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艺术家》-第7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自由选择坚持了近六个年头,已经实属不易。自由选择全公司上下也就十二个人,现在都走得差不多了,刚才埃文·贝尔在仓库里看到的六个人,除去泰迪·贝尔,剩下五个就是自由选择最后的员工了。而离开的经纪人将自由选择手上的独立音乐人几乎都带走了,自由选择也就面临着没有歌手的处境,不要说盈利了,一切又回到了公司刚刚成立一无所有的情况。

        所以,自由选择就要散了。

        做生意本就是如此,有成功有失败。“如果没有你的三张单曲,也许我们在去年暑假就坚持不下去了。”尚恩·梅耶尔的笑容里没有了苦涩,却带上了一抹萧索。

        虽然埃文·贝尔没有仔细询问过,但推测尚恩·梅耶尔应该是从自由选择成立之初就进入公司的,在一家公司待了五年,经历了自己二十代人生的一半,不留下记忆是不可能的。何况,尚恩·梅耶尔一直都很喜欢在自由选择的日子。

        “其实如果要继续坚持,也不是不可以。”说话的是泰迪·贝尔,他目前正在十一工作室执行总监的位置上摸索着,对如何运营一家公司也有着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没有负债,只是没有收入罢了。他们完全可以从零开始,再重新招人,重新签约。只要人脉还在,经纪公司就可以继续做下去。只是……”

        “只是大卫觉得累了,自由选择坚持了六年,但依旧没有能够扩大领域,大卫一个人独木难支,我们其他人没有能够提供充足的支援。”尚恩·梅耶尔将泰迪·贝尔的话接了下去,这个大卫,埃文·贝尔却是知道的,自由选择的老板,大卫·格林布拉特。“所以,泰迪上门的时候,大卫就觉得,既然十一工作室要发展,自由选择现有的资源放在这里也是浪费,不如交给十一工作室,说不定还能帮上一些忙。”

        听到这话,泰迪·贝尔嘴角却是不合时宜地露出了一抹笑,对,就是微笑。这看在埃文·贝尔眼中,就不由猜测,难道事情还有后续?再顺着泰迪·贝尔的视线看过去,他先是看了看尚恩·梅耶尔,又看了看身后的仓库办公室。瞬间,埃文·贝尔就明白了过来!

      第233章 十一经纪

        “格林布拉特和梅耶尔两个人要加入我们十一工作室?”这是埃文·贝尔的推测。虽然说是推测,但以埃文·贝尔对泰迪·贝尔的了解,这几乎是肯定的语气了。

        难怪,难怪泰迪·贝尔过来洛杉矶折腾了这么久,居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经纪人,是因为他不仅找到了合适的经纪人,还拉来了更多附加资源。这段时间,想必泰迪·贝尔就是在说服大卫·格林布拉特和尚恩·梅耶尔,之后又花时间在整合自由选择手头的资源。当然,自由选择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大卫·格林布拉特,还有他手里掌握的人脉。

        泰迪·贝尔点了点头,右手搭在了尚恩·梅耶尔的肩膀上,“自由选择没有完成的事,我们一起在十一工作室里努力!”

        不同于自由选择的艰难,十一工作室从成立之初,就因为埃文·贝尔的一举之力,发展算是顺遂了。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埃文·贝尔这一名艺人,就为十一工作室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现在又有“流行偶像”为十一工作室打响名号,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艺人知道十一工作室,也愿意加入十一工作室。

        十一工作室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掌握公司发展节奏的人,泰迪·贝尔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在经纪人方面,他就缺乏经验了。经纪人,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职业规划,还有庞大的人脉基础。有了大卫·格林布拉特,这对于十一工作室来说,的确是如虎添翼。

        想必,就算泰迪·贝尔费了无数心力,大卫·格林布拉特最后选择加盟十一工作室,也是有他自己考量的。像大卫·格林布拉特这种拥有一家独立公司的人,公司的失败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心如死灰;二是激起高昂斗志。

