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亮痛快地点头道:“好,我一定尽力而为。”
诸葛淑站在原地,竟然向秦亮深深揖拜道谢。秦亮见状,忙拿着筷子站了起来还礼。
他想了想,态度认真了一点,又道:“这种事,本不该晚辈多嘴,不过我有办法劝外舅。令君也能帮忙。”
诸葛淑的眼睛里露出了希望之光,使劲点头道:“仲明与令君真是太好了!”
秦亮道:“都是一家人,外姑不用太见外。王家那么多人,但外舅外姑这边、才是最亲的关系。”
===第二百五十一章 还在聚兵===
王凌还在寿春集结军队,他已经召集了大批兵屯。
但忽然之间,北方的快马来报,秦亮率勤王军精锐、在伊阙关大败司马懿十余万众,已进入洛阳!
众人似乎大多都没回过神,等人们传视了一会急报之后,邸阁中才渐渐喧哗起来。人们兴高采烈,惊叹、庆贺,七嘴八舌都在说话。
这起兵搞得,兵还没聚集起来,王凌仍未出寿春,前面就已经赢了!
王广听到了消息,先是心中的忧惧一扫而空。
过了一会,他才渐渐意识到,王氏似乎即将会变成大魏国家势最盛的家族!之前他只是担心失败了会怎样,忽然间他都没做好准备,形势变化实在太快。
但大伙都不觉得是王凌太慢,精锐已经出动,召集屯兵本来就很繁琐。故而不是王凌等人行动缓慢,而是秦亮太快。
正如属官劳精此时的感慨:“秦仲明真可谓是兵贵神速阿!”
寿春先前收到的急报、是勤王军准备直接进军洛阳。扬州都督府中,自然有人认为太冒进,但现在已经赢了,大伙也就不用再理会分歧。
此时大多人开始赞成这样的主张:等司马懿掌握洛阳后、实力会非常大,勤王军只有抓住短暂的时机,兵贵神速,才有获胜的机会!
道理大家都懂,但涉及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时,能毫不动摇、坚持主张的人却并不多。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却只有部将王彧的一句话,让王凌侧目、尤其关注。王彧说的是:“人道是王景兴的孙女嫁得好,却仍不如王都督之孙女阿。”
这些旧事,只有王家人和老家臣才知道内情。王广自然也知,听到这里、不禁看了一眼部将王彧。
王景兴便是王朗,虽然都姓王,但王朗是东海王氏。两个王氏不仅不是一家,而且还有微妙的攀比和矛盾。
其实两家王氏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怨,就是勾心斗角、相互看对方不顺眼,尤其是王凌与王朗二人,以前一直不合。
起初王凌的父亲王允利用美人计、主持莿杀董卓之事,结果被董卓的部将报復,住在洛阳的王允全家被杀。王凌兄弟俩翻墙跑回太原,后来王凌听说王朗幸灾乐祸,由是心生怨恨。
后来天下混乱、发生很多事,王凌也不再计较旧怨,不过对王朗一向没好脸色。王朗也心知肚明。
所以两人经常都是对着干,却又没撕破脸,无论什么事都会较劲一番。譬如王凌在青州时,得到了个很给力的属官、便是现在的安丰郡太守王基,王朗便在司马懿跟前怂恿、想把王基调走;王凌不放人,还被王朗给弹劾了。
之后王朗死了,王凌暗中高兴,当众说了一句,年纪大了、活得长的人才有德。
死了父亲正在守丧的王肃知道之后,便又故意把自己的一句话、传到王凌耳朵里……大意是王朗的孙女嫁给了河内大族司马氏,王凌的孙女却像是在召赘婿。
这便是王彧说那句话的由来,内情非常复杂,在场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清楚怎么回事。只有王广等少
数人,才知道王彧的意思。
果然王凌颇有些得意地说道:“王朗家,不过就是想、以联姻攀附别家而已。”
他说罢将目光投向王广道:“公渊识人,英雄不论出身。”
王广一时间无言以对,因为他并不是因为识人才嫁女。
彼时王广只是急着想把嫡女嫁出去,同时要避免、姻亲因流言蜚语而找王家说三道四,秦亮的家势正好合适,别的方面又不错。王广怎么能提早知道,秦亮会帮王家干下这么大的事?
就在一个月前,王广还反对秦亮的主张,不料如今、王家竟忽然要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家族了!
