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仅仅停顿了一秒之后,似乎有人认出了顾洛北,尖叫声打破了沉默,在闪光灯之中穿透而出,立刻引发了骨牌效应,四周的欢呼尖叫就如潮水般涌了过来。甚至不少人都开始往前拥挤,只希望靠顾洛北近一些,再近一些。
欢呼声开始包围现场,那种狂热的气氛不像是首映式,倒像是狂欢节。
作为欢呼和闪光灯的中心,顾洛北的脑袋却很清楚,这都只是现场火热气氛所带动的疯狂,这些影迷并不一定是真的在为自己而欢呼。在电影领域里,顾洛北甚至连起步都还不算,所以,他对于周围的狂热并没有太过在意,微笑地就往前迈开了脚步。
倒是身为记者的威廉·伍德看着这个场面,不由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也许在场的影迷认识顾洛北的并不多,毕竟顾洛北只是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获得了关注,而“死亡幻觉”的高人气只是局限于小部分专业影迷之间,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顾洛北魅力的认可。
在此时此刻,所有人似乎都遗忘了这是“公主日记”的首映式,而顾洛北并没有出演这部电影,只是以好友的身份出席罢了。魅力满分的顾洛北,轻而易举地就喧宾夺主,不仅吸引了记者们的集中火力,还让现场的影迷们也陷入了疯狂。
第163章 首次绯闻
一段不长的红地毯,顾洛北很快就走完了。要享受红地毯的感觉,以后在自己电影的首映式还有机会,今天顾洛北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主角,所以很快就走到了接受采访的看板前面。
不过顾洛北显然忘记了,记者从来不会顾忌场合的,只要有爆点有话题,他们绝对不会在意谁主谁次的问题,提枪上马、直接开炮就是了。而顾洛北上一辈子就是其中一员,而且他还做得很好,不然也不会仅仅三年时间,就往副主编的位置上升了。
“埃文,没有想到你今天会出席‘公主日记’的首映式,真的是很意外。”现场的红地毯主持人微笑地问到。今天的电影首映式,迪士尼举办的算是有规模,不仅邀请了大量记者到场,还为红地毯安排了一名主持人,显然对“公主日记”还是很重视的。
顾洛北笑着回了一句,“拜托,我和安妮是好朋友的事,显然已经不是秘密了,你可以直接说出你的问题了。”顾洛北的直接,让周围的记者和影迷都笑了开来。
主持人摊手笑了笑,“埃文,你这样让我压力很大,搞笑的事都被你做了,我会失业的。”这话让周围的笑声又更大了一些,“好吧,认真的,你和安妮是很好的朋友,仅仅是朋友而已吗?”
“朋友,只是朋友。”顾洛北的回答很干脆,却换来了主持人一个暧昧的笑容,顾洛北知道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是不会罢休的,他也不在意,“别忘了,今天首映的‘公主日记’我可没有参加演出,你们不觉得要寻找产生超乎朋友的情感,似乎电影本身比较有看点一些吗?”
