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勇的声音道:“照蔡弘的意思,仆能否行刺得手、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必须在王家宅邸动手。”
秦亮冷笑了一声,不再多问。他转头寻了一下,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吴心,便招呼吴心过来。
“唰”地一声,秦亮伸手就从腰间拔出了邓艾的礼物,然后轻轻旋转剑身,把剑柄递到了吴心跟前。
吴心疑惑地看着秦亮,随后还是伸手接住了剑。
秦亮道:“他刺了卿一剑,卿还他一剑,两不相欠。”
刚才面无表情的吴心,这时眼睛里露出丰富的神色,看着秦亮的眼睛好一会,好像不认识他了似的。她苍白的脸色,也隐约变得有点红了。
周围的人们都一脸意外,屏住呼吸看着眼前的场景。毕竟秦亮刚刚还好言好语与李勇谈话,至少没有情绪上头。
此时连陈本也未阻拦。陈本生怕李勇死在他手里,但如果是秦亮要伤人,陈本估计也懒得管。
===第四百零三章 远观邙山===
陈本算得上是士族出身,不过陈家以前姓刘、是汉末才起势的家族,初时受辟于陈登。比起羊家那种从汉朝就做官的底蕴,自然是差点。
北方建立曹魏之后,陈本的爹陈矫自然跟着陈群混,因为陈群是陈登的亲戚。
所以陈家起初不是司马懿的人。明帝初期,曹叡曾问陈矫,司马公为人忠正、是不是社稷之臣?陈矫的回答是,司马公很有名望,社稷之臣就难说了。
不过后来陈群一死,司马懿就开始整合陈群留下的人脉势力,那时陈矫的儿子陈本、才刚受到了司马家的拉拢。显然陈本与司马家还没建立比较牢固的关系。
现在陈本既不是王家的人,也没有投靠秦亮,一时间没人考虑动他。所以直到此时,他还能在廷尉这个重要位置坐着。
但陈群的儿子陈泰、看似中立,应该是比较倾向于秦亮的人。因为傅嘏与陈泰的关系非常亲近,而傅嘏做过秦亮的长史。
离开廷尉府后,秦亮的心情仍然很复杂。
虽然他抓住了动手的刺客,但只能在表面上出口气。幕后指使者司马师、姜维远在蜀汉,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秦亮心里有气,一时半会却没什么好办法。魏国朝廷不可能管得了蜀国人,两国是敌对关系,说不定蜀国那边的人、还会称赞刺客干得好!
报復刺客李勇,秦亮并没有多大的快意,毕竟此人只是别人手里的工具。
不过在秦亮糅合的情绪中,仍然有一种松口气的感觉。不是因为复仇,而是想到抓住刺客能消除误会、至少可以暂时平稳内部的关系。
如今从朝廷到地方,大多是士族的人材掌权;无论谁执政,不与士族达成一些共识,内部必然会矛盾重重,且可能征不上来钱粮……当初曹爽就是争取士族不太成功,关键时刻一堆人都不站他那边。
台面上做大官的人只是他们的带头人,缕的关联。譬如秦亮当初勤王,打到项县取粮,随便遇到个县令,也与陈安攀上了亲戚。
形成这样的局面,还是与曹家衰微有很大干系。曹家祖上做过官,不过从曹操起、实际就是一群軍阀,初期多是宗室、同乡掌兵权,用依附的士族掌内政。
而现在,士族蚕食了大部分军政大权。尤其在曹爽覆灭之后,宗室最后的力量的也被削弱了。
其中的并州、河东士族已蔚然成势,早在秦亮刚入仕不久之时,便察觉了这个趋势,并州河东人渐渐成了大魏最有势头的士族。司马懿当初的士族支持者主要就是那帮人,现在则是王凌成了并州河东士族的领袖人物。
秦亮若是处置不当,必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他也没有必要急着对抗,以秦亮的身份条件、完全可以设法先收为己用。
目前亲近秦亮的士族,主要还是中原人士,包括傅嘏虽是西州人、其结交最深的陈泰却是颍川士人;羊家是兖州人,也属于中原,其姻亲辛家也是颍川人士。秦亮要想得到司州河东、并州士人的支持,最简单的路子自然是借王家的声望。
秦亮不想与王家发生憿烈的冲突,但他还是觉得,或许应该给予更大压力、看看会怎么样。
不管如何,至少眼前的局势一下子平稳了不少。秦亮回到卫将军府内宅,看到天井边上的水缸,已经有了心情做琐事,他遂走过去,然后解身上的佩剑。
王令君闻声走出阁楼厅堂,走下檐台,依旧一丝不苟地揖拜道:“君回来了。”
秦亮在忙着把剑鞘取下来,便点头道:“令君帮我拿着东西。”
王令君这才缓缓直起腰,端正地走过来。秦亮拔出佩剑,把剑柄递给令君,然后转头去拿瓢舀水,冲洗剑身。
令君见秦亮这样的举动,单眼皮眼睛里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她嗅了一下:“剑上沾了血?”
