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身边还有夏侯霸,在陛下跟前也挺受人敬重。夏侯霸应该会站在姜维这边,可是夏侯霸刚投降没多久,此时并未多嘴。姜维只得“嗯”了一声,心中也再次盘算起了双方的形势。
……山间忽然下起了雨。初秋的雨没那么曝虐了,下得并不大,但也不是那种春雨绵绵、而是淅淅沥沥的雨。时大时小,一下雨就不停。
关中此时大概还很炎热,而山里要凉快一些,尤其是昼夜温差很大。到了晚上,被雨水淋湿的魏军将士们冷得簌簌发抖,还要在潮濕的环境里想办法生火来御寒。
但这些问题都不大,毕竟不是冬天。主要问题还是道路变得泥泞了。
无数人沿着道路走过之后,路上的杂草早被踩没了,已变成一片黄泥。将士们在烂泥里跋涉,十分艰辛。而且稍微有坡度的地方便湿滑难行,简直苦不堪言。
雨整整下了两天两夜,但每到行军的时候、邓艾仍不准人们停下休息,严令各部,必须按时抵达兴势!
很多人都摔过跤,浑身尽是泥污,加上诸军行军时没有穿甲胄,身上的衣裳五花八门,又脏又狼狈的人们、军容更差了。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大群逃荒的难民似的。
人们几乎全都赤着脚,把靴子挂在身上跋涉。倒不是因为赤脚可以用脚趾抓地,而是穿着鞋根本没法走,鞋子陷进烂泥里、拔不出来。
邓艾军已经到了兴势,道路反而比较好走了。但兴势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区,真正难行的路段,还在南边。
几条平坦的大山谷交汇在此地,人在山谷里回顾周围,四下都是高大的山脉。但若把山势画在图上,或者心里对山脉走势有数,便能发现,这地方真的有点像个“兴”字(而且是草书或简体)。
南下的谷口并不算险要,挺宽的一条路。不过如果有一股大军堵在这里,并在两边的山坡上修营寨工事,确实要经历恶战、才可能突破。因为这片地区没法绕路。
好在此时的谷口、根本看不到一个蜀兵,营寨工事也拆了。大群魏军人马直接进了山谷!
走完一段谷地道路之后,前面又是一片山区。
但相比后方那几道大山脉,这边的山坡并不算髙耸、也谈不上陡峭,有点像一片山地丘陵地带;只是仍比普通的山丘要高大。
平时要通过这片山路,问题应该不会太大;但下了两天雨之后、那样的坡度就很难行走了。大量将士都堵在了路上,动弹不得!
邓艾从人群中间继续往前走,将士们纷纷执礼道:“将军。”“拜见使君。”
邓艾依旧戴着草帽,但黑着一张脸,神情阴沉中带着怒气。
前边一个武将抱拳见礼,说道:“禀使君,前面要翻一座山,坡度太大,路上全是稀泥,上不去。仆等正派人在掘阶梯,修缮道路。”
邓艾“嗯”了一声,继续往前走,很快来到了山下。他抬头看了一眼正在掘土干活的将士,又观察了一会坡路上的情形。
没一会,邓艾便叫人拿来了一根长矛,赤脚杵着长矛、径直往山路上走。部将急忙劝道:“使君当心,山坡上极易滑倒。”
邓艾没有回应,让自己的脚趾向内抓紧,一鼓作气往山坡上爬。身边的部将侍卫,也立刻学着他的样子,身上挂着鞋子,手里杵着木棍、长矛等物追随邓艾上去。
那些干活的将士也不再掘土,在前面继续往山上走。
邓艾的鬓发已经花白,又是凉州刺史、伐蜀前锋大将,他亲自带头爬山,众将士便陆续在后面开始移动。
又有部将说道:“人过去了,辎重也上不来阿。”
邓艾终于开口,简单地说道:“几天,饿不死、死人。”
这山路不算是盘山路,却在半山腰有个曲折,斜着到山脊。忽然上面传来了一声大叫:“懆!我懆阿……”
一个士卒从上面摔下,连滚带梭,正向
在山路上排成长队的人躲闪不及,立刻有两人被掀翻在地,其中一人也喊叫起来,沿着山坡往他的衣裳又被上面摔下来的人抓住了,两人都趴在地上、浑身泥水,总算没滚下去。
