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今羊徽瑜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弟弟那么说、确实有道理,羊徽瑜也无法开口怪罪婶子。因为当初不是辛宪英主动出谋划策,而是羊家人自己跑过来问别人。
反正这桩婚事,羊徽瑜本人是一言难尽。
嫁给司马师几年了,司马师都没碰过她,虽然司马师平时对她以礼相待、却完全是当成两家的联姻而已。
羊徽瑜都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司马师已经有了几个女儿、以前对待夏侯徽肯定不是这样!难道是自己比不上夏侯徽?
这时弟弟羊祜又好言道:“姐姐是司马太傅的长媳,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
几个人都陆续点头称是,两家亲戚都是体面人,并不会因此相互责怪。
只有羊徽瑜心中百感交集,她也不好说出来、当时有多害怕,根本没那么顺利。
她清楚地记得几天前的事,那会的心情、恐怕这辈子都不能忘记!
同样是兵変失败者的妻妾女眷,曹爽的妻妾是什么下场,羊徽瑜都打听到了、很详细。司马师养的那些私兵,成群结队地歼婬曹爽的妻妾,听说还当着孩子的面,然后曹爽妻妾孩子仍然被当众杀了,已经折磨得不成人样、抬也要抬出去砍头!
羊徽瑜一想到曹爽家眷的下场,在太傅府便整日害怕到睡不着觉,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接着秦亮就来了司马家的内宅。当时羊徽瑜等人正在照顾阿翁司马懿,仓促之下司马伷夫妇回避到了一间厢房里,羊徽瑜则去了对面的另一间厢房。
羊徽瑜在房里观察外面的情况,还好并未发生将士作乱的事。但她透过窗户,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妯娌诸葛氏被搭救走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做?但想想洛阳就是秦仲明率军打下来的,司马懿由他亲自率军击败,他要救一两个人,似乎确实合情合理、没多大问题。
但羊徽瑜事先没想到可以如此,她那时有点震惊,把诸葛氏离开时的样子看得很仔细。大家都战战兢兢地被羁押在太傅府等死,惶惶不可终日,只有诸葛氏独自离开了,诸葛氏当时涨荭了脸埋着头、躲在秦亮的身后,
那副模样真是叫人又气又羡慕。
而羊徽瑜却好几天一直无人问津!
不知道秦仲明是看重了年轻诸葛氏的姿色,还是因为诸葛家的家势。
诸葛家虽然两方联姻、与王家也有姻亲关系,但嫁女给王公渊没多久,而且诸葛诞临时背弃了王凌、跑回了洛阳,已经破坏了姻亲之间的信任。
羊徽瑜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究竟是不是姿色比不上诸葛氏,既被夫君嫌、甚至连敌方男子也没放在眼里。抑或是诸葛家比羊家更厉害?
而其实羊家才是真正的士族,汉朝就做到了太常!大魏朝廷里很多士族、不过是后来才发迹的,尤其是并州河东那些人。就算是羊家的姻亲辛家,以前也是从袁绍麾下才起家,然后投奔了曹魏,论家风底子根本比不上羊家。
总之羊徽瑜起先只是害怕,后来亲眼见到诸葛氏离开,她的情绪反而更复杂了,心里莫名生出了怨气。
随着好几天继续呆在太傅府里、各种情绪日夜发酵,今天忽然又见到秦仲明时,她心里已经毫无道理地怨气冲天!
男子们都是瞎子,反倒是妇人能注意到羊徽瑜的相貌。除了那个丑侯家为羊徽瑜说话的黜妇吴氏,婶子辛宪英此时也在仔细打量着羊徽瑜的容貌身段。
并不是出身好的妇人就长得好,即便养得细皮嫰肉,也有长得丑的。就像司马家的那些妇人,除了只看姿色纳的妾,有身份的妇人里,诸葛氏都算是好看的!虽然在羊徽瑜眼里,诸葛氏其实很寻常。
这时婶子辛宪英小心地问道:“秦仲明没有对卿做什么罢?”
