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艺术家》-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张充满成熟魅力的脸庞,在摄像机镜头前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到岁月的痕迹在眼角、额头肆意张扬,不得不说,现在的化妆技术的确十分高超,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化妆成为奔四的大叔,也看不出任何不自然的地方来。更值得玩味的是,罗宾·威廉姆斯在那双眼睛里清晰看到了岁月的沉淀,这可就不是化妆的功劳了。

        “你装狠的那一套,也许可以拿来骗骗你妈妈,或者本地警察。但在我面前,你还是少玩花样了。”这是威尔·多莫在审问死者同学时候的话语。

        一句话说来,没有关键词汇,也没有波澜起伏的转折,只是最简单的问话而已。顾洛北那张脸上,表情也再正常不过。一双眼睛深深地平视过去,彷佛能够穿透眼前少年的脸,看到他内心的想法一般,这让少年不由自主就避开了视线。

        面部表情,由脸上四十二块肌肉来带动,不同的肌肉运动可以做出成百上千种表情,就算是最简单的“喜怒哀乐”,根据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也可以透露出不同的讯息。

        现在顾洛北脸上的表情就是如此,波澜不惊的面容,眉头轻松写意地往上抬了一些,眼神直直地平视过去,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做出如此简单的表情。但伴随着台词的推进,只见那薄薄的嘴唇微微一抿,不动声色之间就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思考。待听到新的讯息时,左边的眉毛又轻轻一翘,眼底刹那间就多了一些琢磨。

        仅仅是一抿嘴、一翘眉,就把内心丰富的信息透露了出来。罗宾·威廉姆斯不得不拍手叫好。

        平稳的语调,轻重有序的语气,沉稳的表情,对案情一一抽丝剥茧,看似平淡无奇,但这小小的动作和变化之中,就把威尔·多莫这个人物形象完全塑造了起来。罗宾·威廉姆斯站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后面,通过监视器看到了那张俊朗面容上的每一丝变化,心中却是感叹连连。

        虽然这只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场景罢了,不要说矛盾冲突了,就连剧情的推进都显得比较缓慢。但顾洛北在镜头面前挥洒自如的演绎,光芒依旧无法遮挡。不同于之前一段时间磕磕绊绊的演出,今天这一组镜头下来,顾洛北感觉拍摄十分顺利,用一句笼统的话来说,就是有感觉了。

        问话结束了,威尔·多莫原本靠在桌沿上的身子往后一收,重新靠在了椅背上,眼睛长长地望了一眼,那眼底蕴含的意义悠长深远。忽的,眼睛往下看了看,浓密的睫毛把眼底所有的情绪都遮盖了去,只可以看到那深邃的轮廓。眼睑再次翻起来的时候,那双湛蓝的眼眸底下已经把所有情绪都收敛了起来,看来他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一个靠后的动作,一个往下看的表情,不是多么夸张丰富的表演,但这两个小动作却把威尔·多莫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都演绎了出来。

        “卡!”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声音在片场响起来,虽然他脸上依旧没有太多表情,但从他指挥现场工作人员的语气来看,他此时心情很是不错,对刚才那场戏显然很满意。

        “嘿,贝尔,干得好。”罗宾·威廉姆斯对着迎面而来的顾洛北笑着说到。

        进入剧组小半个月,虽然说不上十分熟悉,但演员同僚之间相互打招呼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看着罗宾·威廉姆斯那张大大的笑脸,顾洛北笑了笑,算是回礼了,回头看了看监视器,嘴里询问到,“刚才那一段如何?”确认每一场戏的优劣,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电影负责。

        罗宾·威廉姆斯没有动,却是笑着调侃了一句,“我说,干得好。怎么,还不相信我?”