“话不成这么说,你和安妮先是在MV里有惊艳的演出,紧接着就是‘公主日记’的上映,你还作为嘉宾出席了今天的首映式,这里面必然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才对。”主持人绕话题的本领着实了得,无论顾洛北说什么,都坚定地把话题牵扯到绯闻之上,想来今天也是有人授意如此了,不知道是迪士尼为了宣传如此,还是记者买通了主持人。
“故事,当然有故事。我和安妮可是认识了十多年。”顾洛北笑呵呵地回了一句,“今天安妮的电影首映,作为十多年的朋友,不到现场可不够意思。”不动声色的,顾洛北又把话题扯回到了电影本身上来。
顾洛北一心一意想让大家的关注力放在“公主日记”上,可惜天不遂人愿,主持人总是把话题往其他地方扯,感觉不在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之间探索出一点蛛丝马迹就不罢休似的,“这一次‘只是一个梦’的MV着实惊艳了不少人,没有想到埃文你在导演的位置上也如此有才华,不知道以后是否有机会拍摄电影,或者可以继续找安妮当女主角,你们可是默契的好搭档。”
顾洛北的额头出现了三条黑线,他可不记得上辈子自己胡扯的能力如此之强,这个主持人果然厉害,不过表面上,顾洛北却依旧笑呵呵地,“当然当然,前提是有哪位投资者愿意在我这个菜鸟身上砸钱,并且不怕亏本的话,我倒是很乐意拍摄一部电影。上帝保佑,希望我能拍摄出票房超越‘公主日记’的电影。”既然主持人在胡扯,顾洛北也不介意恶搞,无意之中又把今天的主角提了出来,却没有再提安妮·海瑟薇。
主持人在顾洛北身上彻底体会了一次“挫折感”的定义,绝对是油盐不进,而且兜圈子还兜得很开心。不过顾洛北也算尽职了,三句不离“公主日记”,一直把话题的焦点放在今天的主角上,这个宣传大使顾洛北是绝对合格的。
“说起你的MV,这次初次尝试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成为了一时的话题,甚至连MV里客串演出的另一名男人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能不能透露一些内幕?”主持人见顾洛北不肯在安妮·海瑟薇的问题上松口,只好迂回作战,从MV上下手了。
不想,顾洛北却是哈哈地大笑了两声,问题就在于,刚才主持人的话里可没有值得笑的内容来着,只听见顾洛北说到,“果然是人红是非多,如果没有关注度的话,不要说用什么机器进行拍摄了,就算我拉一个团队来拍摄MV也估计没有人会知道;也不要说什么客串的角色了,就连男女主角估计都乏人问津。那么,我是不是应该窃喜一下,至少说明我现在也算有些人气了?”
顾洛北这左顾而言他,让主持人愣了愣,却不得不佩服顾洛北看问题的角度,轻描淡写地就把他的问题避开了,顾洛北还接着说了下去,“希望这次MV的公开,能够为安妮带来一些好运吧。我对电影可是十分期待的,已经迫不及待要进去观看了,今天的谈话很愉快。”
说完,顾洛北就走了,居然就走了。留下主持人和记者们面面相觑:刚才发生了什么情况?怎么顾洛北就突然离开了,这不按牌理出牌的举动,直接秒杀全场。
曾经身为一名记者,顾洛北很清楚地知道,如果记者铁了心要写一件事,只要有任何蛛丝马迹,甚至是一张照片,他们都可以把心中所想化成文字。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他们生存的手段。所以,即使刚才顾洛北的回答固若金汤,但要阻止记者们往绯闻上写,希望是渺茫的。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少记者对于顾洛北的口才又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就包括威廉·伍德,还有一脸不屑的艾略特·卡特,这位“首映”的记者显然已经成为了“倒贝尔派”。不过无论是威廉·伍德,还是艾略特·卡特,今天所有的记者都没有提问的机会,主要还是因为这是首映式,而不是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在现场,也只是负责调动气氛而已,刚才的采访,在顾洛北看来,也是在为电影做宣传的一种手段。
果然,首映式的第二天,关于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的绯闻就铺天盖地了,版面甚至压过了首映过后好评如潮的“公主日记”。一名是近期炙手可热的独立音乐人,一名是刚刚通过“公主日记”有望成为新一代美国甜心的俏皮女演员,两个人青梅竹马,先有安妮·海瑟薇友情支持顾洛北的MV,后有顾洛北义气出席“公主日记”的首映式,这完全就是绯闻的最佳样本。
