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艺术家》-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原来如此,看来自己是抢在杰克·吉伦哈尔之前了,顾洛北笑了笑,“在电影拍摄之前,我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至少剧本我就需要认真读一读。”这是十年百老汇生涯留下的习惯,在舞台上,忘记台词的情况可是不允许的。“对了,电影何时开始拍摄,拍摄地点又在哪里呢?你知道的,新学期开始,我有很多事需要处理。”在美国,离开学校缺席课程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只需要和系里或者教授请假就行。不过顾洛北可不希望自己的课程落下太多,所以可能的话,他还是会和教授保持邮件联系,努力在离开学校期间也不要耽误期末考试。

        “电影会在这个月末就开拍,不出意外的话,三周就可以完成拍摄了。”理查德·凯利解释到,独立电影因为投资小、规模小的关系,大多时候拍摄周期都会相对来说短一些,三周时间属于正常范围,这也为顾洛北节省了不少时间,“拍摄地点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子上,距离这儿不远。”从波士顿开车到弗吉尼亚州,也就【创建和谐家园】个小时的车程,这对于顾洛北来说,再好不过了。

        一切都谈妥了,剩下的事就是签约了,有泰迪·贝尔这个经纪人,还有伊登·哈德逊这个法律顾问在,第二天理查德·凯利就把一切都确定了下来。泰迪·贝尔显然有些弄不清楚情况,原本顾洛北还说不接这个面试的,新学期太忙,可一转眼,居然就确定要出演电影了,变化实在太大。不过出于对顾洛北百分百的信任,泰迪·贝尔没有询问为什么,而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伊登·哈德逊一起对合约进行了确认,以保障顾洛北的权利。

        签约完之后,理查德·凯利就匆忙地回洛杉矶去组建剧组了。泰迪·贝尔却是担忧地看着顾洛北,“需要我和你一起去剧组吗?”

        顾洛北却是一点都不担心,“八岁的时候去外外百老汇我都自己一个人闯了,这次去拍戏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还是把你的论文顾好吧。”泰迪·贝尔想想也是,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第022章 傻人傻福

        确定要出演“死亡幻觉”之后,顾洛北觉得人生真的很奇妙,不久前他才拒绝了华纳唱片的合约,现在又进入了电影的世界。虽然上一世杰克·吉伦哈尔出演的“死亡幻觉”广受忠实粉丝的喜爱,但这一次顾洛北如果不认真钻研剧本,没有出色的表现,也许这部经典的Cult电影就要被埋没了也说不定,所以顾洛北还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这个剧本的研究之中,希望自己在大屏幕上的首次表现,至少能够让自己满意。

        说到电影,顾洛北又想起了安妮·海瑟薇,虽然知道“公主日记”的面试最后是选择了安妮·海瑟薇,但顾洛北还是决定打一个电话去问问情况,开学都两周了,也是该和这个小妮子联系一下了。

        “你好,这里是海瑟薇家。”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声音十分动听,不紧不慢,带着一丝优雅。

        “麦高莉夫人,这里是埃文。”顾洛北一听就知道是安妮·海瑟薇的母亲凯特·麦高莉,虽然结婚之后是随夫姓的,但“凯特·麦高莉”这个名字是她做歌手兼演员的证明,所谓海瑟薇夫人听别人呼唤她“麦高莉”时,心情总是很愉悦。

        “埃文,可爱的小伙子,你的公路旅行怎么样,还愉快吗?”凯特·麦高莉听到了顾洛北的称呼,果然说话的语气都轻快了起来。

        “一切都好,只是沿途没有办法洗澡,真的是折腾到我了。”顾洛北的回答让电话另一端传来了一连串笑声。“麦高莉夫人,安妮在家吗?”

