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清弊主》-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谢皇阿玛。”胤祯笑道,“儿臣还有一事请皇阿玛恩准,恳请将戴梓发往上海,为舰队的火炮铸造效力。”

        戴梓?康熙一楞。

      第26章 提点老八

        戴梓当年是因‘私通东洋’的罪名被举家流放,个中具体原因也就康熙心知肚明,没想到这一晃就是二十年,微微叹息了一声,康熙才道:“戴梓于火器一道确有过人之处,照准。”说完之后,康熙话头一转,“你对招募海军,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胤祯一听这话就知道因为戴梓的事,康熙又勾起了对火器的恐惧,当下小心的回道:“虽说海军以善泳者为上,不过儿臣想,海军的控制权还是要牢牢的掌控在咱们满人手中,儿臣拟在京中招募一批十八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带在身边作为初级军官培养,不会水没关系,多加练习也就会了。

        另外兵士的招募不能够集中于一地,以免出现抱团等难以掌控的情形,儿臣拟在奉天,京津,山东,安徽,江浙等地分开招募,头一批人数定在二千,年纪不要大,最好在十八岁以下,能识文断字更好。

        眼下,西洋诸国的海军人数大都在四万左右,儿臣计划在五年内练出两万,这军饷名义上是国家发,实际上完全可由远洋贸易船队的利润中支出,不增加国家的负担,目前儿臣考虑到的就这些,还请皇阿玛指正。”

        康熙频频颌首,捻着胡须道:“这些年你算是历练出来了,虑事主次分明,条理清晰,难得的是能防范于未然,天下承平多年,八旗生计日艰,海军的招募也能稍稍缓解一下,好,这事交予你来办,朕大为放心,只有一事你须谨记,火器必须严加管理,不使一枪一炮流出。”

        出了宫,已是到了晚饭时间,胤祯却没回府,打发了两个侍卫分别去请老十和老九到八哥胤禩的廉贝勒府聚聚,而后又谴人去叫郑世昌,海锋,扬敏,白子云,丁善,传教士闵明我等几人在府里候着,随后他也不坐轿,径直一路散步而去。

        建立远洋舰队和海军学院虽然不花国家一分钱,但牵扯甚广,以康熙凡事不可对人言的性子,这事铁定会在朝会上当众提出来的,若是反对的人太多,康熙的面子上不好看是一回事,若是因此而影响到康熙对自己的支持力度,胤祯可就真是连哭都找不到地方了,所以胤祯得先跟八哥胤禩通通气。

        胤禩没想到胤祯会在这时候上府来,听到禀报,忙放了碗,迎了出来,“十四弟,你可真会挑时间,还没吃过吧,我已经吩咐重新整置酒菜了。”

        胤祯笑道:“八哥不会怪我叨扰吧。”

        “呵呵,你现在可是大金主,多少人求你上门都求不到。”胤禩打着哈哈笑道:“今儿机会难得,好好喝几杯。”

        “十四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还派人去请了九哥十哥。”胤祯一路走一路说道。

      ¡¡¡¡Ø·¶T½Å²½È´ÊÇÒ»¶Ù£¬µÍÉùµÀ£º¡°¸Õ´Ó¹¬Àï³öÀ´µÄ£¿¡±

        胤祯点了点头,语气有点消沉的道:“今日一聚,我们兄弟怕是又要分开。”

      ¡¡¡¡¡°ÄãÒª³ö¾©£¿¡±Ø·¶TÑÈȻ˵µÀ£¬Ò»¶ÙÖ®ºóÓÖЦµÀ£º¡°ÄǺ㬽ñ¶ùËãÊǸøÄ㽤ÐС£¡±

        一直到老九老十赶来,胤禩再没多问一句,待的重开筵席,他也没说正事,只是殷殷劝酒,笑谈风月,老九老十见这情形,也都压下心中的疑问,只顾喝酒谈笑。

        待的席散,四人转到胤禩的书房喝茶,胤祯才将建远洋舰队一事详细的说了出来,末了,他语气诚恳的道:“此事,未免皇阿玛多虑,十四才没先行与哥哥们通气……”

        老九胤禟见胤祯又是自作主张,白白将一千多万的银子拿去建远洋舰队,这分明是出力不讨好的事,不由讥讽道:“那你一出宫就赶到八哥这里,怎么又不怕皇阿玛多心了?”