出席红地毯的安妮·海瑟薇,身着凯瑟琳·贝尔亲手裁制的礼服,天蓝色纺纱的及膝短裙,无肩带抹胸式的设计,利用多余的布料搭配一朵的大百合,裙摆的三层蕾丝层层叠叠,让整条裙子立体了不少,不仅将安妮·海瑟薇凝脂般的白皙皮肤完全衬托了出来,良好的剪裁和新颖的设计,更是让安妮·海瑟薇漂亮的锁骨和修长的双腿尽显风采,还有简单活泼的设计,也贴切地将安妮·海瑟薇在“公主日记”中角色的形象勾勒出来。
这套衣服,显然将安妮·海瑟薇的优雅天真气质都勾勒了出来,在现场惊艳了一片。
首映式上,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两个人隐隐契合的服装,让两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天生缘分,而两个人满眼笑容的对谈,还有随意的亲近动作,本来只是多年熟悉的习惯而已,在媒体眼中却成为了绯闻的“铁证”。
甚至还有八卦周刊说首映式结束之后,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共进了晚餐,还一起回家了,配上了一张两个人一起上出租车的照片。整个过程描绘得有鼻子有眼,好像是真的一般。
一时间,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这也是两位新人出道以来的首次绯闻,不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在贝尔家和海瑟薇家,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两位当事人没有少被调侃,而安妮·海瑟薇小时候说要嫁给顾洛北的笑谈又成为了两家最热的话题,每次见到安妮·海瑟薇,都要调侃上一次。
不过就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本人来说,他们实在是太过熟悉了,还拿着报纸互相调侃对方来着,对于所谓绯闻是一点也不在意,也没有任何的尴尬。
除了绯闻,关于“公主日记”的报道自然也不少,毕竟这才是主角。电影获得了大部分主流媒体的好评,不仅因为电影的情节轻松明快、定位明确简单,就是为了满足少女们的一个彩色梦想;也因为安妮·海瑟薇的角色很对味,成功得将活泼可爱的女主角米娅带到了大家的面前。
此时,美国正面临着“美国甜姐”青黄不接的时期,梅格·瑞恩吃了几次票房败仗惨遭片商遗弃,卡梅隆·迪亚茨正忙着和贾斯汀·汀布莱克你侬我侬,而茱莉亚·罗伯茨则显得意兴阑珊,于是安妮·海瑟薇凭借着一张醒目又爱笑的娇颜还有无敌的青春,受到了不小的关注。
当然,顾洛北很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而已,这部投资三千七百万的小成本电影,最后在美国席卷一亿七千万美元的票房,成为2001年美国票房上著名的黑马之一,也是安妮·海瑟薇走进大众视线的开端。
第164章 改变档期
“公主日记”的首映,除了电影本身,除了让媒体兴奋不已的绯闻,还有一个看点也颇受瞩目。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的服装,在时尚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从安妮·海瑟薇口中得到“凯瑟琳·贝尔”的名字之后,时尚记者们在顾洛北这里又得到了确认,意外的是,顾洛北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得到关注的两套衣服,也是来自这位名为凯瑟琳·贝尔新人设计师之手,时尚界又是一阵骚动。
这也是凯瑟琳·贝尔第一次进入时尚界记者的视线之内。
除此之外,关于“只是一个梦”MV的评论也越来越多,顾洛北站在导演的位置上,以数码摄像机为所有人展现了一个充满哀伤的故事,精巧的布局,歌曲和画面完美的契合,甚至把摄像机的使用都考虑了进去,更不要说构图和色彩应用上的惊艳了,这支MV获得的赞誉超乎想象,就连顾洛北自己都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趋势会是如此。
自从奥普拉脱口秀之后,顾洛北就成为了媒体的宠儿,也成为音乐界的新晋贵族,当所有人把视线集中到了顾洛北即将发行的专辑上,期冀顾洛北在音乐上的进一步突破时,顾洛北也接到了“死亡幻觉”即将正式公映的通知。
所谓公映,也就是公开放映。与首映和限定放映不同,公映自然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大量放映。
