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艺术家》-第3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不会说为了梦想可以付出一切什么的空话,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后悔罢了。”顾洛北脑海里又想起了那句话,生如夏花、死若秋叶。

        顾洛北的话让奥普拉·温弗瑞有些意外,包括她自己在内的一般人,此时都会说出一些类似口号的话语,比如一切都是为了梦想之类的。但顾洛北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如此真性情,让人佩服。

        奥普拉脱口秀最大的特点不在于奥普拉·温弗瑞本人口才有多么多么出众——虽然她的口才的确出众,而在于奥普拉·温弗瑞总是能够把握住问题的核心,打动每一位观众,让观众们随着奥普拉·温弗瑞的采访情绪起伏,或哭或笑。

        今天的采访,颇为复杂,有笑点,有矛盾,有感动,更多还是淡淡的温馨,让现场参与录制的观众都领略到了独立音乐人的坚持。所谓独立音乐人,其实核心意思并不在于音乐是主流还是小众,也不在于是否有大公司的背后支持,真正的意义是独立自主,坚持自我。这才是独立音乐人与众不同的特点。

        顾洛北今天的发挥只能算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亮点,可以看出其实他还是有一点小紧张的。电视节目不同于演戏,也不同于表演,更不同于新闻发布会,这是一种互动的艺术,是一种把握节奏、把握气氛的艺术。顾洛北没有经验,一直到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才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口才出现。

        即使如此,奥普拉·温弗瑞还是觉得顾洛北的表现在期待以上了,无论是对自我的准确定位,还是对独立音乐人和主流音乐人的直言不讳,特别是顾洛北在如此重大节目上表现出来的沉稳和自如,更加显得这位少年的大气,也成功地制造了不少看点,让这期节目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说了这么多,独立音乐人也好,主流音乐人也好,归根究底也还是要用音乐说话。接下来就请埃文·贝尔现场为我们演唱一曲,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坚持。”奥普拉·温弗瑞简洁明了地把情况导入了顾洛北的现场演唱环节,单从这语言归纳能力就可以看出她身为脱口秀女王的能力,“有请,‘只是一个梦’。”

        刚才录影中断了一会,顾洛北就已经抱着吉他在沙发旁的高脚凳上坐好了,此时听到奥普拉·温弗瑞的衔接,眼前对准顾洛北右手手指的一号摄像机红灯亮起,他就拨动了琴弦。

        第一段主歌,顾洛北按照吉他版本直接弹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脆响在摄影棚里环绕起来,这是一种来自耳朵的惊艳,所谓听觉盛宴就是指此时。最朴素的吉他声,却恰恰把顾洛北清澈的嗓音完整地烘托出来,那在尾音沙哑之中蕴藏的忧伤,轻轻撩拨每个人的心弦。

        “我在想着她,想着我,想着我们,我们将会去哪里?睁开我的眼,发现这仅仅只是一个梦。所以我跋涉回来,从那条路,她也会回来吗?没有人知道,然后我意识到,这仅仅只是一个梦。”

        第一小节演唱完毕之后,顾洛北那修长的手指用力往下一压,琴弦和空气、手掌和琴箱碰撞出一声脆响,所有人都从那醉人的歌声中响了过来。不过仅仅是一秒不到的时间,充满活力的节奏声就在耳边响起,这是电子节拍器的混音。顾洛北重新进行了编曲,专门为今天的演出在伴奏之中添加进去的,由舒缓到欢快,甚至激昂,一个巧妙地转换,就让“只是一个梦”直接进入了嘻哈版。

        自从听了葛瑞·列侬“只是一个梦”之后,这立刻成为了他最近的挚爱,放在办公室的电脑里,心绪烦乱时就点开来听一听,整个人都会安静下来。搞笑的是,这明明是一首嘻哈歌曲,适合在夜店播放的快歌,却让葛瑞·列侬当做安神曲来使用,确实让人哭笑不得。

