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属官部将们纷纷附和,再次道贺。
秦亮抱拳还礼道:“全赖诸位同心协力。此时我军只是打开了通路、有了攻坚的器械,战事尚未结束,还得将士勠力,方可一举拿下汉中。”
羊祜神色有点复杂地说道:“仆在关中之言,还请将军勿怪。”
秦亮道:“劝我的人不只叔子一人,我倒觉得卿等说得有道理,此役确实略显准备不足。”
他话锋一转,“不过机会难得,总要有个取舍。叔子是好意提醒,虽在出兵前晓以利弊,却在开战后克服艰难险阻,逆流而上、及时运来了军器。杜长史也劝诫过我,现在正在关中,为我用心督运粮草。汝等皆是我的臂膀阿。”
同是卫将军府掾属的辛敞听到这里,立刻点头赞同。
羊祜感慨道:“将军有决断主见,亦能听取谏言、怀容人之量,仆拜服。”
秦亮摆手笑了一下,问道:“马德恒何时到来?”
羊祜道:“马少府在后面的船上,大概两三日之后抵达汉中。”
秦亮点了一下头,目光瞟了一下邓艾,想起了马钧也是个口吃。
这时北面传来了一阵马蹄声,秦亮等纷纷侧目观望。一行十几骑正向这边奔来,看衣甲似乎是魏军的人马。
赤阪这边除了城里的守军,当然也不可能出现蜀汉军的人马。现在魏军大部分军队都到了沔水北岸,多达近十万人,附近的平原上已无蜀军活动的空间。
没一会,秦亮就认出了骑马在前面的年轻人,原来是马隆。秦亮叫他在傥骆道上屯兵、阻击可能走小路来的蜀军;因为马隆表现得很好,秦亮便没管他了,这会差点忘了还有这号人。
马隆的人在十余步外勒马,他自己也翻身下马,步行过来,揖拜道:“隆拜见秦将军。仆听说将军已调兵围褒中,遂照将军此前的军令、率部离开骆谷,南下听从调遣。”
秦亮上前握住了马隆抱拳的双手,顿时一脸欣慰之色,寻思这回姓马的总算没有坑自己!以姓氏来区分人,大概只是一种偏见!
秦亮高兴地说道:“姜维派兵欲劫我粮道,却反被孝兴伏击,打得好!我没有看错孝兴。”
马隆此时的名声不显,因为这次伏击战,大伙才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马隆见状忙道:“皆因将军部署得当,仆不敢居功。”
秦亮观察马隆长得精壮高大,脸上少须、但颇有勇悍之气,不禁认为这是个能办事的人,便说道:“潘将军给孝兴的两千兵,仍由汝统领。我命汝为中坚营参战将,兼领我的帐下督何如?”
马隆脸上一喜,却随即沉吟未已。
秦亮会意,便笑道:“我知孝兴在我表叔麾下任职,不过我只是跟他要个人而已,他必定不会吝啬。”
马隆听罢当即拜道:“仆愿为将军驱驰,以效犬马之劳!”
秦亮顿时笑了几声,部将们也随之向马隆道贺、称呼马将军,众人聚集在河边一阵谈笑风生。
就在这时,中坚营的校尉张猛带着一群人,也向沔水河岸过来了。
原先秦亮还是校事令时,收了杨威等几个从中外军失业的将领。其中就有张猛,是个长得五大三粗的阔脸大汉。
后来秦亮起家的庐江军、便是由那几个人领兵,张猛是第七部部校尉。如今他还是校尉,但中坚营的校尉、与当初的部校尉已不是一回事。
目前张猛正负责围困赤阪,准备趁天气转好攻城。因为秦亮到了赤阪城外,张猛这会才赶来拜见。
不料一众人靠近后,其中一匹马的背上还绑着个人,好像是个蜀国将领。
张猛下马拜道:“秦将军,此乃赤阪守将傅著,他独自出城,求和来了。”
诸将听罢纷纷看向后面的马背。秦亮也有点纳闷,脱口道:“主动出城、求和,不是投降?”
那受缚的蜀将竟然“哼”了一声。
张猛答道:“回将军,此人不降。”
羊祜瞧了一会,在秦亮身边小声道:“应是蜀国大将傅肜之孙。傅肜在猇亭之战中为刘玄德殿后,兵败被俘而死。”
钟会恍然道:“仆知道是谁了。据说陆逊抓住傅肜,叫他投降,却被骂作吴狗。”
秦亮看了一眼蜀将,心道:你自己出城的,别骂我曹狗就好。
这时张猛与另一个部将上前,把傅著从马背上拽了下来。张猛一脚踢在傅著的腿上,傅著一个踉跄,愣是咬牙没跪下去。
“慢着。”秦亮开口道。
傅著闻声转头看向秦亮,随后又看着沔水岸边正在卸船的大木件,说道:“吾此番出城,不为偷生。将军若愿许诺、不屠赤阪百姓,吾即命城中将士打开城门,向将军献城。”
秦亮道:“汝是识时务之人。我早知赤阪兵少,如今已是孤城,继续顽抗,毫无益处。”
傅著默认了秦亮的说辞。
秦亮根本没打算屠城,即便是强攻下了赤阪、也不至于屠戮平民。他便点头道:“我答应汝的条件。”
或许没想到秦亮回答得如此痛快,傅著怔在那里,有一会没吭声。
秦亮做了个手势,环视周围,又道:“赤阪小城已是囊中之物,我何必当众失信?”