        “安妮?在的,稍等。”凯特·麦高莉把话筒放到了旁边,走到了楼梯口高喊了一句“安妮”,然后才走回来,“她就来了。”

        “请代我向海瑟薇先生,还有米歇尔和托马斯问好。”顾洛北还是十分有礼貌的,没有忘记问候安妮·海瑟薇的父亲,还有哥哥和弟弟。

        凯特·麦高莉在电话那端连连称是,这才把话筒交给了安妮·海瑟薇,“北,你的公路旅行如何?有没有什么【创建和谐家园】的经历?”一接起电话,就听到安妮·海瑟薇大咧咧的声音,甚至可以想象她在电话另一端眉开眼笑、嘴巴咧开笑得无比灿烂的表情。

        “当然,从出了纽约开始就是【创建和谐家园】的旅程。”顾洛北也十分大方地分享旅途里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惊险的经历,但仅仅是横穿美国这个壮举,还有沿途让人惊讶的美景,就让安妮·海瑟薇感叹连连了。

        “未来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也要尝试一次,背上行囊就行走天涯,真的是太潇洒了。”安妮·海瑟薇不由心生羡慕,她从小个性就十分男生,和顾洛北打成一片。只不过因为家庭教育的关系,安妮·海瑟薇骨子里还是相对稳健一些的,“过度”从来不是家里会提倡的事,所以虽然对顾洛北的公路旅行十分羡慕,但要付出实践还是比较困难的。

        顾洛北更是如此,上一辈子就希望做这种尝试了,可惜一直到今生才得以实现。潇洒,的确,背上行囊就去流浪,随心所欲,让自己短暂的人生绽放出无限光彩,这才是真正地享受人生。忽然,顾洛北就想起了布莱克·莱弗利,这个小妮子才不过十三岁,就有如此胆识,的确很是难得。那份向往自由的梦想,那种付诸行动的勇气,让两世为人的顾洛北也不由佩服。

        “伙计(Mate),‘公主日记’的面试怎么样了?”顾洛北想起了自己打这通电话的主要目的,刚才聊旅行的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近二十分钟,这才想了起来。

        虽然顾洛北只在伦敦生活了六年,还有大部分时间是婴儿时期,但英式英语的习惯却一直留在了顾洛北的口语之中,包括老学究老贵族的英式口音,也包括一些称呼的区别。比如美国人更多时候喜欢使用绅士们(Gentleman),而英国人则使用先生(Sir),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不过在“伙计”这个俗语上就比较清晰明确了,美国人喜欢称呼用Dude这个词做口语,相对街头一些;而英国人则是使用Mate这个单词。Mate这个词包括了伙伴、老兄、配偶、伴侣等意思,意思为更书面、也更为诗意一些。美国人在模仿英国人说话时,“Mate”这个单词就是标志性用语了。

        顾洛北的英国口音并不生涩,反而让人听起来十分舒服优雅。安妮·海瑟薇也早就习惯了顾洛北说话的口音和方式了,所以一点也不在意,只是听到了问题的内容,就来了一句长长的“我的上帝”,然后就听到她一下趴到桌子上的声音,“那是一场灾难……”

        听到安妮·海瑟薇这夸张的回答,顾洛北嘴角的笑容不由自主就挂了起来,“怎么,你把导演打了?”

        “哈哈……如果我真的打了导演,我想那就不止是一场灾难了,而是一场闹剧。”安妮·海瑟薇被顾洛北的调侃逗乐了,“那我父亲到时候就可以发挥他的专长了。”安妮·海瑟薇的父亲杰拉德·海瑟薇是一名律师。

        “说真的,面试当天我简直就愚蠢透了。当天的面试房间里就只有一把椅子,然后面前坐满了一排人,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面试,真糟糕。”安妮·海瑟薇语气一会抱怨一会激动,抑扬顿挫地描述起面试当天的情形,“我走到椅子旁后,和大家打了招呼,还正准备展示一下公主的优雅,端坐下来,不想却一下坐空了,只擦到了椅子的边缘,直接就摔到了地上,那把椅子也一起翻了。天呐,当时现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当场从那里消失。”

        顾洛北一点也不客气,在电话另一端捧腹大笑起来,让安妮·海瑟薇是又气又臊,不过想起自己当天的窘样,安妮·海瑟薇也忍不住了,哧哧地就笑了起来。面试的时候出了如此大的错失,的确是再糗不过了,就算是自己回想也觉得好笑。

