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魏芳华》-第10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凌点头道:“仲明做事谨慎。”

      秦亮又说了一句,“外祖、二叔表叔明鉴,古今都不缺卖主求荣的人,心腹、亲信都不能完全信任。只要是出卖主人之后,有利可图、或者能自保,便可能出事。目前只我们四个人密议,都是亲戚自家人,事败谁也无法幸免。”

      王凌的神色也紧张起来,沉声道:“最近皇太后殿下被人掳走,仲明是不是打听到了什么消息?”

      秦亮轻轻摇头。

      这时王飞枭主动开口,把上次谈论过的话、大致对王凌和令狐愚说了一遍。

      王凌听罢,顿时打量着秦亮,“仲明并非士族出身,竟能把各家关系、说得如此通透。”

      秦亮道:“幸得仆在大将军府、校事府做官时,能看到大量文书和奏章。从庞杂丰富的文书中,总能整理出许多线索。”

      王凌点头道:“仲明的推测有理有据。”

      令狐愚有些疑惑:“司马氏一定会铤而走险?”

      秦亮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若无机会,以司马氏的眼光、或许不会轻举妄动。但如今皇室衰微、大将军的虚弱无能已经暴露在司马氏眼里,司马氏看到了难得的机会,无论如何不愿意就此放弃,必然会分出个胜负。”

      令狐愚又问道:“大将军会输?”

      秦亮看着令狐愚,坦然道:“大将军若要赢很简单,有皇帝大义名分、有中外军,拿着诏令直接调兵灭掉司马氏即可。但一个自己不想赢的人、该怎么赢?

      而且我们毫无办法,在洛阳没兵啥也干不成

      。正始以来,洛阳中外军便是大将军与司马氏在管,他们掌管中外军,别家想在洛阳做任何事、简直难如登天。”

      一时间令狐愚的神色最是难看。因为曹爽一倒霉,最先要放到火上烤的人就是他、完全靠奉承曹爽才当了上刺史。

      令狐愚想了想道:“仲明所言不无道理,但现在只是推测、事情还没到那一步,或许不用着急?”

      秦亮也不争论,反而轻言细语地说了一句:“很多事,机会兴许只有一次。一步错过,后面的一百步、便只是往必败的路上走罢了。”

      他稍作停顿,接着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早作准备、临时就会错过转瞬即逝的时机。”

      这里地位最高的王凌仍未表态,还在沉思着什么。

      秦亮继续不动声色地说道:“司马氏对待敌人的态度,从平定辽东公孙渊时则可见一斑。当司马氏掌握了胜算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公孙渊送人质祈降。待入城之后,司马氏不仅灭公孙渊全族,甚至不顾军民放下了武器、仍将城内高过车轮的男子全部戮杀,筑为京观。

      其狠辣之心,暴露无遗。但那时被杀的是别人,所以诸公并不在意,只怕事情到了自己头上,那便悔之莫及了。

      司马氏是否发动兵変、大将军府是否覆灭,这些事暂且不说。但假如事情走到了司马氏独掌大权的地步,那么司马氏必会将王家、令狐家、秦家全部置之死地而后快!既然放下兵器仍要死于屈辱,何不干脆拼了?”

      王凌终于开口道:“没有虎符,不容易把屯卫都调集起来,能用的兵力有限。”

      令狐愚道:“楚王在兖州,不如我们先拥立楚王为帝,便可名正言顺地调动兵马。”

      秦亮看了令狐愚一眼:“大敌未除,先行废立,四方诸侯会以为我们野心太大,不利于争取各地都督刺史的支持;故而起兵的名义,只能是勤王讨逆。我们三家兵马为核心,公开举兵之后,便要尽力争取盟友,至少要让各地都督中立观望,以防陷入被四面围攻的不利境况。”

      令狐愚仍在琢磨。

      秦亮见状便道:“没有虎符,照样能集结兵马,总有办法。”

      王飞枭向王凌拱手表态道:“儿赞同仲明的看法。”

      王凌再度沉默,许久之后才看了王飞枭一眼,又望向屋顶长叹道:“司马懿阿,我都七十几的人了,何必苦苦相逼?”