傅著终于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带我去城下。”
秦亮转头道:“给他松绑。”
傅著扬起头道:“将军不必多费口舌,吾不会投降。丢城失地,但求一死!只请给个痛快。”
秦亮想了想道:“当年吴军背叛,杀关云长、夺荆州,刘玄德怒而兴兵,在猇亭大战死伤惨重,汝祖亦殂于吴军之手。但如今蜀、吴两国已重新结盟,难以报復吴国人。汝不想活着看魏军如何对付吴国?”
傅著再次沉默,神色微妙地变幻着。
秦亮露出了一丝微笑,情知蜀吴两国的盟友关系也就那样。因为形势与利弊才结盟,却并不见得看对方顺眼,尤其是蜀国的荆州人、恨意怕是难以消弭。
秦亮抬头观望了一下远处的赤阪城,对张猛道:“召集将士去东门。”
张猛抱拳道:“仆领命!”随即接过马缰,翻身上马,带着随从先行。
众将也纷纷上马,离开沔水河岸,前往赤阪东城。
钟会拍马上前,面带笑容道:“仆听说将军审问刺客李勇,并未用刑,只是三言两语便叫刺客开口了。如今这傅著也被将军轻易说动,当真令人佩服。”
秦亮觉得与钟会相处比较轻松,当下便玩笑道:“我若去干廷尉,或许也能干得好。”
钟会笑道:“只怕卫将军是大材小用。”
大伙来到赤阪城外,等了一会,只待张猛召集大量人马、聚集到城下。接着傅著来到城楼前,往城上叫喊了几句,果然城门缓缓开启了。
困了两个多月的赤阪,终于被魏军占领。
秦亮率众随后入城。他沿着大路穿过小城、登上西边的城楼时,只见四面都换上了魏军的旗帜。
赤阪城北面、循着傥水过去,便是兴势山,乃傥骆道的入口。后方的黄金谷,则是从子午道插到汉中平原的通路;从荆州过来的沔水水路,也在东边。自此,魏军已完全控制汉中平原的东缘。
赤阪的位置也很巧,正在沔水河拱之上。秦亮站在城头向西观望,只见西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此地仿佛正是俯览整个汉中平原的高地。
===第四百六十章 穿堂风===
日已西斜。从赤阪城头西望,人们迎着刺眼的阳光,只见辽阔的原野深处的景象、仿佛隐匿在了光晕里,叫人不能仰头直视。
高处的风也急,西风顺着汉中平原呼啸而来,恍若横贯汉中平原的穿堂风。劲风压在人的口鼻上,呼吸也不甚轻松。
赤阪是汉中平原最东边的一座城,可以直接控扼兴势、黄金等地。但是魏军涌入汉中平原之后,这座城对攻守双方的意义是不同的。
对于秦亮军,必须要攻取,由此可以保障进出汉中的东面通道;而对蜀军则几乎失去了作用,主要因为是孤城、且城小兵少守不住,若要重新攻下来、则首先要在野战中获胜。
蜀汉军在东部的重镇、实际上是成固,便是诸葛亮命名的乐城。
此城离兴势山等人有一段距离,但因背靠沔水,且是经过多次修缮加固的大城,实乃蜀汉军在汉中的屯兵据点之一,也是防线的重要节点。
循着沔水西去五十余里、渡过浅狭的湑水,便是乐城,目前仍在蜀军之手。秦亮却没有打算去攻打这座重要城池。
从乐城沿沔水继续向西走,在沔水北岸最大的一处河湾地之中,则是汉中郡郡治南郑(汉中市)。而南郑西北方向,是褒水与沔水的交汇处;北边距离不远,褒水西岸又有褒中城。
这两座重镇,夹峙褒水;加上褒中城北的故道入口箕谷,沔水南岸的北山,实际上可以形成一条东西对峙的防线……不过这条防线中的褒水可不算什么天险,当然挡不住魏军,只能起到节节抵抗的迟滞作用。
所以姜维并没有把主力放在此地,凭借南郑、褒中与褒水部署完整防线。
魏军遂已迅速渡过褒水,进围了褒中城。
汉中平原大部分在沔水北岸。姜维放弃褒水防线之后,汉中平原几乎无险可守;魏军在平原上就像穿堂风一般,可以在大部分地方来回纵横了!
