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亮便去见孙礼,提出要脱离大队,先去淮南周围熟悉一下情况,到时候好给孙礼出谋划策。孙礼派出百人将张虓,以便随行护卫,另有骑兵五人。

      一行九人骑马轻装简行,速度立马变快,千里之路不在话下。秦亮寻思,等自己从徐州、豫州、扬州的各地转一圈,再到寿春时,说不定孙礼的人马还没到。

      一路下来,这天秦亮在淮水北岸的安丰郡河口亭落脚,在此地遇到了一个人。此人目前应该没什么名气,但在秦亮眼里非常有名,邓艾。

      或因时近年关,河口亭的傍晚没什么人,几乎只能见到几个亭卒。秦亮等人在院子里直接升起火烤肉,这时便有两个人进来了,走在前面的中年人带着剑、挂着装印绶的布袋,一看就是官。

      秦亮见状站起身,先揖拜自荐。对方还礼时,说出了让秦亮顿时来兴趣的话:“仆……仆仆仆太傅府(司马懿)、文学掾邓艾。字士载,豫州人士。”

      没想到这位名垂青史的人物,说话有点口吃,没听习惯、听他说话挺难受。

      “这里正好有些酒肉,君何不坐下来饮几口,稍解旅途之乏?”秦亮不动声色地邀请道。

      邓艾反应平平,一脸不情愿,但似乎又不便拒绝好意,拜道:“多、多谢仲明赠酒,肉便不用,仆等带了干粮。”

      秦亮拿起了一只碗,把壶里的酒倒了一些出来递过去。刚才他与同行的人是直接在同一个壶里喝酒,但对待客人,专门讲究了一点。

      邓艾接过碗,又道了声谢,在火堆边的胡床上坐下。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仆、仆听说过仲明,弱冠便已名闻洛阳,在大将军府为掾。仆不如仲明。”

      他虽说着客气话,表情看起来却明显兴趣寥寥,说话也有点费劲。

      秦亮看在眼里,却不知是因为自己做过曹爽掾属的缘故,还是邓艾对同为掾属的小官没啥兴趣。秦亮虽不嫌弃邓艾口吃,但说不定别人还嫌秦亮官小呢?

      之前在洛阳时,秦亮就知道有邓艾这个人、只是没见过,而且专门问过大将军府的同僚。正好有人认识邓艾,却评价不高,说邓艾出身寒门,却看不起同样出身差的人,只愿意和士族来往。秦亮不了解邓艾、更不知同僚的评价是否中肯,也许邓艾比较功利、在有意识地拒绝无用社交,也许邓艾只是纯粹嫌贫爱富罢了。

      这时秦亮收起了回想,说道:“哪里哪里。君为何在安丰郡?”

      邓艾道:“看看山川形势,方便屯田水利之策。仲明为何在此?”

      秦亮拿出了一卷布帛递过去,“仆已不在大将军府任职,正追随扬州刺史孙公赴任。先行南下,也是来看地形的。”

      邓艾打开布帛,看着上面的画。他抬头看了一眼秦亮,然后把画凑近火堆的光线。秦亮见他对地图有兴趣,便又拿出了一卷布帛,还不忘解释道,“这张有等高线,看起来没那么直观清楚,但描述得更准确具体。”

      其实第一张图还有比例尺,用的是估算的数据。不过邓艾应该没看出来。

      秦亮拿起小刀,割了一块羊肉递过去,邓艾直接拿手接了。刚才他还说不用吃肉,现在却没顾得上拒绝。

      邓艾细看了好一会儿,似乎觉得很新鲜,还时不时询问秦亮两句。看罢收起布帛,邓艾的神态与刚才相比、已是大相径庭,主动指着秦亮的包裹问,“里面是简牍?”

      秦亮转身拿起包裹,从里面拿出几卷竹简,“对,这是另外的东西,不是地图。”

      邓艾翻开来看,手里先拿到的那卷、是一张画着长矛的图,上面标注了尺寸。铁矛头、木杆分别都有尺寸。邓艾问道:“仲明画这个有何用?”