        “这个角色可是一位公主,我那个糗样,估计是没有希望了。”说这话是应该很失落才对的,可安妮·海瑟薇却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也许以这种方式错失“公主日记”,也算是一次特别经验了。

        “不不不,我倒觉得,你会拿到这个角色。”顾洛北揉了揉自己笑得发僵的脸颊,坚定地说到。听语气,一点也不像是在安慰,而是确信一般。

        安妮·海瑟薇反而不相信了,“北,你不用安慰我了。你没有看到当时大家的表情,全部都是一脸失望的样子,甚至还有人摇了摇头。”的确,毕竟顾洛北是自己的青梅竹马,肯定会安慰自己的,也难怪安妮·海瑟薇不相信。

        顾洛北终于正经了起来,虽然嘴角依旧带笑,不过语气却认真了许多,“伙计,‘公主日记’的导演如果我没有记错,是加里·马歇尔吧?”安妮·海瑟薇给予了确认的答案,“他可是拍摄出‘风月俏佳人’、‘逃跑的新娘’这样的喜剧电影,一手把茱莉亚·罗伯茨甜姐儿的形象捧红的。马歇尔是喜欢拍摄喜剧电影的,虽然我没有看过‘公主日记’这个剧本,但我觉得,这个剧本里的公主不会是那种优雅尊贵的类型,反而应该是活泼开朗、带着一些冒失的可爱公主。”

        安妮·海瑟薇没有回答,在脑海里仔细回忆了一下剧本,不由感叹顾洛北敏锐的观察力,“是这样的。”

        “所以,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的吗,你是很适合这个剧本角色的。”顾洛北再次说出了自己的结论,显然就有说服力多了,“虽然你面试当天从椅子上摔下来了,显得很冒失。但说不定,正是你的这个举动,反而为你加分不少。”

        安妮·海瑟薇惊讶地张了张嘴,“你是认真的吗?”但说完之后,想到对方是顾洛北,她已经认识了十二年的顾洛北,心中就已经相信了大半,不过当天在场面试的评委们表情实在是说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是糟糕。即使如此,安妮·海瑟薇最后还是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好吧,希望现实能够如你所说吧。”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加里·马歇尔力排众议选中了安妮·海瑟薇作为“公主日记”的女主角,也成为了安妮·海瑟薇演员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应该说安妮·海瑟薇傻人有傻福呢,还是应该说加里·马歇尔慧眼识珠,或者说二者兼有之吧。

        “对了,我也即将要开始拍摄电影了。”顾洛北的重磅炸弹,让电话另一端的安妮·海瑟薇立刻一蹦三尺高,“什么什么?怎么回事?说来听听。”听起来,安妮·海瑟薇比顾洛北这个当事人还要开心。

        顾洛北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一遍,听得安妮·海瑟薇是感叹连连,“果然有你的风格,总是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我也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很适合你。”安妮·海瑟薇的意思是独立电影、Cult电影和顾洛北的风格很相符。

        “呼,这拍摄电影、挑战演技的事,谁说得准呢,我目前就没有一点头绪。”顾洛北说的是实话,他有百老汇经验,他也隐约记得上一辈子杰克·吉伦哈尔是如何演绎这部电影的,但知道归知道,自己要演绎出来可不是一件易事。

        “哈哈,在演技方面,我还是可以当你老师的,要不,你请教请教我?”安妮·海瑟薇爽朗的笑声总是不绝于耳,让人心情愉悦。

      第023章 特别印象

        这是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大学的第二个学年,虽然最近因为拍摄“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但只要有时间,她还是会回到学校,不仅为了学业,也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九月份的开学,由于电影的暂停拍摄,让娜塔莉·波特曼好好享受了一番学校生活,还参加了返校舞会,虽然她也不是很喜欢,但这也是大学的一部分。下周,电影又要重新投入繁忙的拍摄,估计一两个月没有办法到学校了,所以娜塔莉·波特曼也十分珍惜在学校的最后一周,也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周。

