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16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种占着茅坑怠工的做法,一时却也没人动他。

      因为李丰的儿子李韬是驸马,娶的是魏明帝的长女。当今皇帝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但名分上李韬仍是皇帝的姐夫。而且李丰在此之前、于曹爽司马懿之间反复横跳,也没人搞得清楚他是谁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王凌和秦亮暂时都没打算动他。

      皇帝曹芳确实没掌握实权,但几年前魏明帝是个实权皇帝,朝廷内外忠心曹家的人也还有。所以人们但凡能过得去,都还是愿意给曹芳一些面子。

      秦亮刚看了一会文书,忽然听到庭院中一阵说话声,他抬头从门口看出去,只见许多人都迎出了署房。这热情的场面,倒有点像秦亮进来的阵仗。

      他有点好奇,随口问了一句:“李丰来上值了?”

      随行进宫的从事中郎王经拱手道:“仆出去看看。”

      没一会,王经便回到了房中,说道:“禀将军,是夏侯泰初来了。”

      秦亮“哦”了一声,露出恍然之色,便不再多言。

      他心道:我也觉得李丰来上值,不会这么受欢迎,既然是夏侯玄,那就是情理之中。

      夏侯玄这个人,名气大、结交广,仪表和气质都很好。但只靠名气,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士人给面子。令狐愚评价夏侯玄装清高,秦亮觉得有失偏颇,夏侯玄这个人清高只是表面,实际上应该挺擅长社交。

      譬如秦亮还是校事令时,官职不高,夏侯玄也没注重来往,但仅与秦亮说了一句话,秦亮对他的印象便不太差。每个人擅长的事不一样,夏侯玄估计打仗的本事有点水,但很关注士林中发生的事、哪怕对于当时秦亮那种五品官。

      过了一阵,夏侯玄便来到了房间里,跟着他进来的,还有五曹的几个侍郎。

      秦亮见状也从席子上站了起来,与夏侯玄相互揖拜见礼。

      夏侯玄道:“仆刚到洛阳,今日来尚书省办一些文书。本该登门拜访秦将军,还没来得及,方才听说秦将军在此,遂来拜见。”

      秦亮笑道:“今后泰初在尚书省上值,我也经常来这里,见面的机会多得是。”

      夏侯玄淡然拱手道:“往后还请秦将军多加指教。”

      秦亮道:“同朝为官,一起把朝廷的事办妥便好。”

      夏侯玄简单说了几句,便再次揖拜,告辞而出。

      秦亮目送他出门,这才重新跪坐到筵席上。

      之前夏侯玄的立场,秦亮已经听说了。夏侯玄是准备起兵攻击司马懿腹背的,但因为郭淮拖延,终究没能成功起兵。这种关键时候的立场很重要。

      但夏侯玄回洛阳后第一次见面,并没有谈及那件事。秦亮刚才还以为他会提一下书信,因为扬州起兵之初、秦亮给夏侯玄写过亲笔信,夏侯玄只需要两句话就能暗示态度。

      夏侯玄偏偏没说。秦亮一时间也不知道原因,兴许是一种社交技巧?又或是有什么不满?

      秦亮暂时不想多管,遂继续看竹简上的奏章。奏、章、疏都不用批复,只是会存档,能看到奏章的人也不止几个人。秦亮只需要知道、官员们在书面上说了什么事就行,大多情况下都不用他作出回应。

      ===第二百九十七章 忧愁自信===

      尚书省最值得留意的事,便是人事变动。

      秦亮以前既给人做过属官,也当过一府之长,当然明白曹魏的官府体系是怎么回事。可能因为纸张等原因,日常少有书面办公,各府也缺乏复杂的制衡体系,基本依赖于人治,长官的權力极大。

      官员的任命,是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秦亮看了尚书省的许多文书、心里最关注的却只有一件事,便是鲁芝即将替代令狐愚,出任兖州刺史。

      这个安排,秦亮看到文书才知道,王家之前并没有与他商量……如果秦亮没有在尚书省看到文书,知道这事、估计要等鲁芝上任前的拜访。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官员外任时,一般都会来重臣家里见一面;不久前陈泰出任雍州刺史,也来过卫将军府。

      鲁芝之前是曹爽的司马,所以不是王家、秦家的敌人,加上名气很大,出任刺史问题不大。

      但秦亮仍然猜测,鲁芝受到重用、可能是因为郭淮的推荐。因为鲁芝就是雍凉地区人士,做过郭淮的别驾从事,很早以前就与郭淮的关系不一般。

      相比之下,因为曹爽的原因、秦亮与鲁芝建立的那点关系,便浅了很多。

      于是秦亮离开殿中后,心里便闷闷不乐,主要还是因为郭淮。但鲁芝的刺史已经任命,秦亮一时也没有正当理由反对,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踏马的郭淮,勤王之役时按兵不动,还拖了夏侯玄的后腿。但事情结束之后,他不仅升官,势力还得到了扩张。秦亮能高兴才怪!

