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10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时文钦已经准备好了,他牵着马走到营寨门口,忽然把孩儿放下,跪伏在地,朝曹爽行稽首大礼。起身时,他竟然抹了一把眼泪。

      曹爽见状仰天长叹一声,侧过身挥了一下手。

      文钦没说几句话就要走,隐约莿激了桓范。桓范也看了一眼年轻的儿子,心里一阵冲动,心道:说不定能留个后。

      于是他也上去与曹爽辞别,来的时候父子二人骑马、这会便牵着马跟着文钦走了。

      太阳已经西斜,桓范不禁抬头看着前方西垂的圆盘,忽然有种浮生若梦的感受。昨天他还是许多人敬仰的朝廷重臣,转眼之间竟然已成丧家之犬!

      ……

      ……

      (感谢书友“爱萌萌真是太好了”的捧场。)

      ===第二百一十章 有曲无词===

      春雨浸润着万物,六安城郡府的阁楼亭台、都笼罩在烟雨之中。庭院里的光线黯淡,下雨的天气,天色会黑得更早。

      风灌进厅堂,郭太后身上浅青色的衣裙、时而在风中摆动,时而紧贴着她已恢复妙曼曲线的身体上。这凉风已经没有了凌厉的寒冷,唯有柔和的触觉。

      西院里琴声叮咚,郭太后拨动着琴弦。这首曲有词,便是“青青子衿”,不过郭太后没唱。她只通过琴弦的缓急调子,表达着女郎在徘徊踱步、等待之人还没来的心情。

      郭太后也仿佛化身为了一个女郎,正在阁楼上来回走着、张望着。

      一曲罢,空中仍残留些许余韵震动。郭太后看了一眼旁边的甄氏,便伸出指套、轻轻按在琴弦上,琴声终于戛然而止。

      甄氏这时才开口道:“或许今晚仲明就会来。”

      郭太后看了她一眼:“昨天才来说过话,卿那么等不得?”

      甄氏笑道:“别以为我不太懂音律、便不知道姐弹的是什么曲,谁等不得?”

      就在这时,外面的走廊上,秦亮的身影真的出现了!郭太后欠身观望,甄氏也转头看了一眼、立刻笑出声来,轻声道:“听到姐的琴声了。”

      郭太后瞪了她一眼:“卿是真会想。”

      甄氏道:“秦仲明是诗赋音律都懂的人。”

      但秦亮显然不是因为听到琴声才来,等他走到门口时、从他的神情即可知晓。秦亮走进门,三人相互见礼,他忽然径直说道:“司马懿发动兵変了。”

      甄氏仍有点茫然。郭太后也是一怔,但很快她就渐渐明白了怎么回事,毕竟朝廷里的情况、她之前就知道的。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发生了兵変,听起来很突然,稍微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郭太后怔了片刻,这才脱口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秦亮道:“两天前,我在校事府有熟人,信送得急、却写得详细,应该是真的。”他说罢从袖袋里拿出了一份折叠的纸,上前递了过来。

      郭太后展开后,先看信上的文字。

      秦亮的声音又道:“未料司马懿的动作这么快,多半是殿下失踪了之后,两边的猜忌更甚。可大将军的作为也是让人扼腕叹息,他竟然仍不知防备!事到如今,我只能起兵了。”

      郭太后又是顿感诧异,不禁抬头看着秦亮。

      但他的脸上表情严肃,并非冲动的样子、更不像是随口说说。

      秦亮也看着郭太后的脸,神情复杂道:“最危险的情况,反而是现在这种时候,威胁不直接、刀还没落到自己头上,便很容易麻痹大意。

      但稍微迟疑,错过了时机,将来等回过神来,便什么都晚了。人们总以为还有的是时间,实际上稍纵即逝的时机就是现在,此刻!”

      他之前曾细述过其中的利害。但正如他刚才所言、威胁真的不太直接,都是推论出来的事。现在司马懿对付的人是曹爽,还没有要动王凌的迹象、而秦亮又隔了一层。

      郭太后刚才回礼时已起身,这时便在屋子里踱了两步,她又观察了一眼秦亮认真的神色,忍不住问道:“起兵能成功?”