        今天,葛瑞·列侬大清早,就来到了办公室,不过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投入工作之中。而是来到了茶水间,公司的茶水间配备了一台电视,供大家休闲的时间看看新闻。不过平时大家都十分繁忙,这台电视更多时间都仅仅是摆设而已。

        走进茶水间,不少人都聚在了里面,大部分人都到公司不久,过来泡上一杯咖啡,就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葛瑞·列侬的到来,让大家都纷纷打起了招呼。不过葛瑞·列侬却没有如同往常一般,走向咖啡机,而是走向了乏人问津的电视机。

        “嘿,葛瑞,今天有什么新闻吗?”同事之中有人好奇地问到。

        葛瑞·列侬没有回答,把电视机打开,纷杂的声音立刻加入了茶水间的讨论之中,不过很快,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跟随听觉和视觉本能地把视线投向了电视机。只见葛瑞·列侬调了几个台,最后在奥普拉脱口秀的节目前停了下来。

        “葛瑞,什么时候你也开始成为家庭主夫了?”同事的声音引发了大家的哄笑声,在这些白领之中,认为奥普拉脱口秀都是家庭主妇们才会收看的节目。

        葛瑞·列侬却是一点也不介意,回头露出一个笑容,“我妈在录制现场成为了旁听观众,让我一定要关注。”

        “你是认真的吗?”有人如此问到,立刻就有旁人回了一句,“【创建和谐家园】,葛瑞在逗你呢。”又是一阵哄笑声。枯燥无味的办公室生活,大家总是需要找一些乐子的,所以茶水间的这种调侃总是让人心情愉快。

        “嘘,听。关于这点,我是认真的。”葛瑞·列侬说完,就把电视的声音调大了一些,然后静静地靠在窗户边观看了起来。

        此时正好播放到顾洛北调吉他的画面,在奥普拉·温弗瑞的介绍之下,这一期节目真正的【创建和谐家园】也就到来了。

        “工作,到工作的时间了。”茶水间里有人响亮地说到,并不在意有人在收看电视。毕竟这才是上班时间应该做的事,不是吗?很快,茶水间就有两个人走出去了。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媒介,它可以从旋律之中、从歌词之间,传达一种真实的情感,也许是幸福,也许是忧伤,也许是开心,也许是孤独。不管你是否喜欢,也不管你是否介意,总有一种情感可以打动内心。

        木吉他的声音清新自然,清脆动听,在太阳初升的清晨总是可以带来晨雾般的清爽。顾洛北的声音十分干净,总能让人想起雪山上蜿蜒而下的冰川水,亦或者是清澈见底的蓝天,心中无论有什么负面情绪,在这种音符之中,头顶的乌云总是能够轻轻拨开,让嘴角勾勒起淡淡的微笑。对,微笑,也许不大不灿烂,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悉悉索索的茶水间安静了下来。

        葛瑞·列侬没有去理会身边的同事,只是笑着,静静地听着。如果说喜欢一名歌手是一件很幼稚的事,那么葛瑞·列侬愿意大方地承认,他现在就在做这件幼稚的事,这位无拘无束地抱着木吉他弹唱的少年,这首拨动心弦的“只是一个梦”,他很喜欢。

        奥普拉脱口秀的录制现场一片寂静,鸦雀无声,通过导演摄像机镜头的余光,可以看到坐在旁听席上的观众们,或捂着嘴巴不可思议,或露出安详享受的神情,或泪光闪闪感动不已。旁听观众大多都是奥普拉脱口秀的忠实观众,他们也许更加情感化一些,所以轻而易举地就被那位弹着吉他的少年打动了。

        但是站在葛瑞·列侬的身边,那几位都市白领,也不由张开了嘴巴,眼神有些迷离,一副享受的模样。这就足以说明写什么了。

        就在这时,吉他弦一按,曲调变幻,清新抒情的旋律变得欢快激昂起来,那嘻哈的节奏让人不由点着头拍着手合着拍子。眼底的享受进化为了沉醉,这是一种让人一起融入的节奏,也是一种让人内心震撼的节奏。

        忽的,葛瑞·列侬听到了耳边的喧闹声,眉头不由皱了皱,这声音已经打扰了他对顾洛北现场演奏的享受,现场的演唱可比CD好听了太多太多,这才是真正的听觉盛宴。一回头,葛瑞·列侬就被茶水间的景象吓了一跳,近二十名公司同事,都挤在了茶水间里,包括刚才离开的两个人,大家都用身体的部分打着拍子,脸上浮现的笑容,却呈现出一个模式。

        “如果你曾经爱过一个人请举起手来!”

