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亮早已不管自己亲手种的那块麦地,最近一直在布置出兵的准备工作,勘察地形、修缮骆谷段道路。骆谷中有部分路段缺乏水源,秦亮便派人去山上开挖水道、构筑水塘,趁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收集积水。
王沈等人来到武功县时,外姑婆王氏也在这里。
秦亮引荐了王氏,王沈与钟会立刻提起郭淮,声称明天便去长安、祭奠郭都督的灵位。
王沈见王氏神情疲惫、有气无力的样子,又揖拜劝道:“请王夫人节哀保重。”
忽如其来的一句话,倒让王氏没回过神来,片刻后她才恍然做出悲伤的表情,以袖掩面、哽咽着道谢。妇人看起来柔弱、不如大丈夫坚强,但对生活苦难的忍耐力似乎更强,哪怕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仿佛在生死边缘挣扎悲鸣,她仍然能坚持下去。
王氏的声音道:“听说仲明要去攻打姜维,我便过来探望他。本想今天返回长安,仲明挽留,我才准备明天回去。”
王沈道:“明日一早,仆等要去长安谒郭都督灵位,正好护送夫人。”
几个人寒暄一阵,便离开台基、一起进邸阁厅堂。外姑婆王氏主动去准备午膳,遂不再参与正事。
秦亮等人来到前厅入席,王沈先转述大将军的话、然后又拿出了一卷竹简书信。
原来是族兄阿蘇的信,这倒让秦亮感到有些意外。族兄阿蘇是知兵事的人,写信劝诫也应该是出于好意,但正因如此、才让秦亮又仔细多想了一会。
而这个王沈,却可能是来监视秦亮的人。因为王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扬州起兵的时候,王沈便受命于司马懿,跑到寿春来传诏、诏令晋升王凌为太尉,其实他就是来看扬州的迹象。
司马懿败亡之后,王沈显然又成了王凌的人;因为王凌已是毫无争议的并州士族领袖,王沈是太原郡人士、叔父王昶也投奔了王凌。后来马钧去荆州造投石机,王沈也跟着去了。
这次王沈到来,秦亮自然心里有数;而且听说三叔王金虎也要来,还要带着骁骑营。秦亮对此的理解,是王家想确保秦亮只打汉中!而不是直接干成灭国之战。
相比杜预、羊祜、秦朗等人的劝诫提醒,秦亮发现最看得起自己的、竟然是王家人。
不过三叔王金虎在许昌之役、伊阙关之役时曾与秦亮并肩作战,比起当年郭淮在伐蜀之役时的表现、王金虎必定可靠得多。王金虎和王沈、应该只是为了代表王家的态度。
秦亮观察了一眼王沈,又看向跪坐在一侧的钟会。
钟会转头迎着秦亮的目光,笑道:“仆是局外人,只想上战阵亲眼看看,秦将军如何运筹帷幄击败姜维。”
王沈发出“呃”的一个声音,张了一下嘴,欲言又止的样子。
钟会那句话是有点意思,他是局外人、言下之意王沈便是局内人?不过钟会一脸笑容,说得也是轻描谈写,王沈也不好说什么。
秦亮露出笑容,用玩笑的口气道:“士季既然做了我的参军,便不能尸位素餐,须得出谋划策才行。”
钟会在后世的名声不太好,秦亮却觉得、与他日常相处还可以。先前秦亮与王沈谈话,气氛比较严肃,这会在不经意间,语气便已轻松了不少。
而且钟会说他是局外人,应该没胡说。钟家是颍川大族,结交的人不少,但与王家确实没多大的关系。
钟会拱手道:“仆可以做一些查漏补缺之事,以辅佐秦将军。”
秦亮毫不犹豫地对王沈说道:“士季虽年轻,却对兵事很有见解,我相信他的才干。”
对于钟会的能耐,秦亮根本不需要仔细考察,史上攻灭蜀汉就有钟会带兵。
王沈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
秦亮下意识地拍了一下放在木案上的竹简,那是族兄的书信。他不禁又琢磨了一会,钟会带兵攻蜀的时代、与现在的形势应该是不一样的。
史上姜维已经北伐了十来次、连年用兵,越到后面,蜀汉的情况越差。而现在蜀汉内部的形势,还没有到难以维系的地步,此番姜维的准备、也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事情干到现在,秦亮当然不能再回头。有些东西,只是偶尔影响他的心情而已。
这时正事谈得差不多了,钟会便从旁边的布袋里拿出了一叠纸。他起身走过来,放到秦亮面前的木案上,说道:“仆知秦将军对先父的字帖感兴趣,离开洛阳前,又动笔临摹了一些带过来,将军看看如何?”
