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15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按照之前的瓜分条约,司州以函谷关为届,汉国理应建都长安,洛阳属吴国。所以诸葛恪心念洛阳,与汉国的立场并不冲突。

      陈济趁机说道:“曹魏方经内乱,先是司马懿杀曹爽;后有王凌、秦亮率军北进,大战司马懿,杀入洛阳。内战时间虽短,已暂且告一段落,不过曹魏诸臣必人心动荡,要弥合其中仇恨恩怨,非一年半载可为。

      大汉朝廷遣我出使,正是欲请大吴出兵北伐,两国同时进攻,东西南北夹击曹魏,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大事可成矣。”

      诸葛恪是吴国的主战派,立刻与陈济一拍即合,附和道:“吾亦有此意,天赐良机,不可错过。如今建业瘟疫已经平息,江陵的朱施然(朱然)上书北伐相中。时机已到,我亦准备上书陛下,意率兵出东关,屯兵濡须水筑城,相机夺取淮南。”

      他一副踌躇满志的神情,接着道:“只要吴汉两国取得一些进展,王凌地位不稳,必会激发曹魏的内閗,或成改变天下大势的契机!”

      陈济也听得频频颔首,他想起了诸葛孔明的《隆中对》,其中便有描述,三分天下之后,要等待天下有变、才能进取中原。

      如今是否能像诸葛恪所言,能够创造出“天下有变”的契机?

      这时陈济的随从蔡弘却忽然说道:“诸葛将军筑城,定要防范秦亮的投石机。应慎择地形、修筑子城巩固城防。”

      他说到这里,从袖袋里拿出了一卷布帛,“许昌之役后,我家将军画出了投石机的模样,但怎么建造仍不知晓。那投石机或由马钧建造,高大如楼,发石百斤,入地三尺,十分厉害。一般的城楼、阙楼一旦中了石弹,难以立人,不可不重视之。”

      诸葛恪接过布帛观摩,说道:“我听说那件事了,许昌只守了三天,不久前大吴诸臣都在议论此事,秦亮的名声也传遍了江东。便因这样的投石机?”

      蔡弘有点尴尬道:“大多石弹打不到城楼阙楼,本来不至于几天攻破城池。但当时司马太傅刚刚接手洛阳,人心不稳。双方都是魏国中外军内|战,若是司马子元将军固守不出,十分影响士气。

      任由敌军投石机不断砸城,司马将军的兵马还没作战、恐怕便无战心了,所以司马将军才率军出城阵战。许昌城外一片平坦原野,两军摆开大战,一天就能分出胜负。

      因此司马将军败不在守城,而在兵力太少,大战不敌。然而以秦亮投石车的威力,攻城依旧是利器,故司马将军专程遣仆追随陈使君东来,以警示吴军。”

      诸葛恪点头道:“甚好,我可收了这张图?”

      蔡弘道:“我家将军画图、本欲进献吴国皇帝,诸葛将军可誊录一份。”

      诸葛恪再次颔首答应,此时他才说道:“司马子元真的投汉国了?”

      陈济看了一眼石苞道:“正是,子元也猜到石将军会来吴国,毕竟徐州到大江只有一条中渎水。”

      诸葛恪道:“这个秦亮,一个月便能从淮南攻入洛阳,似乎会成为我国心腹大患阿。”

      石苞道:“将军所言极是,扬州王家内战获胜,全靠秦亮。仆率军入谯郡、兵峰抵近颍水之时,王凌还没出寿春半步,两次大战全是秦亮带兵。”

      旁边的丁奉开口道:“秦亮在庐江起家,算起来我也算庐江人,希望有机会能会一会此人。”

      陈济听这口气,赞道:“丁将军有志气,但愿将军能在战阵上击败此人,名扬天下。”

      丁奉笑道:“要扬名,便打败名将,君侯指出了一条好路。”

      随从蔡弘却皱眉道:“我家将军言,秦亮此人用兵呆板,算不上多厉害,只是为人比较阴险,善于伪装。”