        哗,茶水间里举起了一片的手。一切就和奥普拉秀的录影棚里,一模一样。

      第123章 四千万人

        葛瑞·列侬一直到二十分钟之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只因为表演结束之后,所有人都纷纷在询问葛瑞·列侬,“嘿,葛瑞,刚才那小伙子是谁?真的是太棒了。”

        “葛瑞,那是什么歌,太他妈给劲了!”

        “葛瑞,我喜欢这小子,他叫什么名字。”

        “葛瑞”、“葛瑞”、“葛瑞”……一片的声音之中,夹杂着大惊小怪的声音,“珍妮弗,你是哭了吗?上帝,这只是一个秀,一个秀!”之后伴随着一阵哄笑声。

        葛瑞·列侬第一次觉得,原来他的办公室也有如此多八卦。欢笑,泪水,感动,忧伤,激动,仅仅在四分钟之内,让葛瑞·列侬看到了办公室里神情最多的画面。此时,就算坐在办公室里,也依旧可以看到玻璃门外议论纷纷的身影。

        白领,这群人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工薪阶层,他们早已经不是追星、喜欢偶像的年龄了,就算喜欢某位歌手某位演员,他们也更习惯在私底下支持。当然,茶水间里偶尔的八卦也是常有发生的,但只是下午茶话题罢了。

        虽然平时都是交情不错的同事,但也仅限于此,大家只是同事而已,不会关心对方的私生活,只有上班时候的交集。这就是纽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办公场合。但是今天,像此时此刻一般,大家的内心都有感触,并且流露出来,的确罕见。但就算主动打开电视机的葛瑞·列侬丝毫不例外,也许正是这个年纪,才更加能够理解“只是一个梦”歌曲里的情感。毕竟,在他们过去三十多年中经历的感情中肯定有一段是铭心刻骨的。有了阅历,对这首歌的理解就越加深刻。

        葛瑞·列侬一直很吃惊,埃文·贝尔这样一位十八岁的少年,不仅能够创作出“只是一个梦”这样的歌曲,更重要的是,他的演绎更让人吃惊。那种岁月的沧桑感,那种深切的体悟,直击人心。

        今天奥普拉脱口秀的现场演出,让听过“只是一个梦”无数遍的葛瑞·列侬惊艳了,埃文·贝尔的现场感染力着实惊人,无论是抒情版还是嘻哈版,都散发着让人痴迷的魅力。

        突然,葛瑞·列侬有些羡慕奥普拉脱口秀现场参加录制的观众们,在现场倾听这阙天籁,有会是一种如何的震撼呢?葛瑞·列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开始描绘画面。而当出席埃文·贝尔演唱会的想法出现在葛瑞·列侬脑海里之后,他就挥之不去了。葛瑞·列侬不由笑了笑,也许埃文·贝尔正式开演唱会时,他真的会像十几岁的毛头小子一般,去通宵排队购票的。

        不过抬头看看外面兴奋万分的办公室,葛瑞·列侬就知道,他不是孤单的,至少他的同事们也一样被“只是一个梦”打动了。这也是葛瑞·列侬上班以来,见到同事们情感暴露在空气之中最丰富的一天。也许,今天奥普拉脱口秀之后,这首单曲的销量可以有不少的起色。

        同样的事,不仅仅是发生在奥普拉脱口秀的摄影棚里,让现场参与录影的观众们都倍受感动;也不仅仅是发生在葛瑞·列侬工作的办公室里,让这些白领们都暂时忘记了工作的繁忙尽情欢笑;还发生在了北美洲大陆的各个角落。