秦亮立刻翻看了一会,赞道:“好东西阿。”
钟会笑道:“比不上先父的真迹,可是先父的遗物、仆确实不能拿来赠友。”
秦亮道:“临帖已是不错了,尤其出自士季之手。”
书法泰斗钟繇的真传,并未传给长子,反而教给了钟会,似乎对这个暮年才生的儿子、相当宠爱。如今人们称呼的书法“大小钟”,小钟便不是钟毓、而是钟会。
所以钟会的临帖、水准自然相当高,秦亮并不是故意恭维。
钟会确是个挺会来事的人,明明有意结交、却做得并不明显,社交手法十分圆润自然。
当时钟会写了一篇文章《贺捷》送给秦亮,祝贺秦亮在幽州平叛中大胜。
秦亮见钟会的字写得非常好看,恰好马钧再次改良了纸张的制作工艺、送来一批竹浆纸到卫将军府;秦亮便还赠礼物,送了一大叠白纸给钟会。
钟会收了纸张,又亲自临帖,把先父留给他的真迹、临摹了多篇送给秦亮。来来往往之中,既不俗气,又增进了交情。
当然这种事也要双方配合才行,钟会就曾写过文章送给嵇康、想要结交,但嵇康不回应、钟会也没办法的,反而显得有点自作多情。
而秦亮只是个俗人,才不管钟会的人品好坏,只看他是不是敌人。
王沈的声音道:“原来秦将军不仅精通兵法、音律、诗赋,也对书法颇有深究。”
秦亮转头笑道:“就是为了字写得好看点。”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书法这种技艺,基础还得学宗师的东西,否则写得好看、依旧会被人称为江湖体,不上台面。”
钟会饶有兴致地说道:“江湖体,挺有趣的说法。”
秦亮这才发觉刚才的话不严谨,毕竟开创者没法学【创建和谐家园】手法。譬如后来的宋徽宗,便自创了瘦金体。
秦亮遂道:“除非是开创流派的人物,毕竟凤毛麟角阿。大多人还得临古贴,才能有点造诣。”
他收起了钟会的礼物,说道:“那便多谢了。”
钟会道:“能得秦将军欣赏,仆甚感荣幸。”
秦亮随口道:“不过最近没工夫练字了,只等打完了仗、带回洛阳再练。”
就在这时,秦亮的属官杜预、辛敞、王康一起来到了邸阁厅堂。一番引荐寒暄之后,差不多到中午了,侍女们把菜肴摆上桌案,秦亮又叫人拿来了酒水。这便算是一场宴席,为初来乍到的王沈和钟会接风洗尘。
有钟会在场,大伙谈着洛阳的逸闻趣事、又能聊清商乐,席间谈笑风生,忙里偷闲倒多了几分乐趣。
及至晚上,秦亮回到县寺内宅沐浴更衣,正要关上卧房门睡觉,想了想还是没有闩门。不过王氏昨夜才来过,今天看起来精神不好,今夜应该不会再来了。
不料秦亮睡着没多久、就因细微的动静而惊醒,他察觉有人进了黯淡的卧房,借着依稀的月光认出了人。果然没一会,来人便默默地进了被褥。
秦亮好言问道:“身体无碍罢?”王氏紧緊搂住秦亮,长长地叹出一口气,过了一会、她的声音道:“我不能在县寺住太久,上午王处道不也说了,明日一早要送我回长安。”
处道当然想不到是怎么回事。而且王氏自己解释说明天要回去了,这事也怪不得别人。
王氏又用担忧的声音道:“汝外姑公便殂于姜维之手,仲明出发后定要当心阿。”
秦亮“嗯”地回应了一声:“没事,别想太多了。”
他说罢轻轻掀开了被褥,转头看了一眼,不禁又抬头看向墙上的窗户。里屋的开窗又高又窄,不过月光正好能从窗户进来,白椛花的光辉洒落塌上一片。至少在此时,屋里仍然很宁静。
……
……
(感谢书友“草知雨”的盟主。今天来不及码字了,明天加更啊。)
===第四百三十九章 旗开得胜===
外姑婆王氏次日与钟会王沈同行,要返回长安。
王氏临别时,声称这次回到长安之后、便不好再来武功县了,叮嘱秦亮照顾好自己。
但秦亮无法确定、外姑婆还会不会来,因为之前她已经来过三次,每次都是这么说的。然而过不了多久,她又能找到理由、前来看望秦亮。不过每次都只敢呆一两天,她还是担心别人怀疑。
待到王金虎抵达关中时,已是六月间。
三叔王金虎有酗酒的习惯,但这次秦亮不用担心自己的酒量。宴席就是为了给王金虎接风洗尘,好几个属官、武将都算地主,可以陪他喝个痛快。
到第二天早上,大伙再次到邸阁前厅见面,才终于谈起了正事。
刚到的人、心情往往比在关中呆了几个月的秦亮更急,王金虎问道:“仲明打算何时攻打汉中?”