        大卫·格林布拉特会解散自由选择,应该是已经十分灰心了;但同意加盟十一工作室,却又好像是斗志犹存。泰迪·贝尔一时也摸不清,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大卫·格林布拉特的加盟,十一工作室的发展肯定会不同于2001年,上一个台阶的,不仅因为他的能力,也因为他的人脉,还因为泰迪·贝尔手中的首笔投资资金。

        其实,是泰迪·贝尔想多了,如果他知道大卫·格林布拉特的经历,对他最终的决定就不难理解了。

        大卫·格林布拉特,也许埃文·贝尔和泰迪·贝尔两个人都不太了解,毕竟他是幕后的经纪人,露面机会实在不太多。但在业界,他的名字说不上鼎鼎大名,可是经历却是无数经纪人所渴求的。

        如同五大唱片公司、八大电影公司一样,在美国的经纪人领域,也一样有五大经纪公司,共同组成金字塔的顶端。

        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CAA)、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WMA)、国际创新管理公司(ICM)、联合精英经纪公司(UTA)、奋进精英经纪公司(Endeavor),其中,前三家公司,CAA、ICM、UTA是好莱坞仅有的三家百分之十经纪公司,意思是敢于从客户的收入中收取百分之十的佣金,是行业领域最高抽成,其强横其地位之高从中可见一斑。

        这五家经纪公司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领域,电影、电视、音乐、出版、新媒体、体育、时尚、计算机和视频游戏、融资、营销等等,说是在美国的经纪公司行业里只手遮天,也并不为过。

        其中,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年限最长,它在经纪业的历史,其他四家公司加起来也比不过,从1898年至今,已经超过百年历史。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和国际创新管理公司同时崛起于1975年,已然成长为世界最顶级的经纪公司。最后两家巨鳄,联合精英和奋进精英经纪公司,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才成立的,发展时间不过十年左右,却也发展迅速,成为了业界举足轻重的公司。

        今年四十三岁的大卫·格林布拉特,其经纪人的身份就应该从历史最悠久的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追溯起,当年才不过二十岁的大卫·格林布拉特成为了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的一名实习生,远距离地接触过迈克尔·杰克逊、猫王、披头士等巨星。

        在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待了三年之后,大卫·格林布拉特转投到了正处于前期高速发展的国际创新管理公司门下。在这里,大卫·格林布拉特经历了他身为经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阿诺德·施瓦辛格、埃迪·墨菲、梅尔·吉布森等顶级演员,他都成为在经纪人助理的位置上见证了这些演员的辉煌。

        从1981年到1994年,大卫·格林布拉特在国际创新管理公司门下度过了十三个年头,一直到他错过了鼎鼎大名的“老友记(Friends,六人行)”,成就了南希·约瑟夫森的成功。在业内形容为“午夜政变”的内讧中,大卫·格林布拉特和六名羽翼丰满的经纪人离开了国际创新管理公司。

        其后,1995年三月,这六名经纪人其中五位聚集到了一起,包括大卫·格林布拉特,一起创建了奋进精英经纪公司——当今五大经纪公司之一。经纪公司成立之初,不过二十六位经纪人而已,大家却拧成一股绳,一起努力奋斗。在第二年年初,三位来自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加入了步履蹒跚的奋进精英经纪公司,并带来了亚当·桑德勒这样级别的演员,让公司终于走上了正规。

        可惜,好景不长。内部的再次争斗,让大卫·格林布拉特离开了于1996年下半年离开了奋进精英经纪公司。

        身为一名经纪人,其最大的特长是为艺人规划职业生涯,然后依靠人脉和口才,为艺人找到工作,再牟取福利。虽然经纪人是有固定基本工资的,但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艺人的佣金,除去最顶尖的三家经纪公司敢抽取百分之十的佣金,五大之中另外两家经纪公司也仅仅只敢抽百分之八而已。

        只需要做一个小小的算术题,就知道佣金的威力了。埃文·贝尔拍摄“改编剧本”片酬两百万,那么经纪人就可以从中获得百分之八的佣金,那也就是十六万美元,收入丰厚。当然,这其中还要缴税。

