亮用悲伤的举动、把刚才的短暂沉默掩盖过去了。

      他用余光瞟了一下在场的王沈,便哽咽着回应司马王康道:“忽闻大将军薨,我悲痛万分。但如今十几万大军在各处战场,我不敢因私情而全不顾朝廷大事。况我外舅、表叔在朝中辅佐殿下陛下,诸位无虑也,暂不要慌张,更不能影响军务。”

      众人纷纷附和,也有的人只是点头、不置可否。

      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某些时候、提到的亲戚也并非只有亲亲相爱;秦亮这么说,至少可以稳定一下人心。无论对于自己麾下的将领,还是王沈等大将军府的属官,多少都有作用。

      秦亮故作镇定,心里却有些犯难。

      按理此时若能赶回洛阳,就可以很快确定辅政的權力核心,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选择。

      古代受限于技术和组织方式,權力核心就是一个人,组织都是围绕着一个有名正言顺權力的上位者而形成的;核心人物不确定、那组织就不可能稳定得了。

      正如寻常时候最终權力集于国君,有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说法,便是因为国君周围会形成一个排他性的權力组织。

      但是,秦亮如果这个时候离开汉中,几个月????????????????的仗便几乎白打了,死那么多人也白死了!而且一旦放弃这个机会,下一次再来打汉中,姜维还敢再次敞开道路?想到这里,秦亮当然不甘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9 05: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