        顾洛北没有立刻回头,在监视器上把刚才不到三十秒的表演看完之后,这才回头笑着说道,“威廉姆斯,你应该说我敬业才对。”这自称自赞的话在此时说来,反而有一种喜感,让周围的一圈工作人员都轻笑了起来。

        自从那天欣赏完极光的壮丽之后,顾洛北先是把“天光”的曲谱写了下来,而后就投入了拍摄之中。刚刚开始还是有些生涩,可随着拍摄的进行,顾洛北就逐渐得心应手起来。脑海里构想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表演了出来,更多时候,在表演之中还会有飞来一笔的灵感,融入表演之后,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是否突破了瓶颈,演技是否更上一层楼了,顾洛北不知道,但他很确定的是,自己又找回了表演的感觉。不仅如此,现在表演也更容易入戏,离开角色也不会那么困难了,更重要的是,对于角色细节的把握、气质的把握,顾洛北显然多了一些自己的理解。顾洛北相信,至少自己是取得了进步的。

        不过,演技可不是坐在那里参悟出来的,必须是把自己的理解和领悟融入表演之中,才能体现出来。顾洛北这几天拍摄的时候,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表现也一天比一天出色,虽然距离完全融会贯通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他的进步绝对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贝尔,不过如果你可以在说台词的时候,注意换气和停顿的时机,想必会更出色的。”罗宾·威廉姆斯满面笑容,半开玩笑地说到。他和顾洛北素昧平生,就算是有机会在一个剧组拍戏,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交情,不过他对于有才华有天赋的新人总是多了一份期待,不由自主就出口提醒了一句。但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罗宾·威廉姆斯的举动就有些倚老卖老、多管闲事了。所以,罗宾·威廉姆斯才选择了半调侃的口气说到。

        顾洛北却是一点都不在意,他自己就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又何曾在意过别人会说什么。反而因为罗宾·威廉姆斯的话而感兴趣起来,“你是指台词的重音吗?”如此简单的道理,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就学过了,不过变化成为台词,就有技巧了。

        罗宾·威廉姆斯在那双眸子里看到了求知的真诚,嘴角的笑容就更大了一些,“不不,是指每一句话的节奏,包括了轻重音、断点的选择、尾音的变化。这一点,我觉得你可以借鉴一下百老汇演员们对台词的运用和理解,当然,电影不需要百老汇那么夸张。”

        听到这话,顾洛北呵呵地就笑了起来,自己不就是百老汇摸爬滚打出来的嘛,心底对于罗宾·威廉姆斯的话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不过暂时把想法放在心底,反问到,“你对百老汇也有研究?”

        “最近十分热衷。”罗宾·威廉姆斯回答到。

        没有想到,顾洛北和罗宾·威廉姆斯却因为百老汇的话题而聊上了。

      第132章 棋逢对手

        罗宾·威廉姆斯会成为演员,完全就是突然的决定,在大学时因为选修课即兴表演艺术让他选择了演员的道路。以演喜剧出身,多才多艺的罗宾·威廉姆斯,对于百老汇一直都十分感兴趣,不想在这里就遇到了从外外百老汇起家的顾洛北。从外外百老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以平民身份走上百老汇的殿堂,这段经历任谁听来也是感叹连连的。

        顾洛北向罗宾·威廉姆斯讨教念台词的细节,演技不能教授,但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罗宾·威廉姆斯则听顾洛北话当年,两个人在等戏的空挡,还真是有说不完的话。这让希拉里·斯万克颇有些郁闷。

        其实在“白夜追凶”之中,顾洛北和罗宾·威廉姆斯是相互牵制的关系,而希拉里·斯万克饰演的小镇警察才是他的合作伙伴,顾洛北和希拉里·斯万克的对手戏绝对是占据了大部分的。顾洛北对于如何和女人相处很有一套,不过希拉里·斯万克对顾洛北这种类型的男人似乎不感冒,所以两个人倒没有进一步聊些什么。

        依稀记得两个人拍过第一场戏之后,顾洛北面带微笑地随口说到,“下一场戏的台词可以帮忙对对吗?”那段时间他状态不好,泰迪·贝尔也无能为力,所以他只是单纯地想寻求希拉里·斯万克这个剧中伙伴的帮忙罢了,不想自己的笑容实在太过“职业化”了,看在人家眼里,意义就不一样了。

        希拉里·斯万克没有笑,那凛冽的下颚微不可见地动了动,“我对你这种类型的男人没兴趣。”

        这倒让顾洛北哑然失笑了,难道是自己刚才下意识语气和表情都太过刻意了吗?原本顾洛北是没有这种意思的,现在反而被激出了几分笑意,“我是哪种类型的男人?”