        胤禩的眼光可不是老九能比的,一听老九的语气,他就急了,站起身低喝了一声,“胤禟,你酒喝高了?这一前一后,可是天壤之别,连这你都掂量不出来?”怕胤禟太过难堪,他又接着解释道:“这京师上下都说我们四兄弟是一党,皇阿玛岂能不知?十四要是先来找我们,再去皇阿玛那里,又岂能瞒过皇阿玛,别小看这一前一后,这里面的道理大着呢,再说,十四的这一步棋,不仅走的妙,而且走的稳,这份见识和胆魄,八哥我也是自叹弗如。”

        老九被胤禩这么一说倒是静下心来琢磨,老十胤誐却是个直筒子,低声咕哝了一句。“这不明摆着将一千多万白白扔到海里去了吗?”

        “十哥,遇事多从大处着想,不要老是看到眼前一点。”胤祯笑着说道,他回去还有一摊子事,可不想耗在这里,说完他瞅向八哥胤禩,“八哥,这事您看的清楚,我也不嚼舌,出京怕就是这几天,有些话,我不吐不快,今天机会难得,我一并说了。”

        三人都从这句话中感到胤祯的强势,半年时间,十四仿佛象变了个人似的,不过,三人也知道胤祯接下来要说的话分量怕是极重,因此三人神色都是一肃,齐齐望了过来。

        胤祯确实是想敲打一下自己的三个死党,一旦出京,可就没这么方便了,“十哥,你性情直阔,却最为皇阿玛所喜,即便偶有小错,皇阿玛也不会为难你,倒是九哥,你西郊的庄子最好乘早脱手,手下门人也须严加管束,人参的事也收手了罢,木材的生意你转到上海去,十四在一天,便能保全一天。”

        最后胤祯看向老八,“八哥,十四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公推太子一事把你推上了浪尖,我现在都没弄清楚这事背后是否另有其人在推波助澜,皇阿玛雄才大略,其心计,手段,权谋,我们十二个兄弟捆在一起也是望尘莫及,争,我们肯定要争,但有个底线,不能够触及皇权。另外,小心二哥和四哥。我这几天很忙,先告辞了。”

        触及皇权!这四个字犹如当头棒喝,胤禩只觉的心头一阵阵轰鸣,这大半年来的苦闷,疑惑,委屈,忧郁顿时豁然而解,太子的废黜,众阿哥们被圈禁和册封,公推太子时的受辱,太子的复立,一二品大员的频频任命和调动,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都尽在这四个字,触及皇权!

      第27章 小朝会

      ¡¡¡¡Ø·¶T»Ø¹ýÉñÀ´¾Í¼ûÂúÁ³Õð¾ªÖ®É«µÄØ·¶KºÍÒ»¸±Ã£È»ÉñÇéµÄØ·ÕM£¬²»ÓÉÎʵÀ£º¡°Ê®ËÄ×ßÁË£¿ËûºóÃæ»¹ËµÁËʲô£¿¡±

        胤誐没好气的说道:“这老十四越来越没样子了,他后面好象还有一句,小心二哥和四哥。”

        “果然如此。”胤禩微笑道:“十四对四哥早就起了疑心。”

        胤禟不解的说道:“可眼下根本就看不出四哥有任何的异常。”

      ¡¡¡¡¡°Ä㻹»³ÒÉÊ®ËĵÄÑ۹⣿¡±Ø·¶T΢´ø²»ÔõÄàÁµÀ¡£

        “那倒不是。”胤禟长叹了口气,“以前八哥说他心机深沉,眼光长远,独到,我还不服,可看他做的一件件事,不服都不行,触及皇权更是一针见血,有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确实比我们看的透。”

        胤禩也长叹一声,“幸好十四是我们兄弟,否则,八哥还真是不敢想,不论是捞钱还是眼光,十四都是贼狠。老十也不要埋怨他,他现在确实忙。”说完,他又喃喃道:“这四哥,老十四要我们小心点,那是我们平日里对四哥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太子,我们向来就很重视,为什么十四要特意提醒我们小心?”