众人纷纷转头,探头往山下看,观望刚才摔下去的那个士卒。这座山坡不是悬崖,坡度也不甚陡峭,那人在山坡上连滑带滚、应该没摔死,但受伤是难免的。
邓艾回头冷冷说道:“若叫贼、贼军抢占了地形,要攻下来……伤亡更多。”
诸将士喘着气,稀稀拉拉地应声附和。
邓艾率众终于翻过了这座山坡,继续带着前军将士沿着山沟南下。
往前走依旧是山区,道路高低起伏、不太好走,但山丘比起秦川深处那些大山、已经小了很多。于是周围便有了更多山沟,若在天气好的时候、离开道路要翻山也不是太难。
如此地形,蜀军再想把魏军堵死、便很难办到了。
不过邓艾依旧没有停下脚步。直到黄昏时分,他爬上了一处稍高的山坡,发现了前方已经出现了一片平地,这时才站在了原地。
邓艾杵着一根长矛,站在山坡上眺望远方,慢慢转动视线,仔细观察着地形。只见西南边的起伏山势、亦在逐渐平缓。
邓艾终于回头喊道:“停,择地……扎营,叫后面的尽快……跟上来。”
这时他掀了一下草帽,仰面朝天,发现不知在何时、下雨竟已停了。不过此时仍然看不到夕阳,如果接下来还是这样的天气,那么路上的烂泥、没个三两天根本干不了。
刚这么想,邓艾忽然察觉,西面的山顶上,黑云边缘隐约冒出了些许金光!只有一点余晖,但也足够让潮濕阴冷的感受有所改观。邓艾眯着眼睛面朝西边,脸上的皱纹、也仿佛渐渐放松了。
目力所及之处,连一个敌兵都没看到。从地形上观察,前方应该就是赤阪!
汉中,已是无险可守,此时正敞开在邓艾的面前。
===第四百四十四章 江陵故事===
太阳出来后,大风却沿着汉中平原肆虐。南边的沔水水面上一片波光粼粼。
“嘶……”战马的鸣叫与呼啸的风声,一起向着西北方向传来。
无数汉军将士离开了乐城,在浮桥上排成长队渡过沔水。从乐城东城望去,视线迎着朝阳,金光闪闪的水面刺眼,人马却恍惚只剩下黑影,光暗交替之间、一大早的景象呈现出了奇特的风景。
在汉中防线东部、乐城乃最重要的军镇,但此时汉军几乎要放弃这座城池了,只会留下部分人马固守。
原先在乐城屯兵,汉军便可以控扼兴势、黄金等地;但曹军已进入汉中,这座城便肯定会被围困。即使有沔水和湑水夹峙,也不能幸免。
然而姜维竟然要聚集几乎全部可以机动的人马,前往南乡!这就很不合常理了。
如此奇特的调动,自然让诸将感到难以理解。
南乡在赤阪(汉中平原东缘、洋县)以南一百里地外,中间隔着一大片山区,已不属于汉中平原。那块群山环绕的小盆地,汉国有所经营,主要是作为防备东三郡的基地。
而今曹军自北面关中来,南乡作为孤立的目标、离得又远;人们对姜维的决策感到奇怪,乃人之常情。
如果姜维是为了提前防备东三郡,那也没必要将几乎全部军队南调!
姜维终于开口说道:“军器有变,吾等亦不能故步自封、只靠以往的经验。曹军要攻城,所依赖者、乃马钧所造的投石机。曹军虽从关中来,但他们的投石机、要从荆州走沔水转运。故此秦亮定欲先取南乡!”
众人听到这里,又议论了起来。
姜维起初不想解释的。他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别人只能劝他,意见不合、最多也就比较烦人而已。
而且这些老将仍然忠于国事,并不会因为争论而坏大局。譬如邓艾军占据兴势之后,汉军诸将就没再劝姜维改变主意,因为已于事无补。
不过姜维还是难得耐心地解释了一通。他有时候也想听听老将们的看法,譬如这次自己都有点犹豫。
果然张嶷这时说了一个中庸的主张:“不如兵分两路,一路驻褒中,一路去南乡,先看看形势再说。”
姜维听到这里,几乎想采纳张嶷的建议了。
姜维回顾左右,又看向夏侯霸:“云梯、冲锤都可以就地伐木修建,投石机是否一定要事先制作?”
夏侯霸却沉吟道:“马钧的投石机,在秦亮起兵勤王的时候才面世,我从来没见过那东西。此事得问司马师,他在许昌亲眼见过。”
“子元呢?”姜维随口问道。
夏侯霸道:“前几天我见他在南郑。”
姜维遂转头道:“派人去南郑找司马子元,让他来军中议事。”
部将揖拜道:“喏!”