羊徽瑜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某种形状,身上各处仿佛都能感觉到触觉和温度。她心中顿时一团乱。
但是她能感觉到,秦仲明只是銫急了、有点不符他精通文章诗赋的儒雅名声,对羊徽瑜倒并没有恶意。
因为秦仲明甚至都没有胁迫她,先是许诺放她走,然后才迫不及待地做出那等事;后来羊徽瑜反抗,他也没强求,强忍着身体不适自己走了。
妇人对这样的事,感觉很细致准确,尤其是男子的情绪、目光、言语恭维等细节。秦仲明什么心思,羊徽瑜非常清楚且确定。
想想曹爽的妻妾。相比之下,秦仲明对待司马家的女眷要好得多。羊徽瑜虽然有被轻辱,但当时没有别人在场、只有秦仲明自己。何况秦仲明没得逞、也算是信守承诺,还是让她免除了厄运。
羊徽瑜很快回过神来,忙摇头道:“没有。他只是召见了我,见了一面,说了几句话,没一会就走了。接着我弟派人来,把我接回了家中。”
她一个有夫之妇,怎么可能在亲戚面前承认那种事?而且本来就没有进去,也不算说谎。
弟弟羊祜道:“我也正在想办法救姐。但我与秦仲明素无来往,便想等泰雍(辛敞)见过秦将军之后,再行引荐。秦仲明做过曹爽掾属,泰雍也是如此,有一
层交情,我想或许有些作用。”
羊祜的面相与姐姐有点像,也是额头稍微饱满,鼻子挺拔。因为他皮肤光洁,气色红润,颇有道家修身的气质。
婶子辛宪英听到这里,又习惯性地品评道:“人称秦仲明不近女色,或许传言不假。”
羊徽瑜想到秦仲明上下其手、迫不及待的样子,连他有茧的手掌温度也有点烫,当时的气氛非常紧张急切。羊徽瑜觉得脸上不自然,估计神色不对。
但因为辛宪英提到女色、必定与羊徽瑜有关,羊徽瑜的神情不太自然,倒是情有可原。
可见即便是智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宪英再次看错了秦亮,羊徽瑜却不好意思纠正她。
辛宪英又道:“叔子(羊祜的字)与秦仲明没有来往,也没去拜见求情。秦仲明放走徽瑜,必是因为羊家的家风名望,他才主动在向士族示好。”
羊祜道:“改日仆便去拜会秦仲明,为姐的事向他道谢。”
辛宪英点头道:“此人率军到洛阳后、掌握了整个洛阳的兵权,却并未狂妄自大肆意妄为,确实是个可以结交的人。”
辛敞的声音道:“我们去拜见时,秦仲明还住在王家宅邸。大将军府已经空出来了,已由秦仲明的部下驻守,他却并未搬到大将军府,或是为了等待王彦云进京?”
“秦仲明与其姻亲王家的关系,此时尤为重要,他主动后退一步,行事十分谨慎。”辛宪英道,“因此我说他为人谦逊,胆大慎密、明知进退。并非出身大族之人,年纪轻轻,便有此见识,实属难得。”
羊徽瑜听到亲戚们对秦仲明的评价,心里的感觉十分复杂。
年迈寡言的羊耽开口道:“王彦云是并州河东士族领袖,与王子雍(王肃)家不合。我们牵连到司马氏,又与王子雍有姻亲关系(王肃之女王元姬的母亲是羊家人,而王元姬是司马昭之妻)。既然秦仲明为人比较可靠,并主动示好,我们不能轻视之。”
辛家、羊家的两个晚辈,立刻应诺长辈的教训。
羊祜问道:“仆听说皇帝要封秦仲明为大将军,被秦仲明谢绝了。目前他只接受了郭太后封的中领军。将来秦仲明是做领军将军、为王家掌管兵权,还是会开府为辅政之一?”
几个人纷纷看向辛宪英。
辛宪英的神情有点犯难,多半因为她也不太了解王彦云、秦仲明二人。
王彦云多年一直在外领兵,很少参与洛阳事。秦仲明更是在几个月前、也还没怎么出现在士林的眼中。一切都太突然了,大伙都没怎么搞清楚状况。
连辛宪英都无法做出评判的事,或许正是魏国朝野目前最关心的谜团。不过无论如何,以王彦云的声望和人脉,必定会被推举出来做辅政。
此时羊耽也叹道:“先帝遗诏的两个辅政,或死或罪,没想到是王彦云来辅政。”
===第二百六十四章 斑驳的阳光===
果不出所料,秦亮没两天就收到了胡质的急报,石苞把军队丢在豫州谯郡、人已逃跑。胡质正派人下达军令,把徐州军调回驻地。
这时押解司马昭的队伍、也到达了洛阳,司马昭被直接送进了廷尉监牢。一起来到洛阳的,竟然还有王氏;但王氏的夫君郭淮、自然不会擅离职守同往。
而王凌等一众王家人还没抵达洛阳,但估计也快到了。
三叔王金虎才是王家宅邸目前的主人,而且辈分也稍高。所以接待王氏的人,是王金虎;住在王家宅邸的秦亮,按理只算宴席上的亲戚而已,只不过秦亮经常住在王家宅邸、显得比较亲近。
家宴上没有叫歌女舞姬来表演,毕竟薛夫人的灵位还没撤出前厅庭院、她几岁大的孝子按礼还在服丧期。
虽然王凌、王广、王明山等许多人还没到,但为王氏接风的家宴,也有十几个人。除了王金虎、秦亮、令狐愚,还有好几个女眷也在,包括诸葛淑。
王凌不在这里,外姑婆王氏就是辈分最高的长辈,大伙都让她坐上位。