劳精道:“太原王氏一向是国之肱骨,汉末杀董卓,今朝杀司马懿!铲除奸贼,社稷忠臣也。”
王凌一脸喜色,当即下令道:“把酒都搬出来,今日下午便开庆功宴!”
众人纷纷附和。
都督府内外,来的人越来越多,愈发热闹起来。人们还没开始打仗呢,便直接可以开庆功宴了。大家不仅保住了身家性命,仕途还更加光明,无不兴高采烈。
下午才开庆功宴、属于晚宴。王广先回到了内宅,便顺道去找女儿王令君、把好消息告诉她。
见礼之时,妹妹王玄姬也在,还有外孙女的奶娘翁氏。王广心情好,不禁先去逗了一下小孩儿,教她道:“叫外祖。”
令君的声音道:“阿余还不会说话。”
王广这才让翁氏把孩儿抱走,然后径直说道:“仲明率军,已打进了洛阳。司马懿十余万人在伊阙关大败,勤王之役结束了。”
令君的脸颊红红的,轻声道:“前厅那边吵了那么久,我打听到了消息,真是大喜事阿。”
王广终于忍不住感慨道:“若无仲明,王家全族休也!确实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打败洛阳军。”
令君顿时笑出了声,立刻用宽袖掩住小嘴。
王广看了她一眼:“令君为何笑我?”
令君忙摇头笑道:“没有,我只是高兴,以后大家都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王广点了一下头,侧目看了一眼沉默的玄姬。玄姬只是刚才见礼的时候说了句话、然后便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好像在走神一样。
他便回过头来,小声问令君:“仲明没有埋怨过卿?”
令君收住笑容,无奈道:“已经过去了的事,阿父别提了罢。”
王广再次看向美貌艳丽的王玄姬。当初在洛阳,他便听说了秦亮成婚之前就认识玄姬,后来玄姬离家,他怀疑过、秦仲明与玄姬有什么私情。
不过如今想来,把玄姬也送给秦仲明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公开就行。
毕竟王家与秦家联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收获,联系两家姻亲关系的王令君、清白却有问题;王广始终觉得自己蒙骗了秦仲明,能给些补偿也不错。可惜玄姬的辈分不对,这种补偿不能摆到明面上。
王广转头看了一眼喧嚣声传来的方向,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我知卿不喜热闹。下午有庆功宴,明天就清静了。”
令君道:“现在我觉得,热闹一些也挺好。”
王广随口道:“卿的性情好像变了一些。”
令君并不多说,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回洛阳?”
玄姬听到这里,脸上隐约有了点神采,似乎也在侧耳倾听。
王广答道:“等几天才知道。扬州的兵马不能都走,还得防东吴,诸公须做好安排。”
庆功宴上会有同僚的女眷参加,男女的宴席是分开的,但令君似乎不太喜欢那种场合,王广没有勉强。谈了一会,他便道别出门。
……王广沿着走廊走远了,玄姬站在原地目送,这时她侧目一看、王令君才缓缓收起端正的礼仪。
玄姬望着王公渊的背影,小声道:“长兄必定怀疑我,刚才我都没说话,他却不断投来目光。”
因为以前王凌一直在外,王公渊在洛阳王家宅邸、相当于家主,玄姬在王公渊面前一向很注意言行。所以刚才在谈秦仲明时,玄姬便怕自己关心则乱、在神情上露出异样,遂用了“心灵放空”术。
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王公渊依旧很留意玄姬。
王令君却露出了笑意,笑吟吟地看了玄姬一眼,然后转身进屋。
玄姬跟了上去,如王公渊一样问了一句:“卿为何发笑?”
王令君轻声道:“姑的事已不要紧。阿父在意王家名声,真正在意的还是家势。如今仲明让王家避免了灭顶之灾、成为了大魏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阿父还会在意姑的事吗?”
玄姬听到这里,想了想,觉得好像有道理耶。
但见令君长着一张清纯秀丽的脸,那双清澈的眼睛里,笑意却有着不一样的意味。
玄姬寻思,自己之前还一直担心生计朝不保夕,或许想法与真正的士族之人确实有差别。她便忍不住轻声道:“我终究不是王家人,与你们所想是不太相同。”
王令君却道:“姑就是王家人,不过姑一直在白夫人身边,儿时也不在王家、见得少而已。”她接着又道,“姑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玄姬松了口气,笑道:“仲明真的厉害阿,天下没人是他的对手!”