只不过大城全在沔水北岸,都在蜀军之手,就像沿着沔水北岸的一颗颗钉子。而且在汉中平原中部、沔水河面比较宽阔,姜维军主力也可以在沔水南岸活动,照样能沿着汉中平原东西调动。
两军控制的地方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活动地区简直是犬牙交错。
蜀军在沔水北岸龟缩在几座坚城之中,机动兵力则在沔水南岸。秦亮军一时无计可施,只能分兵看住三座坚城。
因此秦亮军已分成了两个部分。乐城北面的营垒,与赤阪城、兴势驻军,形成掎角之势,成为一处防区。秦亮叫邓艾坐镇赤阪,主持东面军事。
魏军大部主力则在褒水流域。其中一部人马靠近南郑城建造营垒;剩下的兵力都在褒中城南,并以铁链锁河、在褒水岸边建造工事,让褒水东西两岸的军营可以相互策应。
秦亮在赤阪部署了军务,又召集诸将、确定邓艾在东部防区的最高兵权。次日他便带着人马出城,向西赶去了褒中。
……沔水在汉中平原中间、有个大河湾,就像一个“v”字,汉中郡治南郑的位置便在河湾里。南郑西北边、沔水对岸是北山,属于米仓山的余脉。
姜维部数万主力,正驻扎在北山军营。
诸将聚集在北山的垭岭山脚下,此时十分嘈杂,都在谈论目前的形势。
敌将秦亮用兵确实有点邪门,至少与以往的曹将很不一样;譬如一开始跑去攻打南乡,便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如今曹军的布置也很诡异,放着乐城、南郑这样的区域重镇不打,却直奔褒中,把大军阵型拉成了一条长线,而且侧面还在汉军的威胁之下!
本来诸将已议定了固守坚城、以拖待变的方略;这会看到曹军摆出这么个长蛇阵,越过重镇长驱直入,大伙又心慌了起来。
不过因为汉军与秦亮交过手,众人才不敢大意。
一向主张保守的张翼便开口提醒道:“秦亮之计,或是为了想引诱汉军主力决战。”
立刻有人附和道:“曹军凭借兵马众多,沿着汉中平原东西布置。看似分散,东西两端、实则相距不过百里。我军若攻击一处,兵少了打不下来;一旦出动大军,曹兵亦可在一两天之内聚兵大战。我军从何处攻打,定要从长计议!”
降将司马师却毫不犹豫地说道:“或许诸公想得太复杂了,秦亮就是想强攻褒中,企图打通褒水故道。”
汉中督张嶷竟与司马师看法相同,神色凝重道:“昔日先帝与曹操在汉中大战,曹操粮草不济而退。但那时关中十分凋敝,曹军粮草要从河东运来,粮道一千五百里!如今曹军从关中调粮,如果让其控制了褒水,数百里水路顺流而下,局面将如何收场?”
姜维听到这里,不禁侧目看向张嶷,接着目光又从司马师脸上扫过。
司马师这个曹魏降将、内战中的失败者,好像也没多少带兵经验;但姜维与之相处下来,倒觉得司马师对兵事颇有见地,大概得到了其父司马懿一些真传。
姜维依旧没有吭声,他抬头看了一眼,目光越过沔水河面,向东北眺望、观望褒水方向。但肉眼看不到太远的地方,接着他便展开了手里的图卷,目光立刻找到了图上的褒中位置,心里还不禁默念了两遍:褒中!
大将张翼,以及司马师、张嶷等人的看法,确实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双方一二十万之众、在汉中这么小的地方周旋了两个月,仗打到现在,双方的部署已是难以隐藏。很多时候,主将根本没有对和错的选择,只有轻重取舍。
如果姜维去救褒中,多半会发展成双方主力的大战。汉军在南乡山区与曹军对决、都没有占到便宜,要是在平原上野战,姜维实在难有信心!
但若不救,褒中究竟能不能守住?
姜维实施敛兵聚谷的方略之前,对褒中等城经过了大量加固修缮。不过曹军现在有投石机,褒中仍有被攻陷的危险!
而且褒中与江陵城不一样。吴将朱然可以聚集几乎所有荆州兵马于一座城、死守江陵城。姜维却不能如此,否则主力被困在一座城内,以汉国的国力没法救援;况若西面缺少援兵,曹军可能先取武都郡等陇右地区,那汉中的处境便更糟糕了。
先前不少汉军将领都认为,曹军的长蛇阵很危险。若非大伙知道曹军主将是秦亮,恐怕还会有不少人认为、遇到的是一个不知兵的蠢材!
但秦亮就是这样,用兵角度刁钻,总能找到一个突破点,让人没法安心地按兵不动。姜维先前铁了心要龟缩固守,此时也有点坐不住了。
姜维在营寨外面缓缓走动,来回踱起了步子。
这时汉中督张嶷建议道:“褒中不能不救!将军可先派人大张旗鼓去南郑,引褒中的敌军南下增援;然后我军主力从北山出发,忽然渡过沔水,与褒中守军里应外合,攻破褒中敌寨、烧其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