        胤禟犹疑的说道:“八哥不觉的太子最近太平静了吗?反常必为妖,太子一定在酝酿什么,十四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注意保护自己?”

        玄武门兵变?胤禩脑中猛的闪过这个念头,转而又摇了摇头,历史没有可比性,自家兄弟那么多,不对,不是兵变,是兵谏!他自己也被这个突然冒出的念头吓呆了,太子真的走到了这一步?

        胤祯回到府里,一一召见郑世昌、闵明我、海锋,包福全,达春,扬敏,白子云,丁善几人,戴梓要派人去接,上海不仅要让‘四大恒’建分号,还要押运巨额的银两前去,胤祯要在上海大展拳脚,没银子可不行,当然,他更不会忘了派人前去上海圈占地皮,抢购地产,这些都的抢先下手。

        另外,自然要给亲信亲戚们好处,他们家中的子弟,当然要借着这个机会跟随胤祯,差事也好,当海军也好,都是不错的出路,随胤祯去上海的亲卫,侍卫也要定下来,希望义学也要定人管理,还要让闵明我带为招聘西洋的各式人才去上海,不论是传教士还是商人,水手军官工匠都大量需要。

        这一通事情议完,已经是半夜,迷迷糊糊睡了不到两个时辰,胤祯就被叫了起来,上朝的时间到了。

        胤祯一边起身,一边咕哝着道:“有没有天理,凌晨五点就要点卯?”

        好在不是逢五的常朝(初五,十五,二十五是大早朝),人数不多,而且也没什么事,例行的奏对之后,康熙开口提到了倡农书,不仅是胤祯,一众大臣登时都提起了精神。

        “倡农书自在邸报刊发以来,反响甚众,朕之意,或有不足,然建农学院一议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严州李锦熟知农事,素来爱民,着晋正六品任江宁农学院院使,恂贝子胤祯,旷达聪慧,长于实事,着代朕巡视两广两江闽浙,并督农学院事。”

        胤祯心里一阵迷糊,李锦是谁?没听说过,而且太医院的院使都是五品,这农学院的院使咋就只给个六品?自己除了督建农学院,怎么还做了观风使?而且是七省观风使。不过迷糊归迷糊,他还是赶紧的出列谢恩。

        听到康熙只是建农学院,却未提及农学院的学员今后的品级,一众大臣揣摩不透康熙的心意,况且康熙已经说了,建农学院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主子是出了名的好名声,谁吃饱了撑的,敢去触这个霉头。

        倒是有几个官员站出列,不痛不痒的逢迎吹捧了一番。

        康熙却是意犹未竟,紧接着又说道:“自二十三年开海以来,海贸昌盛,裕民利国,却也滋生海贼无数,开海日久,海贼日渐猖獗,始则上百人,现动辄上千,且内外勾结横行海上,祸害数省,今恂贝子胤祯忠心为国,上议在上海建远洋舰队横扫东南巨寇,列位臣工对此有何看法?”

        能够列入朝堂的这些大臣哪个不是人精?一听康熙这话就嗅出了其中的味道,这父子俩怕是早就合谋好了的,你既然都说胤祯这建议是忠心为国了,还要我们怎么说?

        眼见有点冷场,佟国维闪身而出,他是八爷党的一面旗帜,一早就得了胤禩的暗示,而且胤祯对他儿子隆科多也有提点之恩,这个时候他自然要站出来力挺十四了,“禀皇上,奴才认为恂贝子此议甚好,东南海贼荼毒沿海,横行海上,抢掠过往船只,危害之烈,影响之大已不容忽视,不着手清除恐现尾大不掉之势,此议即消除后患,亦能扬我大清国威于海外。”

        佟国维身为上书房大臣之首,又是八爷党的代言人,他的说话无疑就是朝堂上的风向标,话一落音,一众官员纷纷站出来要么附议,要么就吹出新意。

        皇太子胤礽站在一旁只能干瞪眼,康熙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创建和谐家园】一干官员谁也不傻,要么看地下金砖,要么看横梁藻饰,站在后面的干脆闭目养神,任由胤礽的眼神象刀子一样在身上刮来刮去。

        眼见是一面倒的局势,胤礽心里郁闷的直想吐血,这个老十四才捞了一千多万银子,转身过来又想抓兵权,远洋舰队,别人不知道,我胤礽还不清楚?用远洋舰队来剿海寇,岂不是用大炮打蚊子?骗鬼呢?