“死亡幻觉”是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的,之后虽然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签署了发行协议,但显然二十世纪福克斯对电影并没有想象中的上心,他们是希望限定放映。即,在一定数量的电影院内放映该电影。用最基本的数学算式都可以轻易得出这样的结果,放映的影院数量越多,传播力度越大,票房才有可能往上走。限定放映,就注定了起跑点就落后了。
在商言商,二十世纪福克斯虽然希望挖掘优秀电影,但电影公司的本质还是要挣钱。依靠他们的判定,“死亡幻觉”注定难以在票房上有所作为,所以做出了限定放映的决定。
但理查德·凯利却不愿意,他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广泛的流传开来。所以,理查德·凯利带着电影,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各地的旅行。从德国到瑞典,再到西班牙,世界各地的电影节,理查德·凯利都留下了足迹。
“死亡幻觉”这部电影的确可以说是Cult电影之中的经典,在世界各地都颇受好评,二十世纪福克斯这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决定正式公映这部电影。
通知档期的事,是理查德·凯利来电告知泰迪·贝尔的,就在“公主日记”首映之后。
当顾洛北听到“死亡幻觉”定于九月十四号周五上映,脸色就僵了僵。
其实顾洛北脸色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泰迪·贝尔却是再了解他不过了,一下就捕捉到了顾洛北的表情,就把心里的好奇直接问了出来,“电影终于要正式公映了,你为什么看起来心情不好的样子?”这两天,绯闻满天飞也没有看顾洛北心情不好,反而是电影要公映的消息来了,脸色却不好了起来。
这个问题,顾洛北却不能回答。他总不能告诉泰迪·贝尔:因为我知道九月十一日会发生震惊全世界的恐怖袭击,紧接着整个美国娱乐业都萧条了下去,电影选择在九月十四日上映,完全就是把钱扔到水里。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这种可怕的事件,是撇开国家立场、全世界都哀悼的事件。上一辈子事件发生的时候,顾洛北刚刚上大学不久,听到这个消息时就愣了好久,视生命为草芥,这是顾洛北对那些【创建和谐家园】唯一的想法。那一段时间,虽然和美国隔了一个巨大的太平洋,纽约、华盛顿是什么样子也仅仅是通过电视屏幕看到而已,但内心也无法控制地压抑。
如果可以阻止这件事,顾洛北绝对会去阻止的,不是因为什么英雄情结,这只是身为一个人,所应该有的正常想法罢了。
但这件事却不是顾洛北一个人可以阻止的,在这种大灾难面前,顾洛北不是超人,他既没有办法像不死小强一样去阻止【创建和谐家园】,也没有办法说服美国国防部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更没有办法说服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里的工作人员当天都不要去上班。这个时候,顾洛北总会感觉到人是渺小的,生命是脆弱的。
顾洛北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亲人,让自己的好友们,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受到直接伤害,一个人的力量就是如此微薄。
仔细回想一下,上一辈子,“死亡幻觉”就是遇到了九一一事件,而后推迟上映的。顾洛北没有记错的话,“死亡幻觉”当时是限定放映的,放映场馆不超过六十间,所以最后这部电影的票房一败涂地。不过在DVD租赁市场,“死亡幻觉”却焕发出了新生的活力,赢得了无数专业影迷的喜爱,最后不仅回收了成本,还成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最值得推荐的独立电影榜单前一百名中的一员。
顾洛北没有办法阻止九一一事件的发生,却能够改变“死亡幻觉”的命运,当然,理查德·凯利在选择顾洛北成为“死亡幻觉”男主角的那一刻,这部电影的命运其实已经被改变了。
面对泰迪·贝尔的提问,顾洛北没有在第一时间开口,他在想要如何说服理查德·凯利,把电影的档期提前。他一个演员,在二十世纪福克斯面前说话自然是没有分量的,只有依靠理查德·凯利这位导演才行。
过了一会,顾洛北也没有想出办法,毕竟电影档期这种事,电影公司可不是随意安排的,是根据各个电影的上映时间,包括前期宣传、群体定位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之后,才定下来的。如果撇开九月十一日的事件来说,顾洛北对于这个公映时间也不会有任何异议的。