      丁奉却不以为然,说道:“但是名气大阿!建业已经有人、把秦亮与当年的周公瑾相提并论了,善诗赋、写文、通音律,有儒将之风。”

      诸葛恪也帮腔道:“承渊(丁奉)的目标,便是在三十岁之前名扬天下。”

      陈济看了一眼蔡弘、示意他不用争执,然后拱手道:“预祝丁将军早日得偿所愿。”

      东吴的大将有不少年轻人,这个丁奉看起来就很年轻气盛,包括大将军诸葛恪也才四十余岁。陈济想起大汉许多将领都已头发花白,不得不暗自感慨,东吴的国力确实更强,人才似乎更多。

      几个人谈论了一番,因为诸葛恪的立场,陈济与他相谈甚欢。但只是得到诸葛恪的支持、并不能成事,还需要东吴皇帝孙权的许诺。于是陈济起身告辞,只待休息一晚,明早继续顺江而下,赶去建业。

      诸葛恪把大伙安顿在了大将军府的客舍。

      陈济在客舍歇息时,随从蔡弘又出门去私见了石苞,两人是旧相识、单独见面叙旧也很正常。

      不过蔡弘回来后,告诉陈济,石苞想联络司马家留在魏国的细作、欲盗取投石机的制作图。看来诸葛恪挺上心,重视起了那种东西。

      陈济留了个心眼,告诉蔡弘,如今司马子元与石苞已是各为其主、不要帮石苞办事。虽然吴国是盟友,但吴国做盟友不是太可靠,如果诸葛恪等人先得到图纸,多半不愿意与汉国分享。

      蔡弘以为然,他与石苞亲近、也只是因为两人同为司马师亲信罢了,蔡弘效忠的人还是司马师。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会出事罢===

      汉国使节陈济等人离开夏口之后,没多久就抵达了建业。

      吴国皇帝孙权召集群臣,在建业宫接见陈济。或是为了礼仪的隆重,建业近左许多文武都参加了仪式,外都督马茂也位列诸臣之中。

      但使节陈济在神龙殿上并未说正事,只是拜谒皇帝,呈上国书,然后相互问候祝愿。等朝见结束之后,陈济被安顿到建业宫旁边的官寺,然后才会与皇帝的亲信详谈正事。

      所以马茂无从知晓,蜀汉遣使究竟要谈什么事。不过从陈济的出身、以及神龙殿的礼仪来看,汉吴两国此时的关系不错,可能要结盟干什么事。

      因为两国相距甚远,使节也不是经常来往,通常都是有什么大事才会遣使。

      马茂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消息,但他送一次信也不容易,还有可能被发现的危险。所以马茂很想知道,蜀汉使者陈济究竟与吴国君臣说什么事,然后才去传递消息。

      回到官邸后,马茂很快想到了打听消息的来源,便是孙峻。

      此人是宗室、消息十分灵通,只要等两天,孙峻多半就能知道内情。

      孙峻祖上是吴始祖孙坚的弟弟,官位是侍中,自然有机会接近朝廷机密。但官位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孙峻与孙鲁班会时不时幽会,孙鲁班的消息来源更多。

      孙鲁班的小名叫大虎,是皇帝孙权的长女,算起来是孙峻的堂姑;不仅是辈分不对的问题,这是同一个宗族的人。而且两人的事也不是很保密,连马茂都知道。

      起初马茂对这种事感到难以接受,毕竟北方受名教影响更深,同族人交郃并不常见。后来马茂发现吴国宗室里,竟然还有亲兄妹光明正大成婚生子的,渐渐地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仅是私德问题、马茂很不喜欢孙峻这个人,而且感觉此人很危险。

      但马茂在吴国毫无根基,除了刚投奔孙权时得到了热情礼遇,后面就很难结交上真正有势力的人了,大多有权势的人根本不信任他这个外来者。马茂结交到的,都是一些对孙权有怨恨的失意者,若是一起干什么阴谋还有点用、打听消息几乎没用。

      只有这个孙峻愿意拉拢马茂,实在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孙峻不仅为人阴狠,而且十分精明,马茂每次与他见面,心里的压力都很大,总觉得迟早要被此人识破!