      秦亮解释道:“刚才忘了说,仆在孙公麾下的官职是兵曹从事,这是仆的分内之事。兵器长短对战术层面的影响挺大,不能不着重关注。”

      邓艾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他又拿起另一卷竹简,上面却全是文字。秦亮瞅了一眼,正是他记录的徐、扬各地的地表地貌情况,还有淮水各段的水文气候,都是他到处问来的,大量道听途说的信息、不一定准确。

      身在大魏朝,前世的很多地理常识都没啥用,因为气候地形河流的变化很大。不过长江的变化应该是最小的,秦亮只要用长江的位置作为参照,然后对比目前的一些文书案牍、结合实地考察,他就能比较快速地弄明白个大概情况。

      秦亮巡视各地、临时记录的都是些常规信息,不是啥机密,只是一些作图方法对古人来说显得新颖而已。于是邓艾要看简牍,他便挺大方。

      果然邓艾也投桃报李,慢慢谈起了他的考察收获、以及想法。如何开垦民田、怎么利用水系,甚至组织屯户的编制,邓艾都有细致的谋划。

      邓艾有时候说话不太顺畅,说的内容一多、就很费时间,所以俩人不知不觉谈了很久。

      等到秦亮回过神来时,发现天空一片漆黑,夜好像很深了,却没注意到是什么时辰。秦亮转头看时,有几个汉子居然裹着裘衣、正在火堆旁边呼呼大睡。两壶酒早已喝完,唯一剩下的只有地上的羊骨头。

      邓艾顺着秦亮的目光,看了一眼那些睡着了的人。

      这时邓艾欲言又止,终于说出了句话:“仲明离开大将军府是对的,来淮南或许更好。”

      秦亮微微笑了一下,心道:你是司马懿的人,这会儿在惋惜我跟了曹爽吗?我进曹爽府确实是没有选择,但其实我看司马懿也很不爽,甚至对所有士族都没多少好感。要是有得选,我也不想投靠。

      不过秦亮可以感觉得到,自己的才能得到了邓艾的认可。这倒多少让人感到高兴。

      当然秦亮不需要认可邓艾的才干,他从历史上邓艾的成就、就能明确判断,根本不用再观察。

      两人沉默着又坐了一会儿,萍水相逢,是该到道别的时候了。

      ===第二十八章 学院派===

      不出秦亮的预料,孙礼带着人马到淮南时,已是正始元年的正月。大概几百公里的路,人多了、就要走一个多月。

      “正始”就是大魏新皇曹芳的年号。七八岁的曹芳已经在龙椅上坐了一年,去年几乎一整年都沿用着魏明帝曹叡的年号,现在才改。没办法,因为明皇帝曹叡驾崩的时候是正月。

      秦亮在淮南重新与孙礼见面的时候,并未在扬州刺史部的所在地寿春城,而是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秦亮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只见周围的土地一片荒芜。比较明显的景物,便是一处废墟、一条河。废墟是合肥旧城,河是施水(南淝河)。

      北边一队骑马的人渐渐靠近之后,终于看清了其中一人正是扬州刺史孙礼。而秦亮早已到了这里,又是一次不期而遇。

      或许因为人们想去的地方、往往总会是那么几个,所以在有些地方很容易邂逅。又或许来了那个地方,发现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的风景,但来之前总会有几分期待。

      秦亮早早就站在原地、把双手抬到面门位置弯腰揖拜。孙礼在马背上点了点头,策马冲上小山丘,这才拱手回礼。

      两人对视一眼,没有多问什么,又一起引颈观望了一会儿。

      秦亮主动开口道:“这一片是低山丘陵地区,附近不太容易找到高一点的山。不然能看得更远。”

      孙礼点头道:“真是荒芜啊,好端端的土地,几乎没见到多少百姓。”

      秦亮道:“不仅这边的人少,大江北岸的徐州南部地区,连绵上百里都没有人烟,其荒芜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仆前些天亲自去转过一圈。”

      其实这样的景象、孙礼的反应也就那样,而秦亮刚看到的时候、才是非常吃惊的。

      后世的人怎敢想像,地方富庶人口稠密的广大苏北平原、部分安徽腹地丘陵,会成为无人区的景象?