秦亮回顾左右,除了卫将军掾属、两个参军,便是军中大将。有王金虎、杨威、熊寿等,秦亮便道:“暂定下个月上旬。屯田种的麦子差不多熟了,收了麦子再去。”
春小麦比冬小麦的收割时间要迟一些,但冬小麦播种的时间、要提前不少。
王金虎愣了一下:“关中有囤粮罢?”
秦亮道:“当然有,伐蜀的难处一向不是粮草,而是粮草运输。”这时他解释道,“最近秦川那边常下雨,雨后山路湿滑,不利行军,等一个月出发更好。”
王金虎这才点头道:“有道理。”
过了片刻,王金虎又不禁沉吟道:“据说姜维已把兴势山敞开了,但拖得太久的话,他会不会再派兵修筑营寨工事、把我们堵在傥谷?”
秦亮想了一会,简单地说道:“不会。”
但这种事其实说不定,姜维的脑袋长在他自己脖子上,秦亮没法替他做决定。
不过秦亮又想起了在芍陂之役前的心情。他曾当众推测吴兵要来,所以很期待吴军真的要来进攻、以验证自己的先见之明。
如同此番姜维主动敞开兴势、费劲修缮城池,他的看法自然是魏军会趁势去攻;如果秦亮不去,说不定姜维反而会感到失落。
人们都有一种希望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姜维大概也不例外罢?
当然如果姜维反悔了,又重新修复了兴势防线;那时秦亮劳师动众,可能要白跑一趟。在秦川的关键地势上、只要蜀军死守,确实很难被突破。
到时候想骂娘的人,应该就是秦亮了!
秦亮沉默了一阵,好像是说给自己听似的,“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太执着,心急容易被人算计。”
他环视左右道:“先叫各部将士安心收麦罢。”
杨威等人抱拳道:“喏!”
武功县城外那块麦地,秦亮已经很久没去管了,最后一次去拔草,还是陆凝带来成都消息那天。当时的麦苗绿油油一片,高度刚到膝盖;不过后来是有人去照料的,侍卫们会干施肥、浇水、锄草之类的活。
秦亮估摸着这会麦子该成熟了,方才临时起意,打算亲自去看看。
本来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不过当初流了那么多汗,秦亮还是想去瞧一下成果。
今日去地里的阵容依旧不俗,几个将军,还有钟会、辛敞、王沈等士族子弟。不过只要有兴致,人们做事、也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用处。
好比曹爽喜欢带着朝廷重臣出去狩猎,那点猎物对于大将军又有多大的用呢?无法是图个心情而已。
天气晴朗,艳阳高照,田地里非常炎热。秦亮依旧沿着田垄,朝麦田中间走去。果然侍卫们照料得不错,田间的杂草不多,麦穗已经变得金黄。
没一会,远处的大路上有数骑过来了。周围警戒的甲士观望了几眼,没有什么反应,估计是认识的人。
果然等两个人下马、步行到南边的小路上时,秦亮也看清了来人,原来是邓艾和陈泰。
只见邓艾戴着一顶草帽,秦亮便转头对身边的人笑道:“士载更像是来侍候庄稼的人。”
几个人转头看向邓艾的草帽,立刻明白了秦亮的揶揄,一行人发出了几声“嘿嘿”的讪笑。
两个刺史沿着田垄走到麦地中间,站定了见礼。大伙便又相互揖拜。
邓艾与王金虎见礼时,话也多说了几句,大概是因为王金虎刚来西线的缘故。
邓艾道:“我听说、说骁骑将军……在路上了,便先赶到、到长安。今日果然得见,幸会。”
王金虎拱手道:“幸会邓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