      及至次日,马茂还没去找孙峻,他的族子马庆进了官寺、告诉马茂,孙峻派人来邀请见面。这下好了,马茂不用再主动求见。

      族子马庆一脸苦相,为人小心翼翼,说完了孙峻的邀约,立刻便小声问道:“不会出什么事罢?”

      不会出事罢,这句话几乎变成了族子在马茂跟前的口头禅。马庆只能好言宽慰道:“要有事早就出事了,汝每天不要那么紧张。”

      二十多岁族子比他小不了几岁,心态却比马茂还差,或许族子并不太适合干这种事。

      马庆依旧严肃地拜道:“喏。”

      其实马茂自己也紧张,成日就算没做什么事,心里也不踏实。呆在东吴这些年来,马茂连性情都变了,已经记不起、上次发自本心的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整个人变得阴郁了许多。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国阿!

      如今接受马茂消息的秦仲明、王家都成了魏国炙手可热的人物,马茂作为效忠他们的人,只要能回到魏国,待遇必定不会差!马茂需要一个契机,可以跑回魏国、同时又不会被王彦云秦仲明责怪。

      马茂犹自叹了一声,便叫族子去准备车马。

      一队人先入建业城,马茂便轻车熟路地赶到了孙峻宅邸。陆续来到宅中的人,还有孙峻的亲戚和谋士两人。看来是要商议什么事。

      孙峻或许谈不上多信任马茂,但马茂与权贵们没什么关系,所以有一些事找马茂商议、孙峻还是比较放心。

      没一会,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孙峻便来到了堂上,孙峻眉眼距离很近的面相、有一种过于认真的压力。马茂立刻提起了小心。

      四个人在厢房里见礼罢,孙峻很快就谈起了正事:“王夫人抱怨说,陛下接待使臣便带着潘夫人,回去商量大事又找袁夫人,都快想不起她了。大公主刚听说了王夫人的怨言。”

      马茂在东吴已经好些年,早已了解孙峻提到的那些妇人。除了大公主孙鲁班,都是孙权的嫔妃。

      王夫人就是太子孙和的生母,潘夫人是潘淑、人称江东神女,名声极大。而袁夫人是袁术的女儿,当年孙家就是靠袁家起家的,所以即便袁夫人没有生育,孙权也非常宠爱她。

      孙峻接着道:“大公主想让我们觐见陛下时,说王夫人不贤、对陛下有怨恨。我该如何应对?”

      孙峻的堂弟等人都沉吟不已,一时没有表态。事情其实很简单,只是他们应该不想得罪孙鲁班。

      马茂却不是很怕,得罪就得罪,反正他迟早要回魏国,吴国官职他也不在乎!

      马茂便开口道:“前者陆伯言(陆逊)被陛下怪罪,便因他们有嫌疑偷听宫闱之事。将军虽为宗室,亦是外臣,岂能非议妃嫔?”

      孙峻看了马茂一眼,顿时露出了欣慰之色。其实孙峻心里可能早有主意,只是考虑得比较多,想再从谋士口中得到确认而已。

      孙峻却口是心非道:“只是不好忤了大公主之意。”

      马茂听到孙鲁班、心里有点来气。他虽然心是魏臣,但长期生活在吴国,有时候也会对吴国的事上心动气。

      马茂这时候不禁暗忖道:自己若是吴国当權者,首先要除掉的就是孙鲁班这个妇人!