      秦亮沉声道:“必须裹挟上我外祖王都督、还有表叔令狐愚,不然庐江郡的兵太少了。现在的问题也是这个、刀还没砍下来,外祖等人可能还不太急。而且没有虎符,也不好说服屯卫武将们、把军队召集起来。”

      郭太后在宫中时,虽然没什么大权,但经常旁听军政大事。于是她很快已经明白了此时的局面,以及仲明想要什么。

      他想要皇太后殿下的诏令。

      不过只要诏令一示众,天下人便会知道、皇太后殿下至少与淮南这帮人有关。

      果然秦亮张了一下嘴,欲言又止,又继续沉思着什么。

      厅堂里毫无征兆地安静下来,春雨细微的声音也随之传进屋内。

      郭太后倒忽然想起了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本来有词,但她没唱、只有曲调。一如此刻的秦亮,他想从郭太后这里拿诏书,说服王凌和淮南的武将们,他却没有多言,别说逼迫、甚至连劝说也没有。

      郭太后的心里一时间有点乱。

      因为这事挺突然。她的身份注定了与朝政的关系,做什么事都是一种主张站位的问题。但她又没法完全权衡利弊做决定,眼前的人可是仲明,而且还有阿余。

      郭太后在木地板上来回走了一遍,没一会,她忽然开口道:“仲明带我去见王凌?”

      这下轮到秦亮怔在那里,片刻后,他沉声道:“如此一来,殿下便与我们完全绑在一条船上,没有退路了。”

      郭太后笑了一下:“仲明与阿余也没退路,我要什么退路?”

      秦亮的神情顿时十分动容

      ,声音也变了:“殿下待我有厚恩阿。”

      郭太后摇头道:“朝廷中事,站在哪边,最忌蛇鼠两端。我有自己的决定,但仲明也得想好、是否决意要起兵?”

      秦亮的目光十分坚定,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不是临时决定,而是早就想过很多办法了,别的办法都没法实施、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曹爽的脑子。现在起兵是唯一的机会,能不能赢还不一定,但错过机会、必定输!”

      郭太后听到这里,叹出一口气道:“那也不用徘徊了,什么时候出发?”

      秦亮想了想道:“今夜就走,明早即可到达寿春。”

      郭太后轻轻点头道:“好罢。”

      两人对视了片刻,秦亮忽然仰头笑了两声。

      郭太后问道:“仲明为何发笑?”

      秦亮忍住笑声,摇头道:“我是忽然想起,带殿下离京的时候,也是这样,显得有点草率。”

      上次离京之时,直到离开那座别院,郭太后都没想好;但这回确实没什么好犹豫的。郭太后犹豫的地方、并不是与仲明阿余站在一起,而是秦亮起兵的事;但起兵与否,郭太后决定不了,兵不在她手里。

      郭太后轻轻抿了一下朱唇,轻声道:“是耶。”

      这时甄氏似乎刚刚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你们的意思,要谋反?”

      秦亮看了她一眼,不动声色道:“勤王。”

      甄氏无奈道:“有什么区别吗?”她神情复杂地看着秦亮,又向郭太后看过来,伸手轻揉太阳穴说道,“你们做的事,真是越来越胆大。”

      秦亮呼出一口气,自己走到筵席上跪坐下来,忽然说道:“刚才殿下的青青子吟,我没听清、便已结束了。请殿下再弹一遍何如?”

      郭太后看了他一眼,点头“嗯”了一声。

      不过人的心境不同,指尖下弹奏出来的曲子也不相同。此曲已经失去了之前的韵味,甚至弹错了调子。

      每次错音,郭太后都会看秦亮一眼,秦亮似乎也听出来了,却仍是耐心倾听着。

      看到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郭太后甚至怀疑,刚才的商议是不是想像出来的、而非真实发生过的事?

      ……

      ……

      (感谢书友“威武郡丞”的盟主,书友“书友简”的捧场。)

      ===第二百一十一章 投降还是反抗===

      情势愈发严峻,秦亮竟然感觉、好像松了口气。

      毕竟已经打算摊牌,那么以前的所作所为、带走郭太后之类的事,便不用担心被发现了。什么都不用交代,输赢就看这一把。

      担心曹爽倒了之后、司马家是那把悬在头上的剑,也将不复存在。剑落下来了!