        今天,娜塔莉·波特曼到设计学院去找自己的舍友吃午饭。娜塔莉·波特曼是典型的能力超群者,她喜欢与她差不多的人交往,这也是她选择哈佛的原因之一。娜塔莉·波特曼的三个舍友,一位曾经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同台演出,一位出版过诗集,还有一位就是设计学院的。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院比起其他学院来说,有点寒惨,整个设计学院也就一间极大的教室,所有建筑系、环境艺术系、数码设计系、城市规划系都在这个教室里上课,所以教室的时间排表总是满满当当的。整个教室就好像一个巨大的体育馆,空旷地有些吓人。一般来说,一年级的新生在教室台阶的最上层,然后按照年级顺序往下排,年级最高的同学就在台阶的最下层,目的就是为了让新生看见高年级的同学在做什么。

        此时距离下课也就只有不到十分钟了,娜塔莉·波特曼站在教室门口,一下就看到了自己的舍友,她就在第一排,大四的学生。此时教室里大家都认真地在设计台上画着什么,估计是根据上课内容在画设计图吧。沿着第一排的学生看过去,果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脸上更多是成竹在胸的稳重,偶尔停下笔做一些思考,随后就会接着下笔了,比起后面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效率快了不少。

        忽然,娜塔莉·波特曼的视线在第一排最里面的那个身影上停了下来,“他也是建筑系的?”想了想,娜塔莉·波特曼又记了起来,“上次的馆藏目录里的确有弗朗西斯·洛布设计研究院图书馆的。”

        娜塔莉·波特曼看到的正是顾洛北,图书馆左冲右撞的初次见面,还有返校舞会上充满欢笑的第二次见面,没有想到,第三次见面不是在心理系穆勒·兰斯教授的课上,却是以这种方式在这种场合。

        设计学院的教室自然别树一格,近午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把整间教室都铺满,照射在那个叫做埃文·贝尔的男生身上,侧脸投射出一道阴影落在玻璃桌面上。那专注的眼神、认真的姿态,让娜塔莉·波特曼有些迷惑了,或者说好奇吧。这个男生,或者男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对女生的吊儿郎当,对自己不屑态度的轻描淡写,对返校舞会的落寞,还有今天对专业的真挚投入,娜塔莉·波特曼不由笑了笑,这个男人每次见面都更新自己对他的看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娜塔莉·波特曼的舍友快步走了出来,两个女生并肩往食堂走去,她离开的时候,埃文·贝尔还在原地收拾东西,很快,那沐浴在阳光下的身影就在视线里消失了。

        “你们的教室不是按照年级顺序坐的吗?为什么我在第一排似乎看到了低年级生。”娜塔莉·波特曼记得埃文·贝尔应该是大三的学生,在他的书单上有学号,是九八年入学的。

        走在娜塔莉·波特曼身边的女生想了想,立刻明白了过来,“哦,你是说贝尔?怎么,你认识他?”

        娜塔莉·波特曼爽快地点了点头,“见过两次。”

        原本女生还想追问一点八卦,但娜塔莉·波特曼如此直接地就承认了,反而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也就没有再去挖掘,直接说道,“你知道,我们系是有名的录取难,学习难,毕业难。”哈佛大学的设计学院,和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被称为全美设计的顶尖大学,可不是空白来的名号。“但这个埃文·贝尔是一个特例,在我们系也算有名了,他面试的时候就把我们系大老板惊动了,说是十分喜欢他。进来以后,受到教授最多表扬的也是他。虽然他现在才大三,但已经开始着手毕业设计了,我们系大老板今年名下就他一名学生,毕业基本没有任何问题。”娜塔莉·波特曼挑了挑眉,刚才从那姿势猜测他应该是很厉害的人,结果还在想象以上。

        “这学期本来系大老板让他做助教的,帮忙带设计的基础课,不过他没有时间,就拒绝了。”女生八卦的天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退化,就算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们,对八卦也是乐此不疲的,“他还是心理系的学生,听说在挑选论文题目了。”娜塔莉·波特曼知道,挑选论文题目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开始着手写了,挑选题目之前要做无数的事前调查,选出一个合适的题目,这是一个很漫长而重要的过程。不过,大三上学期开始挑选论文题目,那就意味着,最快的话,明年三月份就可以着手写毕业论文了,这速度。