        大卫·格林布拉特却是知道,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想要在经纪业站稳脚跟,太过困难了。如今的美国娱乐圈,在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的影响下,基本都是捆绑销售,具体来说,就是导演、编剧和演员都是同一个经纪人或者同一家经纪公司的客户,找到一个项目之后,就把选好的主创阵容连同剧本一起卖给制片厂。

        当然,现在因为制度的完善,选角必须受到制片人、演员工会的牵制,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根本来说,将自己的艺人推销出去,就是经纪人的能力。经纪人不仅要有人脉,手头的艺人资源也要足够,才能大展拳脚。

        离开刚刚起步的奋进精英经纪公司,大卫·格林布拉特就孤身一人,独木难支就是对他境况的最好形容。大卫·格林布拉特有两个选择,要么加入另外一家大型经纪公司,要么自己单干。他选择了后者,创建了自由选择。

        从1996年到现在,自由选择建立不到六年。大卫·格林布拉特当初手中是没有任何艺人资源的,有的只是经验和近二十年积累下的人脉而已。独立唱片公司自由选择的发展,依旧举步维艰。这些年,几乎是依靠大卫·格林布拉特一人之力,前几年还能够盈利,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受到网络的冲击,传统唱片市场动荡,大型唱片公司都受到了影响,何况是自由选择这样的小公司。

        结束自由选择,是大卫·格林布拉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他真的累了,一个人支撑一家公司,让年过四十的大卫·格林布拉特几乎耗尽了所有心力。可是他又如何甘心,特别是在奋进精英经纪公司现在发展如此强势的情况下。

        累了,是因为精疲力竭,不是因为没有争胜之心,也不是因为心灰意冷。所以,听到泰迪·贝尔的提议时,大卫·格林布拉特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现今美国五大经纪公司,大卫·格林布拉特待过三家,虽然他至始至终都不是核心经纪人,就算在待得最久的国际创新管理公司,他也一直是经纪人助理,而在作为创始人的奋进精英经纪公司,更是只待了一年而已;虽然他现在是没有任何艺人在身的白丁,但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人脉绝对不可小觑。大卫·格林布拉特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缺少一个展示的舞台。

        没有想到,泰迪·贝尔这次来洛杉矶,经历的事情还真不少。自由选择散了,但是却未十一公司旗下的十一经纪,拉来了大卫·格林布拉特和尚恩·梅耶尔两位经纪人,还有自由选择拥有的音乐资源,继十一音乐和十一设计之后,十一经纪也总算是开张了。

        “大卫正在和那三名经纪人谈,问他们是要一起过去十一经纪,还是另谋高就。”尚恩·梅耶尔的解释,让埃文·贝尔的最后一点疑惑得到了解答。

      第234章 童话城堡

        “再见。”埃文·贝尔和泰迪·贝尔两个人站在门口,和离开了的两位经纪人挥手道别。尚恩·梅耶尔和大卫·格林布拉特两个人往前送了几步,然后也停下了步伐。

        大卫·格林布拉特站在原地,从松懈的肩膀上,可以看出他的失望,毕竟自由选择是他过去近六年来的全部心血。不过很快,那肩膀就又再紧绷了起来,转过身时,大卫·格林布拉特的脸上已经又恢复了镇定,大步朝埃文·贝尔、泰迪·贝尔的方向走来。

        尚恩·梅耶尔依旧留在了原地,目送两位同事的身影消失,那落寞的背影有些僵直。尚恩·梅耶尔的身边还站着一名经纪人:刚才商谈的三名经纪人,有两个人选择了离开,最终有一人选择了留下,一起加入十一工作室。

        大卫·格林布拉特和泰迪·贝尔寒暄过后,回头招呼了一句,“尚恩,弗兰克,我们进去吧。”

        这个时候,埃文·贝尔才有时间打量大卫·格林布拉特,清瘦的中年男子,粗狂的络腮胡,明亮的眼眸,简单的灰色西装套装。这让埃文·贝尔想起了史蒂夫·乔布斯,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被时光打磨得柔和内敛,不过大卫·格林布拉特的身上,比史蒂夫·乔布斯多了一点明朗的气息,应该是经纪人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八面玲珑表现在外的面具。