        希拉里·斯万克看到顾洛北不仅没有受挫,脸上的笑容居然还更加灿烂起来,不由也笑了起来,“长得太帅。”希拉里·斯万克倒不是对顾洛北有敌意,毕竟两个人从未见过面,敌意从何而来。

        只是,去年奥斯卡影后的小金人为希拉里·斯万克迎来赞誉的同时,也迎来了奥斯卡的诅咒:“拿下影后的演员会倒霉三年”,在这三年之内无论是作品还是生活都会霉运连连。而她不幸地命中了。去年奥斯卡结束之后她拍摄的三部电影,无一例外地都悲催了,这让希拉里·斯万克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收回来,力求在事业上有新的突破。

        眼前的埃文·贝尔不是没有魅力,相反是太有魅力了,不过一来不是希拉里·斯万克的那盘菜,二来她希望把注意力集中到电影上,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她结婚了,已经有五年婚史。所以才对顾洛北的搭讪有些过于敏感了。

        此时听到顾洛北如此反问,说完“长得太帅”之后,希拉里·斯万克也不由笑了起来。

        顾洛北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我会当做是你对我的称赞记下来的。”希拉里·斯万克的笑容不由又更大了一些。

        不过,这就是顾洛北和希拉里·斯万克唯一的交集了,之后私底下两个人都没有过多的交流。没有想到,顾洛北和今年已经五十岁的罗宾·威廉姆斯却因为百老汇的话题,而变得熟悉了起来。

        十八岁的顾洛北,五十岁的罗宾·威廉姆斯,的确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了。但在罗宾·威廉姆斯看来,十八岁的顾洛北却拥有超过同龄人,甚至超越三十代四十代的沉稳,两个人平辈论交,一点也不别扭,反而相谈甚欢。

        片场外的好交情,对于电影的拍摄有十分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手戏,更是能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白夜追凶”之中,威尔·多莫和沃特·芬茨就是这样一组对手。如果罗宾·威廉姆斯没有办法把顾洛北当做对手来看,或者是顾洛北的表现远逊于罗宾·威廉姆斯,那么这种对抗就完全失去了意义,电影也就失去了色彩。

        对手戏,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两个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敌对或者战争等,那种火花四射的【创建和谐家园】可以成为一段经典。不同于独角戏一个人掌控全场,对手戏更多需要的是配合。作为对手,互相牵制的同时,又能够互相配合,碰撞出最激烈的场面。就如同体育比赛一样,强强相碰,才能够让观众犹如做过山车一般大呼过瘾。真正优秀的对手戏,也是如此。

        随着顾洛北的进入状态,克里斯托弗·诺兰才又找回了属于他的拍戏节奏;同时,威尔·多莫和沃特·芬茨的对手戏也越发精彩起来。

        现在正在拍摄的这场戏是在湖面上的客艇上进行拍摄的,也是威尔·多莫和沃特·芬茨最重要的一次交手。这段戏的背景是威尔·多莫已经认定了沃特·芬茨就是凶手,但同时,威尔·多莫在迷雾之中失手误杀了自己的同事哈普,这也成为沃特·芬茨威胁威尔·多莫的把柄。在这种情况下,沃特·芬茨利用语言一步一步的引诱威尔·多莫与他一起合作,制造假证据,把两起杀人案件都嫁祸到别人身上。

        忍受着失眠困扰的威尔·多莫,此时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但眼底的疲态却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若隐若现,他对着走在自己前面半步的沃特·芬茨说到,“你以为你有我的把柄,我会为了维护名声而放你一马。”那双眼睛虽然没有看到布满血丝,但焦距明显已经拉远了,在周围的景物之间流离——属于警察的那种专注力已经悄然在涣散了。

        站在游船上的支柱杆旁边,沃特·芬茨停下了脚步,靠在杆子上,双眼波澜不惊地看着距离自己不到八英寸的脸孔,“你是为了保住你的性命。”在那双湛蓝的眼眸里,沃特·芬茨敏锐地捕捉到了开始涣散的焦距,他抿了抿嘴角,面上依旧波澜不惊,“你逮过的坏蛋都会被放出来,哈普死了你就不用担心了。”说话的时候,沃特·芬茨下意识地就会把目光移开,待话说完之后,才注视到威尔·多莫的脸上。

        如果是平时,敏锐的威尔·多莫显然马上就能发现这个微小的细节,但奈特幕小镇的极昼显然已经让他判断力开始混乱了,他的眼神漫不经心地在游弋,沉重的眼皮不断在和下眼皮亲密接触,明明已经困得要死了,但脑袋又一团糟,根本睡不着,他的精神就要到极限了。