        反对那是最不明智的,胤礽眼珠一转,站出来说道:“禀皇阿玛,十四弟忠心国事,其心可嘉,儿臣身为兄长,着实羞愧。十三弟胤祥,自幼熟读兵法,长于兵事,儿臣愿荐胤祥为我大清打造远洋舰队,横扫海寇,扬我国威。”

      ¡¡¡¡ÀÏ°ËØ·¶TÀÏ¾ÅØ·¶KÌýÁËØ·µiÕâ»°£¬¸Ï½ôµÄ°ÑÍ·µÍÏ£¬ÉúÅÂ×Ô¼ºÐËÔÖÀÖ»öµÄ±íÇé±»¿µÎõ¿´µ½£¬Ê®ËĵÄÉúÒâÄúÒ²¸ÒÉìÊÖÂÒÇÀ£¬¿´ÄãµÈÏÂÔõô¸öËÀ·¨£¿

        康熙面无表情的微点了下头,“此事稍后再议。”说完,扫了一眼群臣,见张玉书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便点名道:“张玉书,你是何看法?”

        张玉书出来跪奏道:“回皇上,朝廷已有福建水师,崇明水师,京口总兵官,南台水师营等水师力量,微臣不懂兵事,但新建一支舰队,花费巨靡,建成后每年的维护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微臣认为,此议还是再商榷一下的好。”

        户部尚书张鹏翮早就急的跳脚了,没人比他更清楚国库的底细了,建远洋舰队?那岂不得把国库全掏干净了,见张玉书开了头炮,他马上站了出来,“臣附议。”

        见有人跳出来反对,胤礽心里暗喜,正待拉几个人出来把声势造大,康熙却发话了,“远洋舰队初步预计花费在三千万两。”

        这话一出,满殿大臣登时都呆如木鸡,没听错吧?三千万两?国库存银好象才一千万不到吧?什么战船那么贵?有那心思灵动的,更是暗自警惕,康熙莫不是以建舰队为名,又要开始清理亏欠?而张廷玉,张鹏翮两人却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康熙恶作剧般看向胤礽,“你现在还推荐十三造远洋舰队吗?”

      µÚ28ÕÂ âþ±´ÀÕ

        胤礽虽然听西洋传教士说过他们的远洋舰队,可怎么也没想到远洋舰队那么贵,三千万两,要是再说推荐十三,保不准十三当场就要跟自己翻脸,原本是想釜底抽薪的,没料到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康熙如此不留情面的当众羞辱,也让胤礽意识到建远洋舰队这滩水深的很,即便是自己身为太子,最好也不要去试,康熙这是在警告自己。

        胤礽不愧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很快就理出了头绪,沉声从容回道:“儿臣不知道天高地厚,见识浅陋,深负圣恩,还请皇阿玛责罚。十三弟虽然长于兵事,于经济之道却是外行,此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儿臣再次斗胆推荐十四弟胤祯。”

        听到这番奏对,老八胤禩不由暗自佩服,这个太子二哥不仅脸厚心黑而且心思玲珑,转手之间,连消带打,不仅化解了自身的尴尬,还给十四上了眼药。

      ¡¡¡¡¼ûØ·µi×à¶ÔµÃÌ壬¿µÎõÒ²²»ÎªÒÑÉõ£¬Ë³×ÅØ·µiµÄ»°Í·ËµµÀ£º¡°Õâ´ÎÄãµ¹ÊǼö¶ÔÁËÈË£¬âþ±´×ÓØ·ìõ£¬ÖÒÐÄΪ¹ú£¬²»·Ñ¹úàû·ÖºÁ£¬Ô¸ÆÆ¼ÒΪ¹ú´òÔìÒ»Ö§Ç¿´óµÄÔ¶Ñó½¢¶Ó£¬ÄÚɨº£¿Ü£¬ÍâÑï¹úÍþ£¬×Å·â±´ÀÕ¾ô¡£¡±

        犹如一瓢冷水倒进了油锅,殿中众臣也没人能顾的上失仪不失仪,“轰”的一下议论开来,三千万啊,胤祯一人独自掏腰包?他有那么多银子吗?胤祯在‘四大恒’到底赚了多少银子,这么大的底气?

