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之前秦仲明在王家宅邸出事,前去卫将军府的人是王凌与王金虎,公渊并未同往。公渊有一阵子没去和仲明见面了,此时形势变好,他正想去走动走动。
次日一早,王公渊准备出行,妻子诸葛淑又想与他一起去。
王公渊里正琢磨事情,没多想就答应了。诸葛淑与王令君相处得很好,而且有妇人在一起、也更容易产生家庭的感觉,见面变成亲戚家人聚会、不是什么坏事。
他心里正想着当初司马懿的情况。司马懿多年经营在朝廷里的权势,盯着大權多年,经历了很多波折,不料曹爽上位便咄咄逼人争夺權力,所以才有了洛阳兵変。
但阿父王凌不一样,王公渊能察觉,同为年迈的老人,阿父对朝廷大權的执着与疯狂、远不如司马懿。王家在地方上做了多年的刺史都督,忽然进入洛阳掌权,起初也只是为了自保。而且秦仲明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秦仲明即便在王家宅邸里遇刺、也没表现出太大的猜忌,大概也有这样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亲戚关系。
王公渊夫妇带着一队随从,走南边的宜寿里北行,要穿过大半个洛阳城才能到北边的卫将军府。到了地方,已是日上三竿的时辰。
秦亮一身秋白色的袍服、印绶挂在腰间,很快就在前厅庭院迎到了王公渊夫妇。
寒暄了几句,秦亮在走廊上叫住了一个侍女,小声说道:“去内宅,叫夫人起床,我外舅外姑来了。”
虽然回避了王公渊诸葛淑、但离得不远,王公渊等都已听见,他不禁诧异道:“什么时辰了,令君还没起床?”
秦亮道:“昨晚她有事睡得晚,所以早上要多睡会,偶尔如此。”
诸葛淑问道:“阿朝没事罢?”
秦亮摇头道:“外姑放心,阿朝被照顾得很好。我们先去内宅高台上,一会令君便会来拜见。”
三人一边走一边谈论,很快秦亮与王公渊都骂起了司马师,称其怀恨在心、用心歹毒云云。
言谈之间,秦亮随口说了一句:“等司马师见到夏侯霸,不知是什么场面。”
王公渊愣了一下,“司马师怎么会与夏侯霸见面?”
秦亮道:“夏侯霸跑了!今早我得到消息、也是从中书省的人口中听到,外舅还不知道吗?”
王公渊恍然道:“我们一直住在宜寿里,今早没去大将军府和司马门。”接着他又感慨了一声,“此前仲明便说,夏侯霸可能召不回来,果然如此!”
秦亮道:“我早知道他极可能往蜀国跑,从凉州跑蜀国很近。朝廷诏令一到,以夏侯霸的实力没法反抗,他要么听从朝廷诏令,要么只能走这条路。看来夏侯霸等人还是很不信任我们。”
王公渊皱眉道:“还是因为夏侯玄有问题,夏侯霸心虚。这下可以把夏侯玄抓了。”
秦亮道:“用什么罪名好?”
