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1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校事府跟以前是一样的,没人敢进行内部清查,卧底只能得到一些比较公开的消息。但秦亮仍想从这些庞杂的蛛丝马迹中,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初曹魏设置校事府的目的,秦亮猜测应该是想集权。所以要用脱离官寮体系的校事府、威慑士族官员,试图让平级组织形成原子化的状态。士族之间的联盟或联系减少,要做什么事便只能依赖上级的决策,从而减少自下而上的威胁。

      但皇权衰微之后,这样的尝试显然已经失败。

      现在连王凌也不敢重用校事府,否则会招来士族的极大不满。大伙还允许校事府的存在,不过是以前的制度形成了惯性,而且已经有了某种微妙的平衡。那便是准许士族安插的人留在校事府,让大族知道校事府这帮人究竟在干什么。

      秦亮不想清查出内部的奸细,但是把司马家以前的人踢出去、应该没有人反对。

      校事令隐慈带着二十几个校事官到邸阁拜见,里面大多人秦亮都面熟,还是原来那些人。显然司马懿独揽大权的那个月,也并不想来搅这缸浑水。

      正好到中午了,秦亮遂留在邸阁,与大伙一起吃午饭。五品官府中的堂食,确实比不上卫将军府的膳食,不过秦亮在军中呆过,倒也不嫌弃。

      午膳过后,秦亮叫大伙散了,只带着几个随从在校事府里转悠,并叫来了校事官朱登,数人一边走一边说话。

      秦亮今天来校事府,除了查阅卷宗,便是想把朱登请到卫将军府做门下掾。

      什么掾属并不重要,因为秦亮只是想用朱登,建立一个小规模、更低调隐蔽的对内情报组织。朱登在校事府认识很多人,他离任校事官之后、仍然可以从校事府得到不少消息。

      当初司马家肯定也养着这样的人,不过司马家多半用的是私人。秦亮的根基不厚,秦家庄园没几个人才,以前拉拢不到多少能用的庄客门客,只能从官场上物色。

      隐慈起初说朱登是过命的交情,但秦亮并不太信任朱登。直到勤王之役时期,朱登不断从洛阳密送消息南下,关键时刻站在了秦亮这边,所以隐慈说朱登可靠、应该是真的。

      几个人说着话,又走到了庭院里那个烧着木炭的铁铺旁边。如往常一样,匠人仍在忙碌着打铁器。

      秦亮转头看了一眼,旁边那几间屋子、正是以前自己尝试制作精盐的地方,几年过去了,这里好像一点变化也没有。他不禁驻足,看着匠人们干活。工匠向秦亮弯腰揖拜,急忙又忙着自己的事,毕竟火候耽误不得。

      盛夏的艳阳高照,天气炎热,拉风箱的汉子在炭火边烤着、干体力活,他早已顾不得仪态,脚蹬一双草鞋、赤着上身,汗津津的身体上被火烤得泽泽生光。那汉子把木柄拉得很出来、几乎要离开风箱了,然后才用劲摇摆将其推到底,幅度大距离长,风箱鼓风发出了十分沉闷的声音,空气从龠管中通入、灶里的炭火烧得愈来愈旺旺。

      秦亮看得出神,忽然想起了昨天在吴家宅邸的光景,自己却没有尽兴。

      直到朱登的说话声传来,秦亮才呼出一口气,说道:“汝在校事府交接妥当,便到卫将军府来上值罢,我最近有件事要汝先办。”

      秦亮想起了朝云,回头朱登一过来,便叫朱登悄悄带着朝云来校事府认人。

      朱登揖拜道:“喏。”

      秦亮这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铁铺,回到邸阁看简牍。直到下午,他才带着随从,乘车回卫将军府。

      饶大山和黄远迎上来,要告知今天来访的人。秦亮遂叫傅嘏过问此事,自己去了前厅东北面的庭院,想与朝云再说几句话。

      经常进出卫将军府的人,都知道今天秦亮是上朝的日子、并会去尚书省,他不会那么早回来。不清楚日子的人,多半并不重要。

      不料王玄姬也在这里,正与朝云在一起看舞姬们练习。

      两个女子上来见礼,休息的歌女舞姬也过来了,秦亮顿时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簇拥之中。那些正在跳舞的女子,也向秦亮投来了秋波。