      ¡¡¡¡Ø·ìõ²Å·â±´×Ó£¬Õâ²Å¼¸¸öÔ£¬ÓÖ·â±´ÀÕÁË£¬ÀÏ¾ÅØ·¶K¸Ðµ½ÎޱȵÄʧÂ䣬ط¶TÊÇÓÖ¸ßÐËÓÖ¼µ¶Ê£¬Ø·µiÔòÊǸе½ºóÅ£¬»¹ºÃ×Ô¼º¼û»úµÄ¿ì£¬Õâ̲ˮ¹ûÈ»Éî²»¿É²â£¬Ø·¶GÊÇÒ»Èç¼ÈÍùµÄ°åן±Á³£¬ÐÄÀïÈ´ÊǾªÌκ§ÀË£¬ÀÏÊ®ËĵÄÊÖ±ÊÒ»´Î±ÈÒ»´Î´óÁË¡£

        殿中虽然乱的象菜市场,胤祯却眼观鼻,鼻观心,犹如老僧如定一般,任凭【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目光扫来扫去,心里却是暗自思虑,康熙怎么不把远洋贸易船队的事说出来,原本还指着他给打打广告的呢,太不够意思了吧。

        康熙轻咳了一声,待安静下来,才开口道:“恂贝勒胤祯所建远洋舰队一旦初具规模,即交予朝廷,造船厂,铸造厂等一应产业尽归朝廷。另外,为解决现有水师之官兵不适应远洋舰队这一情况,朕决意在上海开办海军学院为远洋舰队培训新式官兵,一并着胤祯负责,远洋舰队之将佐,成军后再定,列位臣工可有异议?”

        屁的个异议,这等于是白捡了三千万两银子,除非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提异议?

        “禀皇上,微臣不敢附同。”工部尚书王掞一句话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黏了过来,连康熙也颇为惊讶的盯着他。

        所有大臣都神色古怪的盯着王掞,不知道他是想哗众取宠还是真的脑袋被驴踢了,人家父子俩明摆着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仅不损害你工部的利益,你工部反而还有钱赚,你哪里来的意见?

        刹那间,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王掞也感受到了这莫大的压力,他是【创建和谐家园】的铁杆支持者,三千万两银子打造的舰队,那的有多少士兵?几万总的有吧?虽说是初具规模,即交予朝廷,但没成规模之前呢?岂不都由胤祯统领,万一这期间有什么变故,这支力量对太子的威胁就太大了,因此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十四阿哥虽是皇子,但由私人出资建造朝廷水师舰队,我朝前所未有,既无祖制可循,亦着实骇人听闻,为免物议,还请皇上三思。”

        王掞这一出声反对,胤礽也立马反应了过来,但他却着实不敢出面,当下便一手背在后面猛打手势,让人支持,先把水搅混再说。

        胤祯虽然意识到有麻烦,可论起朝堂斗争经验,那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

        但康熙是什么人,一代雄主,朝堂斗争经验那是丰富无比,一听到这平淡无味的话,马上就敏锐的嗅到了党争的味道,事关他的超越大业也关乎旗民的福利,他可不想这事被搁置下来,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就怒喝道:“祖制?胤祯为君父分忧,为国家扫贼,违了哪条祖制?”