      一个妇人不守妇德、不安分守己,却上蹿下跳,干预朝政,以马茂的观念、完全不是妇人应该干的事。这已经不是国家的立场,纯粹就是马茂个人看不顺眼她。

      太子与鲁王斗了好几年,孙鲁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她在其中搅和的原因也非常可笑,仅仅是因为她与王夫人之间有过口角!就这么点小事,却处心积虑对王夫人报復、并牵连到王夫人的儿子孙和,从而搅动了朝局,导致不断有文武牵连其中被杀。

      相比之下,马茂觉得潘淑与袁姬之间的争斗、便没那么惹人厌烦,这两人一直在争宠,但从不牵涉朝廷。

      当孙权宠爱袁夫人时,潘淑就旁敲侧击抱怨、说袁夫人装模作样等坏话,仅限于此。而袁夫人的法子,便是到处寻找美女送到孙权跟前。

      虽然江东有些人说潘淑性格险恶妒忌,但马茂不敢苟同。孙权因为宠爱袁夫人,数次把别的嫔妃生的儿子给袁夫人抚养、可都养死了,便有人说袁夫人克子。但潘淑的谗言说坏话只是邀宠,并没有拿袁夫人的伤心事、攻讦袁夫人。

      在马茂看来,潘淑显然是无心权力之人。否则她的敌人应该是王夫人、谢姬等生有皇子的妃子,干嘛要与从未生育的袁夫人过不去?

      马茂走了一会神,又出主意道:“将军可谏言大公主,劝她改变主意。将军若在陛欺君,也找不到叫人信服的说辞,岂不是要把大公主供出来?”

      孙峻听到这里,顿时脸上一喜,立刻赞道:“这个主意好!”

      他的堂弟等人也纷纷附和,赞成马茂的建议。

      马茂露出了一丝微笑,心道:孙鲁班把别人当刀使,只有把利害关系反过来引到她身上,才能让她真正改变主意。这种妇人,只在乎自己罢了。

      孙峻高兴道:“吾没看错马将军,果真是忠勇敢言之人。”

      孙峻的评价倒也不是全错,至少勇字马茂担得起,马茂身在敌巢、胆子还是很大的。

      马茂观察着孙峻的神情,见他渐渐放松下来,便大胆地趁机问道:“陛下找袁夫人商议何大事?”

      孙峻果然没什么防备地随口说道:“多半是汉国使者要联合大吴、一起进攻曹魏的事。朱然在荆州发动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诸葛恪上奏淮南的事、陛下可能有些犹豫。”

      马茂听到这里,心里顿时一阵暗喜,一下子就得到了重要的军情。

      孙权对淮南合肥十分执着,不知道窥欲过多少次了,这次又有机会,多半并不会拒绝。

      议事罢,马茂辞别了孙峻出建业城。他回到官寺中立刻找出了佐伯纸,左手提笔写字。

      一张不大的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字,都是最近的消息。马茂卷起纸张、放进了一只钻空的木簪里面封好,很快就轻车简行地亲自出了官寺。

      石头城的市集离建业城不远,这个时间市集上还有很多人。

      马茂混进商客之中,一边在市集上转悠,一边观察有没有人跟着。吴国也有校事府,职责之一便是查国内的奸细,马茂每次传递消息、心里也有点虚。

      他戴着斗笠一连逛了几家商铺,买了些东西,终于走进了一家写着“织”字的商铺。掌柜不在堂中,他便拿出一块玉石交给奴仆,说要见掌柜谈一笔大买卖。

      没一会,奴仆返回堂中,便把马茂带向了后门。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好的选择===

      马茂从东吴往淮南传递消息,当然有危险。

      走大江入涂水的跨国商队,里面既有吴国人、也有魏国人,一向是哨探重视的人群,要经过数次检查。不过这次信使依旧成功了,又把密报送到了六安城。

      六安城的绢仓还在。不过隐慈等秦亮的心腹早已撤出六安、到了洛阳;隐慈在洛阳设置了另一个据点,叫米仓。

      庐江郡的绢仓收到消息,立刻遣快马递送洛阳的“米仓”。但庐江郡守现在是劳鲲,绢仓这样的据点在劳鲲的眼皮底下,当然要受到太守的双重管辖。所以劳鲲也得到了消息,并送往寿春都督府。

      不出数日,秦亮就从校事令隐慈那里拿到了密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0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