        “不过他今天是来请假的,听说有点事,我们系老板二话不说就批了,真爽快。”女生语气里满是羡慕。“算了,这种天才型的人物,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在他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之前,不对,准确点说成为第二个贝聿铭之前,都算不上真正的厉害。”贝聿铭,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巴黎卢浮宫的设计者,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学士,哈佛大学的建筑硕士,也是哈佛大学的传奇人物之一。“中午吃什么?我们出去吃吧,听说街口开了一家新的意大利餐馆,去尝尝?”

        两个人边走边聊往校门口走去,娜塔莉·波特曼心中的惊叹号却是又多了一个。

        留在教室里的顾洛北收拾好东西之后,请假完毕之后,才慢悠悠地往食堂走去。这两天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还要去见见自己心理学系毕业论文的指导教授穆勒·兰斯,他这学期是打算再听一次穆勒·兰斯的社会心理学的课程,然后决定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可现在看来,才一开始就要开始缺课了,不过还好,这门课他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听过一次了。

        来到哈佛大学的食堂,这个像“哈利·波特”里霍格华兹魔法学院大礼堂的建筑,让人不由怀疑电影的道具组就是以这个食堂为范本进行场景搭建的,顾洛北看在眼里觉得十分有趣,只是不知道“哈利·波特”电影上映之后,其他人看是否也如此有趣了。

        走进大食堂,就像置身于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教堂,室内十分安静又明亮,饰品极其豪华庄重。无论是木制雕花,还是油画窗纸,还有垂吊下来的中世纪吊灯,食堂的每一处都带着优雅的艺术感。

        哈佛大学的食堂是自助式的,提供世界各国的料理,以满足校园学生的不同口味。顾洛北选择了中国料理,宫保鸡丁、木须肉等几道菜,也算是对家乡的念想了。端着盘子,正在寻找位置时,看到不远处一张桌子上,有人抬高着手朝自己挥舞。定睛一看,赫然是雅各布·提波,他身边的不就是吉伦·哈斯和布鲁斯·斯特伍德嘛。

        顾洛北端着盘子在雅各布·提波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顾洛北还没有把椅子调整好,雅各布·提波就迫不及待地问到,“听说你要请假一个月,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看着雅各布·提波那滴溜溜转个不停的眼珠,顾洛北哑然一笑,估计是又有八卦在传了,不然他们怎么会如此期待自己的回答,“我接了一部电影,需要一个月的拍摄时间。”

        听到不是音乐方面的事,雅各布·提波的眼神顿时黯淡了许多。吉伦·哈斯看了焉下去的雅各布·提波一眼,朝顾洛北笑了笑,“电影?什么电影?”

        雅各布·提波也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笑呵呵地开玩笑道,“是哪个国际大导演?下次见面,你不会就成为电影明星了吧?”

        顾洛北看他们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关心的还是乐队的事,至于电影也只是顺带提提,不过这也正常,像他们这种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的人,对其他事情总是缺乏一些关心。

        “电影明星有那么容易当的话,只怕现在满大街都是了。”顾洛北面带笑容地说到,“放心吧,关于乐队的事我也会上心的。”顾洛北如此直接地点出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是乐队,脸部都有一些发烫。“之前我们不是有想过,把我们的歌寄到大公司去嘛,那我们就试试吧,这周我们自己录制一个母带,然后就一一往唱片公司寄吧。”

        听到顾洛北的话,大家顿时把羞涩抛到一边,眼神又开始闪烁起来,就连布鲁斯·斯特伍德也往顾洛北这里看了过来。看到雅各布·提波似乎还有问题,顾洛北直接说道,“我们这两天先好好练习,周五预约了一间录音室,一个小时的时间。”这话让其他三个成员的心都安定了下来,布鲁斯·斯特伍德右拳不由握着舞了舞,表示心中的兴奋。