剑身上看不出来,先前秦亮拿东西擦过。他不禁抬眼道:“卿的鼻子是真的灵。这把剑不常使用,沾了血若不洗干净、放在剑鞘里估计要发臭。”
令君道:“晾干了还要上油。”
秦亮点头道:“卿说得对。”
令君这才问道:“谁的血?”
秦亮道:“李勇,便是在宜寿里行刺我的那个马夫,今天刚捉回廷尉府。他刺了吴心一剑,我便让吴心刺回去出气。”
他看了一下令君眼睛里惊讶的神情,又向她背后瞧去。玄姬从阁楼门里走出来了。
玄姬招呼道:“仲明今日回来得挺早。”
秦亮道:“我们刚才正谈到,抓住了刺客李勇。果然是司马师的奸细余党,直接听命于司马师的心腹蔡弘,与别人没关系。”
玄姬一双艳丽的瑞凤眼、很容易表达心情,一下子就让人看出来,她隐约松了口气。
秦亮又说道:“我早就认为,白夫人是有些小事做得让人不高兴,但没什么大问题。”
玄姬轻声道:“我只怕阿母糊涂。”
秦亮转头对令君道:“李勇什么都说了,当时廷尉陈本等人在场,供词应该会入卷宗。外祖外舅很快也会知道此事。”
令君抿了一下秀丽的小嘴,点头“嗯”了一声,却说道:“这样的事,也只有夫君做得出来。”
秦亮很快就明白过来,令君说的是刚才有关吴心的话题,遂笑了一下。
他冲洗了一番剑锋,若无其事地说一声“好了”,然后让令君拿着剑沥水,他继续拿瓢舀水涮洗剑鞘内部。
水缸里,大半是下雨时接的雨水,经过静置之后却也非常清澈,乍看像井水似的。“哗啦”一声,秦亮顺手把瓢放进水缸舀水,见溅起的水花、反射出了晶莹的亮光。
他不禁抬头一看,留意到了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天上有一些白云笼罩,但捰露着大片湛蓝明净的天空,西侧的太阳正散发着明亮的光芒。今天秦亮回来得确实挺早,他的表现轻描淡写,但其实就是心急、想把消息赶快告诉王令君等人。
做了一会琐事,秦亮甩了几下剑鞘,把剑要过来放进剑鞘。难得这么好的天气,他见这天井里视野不太好,遂带着王令君玄姬,径直向阁楼走去。
这座庭院在府邸的西边,坐西向东的方位、阁楼位于北侧。秦亮上了楼,便走到最里面的窗户边,把木窗大敞开,立刻看到了远处的邙山。
早已看腻的风景,但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这样的景象仍然能让人心胸开阔。
最壮阔的景色往往并非在平地上,需要远处有山,才能有种参照物、让人感觉到高远的意象。当然山不能太陡太密了、像秦岭中那样会有封闭感,邙山这样的就恰到好处。
或是秦亮长身而立眺望远处的姿态,给了旁人一种从容的气质。秦亮察觉、玄姬正用仰视的眼神看着自己。
玄姬自己有点避世的心态,她却好像很喜欢看见秦亮自信的样子。
但秦亮并不总是如此,大概还是境遇的缘故。现在的他,觉得最有成就的自己、还在未来,自然没有前世那种消沉的心态。
他也没有仔细寻思过,具体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看,反正无数人的努力坚持,都是为了防止阶层滑落。而此时秦亮自己的念想,大概是觉得高处更安稳、更自由,而且他也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目前又束手束脚的事。
不过秦亮没有把心里的设想说出来,主要是涉及王家,谈这个话题太复杂了。
今天他想让气氛轻松愉快一些,调节一下情绪,一会好与王令君玄姬亲近。毕竟最近半个多月以来,她们的心情都不太好。
这时秦亮笑道:“姑唱首歌来听听,可愿意?”