        强打起精神,威尔·多莫把脸擦着支柱杆,逼近沃特·芬茨,他的眼睛职业性地朝对方双眼望去,在视线接触的那一秒,沃特·芬茨眨了两次眼,视线往左侧飘了飘,然后才对上了威尔·多莫的眼睛。威尔·多莫总觉得自己似乎错过了什么,但大脑就是一团糨糊,无法做任何思考,他只是凭借着残余的理智说到,“你忘了凯伊·科奈尔。”凯伊·科奈尔,就是这次凶杀案的死者,一名十七岁的少女。

        即使威尔·多莫的精神已经逼近了极限,但他坚定犀利的眼神依旧让沃特·芬茨不由自主避了避,视线往右下角瞄了瞄,又再次抿了抿嘴角,“这是你的选择。”说完这句话,沃特·芬茨眼睑又垂了下来,虽然只有不到一秒的时间,但他却似乎是在说服自己,也是在揣摩对手,很快,沉着冷静的他没有任何缝隙地就接着说了下去,“你不想造成更多受害人,你很实际,这是你的职责。”这一次,沃特·芬茨的眼睛直视着威尔·多莫了,显然他已经找到了办法。

        错失了再一次良机的威尔·多莫,眼皮又开始往下耷拉,他的注意力在无形之中,已经开始跟着沃特·芬茨走了。他那若有所思的眼神,还有不甘心张了张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的嘴唇,出卖了他内心的错杂。

        “你很难抉择,但是你要了解,我们的处境一样。”沃特·芬茨一下就捕捉到了威尔·多莫眼睛和嘴唇的细微变化,声音不由加重了一些,显然自信心上来了。相反,威尔·多莫不由自主避开了沃特·芬茨的眼睛,把自己的眼睛闭上了,大脑的纷乱和混杂似乎都在那一双浓密的眉毛上舞动,“你不想杀哈普,我不想杀凯伊,他们一定不信,我们必须合作。”

        这时,沃特·芬茨和威尔·多莫的眼神第三次接触到了,不同的是,沃特·芬茨的眼神柔和带有诱惑力,而威尔·多莫的眼神已经模糊了,他甚至连睁开眼皮都十分困难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轻易地读出“他现在所有思绪都跟随着耳边的声音在走”这个讯息。

        “我们要找一个代罪羔羊。”沃特·芬茨说话时冷静沉稳,就好像说晚上吃什么一样理所当然,威尔·多莫又避开了视线。

        “你要我做什么?”威尔·多莫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爬上来一般,沙哑无力,充满了焦躁和不耐。

        但这句话对于沃特·芬茨来说,无疑是喜讯,他终于说服了威尔·多莫!他的嘴轻轻张了张,很快又闭了起来,要不是那轻吐的一口气,根本不会有人发现他刚才的心潮澎湃。

        “卡!”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声音里带着淡淡的喜悦,就连通过喇叭传出来的声音都可以听到雀跃的因子。

      第133章 借力打力

        别看刚才那场戏没有激烈的交锋,只是两个男人在那里对台词,但正是这种没有硝烟的对抗,仅仅通过语言构建起来的紧张氛围,才是对演员功底最大的考验。

        眼睛、眉毛、鼻子、视线,两个演员的任何一个表情任何一个动作,都是角色情绪的体现。这种返璞归真的表演,需要强大的控制力,把所有的精彩通过一个个细节不动声色地渲染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克里斯托弗·诺兰对于刚才的这场戏,显得十分满意,顾洛北和罗宾·威廉姆斯的交锋,那种隐藏在平静湖面底下的攻守转换,迸发出了让人炫目的火花。拍出来的效果比克里斯托弗·诺兰构想地还要好一些,顾洛北的表现着实超乎想象。