      但秦亮并不想轻易动这些家伎。不仅因为她们的工作是愉悦宾客,而且她们就是一个机构。如果可以通过身体上位,那么女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且事多,大伙的心思也不会在技艺上、事业的终极目标会变成引誘男主人并生下儿子。

      王玄姬的声音道:“我住的地方有点吵,便到卫将军府来清静一段时间,正好也可以帮令君照顾一下阿余。阿母有时候也会过来帮忙。”

      她对秦亮说的话,但应该是说给朝云听的。

      秦亮不动声色道:“令君也说,有姑的帮衬、她轻松了不少。”他接着笑道:“姑与朝云好像认识很多年了?”

      朝云轻声道:“是阿,以前妾向白夫人学舞艺的时候,便认识女郎。”

      不过秦亮记得,玄姬好像对朝云颇有微词。女人之间的交情便是这么奇怪,可能相互之间有芥蒂,但还是愿意在一起相处。

      因为玄姬在这里,秦亮便没与朝云谈事,心说明天把她叫到署房说。秦亮看了一会家伎们练习,遂与女子们告辞,很快离开了这里。

      没一会玄姬也从门楼出来了。秦亮转头看了一眼,遂放慢脚步,等着玄姬过来。

      玄姬的瑞凤眼目光流转,撇了一下嘴道:“没想到朝云竟会来府上,变成了仲明的人。”

      秦亮道:“说来话长,她原来与司马家有关系。”

      “哦。”玄姬沉默了一会,又道,“她挺会打扮的,束腰的位置很巧妙,脸上的妆容也修饰得不错。不过其实只是因为修饰,我觉得她长得并不没有那么好。”

      秦亮忙道:“我不知道阿,与她见面时,她都是打扮好了的。”

      玄姬笑吟吟地看了秦亮一眼。

      秦亮见状小声道:“姑这么看我做甚?我没碰过她。”

      玄姬道:“卿没骗我?”

      秦亮坦然道:“我何时在家中说过谎话?”

      他说的是实话,反正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骗过王令君和玄姬,只是有些事他不说而已。反正她们也没问。

      玄姬笑道:“那倒也是。”她接着说道,“卿傍晚回内宅时,来我的院子一趟,我想给卿缝制一件秋天穿的袍服,先拿绳尺仔细量一下尺寸。”

      秦亮的目光从玄姬的衣襟上扫过,炎热的天气中,她走路时衣襟有点颤巍巍的。他不禁说道:“现在就去,我刚从外面回来、没什么事做了。待傍晚吃过饭,我们多陪着令君。”

      玄姬没有多想,轻轻点头道:“好罢。”

      她确实没有察觉到秦亮的心思,犹自说起了朝云的剑舞、以及秦亮抄的那半首诗。玄姬的记忆力非常好,这么久了竟然还能把诗句吟出来。

      秦亮好奇地问道:“记得姑好像不太喜欢歌女舞姬。”

      玄姬摇头道:“我不是不喜欢她们,而是阿母多次说起她们朝不保夕的日子,我听到那些莺歌、反而觉得心酸。但我刚才听说,仲明许诺歌伎们,以后不会把她们转卖,还会养着人们到老?她们很喜欢仲明,觉得遇到了好人。”

      秦亮随口道:“又不是白养家伎,我只是对她们没那么坏而已。”

      两人一路来到了西北角落、玄姬住的庭院。这里确实很幽静,离东边家伎们住的庭院挺远、隔着几道墙,那些丝竹管弦、唱歌的声音半点也听不到。

      唯有外面假山中的泉水,流到池子里清脆的水声、以及虫鸣的声音。有水有草木的地方,只是夏天蚊虫有点多。不过青铜鼎炉里焚着驱蚊的香,房间里挂着轻薄的纱帘,屋子里还好。

      玄姬的性情有点避世,但她既不信道、也不信佛,也从未提出过隐居之类的想法。可能还是她儿时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日子,心里很清楚,只有在世间掌握资源的人、才能过稍微舒适的日子。