玄姬有点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王令君,目光又投向颇有兴致的秦亮。
王令君微笑道:“姑的声音确实挺好听。”
秦亮干脆在筵席上跪坐下来,一副做好等着欣赏的姿态。
玄姬见状,低垂顺眼地道:“我都没有准备,仲明既有雅兴,我只好献丑了。”
她稍微清了一下嗓子,唱出第一句“长相思”时,秦亮立刻就听出了曲目。曲子确实是秦亮自己改的乐府曲,词是抄的李白。
歌声悠扬动听,唱了几句之后,秦亮甚至听到了她口中生津的声音。舌尖挤压搅动舌底的唾沫、发出了细微别致的水声。字正腔圆的歌声中,这样的声音算是杂音;不过秦亮听来、倒有一种更加微妙真切的誘惑感受。
难怪古人常把声色二字放在一起,美女动听的声音、相比容颜模样确实稍显抽象,却有着可以与视觉画面相提并论的美妙。
秦亮不禁仔细欣赏着那声音的来源,看着玄姬光洁柔软的朱唇,以及唱歌之间不时露出的洁白贝齿。玄姬从秦亮的眼神里看到了认可,羞涩的眼神也渐渐显得大方了一些。
===第四百零四章 阴魂不散===
当天下午,中书监王明山就得到消息、遂去了廷尉府一趟,接着回大将军府。
公渊正好也在府中,遂与四弟一起去邸阁见王凌。
阿父王凌听到王明山的叙述,应了一声,便拿起勺子、大口吃起了端上来的粥饭。阿父虽没有笑,却在吃粥的时候一副惬意享受的样子,显然听到消息之后、心情已变得非常好,整个人都放松随意了很多。
热气腾腾的一碗粥下肚,王凌掏出了手绢、轻轻揩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腻。他这才问道:“你们要不要来一碗,柏氏煮了一锅。”
两兄弟都摇头婉拒,大概只有牙不好的人、才喜欢喝粥。
公渊看了一眼后面无人的帷幔,不动声色地说道:“柏夫人对我们家心怀怨恨,阿父不必让她常在身侧。”
王凌看了公渊一眼,淡然道:“汝放心,我还是识人的。”他稍作停顿又解释道,“那马夫李勇,我只是平时没注意到此人。”
其实公渊并不会质疑阿父的话。王凌确实曾辨别、并提拔了不少人才,譬如即将赴任荆州刺史的王基,以前受辟为王凌的别驾、就得到了重用;另外王凌起初也对秦仲明十分信任看重,显然秦仲明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公渊想到这里,不禁道:“李勇已经逃出洛阳,天远地阔,半个月后就被抓住了,仲明是怎么找到此人的?”
王明山道:“先前去廷尉府,没来得及细问此事。”
提起仲明,王凌遂道:“先前汝等太紧张了。仲明显然不会借机做什么事,他就不是那种人,他也不会相信、李勇受我们指使。若是王家真有那般心思,当初为何要让仲明守武库?”
秦仲明位居大将军之下,在洛阳的权势比不上王凌,但要是学习司马懿兵変的方式,秦仲明反而更有优势。因为他的府邸离武库最近。秦仲明可不是曹爽,别人想从他家门口去夺武库,没那么容易。
公渊与王明山听到这里,先后点头称是。
不过之前王家出现了刺客,紧张的人可不止“汝等”,王凌自己也坐立不安。那事太过突然,而且就发生在王家宅邸,真的有点说不清楚。
王凌思索了一会,又摇了一下头道:“仲明不会胡来,李勇这事别担心了。”
公渊道:“上次仲明为邓艾请功,想让邓艾做冀州刺史不成,心里大概不太高兴;然而,当时我与他当面商量过,最后也同意让邓艾做凉州刺史,此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姜维与司马师干的事,就是想嫁祸给我们王家!用的是离间毒计。司马家的人真是阴魂不散。”
王凌道:“司马懿与曹爽是开了个坏头,不过我们与秦仲明是亲戚,没那么严重。”他说到这里,不禁叹了口气。
公渊觉得阿父叹气,是因为刚才四弟提到了王飞枭。
阿父之前应该更看重二弟的能耐,哪怕公渊才是嫡长子。二弟王飞枭的相貌甚至性格,确实最像阿父;公渊与三弟王金虎都一脸胡子,只有王飞枭长着一张与阿父类似的圆脸、且胡须不多。而且王飞枭有多年带兵的经验。
不过二弟有个问题,在洛阳没什么声望,加上他去年又在东关之役中大败,更不受世人的认可。
公渊附和道:“荆豫、关中等地都是我们的人,二弟还在都督扬州。仲明的根基不甚牢固,还是要靠王家才能维持局面。”
王明山道:“仲明遇刺之后,只是派人抓捕刺客,抓住了人立刻送到廷尉府。他似乎还是看重亲戚关系的。”
这时阿父又叹了口气,沉吟道:“我还活着的时候,应该不会出什么事。等我走了,你们不能像曹爽一样,弄得所有人都不满。如果实在接不住大将军府,最好推举仲明为大将军,仲明这个人、总比外人可靠。”
阿父王凌年纪大了,不过想问题还算清醒。王凌的根基、声望、资历有那么深,秦仲明应该不可能造王凌的反。
王凌说罢专程向公渊看了过来,目光在公渊的脸上停留了一会,似有些许愧意。
公渊心里却不怪阿父。
因为阿父也曾尝试过为后人铺路,七十几了还带兵攻打江陵,便是这个目的,结果战役变成那样、谁没办法。但当时如果战果不同,公渊觉得、将来二弟反而更有接任大将军的可能。
公渊拱手道:“阿父身体硬朗,定会高寿。”
父子三人谈论了一会,公渊、王明山向王凌道别,这时公渊提起:“明日仆去卫将军府一趟,与仲明谈谈刺客李勇的事。”
王凌只是点头回应。
之前秦仲明在王家宅邸出事,前去卫将军府的人是王凌与王金虎,公渊并未同往。公渊有一阵子没去和仲明见面了,此时形势变好,他正想去走动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