        “亲爱的贝尔先生,你能够亲自到场监督,这是对我们的重视,也是自由选择在结束之前荣幸的时刻。”仅仅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大卫·格林布拉特是一个交际好手了。

        场面话,埃文·贝尔信手拈来,“如果只是到场绕一圈,就能找到格林布拉特先生、梅耶尔这样的优秀人才,那我应该在洛杉矶多逛逛才对了。”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也冲淡了刚才其他经纪人离开的清冷。

        这一次泰迪·贝尔的洛杉矶之行,不仅拿到了自由选择的发行渠道,让十一工作室也初步拥有了发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十一经纪拥有了大卫·格林布拉特、尚恩、梅耶尔和弗兰克·詹姆斯三位经纪人。

        弗兰克·詹姆斯,唯一留下来的经纪人,他也就三十岁左右,在经纪人这行的资历比尚恩·梅耶尔老一些,之前在联合精英经纪公司待过一年,见识和能力都很不错。是大卫·格林布拉特从联合精英经纪公司挖角过来自由选择的。

        自由选择的收尾工作都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泰迪·贝尔和尚恩·梅耶尔刚才将资料都整理完毕,而大卫·格林布拉特也和最后三名员工商谈完了,自由选择可以宣布正式解散。三个人只需要和十一工作室签署工作合约,就正式成为十一经纪旗下的经纪人了。

        不过,目前十一工作室可没有那么多事要做,至多也就是凯瑟琳·贝尔、杰森·玛耶兹和埃文·贝尔三个人,而目前也只有埃文·贝尔是有事做的。就埃文·贝尔所知,十一工作室还没有迅速扩张的计划吧。埃文·贝尔朝泰迪·贝尔投去了疑惑的眼神。

        泰迪·贝尔接受到埃文·贝尔的眼神,一下就反应了过来。这次过来洛杉矶可以说是意外连连,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样,不要说泰迪·贝尔了,就连尚恩·梅耶尔等人都没有预料到。但泰迪·贝尔邀请大卫·格林布拉特,可绝对不是没有计划的。

        “我前天给你的邮件,你没有看吗?”泰迪·贝尔一边说着,一边拿过随身的背包,在里面翻找起来。

        埃文·贝尔摇了摇头,“有什么重要的事吗?你在电话里说不就好了。”这几天先是和西蒙·福勒见面,之后又过来洛杉矶参加颁奖典礼——泰迪·贝尔正在忙碌,一切事务是埃文·贝尔自行打理的,所以埃文·贝尔根本没有时间去看邮件。

        “有一个剧本投到公司了,我发过去给你看看。”泰迪·贝尔看到埃文·贝尔理所当然的表情,就知道他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接着解释了下去,“这个剧本还没有投资者,应该还是在找制作人的阶段。在我看来,这个编剧似乎是广撒网型的,估计是个公司都收到他剧本了。因为他投来我们公司的时候,也没有注明说邀请你出演角色还是上门,就只是一个单纯的剧本而已。”

        说到这个情况时,泰迪·贝尔脸上出现了笑容,虽然剧本出现得有些怪异,但至少说明,十一工作室目前名声伴随着埃文·贝尔和“流行偶像”已经打出去了,这对于一直缺乏人脉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今天的重点不在这里,泰迪·贝尔接着说了下去,“这个剧本的质量十分不错,所以我想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投资,将这部电影筹拍起来。”

        原本埃文·贝尔还以为只是普通的角色邀请,还在纳闷:自己就一部“死亡幻觉”公映,前后就一直有剧本上门,这实在不能算是正常的情况。但听到泰迪·贝尔的这句解释,埃文·贝尔意识到,情况和自己的设想出现了一点偏差,表情稍微凝重了一些,左手往右手的无名指上覆盖过去,大脑开始运转起来。

        “你对独立电影不是一直都是很支持的,我就想让你看看剧本,看是否有投资的价值。”泰迪·贝尔点到为止,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不过他相信,埃文·贝尔能够理解之后的内容。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泰迪·贝尔才做主决定说服大卫·格林布拉特。