      但这些士族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秦亮即便玩出花来、似乎也没多少好办法。直到现在,秦亮的法子、估计还得要靠军功才能上位。

      秦亮坐在马车上,犹自又想起了濡须水的情况。

      淮南、淮北、徐州他都亲自去过,恰恰只有濡须水没有前往。他还记得当时考察地形时、王飞枭的告诫,大概是说濡须水上有吴军的濡须坞,驻有水军和游骑,让秦亮不要太往南了。

      寻思了一会,秦亮只得暂且放下。

      以前秦亮去皇宫是走西门,如今卫将军府在洛阳东北角,他几次进宫都是走东掖门。走这条路,离皇宫并不远。当初曹爽去皇宫,估计跟秦亮现在走的是同一条路线。

      马车转向北面行进时,这段路秦亮更熟。七年前他做曹爽府掾属,便几乎每天走这段路。

      只要看到一截损坏的双坡檐顶里墙,很快就能到卫将军府所在的永安里。秦亮记得一到秋天,这段路上就有桂花香,但现在四月间闻不到。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府邸,刚下马车,饶大山迎上来便道:“辛敞带着杜预刚到。俺说将军去宫里还没回来,不过中午前必定会回府,将军不是还邀请了羊祜来用午膳吗?辛敞便在东边的署房里等着将军。”

      秦亮这时才想起邀请羊祜的事,因为傅嘏家的人猎到了野鹿,送了些肉到卫将军府。秦亮便顺便邀请羊祜、来吃野味,反正想让羊祜多到府上走动。

      辛敞与羊祜是亲戚。秦亮便道:“让辛敞来邸阁见我。”

      饶大山揖拜道:“喏。”

      秦亮先到邸阁,见到了浓眉大眼的傅嘏。

      傅嘏道:“杜预学识渊博,是个有才能的人。但上次将军设宴时,他还在章武郡,故仆未能邀请他。”

      秦亮点头回应。他之前都没想起这个人,不过听说过杜预的父亲杜恕。

      毌丘俭出任幽州刺史之前,幽州刺史就是杜恕。干过一州刺史的人,秦亮全都了解过。只是杜恕被罢官有几年了,所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秦亮才不容易想起来。

      杜恕以前很受辛毗(辛敞之父)的器重,如今两人的儿子走到一起、倒也合情合理,并不让人意外。

      没一会,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来了邸阁拜见。其中的辛敞、秦亮之前见过,便是辛宪英的亲弟弟。

      另一个人应该就是杜预。三人见礼,杜预自称“预”,果不出其然。

      秦亮立刻收起了先前的郁闷,换了一副从容的笑容,别人看起来应该很自信。

      但其实秦亮以前是个很容易忧郁的人,只是后来醒悟了,于是很少在人前表现出郁郁寡欢的模样。因为他发现,其实无论男女、都更愿意与自信的人来往。男子之间讲究实力的尊重,而妇人则容易对强者有好感。如果自己都一副郁闷不自信的样子,妇人感觉上就认为这个人不容易依靠。

      因此忧愁在别人跟前没什么用,最好还是独自消化。

      杜预的脑袋轮廓、有点像冬瓜,这倒让秦亮想起了桓范,也是类似的形状。不过杜预的五官长得很端正,人也年轻,头发、皮肤很很好,比桓范的气色好多了。

      但是杜预好像有寎,他的喉结两侧有两个不太明显的小包。正常的喉结不可能长三个。

      三人分宾主入座,寒暄了几句,秦亮刚问到杜预父亲的情况。辛敞便接过话说:“杜务伯(杜恕)遭人陷害了,才会被罢官流放到章武郡。”

      秦亮看向杜预。

      杜预遂道:“据仆所知,家父做幽州刺史时,城中来了鲜卑首领之子,但家父并未得到禀报。朝廷以此治罪,确实因为有人栽赃。”

      辛敞马上又道:“杜务伯就是在洛阳做官时、得罪了司马懿!没什么不好说的。当初尚书袁侃还在世,提前就告诫杜务伯,提醒他注意提防。但杜务伯是个光明磊落之人,果然被袁尚书说中。”

      杜家的事,辛敞的语气却很憿动。秦亮很快明白过来,辛敞的父亲在世时,也得罪了司马懿的人孙资刘放、并受到了打压。所以辛敞似乎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绪。

      秦亮认真听了一会。两人都在说杜恕无辜,秦亮却忽然问道:“谁陷害了杜务伯?”他说罢觉得这个问法有歧义,便又换了一种说法,“司马懿在洛阳,不可能跑到蓟县去栽赃,谁操作的这件事?”

      杜预不动声色道:“还能是谁,程喜阿。他是征北将军,当时就驻扎在蓟县。”

      秦亮听罢一副恍然之色。心道:程喜这人还挺会的。并州刺史田豫、就被程喜栽赃过,看来程喜干这种事是轻车熟路。这么说来,程喜可能是投靠了司马懿的人?