      二叔王飞枭也跟着叹息。

      王凌沉吟片刻,道:“再等一阵子。仲明起初便说得对,此事暂且不要告诉任何人。”

      几个晚辈揖拜道:“喏。”

      ===卷二 第二百零四章 谁都不服===

      议事罢,三人一起走下了阁楼。或许因为刚才的话题沉重,他们一起沿着廊道走了好一会、都没人说话,气氛十分沉闷。

      就在这时,王飞枭忽然开口道:“祁县老宅里,厅堂门口那道石缝还在。”

      秦亮不知道二叔在说什么,听得一头雾水。

      令狐愚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了一声:“得有三十余载了罢,二舅还真的留着阿?”

      王飞枭也露出了笑容:“不是故意留着。后来老宅都没人住了,也就没人重修屋基,可不就一直都在?”

      二叔看了一眼秦亮,解释道:“汝表叔儿时非常闹。有一次来王家住,他外祖母不让他爬树掏鸟窝,他就拿了把锯木头的锯子,硬生生把堂屋门口的一块石头、锯出道深石缝,方才出了气。”

      秦亮听罢也笑出了声。

      令狐愚有点不好意思道:“仲明是小辈,汝与他说那些陈年旧事做甚?”

      王飞枭道:“那时阿兄就说,要把石头留着,等他娶了妻、指给表嫂看。”

      他接着转头笑着说了一句,“汝表叔小时候、有一股谁都不服的蛮劲,没人管得住他。不过长大了还是服人的,文皇帝叫他改名,他就真改了,哈哈!”

      其实秦亮无所谓受冷落,有时候他的话本来就不多。

      令狐愚摇了摇头,却叹气道:“那时外祖母还在世,唉。”

      一句话出来,气氛顿时有点伤感。令狐愚接着又说:“好多年前的事了,外祖母最宠我。仿佛只是转眼之间,我竟也到了不惑之年,简直像做梦一样。”

      王飞枭对秦亮道:“有一次汝三叔挨了打,还说过什么、他竟比不上令狐家的外人。”

      令狐愚笑道:“是,我是外人。”

      三人闲谈了一阵,快到中午时,秦亮便回到王广居住的庭院吃午饭。

      他的神情已经恢复了常态,几乎看不出什么异样。

      这些年长期承受着恐惧,他倒是练出了本事,对情绪的掌控力有所提高。

      神奇的是,只一上午的工夫,外姑诸葛淑与令君就好上了。诸葛淑与王广之间、看起来很生疏,倒先与令君熟络起来。

      毕竟只是十四五岁的女郎,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王令君对她恭敬有礼,诸葛淑便对令君特别好、吃饭的时候还劝令君多吃肉。

      其实王令君恐怕对这件事不太满意,新母比她的年龄小几岁不说,而且王广还在丧服期。不过诸葛淑既然是父亲明媒正娶的妻子,以王令君的性子、不可能对长辈不敬,她起码在礼仪上挑不出问题。

      而人都是相互的,诸葛淑这么个态度,王令君好像也渐渐开始接受这个年轻的母亲。因为王令君今天还提前做了绿豆甜汤。

      秦亮多个十几岁的丈母,倒没什么感觉,毕竟丈母与母亲的区别还是很大。且他对诸葛淑印象还不错。

      午膳过后,令君便把绿豆汤放在青瓷盆里,用井水浸凉之后、叫侍女端到了房间里。然后她拿出了一只小铁碗,放了些补消在里面,又把小铁碗放进了青瓷盆。

      令君往小铁碗里加水,补消很快就融了。没一会儿,青瓷盆的绿豆汤表面、竟然快速起了一层冰。

      “呀!”诸葛淑发出孩子气般的惊呼,一脸好奇地看着汤上的冰层,仿佛在看戏法一样。她声音也充满了惊喜,“卿是怎么做到的?”

      王令君轻声道:“有补消就可以,这样做汤就会变凉。北方会把冰块窖藏,到了天热的时候再用;淮南的雪不大、有时还不下雪,用补消更方便。”

      令君先盛了一碗,看了王广一眼,便双手先端到王广面前。王广道:“让汝后母先尝。”

      诸葛淑接过抿了一口气,不大的眼睛、笑得月亮一样,“真是冰的,又冰又甜。”

      秦亮看着外姑的样子,顿时觉得年轻单纯的时候、其实生活体验更好,一点新鲜的东西,就能高兴许久。而像王广这种四十几的老男人,

      以及秦亮这个活了两世的人,对好多东西的感觉都不大了。

      秦亮便道:“这东西最好卖的地方,还是在吴国。吴国既不产补消、也没有冰窖,那边的士族商贾又很有钱,魏国蜀国的商队一到夏天、便会往吴国运这种东西。”

      诸葛淑轻声道:“仲明什么懂耶。”

      秦亮道:“不敢,仆正好知道此事而已。”

      王广与秦亮对视了一眼,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笑容。家庭关系融洽,大家都希望如此。

      这时王广开口道:“毌丘俭有个叫杨瑛的妾室,竟替毌丘将军大老远送来了贺礼。毌丘俭与王家无甚来往,是否因为结交了仲明?”