        对于顾洛北在“死亡幻觉”之中的出色表现,克里斯托弗·诺兰至今记忆犹新。有对比就有高下,在刚才这场戏中,克里斯托弗·诺兰清晰地感觉到了顾洛北的突破。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顾洛北展现了完全不同魅力的同时,又没有失去只属于他的特色,这才是一名演员最为出色的地方。克里斯托弗·诺兰不知道如果让阿尔·帕西诺来演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的,他只知道,采用顾洛北作为主角,甚至不惜对威尔·多莫的背景资料做了一些调整,绝对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突破了瓶颈,又经过了罗宾·威廉姆斯点拨的顾洛北,此时的演技变得更加收放自如了,而且控制力也更出色了。还记得在拍摄“狙击电话亭”时,顾洛北因为太过投入,把所有精力都耗尽而脱力,现在再让顾洛北去表演,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了。

        其实不要说克里斯托弗·诺兰了,就连顾洛北和罗宾·威廉姆斯自己,都可以感觉到血管里的热血沸腾。在刚才的对手戏之中,顾洛北毫无疑问地把自己所有的底蕴都发挥了出来;而罗宾·威廉姆斯也在那细微的眼神交错之中,酣畅淋漓地把角色的魅力完全展现了出来。对于演员来说,这就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拍摄完这整场对手戏之后,顾洛北和罗宾·威廉姆斯两个人交叉着双手在监视器之后,屏住呼吸观看刚才的表演,这不仅是对演出效果的确认,也是演技的再学习过程。

        这时,顾洛北感觉有人轻轻拍了拍自己的手臂,回头一看,赫然是剧务,只听见剧务轻声说到,“外面有记者要采访你。”顾洛北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做出了反应,摇了摇头。然后就又回头关注刚才拍摄完成的片段了。

        留下剧务站在原地一脸悲催的无奈表情。作为一名演员,顾洛北有权力选择接受采访与否;但作为一个剧组,外面那三十多名记者对于并不是封闭拍摄期间的“白夜追凶”来说,无疑是一个宣传的大好机会。这些记者为了追寻顾洛北的新闻,都大老远地赶过来阿拉斯加了,怎么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才对。剧务想了想,最后还是找上了制片人之一艾玛·托马斯。

        “白夜追凶”的制作人包括了乔治·克鲁尼、史蒂文·索德伯格这样的大牌,但他们并不经常性地出现在片场,主要都是艾玛·托马斯在现场负责调节问题。

        听到了剧务的汇报,艾玛·托马斯指略微沉吟思考了一下,就给出了答案,“把记者放在那里晾一会,就会离开了。”听语气居然是支持顾洛北行为的,“如果明天再来的话,也如此。后天还来的时候,你找一个贝尔休息的空档,再去让他接受一下采访。”

        不得不说,艾玛·托马斯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

        记者绝不是无聊没事干,才大老远跑来阿拉斯加的,他们会为了采访顾洛北而亲自赶来,就说明有新闻价值。那么,没有采访到顾洛北,记者寻找新闻的本能肯定会从“白夜追凶”剧组下手。毕竟,这是一部引起不小关注的电影,前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做导演,两位大牌做制作人;后有最后时刻顾洛北爆冷击败阿尔·帕西诺成为男主角,再加上罗宾·威廉姆斯、希拉里·斯万克,剧组本身也是有很多新闻的。

        所以,艾玛·托马斯故意冷落这些记者两天,反而会激起这些记者搜刮新闻的本能,无形之中就对电影进行了免费的宣传。

        而关于顾洛北,艾玛·托马斯只提到了一句“休息的空档”,就可以看出来艾玛·托马斯对大局观的掌控能力了。她清楚地知道,某种意义上,顾洛北和她丈夫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一类人,投入工作之后,就会全情投入。在这个节骨眼上打断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去接受采访,那是不可能会成功的事。休息的空档,才是合适的时机。

        事实的发展也如同艾玛·托马斯的预料,等待不耐烦的记者们开始一点一点挖掘“白夜追凶”的新闻,发回公司交差。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媒体上关于“白夜追凶”的新闻在电影开拍了近两个月之后,又再次多了起来。

        特别是有篇新闻提到了顾洛北和罗宾·威廉姆斯的对手戏将会成为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这篇新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罗宾·威廉姆斯是谁,大家都知道;但顾洛北是谁,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还是关于奥普拉脱口秀的,那就是说,一名独立音乐人在演技上也有出色的天赋,和罗宾·威廉姆斯互飙演技?这完全就是天方夜谭。于是,网络上在小范围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在圣丹斯电影节见识过顾洛北出色演技的小众支持者们,坚定地认为对手戏会成为“白夜追凶”最大的看点;其他不认识顾洛北、或者仅仅通过奥普拉脱口秀知道顾洛北的群众们,自然是抱强烈质疑态度,甚至是否定态度的。