看着王氏腰身微微扭动着走到上位,秦亮很容易就能想像到她深衣里的长腿,每次在人多的地方见到外姑婆、他的感受总是有点复杂。
众人刚刚落座,外姑婆便转过头、最先笑吟吟地看向秦亮,对他说道:“我明明说的是树林,不是竹林。太原郡的竹林可不多。”
秦亮片刻间没回过神,但很快明白了王氏的意思。
几年前曹爽伐蜀、秦亮也到了长安,他第一次见到王氏,闲谈的时候,王氏便提到了祁县老家的宅子、大概是说要穿过一片树林,她有时在梦里还能梦见。
而一个多月前,王凌秦亮等在起兵之初,曾到处送信、送郭太后的诏令,约那些有关系的诸侯一道讨伐司马懿,不管有用没用、试试又没有坏处!秦亮也知道郭淮不太靠谱,但也写了信给他;外姑婆王氏应该会向着王家,秦亮自然也特意写了信。
信中有些叙旧的内容,提到了王氏说的林子。但当时秦亮的心思都不在上面,便把树林错想成了竹林。
这会儿秦亮自然想起来了,竹林在南方比较多、洛阳这边此时也常见,但在太原应该种得少。
他便恍然道:“对,我记错了。”
王氏带着微笑,与秦亮对视了一眼,轻轻点头回应。
外姑婆是王凌最小的妹妹,看起来与三四年前变化不大,秦亮不知道她的确切年龄,但现在应该确实过四十岁了。她脸上看不出来有皱纹,脸型比较圆润、颧骨不明显,嘴小小的、下巴很秀气,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个大美人。秦亮隐约还记得她衣裳
王氏的眼神幽深,笑容里的含义要比年轻女郎丰富得多,仿佛沉淀了许多回忆。
年纪轻轻的秦亮,却反而理解王氏的心境,他两世为人、心理年龄确实要大不少。人确实是这样,活得越久,沉积在心里的记忆就会越多,不注意调整生活,很容易经常活在过去。
秦亮与王氏会心一笑,但旁边别的亲戚,却听得一头雾水。
王氏遂与众人大致解释了一番,正好找到了话题。
秦亮也适时地说了一句:“我没去过王家老宅,不过外姑婆说得很仔细,倒好像已经去过一样。我记得,外姑婆说夏天的时候,那条石路上有斑驳的阳光。”
王氏微笑道:“仲明的记性挺好。”
王氏尤其重视秦亮,令狐愚和王金虎可能猜得到原因,还是因为郭淮。
夏侯玄早就送过书信来洛阳,说明了当时他与夏侯霸想起兵讨伐司马懿、郭淮摇摆不定拖延时间的情况。此事不仅令狐愚和王金虎知道,当时二叔王飞枭都还没走。
关键时刻郭淮这个亲戚靠不住,这会倒想起姻亲关系来了,他让王氏跟着队伍来洛阳、恐怕正是此意。
大家都知道,不想说破而已。因为王氏是妇人,她确实很难左右郭淮的决定,王家亲戚也不好怪她。
王金虎也顺着话题笑道:“姑可记得,堂屋门口石板上的锯缝?”
令狐愚嘀咕道:“又拿出来说!”
王氏看了一眼令狐愚道:“我怎么不记得?”她说罢看向令狐愚的妻子张氏,“以前我们说好了,等他娶了妻,要把那块石板给他妻子看。”
张氏问令狐愚道:“妾怎么没听夫君说起过?”
王金虎道:“表嫂,他不好意思,哈哈。”
王氏道:“公美(王金虎)挨了打,嚷嚷着说、他还比不上令狐愚一个外人,记着仇呢。”
几个人顿时笑了起来,别的女眷也陪笑莞尔。
令狐愚一副难堪的样子,但其实他可能不是很在意,毕竟都是猴年马月的儿时之事。
这时令狐愚说道:“对,那时候姨母还在太原祁县,年纪也不大。”
王氏侧目看了一眼秦亮,又对令狐愚点头道:“我虽是你们的长辈,但跟你们几兄弟年纪差不多阿。”
令狐愚恍然道:“姨母也说过这样的话!有一次外婆只剩一个柿饼了,塞给了我,姨母不高兴,便说我是外人!”
秦亮听到这里,不禁转头看向上位,隐约仿佛能想像到、外姑婆未出阁之前的样子。
王氏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留意秦亮,这时侧目道:“仲明别信他的,我怎么会在意一个柿饼?”
令狐愚“哈哈”笑了起来,笑罢又感慨了一声:“我可记得很清楚,好像才没过去多久。不过我们已经不惑之年了阿。”
白夫人也加入了谈论,说道:“我在青州认识汝二舅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了。他要是听到汝的话,或许会说不惑之年真好。”
令狐愚露出了怪异的笑容,点头笑道:“夫人说得有道理!”
秦亮瞬间明白了令狐愚的揶揄。
王凌五十余岁的时候,还能让白夫人怀孕,估计会觉得那时真是美好的岁月。而如今王凌已经七十几了,许多年不近女色,估计已经不行了,哪能比得上四五十岁的光景?
众人便一边饮酒吃菜,一边谈论往事。虽然大家都是亲戚,但长大后便天各一方,最能引起共鸣的话、大概也只有谈论一起经历过的旧事。
热情好客的王金虎不断向亲戚们敬酒,但秦亮怀疑他是自己想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