        瑞莎·罗茜,去年圣诞节之前,巧遇顾洛北和安妮·海瑟薇的歌迷。她不是奥普拉脱口秀的忠实观众,今天也只是吃早饭时无聊打开了电视,在转台的过程中,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这让她放下了手中的遥控器。

        瑞莎·罗茜不由自主放下了汤匙,闭上眼睛,听着从电视里传来的悠扬旋律,那就宛若是天籁一般,让人陶醉。一曲“最后”让她喜欢上了忧郁心境;一曲“海阔天空”让她认识了埃文·贝尔;一曲“只是一个梦”让她读懂了埃文·贝尔。

        欢快的吉他声,在清新和欢快之间穿梭的乐符,在瑞莎·罗茜的心尖上轻盈舞动。这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她不得不再次感叹,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的确表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这一曲“只是一个梦”,旋律和歌词之间的巨大冲突,恰恰透露出了岁月沧桑之后所带来的淡然。

        只是一个梦,何其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无数人的无奈和伤痛。瑞莎·罗茜忽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条新闻,说奥普拉·温弗瑞被一首歌打动,所以直接邀请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埃文·贝尔,登上了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这也是瑞莎·罗茜准时收看这期奥普拉脱口秀的原因。

        此时,瑞莎·罗茜却是明白了所谓“打动”的深意,这首歌的确拥有这个能力。或者说,是埃文·贝尔拥有这个能力,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在每一首歌里表现出来的感染力,轻而易举就能够触摸到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份感动,让瑞莎·罗茜牢牢地印在了脑海深处。

        泰勒·斯威夫特抱着自己的双膝,双眼迷离地看着屏幕。她还太小,今年尚未满十三岁,成人世界的爱情故事她才刚刚有所了解,但“只是一个梦”里深沉的故事她却还无法理解。爱情里的伤痛和纠葛,泰勒·斯威夫特现在也只是根据肥皂剧的故事描绘出一个大概而已。不过,这并不影响她眼里的崇拜。

        这个男人,就是那个在纳什维尔街上遇到的男人,吉他上“埃文·贝尔”名字的刻痕似乎还在指尖残留。这几个月来,她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学习吉他,只因为那双在阳光之下舞动的双手带有让人痴迷的魔力,这让她相信了,音乐是一种魔法,能够打动人心、治愈人心的魔法。这位年纪未满十三岁的小姑娘,人生第一次有了一种叫做“梦想”的色彩。

        泰勒·斯威夫特不由自主摸了摸指尖的伤口,这是第三次被吉他弦划破手指了,疼痛的触感让她的心颤了颤,可摸到伤口周边已经稍微僵硬一些的老皮,嘴角的笑容就不由勾勒了起来。泰勒·斯威夫特知道,这是指尖要起茧的标志,等指尖有了老茧,就不怕再被割破手了,虽然这有可能让她的嫩手变粗,但她心甘情愿。

        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泰勒·斯威夫特对于当初街头听到的那句,“学习吉他很难,但其实也不难”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今天,在奥普拉脱口秀里,泰勒·斯威夫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解,只要自己肯努力,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被克服!

        电视里传来的旋律,再次坚定了泰勒·斯威夫特的信念。自己创作,自己弹唱,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做自己热爱的音乐,埃文·贝尔的一举一动都让泰勒·斯威夫特憧憬不已。独立音乐人,这就是她的梦想。

        当梦想的萌芽在心中悄然种下时,它就有可能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ŵçÊÓ»úÀïÄÇ¿¡ÀʵÄÉíÓ°£¬Ì©µÏ¡¤Ë¹Íþ·òÌØÁ³ÉÏÕÀ·Å³ö²ÓÀõÄЦÈÝ£¬ÑÛµ×µÄã¿ã½ÔÚÇ峿µÄÑô¹â֮ϣ¬ìÚìÚÉú»Ô¡£

        这一期奥普拉脱口秀于四月三十日周一播出,据收视率统计显示,这期节目取得了平均收视人数四千万的好成绩,最高瞬间收视是演唱“只是一个梦”的瞬间,突破了四千六百万的收视人数,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奥普拉脱口秀的最好成绩!