王令君也露出了笑容。
玄姬顿了一下,沉吟道:“但如今仲明在洛阳成了英雄,不知道多【创建和谐家园】人想投怀送抱。”
王令君不以为然道:“便宜了外人而已,并非什么要紧的事,懒得管他。他听我的,不会轻易带人回来,我们无须与性情千奇百怪之人相处,能省心不少。”
令君是仲明名正言顺的发妻、她都不在乎,玄姬听到这里,便撇了一下嘴,悄悄说道:“连郭太后都与他那样了,别人是不算什么。”
王令君看了一眼外屋的门口,低声道:“郭太后为人不错,但她与我们不一样,她是宫里的人。”
===第二百五十二章 迎驾===
郭太后早先就离开了寿春,在军队的护送下、正在路上。她尚未到达洛阳,却离洛阳不远了,自然已经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
众军昨日沿着汝水至郏县城,以县寺作为殿下行宫,在此歇了一晚。但今日一早、郭太后等人并未启程,因为前面来报,秦将军正带着人南下迎驾。郭太后便在县寺逗留,等着秦亮到来。
几乎没人能料到,司马懿能这么快被击败!尤其是郭太后,她不仅对司马懿、甚至曹爽都十分畏惧,正始年以来,她刚做上皇太后、便一直活在那两个权臣的阴影之下。
秦亮竟然凭借小小的庐江郡、以及扬州王凌等人的支持,便从正面击败了司马懿!他比郭太后想像中还要有能耐。
郭太后的噩梦中一群大臣冲进来、撞破她难堪的一面,让她羞辱得生不如死、逼迫她说出秘情的情况,诸如此类的意象,不可能再发生了!
也许梦中的事本来就不会出现,但郭太后在勤王之役中已有明确的立场,如果司马懿赢了,她的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去!而且秦亮和阿余也会很惨。
郭太后此时的心情仍未平复,不过她已经明白,自己又能重新回到皇宫了。而且这一次回去,原先威胁她的人亦已不复存在!
她十来岁就进了皇宫,根本不懂在外面的生活该怎么自处,确实只有拿回宫中的身份,她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去。
王凌、甚至秦亮或许又是新的权臣,但他们与司马懿曹爽当然不太一样。尤其是秦亮,他是阿余的父亲。
郭太后站在县寺邸阁上,观望着外面春光明媚的风景。她轻缓地叹出一口气,眼尾微微上扬的杏眼里,带着一丝妩媚的笑意。
旁边的甄氏也一脸高兴,循着郭太后的目光看大门方向,小声道,“他应该快到了罢?”
郭太后还没来得及回答,便听见外面传来了马蹄声,一队骑兵渐渐到达了县寺大门。郭太后便道:“大概是仲明到了。”
果不出其然,郭太后从窗边看下去,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刚进县寺,他便矫健地翻身下马,不是秦亮是谁?
郭太后
站在木窗边、并未探出头去,走廊上的秦亮应该没发现她。他正阔步往邸阁这边走来,不多时,
秦亮的声音挺大,但因隔得远,听起来有点不太清楚。
接着一个武将的声音道:“仆等不懂宫中礼仪,但一路上对殿下都很恭敬。”郭太后在北上的途中,便了解到了同行的一些人,刚才说话的人、是庐江郡武将张猛。
秦亮的声音道:“繁文缛节无妨,叫人进去,为我请旨求见。”
郭太后听到这里,也离开了窗边,向木梯走去。甄氏跟过来道:“厅堂里有吴心等人,一角拉了帘子。”
“我知道了。”郭太后应了一声。
没一会,郭太后便下楼,端正地在跪坐下来、位于厅堂中的帘子后面。
秦亮入内,在帘子外俯拜行稽首大礼。门口站着侍卫,厅堂里有吴心等许多女郎侍女,郭太后调整了一下心境、克制住重逢的喜悦,声音保持着庄重的语气:“秦将军免礼。”
隔着帘子,郭太后能看见秦亮从地板上起来。他接着揖拜道:“臣奉殿下诏令,率军赶往洛阳勤王,已于伊阙关击溃司马懿逆军十余万,剪除威胁,殿下可以高枕无忧了。”
郭太后没有把心里的憿动过分表露出来,她说道:“秦将军匡扶社稷,有大功于朝廷。国家有秦将军等尽心尽力,吾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