“我觉得这个公映时间不太合适,希望提前上映。”必须提前上映,原先的“死亡幻觉”就是推迟上映,顾洛北不记得具体时间,只记得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模样,不过因为是限定放映,又因为娱乐业大萧条,所以票房也是一蹶不振。“但不知道该如何说服理查德。”
虽然顾洛北没有说如此想法的来由,但泰迪·贝尔也不在意,只是笑着说到,“那就告诉理查德好了,说你觉得把电影提前上映比较合适。”泰迪·贝尔绝对不是头脑简单的人,相反,他的聪明才智绝对不逊于顾洛北,只是他不习惯像顾洛北这样锋芒毕露罢了。
泰迪·贝尔如此说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顾洛北抬头看了泰迪·贝尔一眼,用眼神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在我看来,‘死亡幻觉’这部电影本身就小众,即使在圣丹斯电影节上,看不懂的观众也是大片大片。”泰迪·贝尔没有顾洛北的那么多想法,反而看得透彻一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此时虽然不完全适用,但也就是这个道理,“虽然二十世纪福克斯肯定对档期是有策划的,但就算更改档期,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毕竟,要不是理查德的坚持,估计电影现在至多也就是限定放映,哪有什么档期的问题。”限定放映的话,只要电影院时间合适,就可以播放了,所谓档期的确不是那么重要。
顾洛北不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看来他是习惯性的把事情复杂化了。再说了,退一步来看,就算“死亡幻觉”真的按照顾洛北所想,提前上映了,也不见得就能够对票房的改变起到什么作用,也许按照原本的时间上映,反而效果更佳也说不定。
想明白了这一点,顾洛北知道,是自己得失心重了。当初选择“死亡幻觉”这部电影,不就是仅仅是因为剧本好,现在却对票房和上映时间有了更多的想法,的确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顾洛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很快就把心态调整了过来。
“就这么办吧。”顾洛北脸上的笑容又再次出现了。他尽了自己的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至于电影什么时候上映,之后成绩如何就不是他能控制了。换个角度来看,取代了杰克·吉伦哈尔出演“死亡幻觉”,现在这部电影能够再次获得Cult电影爱好者的认同还说不准呢——圣丹斯电影节上的成功可不见得就可以代表所有观众。
顾洛北当即就给理查德·凯利回了一个电话,把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遍。至于理由,顾洛北只是说“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不会是一个好时间”,至于理查德·凯利是否听进去了,他是否会去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谈,顾洛北就抛到了脑后。
不想,第二天中午时分,理查德·凯利就来电了,说二十世纪福克斯同意更改档期,将电影的公映日期提前到了八月十六日,周四。当天,将有一百九十八家影院对“死亡幻觉”进行放映,这个数字比起动则三千四千家影院播放的大电影来说,自然是寒惨的很,甚至连零头都算不上。不过比起顾洛北记忆中的不到六十家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历史已经在改变,“死亡幻觉”的前景是否会改变呢?三周之后就可以有答案了。
第165章 专辑录音
“公主日记”首映式结束之后,安妮·海瑟薇就投入了繁忙的宣传之中。
最为意外的是,居然有一名记者上门采访凯瑟琳·贝尔。单从名字上一看就知道,都是贝尔家的人,而安妮·海瑟薇之前就提到过了,凯瑟琳·贝尔的确是埃文·贝尔的母亲。按照反响程度来说,目前凯瑟琳·贝尔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一共也就四套作品,三套是顾洛北的,一套是安妮·海瑟薇的。而这两位都称不上是顶级艺人,虽然近期两个人都是媒体新宠,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两个人更没有到能够带动设计师出名的程度。所以,有记者上门,才被称之为意外。