        目前,奥普拉脱口秀每周播出五期节目,每周的平均收视为三千万,要突破四千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顾洛北这个籍籍无名的独立音乐人却成功了,令人侧目。

        正如所料,新闻媒体都对这期奥普拉脱口秀里顾洛北的各种言论进行了放大、强化,甚至把顾洛北当做独立音乐人的代表,和主流音乐进行宣战。

        唯恐天下不乱的“首映”记者艾略特·卡特就在杂志的网站新闻上写到:贝尔宣称,去你的主流音乐,我要坚持自我!内容更是尽所能地讽刺顾洛北把所有主流音乐人踩在脚底下,表示了不屑。

        经历了“狙击电话亭”开机仪式的羞辱之后,艾略特·卡特显然已经成为了“倒贝尔派”的先锋人物。虽然他是一名电影记者,但面对奥普拉脱口秀这个备受瞩目的主题,艾略特·卡特还是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在网站上对顾洛北进行了大肆抨击。

        在这种新闻的煽风点火之下,奥普拉脱口秀又再次制造了话题,听说之后又录制了一期独立音乐人和主流音乐人的辩论赛,效果依旧不俗。但这都是后话了。

        与负面新闻相对应的,正面新闻也不少,“娱乐周刊”的威廉·伍德就对节目上顾洛北的沉稳、机智大加赞赏,而其中关于独立音乐人的言论更是说出了独立音乐人的心声。威廉·伍德还写了一篇关于独立音乐人的专稿,得到了“娱乐周刊”主编的称赞。

        与此同时,独立音乐人也都对顾洛北表示了强大的应援,无论是准确明智的自我定位,还是聪明睿智的自我阐述,都让无数观众对独立音乐人有了新的认识,这也让一直处于弱势的独立音乐人群体第一次团结起来,受到了瞩目的同时,也对顾洛北赞不绝口。

        一期节目的效果可不仅仅是收视群体所带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这期节目相关内容所引发的社会讨论度。毫无疑问,这期奥普拉脱口秀成为了热点。埃文·贝尔这个名字,在奥普拉脱口秀播出之后,成为了瞬时间最热的话题,超过一百五十篇报道的狂轰滥炸,而“只是一个梦”更是登上了即时搜索排行榜的头名。

        更重要的是,顾洛北在四千六百万名美国人面前演唱了“只是一个梦”,宣传效果斐然。首当其冲的,并不是销量上的反应,而是无数乐评人拾起了手中的笔,对这首歌本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124章 一夜之间

        奥普拉脱口秀之后,最先发布乐评的,不是美国杂志,而是英国杂志“Q”。这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没有想到,在遥远的英伦三岛,居然也有人在关注着顾洛北,或者准确点说,关注着奥普拉脱口秀。

        创建于1986年的“Q杂志”,每月三号发行,是一本专业性的音乐杂志。杂志全面详尽的乐评版块自成一格,涵盖了包括最新发行的专辑、再版专辑、音乐合集、电影原声以及现场演出和电视节目的精辟评论。当然,当红艺人的独家专访也在该杂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Q杂志”是全英国最权威的音乐杂志之一,在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与之前“首映”、“娱乐周刊”等非专业的评论不同,“Q杂志”没有给予奥普拉脱口秀任何评论,仅仅是针对“只是一个梦”这首歌进行了专业性的评论。

        “幻想般的现场,出色的编曲,动人的歌词,堪称完美的组合。”这是“Q杂志”主编的一句话评论,满分五星的点评为这个现场送上了五星的成绩。评语中说是完美,打分也证明了这句话,依旧是满分。