      秦亮接着说:“淮水以南,可以总结为大概三种地貌。由东向西,淮水下游的徐州境内,是平坦的低地,低洼潮湿,很多湖泊沼泽,大军行走极不方便。而且大魏朝廷应该已经在当地坚壁清野,那里的人口极少,不利军队就地补给。

      然后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一带,属于低山丘陵,往西直到六安城。再往西就是山区了。”

      孙礼回头看了一眼秦亮,“看来仲明先行南下,已经把地形探明。”

      秦亮道:“还有水文、气候等诸般情状,仆整理好之后,便将案牍上呈明公。以楷体字所写、是可以确定的事,行草字则是问当地军民得来,明公观阅时请明辨。不过问来的消息也不全是错的,仍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孙礼听到字体描述的时候,神色变化最大,又再次回头过两次。孙礼说道:“仲明曾在太学进学,又熟读兵书,果然行事有章法,甚合孙子之说,天时地利,仲明皆未疏漏。”

      秦亮心道:意思我是学院派?学院派或许谈不上,但理论知识确实涉猎了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军事理论。

      他说道:“还有人和。大魏明皇帝文治武功威名加于海内,驾崩之后,我朝新君登基还不久(而且发生了政|变,内斗也在进行时),吴国可能觉得有机可乘。仆的猜想是,吴军可能又要来进攻我朝,我们须早有防范之心。”

      孙礼的眼睛看着地面,似乎在思考什么,没有回应秦亮的话。

      秦亮等了一会儿,便指着前面的河水道:“吴军要北上,必攻合肥、寿春这条路。”

      孙礼听罢脚下挪动了一下步子,顺着施水流向,观望东南方向,好像那边会有大军来似的。当然远处什么也没有,敌军大军出动诸事繁琐耗费庞大、不可能说来就来。视线尽头,唯有宁静之中的苍凉景色罢了。

      “施水尽头是巢湖,过巢湖是濡须水,舟船走濡须水则直达大江(长江)。”孙礼开口道,“仲明若要继续南下,最多只能到巢湖边的濡须口,濡须口有魏军水寨,平素在我们手里。再往南便是吴国的地方了,且在濡须水上有吴军的濡须坞寨子,驻有兵马、常有斥候游荡。切记不要以身犯险。”

      秦亮揖拜道:“多谢明公提醒。”

      孙礼曾追随曹休去打过吴国,并在巢湖以南的地区大败,可能还有点心有余悸,他接着说道,“大魏濡须口水军舟师,寻常时候的迂回腾挪之地、只有巢湖与施水,故舟寡兵少。吴军一来,舟师必不敌。所以合肥旧城这一带也人口稀少,并不太安稳。”

      秦亮看了一眼河边那座合肥旧城的废墟,只剩下一些夯土墙和断壁残垣,便问道,“旧城被专门拆掉了?”

      孙礼道:“对,木材、砖石都搬到西边建了新城。我们过去看看,走罢。”

      于是大伙儿翻身上马,拍马冲下山坡。

      坐骑是有马镫的,秦亮骑着很容易掌握平衡。不过马镫是皮的、未见有人用金属马镫,难怪后世出土的文物没发现三国时期的马镫,不过从石雕壁画的人物坐姿看得出来、却应该是有马镫的骑术姿势。

      众人策马西行,沿着施水(南淝河)走到上游,骑马走了十多里,然后离开河岸。继续往西北方向走二十里,便道了合肥新城。

      合肥新城是明皇帝(曹叡)时期修的,建成至今也就六七年时间,修建的时间不到一年。因此看上去整个城池挺小,是个长方形,秦亮目测南北长度不到一里(一里大约四百多米),东西宽度约半里。

      城虽小,还有护城河,几乎就是一座军事城镇。护城河的水从后面的山上引下来,那座山名【创建和谐家园】鸣山,施水的源头就在那片山里。

      然而新城并不能控扼施水,离河水较宽、地势平缓的河边还有大概二十里地。刚才秦亮等人,就是离开了施水河边才过来。

      新城也不在北面的肥水(东淝河)旁,离施水、肥水南北两条河都还有一段距离。秦亮猜测吴军水军利害,魏军大多时候水上不敌吴军,所以才故意把合肥迁到这个交通不便的角落里;便是为了预设战场,扬长避短。