      她果然取出了绳尺,开始量秦亮身体各处的尺寸。但是她没有准备纸笔记录,竟将多个数字都记在了心里。

      玄姬把绳尺一头伸到了秦亮的身前,然后另一只手伸过来抓住了前面的绳子。秦亮一动不动地站着,背部透过红色的薄袍布料、感觉到了若即若离的柔軟触觉,鼻子里也闻到了她发间若有若无的清香。秦亮没吭声,但脑子里已经有点乱了,甚至想起了先前在校事府时、看到铁铺中的景象。

      秦亮沉住气,听到她说了一声“量好了”,便转身夺过她的绳尺,看了一眼又在墙角找到一根粗麻绳。玄姬诧异道:“仲明要做什么?”秦亮道:“卿哭的时候太招人疼了,我想让卿的样子更让人怜爱。”

      玄姬没有反抗,已仰躺在榻上动弹不得。令君跪坐俯身时的姿势很漂亮,而玄姬则是仰躺时更美、尤其是敞襟之后,微微向周围平铺的样子有一种奇妙的自然之美。她脸颊浮上了浅浅的红晕,轻声道:“仲明总会做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秦亮一边回忆系绳子的技巧,一边仔细地忙活着,很多年没有练习确实生疏了。玄姬的姿态不堪,忍不住又道:“太阳还没下山,这样不太好罢?”

      玄姬在礼法等方面不如王令君那么讲究,但其实她挺保守,接受度并不高,但已被动经历了不少过分的事。

      ===第三百零九章 待到秋冬时===

      大将军府就是以前的太傅府,府邸很大,内外能驻扎三千兵马。

      不过里面的用料工艺比不上卫将军府,大概是司马懿没有费那么多心思、用于府邸建筑。景象倒是壮观,因为这座府邸在皇宫东南侧、离得很近,宫墙和阙楼都清楚可见。

      王公渊的生辰宴才过去几天,马钧就主动来到了大将军府。秦亮答应的事、就是在公渊的生辰宴上。

      听说马钧求见,大将军王凌立刻叫人把他带到内宅相见。王公渊与裴秀、王沈等人也去了。

      王凌的身体不错,但是牙快掉光了,早上一般只吃粥饭,早饭也很清淡。所以他上午一般还会回内宅吃一餐,平常人一天只吃两顿饭,王凌要吃四五顿,他爱吃粥、羹以及煮得軟烂的肉食。

      司马懿的妾室柏氏被王凌抢了回来,王凌起初没有理会柏氏,很快却发现了柏氏煮的粥、做的菜十分合他的胃口。大概是柏氏也长期照顾司马懿那个老人,已经有经验了。现在王凌十分喜欢柏氏煮的粥羹。

      但公渊等人入内时,见到王凌身边的人是白夫人。白夫人跪坐在一侧,正在给王凌的碗里添粥。

      因为在屋子里,气味不容易散出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谷物清香与肉糜的香味。公渊闻着气味、竟然也觉口中生津,心里寻思那柏氏煮的粥、或许真的美味。

      马钧站在几案前,向王凌揖拜,说明了来意,并说道:“五月初……初十上朝时,仆已知大……大将军的安排,仆先交待了少府的事宜,来迟了两天。”

      公渊听得不顺畅,心说邓艾也是个口吃,仲明似乎很喜欢与口吃的人结交?

      王凌接过粥碗,放在面前的小几案上,用随意的语气道:“五月初十,仲明真的第二天就知会了德衡阿,不迟不迟。他怎么说的?”