        不待王掞回奏,康熙便一摆手,“回去将祖制倒背如流再来见朕。”

        王掞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纵有满腹的不忿,却也不敢不奉旨,只得磕头回道,“是,微臣尊旨。”而后无可奈何的起身出殿。

        胤祯心里对康熙佩服的五体投地,什么叫偷换概念?什么叫强势?话都不让你说,我闷死你,做皇帝就是好。

        康熙毫不讲理以迅雷之势打发了王掞,殿中群臣登时都噤若寒蝉,胤礽也不敢再做小动作,谁都不傻,康熙对建远洋舰队的态度和对胤祯的维护那是明摆着的,谁还敢再做仗马之鸣,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见的群臣都不再做声,康熙一抬【创建和谐家园】站起身来,李德全不失时机的喊道:“退朝。”

        一出大殿,胤祯就被一大群人围住了,恭贺声不断,胤祯这才想起,自己现在是贝勒爷了,一圈客套下来,他却发现人群没有散走的意思,而旁边一些官员虽是三三两两的说着话,却也都没离开的意思。

        胤祯一见这情形就明白过来,这里的都是些人精,肯定看出了建远洋舰队的背后另有名堂,而且肯定是与钱有关系,所以都留在这里,想找自己套点内幕。

        不过康熙既然没在朝会上点出来,胤祯也就不急,反正手头现在不缺银子,再说,上海那里,他还想先圈点地卖高价呢。

        胤祯正在想怎么打发走这群精明人,李德全就颠颠的跑来,“十四爷,皇上叫你觐见。”

        西暖阁,胤祯进去见了礼,康熙摆了摆手,叫起之后便温言道:“今儿就算是陛辞了,时间紧了点,可时不我待啊。”

        胤祯知道康熙为何感叹,但他同样是觉的紧迫,当下便诚恳的道:“皇阿玛放宽心,儿臣定不会有负圣望,将以最快的速度打建远洋舰队。”

        “恩,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康熙点了点头,却突然问道:“你对驭下,用人,选才方面有何心得?”

      第29章 抽丝剥茧

        胤祯知道康熙这么问一是考察自己的能力,二是在考虑怎么给自己配置人手,这可是博取印象分的时候,当下便侃侃说道:“儿臣此去上海,主要管理的就两类人,一是海军官兵,二是匠工监工等不入流的吏员。

        海军要长期在海洋上航行,所以服从和纪律是放在第一位的,服从命令是所有官兵的天职,纪律则是比生命更重要,一艘战斗舰上少则五百人,多则上千人,如不能如臂使指,别说打仗,狂风巨浪就能使船毁人亡。

        所以在选兵员时,只要忠厚老实顽强坚韧的,不听话的不要,油滑的不要,好勇斗狠的不要,儿臣预计海军学院的淘汰率很高,要想得到二千合格的,至少要招三千人。

        将领的选拔也是一样,服从和遵守纪律放在第一位,其次还要有知识有决断。在用人方面,一是慎,慎用,根据其人的性格,特长来用。二是量,量才而用,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都是忌讳。三是放,适当的放权授权,有助于部下成长。

        驾驭方面,儿臣以为,正人先正己,首先的以身作则,其次才是待之以诚,赏罚分明,恩威并施,还有一点,儿臣认为也很重要,建功立业,是所有官兵的梦想,要不断的给予他们这种机会。

        至于匠工监工等,他们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所以他们大多为的是财,对他们当然是以利以名诱之,儿臣打算通过‘四大恒’遍布全国的分号明榜告示,高薪聘请造船铸炮的匠工,不分国人还是西洋人。

        对所有到来的匠工根据其特长进行细分工,比如战舰外形设计这一块,可以把从事这一块的人员都集中起来,提出战舰的具体要求,规定采用的图纸奖励若干,让他们去相互竞争。

        有竞争才有比较,这一比较,人才也就显露出来了,对于人才,不仅要重奖,还要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这样,不仅便于他们更好的发挥才能,也能对其他人形成【创建和谐家园】,营造出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这种局面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他们的潜力。

        当然,除了利诱和竞争之外,还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奖惩制度,要让他们象兵勇一样,有目标,有干劲。对特别优异者,儿臣还要给他们扬名天下的机会,让他们名利双收。”

        康熙刚开始还听的津津有味,后面却是越听越惊讶,这小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对人心的揣摩还真是透彻。只可惜历练的少了点,见识是有,只不知道能否落到实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6:13:13