        “Q”杂志是每个月三号推出的,不过之所以说他们发布乐评是最快的,只是因为他们在实时更新的网站上,率先更新了一篇对“只是一个梦”现场演唱的点评。显然,顾洛北在奥普拉脱口秀的演出是属于电视节目现场演出的这个版块。

        “清新木吉他的接入,让歌曲呈现出了如水柔情,贝尔清澈的嗓音和木吉他的结合天衣无缝,画面感十足。这一段副歌的编曲,显现了贝尔出色的控制力,乐符行进之间,忧伤和欢快的协调感,让人耳目一新。

        进入主歌之后,贝尔加入了电子乐,让歌曲的风格由灵魂乐转入嘻哈乐,但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凸显了贝尔对编曲的娴熟技艺,更重要的是自然的过渡彰显了贝尔对现场演唱的强大掌控力。无论是声音,还是演奏,亦或者歌曲表现,依旧继承了开篇的惊艳,带来至高的听觉感受。

        嘻哈编曲将旋律和歌词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大化,反而将这首歌的精髓发挥出来。电吉他、节拍器的使用,快慢的结合,起伏的控制,在贝尔的演绎之下,彰显了歌曲的本质。

        一句‘如果你曾经爱过一个人请举起手来!’不仅仅是一句歌词,更是内心的呐喊,是来自于对人生的一种感悟。音乐之所以动人,因为歌词和旋律就是一个故事,可以打动人心的故事;现场之所以动人,因为歌手的演绎能够将音乐中的情感直击人心,宛若一记重拳,让血脉跟随节奏一起振动;歌手之所以动人,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在听众的脑海里描绘出一幅精致的画面。

        毫无疑问,这次现场,音乐出色,现场出色,歌手也出色。贝尔正在以惊人的态势,向所有人宣告他的横空出世。

        ‘只是一个梦’的嘻哈版本,无疑技高一筹,节奏蓝调版本的切入部分胜在新颖。重点在于,贝尔以一人之力,将所有情感通过一把吉他和一副嗓音传递了出来,动人心魄。

        这一个现场,仅仅是在录影棚的演唱,绝对是五星之作。让人震撼之余,也更加期盼录音室版本,还有演唱会版本的效果,又会是如何?贝尔,只用了一个现场,就征服了挑剔听众们的耳朵和内心。”

        “Q杂志”的这篇评论,在英伦三岛引起了不小的震撼。这本一向以音乐质量为先的杂志,对于美国音乐很少追捧,就算埃文·贝尔的英伦血统通过那熟悉的英国口音可以猜出来,“Q杂志”也绝对不会轻而易举就给出“五星”的评价。

        “只是一个梦”由自由选择这个独立唱片公司发行的弊端此时再次显现了出来,这首歌英国受到了不小的瞩目,奥普拉脱口秀的影响力在这里比不上美国,但“Q杂志”的权威绝对不容置疑。但问题在于,“只是一个梦”的实体单曲在英国根本无法购买。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只是一个梦”在英伦三岛的影响力被局限住了,终究未能完全扩张开来。

        所幸,网络是全世界都通用的,“只是一个梦”这首歌在iTunes上可以付费下载,虽然苹果公司的市场在英国还未完全打开,但总比实体专辑根本无从寻找来的好一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英国部分的购买力对“只是一个梦”的实体销量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却在iTunes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应。

        与“Q杂志”相对应的是,美国方面做出反应的速度也仅仅是慢了十几分钟而已,“滚石”这本全美最权威的杂志,当即就在官方网站上再次将亚当·罗伊的乐评刊登了出来,其次,还立刻撰写了一篇关于奥普拉脱口秀现场演出的评论。当然,这件事轮不到让资深乐评人亚当·罗伊来做,而是由杂志的专业记者负责撰写。