王公渊道:“他可能与毌丘俭谋逆有关。”
秦亮道:“但是没有证据,我猜测、他可能还真的没有牵连此事,不过只是与毌丘俭的交情不错。”
王公渊一语顿塞,若要讲道理、确实如秦亮所言。王公渊这时才回过味来,自己对夏侯玄的印象很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丰许允谋划密事的时候,准备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取代王凌。
秦亮的声音道:“如今几乎已经查清了,李丰许允密谋之时,夏侯玄也并不知情。我们没必要把事情做得太难看,夏侯玄结交甚广,有心人都知道、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觉得还可以等等,待找到真凭实据不迟。我们尽量守住是非曲直,不是没有好处,省得人们朝不保夕人心惶惶。”
他转头又沉声道:“大魏宗室的实力已经不行了,大势明摆着,看那些真正的宗室、并没有多大的反应,我们不用急。谋反的人、李丰许允毌丘俭,反而全都不是宗室。”
三人一路走上了高台,便是内宅门楼正对着的那处高大建筑。来到敞殿旁边的廊道上,秦亮说道:“上次家宴时,我便说天晴的时候、这里的风景更好。”
王公渊循着方向眺望,果见远近的景物颜色明净、壮丽中带着秀美,十分赏心悦目。
===第四百零五章 尽余欢===
外舅外姑在府邸吃了午饭才走,下午孙礼来了。
按照大魏朝廷多年的习惯,外任的官员在临行前,都会到辅政大臣家里来一趟,听听执政者的指导。大概也是因为此时的沟通、以口头方式为主,这是必要的交流。秦亮当初赴任庐江郡守之前,也拜见过曹爽,并见了司马师;因为郡守的级别不如州级官员,才没有专门去见司马懿。
不过此次是孙礼赴任前的拜访,感觉还是有点不同寻常。毕竟秦亮做过他的下属、甚至掾属。
这种情况是最难相处的关系。譬如桓范,只是因为出仕的时间比吕昭早,便不愿意在冀州位居吕昭之下、而拒绝过出任冀州牧。
无论如何,孙礼愿意来,便是承认秦亮在朝廷中的辅政身份。
秦亮自然以礼相待、亲自迎出了邸阁,与孙礼一道并肩走进前厅。
这种会面算是私下交谈,前厅除了刚进来的秦亮等二人,偌大的厅堂上一个人也没有。孙礼一边走,一边侧目看向两侧摆放筵席的空位置,他似乎在寻找坐过的地方。
兴许这就是物是人非的感受,同时也会有一种光阴流逝的顿悟。
秦亮不禁侧目观察孙礼,孙礼身材魁梧、依旧有一股勇武之气,但明显比【创建和谐家园】年前苍老了很多,两鬓白发也十分显眼。
曹爽还在时,孙礼应该对曹爽、以及身边那些人都不满,因此后来还和司马懿勾搭。不过现在人都没了,孙礼若回头再看以前的恩怨,多半都会看淡不少。
秦亮道:“去年春我回到洛阳,来到这里时,亦有一些感慨。”
孙礼闻声转头看向秦亮,点头道:“是阿。”
秦亮已叫人在上位稍高的木台上、铺了两张筵席,中间的几案横摆着。秦亮走到西侧,做手势请孙礼在对面入座。
孙礼的权势、官品比秦亮低不少,但这是从曹操时代过来的人。秦亮不看以前孙礼是自己的上司,也要看他的资历,应尽量给予尊重。
孙礼显然也感觉到了这点,入座时拱手说了声谢。
两个侍女走了过来,跪在案侧,将一坛葡萄酒、两只水晶打磨精细的杯子放在了几案上,然后弯腰一拜,轻轻起身退走。
“葡萄美酒夜光杯。”秦亮伸手示意案上的东西,笑了一声道。
两人顿时相视一笑,看来孙礼似乎还记得这首诗。好诗确实容易被人记住,不过秦亮是抄的。