      第024章 录音新丁

        唱片的录制是一件十分专业的事,这项工作需要在专业的录音室里进行,首先录音室的搭建就是需要有收音、隔音效果的墙壁,可不是随便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在专业录音室的录音效果和在随便房间、工作室里的录音效果是有很大区别的。之前忧郁心境有在乐队练习室尝试录音过两次,但录制的效果连他们自己听了都过不了关,所以寄母带给唱片公司的事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这一次,被邀请去鹰岩音乐节表演,还是有一点微薄的出场费入账的,所以这才有钱租专业录音室,但也仅仅是一个小时而已。

        走进这间传统的录音室,眼前琳琅满目的设备,音序器、调音台、采样器、音源、合成器、效果器、节拍器等昂贵的设备让人叹为观止,包括吉他、贝斯、架子鼓、录音话筒、录音耳塞这些设备也都是专业的,似乎每一个设备上都有旋律在舞动,就连稍显干燥的空气都让人兴奋。

        虽然未来录音室的设备已经逐渐被一台电脑、一张声卡而取代,也让许多草根歌手可以自己在家就录制出不俗的歌曲,网络翻唱红人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随处可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专业的录音室,会使用设备先进的电脑,但同时这些传统的录音设备也依旧会留下来。

        不过顾洛北等人可没有太多时间在这里感叹设备的齐全和专业,一个小时的时间要录制“最后”和“海阔天空”两首歌,必须加快速度才行。他们可没有聘请专业的录音师,只能是依靠设备自行运转,然后再自己去确认录音效果。

        专业的乐队录音是要把歌手和乐队分开进行录制,甚至要把每个乐器的收音分开进行,也就是说演奏是大家一起演奏,但每次收音只收一个乐器的音,这样才能保证没有杂音。当然,如此录音也太过精致,容易缺少乐队演奏的现场感。所以还是看乐队的喜好和属性。不过今天忧郁心境也不用考虑喜好的问题了,他们的时间就那么多,只能把歌手和乐队分开来录,就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

        站在录音室里面隔间的话筒前,顾洛北首先开始了录音的尝试,带上耳麦。顾洛北对录音室的基本只是还是知道的,耳麦是起到一个隔音效果,里面会传来已经做好效果的“湿声”,也就是包括伴奏和演唱的音乐。歌手需要听着伴奏,把握节奏和音准,然后对着录音话筒进行演唱,这是“干声”,也就是说站在调音台前的录音师是只听得到歌手清唱声音的。这也叫做“听湿录干”。正是因为这种方法,录音室里会把歌手的声音放到最大,暴露声音里的每一个优点和缺点。

        但事实是,知道归一回事,体验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听着耳麦里自己演唱的声音:还是之前录制的粗糙版本,四周被自己的声音全部包围,彷佛这个世界就只剩下耳麦里的声音一般,这让顾洛北感觉十分怪异。

        才演唱了不到两句,调音台前的雅各布·提波和吉伦·哈斯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布鲁斯·斯特伍德甚至笑了笑,这让顾洛北有种不祥的预感。

        雅各布·提波按了按调音台上的红色按钮,顾洛北耳麦里的音乐刹那间停止,安静了下来。只见雅各布·提波对着话筒说到,“埃文,你刚才有两个音走调了。”他的声音很是怪异,想笑又不敢笑,又有些诧异和吃惊的感觉。

        顾洛北额头顿时一头黑线,在双耳被自己歌声包围的情况下,自己对于音准和节奏的触感的确生疏了许多,失去音准,这不奇怪。顾洛北无奈地耸了耸肩,“如果你们想笑的话,就笑吧。”说完,顾洛北自己都觉得好笑,扑哧一下就笑了起来。站在外面的雅各布·提波松开了红色的按钮,和吉伦·哈斯抱在一起笑个不停。不过顾洛北听不到声音,只看到外面三个人的表情都很是精彩。