姜维随后对身边的人道:“自从曹丕派人攻打过江陵之后,二十几年了,曹魏还有人想去打江陵吗?但王凌去了,他凭什么敢攻伐江陵?”
廖化道:“王凌以为有投石机可以攻破坚城?”
姜维点头道:“正是如此!一种军械,便可以影响决策。若用寻常见识去推测,当初连吴国人、也没能提前预见到江陵之役,诸葛元逊(诸葛恪)还带重兵去了东关。”
他又道:“曹军投石机高大如楼,梢杆又粗又長,走傥骆道、子午道没法运送,栈道便过不了。所以我才判断,曹军会先打通沔水,走水路运投石机。”
廖化问道:“褒水何如?还能顺流而下。”
姜维道:“褒中与箕谷都在我军之手,敌船如何通过箕谷?”
廖化想了想道:“先以重兵围褒中,再以铁链锁江,猛攻箕谷。打通谷口,在箕谷新建码头。”
姜维道:“箕谷军寨易守难攻,没有那么容易被攻下来。除非曹军把主力聚集在褒中等地,围死诸城,否则褒中兵马一出城便能策应箕谷。”
诸将谈论了一阵,姜维便率众离开了城门,一起往沔水浮桥而去。就在这时,司马师骑着马,从西边循着大军过来了。姜维派人去南郑的命令、刚下达一会,司马师当然不是被人叫来的,而是自己寻来面见姜维。
姜维立刻勒马江畔,在北岸等着司马师。
没一会司马师便看见了姜维,过来下马见礼。
司马师拉着一张脸,本来就长的脸、显得更长,他的脸色也发黑,一副阴沉的样子。
姜维看在眼里,便问道:“子元遇到了什么事?”
司马师微微侧目、看了一眼旁边的人,拱手道:“无事。仆听闻邓艾已到兴势,便赶着来见将军。”
姜维身边的夏侯霸忽然开口道:“司马家对邓艾有知遇之恩,子元派个人去劝劝他,可否弃暗投明?”
两个魏国降将的关系并不和睦,虽然平时鲜见争吵,但偶尔也会这样挖苦对方。
司马师冷冷看了夏侯霸一眼,忍着气反问道:“现在还能给邓艾多大的好处?”
夏侯霸道:“此人有才无德,品性不行阿,当初司马公提拔他,或是看错了人。”
姜维开口打断了二人的相互暗讽,问司马师道:“曹军的投石机,能否在围城之后、就地伐木制作?”
司马师道:“仆曾画出过投石机的样子,在汉国使节出使东吴之时,赠送给了吴国人。后来发生了江陵之役,诸葛恪又派人去江陵实地看过投石机。为何吴国人尚未能仿制出来,并去攻打合肥?”
姜维沉吟道:“仿制之物,形似而神不似,须得不断改进。”
司马师点头道:“马钧原先用干木头造投石机,如果要换木料,他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恐非一时之功。除非秦亮早有准备,提前几年便尝试用濕木制作。”
姜维犹自寻思了一阵,抬眼问道:“子元这几日在南郑做甚?”
司马师忽然压低了声音:“仆等着见了一个人。”
姜维见状,招呼身边的将领们道:“卿等先过江,吾随后便来。”
===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乡没错===
司马师在南郑等了几天,所见之人、正是从魏国返回的奸细信使。
当年司马懿毕竟做过多年辅政,司马师也掌过护军将军、领军将军等关键职位,而且很多密事都是他亲自负责的。所以在魏国、司马师至今还有少量残留人脉。
其中的校事府,便还剩一个以前安插的人。
士族在校事府安插细作并不稀奇,各家都有人,不止司马家。大伙都想盯着、那个地方在捣鼓什么,因为以前校事府办事、是不经过官府机构的。
不过因司马家覆灭,校事府最重要的两个奸细已经被清查出来。原先不起眼的一个奸细,反而成了司马家在校事府唯一的棋子。
司马师上次派蔡弘潜入魏国、安排李勇莿杀事宜,离开洛阳之前便曾密见过那个人;对他进行威胁和利诱,以便重新启用。
前阵子司马师再次派出信使,混入洛阳,遂从校事府搞到了一些消息。除此之外,前妻吴家留下的一个奸细、也联系上了。
司马师今天心情糟糕,便是因为从吴府打听到的私事!
姜维带着司马师、沿着沔水江畔走了一段路,终于在江边驻足。
“哗啦……”水声十分喧嚣。有风的天气,江面并不平静,动荡的水面、反射着朝阳的碎光,形成了浪子,一阵阵地迎面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