秦亮一共就只抄了三两首诗,想来其中两首就与孙礼有关。这首葡萄美酒,正是当年芍陂之役后,秦亮心情一好、当众吟诗一首而来。
接着旧诗的话题,两人便谈论起了往事,开始叙旧。
秦亮根本不说指导孙礼政务的话。孙礼这种人做了一辈子的官,他有自己的原则和经验,总体还是一个办事公道、遵守现行规则的人。秦亮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而且孙礼当初向司马懿靠拢,主要是因为对曹爽不满。孙礼不是特例,在曹爽时代、许多士族的感官与态度都是如此。
所以孙礼不是王家的人,当然也算不上秦亮的人,只是与王凌秦亮都共事过,而且交情不错。王家让孙礼出任冀州刺史,其实是挺公允的安排。不过这次人事安排的主要问题、在于荆州刺史和幽州刺史,来回倒腾了一遍而已。
整坛酒都喝得差不多,两人聊着往昔,这时隔壁传来了两声“叮咚”的琴声。
前厅与西侧偏厅之间有窗户,空气可以在窗棂之间流通,自然不隔音,声音十分清晰。接着一曲弘一法师的长亭外,便悠扬地传到了席间。
此曲的旋律很简单,但大音至简,简洁的调子却清晰地传达出了浓烈的离愁别绪。琴声没有词,且不是一个时代的音律,孙礼却马上听出了它的意境,并侧目循声向西看去,神色略显伤感。
曲罢,孙礼拿起酒、与秦亮对饮,痛快地把满满一杯葡萄酒一饮而尽。
秦亮道:“我叫侍女再去取一坛酒。”
孙礼摆手道:“不用了,今日已然尽兴。凡事不应过度,感怀亦是如此,若是我们二人便喝醉了,会显得不合常理。”
秦亮有点昏乎地附和道:“那倒也是。不久前,蔽府摆过宴席,来了很多人,可惜那时使君尚在荆州、未回到洛阳。待使君以后回洛阳述职时,多停留几日,再到府上畅饮。”
孙礼露出一丝笑容,从筵席上起身,拱手道:“一言为定。”
秦亮见状也从席子上起身还礼。
孙礼道:“我便不多叨扰了,请告辞回家准备行程。”
秦亮遂点了一下头,又送孙礼出门。两人并行来到邸阁台基
孙礼走到此地熟悉的长廊上,回头看了一眼。秦亮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孙礼笑着向秦亮挥了挥手。
没能参加卫将军府庆功宴的人,不止孙礼,还有邓艾。朝廷诏令对他们的人事调整,是同时进行的,两人回京的时间、赴任的期限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孙礼要去冀州,而邓艾刚从冀州回来不久,要去凉州。现在凉州刺史夏侯霸跑路了,邓艾正好去直接接受凉州的烂摊子。
邓艾是次日上午来的,秦亮对邓艾便没那么多讲究,找来了长史杜预、司马王康、从事中郎羊祜等一众人,在邸阁中一起吃午饭。巨鹿之役后,杜预与邓艾见面相处过,王康也与邓艾认识,大伙在席间相互交谈,并不限于秦亮对邓艾的指导。
直到下午,邓艾要走之前,秦亮才单独与他一起登上了府门内的望楼,两人在狭窄的楼上单独相处了一会。
站在高处看了一阵外面的街景,秦亮遂开口直言不讳地说道:“西线那地方,最主要还是人事问题。当年曹昭伯伐蜀,大伙诟病过他的很多部署,但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因为内部原因造成的。郭淮把曹昭伯害苦了。”
邓艾听罢,露出了一脸吃惊的神色,他随后想了想道:“郭伯济为……前锋,被阻挡在、在兴势山,乃故意为之?”
秦亮不动声色道:“我当时就在郭淮麾下做参军。”
不仅如此,秦亮在出发前往西线之前,还见过司马师一面。司马师以郡守加将军号的条件许诺秦亮,暗示秦亮不要捣乱、也别乱说话!