      马钧立刻答道:“国事当尽力。”

      口吃而头脑清楚的人,说话往往不太完整,会挑重要的内容简短地说。

      王凌听到这里,笑了一声,转头与公渊对视了一眼。

      一时间公渊心里有点复杂。虽然大家没有明说,但因仲明在勤王之役中的功劳太大,王家其实对仲明是有防备心的。这次伐吴,并没有安排仲明带兵,仲明却仍然很诚恳地从旁帮衬。于是公渊倒觉得似乎有点对不住仲明。

      不过为了家族的前程,公渊觉得一切没有什么错。

      他想起了阿父王凌见了司马懿一面之后、所说的话,司马懿提到贾逵只是虚情假意,到了那个年纪、无非都是在为自家后人谋划罢了。公渊相信阿父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多年一直在庇护家族。

      果然王凌也道:“仲明办事还是靠得住的。”

      马钧拱手道:“大将军……欲造多少投石机,工期几何?”

      王凌看向站在一旁的裴秀。

      裴秀立刻朝王凌微微弯腰,转头道:“新造十架以上,最迟九月中旬之前完工,当然越快越好。我军必预留至少三个月,用于攻城。卿能办到吗?”

      王凌端起了粥碗,吃得津津有味,暂且没有吭声,但他应该正留心听着属官与马钧的谈话。

      马钧想了想,问道:“淯水上游的木料、是否已干透?木料要……要先阴干,否则尺寸有变化。”

      裴秀道:“有阴干了的造船木料,数目我要先派人去清点。”

      马钧说道:“只要木……木料足够,大将军府的要求,可以办到。”

      两人继续谈论着,裴秀甚至具体地问了大致的工序,很是细心。马钧说话本来就磕磕碰碰不太流畅,语速也比较慢,一番话,两人说了好一阵。

      王凌刚才添的一碗粥已经吃完了。白夫人问他还要不要,王凌摇头,把粥碗放到了几案上。

      这时他再次开口道:“就这么办。”

      裴秀与马钧停止了谈论,一起向上位揖拜道:“喏。”

      王凌看了一眼裴秀,沉默片刻,又侧目对王沈道:“处道与德衡一起去宛城,遇到什么事,汝协助德衡解决,叫州郡官员都要予以方便,切不可迟误了工期。”

      王沈拜道:“仆领命。”

      裴秀与马钧认识几年了,算是老相识,不过听说两人发生过争执,这大概是阿父没有叫裴秀与马钧一道南下的缘故。

      据说二人争执的是转轮发石车,裴秀认为不可能造出来,马钧的看法相反。裴秀自认学识渊博,而且口才不错,至少言辞很清楚,加上当时他年轻气盛,最终是争赢了。不过马钧脾气很犟,即便说不过别人,他最后也没服气。

      而王沈与马钧没有什么不愉快,派王沈去协助马钧更恰当。

      王沈这个人虽然先投曹爽、后投司马懿,现在又在大将军府上做掾属,但他表现得忠心耿耿。他大抵就是那种识时务的人,只要王家有权势,王沈还是可靠的,而且他不怕得罪人、有什么事会密告大将军府。

      ……马钧离开大将军府之后,立刻乘车北上,来卫将军府见秦亮。

      秦亮并不在邸阁,而在前厅西侧的那间旧署房里。

      房间不大,但正因如此,桓范、秦胜、杨威、熊寿等人离得更近,不像邸阁厅堂上相互离得远,说话费劲。而且距离近,秦亮还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大伙的神情、语气。人治之下,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用人。

      马钧进了卫将军府之后,也被请到了这间署房里。马钧是少府,大伙专门给他腾了个地方,跪坐在桓范的对面。

      不过此时桓范的事还没说完,只能让马钧先等着。

      桓范说的是屯田的事,庐江郡的兵屯家眷已陆续迁徙到了襄城、郏县等地,但是要从别的地方、重新迁移兵屯去庐江郡,以巩固六安城的防御。

      这时候办事情就是这样,很多事都是口头商量,然后找个人负责去办、自主性很大。也会有一些书面的手令,但以竹简为主的文书来往、写得都比较简单。

      马钧来得比较迟,大伙要谈的事、都已说得差不多了。秦亮与桓范说完话,在场的几个人便起身告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