      北边的肥水,就能直接连通淮水了。

      此时长江、淮河之间的水道并不完全通连,大船要直接从长江开到淮河、得看季节。断点就在合肥新城附近,肥水和施水是没有自然相通的。

      不过魏太祖时期,曹操时不时就想“会猎于东吴”,在肥水和施水之间挖了一条运河,方便水陆俱下。不过那条运河是半成品,且多年没有修缮,平时断流。

      秦亮问过当地官吏,大概只有夏秋之交到秋季这段时间,下大雨涨水了,运河就通了。

      眼看日已西斜,回寿春还有二百五十多里地,孙礼决定在合肥城住一晚再走。于是秦亮等人随孙礼的人马入城。

      小小城池,中间的街道却十分宽敞,应该是为了方便调兵的驰道。城中的格局也很简单,一会儿就能看个大概,中间是县寺建筑群,周围有些兵营和房屋,城角落冒着浓烟,好像还有冶炼金属兵器的窑和铁匠铺。

      孙礼到了县寺,县令等官员迎接上来,但不见驻军武将、估计驻军武将不太鸟刚来的孙礼。孙礼是扬州刺史,按规矩是当地行政长官、确实不是军事主官,不过他加了伏波将军号,应该也能节制州郡兵。

      武将没来,似乎也没啥毛病。

      孙礼开口就问,“可有……”

      此刻秦亮恍惚间想起了曹操的名言“城中可有妓否”,便寻思这种小城怕是没有的。不过也说不定,魏军有营妓。

      不料孙礼停顿了一下,说的却是“可有酒肉”?

      县令立刻回答有,转身就吩咐手下立刻准备宴席。

      秦亮中午就啃了半块硬邦邦的麦饼,见状心里也开心起来。

      于是孙礼、秦亮以及两个将领来到了台基上的厅堂里,分席入座,准备干饭。正是下午时分,时间两头不接,不过大伙儿应该都饿了。

      跪坐的时候,挂在腰间的剑让秦亮感觉不太舒服,他便解了下来,直接放在案上。

      这时孙礼问道:“我记得仲明出洛阳时,拿了把环首刀,何时买的新剑?”

      秦亮发现,孙礼还真是个注意细节的人,这么点小变化都被他看到了。当初俩人都还在大将军府做官时,有一天秦亮的鞋破了,也被孙礼一眼看了出来。

      于是秦亮道:“之前亮在河口亭,遇到了太傅府的掾属邓士载,谈了一会儿地形和屯田之类的话题。离别之时,邓士载或有惺惺相惜之意,便把佩剑赠予仆。仆也把佩刀还赠给了他。”

      孙礼笑道:“原来如此。”

      “不是啥好剑。”秦亮伸手指着案上,直言不讳道,接着又笑道,“不过仆的刀也不是好刀,就是在军营里拿了一把。”

      孙礼又问:“仲明可会武艺?”

      秦亮道:“在家乡时,跟着当地名士学过剑,跟长兄学过射箭。刀法倒是没学过。”

      孙礼随口道:“战阵之上,不需太多招数,会用剑就会用刀。”

      秦亮早已发觉了,这副身体有剑术的肌肉记忆,出剑速度非常快,似乎颇有天赋。不过受限于体重和肌肉大小,力量确实不太行。

      聊天了一会儿,侍女和奴仆们把热气腾腾的烤肉端上来了,大伙儿都不禁侧目、两眼放光。

      ===第二十九章 单刀直入===

      除了城墙上的四座角楼和三座城楼,小小新城内、县寺楼台就是最高的建筑。

      饭饱酒足之后,秦亮跟着孙礼爬上了县寺楼台,两人从各个方向看了一圈城池周围的景象。这座城只有三道城门,确实不太对称。

      孙礼忽然问道:“辟仲明为兵曹从事,会不会太屈才?”

      秦亮说道:“仆方入仕不久,未建寸功,品秩高点低点,都只能是小官,又有何妨?能做事就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9: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