        不过由于目前支持顾洛北的影迷群体力量实在是太小,毕竟顾洛北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上映,倒是首张单曲掀起了一股独立音乐人的风暴。就算是顾洛北的歌迷,对于顾洛北在电影方面的表现,也不会盲目地抱着乐观的态度,毕竟对方可是罗宾·威廉姆斯。所以反对、嘲笑的一方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不管如何,“白夜追凶”这部作品却是再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线里。

        进入五月份以来,“埃文·贝尔”的名字就好像横空出世一般,占据了诸多新闻的重要版面。先是奥普拉脱口秀的惊艳,接着是“只是一个梦”的大热,其中还要夹杂着苹果公司关于数字音乐商业化的推进,再有和前乐队的纠葛,现在又冒出关于演技方面是否出彩的辩论,仅仅一个埃文·贝尔就让新闻的娱乐版面热闹非凡。

        而这也是记者们不远千里来到阿拉斯加奈特幕小镇追逐顾洛北的原因。自从奥普拉脱口秀播出之后,奈特幕小镇已经迎接过四批记者了,其中就包括被顾洛北讽刺地说不出话来的艾略特·卡特,今天这是第五批。

        仔细回想一下,就在两个月之前,就在奥普拉脱口秀播出之前,顾洛北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独立音乐人,认真地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享受着这惬意的人生。原本还以为真正的关注,至少也要等“死亡幻觉”公映之后了,不想,“只是一个梦”却率先拉开了顾洛北的歌手生涯。

        记者本来就是追着新闻、追着焦点、追着争议跑的,虽然顾洛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人,但这并不妨碍记者们开始追逐顾洛北的步伐,只要有焦点有爆料,即使是普通人,记者也不会吝啬自己的精力。更何况还是近两个月话题不断的顾洛北,不要说是阿拉斯加了,就算离开美国,估计也还是会有记者找上门的。

        不过,这一次记者们再次找来奈特幕小镇,并不是因为和忧郁心境的纷扰,而是另有焦点的。

        关于顾洛北和忧郁心境的是是非非已经被互联网那庞大的信息流淹没了,人们连昨天晚餐的菜单都会忘记,又如何会记得一起小小的乐队【创建和谐家园】呢。事实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在心中对这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谁也无法做判断,只能等待时间证明了。

        就目前而言,忧郁心境闭门改造;顾洛北发行二单“海阔天空”、三单“最后”,并且取代阿尔·帕西诺正在拍摄“白夜追凶”,形势一目了然。

        这一次记者们拜访奈特幕小镇,就是因为三周之前,顾洛北同时发行的两张单曲,“海阔天空”和“最后”。这两张单曲在舆论的暴风雨中淡然发行,“海阔天空”更是忧郁心境和顾洛北那段历史的焦点曲目,关注度一时无人能敌。

        如果说原本只是因为对八卦感兴趣,对顾洛北版本和忧郁心境版本的“海阔天空”有好奇,那么听过歌曲之后,就不得不承认,顾洛北的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了。而“海阔天空”和“最后”两首歌背后的故事,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梦想。

        在这种情况下,“海阔天空”和“最后”的成绩步步走高,让顾洛北成为进入2001年来最闪耀的音乐新人。

      第134章 强势新人

        “贝尔,这里是‘美国周刊’。请问你对于‘海阔天空’仅仅发行三周就拿下了公告牌单曲排行榜的冠军,有什么感想?”“美国周刊”和全美销量最高的音乐杂志“滚石”同属于一家公司,不过“美国周刊”涉足比较广泛,电视剧、电影、音乐、明星生活等等都涵盖。顾洛北对这本杂志最大的印象就是时尚方面敏锐的眼光,挖掘了不少新生代中的时尚偶像,目前这本杂志的销量在美国可以排进前五名。

        “冠军了?”顾洛北显然一脸意外,他最近整个人都沉浸在威尔·多莫这个角色之中,实在是没有精力去关注其他事了。“那我要祝贺我自己一下才行。”顾洛北这略显轻松的自我调侃,让记者们都轻笑了起来。