不过这名记者倒不是为了写新闻,而是出于好奇。凯瑟琳·贝尔目前已知的四套作品,都表现出了设计的天赋,还有剪裁上的细致,最重要的是对气质的准确把握——当然也是因为两位模特都是她亲近之人的原因。但这名记者还是希望和凯瑟琳·贝尔有一次接触。
泰迪·贝尔在经纪人的位置上已经有些心得了,许多大名鼎鼎的设计师也是拥有经纪人处理事务的,所以他自然而然就肩负起了凯瑟琳·贝尔的外交工作。泰迪·贝尔知道这次机会十分难得,不一定要把凯瑟琳·贝尔的名字宣传出去,但肯定是入行的一个好开始。所以在泰迪·贝尔的陪同下,凯瑟琳·贝尔接受了这名记者的采访。
接受采访之后,凯瑟琳·贝尔筹备设计工作室的步伐也加快了。
在凯瑟琳·贝尔忙碌的同时,把毕业事宜忙完的顾洛北也没有闲着,七月还没有结束,“公主日记”首映式结束的第二天,顾洛北就进入了录音室,开始进行专辑的录音。其实说是专辑录音,目前“只是一个梦”、“海阔天空”、“最后”、“疯狂的世界”四首歌都已经完成了录音工作,剩下的也只是六首歌的作业罢了。准确来说,是半张专辑的筹备。
顾洛北是打算着,把专辑录音结束之后,去英国一趟,是为了旅游,也是为了观看一下选秀节目问世的盛况。上一辈子选秀节目看多了,因为那是草根们圆自己音乐梦想的最简单途径,他虽然从来没有说过,但一直都是想参加的,可惜最终也没有能够实现。这一次,选秀节目的鼻祖“流行偶像”就在顾洛北手上诞生,不去看看他肯定会很遗憾的。
这一次进入录音室,状况又好了不少,只不过顾洛北一个人有些手忙脚乱的,特别是那首“今晚今晚”,录制出来的效果总是差了一些。顾洛北知道,自己在录音室里的资历还是太嫩,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
坐在音控台前面,顾洛北正在【创建和谐家园】,“今晚今晚”的副歌部分,他总觉得达不到预期效果,感染力不够强,但又找不出原因,究竟是编曲的问题还是乐器的使用问题。在这个时候,经验就是无比宝贵的,就算顾洛北是重生的,就算顾洛北再有天赋,不懂就是不懂,没辙。
这时,录音室的门铃忽然响了起来。这一次,顾洛北还是来到了之前专门用来租赁的高级录音室,毕竟他尚未拥有自己的录音室,在这里录音虽然费用高了一些,但贵在使用方便,录音效果更是没的说。
由于是用于租赁的录音室,所以难免会有需要打扰的时候。比如租赁时间到了,里面的使用者依旧忘我地没有出来,再比如喊的外卖到了等等,所以每间录音室门口都装有门铃,外面听不到声音,只有隔音效果十分出色的录音室内部才能听到。
“是谁?”顾洛北嘟囔到,泰迪·贝尔进来的话,不会打招呼,直接轻手轻脚就进来了;伊登·哈德逊那个冰山过来坐过两次,都是像幽灵一样飘进来的。
打开门,看见那张娃娃脸,顾洛北还真有些意外,“巴德尔特,你在这里干什么?”站在录音室门外的,正是顾洛北录音室里的启蒙老师,克劳斯·巴德尔特。上次录制完单曲之后,克劳斯·巴德尔特就加入了恩师汉斯·季默为“珍珠港”配乐的团队,两个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了。
克劳斯·巴德尔特那张圆圆的娃娃脸上总是带着嘻嘻的笑容,很容易就让人忽视他已经年过三十的事实,“过来看看你的录音进度。”克劳斯·巴德尔特有着德国人的严谨,顾洛北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一点调侃的意思也没有。不过,从他脸上那一直挂着的笑容,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和善。
顾洛北愣了愣,让开了门口的位置,让克劳斯·巴德尔特走进了录音室,“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我的意思是,你为什么会过来看我的录音进度?”
“是克莱尔,他说你的录音进展不是很顺利,让我有时间过来看看。”克劳斯·巴德尔特习惯性地在音控台前坐了下来,桌子上乐谱随意地散乱着,上面画着凌乱的乐谱,是思绪混乱的体现。
顾洛北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这次专辑的发行工作已经签给了华纳唱片,克莱尔·戴斯很是上心,顾洛北才开始录音不到一周的时间,克莱尔·戴斯就前后来了三回。