        有了第一次经验,第二次开始录制时,顾洛北至少不会再被耳麦里自己的声音吓到了,不过还是觉得怪异,因为脑袋总是无意识地去顾忌耳朵里的原唱,所以反而会节奏踩不准。

        这一回,外面的三个人更夸张了,布鲁斯·斯特伍德甚至背了过去,肩膀都开始耸动了。顾洛北觉得不行了,他也必须听听效果才行。推开隔音门,雅各布·提波肆无忌惮的笑声立刻蹿入顾洛北的耳朵,刚才里面完全的安静,走到外面耳朵立刻变得敏感了,不仅可以听到雅各布·提波和吉伦·哈斯的笑声,还可以低头录音机器在运行的嗡嗡声。

        点开自己刚才第二次录音的声音,听到那褪去色彩完全原汁原味的声音,顾洛北的心情真的有些奇怪。还怎么说呢?这个声音听起来完全陌生,和平时听自己声音的感觉不一样,更像是捂住自己耳朵说话、或者是贴在别人后背上停胸腔共鸣那种原始的声音。顾洛北不由感叹,原来自己的声音是这样的,听在别人耳朵里这就是自己的声音了。清澈中带着一点点沙哑,有些慵懒的味道。不过录音只录了开头,还没有录到副歌部分嘶吼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放声高歌时又会是什么效果呢?

        不过自己原始的声音只是其次,顾洛北很快就被自己第二遍录制的歌声逗笑了,这节奏明显慢了四分之一拍,显得不伦不类,这次走音的地方更多,仅仅两句歌词,就有四个地方走音了,完全是惨不忍听。这哪是歌手,说是音痴也是有人信的。

        难怪有人说,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录音室,因为录音室会把声音里所有的修饰都剥去,显现出最原始最真实的效果,这绝对是一个挑战。

        不过好笑归好笑,顾洛北却没有丧失信心,这只是对录音方式的不习惯产生的结果罢了,熟悉以后就会好很多了。不过,顾洛北这录音室的新丁,挑战之路还很漫长!

        顾洛北断断续续尝试了七八次,才找到了一些感觉,等“最后”这首歌能够进入正常录制时,已经过去十五分钟了。这让雅各布·提波等人都不由有些着急起来,他们都在担心时间不够使用。

        还好,这只是录制母带,寄给唱片公司听的,不是要出专辑,没有必要制作到完美。所以顾洛北进入状态之后,录制速度也就快了起来。“最后”录制了三遍,“海阔天空”录制了四遍,就完成了他的工作。

        果然,熟悉了录音室节奏的顾洛北,完成录制的两首歌,都展现了水准以上的表现。其实顾洛北的声音是很动人的,声音里那淡淡的沙哑声很有质感,无论是在现场听还是在录音室还原到最基本的情况听,都十分动人。到了后面,顾洛北的歌声让三位队友都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主唱,实力坚挺。

        经过这三十五分钟的琢磨,顾洛北对于录音室也产生了一些兴趣,那些动人的曲目,还有电影的配乐配音,都是在这样的录音室里完成的。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过,顾洛北现在对录音室的了解也仅仅是最基本的几个按钮而已,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设备,如果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录音师,没有几年的功夫只怕是不行的。

        相对于顾洛北个人来说,乐队的录音就快了许多,四个人在现场演奏了无数次,配合也十分默契。不过现场演奏还是难免出错,除了手上技术最纯属的布鲁斯·斯特伍德,其他三个人都出错了,特别是负责打鼓的雅各布·提波,连续错了两次。最后,两首歌都分别录制了三次,在录音室主人过来敲门之前,就完成了母带的制作。虽然不完美,但至少这个母带寄给唱片公司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把收尾工作完成的时候,刚刚好一个小时,在和时间的赛跑之中,忧郁心境总算是完成了工作。这录音室初体验时间虽然短暂,但却让顾洛北深刻体会到,难怪别人说录音室录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快的时候几个小时录制好一首歌,慢的时候几个星期也不见得能够完成一首。如果是要出专辑,他们刚才一个小时忙碌出来的作品全部都要枪毙,绝对是不能使用的。传闻之中,还有录制一遍就成功的,那种情况无疑是凤毛麟角,不仅需要歌手的专业,也需要录音时的好状态,容不得一丝差错。录音室里的,就是一个字一个字抠细节的工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得多。