        “一名独立音乐人,以敏锐的音乐嗅觉,创作出了一曲‘只是一个梦’,无需刻意区分这首歌是主流还是小众,旋律之中的动人才是最重要的。

        一把吉他走天涯的经历,让埃文·贝尔在吉他上的造诣足以承担任何现场演出。节奏蓝调的副歌切入,利用舒缓的节奏抓住人心,但一个巧妙的停顿,立刻将音乐代入了血液沸腾的快节奏之中。旋律和歌词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在贝尔熟练的演绎之下,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只是一个梦’本身的旋律、歌词、编曲、意境显然都是上乘之作,但贝尔的现场演唱不仅将歌曲本身的魅力发挥到最大,更是彰显了他深厚的现场功底。舞台上的出色,有天赋,但没有捷径,只有依靠长期的累积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表现。

        在全美励志代表人物奥普拉·温弗瑞面前,贝尔用他堪称完美的演唱,打动了这位多愁善感的女强人,同时也打动了电视机前无数为爱受伤的观众。这就是现场的力量,也是贝尔声音的力量,直入人心。”

        “滚石”的评论最后给出了九分的成绩,在满分十分中绝对是一个高分。一向关注主流歌手的美国音乐杂志龙头老大,因为亚当·罗伊的慧眼识珠,终于将视线暂时放到了顾洛北这名独立音乐人的身上。

        在美国,洛杉矶和纽约是举世所知的娱乐中心,洛杉矶有好莱坞,纽约有百老汇,洛杉矶有电影明星,纽约有歌剧和舞蹈巨星……这两座分别位列美国第一和第二大的城市,洛杉矶和纽约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特色之处,但在一点之上,却是两座城市相似的特点:媒体,数不胜数的媒体。

        作为举世闻名的大型城市,纽约是全球范围内媒体资源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并不多,但洛杉矶肯定是其一。所以,这两座城市的新闻资讯总是无比丰富。

        众所周知,认知度,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媒体的配合,只有合适的宣传,搭配媒体的推波助澜,才能造就出真正的认知度。任何一位顶级大明星,都是从无名的普通人起步的,如果没有媒体的配合,走到顶级位置的道路显然艰辛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一家唱片公司、电影公司、经纪公司都对宣传十分重视、对媒体十分看重的原因。

        奥普拉脱口秀的录制是在芝加哥,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但播放却是在全美统一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就是:顾洛北出身纽约。所以,撇开奥普拉脱口秀超过四千万的收视人群来说,纽约成百上千媒体的追捧,才是使这期奥普拉脱口秀真正发扬光大的幕后推手。

        除了“滚石”之外,众多媒体也对“只是一个梦”、顾洛北在奥普拉脱口秀上的表演进行了评论。

        “综艺”杂志评论说,“俊朗的面容,不可思议的创作才华,技惊四座的现场演唱,贝尔拥有了实现一切的条件,一颗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公告牌”的官方杂志说,“出色的创作,出色的演唱,出色的‘只是一个梦’,这只是一个开始。”

        “林肯公园的崛起让我们再次见到了独立音乐人,艾丽西亚·凯斯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了独立音乐人的出色,埃文·贝尔的惊艳让我们发现其实美国一直不乏才子,只是缺少挖掘罢了。”“名利场”则是站在了独立音乐人的角度进行评论。

        这也是继去年林肯公园、生命之屋(Lifehouse)两支独立乐队先后崛起,艾丽西亚·凯斯成功崭露头角之后,又一个独立音乐人强势崛起,伴随着“只是一个梦”在奥普拉脱口秀的横空出世,关于独立音乐人的话题又再次成为了讨论中心。

        综合杂志“美国周刊”则是送上了所有的赞美之词,称“贝尔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乐坛的最大发现。”

        “明星”杂志则是感叹,“贝尔通过一曲‘只是一个梦’,打动了四千六百万美国人,一句最简单的‘如果你曾经爱过一个人请举起手来’让无数美国人泪流满面。”

        通过这些报刊杂志的评论,不难看出,几乎在一夜之间,“只是一个梦”就红遍了美国,不得不说奥普拉脱口秀这个平台的确太过重要了。而顾洛北也随着这一次不到四分钟的现场表演,横空出世,光芒刹那间照耀整片天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8: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