“正好,你既然来了,可要好好帮我解答才行。”顾洛北立刻开心地坐了下来,他有自信,但不是自大到不可一世的那种【创建和谐家园】。术业有专攻,顾洛北当然有不懂的东西,不懂就要问,这样才可能进步。所以,克劳斯·巴德尔特的到来,不仅没有让顾洛北觉得害羞,反而感觉到久旱逢甘霖的爽快。“你听听,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我总是觉得不满意,达不到我的要求。”
顾洛北迫不及待地就把“今晚今晚”录制的音轨播放了出来,一副学生求教老师的模样。
克劳斯·巴德尔特也不推辞,在录音室里他可是信心十足的。歌曲主歌部分还没有播放完毕,克劳斯·巴德尔特就按下了暂停键,“这个部分你不觉得把架子鼓的声音抽调,单纯使用电吉他的弦音,会让节奏更加欢快,而且切入副歌时,乐器声音上的反差,也容易制造现场感。”
顾洛北没有立刻回答,托着下巴皱眉思考,“你的意思是,这里把背景音乐最简单化,突出音乐的反差。”
“对,这里的歌词节奏如此快,完全都是在你的把握之中,你可以根据现场的气氛,进行自由发挥。最简单的电吉他弦音来充当背景音,你来把握节奏。”克劳斯·巴德尔特不愧是录音室里的专业人士,迅速就把握到了歌曲的核心脉络。
克劳斯·巴德尔特见顾洛北虽然还在思考,但眼底已经有认同感,现在更多是在消化这种编曲方法,又接着把歌曲播放了下去。歌曲切入副歌才不过两句而已,克劳斯·巴德尔特就笑了起来,在工作时,这位严谨的德国人可是一向很少笑容的。上次录音,顾洛北和克劳斯·巴德尔特在录音过程中就没有少起争执,不想,现在他居然笑了,这打断了顾洛北的思考。
“你最近在愁的事情,就是副歌感染力不如预期的问题吧。”随着克劳斯·巴德尔特的话,顾洛北不由点了点头,专家的耳朵果然不同凡响,看来顾洛北在编曲、在录音室的学习才刚刚起步而已,“你只需要把电吉他的声音加大一些就可以了,对了,加入贝斯的话,效果会更好。”
“你知道贝斯是负责低音声部的吧。”克劳斯·巴德尔特再次把音乐暂停了下来,认真地看着顾洛北。在录音室里,对各个乐器的角色和使用能够熟练把握,是成为一名优秀编曲创作者的必修课,显然,顾洛北对贝斯的了解太过皮毛。“如果你使用电贝斯,或者合成贝斯的话,这种低沉的音色会增加歌曲的现代感,不仅有融合现代爵士的效果,还可以悄无声息地掌控节奏,这可是掌握现场观众心跳节奏的重要环节。”
听到这番话,顾洛北忽然想到了一句话,“贝斯和架子鼓就是乐队里的节奏掌控者,是这个原因,对吧?”这句话顾洛北当然一直都是知道的,只是毕竟不是他的专业,他的了解还是太过表面,无法灵活运用。
“对,如果可以的话,主歌部分你也可以尝试用电贝斯重新编曲,我想效果会比单纯的电吉他弦音再好一些。”克劳斯·巴德尔特想到了刚才提到的关键点,不由补充说道,“用贝斯做前奏,可是使乐队演奏时的情感切入更加自然。”
“哇哦,要不,我们现在就试试看?”顾洛北立刻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模样,双眼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是对音乐喜爱的光芒,让克劳斯·巴德尔特露出了一个微笑。“对了,你应该是有时间的吧?不要告诉我,你真的是过来坐一坐,就立刻要离开的。”后面这句话,显然是顾洛北的调侃了。
不过克劳斯·巴德尔特只是笑着耸了耸肩,没有回应顾洛北的调侃,而是说道,“那你还不快点,我的时间可剩下不多了。”
第166章 一辑定位
有了克劳斯·巴德尔特的帮助,专辑录音的进程显然加快了不少。
克劳斯·巴德尔特会出现在顾洛北的录音室,当然不是所谓“克莱尔让他过来看看”那么简单,完成了“珍珠港”的配乐工作之后,克劳斯·巴德尔特暂时处于休假期,依旧跟在老师汉斯·季默身边学习。
克莱尔·戴斯其实并没有邀请克劳斯·巴德尔特过来帮忙,第一,顾洛北没有开口提要求,这张专辑十一工作室负责制作,华纳唱片只负责发行,克莱尔·戴斯会频繁出现在录音室,主要是为了了解专辑定位,好为专辑的宣传进行策划,所以顾洛北没有提邀请,华纳唱片是不会主动开口的;第二,克劳斯·巴德尔特是克莱尔·戴斯的朋友,却不是命运共同体,不可能免费帮忙的,华纳唱片才不会主动出钱为顾洛北邀约录音师的。
只是,克莱尔·戴斯在和克劳斯·巴德尔特电话聊天时,无意中提起了顾洛北现在正在筹备专辑,录音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烦。不想,克劳斯·巴德尔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倒不是因为顾洛北有多大的魅力,或者说顾洛北的才华有多大吸引力,只是单纯觉得,在编曲和录音室作业方面,每次和顾洛北的思想碰撞,总是可以让自己对工作可以有更多的理解。
在征求了老师汉斯·季默的同意之后,克劳斯·巴德尔特就来到了曼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