        十一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就是埃文·贝尔想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最初是十一音乐工作室起家的。之后的发展,无论是十一设计、还是杰森·玛耶兹,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而泰迪·贝尔知道,埃文·贝尔对于独立电影也是一直有所关注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小成本电影“记忆碎片”就有埃文·贝尔的小小投资,而埃文·贝尔成为演员之后也是以独立电影“死亡幻觉”开始的。

        所以,如果十一工作室可以是独立音乐人的乐土,自然也可以是独立电影的乐园。

        当然,以十一工作室如今过千万的身价,说要打造几部电影,那是不切实际的。但投资一部独立电影,还是可行的。即使不是埃文·贝尔主演,只是单纯像“记忆碎片”那样,为独立电影人提供一些帮助,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埃文·贝尔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与其说筹拍这个剧本的想法让泰迪·贝尔开始接触大卫·格林布拉特,不如说埃文·贝尔对独立音乐、独立电影的支持让泰迪·贝尔对未来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想法。

        就算这次投递过来的剧本质量不过关,埃文·贝尔最后决定不投资,那么初步成立起来的十一经纪,也可以为凯瑟琳·贝尔、杰森·玛耶兹等人服务,还可以慢慢接触独立音乐、独立电影的其他部分。

        想清楚这点之后,埃文·贝尔顿时就明白了泰迪·贝尔的思路。十一工作室,就是为独立音乐人、独立电影人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大家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公司的规模如何、盈利如何,那是次要考虑的问题。

        为大家创造一个自由实现梦想的童话城堡,这就是泰迪·贝尔对十一工作室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义。也许,这个梦想太过远大,也许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得不妥协,但至少,这个目标就是埃文·贝尔成立十一工作室的初衷,也是今后发展的根本。

        “剧本给我看看吧。”埃文·贝尔左手离开了右手的无名指,眉宇之间的沉思一点一点散去,看向泰迪·贝尔的表情带了一抹笑容。

        泰迪·贝尔果然是最了解埃文·贝尔的人。这次的剧本,重点不在于剧本,也不在于投资制作,而在于由它想到关于独立电影、关于十一工作室的发展方向,更在于泰迪·贝尔决定顺势为十一经纪补充强援。

        埃文·贝尔的笑容再清晰不过了,泰迪·贝尔知道弟弟明白了自己的用意,而这一句“剧本给我”也说明了弟弟的认同。在十一工作室的核心思想上,两兄弟达成了共识,这很重要。

        这时,一直沉默的其他三个人终于开口了,不是和埃文·贝尔、泰迪·贝尔关系良好的尚恩·梅耶尔,而是老道的大卫·格林布拉特,“如果要自己制作电影,那么将导演、编剧、演员都签约到旗下,直接将电影拍摄完成,然后打包卖给发行商,这才是最挣钱的做法。”既然已经成为了十一经纪的一员,大卫·格林布拉特自然需要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之中。

        不过,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而已,所以大卫·格林布拉特也没有说太过深刻的话题,而是以一个好莱坞的普遍现象作为开头,也算是试探了。毕竟,要如何和埃文·贝尔、泰迪·贝尔相处,是需要时间一点点磨合的。

        埃文·贝尔接过泰迪·贝尔手中的剧本,笑着回头看着大卫·格林布拉特,“演员倒是没有问题,不过导演和编剧,这可太困难了。”埃文·贝尔是想到了瑞恩·高斯林,两个人上周见面时,他还说十一工作室暂时没有办法签下瑞恩·高斯林,可是现在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但其他人却是以为埃文·贝尔在说他自己,他就是一个演员,十一工作室当然“不缺”演员。

        虽然有些理解误差,但不管如何,大家还是因为埃文·贝尔的话都呵呵笑了起来。

      第235章 人格分裂

        “前段时间,斯皮尔伯格都对贝尔发出了面试邀请,贝尔在电影界的名声可是一点也不小。”大卫·格林布拉特笑着接过了埃文·贝尔的话头,“十一工作室在电影方面也算是有一定吸引力了,如果贝尔能够顺利出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那吸引力肯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虽然大卫·格林布拉特没有明问,但他其实是在询问:为什么埃文·贝尔拒绝了那个面试邀请?无论是作为普通观众,还是作为经纪人,大卫·格林布拉特都十分好奇。不过现在和埃文·贝尔并不熟悉,经纪人的本能、年龄的沉淀还是让大卫·格林布拉特如此迂回地将话题带了过来。

        埃文·贝尔却是笑了笑,随口说到,“因为没有时间去参加面试,只能遗憾地错过了。斯皮尔伯格先生可不会为了我如此一个小演员更改面试时间的,不是吗?”