        也许是拍戏进入状态了,也许是“白夜追凶”已经进入后期拍摄阶段了,也许是演技的进步不会在沉迷在角色之中无法自拔了,顾洛北今天对记者的态度完全可以说是如沐春风。这让不少记者松了一口气,倒不是说他们害怕顾洛北了,只是像艾略特·卡特那样被针锋相对,着实不是一件幸运的事,他们旁边笑话笑话就可以了,只希望顾洛北的炮火不要朝向自己。

        “那谁能告诉我另外两首歌的成绩?”顾洛北满面笑容地问到,他倒不是真的想知道排位表,只是作为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罢了。

        但却真的有记者回答到,“‘只是一个梦’第二,‘最后’第五。”只见那名记者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贝尔,这里是‘公告牌’。”公告牌,作为全世界最权威的音乐排行榜之一,他们自然也有每周一期的杂志,对排行榜上的歌曲进行详尽的介绍。

        经过两周的打榜,“海阔天空”凭借强大的话题性,以单周二十万张的实体销量,成为了顾洛北首支冠军单曲;而“最后”也依靠着良好的口碑,销量小幅度上升,十万五千张的销售数字,让它成功跻身前五名。

        今天顾洛北来见记者并没有安排特别的场地,就是小镇上一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顾洛北站在一个台阶上,而三十多名记者站在下面,泰迪·贝尔在旁边负责维护秩序,仅此而已。

        在泰迪·贝尔的点头示意下,那名来自公告牌杂志的记者开口提问了,“单曲榜的前五名你一个人就占据了三个位置,创造了一个对于新人来说不可思议的好成绩,请问你有何感想?”

        “你们似乎都很关心我的感想。说实在的,听到好消息,除了开心之外,还能有什么感想?”顾洛北轻松自如的回答,让现场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起来。其实不能怪记者,在切入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提出一个比较空泛的提问,比如感想或者心情,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再从回答之中找到第二个切入点。

        虽然顾洛北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大家都哄笑了起来,但还是有记者找到了新的切入点,“贝尔,这里是混合器(Blender)。最近大家一直在关注着,iTunes现在的下载排行榜的前三名正是‘海阔天空’、‘只是一个梦’和‘最后’,其中‘海阔天空’一周的下载量更是突破了二十一万,‘最后’的单周下载量也突破了十五万。如果你没有把数字音乐版权签署给苹果公司,这些下载量都转化为实体销售,是不是意味着你在公告牌上的成绩还能更加出色呢?”

        “混合器”这本杂志是1997年创建的,至今不过四年时间,却因为其精彩的文风、激进的言论,包括对独立音乐的大力关注,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强势追赶美国音乐杂志的领头羊“滚石”和“自转”。目前销量稳居第三。

        了解“混合器”的人,就不会奇怪,这名记者抛出的如此【创建和谐家园】的问题了。

        “海阔天空”和“最后”面世之后,实体销量和数字音源销量齐飞的局面,已经有无数家媒体在讨论了,分析其中的利弊、分析未来的前景、分析数字音乐商业化的可行性、分析反盗版数字音源技术的可能性,苹果公司的安迪·罗森、第一个试吃螃蟹的华纳唱片都被媒体狂轰滥炸过,虽然苹果和华纳双方面都坚持:时间会证明数字音乐商业化是可行的。但媒体依旧没有就此作罢的打算。毕竟,如果数字音乐商业化真的全面推行了,那就是整个音乐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甚至有许多悲观主义者已经开始预言唱片行的倒闭了。

        不过,在这股漩涡之中,顾洛北却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独立音乐人,他是苹果公司iTunes目前除了华纳唱片之外的唯一客户,还称霸了iTunes两个月来的下载排行榜。这个问题顾洛北是不可能忽视而过的。

        但在这之前,奥普拉脱口秀结束之后,顾洛北就进入了“白夜追凶”剧组,随后又有和忧郁心境的你来我往,所以记者一直都没有机会采访到顾洛北。奥普拉·温弗瑞也颇为扼腕,节目录制当时iTunes的威力并没有显现出来,所以没有引起她的重视,否则在节目上直接和顾洛北面对面交谈,那绝对会让那期节目的收视率再上一个台阶的。今天,“混合器”总算接着“海阔天空”和“最后”的机会问了出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5: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