      秦亮初时还没想起名字,过了一会,才一脸恍然之色。

      他与毌丘俭也没什么来往,因为秦亮出仕后、毌丘俭几乎都不在洛阳,没多少机会走动,连过年到处送礼的时候、也送不到毌丘俭那里;杨瑛与秦亮倒颇有点关系。

      杨瑛便是曹爽府的舞姬,秦亮还送过她一份丰厚的嫁妆。

      秦亮一时间也不好多说,只得点头道:“回外舅,我们有些来往。”

      王广道:“那便对了。听说毌丘仲恭去年便攻灭了高句丽,战功显赫阿。仲明善兵事,当初尚若未能做庐江郡守,去幽州做郡守也不错,此番必能立下战功。”

      秦亮心道:有什么用?最多也就封侯,还能给刺史或都督做不成?毌丘俭灭了高句丽,手下也没人因此提拔到一方都督、刺史。

      相比之下,还是做庐江郡守好。庐江现在的私兵、屯卫,秦亮基本都掌握了,并提拔了一大批下层将领;中上层将领如果有不听令的,直接用杨威等人换上就行。主要是在王凌麾下,关键时候、王家还是比毌丘俭可靠。

      秦亮想了想点头道:“外舅所言甚是,不过在外祖麾下,倒更顺心一些。”

      一家四人喝着冰镇绿豆汤解暑说话,闷热的午后、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卷二 第二百零五章 往前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表叔令狐愚先回平阿,秦亮等人多住了一天,次日一早也要回去。

      七十多岁的王凌仍旧起得很早,秦亮与王令君便前去辞行。

      揖拜之后,侍女端来了几杯酒,王凌拿起酒杯道:“仲明有职守、我不多挽留,便让你们二叔送一程罢。”

      秦亮夫妇道谢之后,举杯与王凌对饮。王令君道:“我们都在淮南,又机会就来看望祖父。”

      王凌欣慰地笑道:“好,好。”

      于是几个人再次相互行礼,揖拜告辞。

      王凌送到房门口。秦亮与几个人走到回廊上时,他又转身看了一眼。王凌似乎正在想着什么,他察觉到秦亮的动作、遂抬头看过来,轻轻挥了一下手。

      秦亮拱手道:“外祖若有事召见,可派人来六安,仆当日即能到达寿春。”

      王凌的目光有些异样,却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应了一声。

      秦亮便不停留,转身走了。

      前天几个人商量的大事,最后王凌只是说、再等一阵子,显然近期是没有结果了。

      秦亮暗叹一声,不过这样的情况、倒在意料之中。

      王广与王飞枭都送了过来,外姑诸葛淑直到马车旁边才停步。诸葛淑与王令君一路说了好些话,相处了短短两日、她好像还有点不舍,又说了一遍、叫仲明令君有时间回来走动。

      不过王广成亲之后,应该会回洛阳,他还做着京官,告假的时间有限。虽然彼此间说着下次相见,但天各一方,下次相见已不知是何时。

      一行人离开了寿春。因为启程的时间比较早,在阳泉县换了一次驽马,下午天没黑大伙就到达了六安。

      秦亮回到六安后,次日便先找属官清点了一番这两年积攒下的粮食。

      因为曲辕犁的普遍出租、增加了每户耕种的土地面积,加上堆肥的亩产提高,庐江的郡县田税收入有所增加。秦亮还用财物收购了一些兵屯的余粮,所以府库的存粮增多了不少。

      于是秦亮下达了一条政令。今年兵屯的田税全部减半,同时各屯须得隔日组织一次出操训练、下雨则延后。

      一屯的兵是五十人,以屯为组织进行训练、是最容易做到的事。

      较大规模的演训,则只能等到轮换戍卫六安城的时候,以三千人为组织,到城北进行训练。

      如今六安城的城防几乎等于零,只有郡府县寺的人到各城门、做些开闭城门类的事务,反正吴军没打过来,也不需要那么多兵站在城头上下。

      而更大规模的情况,譬如庐江郡全部屯兵两万余众、都组织起来,还从来没有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5 18: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