        埃文·贝尔说得轻松,泰迪·贝尔和尚恩·梅耶尔觉得正常,大卫·格林布拉特表情没有太多的变化,但眼底的变幻却显示他内心的汹涌。还是弗兰克·詹姆斯的表现比较正常一点,“你的意思是,就这样拒绝了?我的意思是,那是斯皮尔伯格!”

        弗兰克·詹姆斯说话有些语无伦次,这是今天见面之后他的第二句话——第一句话是自我介绍,不过从他略显活泼的惊讶语调,可以感觉出他性格就算不外向,至少不内向。

        埃文·贝尔呵呵地笑了起来,“人生总是要有取舍,不是吗?”虽然没有详细地解释,但这个观点还是表达了埃文·贝尔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轻描淡写的语气,让弗兰克·詹姆斯转头看了尚恩·梅耶尔一眼,尚恩·梅耶尔耸耸肩笑了笑,表示这真的是再正常不过了。

        大卫·格林布拉特却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不过就算没有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十一工作室现在依旧是名声显赫,‘流行偶像’在欧洲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波及北美大陆了。”

        埃文·贝尔抬头看了大卫·格林布拉特一眼,话语里的试探埃文·贝尔又如何听不出来,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对方刚刚加入十一工作室,对公司的情况至少要有了解,才能展开工作不是。

        所以,埃文·贝尔把剧本拿在手上,看着大卫·格林布拉特微笑地说到,“对,‘流行偶像’前十名选手的合约都在十一工作室的手上。”这让尚恩·梅耶尔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现在这些决赛选手哪个不是香馍馍,十一工作室拥有了这些选手,显然接下来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只听到埃文·贝尔接着说到,“不过我全部都卖了,来洛杉矶之前。”

        这一句话,比刚才关于拒绝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事还更有威力。卖了?就如此轻松的一句话,埃文·贝尔就将现在媒体都在关注的“流行偶像”十强选手“处理”完毕了!该说埃文·贝尔是动作迅速、神不知鬼不觉呢;还是该说埃文·贝尔把握不清楚情况,随意就将摇钱树转让了。

        经纪人的职责,就是给予门下艺人最好的意见和策划,至于是否采纳,艺人是雇主,经纪人是被雇佣的,就看艺人自己了。所以,大卫·格林布拉特、弗兰克·詹姆斯两个人,吃惊归吃惊,倒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这前后的谈话,更多是让他们了解埃文·贝尔而已。虽然之前就有过合作,尚恩·梅耶尔也没有少在办公室里说埃文·贝尔的事,但听说归听说,实际接触还是不一样的。

        泰迪·贝尔看了埃文·贝尔一眼,这件事他倒是不知道,虽然当初和弗里曼特尔媒体签署了“流行偶像”的合同时,泰迪·贝尔就知道埃文·贝尔不会将选手的合约握在手里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公司看中选秀选手的潜力了。看来,最近不仅泰迪·贝尔在忙碌,埃文·贝尔也没有闲着。不过,惊讶归惊讶,泰迪·贝尔却没有询问的打算,只是对埃文·贝尔动作的快速表示了佩服。

        埃文·贝尔没有去理会大家的反应,而是低头翻开了剧本,一旁泰迪·贝尔却是和大卫·格林布拉特等人讨论起接下来的安排。目前十一工作室的大本营在纽约,但经纪公司却是在洛杉矶更为发达,毕竟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好莱坞,所以接下来应该如何发展,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埃文·贝尔手中的剧本很简单,是泰迪·贝尔从电脑里打印出来的,随便用一个文件夹装订好。封面上写着“身份(Identity)”,这个单词再普遍不过了,缩写的话就是“ID”,就是身份识别码的意思,在生活中可是随处可见。