如果郭淮没有与司马家达成什么交易,魏军是否能突破兴势山仍不好说,但那件事从一开始就肯定有问题。
曹爽时代,作为并州士族的郭淮明显是倾向司马懿的人,却能做前锋;还有司马昭那会是一点战阵经验都没有,也做了副帅。事情就是双方达成妥协的结果。没想到司马懿不讲武德,已经谈好的事、却仍然暗中做手脚,以确保曹爽干不成大事。
秦亮接着说道:“王经是冀州人,他在洛阳时,我们相处得很好;他去安南做郡守就是我举荐的。雍州刺史陈泰与傅嘏交情甚笃,算得上是世交。他们两人应该不会算计士载。”
邓艾抱拳道:“仆、仆明白了。”
秦亮道:“士载与郭淮以前有过来往,应该有些交情。”
邓艾忙道:“将军再造……之恩,待仆甚厚,亲近信任,仆至死……绝不、不会背叛将军。”
“你我之间,不必解释。”秦亮看了他一眼,说道,“士载也谈不上背叛司马懿,背后捅一刀才算。我想说的是,郭淮若要与士载来往,卿也不用避他,正好可以进一步搞清楚、究竟哪些人对郭淮唯命是从。”
邓艾点了点头。
刚才邓艾赶紧自证,是因为他以前在西线做过安南郡守。当时司马懿还在,郭淮与司马懿有勾搭,邓艾作为司马懿提拔的人、与郭淮应该有一定的互信。
但一切都在变化,刻舟求剑是看不到真相的。司马懿曹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并州河东士族有了新的领袖人物,便是王凌。邓艾不可能再与郭淮搞在一起。
临别前该说的话已经说了,秦亮便道:“士载离京那天,我再叫杜长史去送送卿。凉州的条件不比洛阳、许昌,士载自己保重。”
邓艾揖拜道:“仆已习惯……清贫,以前在……南安郡,觉得挺好。将军亦、亦保重,后会有期。”
与邓艾交谈有点费劲,秦亮仍耐心地与邓艾多说了几句离别之言。邓艾下楼去了,秦亮仍站在原地。
没一会,一辆马车与随从骑士数人出了府门。马车的竹帘掀开了,邓艾又探头出窗,向府邸里面的望楼仰望上来。
秦亮目送人马变得越来越小,这才把视线从街面上移开。他一转头,便看到了不远处古色古香的壮丽宫阙。那些宫阙亭台并不是皇宫里的建筑,而是挨着卫将军府西侧的东宫。
秋日的阳光下,洛阳虽算不上锦绣,却也有一种典雅。而凉州那地方,紧靠与蜀汉的边界,经常遭到战火的破坏,必然是另一番光景。
===第四百零六章 汉国之秋===
成都的秋色,要比北方迟缓一些。
尤其是才下了一场雷雨之后,草木变得更加繁茂了,城中葱葱郁郁的景色、乍看仿佛还是盛夏的风光。按照人们的经验,每当雷雨天气后,植物就会明显生长,确实如此。不过潮湿的风中带来的凉意,总算能让人们感受到,秋天真的到了。
卫将军姜维的府邸里,水池边的杨柳依依,两色的菊花颜色明艳,反倒是周围的亭台房屋、显得朴实无华。土木建筑经历了岁月之后,呈现一种烟灰色,比北方的房屋还要显旧。
蔡弘已回到了成都,刚与司马师一起走进这座府邸,正在奴仆的带引下去见姜维。
姜维回来也没几天,他主要带着军队、要安排各种军务,所以耽搁了不少时日。姜维的心情也很不好,与司马师刚见面一会儿、便没忍住长吁短叹。
三人来到一座铺着筵席的敞亭里,司马师一入席、便向蔡弘示意。
蔡弘拱手道:“仆等安插在王家的细作李勇,在王家府门内攻击了秦亮,可惜未能成功,只刺伤了秦亮的护卫。”
姜维立刻说道:“无妨,秦仲明根基稍浅、却功高盖主,必受王彦云猜忌,出了这件事,曹魏有可能还得内乱。子元(司马师)也是这样的看法。对了,李勇行刺之后走脱了?”
蔡弘神色有点难看道:“当时倒是走脱了,不过与我们汇合的时候,又逃跑了。”
姜维听罢,随即侧目。
蔡弘接着解释道:“事发之后,洛阳的诏令、很快就以快马送到了各地,四处道路碍口、都有人拿着画像通缉李勇。仆没法将李勇带回汉国,遂在会面时安排了随从、想将他就地除掉;免使其被曹魏抓住,受不了严刑拷打供出我们,致使计谋失败。不料李勇十分警觉,仆等尚未发动、便不慎被他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