      有时候一些人的立场并不明显,譬如郭淮就投靠了司马懿,但大多人都不知道。伐蜀之役时,曹爽被坑了,秦亮才能确定郭淮的态度。

      还有秦亮自己曾“假意”投靠司马师,大多世人也不知道。

      秦亮听到这里,立刻说道:“现在的廷尉是陈本,兰石(傅嘏)回头见到陈本,打声招呼。叫陈本把以前的卷宗调出来,重新查一下当时杜务伯的案情。”

      傅嘏拱手道:“嘏记住了。”

      杜预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喜色。

      此时秦亮要受到王凌的制约,但依旧是洛阳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只要不是与王家作对的事,几乎都能办成。只要秦亮说重查,陈本还能不知道什么意思?言下之意,等同于翻案!

      杜预也是个年轻人,果然反应很快,他脸上的喜色闪过,马上便道:“家父并非留恋官位之人,只因先祖父为朝廷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家父实不愿背上无妄之罪名。”

      秦亮一本正经地点头道:“我理解杜将军的心情。”

      就在这时,饶大山报,羊祜受邀前来。

      于是秦亮起身,走向了门口。两侧的三个人也站了起来,跟着他一起出门。

      如此礼仪,辛敞是不会在意的,羊祜是他亲戚、得到秦亮的礼遇是好事。杜预是来求情的,自然也不会在意。

      没一会,羊祜就在王康的带引下,走上了邸阁台基。羊祜见这么些人迎到门口,也是执礼甚躬,客气地与大伙揖拜见礼。

      羊祜的气色比杜预还好,白里透红的皮肤,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气质,但他又是个读儒家经书的入世之人。他的举止儒雅随和,内心其实又很清高。

      不过读书士人,常兼有儒家、道家的矛盾气息,其实是很常见的事。

      羊祜与辛敞揖拜时,说了一句:“泰雍也受邀来品尝野鹿肉?”

      辛敞转头看了一眼杜预,强笑道:“我们前来,是为了元凯之父的冤情,却不知道今天中午有野味。”

      长史傅嘏立刻说道:“都怪我,送来的肉太少了,只够三五人吃,才没有邀请辛泰雍等人。下次我叫族弟多猎几头。”

      秦亮听到这里,笑了笑道:“泰雍(辛敞)、元凯(杜预)留下来尝尝。鹿肉不够,还有羊肉,猪肉。”

      辛敞笑道:“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他说罢看了一眼杜预。

      杜预道:“秦将军盛情难却,多谢邀请。”

      临近中午时,王经也来了邸阁,于是几个人就在这里一起用午膳。

      鹿肉确实不够。傅嘏送得不多,而且秦亮还专门叫人切下了一块送到内宅、给王令君和玄姬食用。

      其实这个时代的人口不多,山上的野味比后世多,鹿肉也不太稀罕。不过毕竟是野味,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的东西。

      ===第二百九十八章 君子之名===

      据说鹿肉大补,秦亮午膳时想开个玩笑,但在场的几个人大多自诩君子,玩笑可能会遭遇冷场、秦亮只得作罢。

      唯有辛敞,可能会对荤笑话有点兴趣,因为他之前做过曹爽的掾属。就在这座邸阁比较夸张,辛敞应该也是见多识广的人。

      午膳过后,侍女收拾完各人面前的小几案,又煮了茶水上来。

      秦亮遂提起了马茂在密信中说的军情,当然他没有提马茂,只说打听到了吴汉两国的谋划。

      有关外国的机密,在魏国士人跟前没有太大必要保密。只有魏国内部的秘密,才不能轻易告诉同僚。

      羊祜与杜预还没表态,长史傅嘏却先说道:“时机不到,仆以为不该主动进攻。魏军也可以在濡须水上修筑城寨,先与吴军对峙。吴国国力弱,大魏国力强,消耗对我们有利。长期对峙之下,敌我的部署、安排都能慢慢了解,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秦亮看了一眼浓眉大眼、颇有勇悍之气的长史,倒觉得傅嘏似乎挺有谋略,且非冲动好战之人。人不可貌相,果然如此。

      但秦亮不置可否。他认为傅嘏说得有道理,却是只考虑了军事角度。

      此时的情况,王凌等人刚刚上位,如果龟缩避战、便是示弱,可能对建立内部威信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无论是王家人、还是秦亮,都想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吴国派重兵主动来到江北,这是一个机会……总比划船到大江对面去建立军功、要容易得多。

      这时羊祜看了一眼傅嘏,也开口了。秦亮遂认真听着羊祜的见解,不管怎样、羊祜愿意在自己跟前出谋划策,本身就是好事。

      羊祜道:“蜀国靠山,吴国靠水。吴国占据了大江,从东到西各处屯兵之地,皆可借水路快速往来。大魏要攻吴,只打濡须坞是不行的,需要从三线同时发动进攻,以牵制武昌、江陵等地的吴军增援。然而此时我军准备不充分,并不是发起大战的时机,故仆赞成傅长史的主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