        翻开剧本第一页,上面就写着:黑色场景,出现录音机磁带运转的画面,磁带上写着,“第六次会诊(6/8),病患:麦肯·瑞夫”。

        画外音:当我走上楼时,看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男人,今天他还是不在那里,我希望,我希望他离开了。(窗外传来打雷闪电的声音)

        看到这个开头,埃文·贝尔就觉得一阵熟悉,这个剧本似曾相识。接着往下看,埃文·贝尔眉头越来越往中间靠拢,嘴角抿成一条直直的线,但是注视着剧本的双眼却绽放出越来越明亮的光彩。

        这个剧本,埃文·贝尔的确认识,这部电影他还是和舍友一起在宿舍围在电脑旁看的。电影的英文原名的确是“身份(Identity)”,翻译过来的名字应该是“致命ID”,或者更直白一点“致命身份”,也有人译作“杀人游戏”。这部电影,堪称悬疑经典,也是心理学的著名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线索很简单,不过内涵却十分丰富。

        一个漆黑的夜晚,在无边无际的沙漠荒原上,暴风雨来临,将四周的道路都封堵上了。前后一系列的意外,将十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目生人,围困在了沙漠中心一座破旧的旅馆之中。由于暴风雨,继道路之后,通讯也完全中断。这让十个陌生人,加上旅馆经理,一共十一个人,不得不在这里度过一个夜晚,等待暴风雨的停歇。

        可是,随着夜越来越深,恐惧开始降临,十一个人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杀害。在死神面前,在暴风雨之中,在孤立无援的荒漠中央,每个人都陷入了互相怀疑的猜测之中。杀手就在这群人之中,那到底是谁呢?

        从题材上来说,“致命身份”和“狙击电话亭”一样,是悬疑恐惧片。两部电影都是被局限在一个小地方,前者是孤单的旧旅馆,后者是狭小的电话亭;两部电影都有一个未知的凶手,两者的结局都出人意料。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题、内容、推进方式都是两部完全截然不同的电影。

        从主题上来说,“致命身份”和“死亡幻觉”一样,都有一个深刻的含义。两部电影都有些难懂,需要耗费脑筋去理解才行。当然,“死亡幻觉”如此深奥晦涩的电影,难度要大得多,含义也深刻得多。但“致命身份”在悬疑恐惧片的外衣之下,也探讨了心理学上的高深课题。

        “致命身份”绝对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上一辈子埃文·贝尔就十分喜欢这部电影了,这一辈子因为大学里专业就是心理学,埃文·贝尔对这部电影就更是喜爱了。

        “致命身份”这部电影其实本质就是人格分裂,讲述剧本开篇的那个名字“麦肯·瑞夫”的故事。

        麦肯·瑞夫的母亲是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小时候他备受母亲虐待,分裂出了多个人格:十一个不同的人格,其中包括了自私、邪恶、懦弱、勇敢、冷静、善良等等。在电影故事发生的四年前,麦肯·瑞夫在一间汽车旅馆里,被自己的邪恶人格控制,残忍地杀害了六个人。

        麦肯·瑞夫的主治医生发现了一本他小时候的日记,证实了医生对于麦肯·瑞夫杀人是由于他有精神分裂造成的说法。医生坚信,只要能够找出这个主导杀人的邪恶人格,并且消灭他,麦肯·瑞夫就会恢复清醒,以后再也不会犯罪了。

        于是,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了。十一个完全互相不认识的人在汽车旅馆里相聚了,这十一个人,刚好就是代表麦肯·瑞夫的十一个人格,其中就有一个是邪恶人格。这个邪恶人格开始消灭其他人格,从而避免自己的暴露。

        期间,医生成功地和麦肯·瑞夫体内的善良人格对话上了,医生告诉善良人格真相,要他帮忙找到邪恶人格,并且消灭这个邪恶人格。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9: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