        所以,不管是录音室作业,还是现场作业,忧郁心境的乐队配合都需要多多练习才是。

        有了“最后”和“海阔天空”的母带,鹰岩音乐节上观众的热烈反应,还有林肯公园的肯定,包括只是赏识顾洛北的华纳唱片,都让忧郁心境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所以最近心态也比较不稳定。忧郁心境从鹰岩音乐节回来之后就一直骚动不安的心总算是沉稳了下来,虽然顾洛北要去忙电影了,但其他三个成员就可以拿着母带的【创建和谐家园】版本,分别寄送到唱片公司,这样至少比在学校空等好太多了。

        虽然要拍电影了,但对顾洛北来说,他也是真心希望忧郁心境能够获得发展的机会,祈祷吧。

      第025章 进入剧组

        在请假事宜上,穆勒·兰斯丝毫没有刁难顾洛北,一路大开绿灯。只花费一下下午的时间,顾洛北就把学校的事务处理好了。

        学校的事情十分简单,但是“死亡幻觉”这个剧本却让顾洛北犯难了。这个剧本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复杂,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人物和情节也相对比较规矩,在剧本中几乎没有插曲式段落和非时间顺序组合段,也基本没有抽象的和无意义的镜头,一切都是保持传统的叙事方法,但看完第一遍剧本,脑海里却留下了许多问号,无法把整个情节连贯起来。

        这让顾洛北想起了大卫·芬奇的“穆赫兰道”,这部电影是悬疑片的经典之作,很少人能够在看第一遍时就理清电影里的人物关系,这部电影拿下了2001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也是大卫·芬奇最著名的电影之一。现在才不过2000年的九月份,所以估计这部电影应该在进行后期剪辑。

        “死亡幻觉”虽然说不一定比“穆赫兰道”惊艳,但也同样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顾洛北把剧本里提到的那本“时空旅行奥义书(The.Philosophy.Of.Time.Travel)”仔细阅读了一遍,才找到了电影的答案。虽然这本书里提到的名词,在电影之中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地出现过,但却是“死亡幻觉”这个剧本所构建体系的根本。

        书中提到了一系列生涩的词汇,包括“离线宇宙”、“原发宇宙”、“圣物”、“活控体”、“死控体”等等。但撇开把这本书的内容代入剧本,“死亡幻觉”的故事就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原发宇宙中,由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原发宇宙会偶尔偏离正常的时间轨道,走向注定毁灭的歧路:离线宇宙。离线宇宙出现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圣物”的降临。为了避免整个世界的覆灭,被上帝选中的“活体接受者”必须在离线宇宙的大限到来之前,将“圣物”送还原发宇宙。而他周围的“被控体”将竭尽所能诱使他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这之后,离线宇宙将准时关闭,原发宇宙则返回“歧路”的起点,继续沿原有方向运行。而包括“活体接受者”在内的一切“被控体”,都将不复记忆,心中只留些许残篇,彷佛大梦刚醒。

        “死亡幻觉”的故事除了开篇和结尾之外,中间的部分全部发生在离线宇宙之内,一切事件都沿着宿命的轨迹引向唯一的结局:活体接受者东尼·达克牺牲自己,拯救原发宇宙。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东尼·达克就是活体接受者,他必须牺牲自己,才能使世界避免被毁灭,重新回到原发宇宙的轨道上。”顾洛北面前的桌子上,没有装订好的剧本散落在桌子上,每一页上面都用红笔做了标注,显然做了许多功课。

        看着顾洛北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理查德·凯利也显得很激动,不仅因为演员如此用功,对于电影的拍摄是再好不过了,也因为找到了知音,“对,就是这样的。在影片开始时,天空坠落的飞机引擎就是‘圣物’,小镇里的其他居民都是‘被控体’。其中兔子装扮的弗兰克和女主角格雷琴都是‘死控体’,弗兰克使用异次元通道和东尼进行了沟通,而格雷琴则是直接和东尼进行接触,他们在离线宇宙里唯一的作用就是设置‘引导陷阱’,保证东尼了解一切真相并成功地将‘圣物’及时送回原发宇宙。”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15: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