      暂辞王令君和玄姬之后,秦亮带着一队人马,护送殿下的车驾便前往寿春。连夜出发,冒雨前行。

      只有两百里路,若是骑马赶路、两个多时辰就能到。不过秦亮不是寿春的官,晚上进城有点麻烦,便坐车马慢慢走。

      一行人沿着沘水走大路北上,从芍陂西北的阳泉县去寿春。这条路,仍从寿春西门的沙门入城。

      六安在下小雨,寿春也在下雨,两地的天气好像差不多。

      因为王家不知道秦亮要来、又是早上,这次无人迎接。不过都督府很多人都认识秦亮,他便直接进了都督府,让人在前厅旁边的庭院、找了栋房子安顿殿下和甄氏。

      没一会,二叔王飞枭来了。王飞枭来不及寒暄,见礼之后立刻说道:“太傅府兵変了,仲明为此事而来?”

      秦亮道:“二叔也知道了?”

      王飞枭道:“汝四叔遣人快马来报,昨天才知道消息。一切皆如所料,仲明真是料事如神!汝外祖没睡好,这会还在内宅,仲明这便与我去、拜见汝外祖。”

      秦亮沉吟片刻,却道:“今日须请外祖过来一趟。”

      王飞枭瞪眼看了他一下,皱眉想了想,终于向里屋看去:“那两个妇人是谁?”

      秦亮道:“烦请外祖前来,一会便知。”

      王飞枭眼睛里有诧异和不解之色,他观察了一会秦亮严肃的表情,点头道:“仲明且稍等。”

      过了一会,便见王凌和王飞枭进了门楼,往这边走了过来。秦亮在门口弯腰揖拜道:“亮拜见外祖。”

      王凌往屋子里看了一眼,又问秦亮:“仲明这么早就来了,连夜赶路?”

      秦亮道:“是,昨夜出发,正好今早赶到。外祖请。”

      三人走进屋里,秦亮走后门,把房门闩上。王凌与王飞枭都回头看了一眼。里屋中,郭太后已取下帷帽,穿上了去年离京时带走的青红色蚕衣、配饰等物一应俱全,还佩戴了印绶。

      王凌刚走进屋,顿时大惊失色!他站在原地,怔怔看着郭太后。王飞枭也是十分震惊。

      王凌这种做了一辈子官的人,不仅识得那身宫廷装扮,而且他见过郭太后。郭太后在做嫔妃和皇后的时候、可不会垂着帘子见人,且常在明皇帝身边,大臣们是见过她的。

      所以王凌认识郭太后,但王飞枭等年轻一些的官员可能只听过声音,只要在正始年间去过朝堂的人、都听过。

      “老臣失礼。”王凌急忙低下头,把目光从郭太后脸上挪开,然后便跪伏在地。王飞枭见状,也跟着下跪。父子二人行稽首大礼。王凌拜道:“臣请殿下圣安,护驾不周、请殿下降罪!”

      郭太后道:“王彦云乃国之肱骨,免礼。”

      她的声音已恢复了在朝堂上的那种感觉,庄重威仪,辅音中又有娇贵之感。因为在六安时,她没有端着的感觉,时间一长,秦亮忽然再听到这样的声音、都有点不习惯了。

      二人一起道:“臣谢殿下。”

      郭太后转身走到屏风前面的筵席上,端正地跪坐下来,说道:“汝等入座罢。”

      王凌等人一脸懵,只得谢恩后在下首入座。

      郭太后道:“朝臣日益骄狂,我深感忧虑。又得仙人指点,故去年不辞而别,设行宫暂居,以避开争权之事。只望假以时日,朝臣能念及社稷,改过前非。哪想,事与愿违。”

      王凌道:“臣等有负先帝之恩,未能为殿下、陛下分忧,惭愧万分。”

      这时秦亮看向王凌道:“仆在洛阳做校事令时,曾向殿下进献制盐良方,为殿下出谋划策。殿下以仆忠心,今年初曾遣使者联络。仆不能忤逆殿下之意,故未告知他人,只派人前往殿下行宫护驾。

      最近洛阳发生变故,殿下欲尽快召见外祖,昨夜已快马赶到六安,诏令仆安排诸事。仆不敢怠慢,便立刻护送殿下赶来寿春。”

      王凌点头道:“原来如此。”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01: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